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风的形成》教案

合集下载

风的形成教学设计(共5篇)

风的形成教学设计(共5篇)

风的形成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风的形成教学设计篇一:《风的形成》优秀教学设计《风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自然界中的风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提出的有关风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做假设性解释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风成因模拟实验。

2、科学知识:理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自己设计风的成因模拟实验,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教学方法:引导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有关风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类。

2、课前观察身边哪里有风,什么地方可以产生风。

3、模拟实验材料:可乐瓶、蜡烛、火柴、香等。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入手,提出要研究的科学问题。

谜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出一个,你猜猜:“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是什么?(风)师生谈话: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同学们都非常熟悉。

生活中哪里有风?小组先讨论一下。

学生谈论、交流。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

)教师引出科学问题:原来,风无处不在,风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课件出示)彩旗飘扬,帆船疾驶,林涛怒吼,波浪汹涌――这些都是风的作用,它高兴时,悠闲漫步,轻摇柳枝;发怒时,则狂奔乱舞,拔树倒屋。

那么,你知道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风的形成(出示课题)二、科学探究:通过猜测和实验,发现风形成的原因。

1、学生制造风,并研究风形成的原因。

探究引导:我们教室里有风吗?现在,请同学们试试,你能不能制造风?学生自己活动。

(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造风:用嘴吹,用书扇、开窗等。

继续引导: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材料,你能利用它制造出风吗?谁来试试?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造风:扇子、气球、风车深入引导: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风是借助器械来制造的?学生回想:生活中的造风现象(风扇、吹风机、飞机螺旋桨、空调)学生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冀教小学科学五上册《16风的形成 》word教案 (3)

冀教小学科学五上册《16风的形成 》word教案 (3)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冷与热
16. 风的形成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从实验现象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合理推测。

同时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进行讨论、交流,探究出风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科学探究中克服困难,尊重他人,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科学知识:知道风是由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而形成的。

●教学准备
风箱模型、玻璃片、蚊香、蜡烛、橡皮泥盘、热气球、注射器、纸蛇、酒精、夹子、培养皿、打火机、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究让烟流进瓶里的方法
1.观察现象
师出示点燃的蚊香,进行观察。

2.任务驱使
你能让烟拐个弯从管口流进瓶里去吗?
3.自行探究
学生实验:探究使烟流进瓶里的方法。

4.汇报分析
学生汇报方法,教师板书。

二、探究风形成的原因
1.提出探究问题。

(课件强调)
点燃蜡烛,烟为什么会流进瓶里?
2.做出合理猜测
3.认识热空气上升的特点
(1)教师演示
①出示热气球,问:点火加热,里面的空气会发生什么变化?
②放飞热气球,问:是谁使它飞上去的?
③认识到热空气有上升的特点。

(2)自己感受
①玩纸蛇
②问:是谁使纸蛇转起来的?
③认识到瓶内的热空气会上升。

4.合理分析,做出解释
(1)解释“点燃蜡烛,烟为什么会流进瓶里?”(课件演示)(2)归纳风形成的原因
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流过来补充,从而形成风。

三、应用拓展
1.解释自然界中风的形成(课件情境)
2.揭示课题:风的形成。

风的形成(承德)

风的形成(承德)

《风的形成》教学设计(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南营子小学孙艳华《风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风就是空气的流动,知道空气受热会上升。

2、能解释风的成因。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大胆猜想风的形成。

2、能用对比实验、模拟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风的成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主动探究过程中,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感受成功的快乐。

2、愿意与小组同学合作,愿意把自己的意见与大家交流。

重点:在自主探究中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刮风时情境的视频,空气受热膨胀的动画。

2、分组材料:纸螺旋、塑料袋、酒精灯、蚊香、风箱、火柴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究问题1、谈话:同学们我们先来看段视频,请你仔细观察,你会看到哪些有趣的现象?2、学生观看视频3、交流:你看到哪些现象?这些现象都和什么有关?(风)二、实验观察,认识热空气上升1、回忆铺垫:三年级我们初步认识了风,回忆一下风是什么(空气的流动),(出示小风车)比如我这里有一个小风车,要让空气流动使小风车转动起来,你们有什么办法?(吹、扇)老师还用一种新方法也能让风车转起来。

