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秀7篇
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秀7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谈话引入,明确课题母亲节刚过,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这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
其实,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能说几个吗?(生说)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
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②理解题意。
a、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b、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④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方法二:1000÷5=200(棵)200 +2=202(棵)方法三:1000÷5=200(棵)200 +1=201(棵)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
《植树问题》优秀教学设计5篇
《植树问题》优秀教学设计5教材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P106页例1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3、通过合作交流,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的应用,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运用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建构植树问题模型,并灵活地解决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一一对应思想”的运用教学准备:课件、10根小棒、尺子、白纸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1、师:今天张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怎么欢迎?(学生鼓掌)师:手不但能表示情感,还藏着数学奥秘呢!伸开你的右手,你找到了数字几?生:5师:5是什么?生:5个手指师:就是手指数,那还能发现哪个数?生:4个空隙师: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师:像这样每两个手指之间的空隙,在数学上叫做间隔。
(板书:间隔)师:4根手指几个间隔?三根呢?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间隔现象?(课件出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间隔有关的一类有趣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二、发现规律课件出示:同学们要在全长500米长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
(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数?(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一边”“每隔5米”、“两端都栽”什么意思?(解释“一边”、“500米”是全长和“每隔5米”是间距)(2)那么我们需要种多少棵树呢?(3)请同学猜一猜、算一算预设:100÷5=20?100÷5+1=21?100÷5-1=19(4)引导验证:现在有不同的猜想,到底谁的对呢?怎么办?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验证呢?如果我们画图来验证,你觉得好不好?(太麻烦)三、建立数学模型1、化繁为简师:我们可以先从简单数据开始研究。
我们可以把这里的总长500米改成5米、10米、15米20米、30米,请你选一个来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找一找规律验证下吧。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封闭图形植树问题:突出在封闭图形周围植树时,树的数量等于间隔数量的规律,例如,一个周长为50米的圆形花园,每隔5米种一棵树,重点是要让学生知道共需要种10棵树。
2.教学难点
-理解间隔数量与树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封闭图形植树问题中。
-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在两端都要栽或只需栽一端的植树问题中,正确理解并应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间隔植树的概念,明确植树的计算方法。
-掌握直线型、封闭图形以及不同栽种情况下的植树问题解法。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举例解释:
-直线பைடு நூலகம்植树问题:强调每棵树之间的间隔数量比树的数量少1的关系,例如,如果要在100米的路上每隔5米种一棵树,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共有21个间隔,因此需要种20棵树。
1.植树问题背景引入,理解间隔植树的概念。
2.探索直线型植树问题,总结计算方法。
3.探索封闭图形植树问题,总结计算方法。
4.探讨两端都要栽和只需栽一端的植树问题,总结计算方法。
5.通过实例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本章内容包括单侧植树问题、双侧植树问题、环形植树问题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规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植树问题这种抽象的概念,可能还需要一定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2.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植树问题案例,用于教学。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一个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不同的植树问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解决一个实际的植树问题,并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联系生活,发现数学的价值。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从而掌握简单的植树问题计算方法。
教材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植树问题,二是引导学生探究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并总结出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观察、思考和总结。
但是,对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们可能缺乏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植树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思考和总结。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植树问题,并掌握简单的植树问题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植树问题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将所学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植树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总结。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如学校植树、公路两旁植树等问题。
2.准备课件,展示实例和计算方法。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呈现一个实例:“学校要在校园里植树,如果每棵树之间要隔2米,那么50米长的校园需要多少棵树?”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树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几个类似的植树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如:“公路两旁植树,每棵树之间隔3米,15米长的公路需要多少棵树?”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解答过程。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植树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植树问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背景介绍2.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3. 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4. 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5. 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植树问题的背景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植树活动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
2. 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教师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如树苗、树坑、植树间距等,帮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
3. 构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将植树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4. 探索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探索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5. 分析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4.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 教师应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公开课教案第【1】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1:线段上的植树问题(两端要栽)。
教学目标: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间隔。
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请边上的2名同学站起来。
师用手指着他们之间的空,问:有几个空?(1个)像这样的空我们也可以叫做间隔。
师让旁边的第3位同学站起来问:有几个同学,有几个间隔?左边一排都站起来,问:有几个同学,有几个间隔?让第一排的同学都站起来,问:有几个同学,几个间隔?学生依次作答。
师:在生活中和间隔有关的例子很多,大家能说一说吗?生:种树(树与树之间有间隔)、栏杆、电线杆、摆花(花盆与花盆之间有间隔)、插旗……师:同学们真是细心观察的孩子,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间隔。
(播放课件)(此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看到身边的、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间隔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和间隔相关的事情很多,看来很有研究的必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
师板书课题。
二、验证新知,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1、猜测。
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审题:引导学生分析数学信息。
生汇报数学信息:长100米、每隔5米、两端都栽,小路一边。
(“全长100米”是指小路的总长;“一边”是小路的一侧,指小路的左边或右边;“每隔5米栽一棵”是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简称间距:“两端要栽”指起点与终点处都要栽。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5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抽象逻辑思维潜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必须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材分析:“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资料,而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维方法。
本册“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
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这个数学资料既需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而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状况,让学生先通过画线段,再来发现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从而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新课标》提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所以解题不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培养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资料: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的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间隔概念,明白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初步建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数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潜力。
