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练习题2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非自动化)1-3章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非自动化)1-3章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非自动化类)教材书后第1章——第3章练习题1。

2 根据题1。

2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 (1) 将a ,b 与C,d 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系统; (2) 画出系统框图。

解:1)由于要求接成负反馈系统,且只能构成串联型负反馈系统,因此,控制系统的净输入电压△U 与U ab 和U cd 之间满足如下关系: 式中,U ab 意味着a 点高,b 点低平,所以,反馈电压U cd 的c 点应与U ab 的a 点相连接,反馈电压U cd 的d 点应与U ab 的b 点相连接.2)反馈系统原理框图如图所示。

1.3题1.3图所示为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

在任何情况下,希望液面高度c 维持不变,说明系统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框图。

题1.3图第二章 习 题2.1 试求下列函数的拉氏变换,设f<O 时,z(f)=0: (1) (2)(3) (4)2。

2试求下列象函数x(s )的拉氏反变换X (t ): 解:(1) 其中(2)2.3 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式中,系统输入变量r(f )=6(£),并设,,(O)=),(0)=O ,求系统的输出y (£)。

题1.2图2.4 列写题2。

4图所示RLC 电路的微分方程。

其中,u i 为输入变量,u o 为输出变量。

解:根据回路电压方程可知2.5 列写题2。

5图所示RLC 电路的微分方程, 其中,u.为输入变量,u 。

为输出变量。

解:由电路可知, 2。

6设运算放大器放大倍数很大,输入阻抗很大,输出阻抗很小。

求题2。

6图所示运 算放大电路的传递函数。

其中,u i 为输入变量,u o 为输出变量.解:根据运算放大器的特点有2.7 简化题2.7图所示系统的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C (s ) / R (s )。

题2.7图解:根据梅逊公式得: 前向通道传递函数P K :回路传递函数L K :(注意到回路中含有二个负号)特征方程式: 余子式:于是闭环传递函数为:2.8 简化题2.8图所示系统的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C (s ) / R (s )。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习题及答案2套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习题及答案2套

第 7 页 共 32 页
2-5 求图示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网络的传递函数。
题 2-5 图
2-6 已知系统方框图如图所示,试根据方框图简化规则,求闭环传递函数。
题 2-6 图
2-7
分别求图示系统的传递函数 C1 (s) 、 C2 (s) 、 C1 (s) 、 C2 (s) R1 (s) R1 (s) R2 (s) R2 (s)
第 1 页 共 32 页
自动控制 (A )试卷
一、系统结构如图所示,u1 为输入, u2 为输出,试求
1.求网络的传递函数 G(s)=U1(s)/U2(s)
2. 讨论元件 R1,R2,C1,C2 参数的选择对系统的稳定性是否有影响。(15 分)
i2
i1
C1
R1
U1
R2
U2
C2
二、图示系统,试求,
(1) 当输入 r(t)=0,n(t)=1(t)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ess; (2) 当输入 r(t)=1(t),n(t)=1(t)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ess; (3) 若要减小稳态误差,则应如何调整 K1,K2?(15 分)
(2) 三阶系数的一对主导极点为 s1,2 1 j2 ,求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开环传递函 数G(s) 。
3 – 10 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试求当 0 时,系统的 和
n 之值,如要求 =0.7,试确定参数 。
题 3-10 图
3 – 11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确定系统稳定时 K 的取值范围。
输入信号 r(t)=1 作用下,能使给定系统成为最少拍系统的数字控制器的
答案参见我的新浪博客:/s/blog_3fb788630100muda.html
第 4 页 共 32 页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2(含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2(含答案)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2-1试建立题2-1图所示各系统的微分方程[其中外力)(t F ,位移)(tx 和电压)(t u r为输入量;位移)(t y 和电压)(t u c为输出量;k (弹性系数),f (阻尼系数),R (电阻),C (电容)和m (质量)均为常数]。

解(a )以平衡状态为基点,对质块m 进行受力分析(不再考虑重力影响),如图解2-1(a)所示。

根据牛顿定理可写出22)()(dt yd m dt dy f t ky t F =--整理得)(1)()()(22t F m t y m k dt t dy m f dtt y d =++—(b )如图解2-1(b)所示,取A,B 两点分别进行受力分析。

对A 点有)()(111dtdydtdxf x x k -=-(1)对B 点有y k dtdydt dx f 21)(=-(2)联立式(1)、(2)可得:dtdx k k k y k k f k k dt dy2112121)(+=++(c) 应用复数阻抗概念可写出)()(11)(11s U s I csR cs Rs U c r ++=(3)`2)()(Rs Uc s I =(4)联立式(3)、(4),可解得:),可解得: Cs R R R R Cs R R s U s U r c 212112)1()()(+++= 微分方程为: r r c c u CR dt du u R CR R R dt du 121211+=++ (d) 由图解2-1(d )可写出)可写出[]Cs s I s I s I R s U c R R r 1)()()()(++= (5))()(1)(s RI s RI Css I c R c -= (6)[]Css I s I R s I s U c R c c 1)()()()(++= (7)联立式(5)、(6)、(7),消去中间变量)(s I C 和)(s I R ,可得:,可得:1312)()(222222++++=RCs s C R RCs s C R s U s U r c |微分方程为微分方程为 rr r c c c u RC dt du CR dt du u R C dt du CR dt du 222222221213++=++2-2 试证明题2-2图中所示的力学系统(a)和电路系统(b)是相似系统(即有相同形式的数学模型)。

自动控制原理练习题2

自动控制原理练习题2

例2.6 试绘制图2-8所示RC 电路的动态结构图。

例2.7 化简图2-10所示RC 电路的动态结构图, 并求出传递函数。

R R 1)(1)()()(21221122121++++==Φs C R C R C R s C C R R s U s U s i o(a)(b)(c)例2.8 试绘制图2-22所示RC 电路的动态结构图对应的信号流图。

