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

合集下载

受血者输血前常规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的重要意义

受血者输血前常规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的重要意义

受血者输血前常规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的重要意义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在医疗实践中广泛应用。

然而,输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输血反应、病毒感染等。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常规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受血者输血前常规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的重要意义。

首先,常规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可以筛查一些常见的传染病。

输血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疾病,如艾滋病、乙型和丙型肝炎等。

这些疾病对受血者的健康造成很大威胁,因此在输血前检测这些传染病的血清学指标非常重要。

如果发现献血者有这些传染病的标志物,可以及时阻止输血,避免受血者感染。

其次,常规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可以预测输血反应。

输血反应是受血者输血后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寒战、过敏反应等。

这些反应可能由于抗原-抗体反应、白细胞的活化或溶血反应等引起。

通过检测受血者的血清学指标,可以提前预知患者是否容易发生输血反应,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或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三,常规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还可以评估受血者的免疫状态。

输血会引入献血者的抗体,这些抗体可能与受血者的红细胞或其他细胞发生反应,导致输血不良反应。

通过检测血清学指标,可以判断受血者是否具有相应的抗体,从而评估受血者的免疫状态。

这有助于预测输血后的免疫反应,选择合适的输血产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常规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可以筛查输血相关的重要指标,如血型。

血型配对是输血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检测血清学指标,可以确定受血者的血型,确保输血过程中使用相应的血型产品。

这有助于避免输血反应和溶血事件的发生,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最后,常规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还可以评估受血者的肝功能。

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肝功能异常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在输血前检测受血者的肝功能可以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或产生毒性作用。

这对于患有肝疾病或肝功能不全的受血者来说尤为重要。

总结起来,常规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在受血者输血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输血检查方法

临床输血检查方法

临床输血检查方法一、引言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病情。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临床上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输血检查。

本文将介绍临床输血检查的方法,包括血液类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传染病筛查等。

二、血液类型鉴定血液类型鉴定是输血前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检查,用于确定受血者的血型和Rh因子。

常用的血型系统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血型鉴定可以通过血清试剂法或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

1. ABO血型鉴定ABO血型鉴定是根据人体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差异进行的。

常用的方法有直接血凝法和间接血凝法。

直接血凝法是将被测血液与已知抗血型血清混合,观察凝集情况来确定血型。

间接血凝法是将被测血液与已知抗血型血清的红细胞混合,观察凝集情况来确定血型。

2. Rh血型鉴定Rh血型鉴定是根据人体红细胞表面的Rh抗原差异进行的。

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是将被测血液与已知抗Rh血清混合,观察凝集情况来确定Rh血型。

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是将被测血液与已知抗Rh抗体的红细胞混合,观察凝集情况来确定Rh血型。

三、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是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防止输血反应发生。

该试验通过将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混合,观察凝集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不相容。

常用的方法有直接交叉试验和间接交叉试验。

1. 直接交叉试验直接交叉试验是将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混合,观察凝集情况。

如果出现凝集,则表示存在不相容。

2. 间接交叉试验间接交叉试验是将供血者的血清与受血者的红细胞混合,观察凝集情况。

如果出现凝集,则表示存在不相容。

四、传染病筛查为了防止输血传播传染病,临床输血前需要进行传染病筛查。

常见的传染病筛查项目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HCV抗体)、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抗体)等。