数学思考:1、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自主实验、探究、交流,从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过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解决问题:能够应用本节所建构的植树问题的数模以及探寻到的规律,针对实际情形灵活的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教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基础与基本技能,了解基本数学思想,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基于此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想想,说说,画一画,议一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究出“植树问题”的三种模型,并且渗透了“转化”“数形结合”两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学情及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植树问题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直线上植树,一种是在封闭曲线上植树。
在直线上植树又分三种情况,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这是学习在封闭曲线上植树问题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类似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知识基础上说,学生虽然没有学习过这类问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或者练习中都接触过数字较小,表达比较简单的生活原型。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上看,四年级以形象思维为主,但也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本节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数形结合的基础上去探究发现总结在直线上植树问题的三种模型我认为是可行的。
【教学目标】1、知道段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初步建构植树问题的三种数学模型,并能根据数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三种植树模型。
3、渗透数形结合与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植树问题的三种模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案第【1】篇〗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材简析:本册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植树问题”。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数学方法。
让学生能够理解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小组交流、探究、猜测、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学情分析:“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时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段图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植树问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小组交流、猜测、推理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两端都种”情况下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植树问题(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在一定的路长和间隔下,植树的总棵数和空余间隔数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的数学运算已经掌握。
但是,对于植树问题这种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问题,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在一定的路长和间隔下,植树的总棵数和空余间隔数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在一定的路长和间隔下,植树的总棵数和空余间隔数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能够将植树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和思考,自主探索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公路和树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果在这样的公路两旁植树,我们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怎么计算植树的总棵数和空余间隔数?2.呈现(10分钟)通过实例呈现,讲解在一定的路长和间隔下,植树的总棵数和空余间隔数的关系。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自主探索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例,根据路长和间隔,计算植树的总棵数和空余间隔数。
然后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4.巩固(5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对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和反馈。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植树问题,还有哪些实际问题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解决?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理解在直线上和封闭曲线上植树的不同情况。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2. 直线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封闭曲线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4. 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和封闭曲线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树活动的场景,让学生了解植树的意义和重要性。
b. 提问:植树时,如何确定植树的棵数和位置?2. 探究直线上的植树问题a. 出示问题:在一条直线上植树,每隔一定的距离植一棵树,共植树多少棵?b.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找出直线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c. 讨论并总结:在直线上植树,棵数等于间隔数加1。
3. 探究封闭曲线上的植树问题a. 出示问题:在一个封闭曲线(如圆形、椭圆形)上植树,每隔一定的距离植一棵树,共植树多少棵?b.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找出封闭曲线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c. 讨论并总结:在封闭曲线上植树,棵数等于间隔数。
4. 实际应用a. 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植树问题解决方法进行解答。
b.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5. 总结与拓展a. 让学生总结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并明确在直线和封闭曲线上植树的不同情况。
b. 提问:植树问题还有哪些变式?如何解决?c. 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的其他应用,如园林设计、城市规划等。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教材练习题,完成植树问题的相关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植树问题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植树问题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掌握了直线和封闭曲线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7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数学《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植树问题”中的基本规律。
2.学生能够运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通过观察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兴趣,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乐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规律。
•学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理解“植树问题”中线段与点的关系。
•灵活运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不同情境下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展示植树问题的示例和规律。
•练习题纸,供学生练习和巩固。
•教具(如绳子、标记物等),用于模拟植树问题。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自主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
•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加深学生对植树问题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植树问题中的疑惑和难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张公园植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树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在一条直线上植树,如何确定树与树之间的距离?2. 知识讲解•引入概念:介绍“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包括线段、点、间隔等。
•规律探究:通过实例展示(如使用教具模拟植树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植树问题的基本规律。
•规律一:如果两端都植树,则树的数量比间隔数多1。
•规律二:如果一端植树,另一端不植树,则树的数量等于间隔数。
•规律三:如果两端都不植树,则树的数量比间隔数少1。
•示例讲解:通过具体例题,详细讲解如何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进行计算。
3. 巩固练习•提供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植树问题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秀4篇
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秀4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质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孩子透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初步培养孩子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潜力。
3、让孩子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孩子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教学重点: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
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必须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
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1、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1、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师:你会计算吗?(让孩子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
②透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此刻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2、孩子自学探讨。
(师巡视)3、班内交流。
孩子回答后,师媒体演示间隔数和间隔点数的关系。
总结规律: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完成例题。
四、变化巩固:1、做一做:118页孩子独立完成。
订正时说说怎样想的,重点让孩子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
2.122页第2题。
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五、检测反馈:(独立完成)1、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米种一棵树。
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3.拓展作业:
-探究植树问题中的其他情况,如:三角植树、方形植树等,总结规律,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思考:植树问题中,除了间隔、间距等概念,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植树的方案?