例2.9 试用梅逊公式求图2-23所示RC 电路的信号流图的传递函数。

例2.10 试用梅逊公式求图2-24所示动态结构图的传递函数。

o例3.1 一阶系统的结构如图3-7所示,其中KK为开环放大倍数,KH为反馈系数。

设KK=100,KH=0.1,试求系统的调节时间ts(按±5%误差带)。

如果要求ts=0.1 s,求反馈系数。

例3.3 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s4+2s3+3s2+4s+5=0试判断该系统的稳定性。

例3.4 系统如图3-15所示。

为使系统稳定,试确定放大倍数K的取值范围。

例3.5 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s3+2s2+s+2=0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例3.6 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s3-3s+2=0试用劳斯判据确定该方程的根在s平面上的分布。

例3.7 某控制系统的特征方程为s6+2s5+8s4+12s3+20s2+16s+16=0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例3.8 已知系统的结构如图3-23所示。

求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例 3.9 设系统结构如图3-19所示, 其中 又设r (t )=2t , n (t )=0.5×1(t )求系统的稳态误差。

例4.1 设某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

211)(s s s R +=s s H s s G s s G 2)(,135)(,510)(21=+=+=)2)(1()()(++=s s s k s H s G例4.9 设某正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

例4.10 设某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2)4)(1)(1()()(+-+=s s s k s H s G )22)(73.2()()(2+++=s s s s k s H s G统的根轨迹图。

自动控制原理(二)

自动控制原理(二)

离散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则动态响应为(已知,则有的拉氏变换为,则判断题图中系统是否稳定非线性系统的及的轨迹如下图所示,试问)已知非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是,两输入,两输出的系统,其模拟结构图如图所示,其状态空间表达式为:()B.C.已知系统传递函数,则系统的约旦标准型的实现为∙B.∙C.D.∙A.∙B.∙C.∙D.正确答案:B19已知系统:已知,下列有关该系统稳定性说法正确的是()闭环脉冲传递函数分别为,输出为已知计算机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采用数字比例控制,其中,,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的取值范围是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的取值范围是已知,,。

符合系统描述的系统稳定系统稳定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设离散系统如图所示,设,时,若要求其稳态误差,,该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该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对于响应斜坡输入信号统(取F(z)=1),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变换为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为变换为变换为非线性系统的及的轨迹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求下图中以电压为输入量,以电感中的电流和电容上的电压作为状态变量的状态方程为___,以电阻上的电压作为输出量的输出方程为___。

()∙A.∙B.∙C.D.现用进行状态变换B.C.D.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B. C.对线性系统作状态反馈 , A.某离散控制系统(单位反馈该系统稳态误差为代表时域中的延迟算子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中,若离散控制系统(单位反馈,则动态响应为的拉氏变换为,A.C.下图所示为某一闭环离散系统,则该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为()离散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的的拉氏变换为,则。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库(含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库(含答案).
D、 增加积分环节可以消除稳态误差,而且不会影响系统稳定性。
2、适合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系统是( )。
A、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
B、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时变系统;
C、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常系统;
D、非线性系统。
3、若某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则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
A、 B、
C、 D、与是否为单位反馈系统有关
C、会使系统的根轨迹向s平面的左方弯曲或移动;
D、可增加系统的稳定裕度。
9、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决定了系统的( )。
A、稳态精度 B、稳定裕度C、抗干扰性能 D、快速性
10、下列系统中属于不稳定的系统是( )。
A、闭环极点为 的系统B、闭环特征方程为 的系统
C、阶跃响应为 的系统D、脉冲响应为 的系统
4、 时,求系统由 产生的稳态误差 ;(4分)
5、确定 ,使干扰 对系统输出 无影响。(4分)
五、(共15分)已知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绘制该系统以根轨迹增益Kr为变量的根轨迹(求出:渐近线、分离点、与虚轴的交点等);(8分)
2、确定使系统满足 的开环增益 的取值范围。(7分)
六、(共22分)某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如图5所示:
4、传递函数是指在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
与之比。
5、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则其开环幅频特性为,相频特性为。
6、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有着对应关系,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的幅值穿越频率 对应时域性能指标,它们反映了系统动态过程的。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分)
1、关于传递函数,错误的说法是( )
A、准确度越高B、准确度越低C、响应速度越快D、响应速度越慢

大工17春《自动控制原理》在线作业2满分标准答案

大工17春《自动控制原理》在线作业2满分标准答案

大工17春《自动控制原理》在线作业2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60 分)1. PID调节器中的D指的是()。

A. 比例B. 积分C. 微分D. 比例积分满分:6 分正确答案:C2. 在分析中常将同频率下输出信号相位与输入信号相位之差称为()。

A. 相位差B. 信号差C. 频率差D. 相差满分:6 分正确答案:A3. 一阶滞后环节的最大滞后相角为()。

A. 0°B. 60°C. 90°D. 180°满分:6 分正确答案:C4. ()是相位滞后环节,它的低通性能好。

A. 比例环节B. 微分环节C. 积分环节D. 振荡环节满分:6 分正确答案:C5. 用直接求解闭环特征根绘制根轨迹的办法,对于()是不适用的。

A. 一阶系统B. 二阶系统C. 三阶系统D. 高阶系统满分:6 分正确答案6. 当根轨迹分支在实轴上某点相遇又向复平面运动时,该交点称为根轨迹的()。

A. 会合点B. 分离点C. 相遇点D. 分离极点满分:6 分正确答案:B7. 如果开环零点数目m小于开环极点数目n,则有()条根轨迹终止于无穷远处。

A. nB. mC. n-mD. m-n满分:6 分正确答案:C8. ()是用来确定根轨迹上某点的相应增益值。

A. 辐角条件B. 幅值条件C. 开环增益D. 开环零点满分:6 分正确答案:B9. ()的对数相频特性恒为0°。

A. 比例环节B. 惯性环节C. 积分环节D. 振荡环节满分:6 分正确答案:A10. 为了减少校正装置的输出功率,以降低成本和功耗,()装置通常被安置在前向通道的前端。

A. 串联校正B. 反馈校正C. 并联校正D. 前馈校正满分:6 分正确答案:A二、判断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1. 以开环根轨迹增益为可变参数绘制的根轨迹称做参变量根轨迹。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分正确答案:A2. 利用超前网络进行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其相角的超前特性。

