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加法竖式教案
教案分享:如何教一年级孩子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前言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加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
而在加法的基础上,进位加法则是一个更加重要的知识点。
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进位加法的教学进行重点掌握。
教师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体验进位加法,掌握其基本规律,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水平。
2.教学目标本次教学要求学员和教师达成以下目标:(1)掌握进位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能够应用前后进位相加算法,求出20以内数的和。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提高其语言、逻辑、思考、创新等综合素质。
(3)掌握教学适应能力,能够针对班级特点,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3.教学过程(1)认识进位通过多媒体或幻灯片演示,在黑板上呈现20以内的加法例子,比如:9+6、16+7。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例子,在问题解决中寻找进位的概念。
(2)讲解进位加法的基本规律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位数加上一位数的情况,告诉学生在进位加法的时候,需要先将个位加起来,如果有进位,就向上一位进位。
再将十位上的数加起来,同样也要看有没有进位;就可以得到两数相加的结果。
(3)合理运用前后进位相加算法进行讲解教师现与学生分享20以内的加法问题,需要将这些问题分成两类:没有进位和有进位。
对于没有进位的情况,可以随便相加即可。
对于有进位的情况,可以通过前进位和后进位两种方式来解决。
并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些实验,比如,85+3、75+6等等。
在实验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体验前进位和后进位的区别,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进位加法的相关知识。
(4)开展多种不同类型的练习在教师对于进位加法的讲解之后,需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
具体来说,可以开展如下类型的练习:类型一:口算题通过口算题,评估学生对于进位加法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在语音、逻辑、思考和创新方面的综合素质。
类型二:练习册根据实际情况,准备相关的练习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练习。
类型三:游戏开展各种愉悦、丰富多彩的游戏和活动,加强对于进位加法相关知识的体验和深入掌握。
20以内的竖式加法(基础教学)
13
苍松优选
14
苍松优选
15教学Βιβλιοθήκη 毕•谢谢苍松优选16
苍松优选
1
算一算
17 + 6 = 23 9 + 13 = 22
10 7 13
10 3 12
23
1
苍松优选
2
水族馆
• 左边鱼缸里有小鱼 14条,大鱼8条,一 共有多少条鱼?
14+8= (条)
苍松优选
3
1 4 + 8= 22(条)
14 +8
1
22
苍松优选
4
左边鱼缸里有大鱼17条, 小鱼9条,一共有多少条
鱼?
17+ 9 = 26(条)
17 +9
1
26
苍松优选
5
1.个位上满十要怎么办,竖式上要怎么写?
①个位上满十要向十位进1。 ②竖式上把进位的1写在十位的右下角, 方便计算。
2.小组议论:在计算竖式加法时,是从个位 开始计算,还是从十位开始计算?为什么?
苍松优选
6
写竖式加法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 数位要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 十位。
• 先从个位算起。 • 个位相加满十的,要向十位进一,
进位一写在十位的右下角,用小1表 示。
• 横线用尺子画直。
苍松优选
7
竖式加法儿歌
• 竖式加法要牢记, • 相同数位要对齐, • 先从个位上加起, • 个位满十要进一。
苍松优选
8
算一算
苍松优选
9
苍松优选
10
苍松优选
11
苍松优选
12
苍松优选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理和复习一、教学目标1.认识进位加法的概念。
2.能够灵活运用进位加法进行计算。
3.复习20以内的加法计算。
二、教学重点1.进位加法的概念和方法。
2.20以内的加法计算。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学习笔、作业本。
四、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进位加法是一种在计算过程中需要向前一位进位的加法运算。
1. 进位加法的概念进位加法是指在两位或多位数字相加时,每一位的和超过10,需要将进位部分加到更高位的数上。
例如,计算23 + 15时,先计算个位数3 + 5 = 8,然后计算十位数2 + 1(进位值)= 3,最后将结果合并得到38。
2.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1.计算12 + 8:–十位数相加:1 + 0(进位)+ 0 = 1–个位数相加:2 + 8 = 10(注意进位)–最终结果:10 + 10 = 202.计算17 + 6:–十位数相加:1 + 0(进位)+ 0 = 1–个位数相加:7 + 6 = 13(注意进位)–最终结果:10 + 10 = 23五、教学步骤1.引入新课,介绍进位加法的概念。
2.通过示例演示进位加法的具体计算步骤。
3.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4.教师进行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继续练习进位加法。
六、教学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听写、课堂练习等形式进行教学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确保他们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七、教学延伸学生可以在课外继续练习进位加法的计算,并尝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
一年级数学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能够解决进位加法的基本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归纳法、列竖式计算的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进行数学探究、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进位加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竖式计算。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解决进位加法问题时的思维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教具、小黑板、练习册、教学PPT等。
2. 教学环境:整洁、安静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一个有趣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进位加法的兴趣,激发学生好奇心。
2. 呈现新知(15分钟)通过PPT展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竖式计算,解释进位的概念和方法。
3. 基础训练(20分钟)老师出示数张小黑板,出示几个进位加法算式让学生上台进行计算,并对计算过程进行解析,让学生明白进位的具体操作。
