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微生物论述题
口腔生物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单选1、最早在口腔定居的链球菌是:(A)A.血链球菌B.唾液链球菌C.变异链球菌D.轻链球菌2、以下有一项不是影响口腔生态系的物理化学因素:(D)A.营养B.温度C.pH D.唾液流量3. 导致龋病最重要的口腔细菌是:(B)A.韦荣菌B.变异链球菌C.奈瑟菌D. 放线菌E.乳杆菌4. 一般情况下,成熟菌斑的标志是:(D)A.谷穗样结构染色为粉红色C.细菌层位于中间地带D.栅栏状结构E.菌斑表面主要含松散在菌斑表面的短杆菌5.儿童口腔龈沟内不存在以下哪种菌群(D)A.奈瑟菌B.链球菌C.乳杆菌D.螺旋体E.韦荣菌6.成熟菌斑的标志是(A)约出现在菌斑形成的第5-6天A.栅栏状结构B.产生覆盖牙面的获得性薄膜C.放线菌附着D.海绵状结构E.多种细菌附着7.黏附在牙表面的细菌团块成为(A)A.牙菌斑B.生物膜C.细菌沉积物D.软垢8.目前可以从口腔中分离出( B )种不同种的细菌。
~300 ~700 ~3000 ~50009. 口腔正常微生物的有益作用( E );A.保护性生物屏障B.合成维生素C.拮抗有害菌群D.刺激宿主免疫.E.以上全是10.口腔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E )A.相互凝集作用B.相互营养关系C.竞争与拮抗D.通讯与遗传多样性.E.以上全是11.以下哪一项,有助于抑制龋病发生:(D )A.变异链球菌B.乳酸杆菌C.放线菌D.唾液链球菌E.螺旋体12.口腔内部PH值(A )A B C D 口腔内菌丛有(D )A 固有菌丛B 增补菌丛C 暂时菌丛D 以上都是14.龋齿标志菌为(A )A、乳杆菌属B、棒杆菌属C、丙酸杆菌属D、梭菌属15.可产生黑色素的菌类是(B )A、卟啉单胞菌B、普氏菌C、棒杆菌属D、丙酸杆菌属16.以下哪项是影响口腔生态系的物理化学因素( D )A 温度B 氧张力C pHD 以上都是17.口腔生态系的决定因素有(E )A 物理化学因素B宿主因素C细菌因素D宿主可控制因素E以上均是18.成熟菌斑的标志是(C )A 泥鳅样结构B 波浪样结构C 栅栏状结构D雪花样结构E糖霜样结构19. 口腔生态系包括(E )A.颊粘膜生态系B.舌背部生态系C.龈上牙菌斑生态系D.龈下牙菌斑生态系E.以上全是20. 口腔菌丛的主要成员不包括(D )A.微需氧菌B.兼性厌氧菌C.厌氧菌D.绝对厌氧菌21.下列哪个细菌不属于龋病相关微生物(C )A、乳酸杆菌B、放线菌C、福塞斯坦纳菌D、变异链球菌22.下列哪种细菌不能酵解糖(D )A、乳酸杆菌B、放线菌C、变异链球菌D、牙龈卟啉单胞菌23.红色复合体不包含下列哪种细菌:(D )A牙龈卟啉单胞菌B福塞斯坦纳菌C齿垢密螺旋体D变异链球菌24.下列不属于口腔生态系的影响因素中物理化学因素是:(C )A.温度B.氧张力C.唾液黏蛋白25.下列不属于G+菌的是:( B )A.衣氏放线菌B.黏液奈瑟菌C.迟钝真杆菌D.变异链球菌26.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口腔生态系的宿主因素(C )A.抗体B.中性白细胞C.细菌D.唾液蛋白质E.溶菌酶27.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变异链球菌致龋的依据(C )A在龋病患者牙齿上,龋病发展与菌群计数呈正相关B.在低pH环境中,变链菌仍可维持生长并继续产酸C.变链菌产生直接致龋的毒素D.变链菌能产生糖原等胞内多糖作为储备能量E.变链菌在代谢糖类后能快速地产生乳酸等有机酸28.龋病的发生与下列哪些微生物有关( D )A变异链球菌B.乳酸杆菌C.放线菌。
口腔生物学习题集(推荐文档)
口腔生物学习题集一、名词解释1.外显子exon2.质粒plasmid (2000年本硕)3.转录(2000年本硕、01年本硕)4.兼性厌氧菌(99年)5.牙本质非胶原蛋白non-collagenous proteins(2000年本硕)6.粘蛋白Mucins7.细胞培养(01年本硕)8.组织工程9.转导(2000年)10.口腔生态系(99年)11.束状骨(99年、2000年)12.中心法则(99年、2000年本硕)13.细胞因子(2000年本硕、01年本硕)14.免疫系统(01年本硕)15.公共粘膜免疫系统16.抗原17.极期群落18.均相成核19.遗传密码20.组织工程(01年本硕)21.核酸疫苗22.Intron 内含子(01年本硕)23.Indigenous flora 土著菌群24.Remineralization补充矿质25.In situ hybridization n26.Internal signal systems27.DNA vaccine28.Supplemental flora29.Remineralization30.Gene mapping31.Adhesion molecule32.Bacteriophage33.Proteomics (99年)34.Facultative Anaerobes(01年本硕)35.传代36.ruffied border37.cell culiure38.(2000年)增补菌丛39.(2000年)蛋白代谢40.(2000年)半保留复制二、填空题1.口腔菌丛的主要成员为菌、菌、菌。
2.(01年本硕)关于口腔细菌粘附的机制研究颇多,已被阐明的学说有、、、3.DNA复制的方式具有和特点。
4.聚合酶链反应(PCR)是通过反应在体外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
5.(2000年)口腔链球菌属包括、、和菌群。
6.根据蛋白的来源不同,将牙本质非胶原蛋白分为、、、。
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研题目及答案
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研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1. 口腔黏膜上皮中最常见的细胞类型是:A. 鳞状细胞B. 柱状细胞C. 基底细胞D. 黑色素细胞答案:A2. 口腔黏膜下层的主要成分是:A. 纤维结缔组织B. 脂肪组织C. 神经组织D. 淋巴组织答案:A3. 牙周膜的主要功能不包括:A. 支持牙齿B. 保护牙齿C. 缓冲咀嚼压力D. 牙齿移动答案:B4. 口腔癌中最常见的类型是:A. 鳞状细胞癌B. 腺癌C. 肉瘤D. 淋巴瘤答案:A5. 在口腔黏膜中,哪种细胞具有再生能力:A. 基底细胞B. 棘层细胞C. 颗粒层细胞D. 角化层细胞答案:A二、简答题1. 简述牙周病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牙周病主要分为牙龈炎和牙周炎。
牙龈炎主要影响牙龈,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但牙周膜和牙槽骨未受累。
牙周炎则进一步影响牙周膜和牙槽骨,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2. 描述口腔黏膜的防御机制。
答:口腔黏膜的防御机制包括物理屏障、化学屏障和生物屏障。
物理屏障由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构成,防止病原体侵入。
化学屏障包括唾液中的抗菌物质和酶。
生物屏障则由口腔内的共生菌群构成,它们通过竞争性排斥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三、论述题1. 论述口腔癌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措施。
答:口腔癌的早期诊断依赖于定期的口腔检查,包括对口腔黏膜的观察和触诊,以及对可疑病变的活检。
预防措施包括戒烟、限酒、保持口腔卫生、避免长期口腔刺激和暴露于致癌物质。
2. 分析牙周病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原则。
答:牙周病的发病机制涉及细菌的感染、宿主的免疫反应和局部环境因素。
治疗原则包括控制感染、减少炎症、恢复牙周组织的健康和功能,以及教育患者进行有效的口腔卫生维护。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患者,男性,45岁,长期吸烟史,近期发现口腔内有一无痛性溃疡,持续两周未愈。
1. 根据案例描述,分析可能的疾病。
2. 请提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答:根据患者的年龄、吸烟史和溃疡特点,可能的疾病包括口腔癌、慢性溃疡性病变等。
口腔生物学练习题
口腔生物学练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口腔黏膜的主要细胞类型是:A. 鳞状上皮细胞B. 柱状上皮细胞C. 立方上皮细胞D. 扁平上皮细胞2. 以下哪个不是口腔黏膜的功能?A. 保护B. 感觉C. 分泌D. 运动3. 牙周病的主要致病菌是:A. 链球菌B. 乳酸菌C. 葡萄球菌D. 螺旋体4. 口腔黏膜的屏障功能主要依赖于:A. 黏膜的厚度B. 黏膜的湿润度C. 黏膜的pH值D. 黏膜的微环境5. 口腔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A. 纤维瘤B. 粘液瘤C. 脂肪瘤D. 血管瘤6. 口腔黏膜的再生能力主要依赖于:A. 基底细胞B. 棘层细胞C. 颗粒层细胞D. 角质层细胞7. 口腔癌的早期症状不包括:A. 溃疡B. 疼痛C. 肿块D. 牙齿变黑8. 口腔黏膜的免疫防御功能主要依赖于:A. 唾液B. 黏膜屏障C. 淋巴细胞D. 巨噬细胞9. 牙周病的预防措施不包括:A. 定期洗牙B. 正确刷牙C. 吸烟D. 饮食均衡10. 口腔黏膜的血管丰富,主要功能是:A. 营养输送B. 废物排出C. 温度调节D. 所有上述选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口腔黏膜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层构成。
12. 口腔黏膜的保护功能主要通过______和______实现。
13. 牙周病的发病机制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14. 口腔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15. 口腔黏膜的再生能力较强,主要依赖于______的增殖和分化。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口腔黏膜的生理功能。
17. 描述牙周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对口腔健康的影响。
18. 解释口腔癌的预防措施及其重要性。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40分)19. 论述口腔黏膜屏障功能的重要性及其在口腔健康中的作用。