教师演示(用手捂住风车下部,风车转了起来)2、动手实验:(1)出示实验材料:酒精灯、纸蛇、塑料袋、火柴,你们能不能利用这些材料再想出新的办法让空气流动,使纸蛇旋转、塑料袋上升。

(2)交流实验方法:把酒精灯点燃,放在纸蛇的下面,看纸蛇有什么变化?把塑料袋口朝下放在酒精灯火焰的上方,观察塑料袋有什么变化?注意:正确使用酒精灯,不要让酒精灯火焰烧到纸蛇、塑料袋。

(3)学生分组实验:3、交流:你是怎么做的?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纸蛇会转、塑料袋会上升、小风车会转动?与什么有关?小结:空气受热上升,使空气流动。

4、观看课件:空气受热后为什么会上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研究的结果。

冀教小学科学五上册《16风的形成 》word教案 (1)

冀教小学科学五上册《16风的形成 》word教案 (1)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冷与热
16. 风的形成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从实验现象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合理推测.同时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进行讨论、交流,探究出风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科学探究中克服困难,尊重他人,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科学知识:知道风是由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而形成的.
●教学准备
风箱模型、玻璃片、蚊香、蜡烛、橡皮泥盘、热气球、注射器、纸蛇、酒精、夹子、培养皿、打火机、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究让烟流进瓶里的方法
1.观察现象
师出示点燃的蚊香,进行观察.
2.任务驱使
你能让烟拐个弯从管口流进瓶里去吗?
3.自行探究
学生实验:探究使烟流进瓶里的方法.
4.汇报分析
学生汇报方法,教师板书.
二、探究风形成的原因
1.提出探究问题.(课件强调)
点燃蜡烛,烟为什么会流进瓶里?
2.做出合理猜测
3.认识热空气上升的特点
(1)教师演示
①出示热气球,问:点火加热,里面的空气会发生什么变化?
②放飞热气球,问:是谁使它飞上去的?
③认识到热空气有上升的特点.
(2)自己感受
①玩纸蛇
②问:是谁使纸蛇转起来的?
③认识到瓶内的热空气会上升.
4.合理分析,做出解释
(1)解释“点燃蜡烛,烟为什么会流进瓶里?”(课件演示)(2)归纳风形成的原因
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流过来补充,从而形成风.
三、应用拓展
1.解释自然界中风的形成(课件情境)
2.揭示课题:风的形成.。

《风的形成》教学设计范文

《风的形成》教学设计范文

《风的形成》教学设计范文《风的形成》教学设计范文篇1 教材分析《风的形成》一课选自河北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

本课是在三年级认识空气和风的基础上进行,通过探究风的形成,了解热传递的另一方式——对流。

这节课从生活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提出有关风的成因的问题;进而通过“观察上升的空气”活动来引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

“风的形成”活动通过对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认识风的成因。

最后引导学生运用对流知识解释暖气片使室内变热的原因,联系生活实际。

针对这一课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实验现象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用模拟、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出风的成因。

情感态度目标:愿意利用所学的热对流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科学知识目标:能理解风的成因。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探究风的成因。

教具学具准备蜡烛、火柴、细线、风的形成演示箱(纸风箱)、蚊香、湿毛巾、实验记录纸等教学过程一、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开始前,老师想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想看吗?【学生回答】(出示视频)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师:说得真好师:那风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风是怎么形成的。

【板书课题】二、师生科学探究活动。

(一)活动一:观察上升的空气【演示实验】师:在研究风的形成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纸螺旋转起来”,大家看,老师这里有一个纸螺旋,看到了吗?我们就用它来完成这个有趣的实验。

在老师演示实验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仔细观察,出示要求:(1)纸螺旋悬挂起来,你观察到有什么现象(2)点燃酒精灯,放在螺旋圈下面,你观察到什么现象;(3)移走酒精灯,放在左、右边观察,有什么现象?过一会儿再放回原处,观察螺旋圈会怎样。