4. 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自由合作进行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5. 拓展延伸(15分钟)利用教具“进位进位块”进行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巩固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
例如,教具中的小球每5个可以通过一个进位块进位。
6. 归纳总结(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言语总结并理解今天所学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和技巧,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7. 作业布置(5分钟)将练习册中的部分习题作为作业布置,留部分题目供学生课后进行练习。
8. 课堂小结对本堂课主要知识点进行概括和总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表达。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准备和实施,学生能够初步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但是,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延伸题目,提高学生对进位加法运算的应用水平。
教学上可以引入一些具体实物完成进位加法的计算,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进位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讲授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帮助学生掌握进位算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进位的概念,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
学习目标1.理解进位的概念;2.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法;3.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4.能够应用所学内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进位加法的概念理解;2.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法;教学难点1.进位加法的概念理解;2.纵向算式的理解与掌握;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课堂教学的PPT和板书设计;2.学生每人一份相关练习题;3.指定学生准备板书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进位加法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进位加法的概念老师用具体的例子讲解进位加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进位的必要性。
三、进行相关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进位加法算法。
四、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自主学习1.学生可以通过课后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2.学生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实际问题,运用进位加法算法。
考核评价1.课内练习表现;2.课下作业完成情况;3.实际应用能力表现。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进位加法理解方面普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概念的讲解和练习。
下一步可以通过更深入的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要点。
以上是本次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电子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能够熟练运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电子白板、计算器。
2.教学素材:进位加法的相关练习题目、解答示范。
3.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
三、教学内容1. 20以内进位加法的概念•进位加法是指相加时某位的和达到或超过10时,将进位给更高一位加1的运算方法。
2. 进位加法的基本原理•当两个个位数相加时,如果和达到或超过10,则需要进位。
•进位的规则是将相加结果中满10的部分留在当前位置,把超出10的部分变为进位。
3. 进位加法的步骤1.从个位开始相加,若和小于10,则写下结果,若和大于等于10,则需进位。
2.进位的规则是将10的个位数加到十位。
3.继续向高位进行进位加法运算,直至所有位数相加完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进位加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重要性。
2. 讲解•通过电子白板展示进位加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引导学生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逐步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练习,确保他们掌握了进位加法的技巧和规则。
五、教学反馈1. 个别辅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2. 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关键点和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完成20以内的进位加法练习题目。
2.总结进位加法的规则和技巧,写出感想和体会。
七、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尝试更复杂的进位加法题目,拓展应用场景。
八、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以上是本课程的电子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知识,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
2.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训练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进位加法的概念。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
2.帮助学生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包括进位加法的示意图。
2.学生准备小白板、数学书籍和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道20以内的进位加法题目,让学生尝试计算,并引导学生发现进位的规律。
2. 讲解教师介绍进位加法的概念,以示意图和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进位的含义。
3. 练习学生进行练习,计算一系列20以内的进位加法题目,加深对进位加法的理解。
4. 拓展教师设计一些拓展性的进位加法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5. 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进位加法的记忆。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