年月份考试自动控制原理第二次作业

年月份考试自动控制原理第二次作业

2014年9月份考试自动控制原理第二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1. 反馈回路包含惯性环节, 仍为惯性环节, 但时间常数()。

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不确定2. 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号输入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输出与输入信号频率相同B. 输出与输入信号幅值相同C. 输出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同D. 输出与输入信号频率、幅值、相位相同3. 当ω从0到+∞变化时,开环传递函数的Nyquist轨迹逆时针包围点 (-1,j0)的圈数N与其的右极点数P具有什么关系时,则闭环系统稳定。

()A. N=-P/2B. N=P/2C. N=-PD. N=P4. 反馈控制系统,至少应具备三个基本功能:测量、执行()和()。

A. 比较B. 反馈C. 放大D. 偏差消除5. 两系统传递函数分别为 G(s)=100/(s+1) 和 G(s)=100/(s+10)。

调节时间分别为 t1和 t2,则()。

A. t1> t2B. t1≥t2C. t1=t2D. t1<t26. 下图中系统为开环稳定(p=0),其对应的单位阶跃响应是()。

A.B. C.D.7. 关于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GB (s) 和辅助函数,F(s)=1+GK(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

A. 三者的零点相同 B. GB (s) 的极点与F(s)=1+GK(s)的零点相同 C. GB (s) 的极点与F(s)=1+GK(s) 的极点相同 D. GB(s) 的零点与F(s)=1+GK(s) 的极点相同8. 欠阻尼典型二阶系统若ωn不变,ζ变化时()。

A. 当ζ>0.707时,增大ζ则 ts 减小 B. 当ζ>0.707 时,增大ζ则 ts增大 C. 当ζ<0.707 时,增大ζ则 t s 减小 D. 当ζ<0.707 时,增大ζ则 t s 不变9. 谁首先提出了“反馈控制”的概念()。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二)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二)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二)一、选择题1、下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能在1c ω=处提供最大相位超前角的是:A. 1011s s ++C. 210.51s s ++B. 1010.11s s ++ D. 0.11101s s ++2、一阶系统的闭环极点越靠近S 平面原点:A. 准确度越高 C. 响应速度越快B. 准确度越低 D. 响应速度越慢3、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s Ke TS τ-+,其幅频特性()G j ω应为: A. 1Ke T τω-+τω-B. 1Ke T τωω-+4、梅逊公式主要用来( )A. 判断稳定性 C. 求系统的传递函数B. 计算输入误差 D. 求系统的根轨迹5、 适合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系统是: A. 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B. 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时变系统;C. 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常系统;D. 非线性系统。

6、对于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进行( )的元件又称比较器。

A. 微分 C. 加减B. 相乘 D. 相除 7、直接对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元件称为( )A. 比较元件C. 执行元件B.给定元件D. 放大元件8、二阶欠阻尼系统的性能指标中只与阻尼比有关的是()A. 上升时间C. 调整时间B.峰值时间D. 最大超调量9、在用实验法求取系统的幅频特性时,一般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来求得输出信号的幅值。

A. 相位C. 稳定裕量B.频率D. 时间常数10、已知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呈现出等幅振荡,则其阻尼比可能为()A. 0.707 C. 1B.0.6 D. 011、非单位反馈系统,其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传递函数为H(S),则输入端定义的误差E(S)与输出端定义的误差*()E S之间有如下关系:A.* ()()() E S H S E S=⋅C.*()()()()E S G S H S E S=⋅⋅B.*()()()E S H S E S=⋅D.*()()()()E S G S H S E S=⋅⋅12、若两个系统的根轨迹相同,则有相同的:A. 闭环零点和极点C. 闭环极点B.开环零点D. 阶跃响应13、已知下列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应画零度根轨迹的是:A.*(2) (1) K s s s-+C.*2(31)Ks s s+-B.*(1)(5Ks s s-+)D.*(1)(2)K ss s--14、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主要取决于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A. 低频段C. 高频段B.开环增益D. 中频段15、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A. 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B.必要条件D. 以上都不是16、以下关于系统稳态误差的概念正确的是( C )A. 它只决定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B.它只决定于系统的输入和干扰C. 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输入和干扰有关D. 它始终为0非线性系统17、当输入为单位加速度且系统为单位反馈时,对于I型系统其稳态误差为()A. 0 C. 1/kB.0.1/k D.18、开环控制的特征是()A. 系统无执行环节C. 系统无反馈环节B.系统无给定环节D. 系统无放大环节19、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一种()A. 相位滞后校正C. 微分调节器B.相位超前校正D. 积分调节器20、在信号流图中,只有()不用节点表示。

《自动控制原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线性连续控制系统常用的数学模型有 、 、 。

2.自动控制系统按照控制方式可分为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和 控制系统。

3.自动控制系统按照有无反馈可分为 控制系统和 控制系统。

4.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任何一个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都由 过程和 过程两部分组成。

二、简答题1.什么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什么是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当给定量和扰动量同时作用于线性控2. 什么是传递函数?传递函数有哪些特点?三、计算题1.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2111G s s T s T s =++,其中,10T >,20T >。

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开环频率特性Nyquist 曲线的概略图形;(2)根据Nyquist 判据确定使闭环系统稳定的参数T1、T2应该满足的条件。

