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大棚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大棚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大棚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大棚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设计了一个基于Zigbee协议的温室远程监控系统,利用物联网及分布式传感器网络将温室内的环境参数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输出,根据数据显示远程控制温室环境。本系统实现无人值守,具有低成本、实时和便捷性的特点。

【关键词】传感器;ZigBee;远程监控

1.引言

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原始的劳动生产手段、落后的劳动生产力及低下的劳动生产率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农产品及各种水产养殖品的成活质量与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温室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够在一年四季都提供给作物以他们所必需的生长环境,温室控制的首要任务是采集作物生长环境的参数,国内目前绝大多数采用的是人工实地测试,一天多次或者几天一次的读取温室里的测量仪,这样不仅耗费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损耗,还不能实时的监测温室内变化,更不能智能化的自动打开相应设备来调控参数,无法进一步实现温室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的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将这一难题变为可能,它可以有效的监测温室内各个角度的参数,并且将数据实时反馈给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根据已经定义好的规则库,按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由专家系统识别判断参数的合法性,从而向控制节点发送指令,控制各个调控设备协同工作。最大程度上的在第一时间保护农作物不被环境所影响,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2.系统分析

2.1 系统的基本功能

该系统研究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温室远程监控系统,在温室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中,采用Zigbee模块与传感器模块组成无线传感器节点,对所覆盖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并传至终端节点Zigbee,通过无线传输给中心节点Zigbee,然后数据就可以在设计好的上位机上显示大棚里的环境参数,由监控中心对温室环境进行评估与分析,并根据检测到的温室环境发出提示信息,发出命令,实现控制。同时信息还会同步到手机客户端,实时实地,方便查询温室作物生长情况,并发出命令。

2.2 基本组成

该系统由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其中,监测系统由Zigbee通信子网和远程监测终端构成。控制系统由控制单元和Zigbee通讯模块构成。如图1所示:

2.3 基本框架

智能温室大棚整体控制设计方案

目录 、智能温室大棚简介二、智能温室大棚结构设计、温室结构设计 1. 温室结构布局 2. 温室覆盖材料 3. 温室的通风 二、温室运行机构 1. 电力系统 2. 降温增湿系统 3. 遮阳系统 4. 增温系统 5. 浇灌系统三、智能温室大棚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的主要构成 1、传感器 2、控制器 3、执行器件 4、上位机 二、具体控制过程

、智能温室大棚简介 智能温室也称作自动化温室, 是指由计算机控制温室内的执行 器件来改善温室内的环境, 营造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环境。 温室内的主 要系统有可移动天窗、遮阳系统、保温系统、升温系统、降温系统、 浇灌系统等自动化设施系统。 智能温室的控制一般有信号采集系统、 中心计算机和控制系统三大 部分组成。 、智能温室大棚结构设计 、温室结构设计 首先应进行温室建筑布局、 形式、尺寸等方面设计 ,应考虑结构、 机械、覆盖与支撑材料、荷载、通风、保温、给排水以及环境调控设 备等多种因素 ,同时还应该考虑本地的地理气候条件 ,充分利用自然资 源,力图降低制造成本和运行费用。 其结构框架设计的基本特点 温室结构布局 尽量采用南北栋方式建筑可使太阳直射光 平均日总量透过率最高。 温室覆盖材料 温室材料透光率对温室的光照总量有着重 要影响 ,可采用浮法玻璃其透光率可达 90%以上。亦可采用超 1. 2.