七、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拓展练习:设计一个进位加法题目,要求进位次数大于1。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但在教学过程中反馈环节可以更加有效。
九、延伸阅读1.《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教材相关章节。
2.《小学数学教学法》教学参考书籍。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秋)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理解20以内的进位加法概念,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逻辑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观察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理解与计算方法。
难点: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授课教师熟悉教材内容,准备教学教具和课件。
2.学生准备:提前复习前述知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新知呈现: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启发思考: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进位。
第二步:授课内容1.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示,向学生介绍进位加法具体操作步骤。
2.巩固练习: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练习。
第三步:操练训练1.个别辅导:根据学生能力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2.小组活动:分组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解题思路,提高合作能力。
第四步:课堂反馈1.解答疑问:学生自主答疑,澄清疑惑。
2.总结归纳:在课堂结束前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的记忆。
五、课堂延伸1.拓展练习:布置相关作业或课后练习,加深对进位加法的理解。
2.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应用进位加法的实际场景。
六、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评估:查看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2.改进方法: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评估结果,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课后作业1.完成相关的书面作业。
2.思考新知识的应用场景,予以举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出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8、7、6加几(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8、7、6加几(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特别是8、7、6这几个数字的相加。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观察问题的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进位加法的方法,特别是对于8、7、6这几个数字的加法。
•难点:组合数字的进位处理,尤其是在计算中位置的变化及对应的加法运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问题:如果有8个苹果,再加上7个苹果,再加上6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请同学们尝试口算一下。
2. 学习进位加法•讲解:当两个个位数相加的和大于10时,需要进位到十位。
•示范计算:例如计算8+7时,首先在个位上相加得到5,然后进位到十位上,得到1,所以最终结果是15。
•让学生尝试计算几道进位加法练习题,引导他们观察规律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3. 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几道进位加法的问题,在合作中相互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加深对进位加法的理解。
4. 拓展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几道难度适中的进位加法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收集学生的解题方法,进行讨论和分享。
四、小结•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特别是8、7、6这几个数字的相加方法。
•引导学生反思:在计算过程中,进位的理解和运用很重要,需要不断练习和巩固。
五、作业•完成指定的进位加法练习题,独立完成并检查答案。
•练习口算加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希會也做好了进一步学习的准备。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 继续巩固20以内的加减法。
2. 复习纵横竖式的概念,学会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法。
3.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2. 让学生熟练掌握竖式计算加减法。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和计数器。
2. 白板和黑板、彩色粉笔。
3. 学生自带的计算器。
4. 教师备课草稿纸、复印件。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1. 唤起学生对加减法的记忆。
教师随机写出10个以内的加法或减法,让学生举手快速答题,并检查他们的答案。
二、新课讲授1. 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再次向学生讲解20以内的加减法,让他们用计数器或数字卡片计算出几个简单的算式的答案。
2. 讲解竖式计算的方法。
快速浏览竖式计算,学生跟随教师读出了整数的每一位数和各自的单位。
教师解释竖式计算方法,并给出几个例子。
三、练习1. 让学生互相练习口算加减法,然后清算答案并检查正确性。
2. 让学生实践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法。
教师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依次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法。
然后再检查他们的答案。
四、巩固练习1. 让学生上黑板快速熟练地计算出加减法。
教师口放几个加法或减法的算式,叫学生主动上黑板作答,并检查答案,让学生找错误,并解决问题。
2. 让学生使用计算器练习加减法。
教师在黑板上写上一部分的算式,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它们的答案,并比较结果。
然后让学生计算教师提出的其他算式。
五、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问学生是否有问题。
2. 让学生以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为重点,总结学过的知识。
【板书设计】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本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竖式计算。