20. 分析口腔黏膜病变的常见类型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口腔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口腔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口腔微生物群落中最常见的细菌是:A. 乳酸菌B. 链球菌C. 螺旋体D. 放线菌答案:B2. 口腔微生物的主要栖息地是:A. 牙齿表面B. 口腔黏膜C. 舌背D. 所有选项答案:D3. 口腔微生物群落中,以下哪种微生物与龋齿的发生关系最密切?A. 乳酸菌B. 链球菌C. 螺旋体D. 放线菌答案:A4. 口腔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稳定性受以下哪个因素影响最大?A. 饮食B. 口腔卫生习惯C. 唾液分泌D. 以上都是答案:D5. 口腔微生物群落中,哪种微生物与牙周病的发生关系最密切?A. 乳酸菌B. 链球菌C. 螺旋体D. 放线菌答案:D6. 口腔微生物群落中,以下哪种微生物与口臭的发生关系最密切?A. 乳酸菌B. 链球菌C. 螺旋体D. 放线菌答案:B7. 口腔微生物群落中,以下哪种微生物与口腔癌的发生关系最密切?A. 乳酸菌B. 链球菌C. 螺旋体D. 放线菌答案:C8. 口腔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稳定性受以下哪个因素影响最小?A. 饮食B. 口腔卫生习惯C. 唾液分泌D. 年龄答案:D9. 口腔微生物群落中,以下哪种微生物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关系最密切?A. 乳酸菌B. 链球菌C. 螺旋体D. 放线菌答案:B10. 口腔微生物群落中,以下哪种微生物与口腔感染的发生关系最密切?A. 乳酸菌B. 链球菌C. 螺旋体D. 放线菌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口腔微生物群落中,乳酸菌主要通过_________作用导致龋齿的发生。
答案:产酸2. 口腔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_________是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
答案:唾液分泌3. 口腔微生物群落中,放线菌与牙周病的发生关系密切,主要通过_________作用导致牙周组织的破坏。
答案:产生毒素4. 口腔微生物群落中,螺旋体与口腔癌的发生关系密切,主要通过_________作用导致口腔黏膜的癌变。
口腔论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口腔论文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是口腔黏膜最常见的疾病?A. 口腔溃疡B. 牙周炎C. 龋齿D. 牙髓炎答案:A2. 龋病的四联因素理论中不包括以下哪项?A. 细菌B. 宿主C. 饮食D. 遗传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牙周病的主要症状?A. 牙龈出血B. 牙齿松动C. 牙齿敏感D. 口臭答案:C4. 牙髓炎的常见治疗方法是?A. 拔牙B. 根管治疗C. 牙齿矫正D. 牙齿美白答案:B5. 口腔癌的早期症状不包括以下哪项?A. 口腔内不明原因的肿块B. 口腔内持续不愈合的溃疡C. 牙齿变白D. 口腔内疼痛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增加龋齿的风险?A. 频繁食用含糖食物B. 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C. 口腔内细菌种类失衡D. 长期服用抗生素答案:ACD2. 牙周病的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哪些?A. 定期刷牙B. 定期使用牙线C. 定期进行牙周检查D. 吸烟答案:ABC3. 口腔黏膜病的常见类型包括以下哪些?A. 口腔溃疡B. 口腔白斑C. 口腔扁平苔藓D. 口腔癌答案:ABC4.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常见类型包括以下哪些?A. 拔牙B. 颌骨矫正C. 口腔肿瘤切除D. 牙齿矫正答案:ABC5. 口腔癌的高危人群包括以下哪些?A. 长期吸烟者B. 长期饮酒者C. 口腔卫生良好者D. 长期暴露于紫外线者答案:AB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答案: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咀嚼、发音和面部美观,还与心血管、呼吸道、消化系统等全身健康密切相关。
2. 描述牙周病的发病机制。
答案:牙周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牙菌斑的形成、牙菌斑中的细菌产生毒素和酶,导致牙龈炎症和牙周组织的破坏,最终可能导致牙齿松动和脱落。
3. 列举口腔癌的预防措施。
答案:口腔癌的预防措施包括戒烟、限酒、避免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等。
口腔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口腔生物学试题及答案【篇一:口腔生物学第一章练习题】腔定居的链球菌是:(a) a.血链球菌b.唾液链球菌 c .变异链球菌d.轻链球菌2 、以下有一项不是影响口腔生态系的物理化学因素:(d)a.营养b.温度c.ph d .唾液流量1. 导致龋病最重要的口腔细菌是a. 韦荣菌b.变异链球菌c. 奈瑟菌d. 放线菌e.乳杆菌答案:b2. 一般情况下,成熟菌斑的标志是da. 谷穗样结构b.he 染色为粉红色c. 细菌层位于中间地带d. 栅栏状结构e.菌斑表面主要含松散在菌斑表面的短杆菌儿童口腔龈沟内不存在以下哪种菌群?(d)a. 奈瑟菌b.链球菌c. 乳杆菌d.螺旋体e.韦荣菌1. 成熟菌斑的标志是?(a)约出现在菌斑形成的第5-6 天a. 栅栏状结构b.产生覆盖牙面的获得性薄膜c. 放线菌附着d.海绵状结构e. 多种细菌附着一.黏附在牙表面的细菌团块成为a。
1. 牙菌斑b.生物膜c. 细菌沉积物d.软垢二.目前可以从口腔中分离出b 种不同种的细菌。
a. 100~300b.500~700c.1000~3000d.3000~50001. 口腔正常微生物的有益作用e;a.保护性生物屏障b.合成维生素c.拮抗有害菌群d. 刺激宿主免疫.e. 以上全是 2 口腔微生物之间的关系:ea.相互凝集作用b. 相互营养关系c.竞争与拮抗d.通讯与遗传多样性e.以上全是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a ) a. 37 度 b.42 度 c. 25 度 d.0 度以下哪一项,有助于抑制龋病发生:(d)a.变异链球菌 b. 乳酸杆菌 c.放线菌 d. 唾液链球菌 e.螺旋体1、口腔内部ph 值(a)a 5.0-8.0b 6.0-7.0c 5.0-7.0d 6.0-8.02、口腔内菌丛有(d )a 固有菌丛b 增补菌丛c 暂时菌丛d 以上都是1 、龋齿标志菌为(a )a 、乳杆菌属b、棒杆菌属c、丙酸杆菌属d、梭菌属2、可产生黑色素的菌类是(b)a、卟啉单胞菌b、普氏菌c、棒杆菌属d 、丙酸杆菌属2. 下列哪项不是口腔菌丛的分类da 固有菌丛b.增补菌丛c.暂时菌丛d.感染菌丛3. 在细菌黏附和聚集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为_________ 等物质。
口腔生物学练习题
口腔生物学练习题口腔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与口腔相关的生物学现象和问题。
口腔是人体最主要的摄食器官之一,它在消化和吸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口腔还是人际交往和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下面我将提出一些口腔生物学的练习题,来检验我们对这个领域的了解。
1. 什么是唾液,它有什么作用?2. 请列举出人类牙齿的种类及其功能。
3. 口腔中最常见的疾病是什么?它的症状是什么?4. 请简要介绍口腔的微生物群落。
5. 口腔卫生对整体健康有何影响?请举例说明。
6. 什么是龋病?它为什么会发生?7. 口腔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请简要介绍其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
8. 请描述牙齿的结构以及它们在咀嚼过程中的作用。
9. 口腔中的微生物是如何影响味觉的?10. 请简要介绍口腔清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口腔生物学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生物学、医学、营养学等多个领域。
对于我们个人的健康,了解口腔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掌握口腔的基本生理、病理以及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口腔健康,并预防一些与口腔相关的疾病。
唾液是由唾腺分泌的一种液体。
它含有多种酶,如淀粉酶和蛋白酶,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中的淀粉和蛋白质。
此外,唾液还具有润滑和保护口腔黏膜的功能,有助于口腔中的微生物的清除。
人类牙齿的种类包括门齿、尖齿、犬齿和臼齿。
门齿用于撕咬食物,尖齿用于切割食物,犬齿用于咬合和撕裂食物,而臼齿则主要用于咀嚼和磨碎食物。
口腔中最常见的疾病是龋病。
其症状包括牙齿表面出现黑色或棕色斑点,牙齿敏感,咀嚼疼痛等。
龋病是由于细菌在牙齿表面形成酸性环境,导致牙齿的矿物质损失而引起的。
口腔中的微生物群落非常复杂,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其中,细菌是最常见的一类微生物。
口腔中的微生物群落对维持口腔健康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们参与食物消化,保护口腔黏膜,以及维持口腔内的微生态平衡。
口腔卫生对于整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研究发现,牙周病与心脏病、糖尿病和早产儿等疾病有关。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考试论述题答案
第一章微生物基本概念思考题1.从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和致病性上,比较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型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de)主要区别.(1)形态结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细菌,只有原始核,由裸露(de)环状双链DNA构成,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真菌,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分化明显.非细胞型微生物如病毒,无典型(de)细胞结构,只能在活(de)易感细胞内生长繁殖.只有一种类型核酸(为DNA或RNA).(2)培养特性:细菌和真菌能在人工合成培养基上生长,病毒不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需采用鸡胚接种、动物接种和细胞培养方法培养.(3)致病性:细菌主要依靠侵袭力和内、外毒素致病.病毒可直接杀死宿主细胞,但主要是通过免疫病理损伤致病.第二章细菌(de)形态与结构思考题1.试比较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结构上(de)差异及其在致病性、抗原性、染色性和药物敏感性(de)意义.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穿插其中(de)磷壁酸组成,特点是肽聚糖含量高,结构致密,为三维立体网状结构.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少,结构疏松,但具有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构成(de)外膜.