传染病筛查一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核酸检测方法。

ELISA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

输血前相关检测

输血前相关检测

明显降低输血后肝炎的感染率。
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
HIV抗体阳性说明患者可能处于感染的潜伏期或隐性 感染期或艾滋病期。检测方法分为初筛试验(ELISA法、 胶体金快速试验、颗粒凝集法)和确证试验(免疫印迹 法)。医院一般进行初筛试验,初筛阳性者需经过有资质
的确认实验室来进行确证。献血员筛查时,初筛结果出现
输血前相关检测
输血前感染指标检测 输血前相容性检测
输血前感染指标检测
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健全和患者维权意识的加强,特别 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由输血引发的医疗纠 纷诉诸法律的事件屡有发生。输血是多种病原体经血液传播 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引起输血相关传染病的主要原因,因 此,输血前相关感染指标的检测为预防输血相关传染病的发 生、保证输血安全、避免医疗纠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阳性即被取消献血资格。
梅毒螺旋体抗体(TP)
血清学试验:不加热反应素试验(USR)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
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
明胶凝集试验(TPPA) 蛋白印迹试验(WB)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PCR技术
金标法
我院2013.11-2014.11输血前感染指标检测阳性率
蛋白中和;经右旋糖酐或聚乙酰吡咯烷酮(PVP)治疗的标 本应洗涤红细胞。
二、受血者和供血者ABO和Rh定型
(一)ABO正反定型 正定型:用抗A和抗B试剂检测红细胞膜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 反定型:用标准A细胞和B细胞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相应抗体
常规检测必须同时进行正、反定型,两者结果互相验证,若出现正反定 型不一致,应通过进一步试验确认血型。
的血型错正定型
的干扰 5、发现其他血型系统的不规则抗体

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

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

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为确保我院患者输血治疗的及时和安全,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制定符合我院的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

凡新入院患者,除确定住院期间不输血外,必须提前进行输血前各项相关检查,包括血型(ABO、RhD系统)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查及血常规,出血病人根据病情做凝血检查。

1血常规检查结果作为是输血前评估及选择输血成份的客观依据。

2输血前检查血型(ABO、RhD系统)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标本和备血标本不能同时抽取(急诊用血除外)。

目的:2.1杜绝各种原因(如抽错标本等)导致的血型差错、提高输血安全性(备血标本血型检测结果与输血前血型检测结果核对及时发现错误)。

2.2保证Rh(D)阴性等稀有血型及时预约(中心血站Rh阴性等稀有血型的血制品库存很少或无)。

2.3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时血站或输血科有时间给患者筛选出交叉配血相符的血制剂,留存给该患者使用。

3输血前传染病检查(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并将结果填写到输血治疗同意书及输血申请单上。

门诊病人每次输血都应进行输血前传染病检查。

急诊用血先留取受血者血样,用血后及时将检查结果记录输血治疗同意书并存入病历。

输血前感染筛查不能以快速检测结果为准。

病人拒绝做检查的,在“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上亲笔写“拒绝做输血前检查,一切后果自负”并签字,以防日后发生医疗纠纷。

4输血科接收到输血申请单和患者血样本后,进行输血前相容性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ABO正反定型、RhD定型、交叉配血试验。

交叉配血必须采用能检查不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凝聚胺法或抗人球蛋白法)。

5每次交叉配血前必须复查患者备血标本和献血者的血型,费用由患者承担。

前后血型结果不一致者,不得使用该备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立即通知相关科室负责人,必须重新抽血标本复查血型,并记录在《输血科复查血型与初检血型不符记录表》。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
精品文档
受血者、献血者ABO、Rh血型鉴定
弱D型血型 定义:作为供血者,弱D型归类为RH阳
性,作为 受血者,弱D型归类为RH阴性。
精品文档
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
ABO以外的血型抗体 1)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在37℃ 中有反应的抗体 2)避免一些可能的情况而造成病情的延误。
精品文档
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
• 让受血者的血清与已知血型的试剂红细胞 即筛选细胞其反应
• 方法:盐水试验法、白蛋白介质法、低离 子强度介质法(liss)、凝聚胺法 (polybrene)、凝胶法、酶技术、抗球蛋 白试验等
• 抗筛阳性,应做抗体鉴定。
精品文档
交叉配合试验
受血者与献血者血液之间是否有想对应的抗原、 抗体存在。
主侧:受血者血清+供血者红细胞 次侧:供血者血浆+受血者红细胞 方法: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其他1.患者的病史和标本等检查、核对及处理
2.受血者、献血者ABO、Rh血型鉴定
3.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 4.交叉配合试验 5.报告和发血
精品文档
患者的病史和标本等检查、核对及处理
1.病史资料和信息 输血史
2.标本要求 1) 防止血样的稀释和溶血 2) 不超过2天,反复输血的受血者抽取新的标本 输血后标本保存于2-8℃,至少一周
精品文档
受血者、献血者ABO、Rh血型鉴定
1) A、B抗原的抗原性最强,D抗原次之 2) 2/3的D抗原阴性的人,接受了D抗原阳 性血液后产生抗D抗体
精品文档
受血者、献血者ABO、Rh血型鉴定
• ABO血型鉴定 试管法 正、反定型
精品文档
受血者、献血者ABO、Rh血型鉴定
RH(D)定型 IgG抗D和 IgM抗D的定型试剂 RH阴性确认 三种不同批号的IgG抗D试剂