【教师演示实验】师:哪位同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汇报】师:非常好,你观察的真仔细。

师:是啊,点燃酒精灯,放在螺旋圈下面,纸螺旋会转动起来,为什么纸螺旋会转动起来呢?同学们先小组内讨论。

【优质教学设计】冀教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册《16风的形成 》word教案

【优质教学设计】冀教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册《16风的形成 》word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冷与热16.风的形成教学目标:通过探究风的形成,了解热传递的另一种方式――对流。

引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

观察、分析,认识风的成因。

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的现象和问题。

教材分析:教材在编排上循序渐进,首先从生活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提出有关风的成因问题,进而通过活动1“观察上升的空气”引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生活现象的能力。

活动2“风的形成”通过对比实验,引领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认识风的成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运用对流的知识解释暖气片使室内变热的原因,体现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阅读科学在线;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及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课一开始,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关于风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然后用门缝飘纸片的实验导入新课。

教学中,可采取先猜测后验证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可以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观察,提出问题,进行推测。

活动1:观察上升的空气在实验前,可点燃一支蜡烛提问学生,火焰上方的空气会有什么变化?(变热)让学生先建立热空气的印象。

再以提示卡的形式指导学生实验,具体内容见教参142页。

实验完毕后,让学生尝试推测看到的现象的原因。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再进行思考讨论,解决螺旋圈的问题和门口飘纸片的问题。

布置学生制作热气球时,强调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远离易燃物,要在有成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活动2:风的形成教学中教师可按教材、教参中提示的方法用空气对流箱或饮料瓶去做实验。

针对有的单位条件有限或操作不够方便或效果不够明显或存在着蜡烛将箱、瓶烤坏烤着的不安全因素。

提出以下几点:1.对实验箱稍做改进,将箱中蜡烛改为用较大功率(300瓦左右)的白炽灯泡。

这样操作方便,实验时,只要插上电源即可;蚊香烟的流动路线清晰可见。

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2.选用约2500—5000ml的透明大塑料瓶(可用大容量的饮料瓶或食用油的塑料瓶)。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精选7篇)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精选7篇)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篇1【理论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建构新的科学概念,纠正错误的前概念,丰富有待完善的概念。

在建构科学概念的同时,思维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理想的状态是:在教学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思维)与科学概念的建构协调发展。

【教学内容】《风的形成》选自河北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本课的教学是在三年级认识空气和风的基础,通过探究自然界风的形成,了解热传递的另一方式——对流。

这节课从生活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提出有关风的成因的问题;进而通过“观察上升的空气” 活动来引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

“风的形成”活动通过对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认识风的成因。

最后引导学生运用对流知识解释暖气片使室内变热的原因和对空调安装位置的思考,尝试用科学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现象。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已经知道了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目的是要让学生们明白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的原理。

本堂课就是让学生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大胆地进行猜测、验证风的形成。

【教学目标】1、能从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用简单易得的器材做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并通过演示实验、对比模拟实验,运用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等方法,归纳风的成因。

3、运用知识迁移,理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设计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尝试探究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教学思路】观察——质疑——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小结——运用【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有关风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实验材料:铁架台、细线、羽毛、硬质透明塑料罐(风箱)、蜡烛、打火机、檀香、等。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6风的形成_》教案_(1)【精品】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6风的形成_》教案_(1)【精品】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冷与热
16. 风的形成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从实验现象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合理推测。

同时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进行讨论、交流,探究出风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科学探究中克服困难,尊重他人,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科学知识:知道风是由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补充而形成的。

●教学准备
风箱模型、玻璃片、蚊香、蜡烛、橡皮泥盘、热气球、注射器、纸蛇、酒精、夹子、培养皿、打火机、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究让烟流进瓶里的方法
1.观察现象
师出示点燃的蚊香,进行观察。