(1)致病性:脂多糖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O特异性多糖所构成,是细菌内毒素(de)主要成分.革兰阴性菌主要靠内毒素致病,而革兰阳性菌无内毒素,主要靠外毒素致病.(2)抗原性:磷壁酸是革兰阳性菌特有(de)成分,是重要(de)表面抗原.(3)药物敏感性:革兰阴性菌脂质双层上镶嵌有孔蛋白,可阻止一些抗菌药物如青霉素(de)进入,故绝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不敏感,而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敏感.(4)染色性:脱色时,革兰阳性菌肽聚糖结构更加致密,结晶紫不被脱出体外,菌体呈紫色.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外膜,含大量脂质,可溶于乙醇,结构更为疏松,结晶紫易被脱出菌体外,故菌体最终呈红色.2.细菌(de)特殊结构有哪些各有何主要功能及医学意义细菌特殊结构主要包括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1)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并参与细菌生物被膜(de)形成,与细菌(de)致病性有关.(2)鞭毛:细菌(de)运动器官,有利于细菌主动地趋向高浓度营养物质和逃避有害环境,与某些细菌(de)致病性有关.可用于鉴定细菌.(3)菌毛:普通菌毛具有黏附能力,与细菌致病性有关;性菌毛可传递遗传物质,与细菌(de)毒力或耐药性转移等有关.(4)芽胞:对热、干燥、化学消毒剂、辐射等抵抗力极强,是细菌在不利环境下形成(de)休眠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可迅速发芽转化为繁殖体,应以杀灭细菌芽胞作为判断灭菌效果(de)指标.芽胞(de)形状、大小、位置等可用于鉴别细菌.3.细菌L型是怎样形成(de)有何特点和临床意义细菌L型是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少数自发产生L型,多数诱导产生L型,主要诱导剂有溶菌酶和作用于细菌细胞壁(de)抗生素如青霉素.细菌L型因缺乏完整(de)细胞壁,不能维持其固有(de)形态,呈现高度多形性,大多为革兰染色阴性.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de)培养基中能缓慢生长,2~7天后形成“油煎蛋”状细小菌落.去除抑制物后,L型细菌可返祖而恢复成原来形态(de)细菌.L型本身可能不致病,其致病性与回复有关.此外,有些L型亦有一定(de)致病性,并可引起免疫病理损伤.因此,细菌L型与许多慢性反复发作(de)感染有关,在临床上可引起尿路感染、骨髓炎、心内膜炎等,并常在作用于细胞壁(de)抗生素治疗后发生,易复发.在临床上遇到症状明显而标本细菌分离培养为阴性者,应考虑L型感染(de)可能性.4.试述革兰染色法(de)步骤、结果判定和医学意义.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最重要(de)染色法,其步骤是:在细菌涂片固定后,先用结晶紫初染、芦戈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再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菌体最终呈紫色者为革兰阳性菌,染成红色者为革兰阴性菌.革兰染色法在鉴别细菌、指导临床选用抗菌药物、了解细菌致病性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de)意义.第三章细菌(de)生理思考题1.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反应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有何意义为什么(1)感染性疾病(de)病原学诊断:由细菌引起(de)感染性疾病,最确切、最可靠(de)诊断依据(“金标准”)是,从患者标本中将病原菌分离培养出来,并鉴定其菌属、种和型.细菌(de)生化反应对菌体形态、革兰染色反应和菌落特征相同和相似(de)细菌(de)鉴定尤为重要.细菌药物敏感试验能指导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治疗.(2)生物制品(de)制备:制备疫苗、类毒素、抗毒素等用于防治,制备菌液、抗血清等用于诊断.2.根据培养基(de)性质与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几类培养基是人工配制(de)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de)营养基质.按营养组成和用途,可分为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等;按物理性状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三大类.其中,平板固体培养基用作纯种细菌(de)分离;斜面固体培养基用于菌种(de)保存;液体培养基主要用于细菌(de)增菌;半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检查细菌(de)动力,即有无鞭毛.第四章消毒与灭菌思考题1.在防治疾病过程中,为什么强调医务人员一定要树立无菌观念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从预防感染出发,医务工作者必须建立“处处有菌”和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这就要求必须对所用(de)物品(如注射器、手术器械、手术衣等)、工作环境(如无菌操作室、手术室、产房等)和人体体表进行灭菌或消毒,以确保所用(de)物品和工作环境(de)无菌或处于无菌状态.为防止疾病(de)传播,对传染病患者(de)排泄物和实验废弃(de)培养物亦须进行灭菌或消毒处理.2.简述湿热灭菌法(de)杀菌机制和各种湿热灭菌法(de)特点和用途.热力灭菌(de)杀菌机制主要是,促使菌体蛋白质(酶)变性和凝固,失去生物活性而死亡.(1)巴氏消毒法:72℃ 15~30s,可杀灭液体中(de)病原微生物或特定微生物,用于牛奶和酒类等不耐高温物品(de)消毒.(2)煮沸法:100℃ 5min,常用于饮水、食具、注射器等消毒.(3)间歇灭菌法:100℃水蒸汽15~30 min,取出后置37℃培养过夜,次日再加热一次,如此连续3d,可达到灭菌目(de),用于不耐高温(de)含糖、牛奶或血清等培养基灭菌.(4)高压蒸汽灭菌法:在一定蒸汽压下,水蒸汽温度达到121.3℃,维持15~20 min,可杀死包括细菌芽胞在内(de)所有微生物.这是最有效和最常用(de)灭菌方法,常用于一般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器械等耐高温、耐湿物品(de)灭菌.3.简述化学消毒剂(de)分类与常用化学消毒剂(de)主要用途.(1)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红汞(皮肤黏膜、小创伤)、乙醇(皮肤、温度计)、重金属盐类如高锰酸钾(尿道、阴道冲洗)、甲醛(浸泡尸体)等.(2)破坏细菌(de)酶系统:双氧水(外耳道、口腔冲洗)、碘液(皮肤)、氯(饮用水)等.(3)改变细菌细胞壁或细胞膜(de)通透性:新洁尔灭(洗手)、肥皂(洗手)、醋酸(空气消毒).第五章噬菌体思考题1.试述噬菌体感染细菌(de)可能结局.噬菌体侵入宿主菌后有两种结局:一是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释放出大量(de)子代噬菌体,这类噬菌体称为毒性噬菌体;二是噬菌体核酸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基因组中,随细菌DNA复制而复制,随细菌(de)分裂而传代,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也不引起细菌裂解,即为溶原状态,这类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或溶原性噬菌体.2.为什么质粒、噬菌体和转座子可作为基因工程(de)重要载体噬菌体基因数量少,结构简单,容易获得大量(de)突变体,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de)重要工具.例如,利用λ噬菌体作为载体,构建基因文库;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可将外源目(de)基因插入到噬菌体衣壳蛋白基因中,以融合蛋白形式表达在噬菌体表面,从而简化抗体库和单克隆抗体(de)筛选过程.第六章细菌(de)遗传与变异思考题1.试述细菌(de)生物学性状变异及其在医学实践中(de)意义.(1)耐药性突变:耐药菌产生、选择标记.(2)毒力突变:减毒活疫苗研制、新现传染病(de)产生.(3)营养缺陷体突变:新药诱变作用检测.(4)高产突变:抗生素等药品、食品生产.(5)抗原性突变:逃逸免疫机制.2.什么是质粒质粒DNA有哪些主要特征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de)遗传物质,大多由闭合环状双链DNA组成.质粒DNA(de)特征:①具有自我复制(de)能力;②所携带(de)基因往往赋予宿主菌新(de)生物学性状(如F质粒、R质粒、毒性质粒、代谢质粒),增加细菌在不利环境下(de)存活机会;③非生命活动所必需,可自行丢失或消除;④可在细菌之间转移.3.试述抗菌药物(de)作用机制和主要种类.临床应用(de)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菌药物.抗菌药物(de)作用机制主要有:(1)抑制细胞壁(de)合成:主要有:①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②糖肽类如万古霉素.(2)干扰细菌核糖体(de)功能,抑制蛋白质(de)合成:主要有:①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②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多西环素;③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3)抑制核酸(de)合成:主要有:①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可抑制DNA聚合酶,干扰DNA复制;②利福霉素类如利福平,抑制DNA依赖(de)RNA聚合酶,干扰mRNA(de)合成;③磺胺类药物如磺胺甲恶唑,竞争抑制核酸前体物质(de)合成.(4)影响细胞膜(de)功能:多黏菌素作用于革兰阴性杆菌(de)磷脂,使细胞膜受损,细胞质内容物漏出,引起细菌死亡.4.试述细菌产生耐药性(de)生化机制和遗传机制,并举例说明.如何防止细菌耐药性(de)产生和扩散(1)耐药(de)生化机制:①灭活作用:这是细菌产生耐药性(de)最重要方式.细菌被诱导产生灭活酶,通过修饰或水解作用破坏抗生素,使之失去活性;②靶位改变:通过产生诱导酶对抗生素(de)作用靶位进行化学修饰,或通过基因突变造成靶位变异,使抗菌药物不能与靶位结合,失去杀菌作用;③药物累积不足:通过减少药物吸收或增加药物排出,使菌体内(de)抗生素浓度明显降低,不足以杀死细菌.(2)耐药(de)遗传机制:①基因突变:由突变产生(de)耐药性一般只对一种或两种相类似(de)药物耐药,且比较稳定,突变频率较低;②R质粒接合转移:细菌(de)耐药性质粒(R质粒)可携带一种或多种耐药基因,主要通过接合方式在相同或不同种属细菌之间转移,造成耐药性(de)广泛传播;③转座:当转座子或整合子插入某一基因时,可因带入耐药基因而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并与多重耐药性(de)产生密切相关.