免疫血液学-配血试验(4).

免疫血液学-配血试验(4).
数,减弱抗原抗体间的静电作用。
降低离子强度可以显著增加抗原抗体结合 速率。如:离子强度由0.17M降到0.03M时,抗 D和D阳性红细胞的开始结合速率增加1000倍 。
红细图胞6-2表:面红电细胞荷表及面电其荷相及其互相之互之间间的的距距离离
自由移动的 正电荷 内层正电荷 随红细胞移动 表面负电荷 红细胞
• 用盐水配制的红细胞悬液只能在当天使用
供受双方ABO、Rh血型鉴定
• ABO血型正反定型
• Rh血型鉴定
}试 玻 管片 法法
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和鉴定
患者血清+试剂筛选红细胞
盐水介质 聚凝胺介质(最为常用) 抗人球蛋白介质(最为常用敏感) 酶介质法
交叉配血试验
受者血清+供者红细胞
4)无需洗涤的抗人球蛋白试验:
缺点:
凝胶试验方法成本较高,需要特殊设备。
高度敏感有时也会造成不便:有报导应用 凝胶试验后,1/300的库血直抗阳性。
发血程序(常规和紧急情况)
1.常规情况下发血的一般程序 (1)临床申请 (2)血液新鲜程度的选择(大量用血和新生儿) (3)血型的选择(ABO、Rh、新生儿换血、不 规则抗体筛检) (4)交叉配血 (5)发血,做好记录
2、2%的悬液一般用于滴定抗体效价,5%的悬 液常用于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10%的 悬液则用于测定抗体的亲合力。
标本
三、标本的保存
1.血清标本 不稀释的血清标本如加有防腐剂可 在4℃保存数月,在一20℃以下可保存数年
• 如用生理盐水稀释的血清只限当天使用
2.红细胞标本 一般试验用的凝血标本要在5天之 内使用,以不溶血为准。如用保存液可保存3周
标本
一、标本采集 二、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三、标本的保存

临床输血检查方法

临床输血检查方法

临床输血检查方法一、背景介绍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用于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血液成分。

为确保输血安全和有效性,临床上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以评估患者的输血需求和确保血液质量符合要求。

本文将介绍临床输血检查的方法和标准。

二、检查项目及方法1. 血型与配型检查血型与配型检查是输血前必要的步骤,以确保输血的血液与受血者的血液相容。

常用的方法有ABO血型和Rh血型的血清学检查,以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检查等。

2. 全血细胞计数全血细胞计数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

常用的方法有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和显微镜计数法。

3.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系统功能,以预防输血过程中的出血并发症。

常用的检查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等。

4. 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用于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以预防输血过程中的免疫相关并发症。