4.实践作业:
-组织一次校园植树活动,参与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3.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冷静分析、耐心求解的态度,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4.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分享成果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评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本次作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提升数学素养。
1.基础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的植树问题,选择一个合适的场景,如公园、街道等,设计一个植树方案。要求包括:植树的位置、棵数、间隔长度等。
-完成课本第页的练习题,对植树问题进行巩固练习。
2.提高作业:
-在家庭、学校或社区附近找一个实际的植树场景,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如:总长度、植树棵数、间隔等,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课堂导入阶段,通过展示校园内植树活动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到植树的意义,进而引出植树问题的探讨。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新课导入后,教师提出植树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间隔、间距等概念,并尝试运用数学运算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简单的植树问题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植树问题:一是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二是植树的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植树问题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概念,掌握植树问题计算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能够灵活运用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究来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植树问题案例,用于课堂上学生练习和讨论。
3.学具:准备一些小树苗模型或者图片,用于课堂上学生操作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公园植树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公园里需要种植多少棵树木。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的植树问题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案例,引导学生发现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解释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精品教案(完整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精品教案验证。
课件显示:隔5米种一棵,再隔5米种一棵……,一直画到100米!学生会感觉:这样一棵一间隔画下去,方法是可以的,但太麻烦了,又浪费时间。
引导学生:要研究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有更简单的方法吗?让学生思考、交流,尝试从简单入手,用“把大数变小数”的方法进行研究,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4、发现规律。
学生开始动手画图、填表、比较分析,然后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小数据中两端都种的情况下,都有“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
师:“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是同学们用较小的数据研究出来的,如果数据增大,这个规律还成立吗?课件动态演示:一个间隔对应一棵,这样一直对应下去,100个间隔就有100棵,种完了吗?师:如果这条路变得很长很长、无限长,两端都种还有这样的规律吗?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不管数字多大,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最后还要补上一棵才能达到两端都种的结果。
这个环节,潜移默化地渗透“极限”的思想。
5、总结归纳,应用规律,完成例1的学习。
归纳“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
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可以从简单入手,将困难的变为容易的,将复杂的变为简单的,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
把抽象的数学化归思想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提高思维的素质。
师:你们能用一个式子把规律表示出来吗?【板书】间隔数+1=棵数棵数-1=间隔数学生完成课本例1的学习、解答。
6、联系生活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你发现了吗?(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有关植树问题原理的实例)让学生通过举例,体会到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同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路灯排列、排队等生活现象都与“植树问题”有着相同的数学结构,也给这种数学思想以充分的建模。
三、巩固练习。
1、点击生活。
(1)一排同学之间有7个间隔,这一排有()个同学。
(2)工人叔叔要在路的一边安装路灯,一共安装了6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国安纪念学校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开课《植树问题》教案
陈健聪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6~108页例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要栽)的情况中“点数=段数+1”,总长=段数×间距的关系。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点数与段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段数与点数之间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点数与段数”
1、教学“点数与段数”的含义。
问题1:
20米路,每5米一段,一共分了几段?
问:这道题我们该怎么做?学生答;问:为什么要用除法?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
问题2:
20米线段,每5米点一个点,一共要点几个点?
问题3:
20米路,每5米种一棵树,一共种几棵?
问:这道题我们该怎么做?学生答;师问:为什么和刚刚那道题不同要多+1,这两个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我们现在有几个点,我们要把树种在点上还是种在段上?
通过两个问题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点什么是段。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课件出示问题:同学们在全长1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然后让学生说说这道题的关键词是什么。
(每隔5米是指什么,两端要栽……,并重点理解“每隔5米”就是指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就是间距;两端:也就是这行树的两头)然后教师提问: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答案呢?(如果要求同学们通过画图证明,每5米1棵,那究竟要画到什么时候呢?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那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学生实践记录单
出示实践记录单后,教师先示范画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间距,段数,线路总长”等,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线路总长、间距、段数”。
小组探究和分享
(1)学生自主活动,完成实践记录单。
(学生完成这个表格后,教师展示学生完成情况并提问:怎样求段数?怎样求棵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观察表中的棵数和段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板书:两端要种:棵数=段数+1或段数=棵数—1),全班齐读规律。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师:那我们现在来尝试着去植树: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应用这个规律,我们能不能解决例1的问题?(全班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教师提问:100÷5=20这里的20指什么?(段数)20+1=21 为什么还要+1?(因为两端要种的棵数=段数+1)刚才我们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
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数,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3、解决实际问题(口答)
①教师说段数,学生说棵数。
(或者教师说棵数,学生说有几个段数。
)
②小组内各同学互相出题。
4、将植树问题引入生活中
在“植树问题”中,一定要是“树”吗?除了“树”,还能换成生活中别
的事物吗?
三、应用规律,解决拓展
1、教师:那我们现在来尝试着去植树: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完成下列填空
3
4、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习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要栽的情况,谈谈你有哪些收获? 假如只栽一端或两端都不栽,那又会是什么情形呢?同学们课后去
探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