此外,还有转化和转导等方式.为了提高抗菌药物(de)疗效,防止耐药菌株(de)出现和扩散,应合理、科学地使用抗菌药物.在使用抗生素前,除危重患者外,应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敏感(de)药物.联合用药必须有明确(de)指征,如病原体不明或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de)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剂量要足,疗程要尽量缩短.5.试述细菌遗传物质(de)主要种类及其特点.(1)细菌染色体:为一条环状双链DNA,含核蛋白,但缺乏组蛋白,无核膜包围.有4000多个基因,遗传信息是连续(de),无内含子,功能相关(de)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2)质粒:是染色体外(de)遗传物质,为环状闭合(de)双链DNA.(3)转座元件: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上(de)特异性DNA片段,可在质粒与质粒之间或质粒与染色体之间随机转移.转座元件主要有插入序列和转座子.其中,转座子不能独立复制,必须依附在染色体或质粒上与之同时复制.在结构上分为中心序列和二个末端反向重复序列.中心序列带有遗传信息,如常带有一种或多种耐药基因.(4)整合子:是可移动(de)基因元件,由5'端保守序列、中间(de)可变序列和3'端保守序列组成,具有启动子、整合酶基因和位点特异性(de)重组表达系统,可识别和捕获外源基因和基因盒,尤其是抗生素耐药基因.6.试述微生物基因组序列测定(de)意义.(1)研究病原微生物(de)致病机制及其与宿主(de)相互关系:阐明病原微生物致病基因及其产物对于了解其致病机制至关重要.根据病原微生物(de)全基因序列,应用现代生物信息软件对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哪些基因与毒力有关,为研究细菌(de)致病性和毒力因子提供了有效(de)途径.(2)寻找更灵敏及特异(de)微生物分子标记,作为诊断、分型等依据:通过测定多种致病与非致病微生物(de)基因组序列,可以获得大量(de)基因信息.如特异DNA序列用于诊断,菌株特异性基因用于分型,特异性毒力基因用于判断疾病进展,耐药基因用于预测临床治疗效果等.(3)促进抗微生物新药(de)开发和新疫苗(de)发展:病原菌全基因组序列(de)测定一方面能揭示细菌耐药(de)确切机制,另一方面可找到对细菌生存必不可少并在感染过程中常优先表达(de)因子.选择这些因子作为抗菌药物(de)靶位点,可设计出具有很强针对性(de)药物.病原菌全基因组序列(de)测定还可大大加速新疫苗(de)研制.第七章细菌(de)感染和免疫思考题1.试述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致病菌(de)条件.(1)宿主免疫防御功能下降:宿主先天或后天免疫功能缺陷,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烧伤或烫伤,接受放疗与化疗,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免疫防御能力普遍下降,成为免疫容忍性宿主,易发生机会性感染.(2)菌群失调:当较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或抗生素使用不当时,可诱发菌群失调,体内原本处于劣势(de)机会致病菌(耐药菌)则趁机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菌,引起疾病.(3)定位转移:正常微生物群在其原籍生境通常是不致病(de),如果转移到外籍生境或无菌部位,则可能致病.2.试述细菌致病(de)物质基础.物质基础包括菌体表面结构、侵袭性酶类和内外毒素等.例如,鞭毛运动逃离不利环境;菌毛黏附作用,避免被排除体外;荚膜抗吞噬作用.透明质酸、链激酶、链道酶有利于链球菌在组织或血液中扩散.尿素酶有利于幽门螺杆菌创造适合生长(de)中性微环境.内毒素引起发热反应、内毒素休克、DIC 等.外毒素引起特殊临床病变.3.试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de)主要区别.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de)主要区别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产生菌存在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由活菌分泌,少数细菌死革兰阴性菌细菌死亡裂解后才释放脂多糖.主要毒性组分是部位化学组成稳定性毒性作用抗原性亡后释放出蛋白质.大多为A-B型毒素多不耐热(60~80℃30min被破坏)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性作用,引起特殊(de)临床病变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可被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脂质A耐热(160℃ 2~4h才被破坏)弱,毒性作用大致相同,有发热反应、内毒素血症、内毒素休克和DIC等弱,刺激机体产生(de)中和抗体作用弱,不被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4.以破伤风梭菌和伤寒沙门菌为例,试述影响感染过程发生与发展(de)主要因素.致病菌侵入宿主能否致病,主要取决于细菌(de)毒力、侵入数量、侵入部位和机体免疫力(de)强弱.(1)毒力:破伤风梭菌靠破伤风痉挛毒素致病.伤寒沙门菌具有菌毛、Vi抗原、内毒素.(2)侵入数量:破伤风痉挛毒素毒性仅次于肉毒毒素.(3)侵入部位:破伤风梭菌需有厌氧微环境.伤寒沙门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4)宿主免疫力:破伤风愈后免疫力不持久,伤寒愈后可获得终身免疫.5.试述病原菌抵抗宿主免疫防御机制(de)主要策略.(1)抗吞噬和消化作用:有些致病菌能引起吞噬细胞凋亡.有些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具有荚膜,可抵抗吞噬细胞(de)吞噬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能使血浆中(de)液态纤维蛋白原变成固态(de)纤维蛋白,沉积于菌体表面,阻碍吞噬细胞(de)吞噬.有些胞内菌虽被吞噬细胞吞噬,但能抵抗杀伤作用,在吞噬细胞中生存和繁殖.(2)产生IgA蛋白酶:流感嗜血杆菌能产生IgA蛋白酶,水解宿主黏膜表面(de)SIgA,降低其免疫防御机能,增强致病菌在黏膜上皮细胞黏附与生存能力.(3)抗原变异:通过修饰菌体表面抗原,可协助致病菌逃避宿主特异性免疫应答.(4)干扰补体活性:某些致病菌能抑制补体活化或灭活补体活性片段,抵抗补体(de)溶菌、调理及趋化作用.6.什么是内源性感染为什么目前内源性感染有逐渐增多(de)趋势内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内或体表(de)感染,大多为机会性致病菌,少数是以潜伏于体内(de)致病菌.机会性致病菌大多来自患者自身,亦可来自其他住院患者、医务人员或医院环境.近年来,由于免疫容忍性宿主(de)增加和抗菌药物与介入性诊治手段(de)广泛应用,机会性致病菌所致内源性感染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二重感染(de)主要病原菌.7.试述医院感染病原菌(de)主要特点.引起医院感染(de)常见病原体具有以下微生态学特点:(1)大多为机会致病菌:病原体主要是患者体内(de)毒力较低(de)、甚至是无致病力(de)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等,以及来自医院环境中(de)非致病性微生物.(2)具有耐药性:由于在医院环境内长期接触大量抗生素,医院内耐药菌(de)检出率远比社区高,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株(de)出现,使许多抗生素失效.(3)具有特殊(de)适应性:一些细菌在获得耐药性质粒(de)同时,也可能获得侵袭力及毒素基因,从而增强其毒力,更容易攻击免疫力低下(de)宿主.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具有黏附于插(导)管、人工瓣膜等医用材料表面(de)能力,可形成生物被膜,增强对抗生素、消毒剂和机体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de)抵抗能力.8.试述二重感染产生(de)原因和防治措施.二重感染是指在抗菌药物治疗原感染性疾病过程中,造成体内菌群失调而产生(de)一种新感染.在正常情况下,宿主正常菌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维持动态平衡.但是,当较长期或大量服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时,宿主正常菌群中(de)敏感菌株大部分被抑制,来自医院环境(de)或体内原本处于劣势(de)耐药菌则趁机侵入和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菌,引起疾病.例如,抗生素使用不当时,可破坏肠道内微生态平衡,寄居在肠道(de)艰难梭菌趁机迅速生长繁殖,释放大量(de)外毒素A和B,引起假膜性肠炎.若发生二重感染,除立即停用正在使用(de)抗菌药物外,需对临床标本中优势菌类进行药敏试验,以选用敏感药物治疗.同时,亦可使用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乳杆菌等益生菌,协助调整菌群类型和数量,加快恢复微生态平衡.9.试述外毒素(de)主要种类和作用特点.根据作用机制和所致临床病理特征(de)不同,外毒素可分为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三大类.①神经毒素:通过抑制神经元释放神经介质,引起神经传导功能异常;②细胞毒素:通过作用于靶细胞(de)某种酶或细胞器,致使细胞功能异常而死亡,引起相应组织器官炎症和坏死等;③肠毒素:可引起胃肠道各种炎症、呕吐、水样腹泻、出血性腹泻等症状.根据作用部位(de)不同,外毒素可分为膜表面作用毒素、膜损伤毒素和细胞内酶活性毒素.根据肽链分子结构特点,外毒素又可分为两大类:①A-B 型毒素:是由两种不同功能(de)肽链构成完整毒素;②单肽链毒素:主要包括膜损伤毒素和磷脂酶类毒素.10.具有超抗原性质(de)细菌毒素有哪些有何生物学作用具有超抗原性质(de)主要有葡萄球菌肠毒素A~E、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链球菌致热外毒素A~C、链球菌M蛋白、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等.细菌毒素性超抗原作为一类强大(de)免疫激活因子,生物学效应主要有:①对免疫系统(de)直接效应:SAg可超常量地激活T细胞.由于T细胞被大量激活后,随之出现凋亡,T细胞数量骤减,必然使宿主免疫功能下降,继发免疫抑制.此外,SAg 还可能大量激活B细胞,使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自身抗体,引起自身免疫.例如,毒性休克综合征患者常伴有关节炎等;②由细胞因子介导(de)间接效应:SAg超常量激活T细胞和MHC分子表达细胞,使之分泌过量(de)细胞因子,尤其是IL-1、IL-2、IL-6、TNF-α和IFN-γ等,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紊乱,往往对机体产生毒性效应,与毒性休克样综合征、食物中毒、链球菌性肾小球肾炎、猩红热等密切相关.11.