长塑料薄膜 (阳光穿透率 85%)为覆盖材料。但其耐用性不高。 PC 塑料板在造价、使用年限、透光率等方面是一个不错的选 择。 温室的通风 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确定温室开窗的朝向十分 重要 ,如地区全年平均主导风向为东南 ,则天窗的位置应设在北 在自然风收集装置上安装空气增温系统, 增加内循环的时候还 可以增肌温室内的温度。 温室运行机构 电力系统 可采用工业电网与自发电结合方式充分节省能 源与成本。 自发电可采取风力发电,风力发电占地少,转化率 高。成本相比太阳能发电低 降温增湿系统 可采取湿帘降温增湿系统,或者高压喷雾 降温系统。降温还应配合风机降温。 增温系统 可采取水电共同增温, 或单一增温系统。 水电增温 这是在用热水增温与电力增温结合方式,增加增温效率,水力 增温则是采用太阳能方式将水升温,再通过管道进入温室内增 温。电力增温则是采用电热器增温。 浇灌系统 可采用滴灌或雾化浇灌, 可充分节省水资源, 节省 成本,浇灌效率高。具体浇灌方式还应结合农作物特点,具体3. 侧。同时还可安装自然风收集装置增加温室内循环, 冬天还可 1. 2. 3. 遮阳系统 采用移动遮阳慕,进行遮阳。 4. 5.

智能温室大棚整体控制设计报告

智能温室大棚整体控制设计报告设计人员:

目录 一、智能温室大棚简介 (3) 二、智能温室大棚结构设计 (3) 一、温室结构设计 (3) 1.温室结构布局 (3) 2.温室覆盖材料 (3) 3.温室的通风 (4) 二、温室运行机构 (4) 1.电力系统 (4) 2.降温增湿系统 (4) 3.遮阳系统 (4) 4.增温系统 (4) 5.浇灌系统 (4) 三、智能温室大棚控制系统 (5) 一、控制系统的主要构成 (5) 1、传感器 (5) 2、控制器 (5) 3、执行器件 (6) 4、上位机 (6) 二、具体控制过程 (6)

一、智能温室大棚简介 智能温室也称作自动化温室,是指由计算机控制温室内的执行器件来改善温室内的环境,营造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环境。温室内的主要系统主要有可移动天窗、遮阳系统、保温系统、升温系统、降温系统、浇灌系统、移动苗床等自动化设施系统。 智能温室的控制一般有信号采集系统、中心计算机和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二、智能温室大棚结构设计 一、温室结构设计 首先应进行温室建筑布局、形式、尺寸等方面设计,应考虑结构、机械、覆盖与支撑材料、荷载、通风、保温、给排水以及环境调控设备等多种因素,同时还应该考虑本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力图降低制造成本和运行费用。 其结构框架设计的基本特点 1.温室结构布局尽量采用南北栋方式建筑可使太阳直射光 平均日总量透过率最高。 2.温室覆盖材料温室材料透光率对温室的光照总量有着重 要影响,可采用浮法玻璃其透光率可达90%以上。亦可采用超 长塑料薄膜(阳光穿透率85%)为覆盖材料。但其耐用性不高。 PC塑料板在造价、使用年限、透光率等方面是一个不错的选

基于Zigbee的智能温室大棚管理系统开发设计方案

第一届山东省物联网应用设计大赛 设计方案文档 基于Zigbee的智能温室大棚管理系统Intelligent Greenhous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Zigbee 设 计 方 案 参赛学校:青岛农业大学 作者:王文刚张增伟孙琳 指导教师:王蕊 2014年06月20日

目录 摘要...................................................................................................................................................... I A BSTRACT............................................................................................................................................ I I 第1章快速说明.. (1) 1.1智能大棚系统总体设计 (1) 1.2硬件系统模块与器件选用 (3) 1.3软件系统结构 (8) 1.4中间件系统结构 (9) 第2章方案立项 (11) 2.1立项背景与意义 (11) 2.2项目核心技术概述 (12) 2.3项目研究目的与内容 (15) 第3章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7) 3.1智能大棚硬件系统结构 (17) 3.2传感模块与数据存储模块电路设计 (18) 3.3无线通信模块设计 (21) 3.4显控模块电路设计 (25) 3.5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26) 第4章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8) 4.1驻场管理系统 (28) 4.2远程控制系统 (30) 第5章中间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2) 5.1中间件系统功能 (32) 5.2中间件系统软件开发 (33) 第6章作品成果展示 (35) 第7章方案创新 (37) 参考文献 (1)

