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理论”的四种范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异理论”的四种范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

运用

“变异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为了认识某个事物,就必须注意到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不同。为了注意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在某个属性上的不同,这个属性就必须在某个维度上發生变化。在所有其他属性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这个属性才可以被识别出来。

“变异理论”的四种范式,即“对比”“分离”“类合”和“融合”。其中,“对比”“分离”和“类合”关注的是事物、现象或概念的某一属性。

1.“对比”及其运用

“对比”,即一个事物、概念或现象在某个维度上不同值或特征的变化。“对比”有助于识别特征。例如,在教学《比本领》一课时,可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这一点上。具体而言,可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梅花鹿与猴子在不合作时,各自是怎样做的,其结果怎样(都摘不到果子)。然后,再要求学生找出梅花鹿与猴子合作之后,其结果怎样(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这样,在对比中,学生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为了使学生对合作有更加丰富的理解,还应提供一两个类似主题的文章,以使学生体会不合作与合作的不同结果。通过迁移阅读中的

“对比”,学生便能进一步懂得合作的重要性。此外,可让学生谈谈自己经历过的(或阅读到的)关于合作的事情(故事)。又如,在教学《荷塘旧事》一课时,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写景,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将教学重点放在写景叙事散文的篇章结构特点上。首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总结文章的结构特点;其次,要求学生将写景叙事散文与单纯写景或单纯叙事的散文进行对比,以使学生体会写景叙事散文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效果。最后,可找一篇类似篇章结构的写景叙事散文,请学生对比并探寻两者在写作思路上的共性(这是“类合”的运用)。

2.“分离”及其运用

“分离”,即学习者将注意集中于事物、概念或现象的某个变异维度上。学习者所识别的是变化的维度。例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的《中国结》一课时,当教师向学生呈现

“结”“绸”“绳”“编”“缠”和“绕”这些字时,学生很容易识别出这些字的偏旁都是“绞丝旁”,于是,“绞丝旁”这个属性就被识别出来。

3.“类合”及其运用

若将一个特定属性从事物中分离出来,就必须保持那个属性不变,同时,让事物的其他维度發生变化。关注那个不变的属性,即类合。例如,在教学《中国结》一课时,出现了

“祥”“社”“祖”“祝福”和“祈祷”等字词,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可运用“类合”的范式,具体包括两点:其一,这些字的

偏旁都是“示字旁”;其二,这些字在字义上都与神灵有关。这样,学生便获得一些有关构字规律的知识。又如,在教学《我是什么》一课时,教师可按照字形的结构特点,将生字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学习。“雹”“雪”和“露”的偏旁都是“雨字头”,“冰”“冷”和“冲”的偏旁都是“两点水”,

“池”“溪”“江”“灌溉”和“淹没”的偏旁都是“三点水”。这样,通过“类合”的范式,学生获得了有关构字规律的知识。

4.“融合”及其运用

“融合”,即关注事物、概念或现象同时变化的若干方面,“融合”既反映这些方面之间的关系,又体现这些方面与整体内容之间的关系。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分散识字”可采用“融合”的范式,即在生字教学中让学生感知和记忆生字的音、形、义。在小学语文的词语教学中也可采用“融合”的范式,即同时向学生展示词的三种属性(形、音、义),并通过改变相关语境,使学生体会词语的变化。例如,在教学《中国结》中的“象征”这一词语时,这个词语有五个含义:一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意义;二是用部分事物代表全体;三是用来表示某种特别意义的具体事物;四是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即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五是迹象、特

征。在本文中,“象征”取第一个含义。当然,教师还可通过变换语境的方式,使学生体味“象征”的其他含义。

实践证明,“变异理论”的四种范式有助于教师深刻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明晰学生学习迁移的發生机制,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最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梁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