试述抗细菌感染(de)免疫特点.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杀灭和清除胞外菌(de)主要力量,黏膜免疫和体液免疫是抗胞外菌感染(de)主要免疫机制.特异性抗体(de)作用有:阻断致病菌黏附与定植、中和外毒素、调理作用、激活补体等.体液免疫对胞内菌感染作用不大,主要依靠以T细胞为主(de)细胞免疫,主要包括CD4+Th1细胞和CTL.12.试述医院感染(de)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患者绝大多数是婴幼儿和老年人.婴幼儿由于免疫器官尚未发育完善,免疫功能处于未完全成熟状态.老年人免疫水平随着寿命(de)延长却相应地呈下降趋势,并可能患有免疫受损(de)基础性疾病,对微生物感染(de)抵抗力较青年人和中年人低.因此,婴幼儿和老年人较易发生医院感染.现代医疗手段(de)应用,如接受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和放疗,以及介入性诊治手段,使医院患者免疫防御功能受损(de)机会增加,受到机会致病菌感染(de)机会亦相应增加,尤其是抗菌药物(de)不合理应用,可导致微生态失调而出现二重感染.对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实施全方位(de)监测,认识医院感染现状及其特点,是制定控制与管理医院感染规划和措施(de)依据.控制医院感染(de)关键措施是清洁、消毒、无菌技术、隔离、净化、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一次性使用医用器具、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其中,手部卫生如洗手最为重要,是阻断医护人员经操作导致在患者之间传播疾病(de)关键环节,手部卫生“达标”可明显减少医院感染(de)发生.第八章细菌感染(de)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口腔生物学第一章简答题考研
简答题1. 试述成熟菌斑的标志及结构。
成熟菌斑的标志是栅栏状结构结构分三层1.基底层为无细胞的均质结构,HE染色为粉红色,由获得性膜组成 2.细菌层位于中间,含球菌、杆菌、丝状菌,丝状菌彼此平行且与压面垂直呈栅栏状,其中堆集有大量的球菌和短杆菌3.表层主要含松散在菌斑表面的G+或G-球菌和短杆菌,脱落的上皮和食物残屑以及衰亡的细胞2. 影响口腔生态系的因素有哪些1)物理化学因素2)宿主固有因素3)细菌因素4)宿主可控制因素3.口腔里的生态系可分为哪几区?(1)颊上皮生态系(2)舌背部生态系(3)龈上牙菌斑生态系(4)龈下牙菌斑生态系4.唾液粘蛋白中的唾液酸残基可以通过哪几种机制与细菌发生作用:(1).与细菌表面的负电荷通过钙桥结合(2).与细菌表面的凝集素或(和)酶结合(3).离子间的引力和疏水基团间的引力在粘蛋白与细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开始通过粘蛋白与细菌表面分子形成特异性结合,然后非特异性的作用力使这种相互作用变得更加稳定。
5. 简述牙菌斑生物膜的组成成分。
答:(1)细胞成分:细菌、蛋白质。
(2)非细胞成分:糖、脂肪、无机物。
6、简述影响口腔微生态菌群组成的因素?答:影响口腔微生态菌群组成的因素有:口腔菌群的生态连续、激素水平的影响、口腔微生物在家庭成员间的传播、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以及化疗、放疗等的影响。
7.卟啉单胞菌的毒力因子有哪些?答:粘附因子:表面纤毛、膜泡及脂多糖成份;抗吞噬因子:P.g表面的荚膜;内毒素LPS;酶:蛋白酶、胶原酶等。
8.简述口腔生态系的影响因素。
答:(一)物理化学因素:温度,氧张力,PH,营养物质的利用;(二)宿主固有因素:抗体,唾液蛋白质;(三)细菌因素:细菌的黏附,细菌间作用;(四)宿主可控制的因素9.简述生物膜作用。
生物膜的作用:节制细菌的代谢活性、保护细菌抵御苛刻环境;基质的约束作用,控制可溶性物质的流动;膜内高水平的巯基保护细菌免受氧化损伤;浓缩从环境来的营养物质和其他元素。
口生试卷
一、名词解释1.口腔生态系2.兼性厌氧菌3.Proteomics 4.束状骨 5.中心法则二、填空题1.牙菌斑的形成过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即牙面上获得性薄膜的覆盖、细菌附着、菌斑生物膜成熟。
2.采集龈上菌斑的目的多为分离培养G+菌。
采集龈下菌斑的目的多为分离培养与疾病相关的细菌。
3.糖蛋白氨基己糖含量占4%以上者称,小于4%者为。
4.根据蛋白的来源不同,将牙本质非胶原蛋白分为牙本质磷蛋白、牙本质涎蛋白、牙本质磷蛋白与牙本质涎蛋白的关系四大类。
5.口腔第一道防线由、、、等组成。
6.免疫球蛋白在体内具有的生物活性功能包括①与特异性结合;②激活;③结合;④可穿过;⑤抗体的作用;⑥抗体的免疫原性。
7.破骨细胞来源于,主要功能是吸收骨、和。
8.聚合酶链反应(PCR)是通过反应在体外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
三、问答题1.试述成熟菌斑的标志及结构。
答:成熟菌斑的标志是栅栏状结构,出现在菌斑形成的第5-6天,并可看到谷穗样结构,在成熟的菌斑内无论是细菌的数量或组成比例趋于稳定的极期群落状态。
光镜下可看到成熟菌斑的三层结构:1.基底层为无细胞的均质结构,HE染色为粉红色,由获得性膜组成2.细菌层位于中间,含球菌、杆菌、丝状菌,丝状菌彼此平行且与压面垂直呈栅栏状,其中堆集有大量的球菌和短杆菌3.表层主要含松散在菌斑表面的G+或G-球菌和短杆菌,脱落的上皮和食物残屑以及衰亡的细胞2.唾液中的主要蛋白质及其生物学意义。
3.试述釉基质蛋白在釉质发育中的作用。
答:1、启动釉质矿化:釉基质的矿化最先发生在于釉牙本质界。
在釉质中矿化中的矿物盐主要通过成釉细胞进行转运。
2、作为晶体生长的支持相:釉基质蛋白即参与了矿化核晶的形成,又是釉基质中矿物盐的贮存。
矿化从每个蛋白球开始形成多个晶体核,随着表层新生釉质的增加,蛋白逐渐分解,结晶核逐渐扩大并最终连接形成片状晶体。
3、调节晶体生长:通过控制釉基质蛋白在晶体表面的数量、部位可调节,晶体的大小,形态和方向受到严格控制。
口腔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口腔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口腔黏膜的特点?A. 湿润B. 有弹性C. 无血管D. 有感觉神经末梢答案:C2. 牙周病的主要致病菌是?A. 链球菌B. 葡萄球菌C. 变形杆菌D. 乳酸杆菌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牙本质的组成成分?A. 羟基磷灰石B. 胶原蛋白C. 脂肪D. 非胶原蛋白答案:C4. 口腔黏膜的再生能力主要依赖于?A. 上皮细胞B. 基底细胞C. 纤维细胞D. 神经细胞5. 口腔黏膜的保护层主要由什么构成?A. 角化层B. 黏液层C. 脂肪层D. 肌肉层答案:B6. 口腔中哪种细胞具有吞噬作用?A. 上皮细胞B. 纤维细胞C. 巨噬细胞D. 神经细胞答案:C7. 口腔黏膜的屏障功能主要依赖于?A. 角化层B. 黏液层C. 基底膜D. 纤维层答案:B8. 牙周病的预防措施不包括以下哪项?A. 定期洗牙B. 正确刷牙C. 吸烟D. 定期口腔检查答案:C9. 口腔黏膜的免疫防御功能主要依赖于?B. 免疫球蛋白C. 巨噬细胞D. 淋巴细胞答案:B10. 下列哪项不是口腔黏膜的生理功能?A. 保护B. 感觉C. 运动D. 分泌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口腔黏膜的屏障功能主要由________层和________层构成。
答案:黏液;角化2. 牙周病的预防措施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定期洗牙;正确刷牙3. 口腔黏膜的再生能力主要依赖于________细胞。
答案:基底4. 口腔黏膜的保护层主要由________构成。
答案:黏液5. 口腔中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是________。
答案:巨噬6. 口腔黏膜的免疫防御功能主要依赖于________。
答案:免疫球蛋白7. 牙本质的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8. 口腔黏膜的屏障功能主要依赖于________。
答案:黏液层9. 牙周病的主要致病菌是________。
口腔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口腔生物学试题及答案【篇一:口腔生物学第一章练习题】腔定居的链球菌是:(a)a.血链球菌b.唾液链球菌 c.变异链球菌d.轻链球菌2、以下有一项不是影响口腔生态系的物理化学因素:(d)a.营养b.温度 c.ph d.唾液流量1. 导致龋病最重要的口腔细菌是a. 韦荣菌b.变异链球菌c.奈瑟菌d. 放线菌e.乳杆菌答案:b2. 一般情况下,成熟菌斑的标志是da. 谷穗样结构b.he染色为粉红色c.细菌层位于中间地带d.栅栏状结构 e.菌斑表面主要含松散在菌斑表面的短杆菌儿童口腔龈沟内不存在以下哪种菌群?(d)a.奈瑟菌b.链球菌c.乳杆菌d.螺旋体e.韦荣菌1.成熟菌斑的标志是?(a)约出现在菌斑形成的第5-6天a.栅栏状结构b.产生覆盖牙面的获得性薄膜c.放线菌附着d.海绵状结构 e.多种细菌附着一.黏附在牙表面的细菌团块成为a。
1. 牙菌斑b.生物膜c.细菌沉积物d.软垢二.目前可以从口腔中分离出b种不同种的细菌。
a.100~300b.500~700c.1000~3000d.3000~50001. 口腔正常微生物的有益作用e;a.保护性生物屏障b.合成维生素c.拮抗有害菌群d.刺激宿主免疫.e.以上全是 2口腔微生物之间的关系:ea.相互凝集作用b.相互营养关系c.竞争与拮抗d.通讯与遗传多样性.e.以上全是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a ) a. 37度b.42度c.25度d.0度以下哪一项,有助于抑制龋病发生:(d)a.变异链球菌b.乳酸杆菌c.放线菌d.唾液链球菌e.螺旋体1、口腔内部ph值(a)a 5.0-8.0b 6.0-7.0c 5.0-7.0d 6.0-8.02、口腔内菌丛有(d)a 固有菌丛b 增补菌丛c 暂时菌丛d 以上都是1、龋齿标志菌为(a)a、乳杆菌属b、棒杆菌属c、丙酸杆菌属d、梭菌属2、可产生黑色素的菌类是(b)a、卟啉单胞菌b、普氏菌c、棒杆菌属d、丙酸杆菌属2. 下列哪项不是口腔菌丛的分类 da固有菌丛 b.增补菌丛 c.暂时菌丛 d.感染菌丛3. 在细菌黏附和聚集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为_______等物质。
口腔微生物论述题
1.口腔四个生态系:颊上皮生态系;舌背部生态系;龈上牙菌斑生态系;龈下牙菌斑生态系。
2.生态系决定因素:(1)物理化学因素:温度、氧张力、pH、营养物质利用;(2)宿主因素:抗体、唾液蛋白质;(3)细菌因素:细菌的黏附、细菌间作用;(4)宿主可控制因素:饮食习惯、口腔卫生。