2. 已知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K G s H s s s =+,试求: (1)用奈氏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2)若给定输入r(t) = 2t +2时,要求系统的稳态误差为0.25,问开环增益K 应取何值。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微分方程、传递函数、频率特性2.开环、闭环、复合3.闭环、开环4.瞬态、稳态 二、简答题1.答: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前向通路传递函数与反馈通路传递函数之积;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输出的拉氏变换与输入拉氏变换之比。

当给定量和扰动量同时作用于系统时,通过叠加原理计算系统的输出量。

2.答:解答:定义: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的Laplace 变换与引起该输出的输入量的Laplace 变换之比。

传递函数具有以下特点(1)传递函数的分母反映了由系统的结构与参数所决定的系统的固有特性,而其分子则反映了系统与外界之间的联系。

(2)当系统在初始状态为零时,对于给定的输入,系统输出的Laplace 变换完全取决于其传递函数。

但是,一旦系统的初始状态不为零,则传递函数不能完全反映系统的动态历程。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1. 系统和输入已知,求输出并对动向特征进行研究,称为(C )A. 系统综合B.系统辨别C.系统剖析D.系统设计2. 惯性环节和积分环节的频次特征在( A )上相等。

A. 幅频特征的斜率B.最小幅值C.相位变化率D.穿越频次3. 经过丈量输出量,产生一个与输出信号存在确立函数比率关系值的元件称为(C ) A. 比较元件 B.给定元件 C.反应元件 D.放大元件 4. ω从 0 变化到 +∞时,延缓环节频次特征极坐标图为( A )A. 圆B.半圆C.椭圆D.双曲线5. 当忽视电动机的电枢电感后,以电动机的转速为输出变量,电枢电压为输入变量时,电动机可看作一个( B )A. 比率环节B.微分环节C.积分环节D. 惯性环节 6. 若系统的开环传 递函数为10,则它的开环增益为( C )2)s(5 s7. 二阶系统的传达函数 G( s) 2 5 ,则该系统是( B )s 2s 5A. 临界阻尼系统B.欠阻尼系统C.过阻尼系统D.零阻尼系统8. 若保持二阶系统的 ζ不变,提升 ωn ,则能够( B )A. 提升上涨时间和峰值时间B.减少上涨时间和峰值时间C.提升上涨时间和调整时间D.减少上涨时间和超调量9. 一阶微分环节 G ( s) 1 Ts ,当频次1时,则相频特征G ( j ) 为( A )TA.45 °B.- 45°C.90 °D.- 90°10.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增益越大,其( D )A. 振荡次数越多B.稳固裕量越大C.相位变化越小D.稳态偏差越小11.设系统的特点方程为 D s s 48s 3 17 s 2 16s50,则此系统 ( A )A. 稳固B.临界稳固C.不稳固D.稳固性不确立。

12.某单位反应系统的开环传达函数为: G sk,当 k=( C )时,闭环系1)( s 5)s(s 统临界稳固。

13.设系统的特点方程为 D s 3s 410s 3 5s 2 s 20,则此系统中包括正实部特点的个数有(C )14.单位反应系统开环传达函数为 G ss 2 5 ,当输入为单位阶跃时,则其地点误6s差为( C )s若已知某串连校订装置的传达函数为 G c (s) s1,则它是一种( D ) 15. 10s 1A. 反应校订B.相位超前校订C.相位滞后 —超前校订D.相位滞后校订16.稳态偏差 e 与偏差信号 E(s)的函数关系为(B )ssA. e ss lim E(s)B. e ss lim sE(s)s 0s 0C. e ss lim E( s)D. e ss lim sE(s)ss17.在对控制系统稳态精度无明确要求时,为提升系统的稳固性,最方便的是( A )A. 减小增益B.超前校订C.滞后校订D.滞后 -超前 18.相位超前校订装置的奈氏曲线为( B )A. 圆B.上半圆C.下半圆 °弧线 开环传达函数为 G(s)H(s)= 3 K, 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C )19.( s 3)sA.( - 3,∞ )B.(0,∞ )C.(- ∞, - 3)D.( - 3,0)20.在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中,霍尔传感器是用作( B )反应的传感器。

自动控制原理试-2_真题-无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试-2_真题-无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试-2(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1. 已知系统特征方程为3s4+10s3+5s2+s+2=0,试用劳斯判据判断该系统的稳定性。

2.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确定系统稳定时的K值范围。

3. 已知单位负反馈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如图所示,试求闭环传递函数Φ(s)及调节时间ts。

一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4. 已知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h(t)=10-12.5e-1.2tsin(1.6t+53.1)试求系统的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和调节时间ts。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分别求出r(t)=1(t)、t、时系统的稳态误差ess。

5. 。

6. 。

7. 。

8. 对于图示系统,试求r(t)=t,n(t)=1(t)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9. 设系统结构如图所示,试确定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10. 某反馈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所示,试求:(1)闭环传递函数。

(2)判别系统稳定性,并求不在左半s平面的特征根数。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1. 系统稳定时,试确定K的取值范围。

12. 若要求闭环极点在s=-1左边,试确定K的取值范围。

13. 已知一阶环节的传递函数为,若采用负反馈的方法将调整时间ts减小为原来的0.1倍,并且保证总的放大系数不变,试选择kH和k0的值。

14. 图(a)为系统结构图,图(b)为某典型单位阶跃响应。

试确定k1、k2、a的值。

(a)系统结构图(b)阶跃响应曲线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若r(t)=2·1(t)时,试求:15. kf=0时,系统的超调量σ%和调节时间ts。

16. 当kf不等于零时,若要使σ%=20%,试求kf应为多大?并求出此时的调整时间ts的值。

电机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系统参数为T=0.1,J=0.01,ki=10。

17. 设干扰力矩Td=0,输入θr(t)=t,试问k和kt之值对稳态误差有何影响。

18. 设输入θr(t)=t,试问当干扰力矩Td为单位阶跃函数时,k和kt之值对稳态误差的影响。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题(后附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题(后附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题第一章 基本概念一、简答题1 简述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简述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2 简述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简述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3 简述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过程简述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过程4 简述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分类简述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分类5 试比较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特点试比较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特点6 简述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简述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二、分析计算题1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试分析该系统工作原理,画出系统原理框图,指出被控对象、被控参量和控制量被控参量和控制量2 发动机电压调节系统如图所示,试分析其工作原理,画出系统原理框图,指出其特点。