在练习阶段的计算黑板上,学生们都做的很好。
在最后的使用计算器练习加减法,有些学生时间过长,需要继续加强口算练习,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设计《20以内的加法》含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设计《20以内的加法》含反思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20以内数字的认识;•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法;•学生能够灵活应用20以内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20以内数字的认识;•20以内的加法的基本规律;•实际问题应用。
3. 教学难点•每位学生的具体能力不同,因此需要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如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加法应用能力。
4.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讲解加法基本规律和实际问题的应用方式来让学生掌握加法知识;•游戏法: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竞赛法: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本课导入部分采用温馨、亲和、简单易懂的语言,使用教具和示范演示等多种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老师拿出一些20以内的数字卡片,将其放在黑板上,并让学生根据数字卡片进行自我介绍。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出简单问题,让学生们进行回答,从而渐渐引入本课的主题。
(2)新课讲授与练习(30分钟)步骤一:更深刻的了解20以内的数字在教学板上展示20以内数字对应的卡片,让学生进行认读。
然后通过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让学生巩固对20以内数字的认识。
例如:1+5=6,2+3=5,8-3=5等。
同时也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鼓励他们多尝试。
步骤二:加法的基本规律在学生明确了20以内数字的认识后,我们便可以引入本节课的重点——20以内的加法。
首先,我们先让学生去理解加法符号的含义,然后介绍加法的基本规律,即两数相加的和不受它们的顺序影响。
之后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感受到加法的好处以及如何快速完成加法运算。
步骤三: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讲述有关故事、案例或是使用图表等方式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
在知道了加法的应用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来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一个花园里有12棵树,现在又种了4棵树,那么这个花园里一共有多少棵树呢?(3)巩固练习(20分钟)为了巩固学生所学,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来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
加法竖式计算教案
加法竖式计算教案教案标题:加法竖式计算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竖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学生能够使用竖式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3. 学生能够应用竖式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或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2. 准备足够的练习题和示例题。
3. 准备适当的教学素材,如数字卡片、计数器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活动:教师可以使用数字卡片或计数器,让学生回顾加法的基本概念,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口头加法运算练习。
讲解竖式计算方法:1. 介绍竖式计算方法:教师通过示例,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竖式计算方法进行加法运算。
重点讲解个位数相加、进位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练习竖式计算方法:1. 练习个位数相加: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使用竖式计算方法进行个位数相加的练习。
教师可以逐步增加难度,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 练习进位运算:教师提供一些需要进位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进位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应用进位运算解决问题。
应用竖式计算方法:1. 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竖式计算方法解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供必要的提示和指导。
巩固与评估:1. 巩固练习:教师提供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综合运用竖式计算方法解决。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练习题的难度。
2. 评估学习效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评估题目,检查学生对加法竖式计算的掌握程度。
可以使用小组讨论、个人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估。
拓展活动:1. 拓展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使用竖式计算方法解决更复杂的加法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游戏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加法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20以内竖式加减法教案
创设与加减法相关的生活情境,如购物、分配物品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学习环节
01 讲解竖式加减法的概念和原理
通过举例和演示,让学生理解竖式加减法的含义 和运算规则。
02 示范竖式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详细演示竖式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包括数位 对齐、相同数位相加减等步骤。
03 学生模仿练习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03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
教具准备
黑板
用于展示竖式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计数器
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中的进位和借位 概念。
粉笔
用于在黑板上书写。
教学挂图
展示加减法竖式计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多媒体资源准备
投影仪
用于展示课件和教学 视频,使教学内容更 加生动形象。