物联网温室大棚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

物联网温室大棚智能化系统
解决方案

目录
1、设计原则.............................................................................................................................................. 3 2、设计依据.............................................................................................................................................. 3 3、系统简介.............................................................................................................................................. 4 3、系统架构.............................................................................................................................................. 5 4、系统组成.............................................................................................................................................. 6
结构图................................................................................................................................................ 6 现场的监测设备: ........................................................................................................................ 7 智慧大棚系统结构: .................................................................................................................... 7 智慧农业大棚系统介绍 ................................................................................................................ 8 温度控制系统 ............................................................................................................................ 8 通风控制系统 ............................................................................................................................ 8 光照控制系统 ............................................................................................................................ 9 水分控制系统 ............................................................................................................................ 9 湿度控制系统 .......................................................................................................................... 10 视频监控系统 .......................................................................................................................... 10 控制系统平台: .......................................................................................................................... 10 应用软件平台:.......................................................................................................................... 11 视频监控系统:.......................................................................................................................... 11 农业溯源系统.............................................................................................................................. 12 种植环节: .............................................................................................................................. 12 物流环节: .............................................................................................................................. 12 其他:...................................................................................................................................... 12 室外气象观测站.......................................................................................................................... 13
5、系统特点............................................................................................................................................ 14 预测性:...................................................................................................................................... 14 强大的扩展功能:...................................................................................................................... 14 完善的资料处理功能:.............................................................................................................. 14 远程监控功能:.......................................................................................................................... 14 数据联网功能:.......................................................................................................................... 14
6、项目定位............................................................................................................................................ 14 7、控制逻辑............................................................................................................................................ 16
温度控制...................................................................................................................................... 16 控制要素: .............................................................................................................................. 16 控制设备: .............................................................................................................................. 16 控制方式: .............................................................................................................................. 16
降温控制过程:.......................................................................................................................... 16 在软件中可以设定温度默认正常的上下限的值 .................................................................. 16 温度超过设定上限时 .............................................................................................................. 16
增温控制过程:.......................................................................................................................... 16 空气湿度控制.............................................................................................................................. 16
控制要素: .............................................................................................................................. 16 控制设备: .............................................................................................................................. 17 控制方式: .............................................................................................................................. 17 增湿控制过程:.......................................................................................................................... 17 在软件可设定湿度默认正常的上下限的值; ...................................................................... 17 湿度低于设定下限时: .......................................................................................................... 17 除湿控制过程:.......................................................................................................................... 17

智能灌溉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智能灌溉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教学点 专业 年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定稿日期:2011 年6月1 日

摘要 本系统系统通过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将对土壤中含水量以及空气湿度等重要物理量进行采集,通过信号及采集部分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交给单片机系统进行处理,通过智能控制部分,在需要时驱动相关外设,进行自动精确定位地灌溉。具体流程图如下: 工作过程流程图

关键字:智能控制精确定位密封湿度传感器差动放大顺序通电 液晶显示 机械设计部分 整体的机构形式如下所述: 水由出水口接入,经过水泵增压后,经过导水软管,最后从管的另一端喷射出来。机械臂主要由导水软管,套筒,舵机,步进电机和与电机配合的传动装置组成。套筒下端固结有加工上锥齿的圆环,电机通过锥齿轮传动,带动套筒转动。舵机固定在套筒上,当套筒旋转时,舵机也随套筒旋转。导水软管穿过套筒与固定在套筒上端的舵机相固结,当舵机臂摆动时导水软管喷头处完成竖直方向的调整,以使喷出的水能够调整远近。而套筒转动则实现了喷水方向的调整。这样,通过水平旋转及竖直摆动,实现了喷灌的精确定位。考虑到水对电机、齿轮传动部分的腐蚀影响,电机及其与套筒的传动部分通过密封箱密封,导线引出,连接到控制电路部分及电源部分,以实现对机械系统的电力输入及控制。机械臂通过套筒下端深埋入土壤进行固定。这种方案是我们经过多次调整最后确定出来的。下图为我们用机械仿真软件pro/engineer制作的图形(具体见附图)