2.任务驱使
你能让烟拐个弯从管口流进瓶里去吗?
3.自行探究
学生实验:探究使烟流进瓶里的方法。

4.汇报分析
学生汇报方法,教师板书。

二、探究风形成的原因
1.提出探究问题。

(课件强调)
点燃蜡烛,烟为什么会流进瓶里?
2.做出合理猜测
3.认识热空气上升的特点
(1)教师演示
①出示热气球,问:点火加热,里面的空气会发生什么变化?
②放飞热气球,问:是谁使它飞上去的?
③认识到热空气有上升的特点。

(2)自己感受
①玩纸蛇
②问:是谁使纸蛇转起的?
③认识到瓶内的热空气会上升。

4.合理分析,做出解释
(1)解释“点燃蜡烛,烟为什么会流进瓶里?”(课件演示)(2)归纳风形成的原因
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流过补充,从而形成风。

三、应用拓展
1.解释自然界中风的形成(课件情境)
2.揭示课题:风的形成。

《风的形成》实验教学设计(共5篇)

《风的形成》实验教学设计(共5篇)

《风的形成》实验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风的形成》实验教学设计《风的形成》实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科学《风的形成》实验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实验现象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2.能推测螺旋圈转动的原因.3.能用对比实验.模拟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风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利用所学的热传递(对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科学知识目标:1、能解释螺旋圈转动的原因。

2、能理解风的成因。

教学重、难点: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课前准备:1.线香、蜡烛、火柴、空气流动实验箱。

2.投影:海陆风向示意图。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激发兴趣师谈话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门缝飘纸片的实验以及学校周一升国旗随风飘动,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2、实验探究、启迪思维(1)师出示实验提示内容。

(2)学生以小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

(3)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思考:热气球是怎样升空的?(4)小组讨论:根据科学在线解释纸螺旋圈转动的原因?解释冬天门缝下部的纸片往里飘,上部的纸片往外飘的原因?3、深入探索、认识建构(1)观察实验箱,介绍实验箱的构造和实验方法。

(2)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在模拟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现象?点燃蜡烛前线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点燃蜡烛前线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点燃蜡烛后线香的烟流动的路径又发生什么变化?这个现象又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出如下要点:蜡烛燃烧的热量使箱)(3)集体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4)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5)小结:当燃烧的蜡烛放在右箱,使右箱内的温升高空气变轻,左箱内温度相对较冷于是冷空气就流入右箱形成风。

是蜡烛燃烧的热量使空气流动成风的。

三、联系生活、应用实践(1)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利用热空气上升的例子。

(2)师课件演示搜集的资料。

四、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1)你有什么收获?(2)教师小结五、布置作业(1)室外活动,到教室外吹泡泡,看泡泡是怎么随风向的变化飘动的。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冷与热16.风的形成教学目标:通过探究风的形成,了解热传递的另一种方式――对流。

引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

观察、分析,认识风的成因。

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的现象和问题。

教材分析:教材在编排上循序渐进,首先从生活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提出有关风的成因问题,进而通过活动1“观察上升的空气”引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生活现象的能力。

活动2“风的形成”通过对比实验,引领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认识风的成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运用对流的知识解释暖气片使室内变热的原因,体现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阅读科学在线;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及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课一开始,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关于风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然后用门缝飘纸片的实验导入新课。

教学中,可采取先猜测后验证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可以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观察,提出问题,进行推测。

活动1:观察上升的空气在实验前,可点燃一支蜡烛提问学生,火焰上方的空气会有什么变化?(变热)让学生先建立热空气的印象。

再以提示卡的形式指导学生实验,具体内容见教参142页。

实验完毕后,让学生尝试推测看到的现象的原因。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再进行思考讨论,解决螺旋圈的问题和门口飘纸片的问题。

布置学生制作热气球时,强调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远离易燃物,要在有成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活动2:风的形成教学中教师可按教材、教参中提示的方法用空气对流箱或饮料瓶去做实验。