20以内竖式加减法 教案
目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 • 教学过程设计 • 学生活动设计 • 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20以内数的竖式加减法运算规则。 01
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20以内数的竖式加减法计 02 算。
理解竖式加减法的算理,培养初步的分析、推理 03 能力。
全班交流
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展 示本组的计算方法和成果,其他同学 进行补充和评价,形成良好的学习氛 围。
师生互动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纠正学生 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
观察法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 表现,了解他们是否掌握 了竖式加减法的规则和技 巧。
20以内竖式加减法教案
20以内竖式加减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章《2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主要内容包括: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2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2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竖式计算的步骤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如购物、分水果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 讲解例题:教师通过讲解具体的例题,如“3+4=?”、“75=?”等,引导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3.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竖式计算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2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竖式计算的步骤和技巧,以及计算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3+4=?(2)75=?(3)9+6=?(4)87=?2. 答案:(1)3+4=7(2)75=2(3)9+6=15(4)87=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20以内数的加减法题目,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章《2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2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还涉及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这些内容是学生初步建立数学计算观念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时期。
20以内竖式加减法教案
20以内竖式加减法教案活动意图:数学的加减法运算很重要。
特别是20以内的加减法是各种数字运算的基础。
学好20以内的加减法,有利于活化孩子的头脑,发展孩子的思维。
活动目标:1、感知进位加、退位减的算法,整理和归纳计算规律。
2、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并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蘑菇图形、计算题目。
活动过程:一、通过例题再现,唤起幼儿的回忆1、小明买了9个红苹果和2个青苹果,再出示集合图。
2、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引出:9+2=11。
3、苹果的总数是多少?如果吃掉了9个红苹果,还剩几个?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11-9=(1)从图上看出从11个苹果里去掉9个,还剩2个苹果.(2)因为9加2得11,所以11减9等于2.(3)把9分成1和8,先用11减1再减8,得2.(即:11-9=11-1-8)(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减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即:11-9=10-9+1)二、小兔采蘑菇1、出示“小兔采蘑菇”的例题场景,请幼儿观察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想一想。
教师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说一说计算方法,并归纳出进位加法可以用“凑十”的方法。
2、再列出两道减法算式,说一说计算方法,归纳出退位减法的方法。
3、采蘑菇比赛。
每个蘑菇旁边是一道算式,完成计算后,如果正确,就直接跳到下一题,如果错误,则一起纠正比一比谁采的蘑菇最多最快,全部算完后选出才蘑菇最多的一组幼儿。
三、作业练习1、教师讲解操作要求,分发计算蓝本子。
2、幼儿独立完成二十以内加减法测试2。
活动反思:给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看一看、猜一猜、算一算等活动中积极动脑,在更大自由度的环境中大胆探索,促使幼儿在一系列的观察、猜测、思考和表述中,自己发现规律,自己解决问题。
使每个幼儿都能无拘无束地得到不同的提高和发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20以内的加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20以内的加法》一、背景介绍在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中,掌握简单的加减法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而在2-4岁的大班儿童中,20以内的加法是最基础的数学运算之一。
因此,本教案将介绍如何设计一个适合大班儿童的20以内加法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20以内的加法计算;•培养学生数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让学生熟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三、教学内容3.1 知识点•20以内的加法;•数字的概念;•等号的概念。
3.2 教学重点•20以内加法的计算;•数字的认识;•等号的意义。
3.3 教学难点•20以内加法的口算;•等号的概念理解。
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游戏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介绍本次课将要学习的知识点;•通过展示数字卡片和数字计算棒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5.2 讲授•分别引导学生认识20以内的数字,让学生尝试使用数字计算棒进行计算;•通过讲解20以内加法并借助计算棒进行实际运算,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等号的概念以及等式的含义。
5.3 实践•根据练习册上的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完成各种20以内加法计算;•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计算棒、数字卡片等进行组合使用,巩固学习成果。
5.4 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堂课所学知识,并提醒学生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加练习;•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交流学习,倡导合作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