我们的创新体现在我们的设计过程当中。在喷口的设计中,由于市场上所售的喷头多利用水压将水达到某个固定位置,因此不能实现喷灌位置的可调性要求。因此喷管管口需要重新设计。在喷头处,我们曾试验过多个方案。其中一个就是拟定用钢管作导水管,将水直接引到喷头,而喷头处设计成喷口可以转动的形式,通过增加一个电机并通过细杆与喷头处连实现竖直方向的转动,水平方向的转动还是靠另一个电动机带动套筒来实现(具体见附proe仿真图)。但是这种设计有两个问题我们没能解决。第一个问题就是密封的问题,喷口转动时对其密封要求较高,且此处水压较高,更增加密封难度。第二个问题就是底部的电机如何使上部的喷头进行竖直方向的摆动。此处传动距离较长,增加材料势必增加水平转动电机的负载,且此电机好密封,极易漏水烧毁电机。于是我们直接采用了接导水软管的方法。导水软管是用一种软橡皮材料做成的,我们在进行试验时,一端接从水泵流过的水,一端穿过套筒固定在舵机上,有较好的弹性,使灌溉机械臂在转动时,水管不会产生较大的阻力矩,也不会发生塑性变形影响使用。这种形式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一根管足以解决喷头出的设计问题。缺点是电机带动套筒的转角不能持续朝一个方向转动,否则水管会打结使水流不通,且从水管浇灌到地面的水流呈柱状,对地面冲击较大。软管长期拉伸压缩会造成水管脱胶,碎裂等问题。 在实际设计计算中,需进行软管的拉压的疲劳强度的校核,及齿轮传动的校核计算。通过查机械设计的手册可以计算出所需的材料及其他要求。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查阅了上市的喷头的基本的工作原理,对其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进行结构设计得过程中,我们查阅了相关的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方面的书籍,增长了我们

智能温室大棚整体控制设计方案

目录 一、智能温室大棚简介 (2) 二、智能温室大棚结构设计 (2) 一、温室结构设计 (2) 1.温室结构布局 (3) 2.温室覆盖材料 (3) 3.温室的通风 (3) 二、温室运行机构 (3) 1.电力系统 (3) 2.降温增湿系统 (3) 3.遮阳系统 (3) 4.增温系统 (4) 5.浇灌系统 (4) 三、智能温室大棚控制系统 (4) 一、控制系统的主要构成 (5) 1、传感器 (5) 2、控制器 (5) 3、执行器件 (5)

4、上位机 (6) 二、具体控制过程 (6) 一、智能温室大棚简介 智能温室也称作自动化温室,是指由计算机控制温室内的执行器件来改善温室内的环境,营造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环境。温室内的主要系统有可移动天窗、遮阳系统、保温系统、升温系统、降温系统、浇灌系统等自动化设施系统。 智能温室的控制一般有信号采集系统、中心计算机和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二、智能温室大棚结构设计 一、温室结构设计 首先应进行温室建筑布局、形式、尺寸等方面设计,应考虑结构、机械、覆盖与支撑材料、荷载、通风、保温、给排水以及环境调控设备等多种因素,同时还应该考虑本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充分利用自然资

源,力图降低制造成本和运行费用。 其结构框架设计的基本特点 1.温室结构布局尽量采用南北栋方式建筑可使太阳直射光 平均日总量透过率最高。 2.温室覆盖材料温室材料透光率对温室的光照总量有着重 要影响,可采用浮法玻璃其透光率可达90%以上。亦可采用超 长塑料薄膜(阳光穿透率85%)为覆盖材料。但其耐用性不高。 PC塑料板在造价、使用年限、透光率等方面是一个不错的选 择。 3.温室的通风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确定温室开窗的朝向十分 重要,如地区全年平均主导风向为东南,则天窗的位置应设在北 侧。同时还可安装自然风收集装置增加温室内循环,冬天还可 在自然风收集装置上安装空气增温系统,增加内循环的时候还 可以增肌温室内的温度。 二、温室运行机构 1.电力系统可采用工业电网与自发电结合方式充分节省能 源与成本。自发电可采取风力发电,风力发电占地少,转化率 高。成本相比太阳能发电低 2.降温增湿系统可采取湿帘降温增湿系统,或者高压喷雾 降温系统。降温还应配合风机降温。 3.遮阳系统采用移动遮阳慕,进行遮阳。