针对有的单位条件有限或操作不够方便或效果不够明显或存在着蜡烛将箱、瓶烤坏烤着的不安全因素。

提出以下几点:1.对实验箱稍做改进,将箱中蜡烛改为用较大功率(300瓦左右)的白炽灯泡。

这样操作方便,实验时,只要插上电源即可;蚊香烟的流动路线清晰可见。

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2.选用约2500—5000ml的透明大塑料瓶(可用大容量的饮料瓶或食用油的塑料瓶)。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风的形成》教案——第一课时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风的形成》教案——第一课时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风的形成》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理解螺旋圈转动的原因。

2.能理解风的成因。

3.了解人类对热气球的探索史。

二、过程与方法1.能推测螺旋圈转动的原因。

2.能用对比实验、模拟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风的成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利用所学的热传递(对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2.能从现象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探究风的成因。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课前准备多媒体设备、画螺纹线的纸片、细线、蜡烛、铁架台、火柴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出一个,你猜猜?“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是什么?学生:风师生谈话: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同学们都非常熟悉。

生活中哪里有风?学生谈论、交流。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

风无处不在,风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彩旗飘扬、帆船疾驶、林涛怒吼、波浪汹涌――这些都是风的作用。

那么,你知道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风的形成二、新授教师:我们教室里有风吗?现在请同学们试试,你能不能制造风?学生自己活动。

()教师:吹的是什么?学生:空气。

教师:空气有什么变化吗?教师:空气的变化,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

但你可以用手去感觉。

嘴巴周围的空气怎么变化的?学生:空气跑到别处去了。

教师:下面我么来做一个有关的实验,叫做“纸螺旋圈转起来”,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进行操作。

教师出示实验提示:剪一个纸螺旋圈,圈中间系住一根线;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调整好高度,使螺旋圈自然下垂;点燃蜡烛,放在螺旋圈下面,观察有什么现象;移走蜡烛,过一会儿再放回原处,观察螺旋圈会怎样。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观察研究。

根据观察小组内推测纸螺旋圈转动可能与什么有关。

教师:刚才很多小组已完成了这个实验,哪个小组能把你们小组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6风的形成丨冀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6风的形成丨冀教版

《风的形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愿意利用所学的空气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2、知识与技能:能够按照实验要求和提示,完成活动1“观察上升的空气”;能解释螺旋圈转动的原因。

认识热空气的性质。

3、过程与方法:能合作实验,仔细观察,敢于猜想,大胆提出问题,积极探究,乐于交流;能推测螺旋圈转动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空气受热上升的性质及应用难点:能从实验现象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能推测进而解释螺旋圈转动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引导猜想—验证猜想—观察分析;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四、教具学具1、多媒体课件。

2、铁架台,蜡烛,火柴,细线,剪刀,方纸片,实验记录表,湿毛巾,装着沙子的瓶子、托盘。

五、教学过程(一)、风的图片及音频引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教师:同学们好,大家来听这是什么声音?(ppt)你怎么知道有风的存在?风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你对风都有哪些了解?学生发言。

教师谈话:大家对风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风是怎么产生的?想不想知道的?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板书课题:16、风的形成)科学家一般就自然界中的现象进行一系列的观察,猜想,分析,实验验证,总结等工作来探索自然奥秘。

同学们喜欢做实验吗?风看不到,摸不着,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风的成因吧!我们计划用两节课,PPT出示各课时任务。

(第一课时,几个有趣的演示小实验;第二课时在实验室上,分组实验。

)希望同学们人人争当小小科学家,勇于猜想,细心实验,积极探究风的成因,好不好?(二)、演示实验,观察纸螺旋圈同学们先请看这是什么?出示纸螺旋圈。

板书:纸螺旋圈我们先来做跟它有关的实验。

1、(学生先了解教材提示,教师再出示实验提示)PPT出示纸螺旋圈实验的方法和要求。

内容可以设计为:(1)用剪刀剪——个纸螺旋圈,并在圈的中心扎一个小孔,穿过一根细线,线端打结;(2)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架上,调整好高度,使螺旋圈自然下垂;(3)点燃蜡烛,把它放在螺旋圈的下面,观察有什么现象;(4)移走蜡烛,过一会儿再放回原位,观察螺旋圈会怎样。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16课风的形成冀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16课风的形成冀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16课风的形成冀教版《风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产生的,理解风的成因。