常用的检查项目包括免疫球蛋白水平、抗体检测和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等。

5. 传染病筛查传染病筛查是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避免输血过程中传播传染病。

常用的检查项目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等。

6. 血液成分检查血液成分检查用于评估输血血液的质量,包括红细胞成分、血小板成分和新鲜冰冻血浆等。

常用的检查项目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沉降率和血小板浓度等。

三、标准结果及解读1. 血型与配型检查标准结果为A型、B型、AB型和O型,以及Rh阳性或Rh阴性。

根据输血受血者的血型和Rh类型,选择相应的输血血液。

2. 全血细胞计数标准结果为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的正常范围。

根据患者的血液成分情况,评估输血的需求和输血量。

3. 凝血功能检查标准结果为PT、APTT和血小板计数的正常范围。

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评估输血的安全性和凝血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4. 免疫学检查标准结果为免疫球蛋白水平、抗体检测和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的正常范围。

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查疑难标本的实验操作及试剂的使用

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查疑难标本的实验操作及试剂的使用

可以将细胞配成0.8%的悬液,加50ul到LISS/Coombs卡中, 直接离心判读结果。 特别注意:抗人球蛋白试剂
凝聚胺




试管中加入2滴血清(血浆)和1滴2%-4%红细胞悬液,混匀。 以1000g离心15秒,观察结果。如果阴性则继续试验;如果阳性,需 分析原因排除干扰后继续后续试验(此处发现并处理冷凝集素)。 加0.6-1mlLIM试剂,混匀后室温放置1分钟。 加入2滴Polybrene试剂,混匀后立即以1000g离心15秒,弃去试管中 液体,轻摇试管,肉眼判断红细胞凝集情况。如果有凝集出现则继续 操作,如果没有凝集出现则该试验无效。 加入2滴重悬液,轻摇试管,肉眼观察结果。 结果判定:1分钟内凝集消失为聚凝胺试验阴性,1分钟内凝集不消失 为聚凝胺试验阳性。 对于可疑的弱阳性结果,可用生理盐水洗涤3遍后,加2滴抗人球蛋白 试剂,离心后判读结果。
试管法正反定型
ABO血型定型试剂
抗-A1
抗-A1 用于检测A亚型。 注意: 抗-A1反应阴性 A亚型 A型抗原减弱 A型新生儿与抗A1反应阴性或 弱反应
抗-H
抗-H 用于检测ABO亚型及 孟买、类孟买型。
( A或B亚型H抗原增强,孟买、
类孟买H抗原阴性。)
注意:


血液病致A、B抗原减弱,H抗原 可能出现增强或减弱。 必须做对照试验。

抗-D试剂
三 抗体筛选

否存在有临床意义的 抗体。 如果抗筛阳性,需要做抗体鉴定来确认有临床意义的抗体、 最终选择合适的血液输注,同时提醒临床医生可能推迟提 供配合的血液。 抗体筛选应该作为输血前检测的一部分,它提供了比交 叉配血更为可靠和灵敏的检测抗体的方法(剂量效应等)。 抗体筛选或鉴定比交叉配血更敏感,认为:最严格的配血 能配上就安全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免疫血液学红细胞血小板配血试验

免疫血液学红细胞血小板配血试验
端带正电(Kell系统抗原带正电荷) • 抗原抗体的结合:
静电引力、氢键、疏水键及范德华力
影响红细胞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 离子强度: 反应液中的电解质会增加溶液的介电常
数,减弱抗原抗体间的静电作用。
降低离子强度可以显著增加抗原抗体结合 速率。如:离子强度由0.17M降到0.03M时,抗 D和D阳性红细胞的开始结合速率增加1000倍 。
二、HLA与器官移植 (一)肾移植 (二)骨髓移植
三、HLA与亲子鉴定
二、血小板血型
一类是与其他细胞表面或组织共有的 抗原,称血小板相关抗原
另一类为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血小板血型
相关抗原:主要与红细胞的ABO血型系统以及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有关
特异性抗原:由血小板特有的抗原决定簇组成
,表现出血小板独特的遗传多态性,在其他细胞 和组织上不能发现
HLA的研究历史
最早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者为Dausset-1954年 • HLA不仅仅是白细胞特异性同种抗原。 • 它是分布广泛的组织抗原。
HLA的分型命名
血清学分型命名
• 具有临床意义的HLA基因有A、B、C、DR、DQ、DP等 位点(Loci),每个位点又有若干等位基因,这些基 因的产物便是HLA抗原。




