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路径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路径探讨

作者:王识为胡文根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2019年第04期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是历史教学的价值追求,也是历史学科追求的最高层次的素养。家国情怀应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加以培育。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大量的历史素材可以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其培育路径和方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家国情怀在中国古代史中的内涵

课程标准对家国情怀内涵的界定,涉及中国古代史的表述如下: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1]简而言之,就是要形成对祖国、中华民族和中

华文化的强烈认同。

在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确立以前的中国古代,王朝认同是国家认同的核心内容。古代中国虽然是一个国家,却不是近代的民族国家,而是王朝国家。历史上的王朝经常更替,但有一個超越了具体王朝而始终存在的政治——文明共同体,其不仅具有制度典章的政治连续性,更具有宗教语言礼乐风俗的文明一惯性,这一以中原为中心的政治——文明共同体就叫做“中国”。[2]因此,古代文明的中国是家国天下,家国同构,天下一体。这是古代国家认同的基本内涵。

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心理与思想基础,是民族凝聚力与国家向心力的精神之源。文化认同基于并超越民族认同,是对各民族的传统记忆、象征符号等文化基因的共享与凝练。 [3]在古代中国,文化认同即是对王朝天下观的一种认同。王朝认同是表象,文明认同是内核,在王朝认同的背后,是对其所代表的天下价值观的肯定。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内容分析

岳麓版《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主要讲述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2003版课标对其内容的

要求如下: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毫无疑问,西周的宗法分封制是本课的核心。传统的处理方法多侧重于夏商西周的朝代更迭以及制度的内容及特点。而从新课标与核心素养的视角来看,这种处理仍处于一种知识本位的层次,缺乏一种更高层次的提炼。夏商周作为我国王朝政治的起点,对中国政治和文化的影响不言而喻。西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跟西周对国家的合理有效的治理是密不可分的。西周对国家的治理,主要是通过血缘这个纽带实现的,从制度设计上,就体现为宗法分封制。通过宗法分封,西周统治者实现了族权与政权的有效结合,从而建立起一个统一、稳定的封建制国家。从历史上说,古代中国很多关于国家的观念和社会的制度,都是从家庭、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