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景观可持续发展论文
城市管理学论文
《城市管理学》论文论文题目:城市环境管理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姓名:张学号: ******院系:城市与环境学院专业、年级、班组:09指导教师:摘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其中重要的一个标志体现在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用地规模急剧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然而在一系列的增长的背后,也给我国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在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道路上,应该怎么管理,采取何种对策,这将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环境问题管理引言城市是人类经济活动及相关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地。
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其所承载的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等要素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城市环境的内容也更趋繁杂,既包括以自然因素或生物系统为核心的生态环境,也包括与生产紧密联系的生产环境,还包括以人们居住、生活为核心的城市人居环境。
城市环境管理是对于复杂巨系统的综合管理,在管理方式上是专业管理与行政区管理的互补,在管理手段上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微观市场调节的有效融合。
如何使这一复杂系统处于最优的运行状态成为城市运行和管理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城市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空气污染加剧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各城市主要燃煤量在整个能源结构中一般占 80%以上,很多已经超过90%。
煤含硫和灰分较高,许多都没有经过脱硫处理,直接燃烧,加之城市居民家庭小炉灶直接低空排放,产生了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导致严重的煤烟型大气污染;迅速的城市化伴随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在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严重的机动车尾气污染,形势严峻。
(二)水污染严重城市水污染主要由工厂排水和城市居民生活污水造成的,近年来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年增长率为7%,有 50%的污水量是从家庭排放的。
目前我国每日排放的废污水量约 1 亿多吨,这些污水有 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造成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河段受到污染;同时 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城市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充分的废污水排入流经城市的河流,使径流水质恶化。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旅游景区(tourist attraction),是指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旅游需要。
这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希望对大家有用。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1】摘要:近年来,有关我国旅游景区经营权出让的争论十分激烈。
景区主管部门、经营权受让者以及各界学者都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至今仍未达成共识。
本文结合旅游景区的性质、经营权出让的涵义及我国景区经营权出让的目前状况,预见了景区经营权出让需要面对的新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应对办法。
根据萨缪尔森给出的公共产品的经典定义,公共产品具有使用上的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这两个本质特征。
在这两种极端之间的物品被称为“准公共产品”[1。
我国景区的旅游资源为全民所有,景区资源对于任何景区都是有一定空间范畴、时间范畴和生态容量的,当游客数量达到某种临界点,每增加一个游客将降低所有游客的旅游效用,因此景区旅游资源既不属于公共产品也不属于私有产品,而是准公共产品。
对于旅游景区的准公共产品的这种属性,为旅游景区采取多种经营方式提供了更多了理论依据。
旅游探究学者一般将景区经营权理解为“旅游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旅游资源的占有、使用和享有收益的权利”(杨广虎,2003)。
其他学者都没有下过明确的定义,对经营权的理解也无甚异议。
景区经营权出让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为目的的,以保证资源所有权人的权益为前提,通过有偿转让的方式将旅游景区经营权在一定年限内转让给资本所有者、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行为。
景区经营权出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景区资源更好的实现其价值高效率运作的一种有效方式。
一、我国景区经营权出让目前状况1997年中国大通实业有限公司(北京)和马来西亚一家公司全国首次分别以委托经营和租赁经营的方式获得了张家界黄龙洞和宝峰湖的投资经营权。
1998年初,万贯集团以协议开发方式获得了四川碧霞峰等景区50年的独家垄断经营权,并创造了“碧霞峰模式”。
可持续发展概论论文【精选5篇】-可持续发展论文-经济学论文
可持续发展概论论文【精选5篇】-可持续发展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可持续发展概论》是2002年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坚强. 以下是学术堂整理的《可持续发展概论论文》范文五篇供大家参考.【第一篇】论文题目: 区域环保投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我国区域面板数据比较分析摘要:低碳环保下, 环保投资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存在差异.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研究我国东中西部环保投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CSHJ) 是当前环保投资的关键, 其在东中西部对经济增长影响度远大于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 及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XJXM) ;但是环保投资政策受到区域差异化影响而不同, 在东部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CSHJ) 和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 , 其效果要好于中部, 中部好于西部;在西部, 要加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XJXM) , 其效果要好于中部, 中部好于东部.因此, 政府应实施区域差异化投资战略.关键词:东中西部; 环保投资; 经济可持续发展; 面板数据;一、引言尽管目前我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文献众多, 但是基于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理论尚少, 在已有的文献中, 多是从宏观整体出发.然而, 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 区域之间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关系存在差异, 因此总体角度的研究结果用于区域分析是存在误差的;我国的环境保护投资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 环保资金、老污染源污染治理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投资.环保投资结构的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存在不同, 而目前稍有文献涉及到三者的区分;面板数据模型相比较横截面数据, 增加了垂直数据信息, 相比较时间序列数据, 增加了横向数据信息, 研究结果更加具有准确性.