静电作用力
离子
聚凝胺技术
(1)低离子聚凝胺交叉配血技术
原理:聚凝胺(Polybrene),一种高价 阳离子季胺盐多聚物,溶解后能产生很 多正电荷,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 荷,使红细胞之间距离减少,能引起正 常红细胞可逆性的非特异性凝集。如果 使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被聚凝胺凝集,则 凝集不可逆。
具有独特的型特异性,并构成血小板膜结构 中的一部分

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相关血液检测的重要性探讨

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相关血液检测的重要性探讨

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相关血液检测的重要性探讨发布时间:2022-09-14T05:59:27.9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1期作者:王鹏远王亚南[导读] 探究输血前以及手术前患者相关血液检测的重要性。

王鹏远王亚南许昌市中心血站河南许昌 461000摘要:目的探究输血前以及手术前患者相关血液检测的重要性。

方法对于2873例患者在输血与手术前进行血液中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以及梅毒抗体的检测,并对结果分析。

结果内科、外科、妇产科、耳鼻喉科以及其他科的HBsAg分别占比4.49%、9.54%、8.64%、11.25%、7.14%。

在抗HCV中,分别占比2.12%、1.39%、0.32%、0.93%、0.95%。

在梅毒抗体之中,分别是0.23%、0.29%、0.1%、0.62%、0.47%。

在抗HIV中,是1.18%、0.19%、0.43%、0%、0.47%。

结论对于在输血之前以及手术之前进行患者血液传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可降低输血医疗事故的产生,最大限度的减少院内交叉感染。

关键词:输血前;手术前;血液检测在临床治疗、抢救患者的过程中,手术、输血是常运用的医疗方法。

但,因其而导致的血源性疾病、医疗纠纷也常常发生。

目前,安全输血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供血方需要严格的达成对供血者的筛选,也要开展有效的血液检测,可提升输血的安全性,也能够避免因输血导致的传染性疾病,达成可靠血源的提供。

另外,医院在患者输血以及手术之前,也不能忽视血液检测工作,开展此项工作,能够大幅度的降低感染的产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研究中,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本站接受治疗的28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同时,在输血或者是手术之前都进行静脉血5ml的抽取。

1.2方法运用全自动酶标仪与全自动洗板机开展本次研究。

在HBsAg、抗HCV检测中,利用酶联免疫法,试剂盒分别是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华泰生物工程实业有限公司产品。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标准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标准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标准随着输血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输血前的免疫血液学检查已成为血液安全的重要保障。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标准的制定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受血者的健康和安全,防止出现输血反应等不良事件。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主要包括ABO血型、Rh血型、血型抗体筛查、感染标志物检测和异种血清学检测等。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些检查项目的标准。

首先是ABO血型和Rh血型。

这两项检查是最基本、最常规的血液学检查项目。

ABO血型主要是根据血红细胞表面的A、B抗原和血浆中的抗A、抗B抗体来确定的。

Rh血型主要是根据Rh抗原在红细胞表面的表达与否来判断,分为Rh(+)和Rh(-)两种。

这两项检查的标准非常明确,可采用标准血清试剂和试管凝集法进行检测。

在输血前必须进行此类检查,以充分了解患者的血型和Rh因子,从而选择相应的血液制品。

第二是血型抗体筛查。

ABO血型抗体和非ABO血型抗体都可能引起输血反应,应该在输血前进行筛查检测。

夹层凝胶卡片试验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是目前最常用的抗体筛查方法,其优点是灵敏度高、简便、安全。

在实验室工作中,将人血清样品加入抗人球蛋白或人红细胞悬液,如有凝集反应,表明该患者含有相应的非ABO抗体。

筛查方法的选择应考虑临床需求、实验室设备条件和检测费用等综合因素。

第三是感染标志物检测。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应该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标志物检测。

