苏轼古诗文-诗歌鉴赏及答案

合集下载

古诗词鉴赏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鉴赏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5~16小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樊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思量,自难忘"并举,利用两组看似矛盾心态之间的张力,倾诉往事蓦然来到心间难以遏止的久蓄情感,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苏轼的内心世界。

B."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说得极为沉痛,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

C."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推人及已,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这种表现手法,使得诗词意味更加蕴蓄、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

D.词中读不到令人感觉"矫情"之语,用词简练凝重,每一个音节的连接都有冷涩凝绝之感,犹如声声咽泣,压抑沉重的气氛就在这"幽咽泉流"中弥散开来。

16.苏轼写悼亡别具特色,请结合本词内容和表现手法,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陆游在《书愤》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赞颂了诸葛亮的功绩,还以之自况,表达了自己收复中原的志向。

苏轼的古诗加赏析

苏轼的古诗加赏析

苏轼的古诗加赏析苏轼的古诗加赏析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轼的古诗加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海棠宋代: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译文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

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注释⑴东风:春风。

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一作“渺渺”。

泛:摇动。

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⑵空蒙:一作“霏霏”。

⑶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

史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

”⑷故:于是。

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赏析此诗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面描写。

首句“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

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

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然后沁人心脾。

“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从中还可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这两句把读者带入一个空濛迷幻的境界,然后十分艳丽,然而略显幽寂。

后两句,作者由花及人,生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

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

然后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不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

一个“恐”写出了作者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作者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

《东坡》古诗鉴赏及答案

《东坡》古诗鉴赏及答案

《东坡》古诗鉴赏及答案
《东坡》古诗鉴赏及答案
东坡①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③曳杖声。

注: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 荦(lu)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③“铿然”:手杖碰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

①试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一句中“清”字的妙用。

(2分)
答:
②整首诗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答案:
1、(2分)“清”字既写出了雨后东坡月夜清幽的环境,(1分)更衬托出作者明了手杖碰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明澈的精神境界(1分)。

2、(2分)“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表现了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苏轼古诗文及答案

苏轼古诗文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董传①留别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②,强随举子踏槐花③。

嚢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④。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⑤新湿字如鸦⑥。

【注】①董传:字至和,洛阳(今属河南)人。

曾在凤翔与苏轼交游,即将赴汴京春试。

②瓠叶:化用《诗经•小雅》“幡幡瓠叶,采之亨之”(“亨”同“烹”)的典故,言其宴席上菜肴粗陋、简约。

③踏槐花:唐代有“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正是举子应试的时间,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

④择婿车: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

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

⑤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

⑥字如鸦:诏书写的黑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本应写作“生涯裹粗缯大布”,词人颠倒词序增强了画面感,而且表示这种清贫是董传的生活常态。

B. 颔联连用两个典故,说明董传志向远大,不甘心过这粗茶淡饭的贫苦日子,决心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

C. 颈联中“寻春马”“择婿车”两个典故,暗含苏轼对董传的讽劝,希望他不要被京城的浮华迷乱了心智。

D. 诗歌刻画了董传形象,他虽衣衫朴素,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不住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

15. 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六幺令·天中节①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②,泪竭陵阳③处。

汩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①天中节即端午节。

②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

”③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陵阳。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上片通过描写“虎符缠臂”“门插艾蒲”“放飞纸鸢”“饮酒食粽”“龙舟竞菠”“诵赋祭吊”几个场面写出端午节的盛况。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诗歌赏析答案-古诗-赏析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诗歌赏析答案-古诗-赏析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诗歌赏析答案-古诗-赏析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

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答:同意。

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

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

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5、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木糙住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6、黄鸡的本意是:,诗中是指:【参考答案】6、指黄鸡报晓。

代指时间,时光流逝。

6.发挥想象,描绘“山下兰芽短浸溪”所展现的画面。

(2分)7.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6.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评分意见:景物全1分,适当合理想象,语言优美1分。

7.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评分意见:意思对即可,不必苛求字字对应。

10.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0.运用了描写(写景)、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和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

(意思对即可)(3分)(1)下面是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古诗词赏析苏轼《红梅》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赏析苏轼《红梅》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6. 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