3.口腔菌从主要成员: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口腔球菌属(Stomatococc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消化球菌属(Peptococcus)和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奈瑟球菌属(Neisseria)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放线菌属(Actinomyces)优杆菌属(Eubacterium)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双歧杆菌属(Bifdobacterium)乳杆菌属(Lactobacillas)罗氏菌属(Rothia)诺卡菌属(Nocardia)嗜血菌属(Hemophilus)放线杆菌属(Actinobacillus)艾肯菌属(Eikenella)口腔金氏菌(K.orale)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二氟化碳噬纤维菌属(Capnocytophaga)拟杆菌属(Bacteroides)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纤毛菌属(Leptothrix)沃林菌属(Wolinella)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螺旋体(Spirochaeta)4.维持口腔和菌斑pH的重要因素:(1)外源性物质:食物、饮料等。
(2)细菌发酵;(3)牙菌斑和唾液的缓冲能力。
5.营养物质的利用:龈上牙菌斑中的细菌沐浴在唾液中,营养依靠外源来的食物和内源的营养物质的维持生存;龈下菌斑沐浴在血浆中,内源性营养物质是其唯一来源;血素也是龈沟液内某些龈下菌斑细菌成长所必须;被酶降解的牙周组织的分解产物也会被龈下菌斑利用。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生物学试题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生物学试题第一章口腔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1. 生态系及其建立的中心原则。
2. 正常菌丛对机体的双重作用。
3. 口腔生态系的决定因素。
4. 按细菌在生物氧化作用中不同的受氢体进行细菌分类。
5. 熟悉3个细菌黏附学说的理论基础。
6. 从哪些特性证明牙菌斑是典型的生物膜,7. 变链菌胞外酶在细菌对酶的合成与代谢中起到作用。
8. 比较变链菌与乳杆菌在生物学行为中的异同。
9. 在细菌黏附和菌间搭桥中黏性放线菌的作用机制。
10. 比较卟啉单胞菌属于普雷沃菌属生物学特性的异同。
11. 名词解释:龋病和牙周病的替代治疗、菌群的演替、米勒氏链球菌、口腔正常菌群、牙菌斑。
12. 变形链球菌为最重要的致龋菌的依据。
13. 简述从牙周病患者的牙周袋中可能分离到的4种黑色菌落细菌的主要特性和鉴定区分方法。
14. 简述韦荣氏菌和奈瑟氏菌的主要特性和鉴定区分方法。
第二章口腔生物化学复习思考题1. 从釉质晶体理化性质说明其表面特性。
2. 以蔗糖为例说明菌斑内的糖代谢过程。
3. 试述菌斑-牙面矿物质转换与pH的关系。
4. 简述牙菌斑内糖转运途径的特点。
5. 试述氟对牙齿发育的影响。
6. 填空:牙釉质蛋白在牙齿发育时期的主要作用是诱导矿化和调节结晶的形成和方向。
防龋用氟化物使用的最佳时期是牙齿生长发育期。
龈沟液的氟化物主要来源于血浆。
糖酵解的终末产物是丙酮酸。
牙菌斑矿物质离子浓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pH。
葡聚糖有两种糖苷键一种是a,1,3,另一种是a,1,6。
7. 从矿物质转换的角度叙述龋病的概念及主要病理变第三章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复习思考题1. 什么是内含子和外显子,2. 何谓分子克隆,其基本过程包括哪些,3. 试述限制性内切酶的特点。
4. 质粒中有哪些重要的结构,5. 试述核酸杂交的原理及过程。
6. 聚合酶链反应的原理是什么,7. 简述聚合酶链反应的反应条件。
8. 何谓蔗糖依赖性黏附,简述3种GTF在蔗糖依赖性黏附中的作用。
口腔生物学练习题
(名解)生态系(ecosystem):生物之间、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科学。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生态连续(ecological succession):生物体栖息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的过程.极期群落(climax community):生物体(或细菌)栖息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的过程称生态延续,在一个小生境中延续演化组成多种多样复杂的生物群(菌群),环境条件趋于稳定,菌属数和组成的无明显改变,这种群体称极期群落。
口腔生态系(oral ecosystem):口腔正常菌丛之间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许多正常菌丛和其宿主之间呈动力的平衡状,这种平衡状态对于保持宿主的健康是重要的。
绝对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s):在无氧环境中发酵生长,氧可抑制或杀灭的细菌。
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s):在合适的碳或其他能源存在时可在有氧或无氧中生长的细菌。
微嗜氧菌:这类细菌的生长需氧,但所需氧的浓度比正常低,对需氧菌生长合适的浓度,对这类细菌抑制.牙菌斑(plaque):堆积在牙表面或其他硬的口腔结构上,不能被中度水喷冲去的细菌团块。
生物膜(biofilm):是指微生物群落与胞外基质相互连接而在介质表面形成的生态环境附着性龈下菌斑(attached subgingival plaque):附着于牙根面或牙结石表面,可能系龈上菌斑在龈沟或牙周袋内的延续.非附着性龈下菌斑(unattached subgingival plaque):不附着于牙面或牙根面,却与结合上皮和龈沟上皮直接接触的菌斑。
固有菌丛(indigengous flora):包含常以高数量(大于1%)存在于某个特殊部位上的菌属,如在龈上菌斑或舌表面。
增补菌丛(supplemental flora):包含常居的,但是以低数量(小于1%)存在的菌属,当环境改变时可以成为固有菌.暂时菌丛(transient flora):是指口腔中的过路细菌。
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一)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141)
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一)(总分101, 做题时间90分钟)A1型题1.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一条是• A.个体微小• B.分布广泛• C.种类繁多• D.可无致病性• E.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E2.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细菌• B.病毒• C.支原体• D.立克次体• E.衣原体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B3.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螺旋体• B.放线菌• C.真菌• D.细菌• E.立克次体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C4.下列对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结构的描述中,唯一正确的是• A.有细胞壁,不含肽聚糖• B.有细胞膜,且含有固醇• C.细胞质内含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器• D.细胞核内含染色体• E.核质(或拟核)为裸露环状DNA,无核膜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E5.有关噬菌体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可应用噬菌体进行细菌鉴定• B.可应用噬菌体作载体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 C.细菌携带噬菌体后发生的性状改变,均称为溶原性转换• D.噬菌体溶解细菌后,在固体培养基上可形成噬斑• E.噬菌体基因可与细菌DNA发生整合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C6.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 A.荚膜• B.菌毛• C.异染颗粒• D.脂多糖• E.磷壁酸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C7.在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 A.毒素• B.血浆凝固酶• C.热原质• D.细菌素• E.透明质酸酶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D8.病原菌的下列致病因素中,错误的描述是• A.黏附因子• B.荚膜和微荚膜结构• C.胞外酶• D.内毒素或外毒素• E.与侵入机体的病原菌数量多少无关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E9.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描述是• A.灭菌效果最可靠• B.适用于对耐高温和耐湿物品的灭菌• C.可杀灭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D.通常灭菌压力为2.05 kg/m2• E.通常灭菌温度为121.3℃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D10.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 A.肽聚糖• B.蛋白质• C.脂蛋白• D.核酸• E.脂多糖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E11.细菌内毒素的特征是• A.只有革兰阴性细菌产生• B.少数革兰阳性细菌产生• C.细菌在生活状态下释放• D.抗原性强• E.不耐热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A12.细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不引起• A.食物中毒• B.发热• C.休克• 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E.白细胞反应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A13.关于细菌外毒素的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均可产生外毒素• B.由活菌释放到菌体外的一种蛋白质• C.毒性强,引起机体特异性病变和特殊临床表现• D.性质稳定,耐热,不易被酸及消化酶破坏• E.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可脱毒为类毒素,并可用于预防接种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D14.细菌的生长繁殖的方式是• A.有丝分裂• B.二分裂• C.孢子生殖• D.复制• E.出芽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B15.与细菌耐药性有关的遗传物质是• A.普通菌毛• B.质粒• C.细菌染色体• D.