3液面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试分析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系统中的干扰量、被控制量及被控制对象,并画出系统的方框图。

控制对象,并画出系统的方框图。

4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简述该系统的工作原理,说明该系统的给定值、被控制量和干扰量,并画出该系统的方块图。

并画出该系统的方块图。

图1-7发电机-电动机调速系统操纵电位计发电机伺服电机减速器负载Θr给定值Ur 前置放大器功放执行元件被控量Wm这是一个开环控制的例子+E-EΘrUr操纵电位计R1R2R3R4放大器直流发电机伺服电机Wd Wm发电机-电动机调速系统减速器负载5火炮随动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简述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画出该系统的原理框图。

第二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一、简答题1 简述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及其数学表示形式简述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及其数学表示形式2 简述建立微分方程的步骤简述建立微分方程的步骤3 简述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简述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4 给出组成控制系统典型基本环节给出组成控制系统典型基本环节二、分析计算题1 有源电网络如图所示,输入量为)(1t u ,输出量为)(2t u ,试确定该电网络的传递函数,试确定该电网络的传递函数2 电枢控制式直流电动机原理图如图所示,电枢控制式直流电动机原理图如图所示,输入量为输入量为)(1t e ,输出量为)(t o q ,试确定其微分方程。

13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试卷与答案(2)

13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试卷与答案(2)

13⾃动控制原理期末试卷与答案(2)⾃动控制原理1⼀、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系统和输⼊已知,求输出并对动态特性进⾏研究,称为( c ) A.系统综合 B.系统辨识 C.系统分析 D.系统设计2. 惯性环节和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在()上相等。

A.幅频特性的斜率B.最⼩幅值C.相位变化率D.穿越频率3. 通过测量输出量,产⽣⼀个与输出信号存在确定函数⽐例关系值的元件称为( d )A.⽐较元件B.给定元件C.反馈元件D.放⼤元件4. ω从0变化到+∞时,延迟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为(a ) A.圆 B.半圆 C.椭圆 D.双曲线5. 当忽略电动机的电枢电感后,以电动机的转速为输出变量,电枢电压为输⼊变量时,电动机可看作⼀个( d )A.⽐例环节B.微分环节C.积分环节D.惯性环节6. 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5 10s s ,则它的开环增益为(c )A.1B.2C.5D.107. ⼆阶系统的传递函数52 5)(2++=s s s G ,则该系统是(b )A.临界阻尼系统B.⽋阻尼系统C.过阻尼系统D.零阻尼系统8. 若保持⼆阶系统的ζ不变,提⾼ωn ,则可以(b )A.提⾼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B.减少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C.提⾼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D.减少上升时间和超调量 9. ⼀阶微分环节Ts s G +=1)(,当频率T1=ω时,则相频特性)(ωj G ∠为( a )A.45°B.-45°C.90°D.-90° 10.最⼩相位系统的开环增益越⼤,其( d )A.振荡次数越多B.稳定裕量越⼤C.相位变化越⼩D.稳态误差越⼩11.设系统的特征⽅程为()0516178234=++++=s s s s s D ,则此系统() A.稳定 B.临界稳定 C.不稳定 D.稳定性不确定。

12.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5)(1(++=s s s ks G ,当k =()时,闭环系统临界稳定。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二)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二)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二)一、选择题1、下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能在1c ω=处提供最大相位超前角的是:A. 1011s s ++C. 210.51s s ++B. 1010.11s s ++ D. 0.11101s s ++2、一阶系统的闭环极点越靠近S 平面原点:A. 准确度越高 C. 响应速度越快B. 准确度越低 D. 响应速度越慢3、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s Ke TS τ-+,其幅频特性()G j ω应为: A. 1Ke T τω-+τω-B. 1Ke T τωω-+4、梅逊公式主要用来( )A. 判断稳定性 C. 求系统的传递函数B. 计算输入误差 D. 求系统的根轨迹5、 适合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系统是: A. 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B. 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时变系统;C. 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常系统;D. 非线性系统。

6、对于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进行( )的元件又称比较器。

A. 微分 C. 加减B. 相乘 D. 相除 7、直接对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元件称为( )A. 比较元件C. 执行元件B.给定元件D. 放大元件8、二阶欠阻尼系统的性能指标中只与阻尼比有关的是()A. 上升时间C. 调整时间B.峰值时间D. 最大超调量9、在用实验法求取系统的幅频特性时,一般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来求得输出信号的幅值。

A. 相位C. 稳定裕量B.频率D. 时间常数10、已知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呈现出等幅振荡,则其阻尼比可能为()A. 0.707 C. 1B.0.6 D. 011、非单位反馈系统,其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传递函数为H(S),则输入端定义的误差E(S)与输出端定义的误差*()E S之间有如下关系:A.* ()()() E S H S E S=⋅C.*()()()()E S G S H S E S=⋅⋅B.*()()()E S H S E S=⋅D.*()()()()E S G S H S E S=⋅⋅12、若两个系统的根轨迹相同,则有相同的:A. 闭环零点和极点C. 闭环极点B.开环零点D. 阶跃响应13、已知下列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应画零度根轨迹的是:A.*(2) (1) K s s s-+C.*2(31)Ks s s+-B.*(1)(5Ks s s-+)D.*(1)(2)K ss s--14、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主要取决于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A. 低频段C. 高频段B.开环增益D. 中频段15、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A. 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B.必要条件D. 以上都不是16、以下关于系统稳态误差的概念正确的是( C )A. 它只决定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B.它只决定于系统的输入和干扰C. 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输入和干扰有关D. 它始终为0非线性系统17、当输入为单位加速度且系统为单位反馈时,对于I型系统其稳态误差为()A. 0 C. 1/kB.0.1/k D.18、开环控制的特征是()A. 系统无执行环节C. 系统无反馈环节B.系统无给定环节D. 系统无放大环节19、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一种()A. 相位滞后校正C. 微分调节器B.相位超前校正D. 积分调节器20、在信号流图中,只有()不用节点表示。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试题第五章习题及答案-2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试题第五章习题及答案-2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与校正练习题及答案—-25—12 已知)(1s G 、)(2s G 和)(3s G 均为最小相角传递函数,其近似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5—79所示。