近年来,随着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C型肝炎病毒(HCV)等病原体的广泛传播,输血前感染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其主要检测项目包括HBsAg、Anti-HBc、Anti-HCV、HIV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等。

感染标志物检测是采用免疫学、分子学检测和放射免疫法等技术手段实施的,确保患者的血液没有感染性病原体才可进行输血。

最后是异种血清学检测。

红细胞的表面抗原具有种特异性,当受血者的免疫系统遇到异体红细胞时,就会产生抗体反应,导致输血反应。

临床输血检查方法

临床输血检查方法

临床输血检查方法一、引言临床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制品输注给患者,以补充患者体内的血液成分或改善血液功能。

在进行输血前,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临床输血检查的方法及其相关标准。

二、常规检查1. 血型鉴定血型鉴定是输血前必须进行的检查之一。

常用的血型系统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通过血型鉴定可以确定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是否匹配,以避免发生输血不相容的反应。

2. 交叉试验交叉试验是一种体外实验,用于评估供血者和受血者之间的相容性。

在交叉试验中,将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混合,观察是否出现凝集反应。

如果出现凝集反应,则表示供血者与受血者之间存在不相容性,不适宜进行输血。

3. 全血细胞计数全血细胞计数是一种常规的临床检查,用于评估患者的血细胞数量。

在输血前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可以确定患者的血细胞计数是否低于正常范围,从而判断是否需要输血。

4.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是评估患者凝血系统功能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凝血功能指标有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等。

通过凝血功能检查可以判断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以避免输血过程中出现凝血异常。

5. 传染性疾病筛查传染性疾病筛查是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而进行的一项重要检查。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筛查项目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等。

通过传染性疾病筛查可以排除供血者携带传染性疾病的风险,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三、特殊检查1. 血液成分测定血液成分测定是一种定量检测方法,用于评估患者血液成分的含量。

常用的血液成分测定项目有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计数等。

通过血液成分测定可以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输血以及输血的具体血液成分。

2. 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是一种用于评估患者免疫系统功能的方法。

常用的免疫学检查项目有免疫球蛋白测定和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等。

通过免疫学检查可以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输血前评估内容

输血前评估内容

输血前评估内容引言概述:输血前评估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它能够匡助医务人员准确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输血以及输血的风险和效果。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输血前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液制品选择和风险评估。

一、患者病史1.1 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手术史、过敏史等,包括是否有输血相关的病史,如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感染等。

1.2 用药史:了解患者是否正在使用药物,特殊是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可能影响输血的药物。

1.3 家族史:了解患者是否有家族遗传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等。

二、体格检查2.1 皮肤黏膜:观察患者的皮肤黏膜是否有贫血表现,如苍白、黄疸等。

2.2 心肺听诊:检查患者的心脏和肺部是否有异常,如心脏杂音、呼吸难点等。

2.3 腹部触诊:检查患者的腹部是否有肿块、压痛等异常,排除脾脏肿大等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3.1 血常规:检查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和血液凝结功能。

3.2 凝血功能:检查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部份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3.3 其他实验室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如需要输血的特殊疾病,可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如病毒标志物检测、免疫学检查等。

四、血液制品选择4.1 红细胞悬浮液: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和血红蛋白水平,选择适当的红细胞悬浮液输血。

4.2 血小板制剂: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选择适当的血小板制剂输血。

4.3 凝血因子制剂: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选择适当的凝血因子制剂输血。

五、风险评估5.1 输血反应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患者接受输血后可能浮现的不良反应风险。

5.2 输血相关感染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和血液制品的来源,评估患者接受输血后可能浮现的感染风险。

5.3 输血效果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患者接受输血后的疗效和血红蛋白水平的提高程度。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输血科焦伟一、输血前检查的目的和要求输血前检查的目的是选择与患者血型配合的各种血液成分,使之能在患者体内有效地存活,无不良反应,从而达到安全、有效输血的目的。