毒性噬菌体• E.异染颗粒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B16.关于正常菌群的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皮肤正常菌群中不包括酵母菌• B.在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 C.刚一出生的新生儿肠道内含有细菌• D.口腔正常菌群中需氧菌是厌氧菌的10倍• E.人的眼结膜内无细菌寄生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B17.不是引起菌群失调症的原因为• A.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局部防御功能被破坏• B.正常菌群寄生部位改变• C.正常菌群构成比例改变• D.滥用广谱抗生素• E.正常菌群遗传性状改变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E18.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是• A.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B.抑制细菌的核酸代谢• C.抑制细菌的酶活性• D.破坏细胞壁中的肽聚糖• E.破坏细胞膜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D19.下列细菌中,适于用抗酸染色法染色的细菌是• A.麻风分枝杆菌• B.炭疽芽胞杆菌• C.白喉棒状杆菌• D.布鲁杆菌• E.铜绿假单胞菌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A20.不是真菌的结构成分为• A.细胞壁• B.细胞核• C.线粒体• D.内质网• E.叶绿素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E21.关于真菌孢子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为真菌的休眠状态• B.抵抗力不如细菌芽孢强• C.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 D.大部分真菌既能形成有性孢子,又能形成无性孢子• E.大分生孢子是鉴定半知菌类的重要依据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A22.真菌孢子的主要作用是• A.抵抗不良环境• B.抗吞噬• C.进行繁殖• D.引起炎症反应• E.引起变态反应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C23.不属于机会致病性真菌的是• A.白念珠菌• B.曲霉菌• C.毛霉菌• D.皮肤癣菌• E.新型隐球菌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D24.能使白念珠菌长出厚膜孢子的培养基是• A.普通琼脂培养基• B.血琼脂培养基• C.含胱氨酸的血琼脂培养基• D.沙保琼脂培养基• E.玉米粉培养基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D25.关于皮肤癣菌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只侵犯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 B.病变是由其增殖及代谢产物的刺激而引起• C.一种皮肤癣菌只引起一种癣病• D.在沙保培养基上形成丝状菌落• E.可根据菌落产生的特征、菌丝和孢子的特点鉴定皮肤癣菌的种类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C26.在白念珠菌感染导致鹅口疮的下述诱发因素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生儿的口腔正常菌群尚不完善• B.人工非母乳喂养新生婴幼儿及口腔黏膜损伤• C.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缺陷症患者,如艾滋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 D.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口腔菌群失调• E.母乳喂养新生婴幼儿,促进白念珠菌在口腔内异常增殖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E27.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素损害的主要器官是• A.心脏• B.肝• C.肾• D.造血器官• E.脑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B28.白念珠菌引起的常见疾病是• A.癣病• B.皮下组织感染• C.皮肤黏膜、内脏感染• D.毒血症• E.真菌中毒症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C29.关于新型隐球菌生物学性状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为酵母型菌• B.用墨汁负染后镜检可见宽厚的荚膜• C.在25℃和37℃培养均能生长• D.可产生芽生孢子• E.可形成假菌丝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E30.关于新型隐球菌致病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隐球菌属中唯一致病的真菌• B.主要经胃肠道进入机体• C.对体质极度衰弱者,可引起内源性感染• D.主要致病因子是荚膜• E.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B31.某艾滋病女患者,出现严重的肺炎,痰涂片发现有孢子存在,试问最有可能的病原体是• A.曲霉菌• B.新生隐球菌• C.毛霉菌• D.卡氏肺孢子菌• E.小孢子癣菌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2答案:DB1型题• A.细菌• B.类毒素• C.梅毒螺旋体• D.衣原体• E.病毒SSS_SIMPLE_SIN32.可在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微生物是A B C D E分值: 3答案:ASSS_SIMPLE_SIN33.仅含有一种核酸的微生物是A B C D E分值: 3答案:ESSS_SIMPLE_SIN34.非微生物是A B C D E分值: 3答案:B• A.细胞膜• B.异染颗粒• C.脂多糖• D.磷壁酸• E.中介体SSS_SIMPLE_SIN35.革兰阳性菌细胞壁含有A B C D E分值: 3答案:DSSS_SIMPLE_SIN36.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含有A B C D E分值: 3答案:C• A.立克次体• B.真菌• C.螺旋体• D.支原体• E.噬菌体SSS_SIMPLE_SIN37.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是A B C D E分值: 3答案:ESSS_SIMPLE_SIN38.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A B C D E分值: 3答案:B• A.过敏性鼻炎• B.鹅口疮• C.慢性脑膜炎• D.头癣• E.甲癣SSS_SIMPLE_SIN39.表皮癣菌感染可引起A B C D E分值: 3答案:ESSS_SIMPLE_SIN40.白念珠菌感染可引起A B C D E分值: 3答案:BSSS_SIMPLE_SIN41.新生隐球菌感染可引起A B C D E分值: 3答案:C• A.小孢子菌• B.黄曲霉• C.卡氏肺孢子菌• D.新生隐球菌• E.毛癣菌SSS_SIMPLE_SIN42.经呼吸道传染,可引起肺部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深部真菌是A B C D E分值: 3答案:DSSS_SIMPLE_SIN43.可导致肝损伤甚至肝细胞癌的真菌是A B C D E分值: 3答案:BSSS_SIMPLE_SIN44.常见可导致艾滋病患者严重肺炎的真菌是A B C D E分值: 3答案:C 1。
口腔微生物试题及答案
口腔微生物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口腔微生物中最常见的细菌类型是:A. 螺旋菌B. 球菌C. 杆菌D. 弧菌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口腔微生物的作用?A. 参与食物消化B. 帮助牙齿矿化C. 产生口臭D. 引起口腔疾病答案:B3. 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平衡被打破可能导致:A. 口腔健康B. 口腔疾病C. 增强口腔抵抗力D. 改善口腔环境答案:B4. 口腔微生物中,与牙周病密切相关的细菌是:A. 乳酸菌B. 链球菌C. 拟杆菌D. 螺旋体答案:C5. 口腔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不包括:A. 培养法B. PCR法C. 显微镜检查D. 血液检查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口腔微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2. 口腔微生物的组成和分布受到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因素的影响。
答案:口腔环境、宿主因素、饮食习惯3. 口腔微生物的失衡可能导致______、______和______等疾病。
答案:龋齿、牙周病、口腔黏膜病4. 口腔微生物的检测可以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法进行。
答案: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显微镜检查5. 口腔微生物的控制措施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口腔检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口腔微生物在口腔健康中的作用。
答案:口腔微生物在口腔健康中扮演着双重角色。
一方面,它们参与食物的消化,帮助维持口腔环境的稳定,对口腔健康有益。
另一方面,当口腔微生物的平衡被打破时,某些微生物过度增殖,可能导致口腔疾病,如龋齿和牙周病。
2. 描述口腔微生物检测的常用方法及其优缺点。
答案:口腔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显微镜检查。
培养法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微生物的生长情况,但耗时长,且无法检测到所有微生物。
谈谈本次实验后,你对口腔微生物的认识
谈谈本次实验后,你对口腔微生物的认识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口腔微生物的种类、分布、生长和检测方法等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口腔微生物的重要性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口腔微生物是指生活在口腔内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它们生活在口腔内的各个角落,不同的部位它们的种类和数量也有所不同。