2、过程与方法:能从多方面感受风的存在,并能提出的有关风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初步学会做空气流动形成风的模拟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难点:分析实验现象,认识产生风的原因。

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操作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学具:多媒体实验箱蜡烛火柴香毛巾纸条铁架台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风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课件出示谜语:“生来本无形,走动便有声,夏天无它热,冬天有它冷”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风)注:多媒体课件放风的声音。

(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2、师:说到风你想到了什么?生:---- 师: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3、看生活中的一个现象。

教师演示门缝飘纸片的实验,让学生说出观察到了什么,并试着解释这一现象。

生:下面的纸条往里飘,上面的往外飘……4、汇报交流:(1)没有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时,实验箱的内外空气的温度是否相同?烟是怎样飘动的?说明了什么?(2)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后,实验箱的内外空气的温度是否相同?哪里比较热?哪里比较冷?烟又是怎样飘动的?说明什么?5、思考、讨论:(1)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后会形成风呢?(2)实验说明,风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3) 实验小结: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形成的。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形成风。

6、师总结:实验说明,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形成的。

热地方的空气轻、会上升,压力小,冷的地方空气重,压力大,当两地冷热温度不同时,空气压力大小也就不同,压力大的冷空气会向压力小的热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了风。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6风的形成 》word教案 (2)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6风的形成 》word教案 (2)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冷与热16.风的形成教学目标:通过探究风的形成,了解热传递的另一种方式――对流。

引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

观察、分析,认识风的成因。

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的现象和问题。

教材分析:教材在编排上循序渐进,首先从生活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提出有关风的成因问题,进而通过活动1“观察上升的空气”引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生活现象的能力。

活动2“风的形成”通过对比实验,引领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认识风的成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运用对流的知识解释暖气片使室内变热的原因,体现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阅读科学在线;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及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课一开始,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关于风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然后用门缝飘纸片的实验导入新课。

教学中,可采取先猜测后验证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可以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观察,提出问题,进行推测。

活动1:观察上升的空气在实验前,可点燃一支蜡烛提问学生,火焰上方的空气会有什么变化?(变热)让学生先建立热空气的印象。

再以提示卡的形式指导学生实验,具体内容见教参142页。

实验完毕后,让学生尝试推测看到的现象的原因。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再进行思考讨论,解决螺旋圈的问题和门口飘纸片的问题。

布置学生制作热气球时,强调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远离易燃物,要在有成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活动2:风的形成教学中教师可按教材、教参中提示的方法用空气对流箱或饮料瓶去做实验。

针对有的单位条件有限或操作不够方便或效果不够明显或存在着蜡烛将箱、瓶烤坏烤着的不安全因素。

提出以下几点:1.对实验箱稍做改进,将箱中蜡烛改为用较大功率(300瓦左右)的白炽灯泡。

这样操作方便,实验时,只要插上电源即可;蚊香烟的流动路线清晰可见。

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2.选用约2500—5000ml的透明大塑料瓶(可用大容量的饮料瓶或食用油的塑料瓶)。

冀教小学科学五上册《16风的形成 》word教案 (2)

冀教小学科学五上册《16风的形成 》word教案 (2)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冷与热16.风的形成教学目标:通过探究风的形成,了解热传递的另一种方式――对流。

引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

观察、分析,认识风的成因。

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的现象和问题。

教材分析:教材在编排上循序渐进,首先从生活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提出有关风的成因问题,进而通过活动1“观察上升的空气”引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生活现象的能力。

活动2“风的形成”通过对比实验,引领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认识风的成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运用对流的知识解释暖气片使室内变热的原因,体现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阅读科学在线;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及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课一开始,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关于风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然后用门缝飘纸片的实验导入新课。

教学中,可采取先猜测后验证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可以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观察,提出问题,进行推测。

活动1:观察上升的空气在实验前,可点燃一支蜡烛提问学生,火焰上方的空气会有什么变化?(变热)让学生先建立热空气的印象。

再以提示卡的形式指导学生实验,具体内容见教参142页。

实验完毕后,让学生尝试推测看到的现象的原因。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再进行思考讨论,解决螺旋圈的问题和门口飘纸片的问题。