二、模型数据方法(一) 计量模型的导出环保投资和经济发展关系, 反映了一种投入产出关系, 当前投入产出应用最广泛的是科布-道格拉斯函数, 基于此, 反映环保投资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函数关系式是:N表示环保投资水平, L代表劳动的投入, K表示其他投资.为了单独考察环保投资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此对劳动的投入加入一个容量, 上式变成:又令, 表示最大生产能力时的劳动需求量, 一旦能达到这一水平, 经济的规模效益不变, 而总产出就取决于地区的环保投资水平, 对我国来说, 劳动力完全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有时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 由上可得:对(3) 求微分, 可得:目前, 按照中国环境保护部门的统计标准, 衡量环保投资发展情况有3个指标, 分别是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CSHJ) 、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 及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XJXM) 3个指标来表示环保投资水平, 则环保投资可以表示为这3个变量的函数:对(5) 式求全微分, 可以得到:将(6) 式代入(4) 式可以得到:整理可得:对(8) 式两端同时除以m, 再用1表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边际效应, 2表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的边际效应, 3表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的边际效应, 4表示其他投资的边际效应.于是我们可以得到新的模型: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 可用(9) 式来分析环保投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因为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分析东中西部地区环保投资发展水平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 所以我们这里可以省略其他投资, 基于此, 我们的计量模型可以变为:其中GDP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0表示的是常数项, 表示随机误差项, 文中采用的是面板数据, 故将(10) 转化为:根据实证的需要, 假定这些因素都以线性关系影响着经济发展强度, 由此我们的计量模型可以设定为:为了消除解释变量间的异方差性和自相关性, 我们对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取自然对数, 因此, 反映环保投资对经济发展影响的面板数据模型可以表达为:其中, it为常数项, 1、2、3为回归系数, 为残差项, i为横截面, 代表省份, t为时期, 代表2000到2008年.(二) 数据来源和区域划分将我国经济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经济板块.东部地区包括11个省级行政区, 分别是山东、、河北、辽宁、天津、浙江、江苏、上海、福建、海南、广东;中部地区包括8个省级行政区, 分别是吉林、湖北、黑龙江、山西、江西、安徽、河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级行政区, 分别是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陕西、甘肃、宁夏、广西、新疆、内蒙古.本文所有的数据均是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各省统计年鉴.三、环保投资实证分析(一) 面板数据回归结果本文根据模型13, 建立东中西部环保投资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SS) 、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 及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STS) 之间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 得到结果如下表:根据表1研究结果:东中西部面板数据回归方程调整后的R均达到99%.所有变量的参数估计值均通过了5%的显着性水平检验.DW 值均在2左右, 不存在序列相关问题.而回归过程中采用了截面加权的方法, 不存在异方差问题.因此总体上模型拟合得较好.1. 东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参数估计值为0.602, 这表明东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每增加1%, 则经济增长状况提升0.602%;中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参数估计值为0. 1, 这表明中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每增加1%, 则经济增长状况提升0. 1%;西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参数估计值为0.788, 这表明西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每增加1%, 则经济增长状况提升0.788%.可见东中西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并且, 参数估计值从东向西依次递增.这说明, 加强对西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果要好于中部, 中部好于东部, 这是因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东部和中部, 加之西部地区环境脆弱, 加强西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能取得后发优势的效果.2. 东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LNGYWR) 参数估计值为0.576, 这表明东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LNGYWR) 每增加1%, 则经济增长状况提升0.576%;中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LNGYWR) 参数估计值为0.547, 这表明中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LNGYWR) 每增加1%, 则经济增长状况提升0.547%;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LNGYWR) 参数估计值为0.534, 这表明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LNGYWR) 每增加1%, 则经济增长状况提升0.534%.可见东中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LNGYWR) 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呈现正相关关系, 但是参数估计值从东向西依次递减, 说明加强东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LNGYWR) 效果要好于中部, 中部好于西部, 这也预示了目前我国经济起步比较早的东部工业污染比较严重, 急需要加强对污染的治理.3. 东部地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LNXJXM) 参数估计值为0.343, 这表明东部地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LNXJXM) 每增加1%, 则经济增长状况提升0.343%;中部地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LNXJXM) 参数估计值为0.404, 这表明中部地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LNXJXM) 每增加1%, 则经济增长状况提升0.404%;西部地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LNXJXM) 参数估计值为0.441, 这表明西部地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LNXJXM) 每增加1%, 则经济增长状况提升0.441%.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对西部的影响也呈现向中、向东依次递减的影响效果.可见环境脆弱的西部,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防患于未然是关键.(二) 单位根检验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的准确性是建立在数据的平稳性检验之上的, 为此, 必须进行数据的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适用于相同根下的LLC检验、适用于不同根下的IPS检验、ADF-Fisher检验和PP-Fisher 检验等4种检验方法.