基于ZigBee的农业大棚光照环境监控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报告) 课题:基于ZigBee的农业大棚光照环境监控系统设计 学生:杨雪系部:物联网 班级:物联网1203班学号:2012270051 指导教师:李靖 装订交卷日期:2015.04.28

指导教师评语(包含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的表现): 成绩(平时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评阅教师评语: 成绩(评阅成绩): 评阅教师签名: 年月日 答辩情况记录: 答辩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或答辩教师小组组长)签名: 年月日 总评成绩: 注:1.此表适用于参加毕业答辩学生的毕业设计(报告)成绩评定; 2.平时成绩占20%、卷面评阅成绩占50%、答辩成绩占30%,在上面的评分表中,可分别按20分、50分、30分来量化评分,三项相加所得总分即为总评成绩,总评成绩请转换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级计分。 教务处制

指导教师评语(包含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的表现): 成绩(平时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评阅教师评语: 成绩(评阅成绩): 评阅教师签名: 年月日 总评成绩: 注:1.此表适用于不参加毕业答辩学生的毕业设计(报告)成绩评定; 2.平时成绩占40%、卷面评阅成绩占60%,在上面的评分表中,可分别按40分、60分来量化评分,二项相加所得总分即为总评成绩,总评成绩请转换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级计分。 教务处

第一章绪论 (3) 1.1 论文背景 (3) 1.2 主要需求 (4) 第二章系统分析 (5) 2.1 设计原理 (5) 2.2 系统节点设计 (6) 2.3 系统总体架构 (8) 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 (10) 3.1 Zigbee节点硬件设计 (10) 3.2 传感器节点硬件设计 (10) 3.3 光照数据采集节点设计 (12) 第四章基站节点设计 (14) 4.1 ZigBee技术概述 (14) 4.2 ZigBee技术优缺点 (14) 4.3 ZigBee网络配置 (15) 4.4 ZigBee工作模式 (17) 第五章系统测试 (19) 5.1系统测试步骤 (19) 5.2 系统测试结果 (19) 5.2.1 系统硬件测试 (19) 5.2.2 协议栈测试 (20) 5.2.3 上位机测试 (20) 5.3系统测试结果分析 (21) 总结 (22) 参考文献 (23)

智能温室大棚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

智能温室大棚系统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 小组成员:物联网12001 梁树强 物联网12001 于吉满 物联网12001 卜浩圻

目录 1.软件介绍3 2. 软件面向的用户群体 (3) 3. 软件应当遵循的规或规 (3) 4.软件围3 5. 软件中的角色3 6.软件的功能性需求4 6.0功能性需求分析4 6.0.1经管员功能性需求分类4 6.0.2用户功能性需求分类4 6.1 系统经管员功能细化5 6.2 用户功能细化6 7.系统功能模块用例图10 7.1系统经管员功能模块用例图10 7.2用户功能模块用例图11 8.软件的非功能性需求13 8.1 用户界面需求13 8.2 软硬件环境需求13 8.3 软件质量需求13 9.参考文献13

1.软件介绍 (1)该软件是智能温室大棚系统 (2)软件开发背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实行耕地面积利用率的最大化十分重要。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上农作物的产量,国外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智能温室大棚系统设计方案。所谓的智能温室大棚系统设计就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调节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环境条件,主要有光照、温度、土壤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这4个环境参数,从而使农作物处于最佳的生长环境中,进而最大幅度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开发此系统正是利用现代科技,来科学有序的发展农业,让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体验到科技带来的快乐。 2.软件面向的用户群体 适应群体:以农作物为主要经济来源的企业或者个体劳动者,特别适合拥有多个温室大棚用来种植作物的用户。 该系统的开发,最大的好处是更加科学的经管温室大棚,细致化的从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可靠数据来分析和制定作物的更加适宜的环境。智能化的使用方法让用户对温室大棚的经管更加省时,省力,使使用者最终获得更大的收益。 3.软件应当遵循的规或规 1.数据库要求规完整,有系统崩溃手动恢复的功能 2.要求该软件的可扩展性好。 3.要求该软件整体的安全性强 4.要求该软件采集的数据准确性要高。 5.要求该软件组建的无线传感网稳定,安全性高。 4.软件围 本系统用C/S架构,安全性能和维护性高,并且用java语言对此系统进行的开发,移植性好。适合用户在不同的平台运行,灵活可靠,更加符合在温室大棚不同的设备硬件上进行移植。 5.软件中的角色 5.1经管员