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6.【答案】(1)“尚余孤瘦雪霜姿”意为“红梅的枝条还是保持了孤独而细瘦的样子,呈现出经受霜雪考验后仍然劲挺的姿态”.故C项中“也透露出一丝无奈”错,应是对梅的赞美.故选C;(2)理解这首诗的主旨关键是抓住诗歌的最后两句“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意为“认识梅花须从梅花独有的“梅格”,即喜寒凌霜的内在品格或内在精神,来品评.老诗人不懂得梅花的品格所在;怎么只从外表有无绿叶与青枝来分辫梅花和桃杏呢?,因此A项中“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应是表达自己要像梅一样,具有高洁的品质.故选A.参考答案(1)C(2)A参考译文红梅花害怕忧愁而贪恋睡觉,所以才迟迟独自开放;这是因为它担心自己玉洁冰清的美丽面容会不合时宜而受到世人猜忌.所以,只得故意妆扮出浅浅粉红般的桃杏颜色.但是红梅的枝条还是保持了孤独而细瘦的样子,呈现出经受霜雪考验后仍然劲挺的姿态.梅花的内心是适应寒冷的,不愿意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展示自己的美态.现在显露出来浅红的桃杏色,那不过是酒后泛起的红晕无来由表露在美人的面容上罢了.老诗人不懂得梅花的品格所在;怎么只从外表有无绿叶与青枝来分辫梅花和桃杏呢?作品赏析“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冰容”:冰一样晶莹的面容.形容梅花孤傲超群的品格,“不入时”:不合时宜,不合世俗的时尚.首联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红梅迟开的原因.诗人抓住红梅不畏严寒,在百花过后的冬季才开放这一特点,把红梅比拟为一位内心世界感情十分丰富细腻的美人,它迟迟开放的原因,是因为”怕愁贪睡”,它为什么而怕愁贪睡呢?,是因为担心自己象冰一样晶莹美丽的容貌,会不合世俗的时尚,因而以致于而怕愁贪睡;因此它想用贪睡来摆脱忧愁,所以才不与其它百花一样同时开放,而是”独开迟”.因为害怕忧愁而贪恋睡觉,所以才迟迟地独自开放,这都是因为担心自己玉洁冰清的美丽容貌会不合时宜的缘故啊.“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在诗人心中,梅一般是玉洁冰清的白色,现在偶然出现浅浅的象桃杏般的红色,这是红梅因“怕”、“恐”,而故意妆扮出的一种从众的姿态.所以,一个“故”字,表明红梅之所以如此,是有一种被迫的意味在内,是为了和谐入俗的缘故.然而红梅不畏霜雪的本质是不会因此改变的.梅花毕竟是梅花,依然保存其特有的品格:“尚余”二字用得绝妙,既无心显露,又无可掩饰.在诗人心中,梅就是梅,无论妆成何色,与“桃杏”截然不同.颔联两句将迟起美人与梅融为一体,可见诗人咏物本领之高妙.虽然故意妆扮出了一点浅浅粉红般的桃杏颜色,但是红梅的枝条还是保持了经受霜雪考验后孤独而细瘦劲挺的姿态.“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颈联对红梅的内心世界作了进一步的深入探究.意思是梅花外表上虽然呈现出了粉红的桃杏色,但那不过是它刚喝过酒,是“酒晕”浮上了“玉肌”的缘故.因为梅花的内心是喜寒的,它的本质是高洁的.“未肯”,二字表示出了梅的孤傲品格.己经适应了寒冷的心,不愿意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展示自己的美态;现在显露出来的一点点浅红的桃杏色,那只不过是酒后泛起的红晕无来由表露在美人玉脂般的面容上罢了.“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是诗人对前人写梅花的误区发议论.认为认识梅花须从梅花独有的“梅格”,即喜寒凌霜的内在品格或内在精神,来品评.老诗人不懂得梅花的品格所在;怎么只从外表有无绿叶与青枝来分辫梅花和桃杏呢?【解析】这两题都是考查理解诗歌的能力.理解了诗歌内容,再对照诗歌选项进行分析,确定正误.咏物诗的特点:(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如郭震之《莲花》,其以细腻的描写,精巧的比拟将莲花之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脸腻香薰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2)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如韩愈之《芍药》,其诗比拟生动,借物抒情,表现出以物拟人,移情于物之基本特征:“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3)借物抒怀,咏物明志(托物言志).如王维之《辛夷坞》,其借深谷中自开自落的辛夷坞来寄寓作者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且表明作者孤芳自赏之性格:“木未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4)咏物寓理,物理浑然.如元稹之《菊花》,其诗理趣浑然,精巧可爱,说明物候对繁花之影响,菊开花于秋,而秋后无花可赏,故作者“此花开尽更无花”是真正爱菊之原因:“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古诗词赏析苏轼《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赏析苏轼《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①【宋】苏轼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②。