口腔微生物对于人体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它们的失衡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口腔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如龋齿、牙周炎、感染性心脏病等。
对于口腔微生物的检测方法,我们学习了不同的方法。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采用纸片测试法,通过将试纸放在口腔的不同部位带出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此外,还有分离培养法和PCR检测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口腔微生物的情况,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口腔保健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加强口腔清洁和保健,定期去专业牙科机构检查和治疗口腔问题。
不要因为忙碌或者其他原因而放松口腔健康的注意,只有保护口腔健康,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总之,口腔微生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口腔微生物,应当根据实验的结果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动态管理口腔健康,让我们的口腔更加健康,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金氏菌(K.orale)
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
二氟化碳噬纤维菌属(Capnocytophaga)
拟杆菌属(Bacteroides)
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
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
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
有机成分:蛋白质、蛋白水解酶等。
21.牙本质成分:
无机成分:碳、磷酸矿物盐、钠、镁、氯
有机成分:胶原\非胶原蛋白\蛋白多糖\脂类\枸橼酸盐
22.分子克隆的主要步骤: (1)基因的建立: 提取细胞DNA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DNA片段连接至质粒或噬菌体
转化宿主细胞(大肠杆菌)
(2)目的基因的筛选
物质代谢活动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分解代谢为细菌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和生物合成所需前体,合成代谢为分解代谢的基础。
菌斑细菌分为两组--含氮物质产生碱性物质使PH升高的细菌好酵解糖类产酸降低pH的细菌。
糖代谢有四个途径:EMP、HMP、ED、PK磷酸乙酮醇酶。
11.糖代谢四种关键酶:
磷酸果糖激酶(EMP)、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HMP)、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ED)、磷酸酮醇酶(PK)。
27.GTF分类、基因、特性:
GTFI(合成非水溶性葡聚糖) GTFS(合成水溶性葡聚糖) GTFSI(合成水溶性和非水溶性葡聚糖)
gtfB gtfD gtfC
特性:
(1)基因长约4000-5000碱基对,编码1500个氨基酸;
(2)在GTF的氨基端具有一段30个氨基酸长的信号肽,使得GTF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至细胞外;
PK 磷酸乙酮醇酶 可部分产生 少数 少数细菌利用葡萄糖的途径
12.菌斑内细菌合成多糖能力与龋病的关系:
(1)水不溶性细胞外多糖参与菌斑的组成。
(2)多糖具有生物屏障作用。
(3)作为储能形式,可降解放能,产酸。
13.氮源化合物代谢作用:
(1)可为细菌生长提供必需的氨基酸;
(2)克隆DNA片段探针: 随意DNA片段,特异性高;
(3)特定探针:克隆属内代表菌特异性蛋白或毒力因子的基因,从该基因中取一段作为探针,在检测致病菌上具有独特作用;
(4)寡核苷酸探针:根据致病菌某些毒力因子基因的DNA序列可以人工合成其中一段DNA坐位探针。
核酸杂交应用、临床意义:
(1)传统的牙周病致病菌研究中一般均采用生化法鉴定细菌,由于工作量大,耗时长,因此不可能对大量患者多损害区细菌逐一检查鉴定。采用核酸杂交法即可避开这个障碍,大大加速了牙周病致病菌的研究与检测。
龈下菌斑沐浴在血浆中,内源性营养物质是其唯一来源;
血素也是龈沟液内某些龈下菌斑细菌成长所必须;
被酶降解的牙周组织的分解产物也会被龈下菌斑利用。
6.牙菌斑作用形成结构分类:
形成:(1)牙面上获得性薄膜的覆盖;
(2)细菌附着:其中的作用分子有蛋白质、多糖、脂磷壁酸等。
(3)菌斑成熟
(2)在临床检查的基础上,应用核酸杂交法探查个体牙周病的致病菌,协助早期诊治以及预后判断。
(3)根据所查损害区得致病菌情况作为判断牙周病是否处于进展期的重要指标。
(4)根据病损区可疑致病菌的抑制或减少情况,检测疗效,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9.唾液龈沟液抗体类型:
唾液:SIgA,在唾液中有能及口腔细菌的能力,使菌细胞较难键合在口腔粘膜表面或牙体硬组织表面。
1.口腔四个生态系:
颊上皮生态系;舌背部生态系;龈上牙菌斑生态系;龈下牙菌斑生态系。
2.生态系决定因素:
(1)物理化学因素:温度、氧张力、pH、营养物质利用;
(2)宿主因素:抗体、唾液蛋白质;
(3)细菌因素:细菌的黏附、细菌间作用;
(4)宿主可控制因素:饮食习惯、口腔卫生。
3.口腔菌从主要成员:
11.5四种途径区别:
代谢途径、关键酶、产生丙酮酸、存在细菌、生理意义
EMP 磷酸果糖激酶 全部产生丙酮酸 广泛 产生ATP
HMP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无法直接产生 广泛 提供生物合成嘧啶、嘌呤等所需前体
ED 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 可部分产生 广泛 同HMP
优杆菌属(Eubacterium)
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
双歧杆菌属(Bifdobacterium)
乳杆菌属(Lactobacillas)
罗氏菌属(Rothia)
诺 卡菌属(Nocardia)
嗜血菌属(Hemophilus)
放线杆菌属(Actinobacillus)
核酸杂交
免疫学检测
(3)目的基因的分析
DNA序列
启动子分析
推测蛋白质一级结构
推测蛋白质二级结构
23.人噬菌体DNA特性:
野生人噬菌体DNA为线状双链分子,在分子两端各有12个碱基的单链互补黏性末端。当被注入寄生细菌后,会迅速通过黏性末端的互补作用形成双链环状DNA。改造后噬菌体载体有如下特征:(1)在噬菌体非必要基因区制造多个单一的限制性内切酶区,以便外源DNA片段插入或取代;(2)引进某些突变以改变噬菌斑的颜色或形态(3)通过某些记基因突变形成安全载体,以利于生物学防护。
(2)作为能源提供能量;
(3)碱性产物对菌斑pH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14.菌斑内矿物盐含量高于唾液的原因:
(1)菌斑作为离子屏障,可阻挡牙面离子的扩散;
(2)菌斑内矿物质与蛋白质结合;
(3)菌斑中的细菌具有结合一些离子的能力。
15.菌斑pH与龋病:
pH降低可引起釉质溶解性增加。
在菌斑-釉质界面,随着pH的变化不断进行着磷灰石的溶解,再沉积。如果菌斑-釉质界面的pH长期维持在低pH状态,使牙面长期收到酸的攻击,溶解再沉积过程就不再完全可逆,而逐渐导致钙磷从釉质中失去。开始,脱钙区域在相对完整的电子密度的表层下形成,最后,不规则通透性表层破坏,细菌侵入,更多菌斑形成,引起更严重的酸攻击,釉质破坏形成龋。
分类:(1)龈上菌斑:光滑牙面菌斑、点系裂沟菌斑。
(2)龈下菌斑:附着性龈下菌斑、非附着性龈下菌斑。
结构:(1)细胞成分:细菌、蛋白质;
(2)非细胞成分:糖、脂肪、蛋白质。
7.菌从类型:
(1)固有菌从;
(2)增补菌从;
(3)暂时菌从。
8.变链菌致病性:
变链菌群的胞壁表面物质在使细菌粘附、聚集和对牙表面的定植中起重要作用;
致病性:具有强耐酸力,在强酸环境中能生存而且能继续发酵糖产酸,参与龋蚀发展,使牙釉质牙本质脱矿,尤其在牙本质深龋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唾液中可检出大量乳杆菌,通常通过测定唾液中乳杆菌数量来预测龋病的发展趋势,作为“龋标志菌”。
10.菌斑内代谢:
包括菌斑内微生物的物质代谢活动和菌斑内的矿物质转换。
(3)信号肽之后约有200-300个氨基酸段在各菌种的GTF间各不相同,这段在进化中易变;
(4)此段之后是由1000多个氨基酸组成的长短,其中很多小段相同或者相似,为保守段。
28. 杂交原理 应用临床意义,探针类型特征:
探针类型特征:
(1)全基因组探针:从属内代表菌株中分离出DNA并进行标记,制备简便但特异性较差;
---奈瑟菌:直径0.6-01.0微米G-球菌,需氧。单个或成对排列,有时形成四联球菌。无鞭毛可有纤毛,不运动。
致病性:与血链菌一起最早定植牙面,有蔗糖时可合成胞外多糖,可酵解糖;少糖无糖时,可降解产酸菌所产乳酸成为弱酸或者挥发性酸,可能有减少菌斑致龋能力。
---韦荣菌:0.3-0.5微米的G-小球菌,成双球状排列,也可成短链或成堆排列,无荚膜无鞭毛,绝对厌氧。
条件:
(1)模板:单、双链DNA均可;
(2)引物:决定PCR结果的关键,一般长度为15-30bp为宜;
(3)底物浓度;
(4)温度:变形温度94,20-30s,复性温度,55-60,30s,延伸温度,72,1min/1000bp;
(5)循环次数:25-30个循环,既能保证DNA扩增特异性,又保证DNA扩增产量。
龈沟液:IgG,来自牙周组织和循环的血浆中的浆细胞,在保持龈下菌从的稳定和抑制其他细菌的定植上起调节素opsonins的作用。
30.龋病与免疫:
龋病:牙齿在外界因素影响下,牙齿的釉质、牙本质或牙骨质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破坏的疾病
龋病发生因素:
纤毛菌属(Leptothrix)
沃林菌属(Wolinella)
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
螺旋体(Spirochaeta)
4.维持口腔和菌斑pH的重要因素:
(1)外源性物质:食物、饮料等。
(2)细菌发酵;
(3)牙菌斑和唾液的缓冲能力。
5.营养物质的利用:
龈上牙菌斑中的细菌沐浴在唾液中,营养依靠外源来的食物和内源的营养物质的维持生存;
用于PCR的DNA多聚酶特点:
(1)热稳定性
(2)高特异性
(3)适宜较长DNA片段的扩增:2000-毒力因子):
能牢固粘附至牙面;能利用外源性糖类迅速产生乳酸;能利用外源性糖产生细胞内多糖,在外源性糖缺乏时利用其产酸;能在酸性环境(pH<5)中生存并继续产酸,具有较强耐酸性。
(1)降低牙釉质的溶解性,增强釉质对口腔微生物产生有机酸的抵抗力;
(2)改善牙的形态发育,使牙沟裂变浅;有利牙齿自洁,增强防龋
3 影响基质合成分泌,增强釉质晶体的防龋能力。
4 阻碍釉原蛋白移除。
5 干扰晶体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