六、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20以内加法计算;•学生对数字和等号等基本概念有了深入理解;•学生在小组内能够积极交流、合作,完成各种实际练习;•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
七、课后延伸•鼓励家长将本次课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家务计算、购物计算等;•给予学生适量、有针对性的家庭作业,并及时反馈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培养学生通过课外读物、数学游戏等形式增强数学学科的知识。
以上就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20以内的加法》的教学内容和流程。
20以内竖式加减法教案
20以内竖式加减法教案【篇一:20以内竖式加减法教案】34+5=43+4= 4+25= 14+23= 13+51= 28+41=6+23= 87+12=6+31=4+54= 46+3=43+4=6+23= 46+3=17+12= 姓名: 4+25=87+12=17+12= 45+4= 14+23=6+31= 45+4= 5+23=13+51=4+54=5+23= 篇二:《20以内不进位加法》第一课时教案《20以内不进位加法》第一课时教案(1)认知目标:加深对20 以内数的认识和组成。
理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卡片(1)引导学生列式计算10+3=13 元,算一算一共多少元?(学生板演)一名学生拿数字卡片、4名学生拿算式卡片。
篇三:20以内进位加法教案活动名称:20以内的进位加法活动目标:1、利用“凑十法”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复习10的组成组成几?幼儿回答:老师我告诉您1 利用学具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1)教师出示算式9+2让幼儿看算式取出魔块,先取9块再取2 块放在数位图的右侧组成10),从旁边的2 中拿出1 个魔块放在个位数个)应该给他放在哪里?(个位)让幼儿读出数位图上的数(11),然后读算式9+2=11 4、让幼儿用语言复述9+2的运算过程:先把9放在数位图上,把2 分成1 和1,9 等于10,10 1011 这种方法叫“凑十法” 6、用此方法学习20 以内的进位方法7、教师小结:今天学习的是一位数加一位数结果比 10 大,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这就是“进位加法”在计算进位加法的过程中要用“凑十法”来计算。
8、巩固练习幼儿有秩序的把学具送回原处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20 以内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通过计算和比较,学生对不同的算式能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1.出示课件:852.你看,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你们猜猜看谁会是第一名呢?谁猜对了呢?让我们看看比赛的情况吧! 2.有什么办法能够确切地知道谁第一呢?8+54+8 7+8 4+9 7+4 和4?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叫什么?问:明明是加法为什么要减去2?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叫什么?(多加再减)十时是分大一点的数方便,还是分小一点的数方便? 3.用拆小数凑十的方法分别算一算其他三只小动物的总成绩。
20以内加法竖式教案
20以内加法竖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a.掌握20以内加法运算的竖式计算方法。
b.能够正确使用竖式计算20以内的加法题目。
c.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度和速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a.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20以内的加法运算有深入的理解。
b.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a.提高学生对加法运算的兴趣,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积极态度。
b.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犯错并从错误中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a.加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b.加法运算的合理性和可逆性。
2.教学难点:a.在计算过程中强调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a.教学板书b.学生课本c.练习册2.学材准备:a.20以内的加法题目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活动预设时间:10分钟)1.让学生写在黑板上的20以内的加法题目。
2.请几位学生展示他们是如何计算问题的。
3.引导学生讨论加法竖式计算的优势和重要性。
Step 2 讲解和示范(活动预设时间:15分钟)1.向学生解释并讲解加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2.使用教学板书和示范问题进行演示。
Step 3 学生合作学习(活动预设时间: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2.给每个小组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3.在小组中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和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法。
Step 4 解决问题(活动预设时间:15分钟)1.让一些学生上前向全班展示他们是如何用竖式计算问题的。
2.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解决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Step 5 拓展练习(活动预设时间:20分钟)1.给学生一些拓展练习,既可以加强他们的竖式计算能力,也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找到多种解决方法,并比较它们的效率和准确性。
Step 6 总结与反思(活动预设时间:10分钟)1.向学生复习和总结加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2.与学生一起回顾他们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成果和收获。
20以内加法竖式教案
20以内加法竖式教案【篇一:10以内加法竖式计算教学设计】10以内加法竖式计算xxx学校 xxxx教学内容:上海教育出版社《实用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部分,10以内加法竖式计算。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二单元的起始课,第二单元属于数与数的笔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单元之一。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竖式,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重点强调了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初步了解竖式与算理的联系,体会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学情分析:本课是这学期的新课,是在学生复习了上学期所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通过复习,第一、二层次学生能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有了笔算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的教学将使学生初步了解用竖式进行笔算的方法,为以后进位加法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10以内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会用竖式正确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加法的竖式计算过程,初步了解竖式与算理的联系,体会相同数位对齐进行相加的算理。