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③病有妻。

堪笑睢阳老从事④,为余投檄向江西。

注:①本诗为苏轼在“乌台诗案”获释后所写。

②贾昌以善斗鸡而得玄宗之宠。

此诗将“阿世取容的宵小”比作“少年鸡”。

③维摩,指佛教徒。

④睢阳老从事,指苏轼的弟弟苏辙。

苏轼曾说:“子由闻予下狱,乞以官爵赎予罪。

贬筠州(今江西高安)监酒。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题交代了苏轼写诗时的处境:因“乌台诗案”入狱大难不死,故曰“蒙恩”B. 首联直说自己由文字惹祸,不再顾惜个人声名,自嘲之中流露心中不平之气。

C. 颈联前后形成对比,一方面说明自己家庭贫困之苦,另一方面表明有家人陪伴。

D. 尾联说弟弟苏辙为给苏轼赎罪而请求免官,苏轼认为弟弟为此被贬江西不值得。

15. 清代汪师韩评价这首诗说:“诗狱甫解,……殆是豪气未尽除。

”请结合颔联分析“豪气”的具体表现。

【答案】14. C 15. 自己虽然没有以往建功立业的心,但也不愿再与这些奸佞小人缠斗,在一场残酷的政治迫害之后,苏轼在精神上并没有被压倒,他没有沮丧、没有颓废,而是以坦然的态度看待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由此可见其“豪气”。

【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B.“另一方面表明有家人陪伴”表述有误。

颈联并没有体现出“陪伴”的意思,而是通过“病有妻”表现出作者及其家人生活的困难,被病痛折磨。

故选C。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颔联意为:身为好男儿应该到塞上建功立业,不能像贵族子弟游手好闲,斗鸡走马,贪图逸乐。

阅读本诗时,需要注意本诗词的背景写于“乌台诗案”之后,再结合具体诗句作答即可。

苏轼的一生屡因文字得罪。

他在与此诗同题的第二首诗中便有“平生文字为吾累”这样的话,可知是有清醒的认识的。

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诗歌鉴赏及答案

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诗歌鉴赏及答案

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诗歌鉴赏及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诗歌鉴赏及答案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诗歌鉴赏及答案试题内容:(二)古诗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古代诗歌赏析苏轼《完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苏轼《完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完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①苏轼门外东风雪洒裾。

山头回首望三吴。

不应弹铗为无鱼②。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

时平不用鲁连③书。

注:①上党:上党近辽,偏远险要。

学官:负责地方文教,职位不显。

②弹铁为无鱼:战国冯谖嫌生活清苦弹剑作歌。

③鲁连:即战国鲁仲连,擅长外交,梅庭老也有此才华。

9. 请简要概括上阕的内容。

10. 下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9. 分别时的环境;友人回首不舍的情态;对友人的劝慰。

10. 上党地区偏远险要,对友人未来处境的担忧;先生具有古代儒人之风,对友人才华的赞许;借用典故,对友人怀才不遇的同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不见复关,__________。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诗经·氓》)(2)孔子曰:“君使臣以礼,____________。

”(《论语·八佾篇》(3)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4)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5)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6)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7)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8)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答案】 (1). 泣涕涟涟 (2). 臣事君以忠 (3).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4). 夕揽洲之宿莽 (5). 不求闻达于诸侯 (6). 艰难苦恨繁霜鬓 (7). 别有幽愁暗恨生 (8). 泣孤舟之嫠妇。

古诗词赏析苏轼《竹》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赏析苏轼《竹》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13题。

竹[注] 苏轼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

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

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注】元丰二年(1079)七月,苏轼因作诗批评新法而身陷囹圄,见窗外竹枝摇曳,有所感触,写下此诗。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写初秋时节南风吹起,为后文描写风中的竹子创设了具体的环境,也点出了写作缘起。