二、输血前检查的内容输血前检查的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患者的病史和标本等的检查、核对及处理。

2.受血者、献血者ABO和Rh血型鉴定。

3.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和鉴定。

4.交叉配合试验。

5.血小板输注前的抗体检查和配合试验。

6.交叉配血结果的报告和发血。

(一)受血者的病史和标本等检查、核对及处理1.病史资料和信息受血者的有关资料,包括受血:者姓名、年龄、性别、床号、种族、临床诊断、输血史、药物史、妊娠史,特别是以往输血反应的记录等等,有助于解决有可能出现的血清学问题。

2.标本的要求要求不超过3天的期限,反复输血的受血者更应注意抽取新的标本作配血试验,避免因回忆反应而产生的抗体漏检。

如果患者使用肝素治疗,则应用鱼精蛋白,使标本凝结。

如果患者使用右旋糖酐等治疗,应注意将红细胞作洗涤。

(二)受血者和供血者ABO和Rh定型1.ABO定型最适的反应温度为4℃,但在室温反应良好,所以常规的ABO定型试验仅在室温进行。

(1)定型方法:正、反定型的试管离心方法目前仍被认为是最可信赖的ABO定型方法。

1)定型试剂:有些ABO血型诊断试剂是以人的血清汇聚而制成的,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高效价(1:128)的IgM抗A或抗B。

第二,具较好的亲和性并不含冷凝集素。

第三,必需具有检测A2,A2B血型的能力。

第四,血清必须通过HIV,HCV,HBV等检查或经病毒灭活。

另外一些ABO定型试剂是由来自培养细胞株的单克隆抗体所制成。

2)ABO亚型的鉴定:ABO亚型的鉴定通常使用下列试剂:抗A、抗B、抗A1、抗H、抗AIA1红细胞、A2红细胞、B型红细胞和O型红细胞。

有些工作者在定型试验中,常规地选择应用抗AB抗血清,以避免错误地把弱反应性A或B型红细胞分类为O型。

探讨输血前免疫血液学相容性检测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探讨输血前免疫血液学相容性检测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医学检验·探讨输血前免疫血液学相容性检测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齐莹(吉林省蛟河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500)摘要:输血相容性检测是临床输血前必须经历的一个步骤,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因为输入不相合的血液而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风险。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输血前免疫血液学相容性检测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在阐述过程中详细地介绍其相关注意事项。

关键词:输血;免疫血液学;相容性检测;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56.102本文引用格式:齐莹.探讨输血前免疫血液学相容性检测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6):131,135.0 引言血液相容性是指血液对外源性物质和材料产生合乎要求的反应现象。

大量研究显示,不同聚合物对之间相互容纳存在很大的差异性[1]。

临床医学中,不同个体间血液相容性同样存在很大差异,当患者需要进行输血处理的时候,如果对应血型不符合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免疫反应,严重时还会出现血液排斥现象,影响患者身体机能。

这也是临床输血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

为此,医护人员在患者输血前做好对患者的相容性检测对于减少免疫反应的发生和改善患者预后有很重要的帮助。

1 重要性阐述血液是心脏和血管腔内循环流动的一种组织,主要有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功能包括血细胞功能和血浆功能两种,主要用于调节机体温度、防御、运输和平衡酸碱功能以及调整人体渗透压等。

而血型是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表面的抗原类型。

血液相容性不符合,会导致患者在输血的时候出现溶血反应,进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

临床为减少输血风险的发生,一般会在患者输血前做好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等免疫学相容性检测试验,并根据检查结果为患者选择相合的血液供应,以此保证输入的血液能够在患者体内有效的发挥作用,减少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保证患者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输血前检测及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测及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测及核对制度一、引言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成分从供血者通过静脉途径输入到受血者体内的过程。

输血在医疗救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有一定的风险存在。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