3.教学重点:会写加法竖式,掌握书写规则,会用竖式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借助情境,导入新知1.出示课件,在情境中引入新知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参观博物馆吧,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增长我们的知识。
好不好?生:好。
师:看大家都已经集合好,准备出发了。
二、探究新知2.出示图片和题目师:学生和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3.指名列式,板书7+2=抽学生回答,7+2=多少?师:你是怎么得到的,能给大家说一下吗?(指名说一说)师:很好,说的很清楚,他是借助数的组成来解决问题的。
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可以计算呢?4.经历计算过程,探究竖式算理通过动手操作,了解竖式的写法,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能不能通过算式的形式来表达呢,让别人知道你是把7和2合起来的?5.把算式竖过来写就是竖式,板书:7 + 2师:竖着写有什么好处呢?更清楚的告诉别人,是把7和2合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以内加法竖式教案【篇一:10以内加法竖式计算教学设计】10以内加法竖式计算xxx学校 xxxx教学内容:上海教育出版社《实用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部分,10以内加法竖式计算。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二单元的起始课,第二单元属于数与数的笔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单元之一。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竖式,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重点强调了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初步了解竖式与算理的联系,体会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学情分析:本课是这学期的新课,是在学生复习了上学期所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通过复习,第一、二层次学生能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有了笔算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的教学将使学生初步了解用竖式进行笔算的方法,为以后进位加法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10以内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会用竖式正确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加法的竖式计算过程,初步了解竖式与算理的联系,体会相同数位对齐进行相加的算理。
3.教学重点:会写加法竖式,掌握书写规则,会用竖式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借助情境,导入新知1.出示课件,在情境中引入新知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参观博物馆吧,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增长我们的知识。
好不好?生:好。
师:看大家都已经集合好,准备出发了。
二、探究新知2.出示图片和题目师:学生和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3.指名列式,板书7+2=抽学生回答,7+2=多少?师:你是怎么得到的,能给大家说一下吗?(指名说一说)师:很好,说的很清楚,他是借助数的组成来解决问题的。
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可以计算呢?4.经历计算过程,探究竖式算理通过动手操作,了解竖式的写法,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能不能通过算式的形式来表达呢,让别人知道你是把7和2合起来的?5.把算式竖过来写就是竖式,板书:7 + 2师:竖着写有什么好处呢?更清楚的告诉别人,是把7和2合起来。
6.写成竖式,你会吗?试着写一写,比比谁写的美观。
写竖式要注意些什么?怎么才美观?分开点写,相同数位要对齐,加号往前写,不要忘掉。
三、1.出示3+5=你会用竖式计算吗?2.订正,说说要注意什么?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看谁书写工整,计算正确。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3= 5+4= 3+3= 2+7= 0+8= 5+2= 7+0= 8+1=四、课堂总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生:10以内的加法竖式计算。
师: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生:相同数位要对齐,书写要工整。
课后作业:完成课本试一试第1题。
板书设计:10以内加法竖式计算7+2=97 + 29相同数位要对齐书写要工整【篇二:《20以内不进位加法》第一课时教案】《20以内不进位加法》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不进位加法。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和组成。
理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能力目标: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互助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正确进行不进位加法的口算。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卡片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二)学习新知1、出示鲜花图(1)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10+3=13(2)还可以怎么列式?(3)检验是否正确。
2、课件出示苹果图,指导学生列式。
3、算一算,数一数。
(1)一生拿10元,一生拿2元,算一算一共多少元?(学生板演)(2)实物数一数。
4、看图写算式。
(三)趣味练习(1)找朋友一名学生拿数字卡片、4名学生拿算式卡片。
(2)口算练习(四)小结【篇三:20以内加减法窍门】20以内加减法窍门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一般的孩子在学前班时就学会了10以内加减法,进入小学后,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稍加练习也能熟练掌握。
但是,孩子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就不是那么轻松了,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大大下滑,计算的准确率也降低了,两极分化初露端倪。