B.第二句以一个“乱”字写出竹子受风摆布、随风颠簸的情态,也反映了诗人此时的处境。

C.五、六句不仅描写了当时风雪交加的自然环境,还借物抒怀表现了诗人决不妥协的人生追求。

D.七、八句写风霁之后竹子安然自若,颇有“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心境。

13.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2)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

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用《师说》中的名句来说,可谓“,”。

(3)在《登泰山记》中,“,”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

12. (3分)C (C.“描写了当时风雪交加的自然环境”错)13. (6分)①菊与竹互相映衬,表现诗人坚守气节的情怀。

②对故乡“篱菊”荒废的担心,表达故园之思。

③用陶渊明的典故,流露出归隐的思绪。

(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

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4(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赏析及阅读训练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赏析及阅读训练

临江仙·夜归临皋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释】⑴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临皋:在湖北黄冈县南江边,苏轼曾寓居于此。

⑵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

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⑶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⑷“长恨”句:引用庄子典。

《庄子·知北游》云:舜问乎丞曰:“道何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

”⑸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奔走钻营,追逐名利。

《庄子·庚桑楚》云:“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

”⑹夜阑:夜尽。

残,尽,晚。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有“酒阑”,裴骃集解曰“阑,言希也。

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

”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有“白露凝兮岁将阑”,李善注曰“阑,犹晚也”。

縠(hú)纹:比喻水波微细。

縠,绉纱类丝织品。

【译文】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

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

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

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

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

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即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九月。

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

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还在这里筑屋名雪堂。

对于经受了一场严重政治迫害的苏轼来说,此时是劫后余生,内心是忿懑而痛苦的。

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而是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

古代诗歌赏析苏轼《送文与可出守陵州》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苏轼《送文与可出守陵州》阅读练习及答案

七、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送文与可出守陵州
(宋)苏轼
壁上墨君①不解语,见之尚可消百忧。

而况我友似君者,素节凛凛欺霜秋。

清诗健笔何足数,逍遥齐物追庄周。

夺官②遣去不自觉,晓梳脱发谁能收。

江边乱山赤如赭,陵阳正在千山头。

君知远别怀抱恶③,时遣墨君消我愁。

(注)①墨君:古人称竹为君子。

文与可善画墨竹,常赠苏轼。

②夺官:熙宁三年,文与可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陵州,即陵阳。

③怀抱恶:心情难受。

19.苏轼在诗中称赞文与可________和________的品格。

(不得照抄原文)
20.结合诗句赏析本诗的抒情手法。

19.有气节淡然自得
20.①运用比喻手法,将文与可比作竹,赞美了他坚贞的气节。

②化用庄周典故,表达对文与可逍遥淡泊性情的欣赏。

③想象文与可因被贬而“晓梳脱发”的细节和贬谪路上的艰险,饱含对友人的同情和担忧。

④最后两句揣测友人送我竹画的心愿,体现二人惺惺相惜的真挚情感,隐含着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古诗词鉴赏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鉴赏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赛驴嘶。

【注】此诗作于苏轼经渑池(今属河南),忆及苏辙曾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联用雪泥、鸿爪作喻,形象地写出人生的飘泊不定,含蓄而蕴藉。

B.破败墙壁上发现的旧题,引起了诗人对兄弟二人曾在此居住作诗的回忆。

C.诗中用“人困蹇驴嘶”形象再现了在崎岖山路上颠簸前行的艰难和困苦。

D.诗的前四句议论,体现了宋诗的理趣;后四句叙事,照应“怀旧”诗题。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人生思考?又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概述。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意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曹操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表示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登山临水、放眼远眺,连用两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了眼前景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B(“破败墙壁上发现的旧题”错,应为“墙壁破败,旧题已无处可觅”)16.(1)人生漂泊不定,但仍要执着前行;(2)人生之路漫长崎岖,但要不畏艰难珍惜当下(3)与弟弟苏辙共勉,抒发了作者对弟弟深挚的情意与个人旷达的胸怀。

(每项2分,共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6分)17.(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3)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每句1分,有错别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

【古诗文阅读】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练习及答

阅读
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公元1079(神宗元丰二)作者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这首词写于元丰三(1080)。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概括。

(3分)
2.你认为这首词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3分)
参考答案
1.词的上片写感伤,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