试概略绘制传递函数 G s G s G s G s G s 412231()()()()()=+的对数幅频、对数相频和幅相特性曲线.解:(1) L K 11204511()lg .ω== ∴=K 1180则: G s K 11()=(2) G s K s s 22081()(.)=+20201022lg /lg K K ω== , K 21= (3)L K K 333202001110()lg lg .ωω===s s K s G K 9)(,9111.01333====∴(4) G s G G G G 412231()=+ 将G G G 123,,代入得:G s s s 41801251()(.)=+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如图解5—12(a )所示,幅相特性曲线如图解5—12(b)所示:图解5—12 (a) Bode图 (b) Nyquist图5-13试根据奈氏判据,判断题5—80图(1)~(10)所示曲线对应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已知曲线(1)~(10)对应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按自左至右顺序)。

题号开环传递函数P N NPZ2-=闭环稳定性备注1 G sKT s T s T s()()()()=+++1231110 -1 2 不稳定2 G sKs T s T s()()()=++12110 0 0 稳定3 G sKs Ts()()=+210 —1 2 不稳定4 G s K T s s T s T T ()()()()=++>12212110 0 0 稳定 5 G s K s ()=30 -1 2 不稳定 6 G s K T s T s s ()()()=++123110 0 0 稳定 7 G s K T s T s s T s T s T s T s ()()()()()()()=++++++5612341111110 0 0 稳定 8 G s KT s K ()()=->1111 1/2 0 稳定 9 G s KT s K ()()=-<1111 0 1 不稳定 10G s Ks Ts ()()=-11—1/22不稳定5-14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试根据奈氏判据,确定其闭环稳定的条件:)1)(1()(++=s Ts s Ks G ; )0,(>T K(1)2=T 时,K 值的范围; (2)10=K 时,T 值的范围; (3)T K ,值的范围.解 [])()()1)(1()1()1()1)(1()(2222ωωωωωωωωωωωY X T T j T K jT j j K j G +=++-++-=++=令 0)(=ωY ,解出T1=ω,代入)(ωX 表达式并令其绝对值小于111)1(<+=T KTT X得出: T T K +<<10 或 110-<<K T(1)2=T 时,230<<K ;(2)10=K 时,910<<T ;(3)T K ,值的范围如图解5—14中阴影部分所示。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题 (后附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题 (后附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题第一章基本概念一、简答题1 简述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2 简述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3 简述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过程4 简述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分类5 试比较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特点6 简述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二、分析计算题1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试分析该系统工作原理,画出系统原理框图,指出被控对象、被控参量和控制量2 发动机电压调节系统如图所示,试分析其工作原理,画出系统原理框图,指出其特点。

3液面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试分析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系统中的干扰量、被控制量及被控制对象,并画出系统的方框图。

4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简述该系统的工作原理,说明该系统的给定值、被控制量和干扰量,并画出该系统的方块图。

图1-7发电机-电动机调速系统操纵电位计发电机伺服电机减速器负载Θr给定值Ur 前置放大器功放执行元件被控量Wm这是一个开环控制的例子+E-EΘrUr操纵电位计R1R2R3R4放大器直流发电机伺服电机Wd Wm发电机-电动机调速系统减速器负载5火炮随动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简述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画出该系统的原理框图。

第二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一、简答题1 简述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及其数学表示形式2 简述建立微分方程的步骤3 简述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4 给出组成控制系统典型基本环节二、分析计算题1 有源电网络如图所示,输入量为)(1t u ,输出量为)(2t u ,试确定该电网络的传递函数2 电枢控制式直流电动机原理图如图所示,输入量为)(1t e ,输出量为)(t o ,试确定其微分方程。

图中,电动机电枢输入电压;电动机输出转角;电枢绕组的电阻;电枢绕组的电感;流过电枢绕组的电流;电动机感应电势;电动机转矩;电动机及负载这和到电动机轴上的转动惯量;电动机及负载这和到电动机轴上的粘性摩擦系数。

3 某RC 电路网络原理图如图所示,电压()i u t 为输入量,()o u t 为输出量,试画出其方块图,并求其传递函数。

奥鹏地大《自动控制原理》在线作业二标准答案

奥鹏地大《自动控制原理》在线作业二标准答案
【选项】: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29.单位加速度函数是r(t)=tu(t)。( )
【选项】: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30.所谓系统的时域分析,就是对一个特定的输入信号,通过拉氏变换,求取系统的输出响应。( )
【选项】: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D是0型系统
【答案】:D
8.延迟时间是指系统的阶跃响应()。
【选项】:
A第一次达到稳定值的50%所对应的时间
B超越稳态值达到第一个峰值所对应的时间
C达到稳态值的90%所对应的时间
D达到稳态值的10%所对应的时间#
【答案】:A
9.为消除干扰作用下的稳态误差,可以在主反馈口到干扰作用点之前()。
【选项】:
3.采用串联超前校正时,通常可使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ωc()。
【选项】:
A减小
B不变
C增大
D不确定
【答案】:C
4.若F(s)=1/[s(s+a)(s+b)],则f(∞)=()。
【选项】:
A 1/(ab)
B ab
C a+b
D a-b
【答案】:A
5. L[cosωt]=()
【选项】:
A 1
B s/(s2+ω2)
【答案】:B
25.沿支路箭头方向而穿过各相连支路的途径,叫通道。()
【选项】: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26.如果劳斯表出现全零行,那么系统必定不稳定。()
【选项】: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27.支路表示了一个信号对另一个信号的函数关系。()
【选项】:

北交《自动控制原理》21春作业2

北交《自动控制原理》21春作业2

1.在用实验法求取系统的幅频特性时,一般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来求得输出信号的幅值。

选项A.相位B.频率C.稳定裕量D.时间常数参考答案:B2.在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中,霍尔传感器是用作()反馈的传感器。

选项A.电压B.电流C.位移D.速度参考答案:B3.ω从0变化到+∞时,延迟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为()。

选项A.圆B.半圆C.椭圆D.双曲线参考答案:A4.在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时域响应中,其调整时间的长短是与()指标密切相关。

选项A.允许的峰值时间B.允许的超调量C.允许的上升时间D.允许的稳态误差参考答案:B5.当忽略电动机的电枢电感后,以电动机的转速为输出变量,电枢电压为输入变量时,电动机可看作一个()选项A.比例环节B.微分环节C.积分环节D.惯性环节参考答案:B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A.时间响应只能分析系统的瞬态响应B.频率特性只能分析系统的稳态响应C.时间响应和频率特性都能揭示系统的动态特性D.频率特性没有量纲参考答案:C7.在对控制系统稳态精度无明确要求时,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最方便的是()。

选项A.减小增益B.超前校正C.滞后校正D.滞后-超前参考答案:A8.A、B是高阶系统的二个极点,一般当极点A距离虚轴比极点B距离虚轴大于()时,分析系统时可忽略极点A。

选项A.5倍B.4倍C.3倍D.2倍参考答案:A9.惯性环节和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在()上相等。

选项A.幅频特性的斜率B.最小幅值C.相位变化率D.穿越频率参考答案:A10.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GC(s)=(s+1)/(0.1s+1),则它是一种()选项A.相位超前校正B.相位滞后校正C.相位滞后—超前校正D.反馈校正参考答案:A11.实际生产过程的控制系统大部分是()选项A.一阶系统B.二阶系统C.低阶系统D.高阶系统参考答案:D12.常用的比例、积分与微分控制规律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

选项A.PDIB.PDIC.IPDD.PID参考答案:D13.引出点前移越过一个方块图单元时,应在引出线支路上()选项A.并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B.并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的倒数C.串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D.串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的倒数参考答案:C14.时域分析的性能指标,哪个指标是反映相对稳定性的()选项A.上升时间B.峰值时间C.调整时间D.最大超调量参考答案:D15.系统和输入已知,求输出并对动态特性进行研究,称为()选项A.系统综合B.系统辨识C.系统分析D.系统设计参考答案:C16.开环控制系统分为()选项A.按给定值操纵B.按反馈值补偿C.按干扰补偿D.按设备绕行补偿参考答案:AC17.动态结构图由()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2.6 试绘制图2-8所示RC 电路的动态结构图。

例2.7 化简图2-10所示RC 电路的动态结构图, 并求出传递函数。

R R 1)(1)()()(21221122121++++==Φs C R C R C R s C C R R s U s U s i o(a)(b)(c)例2.8 试绘制图2-22所示RC 电路的动态结构图对应的信号流图。

例2.9 试用梅逊公式求图2-23所示RC 电路的信号流图的传递函数。

例2.10 试用梅逊公式求图2-24所示动态结构图的传递函数。

o例3.1 一阶系统的结构如图3-7所示,其中KK为开环放大倍数,KH为反馈系数。

设KK=100,KH=0.1,试求系统的调节时间ts(按±5%误差带)。

如果要求ts=0.1 s,求反馈系数。

例3.3 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s4+2s3+3s2+4s+5=0试判断该系统的稳定性。

例3.4 系统如图3-15所示。

为使系统稳定,试确定放大倍数K的取值范围。

例3.5 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s3+2s2+s+2=0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例3.6 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s3-3s+2=0试用劳斯判据确定该方程的根在s平面上的分布。

例3.7 某控制系统的特征方程为s6+2s5+8s4+12s3+20s2+16s+16=0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例3.8 已知系统的结构如图3-23所示。

求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例 3.9 设系统结构如图3-19所示, 其中 又设r (t )=2t , n (t )=0.5×1(t )求系统的稳态误差。

例4.1 设某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

211)(s s s R +=s s H s s G s s G 2)(,135)(,510)(21=+=+=)2)(1()()(++=s s s k s H s G例4.9 设某正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

例4.10 设某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2)4)(1)(1()()(+-+=s s s k s H s G )22)(73.2()()(2+++=s s s s k s H s G统的根轨迹图。

例4.12 设某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

1)204)(4(2-=+++s s s s k 32)2()()(2+++=s s s k s H s G的根轨迹图。

例4.14 设某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根据根轨迹图分析开环零点对该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a s s b s k s H s G ++=例4.15 已知某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以时间常数τ为参变量的参量根轨迹图, 其中开环增益k 及时间常数T 为已知常数。

4.1 某反馈系统的方框图如习题4.1图所示。

试绘制K 从0变到∞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

)1)(1()()(++=Ts s s ks H s G τ4.2 试应用根轨迹法确定习题4.2图所示系统无超调响应时的开环增益k 。

4.3 已知某负反馈系统的前向通道及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

16.0)()01.0()1.0()(2+-=++=s s H s s s k s G4.4 设某反馈系统的特征方程为s 2(s +a )+k (s +1)=0试确定以k 为参变量的根轨迹与负实轴无交点、 有1个交点与有2个交点时的参量a , 并绘制相应的根轨迹图。