智能化灌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化灌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O 引言 我国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80%左右,由于农业灌溉效率普遍低下,水的利用率仅为45%,而水资源利用率高的国家已达70%~80%,因而,解决农业灌溉用水的问题,对于缓解水资源的紧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智能灌溉系统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了。智能灌溉系统不仅可以提高源利用率,缓解水资源日趋紧张的矛盾,还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降低农产品的成本。基于传感器技术的智能灌溉系统是我国发展高效农业和精细农业的必由之路。智能灌溉系统涉及到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我国的农业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我国北方各省水资源缺乏,然而多年来使用传统方式为植株浇水不仅效率低、成本高而且浪费十分来重。对于大面积种植的棉田实现精准灌溉,不仅可以提高源利用率,缓解水资源日趋紧张的矛盾,还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降低生产的成本。 由传统的充分灌溉向非充分灌溉发展,对灌区用水进行监测预报,实际动态管理。采用传感器来监测土壤的墒情,实现灌溉管理的自动化。高效农业和精细农业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要真正实现水资源的高效,仅凭单项节水灌溉技术是不可能解决的。必须将水源开发、输配水、灌水技术和降雨、蒸发、土壤墒情以及农作物需水规律等方面做统一考虑。做到降雨、灌溉水、土壤水和地下水联合调用,实现按期、按需、按量自动供水。如何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走“节水农业”已经成为农业生产获得最佳的效益和持续稳定发展的增长点。因此使用自来水发电的智能灌溉系统,控制喷灌和微灌系统,能有效地减少田间灌水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现有的灌溉系统都要外接电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较麻烦。本系统可在无供电条件的地区使用,其最大优点为节水、节能、节约劳动力。 1 设计目标与实现方案描述 针对现有的智能化灌溉系统都需要外加电源供电,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而且现有的自动灌溉装置的程序一般固化在系统的程序存储器内,只能简单地设置灌溉时间及循环时间,不能灵活根据季节不同自动调节等缺点,该系统将小型直流发电机接上风叶至于密封特制的盒子中,用水流带动风叶旋转来发电,再将电能储存到蓄电池中以给监控电路和电磁阀供电。该装置是以湿敏电阻和光敏电阻检测信号,自来水发电用作供电的一种无需外接电源的自动灌溉装置。该装置监控电路由信号采集部分,灌溉控制部分,电源部分,执行部分4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1.1 信号采集部分 1.1.1 土壤湿度检测 采用硅湿敏电阻作为检测土壤湿度的传感器,它在25℃时响应时间小于5 s,检测土壤含水量范围为O~100%。 当湿敏传感器插入土壤时,由于土壤含水量不同,使得湿敏传感器的阻值也不同。通过湿敏电阻和IC1NE555判断湿度强弱,如果是土壤较干燥,湿敏电阻阻值较大,NE555翻转,输出高电平(约为电源电压)。 调整时,将湿敏电阻插入水内,调Rp1使NE555的3脚输出为12 V,然后将湿敏电阻从水中取出并擦干,调Rp1使输出0 V,这样反复调节多次即可达到要求。 1.1.2 日光强弱检测 通过光敏电阻和NE555判断光线是否强烈,如果是中午光线较强烈,IC2 NE555的3脚输