(1分)下片写悲愤,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以及怀念亲人、孤寂落寞的无限忧愁。

(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情感,“复杂情感”说明不是一种情感,这一点在审题时要清楚。

此题考查对诗句中蕴含情感的把握能力。

要能结合诗句描写,抓住表情词语,概括诗歌的情感。

上片的表情词语是“凉”,下片的表情词语是“愁”“孤”;另外中秋“北望”的情感也应该注意。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

(1分)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2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戏书李伯时画御马好头赤》苏轼古诗阅读理解及答案解析

《戏书李伯时画御马好头赤》苏轼古诗阅读理解及答案解析

戏书李伯时画御马好头赤①苏轼山西战马饥无肉,夜嚼长稽如嚼竹。

蹄间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

岂如厩马好头赤,立仗归来卧斜日。

莫救优孟②卜葬地,厚衣薪槱入铜历③。

【注】①李伯时,名公麟,宋朝著名画家、诗人,是苏轼的好友。

此诗为苏轼刚结束贬谪黄州的生活回京担任翰林学士时所写。

好头赤是马名。

②优孟,战国楚国人,有辩才,长讽谏。

楚庄王要求以大夫之礼安葬爱马,他却讽劝楚庄王将爱马葬在人腹肠之中,“以垄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于人之腹肠”(《史记·滑稽列传》)。

③厚衣,用大火烧。

槱(yǒu),烤。

历,即鬲,古代食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二句形象写出战马只能以粗粝果腹而瘦骨嶙峋,表现了战马的生活条件艰苦。

B.第三、四句用夸张修辞手法,生动刻画了战马奔驰如飞,踏坎坷如履平地的形象。

C.第五、六句将战马与御马对比,突出御马好头赤雄壮威武的姿态和画家高超的技艺。

D.最后两句用优孟给马选择安葬之地的典故,以马自喻,寄托诗人对人生的无限感概。

15.请从“戏书”入手,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特点。

(3分)答案解析14.C.“突出御马好头赤雄壮威武的姿态和画家高超的技艺”错误,将战马和御马对比是为了突出御马生活条件优越,只是去站站仪仗,每天饱食早卧,没有奔波劳碌之苦。

故选C。

15.①幽默风趣。

诗歌用调侃的笔调写御马的命运,御马生前待遇优厚、荣耀威武,死后却难逃被人吃掉的结局,寓庄于谐,语言幽默风趣。

②含蓄隽永。

将弦外之音寄托在戏言之中,以马喻人,寄寓了无限的人生感慨;结尾用优孟的典故来写御马的结局,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③豪迈奔放。

“蹄间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等诗句用夸张的修辞、玩笑的口吻写出战马面对艰辛劳苦的乐观与旷达,语言豪迈奔放。

古诗词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满江红赤壁怀古》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满江红赤壁怀古》阅读练习及答案

六、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满江红·赤壁怀古(宋)戴复古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貔虎:原指猛兽,此处指军队、勇士。

15.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由滚滚东流的江水联想到千古风流人物,空间广阔,时间遥远,为全词奠定了雄浑豪放的基调。

B.“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抒发了词人洒酒酬江月的宽慰旷达之情,此处化解了前文表达的有志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愁绪。

C.《满江红·赤壁怀古》下片虚实结合,实写赤壁及附近的山川形胜,虚写朝代更迭,现实与想象结合,增强了词作的艺术张力。

D.两首词均为咏诗怀古词,均以历史陈迹“赤壁”为题材,均借咏叹史实、怀念古迹达到感慨兴衰、逃避现实、咏诗伤世等目的。

16.《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与《满江红·赤壁怀古》上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不尽相同,试做简要分析。

七、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从时空角度表“久客易悲秋,多病独登台”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能体现曹操求贤若渴、统一天下之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并序》以环境描写侧面烘托琵琶演奏余意无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阅读】苏轼《一丛花今年春浅腊侵年》阅读答案及赏析