布置学生制作热气球时,强调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远离易燃物,要在有成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活动2:风的形成教学中教师可按教材、教参中提示的方法用空气对流箱或饮料瓶去做实验。

针对有的单位条件有限或操作不够方便或效果不够明显或存在着蜡烛将箱、瓶烤坏烤着的不安全因素。

提出以下几点:1.对实验箱稍做改进,将箱中蜡烛改为用较大功率(300瓦左右)的白炽灯泡。

这样操作方便,实验时,只要插上电源即可;蚊香烟的流动路线清晰可见。

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2.选用约2500—5000的透明大塑料瓶(可用大容量的饮料瓶或食用油的塑料瓶)。

2017秋冀教版科学五上第16课风的形成word教案

2017秋冀教版科学五上第16课风的形成word教案

《风的形成》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知道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其他条件下产生的,理解风的成因。

2、过程与方法:能从多方面感觉风的存在,并能提出的相关风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假定性解说;能提出研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械初步学会做空气流动形成风的模拟实验。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发问,喜爱勇敢想象;愿意合作沟通;认识到科学是不停发展的。

教课重、难点:剖析实验现象,认识产生风的原由。

能解说一些平时生活问题。

教课方法:讲解法、演示法、察看法、操作法,指引学生自主研究、合作沟通。

教具学具:多媒体实验箱蜡烛火柴香毛巾纸条铁架台课前准备:收集相关风的图片、资料教课过程:一、谜语激趣,揭露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爱猜谜语吗?课件出示谜语:“生来本无形,走动便有声,夏季无它热,冬季有它冷”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风)注:多媒体课件放风的声音。

(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2、师:说到风你想到了什么?生:----师: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3、看生活中的一个现象。

教师演示门缝飘纸片的实验,让学生说出察看到了什么,并试着解说这一现象。

生:下边的纸条往里飘,上边的往外飘生:风吹的结果师:想不想知道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今日的内容。

(出示课题:风的形成)二、实验研究、发现新知(一)、实验研究、启示思想1、师演示实验。

(螺旋圈转动)2、学生以小组进行实验,察看现象并提出问题。

3、课件出示科学在线,让学生阅读并思虑:热气球是如何升空的?生:空气受热后会上涨,上涨的空气使孔明灯和热气球升上了天空。

4、小组议论:依据科学在线解说纸螺旋圈转动的原由?解说冬季门缝下部的纸片往里飘,上部的纸片往外飘的原由?5、师:猜想风是如何形成的?生:空气受热后上涨,四周的冷空气增补过来形成风。

(二)、考证猜想1、察看实验箱,介绍实验箱的结构和实验方法。

2、教师演示实验。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风的形成》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风的形成》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风的形成》教案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风的形成》教案风的形成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阅读科学在线。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及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新课导入1.教师提问:什么是风?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然后利用门缝飘纸片的实验导入新课。

(1)先讲解实验方法,让学生猜一猜门缝中的上下纸片会向哪个方向飘,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再进行演示或学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启发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推测。

(2)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门缝飘纸片的实验,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推测。

风的形成活动目标1.能按要求进行风的成因探究实验。

2.能从实验现象中,分析推理出风的成因4.能解释暖气片使整个室内变热的过程。

5.能说出生活中利用热对流原理时哪些做法是科学的,哪些做法是不科学的。

活动过程1、师出示纸风箱(空气对流箱),让学生观察其构造,利用挂图或多媒体课件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明确以下几点:(1)该实验为对比实验,在前后实验中,除了蜡烛燃烧与不燃烧之外,其他条件均应相同;(2)在操作过程中,尽量保证纸风箱的严密,不透气,这样实验效果才明显;(3)纸风箱很容易燃烧,实验前要将毛巾浸湿以备应急,实验中要小心操作。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要巡回指导,提醒学生严格按实验方法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提示学生注意不安全因素。