【标准】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

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 家居设备通过Zigbee 进行无线组网,把家居设备的信息和数字视频传输到因特网网络上, 进行实时的显示并进行后续的利用和控制;同时将收集各处传输进来的数字视频信息进行后续的处理和识别。如入侵检测,人脸检测和识别等。 智能家居又称为智能住宅,在国外常用Smart Home 表示。与智能家居含义近似的有家庭自动化(Home Automation)、电子家庭(Electr ON ic Home、E-home)、数字家园(Digital Family)、家庭网络(Home Net/Networks for Home)、网络家居(NetworkHome)、智能家庭/建筑(Intel ligent Home/Building)等。 智能家居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综合布线技术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统筹管理,让家居生活更加舒适、安全。智能家居可以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换功能,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通畅,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 1 项目概述 1.1 智能家居发展概况 智能家居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嵌入式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将家庭中的各种设备(如照明系统、环境控制、安防系统、网络家电)通过家庭网络连接到一起的,自从美国在1984 真正的智能建筑出现以来,国外已经有将近30 年的研究历史,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从2003 年才逐步应用于高端市场,而且标准不统一,如海信、海尔、清华大学等大家各自为营。由于智能家居系统具有安全、方便、高效、快捷、智能化和个性化的独特魅力,使得智能家居的开发与建设成为21 世纪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全球对能源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智能家居在节能方面的效果优势非常明显,因此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1.2 开发板主要参数 本项目所使用开发板为Real6410 开发板,采用三星公司的ARM11 内核的处理器 S3C6410.开发板上还集成了123 M的DDR 内存以及1 GB NandFlash, 同时预留了

基于PLC控制技术的农业自动灌溉系统设计

基于PLC控制技术的农业自动灌溉系统设计摘要: 水是一切生命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基本要素,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3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9位。而且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占国土面积50%以上的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20%左右。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农业干旱缺水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且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按现状用水量统计,全国中等干旱年缺水35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缺水300亿立方米。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年均受旱面积达2000万公顷以上,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发生水危机,北方河流断流的问题日益突出,缺水已从北方蔓延到南方的许多地区。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足导致地下水超采,全国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已达8.2万平方公里。 发达国家的农业用水比重一般为总用水量的50%左右。目前,我国农业用水比重已从1980年的88%下降到目前的70%左右,今后还会继续下降,农业干旱缺水的局面不可逆转。北方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很高,开源的潜力不大。南方还有一些开发潜力,但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 我国农业灌溉用水量大,灌溉效率低下和用水浪费的问题普遍存在。目前全国灌溉水利用率约为43%,单方水粮食生产率只有10公斤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灌溉水利用率70-80%、单方水粮食生产率2.0公斤以上的水平。通过采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改造传统灌溉农业,实现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灌溉系统合理地推广自动化控制,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水资源日趋紧张的矛盾,还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降低农产品的成本。 本次设计是采用PLC控制多路不同的土壤湿度,浇灌的开启和停止完全由土壤的湿度信号控制,能使土壤的湿度值保持在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最佳范围之内。这样既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又能节约宝贵的水资源。 关键词:自动浇灌; PLC; 湿度传感器;农业自动灌溉系统

【技术】基于ZigBee技术的现代农业大棚

【关键字】技术 基于ZigBee技术的现代农业大棚 一概述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智能控制是为了达到节能、舒适、便利的目的,要求对市政、家庭、农业等的智能控制和监视制定细致的策略和方案。但是,保守的智能控制系统由于很多因素的制约,很难达到要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业界尝试了很多办法,但基本上都属于封闭式的,多采用私有协议,彼此间难以互通,导致结构不透明,灵活性、扩充性不佳。从长远看,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走向开放,尤其是智能控制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其中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智能农业控制通过实时采集农业大棚内温度、湿度信号以及光照、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等环境参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指定设备。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随时进行处理,为农业生态信息自动监测、对设施进行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大棚监控及智能控制解决方案是通过光照、温度、湿度等无线传感器,对农作物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信号以及光照、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CO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采集,自动开启或者关闭指定设备(如远程控制浇灌、开关卷帘等)。 二项目需求