【古诗文阅读】苏轼《一丛花今年春浅腊侵年》阅读答案及赏析

【古诗文阅读】苏轼《一丛花今年春浅腊侵年》阅读答案及赏析【古诗文阅读】苏轼《一丛花?今年春浅腊侵年》阅读答案及赏析一簇鲜花·今年的春天苏轼今年春天是浅年。

冰雪打破了春燕。

没有人看到这封来自东风的信,信中流露出一丝含义和柳条花边。

寒冷的夜晚很长,寂寞的被子很容易暖和,钟声和鼓声逐渐清晰而圆润。

朝来初日半含山。

楼阁淡疏烟。

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

衰病少?,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注:① 这首诗写于苏轼久病初愈时。

② 浅泉和蜡侵入月球:浅泉,尤其是晚春。

农历年,由于上一年闰月,本年的春日出现在农历年的正月。

③ 减少衰弱?:衰弱,刚刚恢复,身体虚弱。

较少的没那么有趣。

1、“冰雪破春妍”句有两种对立的理解,一是;二是。

(2分)2.对这个词的错误分析是()(3分)a、“今年春浅腊侵年”句,着一“侵”字,以比拟手法道尽春寒之久,起笔便呈新奇。

b、“露微之意,柳之花边”这句话不仅表现了今年早春的反常,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悲伤。

c、“小桃杏、应已争先”一句,是词人的想象,属于虚笔,写的生动活泼,意趣盎然。

d、“朝来”和“亭”实际上是写的。

虽然场景不大,但单色色调明亮美丽,充满活力,清新喜人。

3、评析词中画线句的抒情特点。

(3分)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一是冰破雪消,已经有了春天的气象;二是天气寒冷,冰雪破坏了春天姹紫嫣红的美景;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寒夜”三句,细腻地刻画自己的感受,含蓄的传递出词人久病初愈的喜悦心情:初春时节,纵然夜寒且长,但已是大地春回,“孤衾易暖”了,就连那报时钟鼓,也觉得其韵“清圆”悦耳,入耳堪听了。

至此作者把初春乍觉而兴奋之情,极有层次、极细腻地刻画了出来,而这种情景正是病起的词人才会有的独特心理感受。

欣赏:“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三句,写春寒犹重,而用腊侵、雪破表述,起笔便呈新奇。

“东风”二句进一步刻画“今年春浅”的特色--不光春来得迟,而且即使“有信”也“无人见”,春天只在“柳际花边”露了此“微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董传①留别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②,强随举子踏槐花③。

嚢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④。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⑤新湿字如鸦⑥。

【注】①董传:字至和,洛阳(今属河南)人。

曾在凤翔与苏轼交游,即将赴汴京春试。

②瓠叶:化用《诗经•小雅》“幡幡瓠叶,采之亨之”(“亨”同“烹”)的典故,言其宴席上菜肴粗陋、简约。

③踏槐花:唐代有“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正是举子应试的时间,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

④择婿车: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

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

⑤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

⑥字如鸦:诏书写的黑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本应写作“生涯裹粗缯大布”,词人颠倒词序增强了画面感,而且表示这种清贫是董传的生活常态。

B. 颔联连用两个典故,说明董传志向远大,不甘心过这粗茶淡饭的贫苦日子,决心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

C. 颈联中“寻春马”“择婿车”两个典故,暗含苏轼对董传的讽劝,希望他不要被京城的浮华迷乱了心智。

D. 诗歌刻画了董传形象,他虽衣衫朴素,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不住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

15. 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六幺令·天中节①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②,泪竭陵阳③处。

汩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①天中节即端午节。

②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

”③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陵阳。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上片通过描写“虎符缠臂”“门插艾蒲”“放飞纸鸢”“饮酒食粽”“龙舟竞菠”“诵赋祭吊”几个场面写出端午节的盛况。

B. 词中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准确贴切,是因为屈原当时流放在外、痛心国难的心情与晋时渡江避难的中原人士非常相似。

C. 本词咏今叹古,“借古而启今”。

上片极力描摹端午诸种盛况,下片感怀屈原人生经历。

本词的写作重点在上片。

D. 词中有景,景中寓境。

上片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景境如画;下片一幕幕沧桑的历史再现眼前,一唱三叹。

15. 一般认为,词中的“异客”是指屈原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郭纶①苏轼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

路人但觉骢马瘦,不知铁槊大如椽。

因言西方久不战,截发愿作万骑先。

我当凭轼与寓目②,看君飞矢集蛮毡。

【注】①这是苏轼23岁时的作品。

郭纶本为河西弓箭手,屡有战功。

仁宗康定元年九月,西贼寇三川寨,郭纶固守,定川堡得不陷。

②寓目:过目,观看。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中提到郭纶本是河西勇士,如今却无人认识;这位昔日猛将只是在傍晚时分,闲坐渡口,看经过船只来打发时间。