4.5 设某正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为该系统绘制以k 为参变量的根轨迹图。

)22)(3()2()()(2++++=s s s s k s H s G4.6 设某正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为该系统绘制以k 为参变量的根轨迹图。

4.7 某反馈系统的方块图如习题4.7图所示,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

222)4()1()()(++=s s ks H s G4.8 设某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

4.9 设某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11.0()1()()(2++=s s s k s H s G )900)(200()40)(4()()(3++++=s s s s s k s H s G4.10 某反馈系统的方框图如习题4.10图所示, 试绘制以下各种情况下该系统的根轨迹图。

(1) H (s )=1;(2) H (s )=s +1;(3) H (s )=s +2。

分析比较这些根轨迹图, 说明开环零点对系统相对稳定性的影响。

4.11 设某正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

22)4)(1)(1()()(+-+=s s s k s H s G4.12 设某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为试为该系统绘制以a 为参变量的根轨迹图。

4.13 设某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为该系统绘制以时间常数T 为参变量的根轨迹图。

)(10)()(a s s s H s G +=)1001.0)(11.0()1(1000)()(+++=s s s Ts s H s G4.14 设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以a 为参变量的参量根轨迹图。

例5.1 在如图5-2所示的RC 电路中, 设输入电压为ui (t )=A sin(ωt ), 求频率特性函数G (j ω)。

2绘制例5.1中RC 电路的极坐标频率特性图, 其中R =1 k Ω, C =500 μF 。

3 绘制例5.1中RC 电路的对数坐标频率特性图)1()(41)(2++=s s a s s G例5.4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该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函数极坐标图。

例5.5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试绘制该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

例5.6 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5-20所示, 试求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1(1)()(+=Ts s s H s G )1001.0)(10()100(10)(+++=s s s s s G例5.7 4个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幅相特性曲线如图5-24所示。

已知各系统开环右极点数p , 试判断各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例5.8 某两个系统的开环对数幅相特性曲线如图5-26所示, p 1=0, p 2=1, 试判断其稳定性。

(a)(b)(c)(d)-例5.9 某系统如图5-28所示。

试分析该系统的稳定性并指出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

5.1 试求下列各系统的实频特性、虚频特性、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12)(1(2)()3()12)(1(2)()2()12)(1(2)()1(2++=++=++=s s s s G s s s s G s s s G5.2 已知各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各系统的开环极坐标图。

5.3 已知各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各系统的开环对数幅相特性曲线。

)110)(254)(16()13(20)()3()16)(1(50)()2()18)(12(4)()1(2222+++++=+++=++=s s s s s s s G s s s s s G s s s G )2.0)(254)(1()110(8.0)()3()110)(1(200)()2()1)(15()12(100)()1(22222++++++=++=++++=s s s s s s s s G s s s s G s s s s s s G5.4 已知道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习题5.4图所示, 试写出它们的传递函数。

(i)5.5 设系统开环幅相特性曲线如习题5.5图所示,试判别系统稳定性。

其中p为开环传递函数的右极点数,ν为开环的积分环节数。

ωω(d)(g)(h)(i)(j)(k)(l)5.6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试绘制系统开环极坐标图, 并判断其稳定性。

5.7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试绘制系统开环对数幅相图, 并判断其稳定性。

)12(5.0)()4()15)(5()1(250)()3()15)(5(250)()2()12)(1(100)()1(-=+++=++=++=s s s G s s s s s G s s s s G s s s G )12.0)(11.0()15.0(5)()4()15.0)(11.0()1(100)()3()12)(2)(12.0(100)()2()12.0(100)()1(-+-=+++=+++=+=s s s s s G s s s s s G s s s s G s s s G5.8 设反馈控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函数的极坐标图如习题 5.8图所示, 开环放大倍数为K =500, p =0, 试确定使系统闭环稳定的K 值范围。

5.9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K =1时, 求系统的相角裕度; (2) K =10时, 求系统的相角裕度;(3) 讨论开环增益的大小对系统相对稳定性的影响。

)12.0)(1()(++=s s s Ks G5.10 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分别为试确定使系统相角裕度γ等于45°的τ值及K 值。

5.11 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确定使系统幅值裕度等于20 dB 的K 值。

32)101.0()(1)(+=+=s Ks G ss s G τ)100()(2++=s s s Ks G5.12 设最小相位系统开环对数幅频渐近线如习题5.12图所示。

(1) 写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2) 计算开环截止频率ωc;(3) 判别闭环系统的稳定性;(4) 将幅频曲线向右平移10倍频程, 试讨论系统阶跃响应性能指标σ%、ts及e ss的变化。

5.13 闭环控制系统如习题5.13图所示,试判别其稳定性。

5.14 某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试求系统开环截止频率ωc 及相角裕度γ。

例6.1 已知一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设计一无源校正装置, 使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 γ′≥45°, ω′c ≥50 r a d/s 。

)105.0)(18()1(48)(+++=s s s s s G )11.0(200)(+=s s s G例6.2 已知一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设计校正环节, 使校正后的系统在单位斜坡输入下ess ≤0.1, γ′≥45°。

例6.3 已知一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设计一串联校正装置, 使校正后系统在单位斜坡输入下ess ≤0.1, γ′≥40°, Lh ≥10 dB 。

1.01≤=Ke ss )15.0)(1()(++=s s s Ks G6.1试回答下列问题:(1) 有源校正装置和无源校正装置有何不同特点? 在实现校正规律时,它们的作用是否相同?(2) 进行校正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不能用改变系统开环增益的办法来实现?(3) 如果Ⅰ型系统在校正后希望成为Ⅱ型系统,应该采用哪种校正规律才能保证系统稳定?(4) 串联超前校正为什么可以改善系统的暂态性能?(5) 在什么情况下进行串联滞后校正可以改善系统的相对稳定性?(6) 为了抑制噪声对系统的影响,应该采用哪种校正装置?6.2试求习题6.2图所示无源网络的传递函数,并绘制伯德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