本文将以3000字以上的篇幅详细介绍输血前检测及核对制度的内容。

二、输血前检测内容1. 血型鉴定血型鉴定是输血前的基本检测项目之一,其目的是确定供血者和受血者之间的血型是否匹配。

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的鉴定。

血型鉴定通过血液样本的反应性测定,可以确定供血者和受血者之间的血型关系,以避免不同血型之间的输血反应。

2. 传染性疾病筛查传染性疾病筛查是输血前必须进行的项目之一,目的是排除供血者携带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传染性疾病包括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等。

传染性疾病筛查通过血液样本的实验室检测,可以排除供血者携带这些疾病的可能性,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3. 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是输血前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确定受血者是否携带特定抗体,以避免输血时发生过敏反应。

免疫学检测包括血清学试验、交叉试验等,可以确定受血者体内的抗体类型,以确保输血时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

4. 凝血功能检测凝血功能检测是输血前的必要项目之一,其目的是评估受血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以避免输血引起凝血功能异常的风险。

凝血功能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计数等项目,可以评估受血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三、输血前核对流程1. 病历核对在输血前,医务人员需要核对受血者的病历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个人信息,以及输血的指征、血型、过敏史等相关信息。

核对病历信息是确保输血过程中正确套用受血者的基本步骤。

2. 标本核对在进行输血前的各项检测时,需要医务人员将标本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在送检前,医务人员需要核对标本的标签信息,包括受血者姓名、医院编号、检测项目等,以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输血品种核对输血时,医务人员需要核对供血者的血液或血液制品的信息,包括血型、血浆成分、血液保存时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血者、献血者ABO、Rh血型鉴定
1) A、B抗原的抗原性最强,D抗原次之
2) 2/3的D抗原阴性的人,接受了D抗原阳 性血液后产生抗D抗体
受血者、献血者ABO、Rh血型鉴定
• ABO血型鉴定
试管法
正、反定型
受血者、献血者ABO、Rh血型鉴定
RH(D)定型
IgG抗D和 IgM抗D的定型试剂
RH阴性确认
• 让受血者的血清与已知血型的试剂红细胞 即筛选细胞其反应
• 方法:盐水试验法、白蛋白介质法、低离 子强度介质法(liss)、凝聚胺法 (polybrene)、凝胶法、酶技术、抗球蛋 白试验等 • 抗筛阳性,应做抗体鉴定。
交叉配合试验
受血者与献血者血液之间是否有想对应的抗原、抗
体存在。 主侧:受血者血清+供血者红细胞 次侧:供血者血浆+受血者红细胞
方法: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其他方法
报告和发血
报告单
内容:受血者姓名、住院号、床位、标本
号、ABO及RH血型、医院、献血者、血型、
编号、交叉配血日期及试验结果,发出血 液内容的名称
报告和发血
• 反复核对输血申请单和血液的标签 • 签名 • 发血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
1.患者的病史和标本等检查、核对及处理 2.受血者、献者ABO、Rh血型鉴定
3.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
4.交叉配合试验
5.报告和发血
患者的病史和标本等检查、核对及处理
1.病史资料和信息 输血史 2.标本要求 1) 防止血样的稀释和溶血 2) 不超过2天,反复输血的受血者抽取新的标本 输血后标本保存于2-8℃,至少一周
三种不同批号的IgG抗D试剂
受血者、献血者ABO、Rh血型鉴定
弱D型血型
定义:作为供血者,弱D型归类为RH阳
性,作为 受血者,弱D型归类为RH阴性。
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
ABO以外的血型抗体
1)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在37℃ 中有反应的抗体 2)避免一些可能的情况而造成病情的延误。
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
输血研究所:莫秋红
开展临床合理有效的输血
• 输血前患者血液免疫学和血液成份及传染
病指标检查
• 临床血液成份输注
• 输血后疗效评估
输血风险
1)输血免疫反应
2)输血传染病传播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
• 目的:
• 选择与患者血型配合的各种血液成分,使
之能在患者体内有效的存活,无不良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