学生可以利用图画记录实验现象。

3、组织学生按照“我们是怎样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汇报实验结果。

4.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1)出示思考题,引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①实验中不点燃蜡烛与点燃蜡烛,蚊香烟流动的方向一样吗?为什么?②为什么点燃蜡烛后在洞口附近会有风呢?③实验说明在什么?(2)在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风的形成-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风的形成-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风的形成-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篇教案是针对冀人2001年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单元,属于大气的学习内容,主题为“风的形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风的形成原理,掌握风的方向、强度和影响以及尝试利用风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的一些基本知识,初步认识风。

2.了解风的形成原理、风的方向、强度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3.通过观察实验,体验风的力量和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4.能够通过一些实例,初步认识风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风的方向和强度;•分析风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认识风的四种作用。

四、教学方法和过程1.讲授法通过讲授对大气的组成、结构、形成等基本知识进行讲解。

讲解风的形成方式,使学生了解到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了气流,使得周围的空气流动,形成风。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对风的方向和选择的影响,用草图的方式展示地球自转和风相互作用的关系。

讲解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在海洋和陆地上形成的风,对气温、水域温度和生态平衡等产生的影响。

2.实验法利用水下的小船、吸管和吹动工具,让学生观察风的力量如何控制船的运动。

通过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气流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了解受到不同方向、异速度气流所引起运动的差异。

3.讨论法在讲解时加入问题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分析风对不同物体的影响。

讨论不同地区风的强度和方向的不同,了解风的归属地和形成机理。

通过分组讨论和分析气象预报图,提高学生对不同气象图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4.试验法通过造风车、降凤翼和帆等简单的实验装置,让学生实际体验风的力量和风的应用。

在实验中,加入了一些拓展问题,如如何提高风车的效率等问题,引导学生模拟解决问题,并可以对风的原理理解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五、教学评价教学结束后,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定期综合性的测评。

考核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掌握情况、发展潜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反思和评估的表现。

在评估中,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估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的反思和自我批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级科学上册《风的形成》教案
风的形成 课时安排 :2 课时课时, 完成活动 1 及阅读科学在线。 第 二课时,完成活动 2 及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什么是风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然后利用门缝飘纸片的实验导入新课。 先讲解实验方法,让学生猜一猜门缝中的上下纸片会向 哪个方向飘,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再进行演示或学生实 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启发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提出自己要 研究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推测。 利用多媒体演示门缝飘纸片的实验,让学生根据观察到 的现象,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推测。 风的形成 活动目标 .能按要求进行风的成因探究实验。 .能从实验现象中,分析推理出风的成因 .能解释暖气片使整个室内变热的过程。 .能说出生活中利用热对流原理时哪些做法是科学的, 哪些做法是不科学的。 活动过程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要巡回指导,提醒学生严格按实验 方法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提 示学生注意不安全因素。学生可以利用图画记录实验现象。
组织学生按照 “我们是怎样做的” 、“观察到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汇报实验结果。
.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出示思考题,引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①实验中不点燃蜡烛与点燃蜡烛,蚊香烟流动的方向一 样吗 ?为什么 ? ②为什么点燃蜡烛后在洞口附近会有风呢 ? ③实验说明在什么? 在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结论: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 从而形成风。 .根据教学情况,得出结论之后,可以进行适当拓展, 以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学习的需要。 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认识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鼓励学生利用对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问 题。
解释暖气是怎样使室内的空气变热的。 分析暖气片为什么要安装在室内窗户的下面,而厨房里 的排风扇或室内的空调要安装在比较高的地方的道理。 鼓励学生举出更多生活中利用热空气上升的例子。比一 比谁的例子更好,解释更科学合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 学生培养学以致用的态度和行动。
师出示纸风箱,让学生观察其构造,利用挂图或多媒体 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明确以下几点:该实验为对 比实验,在前后实验中,除了蜡烛燃烧与不燃烧之外,其他 条件均应相同;在操作过程中,尽量保证纸风箱的严密,不 透气,这样实验效果才明显;纸风箱很容易燃烧,实验前要 将毛巾浸湿以备应急,实验中要小心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