B.颔联将郭纶今日所骑瘦马和他当年曾经使用过的长矛作对比,以此衬托出他往日之英勇和今日之落魄,形象生动。

C.颈联中郭纶自称边疆久无战事才沦落如此,表现了他对国家的极度失望;但他同时又说一旦有了战事,他仍愿冲锋陷阵。

D.尾联中“看君飞矢集蛮毡”一句是虚写,其中的“蛮毡”,借指来犯的贼寇;作者期待看到这位勇士的飞箭射向敌人阵。

1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宋]苏轼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

三分春色一分愁。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①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

佳人斜倚合江楼②,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释]①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

②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

B.“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

C.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

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

15.有诗评说,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

诗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

(6分)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行香子·述怀苏轼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①,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①《庄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

”古人将日影喻为白驹,意为人生像日影移过墙壁缝隙一样短暂。

14.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本词开篇描绘了恬美的环境: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

引起下文的抒情议论,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深沉思考。

B.本词中“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三词,作者集中使用三个典故,使构成博喻,说明人生的虚无。

C.本词下阙作者悟出人生认识。

“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写实,写出作者放下名利浮云,归隐田园的惬意生活。

D.本词音节流美,音韵和谐。

尤其是“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两段排比,语言畅达,极有韵律。

15.“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来看,词人真的想归隐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秋晚客兴苏轼草满池塘霜送梅,疏林野色近楼台。

天围故越侵云尽①,潮上孤城带月回。

客梦冷随枫叶断,愁心低逐雁行来。

流年又喜经重九,可意黄花是处开。

[注]①越,古国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写出了一派晚秋景象,却没有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萧瑟之感。

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夜幕来临时天色吞噬云彩,潮打孤城的场景。

C.颈联“冷”字一语双关,既是写晚秋天气的凉冷,也是写作者漂泊心境的孤冷。

D.深秋傍晚,作者旅居在外的愁绪更加浓烈,无法排遣,只好寄托于南归的大雁。

E.“愁”是诗眼,作者借秋景抒“愁”,又以“愁”写“流年”,“愁”贯穿全诗。

15.本诗尾联在抒情方面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6分)七、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坡全集·叶嘉传叶嘉,闽人也。

其先处上谷。

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

至嘉,少植节操。

或劝之业武。

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①,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

方汉帝嗜阅经史时,建安人为谒者侍上,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曰:“吾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曰:“臣邑人叶嘉,风味恬淡,清白可爱,颇负其名,有济世之才,虽羽知犹未详也。

”上惊,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

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②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③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

《书》曰:‘启乃心,沃朕心。

’嘉之谓也。

”于是封嘉为钜合侯,位尚书。

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若谏。

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

上以不见嘉月余。

劳于万机,神④思困,颇思嘉。

因命召至,恩遇如故。

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

”遂得爵其子。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

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

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

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叶嘉传》,有删改)【注】①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

②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

③山薮:深山密林。

④ (nǐ):疲困的样子。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嘉,少植节操植:培养B.或劝之业武业:从事,以……为业C.久味其言味:体味D.遂得爵其子爵:爵位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上以不见嘉月余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B.①为著其行录传于时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①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①必槌提顿挫之乃可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叶嘉出身平民百姓,从布衣而成为被皇帝赏识的官员,这和他的品行有关。

B.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个人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

C.苏轼塑造了一个面目较黑、禀性刚劲、令人清醒的人物形象。

D.苏轼通过对叶嘉一生的遭遇的叙述,劝诫人们应当功成身退。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阳赋(宋)苏轼越王之孙,有贤公子,宅于不土之里,而咏无言①之诗。

以告东坡居士曰:“吾心皎然,如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群木。

夫是以乐而赋之,子以为何如?”居士笑曰:“公子何自知秋阳哉?生于华屋之下,而长游于朝廷之上,出拥大盖,入侍帏幄,暑至于温,寒至于凉而已矣。

何自知秋阳哉!若予者,乃真知之。

方夏潦之淫也,云烝雨泄,雷电发越,江湖为一,后土冒没,舟行城郭,鱼龙入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