有的学生由于计算速度跟不上,开始拖拉作业,成为数学学习困难者。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以及退位减法的困难呢?我认为,这和我们运用的计算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法有关。
算法不外乎数数法和数字推理法,数数法就是通过数数来计算,包括借助实物数数和单纯数数两种。
数字推理法指的是包含凑十法、拆分法等的运用数字进行推算的方法。
然而,数字推理法对学生的思维要求高,需要的思维步骤也多,并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最终到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
以运用最为广泛的凑十法为例,求9加6等于几,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前就需要这几个思考过程:一、判定该题是不是进位加法;二、如果是进位加法,怎样才能凑成10。
这样确定方法后才能进行下面的运算:9+6=9+(1+5)=(9+1)+5=10+5=15从上面的运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一个过程,而且属于不能直接运用题中数据,需要拆分才能进行简便运算的一类。
所以,看似简单的凑十法,其思维是不简单的,包含着一系列逻辑推理过程,它的认知基础与一年级学生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计算的困难。
那么,怎样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呢?我是这样做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呢?其实只要将其转化为学生已经掌握的10以内减法就行了,归纳下来口诀是:“加九减一,加八减二,加七减三,加六减四,加五减五。
”怎样用口诀,以“加九减一”为例,“加九减一”是指一个数与9相加,将这个数减去1作为它们和的个位。
例如:8+9=()就拿 8减去1结果7,用7来作和的个位,即8+9=17, 5+9=()就拿5减去1等于4,用4来作和的个位,即5+9=14。
“加八减二,加七减三,加六减四,加五减五”的方法同上。
20以内退位减法。
20以内退位减法与20以内进位加法相反,就是把20以内退位减法转化为10以内加法。
口诀是:“减九加一,减八加二,减七加三,减六加四,减五加五。
”如何用口诀,以“减九加一”为例,“减九加一”是指一个数减去9,将这个数的个位加上1所得的结果就是它们的差。
例如:17-9=()就拿17的个位7加上1结果是8,即17-9=8,13-9=()就拿13的个位3加上1结果是4,即13-9=4“减八加二,减七加三,减六加四,减五加五”与“减九加一”的方法一样。
一年级学生还不能正确的进行抽象思维,采用以上方法,能使习惯依赖摆实物来计算的学生脱离实物也能快速准确的算出结果,避免了死记硬背,盲目多练,提高了运算速度,降低了出错率,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一年级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技巧一、找出最佳口算方法口算方法比较多,如何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是提高口算速度及正确率的关键。
练习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复习多种口算方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最佳的方法。
方法一:做减法,想加法。
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用加法来思考。
如,12-8,想8+()=12。
方法二:破十法。
如 13-7用“破十法”可以这样想:10-7+3=6方法三:连减法(平时法),如13-7用连减法’可以这样想:13-3-4=6,也就是把7分成3和4。
方法四:加补法。
如13-7还可以这样想:13-10+3=6二、视听结合,强化口算算是笔算的基础,它具有花时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点。
因此,通过口算训练,可以促使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训练的两种基本形式。
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才能说出得数。
在口算训练中经常变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结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算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不同的课型,口算的内容不一样。
新授前的练习,要发挥其启导功能。
如教学“8加几”之前,口算题可设计成: 8+2+1 8+2+38+2+58+2+28+2+48+2+6这组题的作用在于诱发思维,寓“算理”于练习之中,为用“凑十”法算“8加几”奠定可基础。
外要注意练习的层次性。
如教学“十几减7”的巩固练习,可以这样设计: 7+()=137+()=1513—7=15—7=这样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掌握“做减法想加法”的思考方法,我们觉得练习的有效与否,更要突出一个“巧”字”。
既有花时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点,又达到复习旧知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凑十、破十、平十例如,教材第72页“有几瓶牛奶”一课,列出9+5=?的算式后,教材呈现了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1)一个一个地加;(2)9+1=10,10+4=14;(3)5+5=10,10+4=14;(4)10+5=15,9+5=14。
其中方法(1)和方法(2)都是凑十法(一个加数的补数与另一个加数之差是和的个位数,十位进一),比较简便。
不过在进位加求和时,学生运用看大数拆小数凑十法会更容易。
当然这也应该因人而易。
教材的意图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并展开交流,讨论各种算法的特点,在交流中促进学生反思,从而自主地调整和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方法可能不止这些,也不要求每一个学生掌握四种方法。
同时没有一种适合全体学生的最佳方法,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和选择。
正所谓教学有法,法无定论.其中方法(2)和方法(3)都是利用分与合而计算的凑十法,不同的是有的学生习惯看大数拆小数,而有的学生是习惯看小数拆大数。
另外,教材还提供了基于应用前面已经发现的数学规律的算法:10+5=15,而9比10小1,推出9+5=14,既让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应用价值,体会其中蕴涵的数学推理,又开拓了算法多样化的途径。
在这个基础上,“有几棵树”“买铅笔”“跳伞表演”等课也都通过实际问题引出相应的算式,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探究、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交流他们各自算法的过程。
这里,我们再以“买铅笔”为例,具体介绍一下有关退位减法的多种计算形式。
教材情境:有15铅笔,卖出9枝,还剩多少枝?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教材并没有用一种统一的方法,而是呈现了四种思考的策略:(1)一根一根地减;(2)把15分成10和5,10-9=1,1+5=6;(3)把9分成5和4,15-5=10,10-4=6;(4)9+6=15,15-9=6。
方法(2)学生比较常用,叫“破十法”,先将两位数分成10和个位,用10减去减数,再与其个位相加,即是我们要求的得数。
也可以用一句话这样来概括:得数是减数的补数与被减数个位数字之和。
方法(3)叫“平十法”。
先用被减数减去减数中与其个位相同的数字得10,再用10减去减数剩余部分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