在每个智能农业大棚内部署空气温湿度传感器2只,用来监测大棚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参数;每个农业大棚内部署土壤温度传感器2只、土壤湿度传感器2只、光照度传感器2只,用来监测大棚内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光照度等参数。所有传感器一律采用直流24V 电源供电,大棚内仅需提供交流220V市电即可。 每个农业大棚园区部署1套采集传输设备(包含中心节点、无线3G路由器、无线3G 网卡等),用来传输园区内各农业大棚的传感器数据、设备控制指令数据等到internet上与平台服务器交互。 在每个需要智能控制功能的大棚内安装智能控制设备1套(包含一体化控制器、扩展控制配电箱、电磁阀、电源转换适配设备等),用来传递控制指令、响应控制执行设备。实现对大棚内的电动卷帘、智能喷水、智能通风等行为的实现。 三系统架构设计 (1) 总体架构 系统的总体架构分为传感信息采集、视频监控、智能分析和远程控制四部分。 (2) 系统中包括两个部分: ■ Zigbee中心节点; ■边缘网关;(比如以太网,GPRS模块,两着结合起来可以实现数据的远距离传输。) (3) 传感信息采集: 数据采集系统,主要负责温室内部光照、温度、湿度和土壤含水量以及视频等数据的采集和控制。数据传感器的上传采用ZigBee和Rs485两种模式。

基于Zigbee的智能家居无线图像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辽宁建材 2008年第5期 基于Zigbee的智能家居无线图像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于传统的居住环境,对家庭及住宅小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化被引入家庭及住宅小区,并迅速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日见增高,体现在希望住宅不仅更便利、舒适而且更安全。监控系统作为安全防范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智能家居中。 无线监控系统集成了计算机技术、无线宽带通讯技术、图像解压缩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红外图像采集技术、工业数据采集等诸多学科的技术。与传统的有线监控系统相比,它具有很大的优势:系统的组建比较简单,可省去布线的麻烦;具有可移动性,并且不受地点限制,可随意摆放在家里任何一个角落;在拆迁时直接取下布置的无线监控产品就可以带走了。 目前,无线图像监控系统广泛应用于家居监控、交通监控、110报警中心对城市重要现场监控、公安通讯指挥车的重要现场监控、收费站监控系统、油田及矿山的重要现场监控、重要仓库,码头、森林防火监控、银行监控联网等领域。 2无线通信技术介绍 目前,各种无线传输技术林立,都在争取成为市场标准。每个技术都有其立足的特点:有基于传输速度、距离、耗电量等特殊要求的;有着眼于功能的扩充性的;还有符合某些单一应用的特别要求的。 (1)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全球规范,其实质内容是为固定设备或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环境建立通用的近距离无线接口,能在近距离范围内实现相互通信或操作。但蓝牙技术遭遇最大的障碍是过于昂贵。突出表现在芯片大小和价格难以下调、抗干扰能力不强、传输距离太短、信息安全问题等等。 (2)IrDA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点对点通信的技术,是第一个实现无线个人局域网(PAN)的技术。 IrDA的主要优点是无需申请频率的使用权,因而红外通信成本低廉。并且还具有移动通信所需的体积小、功能低、连接方便、简单易用的特点。此外,红外线发射角度较小,传输上安全性高。IrDA的不足在于它是一种视距传输,两个相互通信的设备之间必须对准,中间不能被其它物体阻隔。 (3)Wi-Fi无线保真技术与蓝牙技术一样,同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离无线技术。虽然由Wi-Fi技术传输的无线通信质量不是很好,数据安全性能比蓝牙差一些,传输质量也有待改进,但传输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11mbps,符合个人和社会信息化的需求。 (4)Zigbee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速率、低功耗无线网络技术,它是一种介于无线标记技术和蓝牙之间的技术提案。它此前被称作“HomeRFLite”或“FireFly”无线技术,主要用于近距离无线连接。与蓝牙、红外、GSM/GPRS和无线局域网等无线系统相比较,ZigBee技术的主要包括数据传输速率低、功耗低、成本低、时延短、安全、网络容量大、优良的网络拓扑能力、有效范围小、工作频段灵活等特点。 赵强 (沈阳建筑大学,辽宁沈阳110168) [摘要]本文结合智能家居监控系统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协议的无线图像监控解决方案,并介绍了该方案的硬件设计、软件开发的方法及过程。 [关键词]ZigBee;智能家居;图像监控;无线通信;微控制器 [中图分类号]TU8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42(2008)05-0028-03 [收稿日期]2008-05-14 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