有时出现检验结果不一致, 更注重相同根单位根检验LLC (Levin-Lin-Chu) 检验和不同根单位根检验Fisher-ADF检验, 如果在两种检验中均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 则我们说此序列是平稳的, 反之则不平稳.根据东部地区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 LNGDP在LLC检验、IPS 检验、ADF-Fisher和PP-Fisher检验形势下的统计值分别为3.715、4.847、3.307、8.410.四种形式下的P值均大于5%的显着性水平检验;所以LNGDP是不平稳的.对LNGDP进行一阶差分, DLNGDP在LLC检验、IPS 检验、ADF-Fisher和PP-Fisher检验形势下的统计值分别为-5.880、1.806、21.995、6.707, 四种形式下的P值均通过5%的显着性水平检验.因此此时DL-NGDP是平稳的, 所以经检验LNGDP是一阶单整的.同理对LNCSHJ、LNGYWR、LNXJXM检验发现, 均是一阶单整的.根据中部地区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 LNGDP在LLC检验、IPS 检验、ADF-Fisher和PP-Fisher检验形势下的统计值分别为3.603、4.219、1.815、0.756.四种形式下的P值均大于5%的显着性水平检验, 所以LNGDP是不平稳的.对LNGDP进行一阶差分, DLNGDP在LLC检验、IPS 检验、ADF-Fisher和PP-Fisher检验形势下的统计值分别为-7. 6、-2.062、30.941、24.3 , 四种形式下的P值均通过5%的显着性水平检验.因此此时DLNGDP是平稳的, 所以经检验LNGDP是一阶单整的.同理对LNCSHJ、LNGYWR、LNXJXW检验发现, 均是一阶单整的.根据西部地区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 LNGDP在LLC检验、IPS 检验、ADF-Fisher和PP-Fisher检验形势下的统计值分别为7.924、7.373、4.977、6.412.四种形式下的P值均大于5%的显着性水平检验, 所以LNGDP是不平稳的.对LNGDP进行一阶差分, DLNGDP在LLC检验、IPS 检验、ADF-Fisher和PP-Fisher检验形势下的统计值分别为-9.215、-2.816、49.816、32.892, 四种形式下的P值均通过5%的显着性水平检验.因此此时DLNGDP是平稳的, 所以经检验LNGDP是一阶单整的.同理对LNCSHJ、LNGYWR、LNXJXM检验, 均是一阶单整的.综合可知:LLC、IPS、ADF-Fisher和PP-Fisher检验法都表明, 东、中、西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CSHJ) 、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 及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XJXM) 都存在单位根.用同样方法分别对其一阶差分进行检验, 在5%的显着性水平下同时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假设, 表明变量不存在单位根.因而, 东中西三大区域LNGDP、LNCSHJ、LNGYWR及LNXJXM均为一阶单整, 即I (1) .(三) 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关系意味着存在至少一个方向的因果关系, 但是具体的因果关系方向并不清楚.面板数据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可借助面板误差修正模型来做Granger因果检验.计量模型如下:根据Granger因果表述定理, 如果H1i、H2i不为零, 说明误差纠正机制发生.则Y和G存在长期因果关系.如果12ij和22ij不为零, 则Y和g存在短期因果关系.所以, 在长期协整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面板误差纠正模型, 分析国内生产总值与环保投资三大方面具体的因果关系方向.可知, DLNGDP的ECMt-1概率为0.081, 在10%的显着性水平上显着;△DLNXJXM的ECMt-1概率为0.019, 在5%的显着性水平上显着.这说明在长期内,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原因.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即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的变动是经济发展变动的格兰杰原因, 与此同时, 经济发展变动也是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而在短期内, 各变量都不显着, 说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及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都不是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 经济发展也不是这三个方面的格兰杰原因.可知, 中部地区DLNGDP的ECMt-1显着, 说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及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长期原因, 这和前面的协整检验结果是一致的.在短期内,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及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也是经济发展的Granger原因, 经济发展是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的Granger原因.西部地区DLNGDP及DLNXJXM的ECMt-1均显着, 说明在长期内, 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原因.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在短期内, 经济发展是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的Granger原因.四、结论和政策建议当前低碳环保形势下, 环境保护成为研究热点, 我国东中西环保投资受到经济发展状况影响, 其实施效果存在差异, 本文通过面板数据分析, 对东中西部环保投资效果进行分析, 得出以下相关结论, 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第一, 在东中西部,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参数估计值分别为0.602, 0. 1、0.788.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效果要好于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 及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XJXM) .因此当前环境的关键是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而不忽视其他两项投资.第二, 环保投资受到区域差异性对经济增长状况的影响度不同.加强对东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和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 , 其效果要好于中部, 中部好于西部, 而在西部要加强对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 才是关键.第三, 通过协整分析, 东、中、西部地区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且环保投资的三个方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长期原因.中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长期原因.而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和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长期原因.第四, 不同区域内环保投资的三个方面与经济发展的短期和长期因果关系有所不同.东部地区, 在长期内,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长期原因;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短期内都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中部地区, 短期和长期都存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及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是经济发展的Granger原因, 经济发展是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的短期Granger原因.西部地区, 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于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长期原因.在短期和长期都存在经济发展是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的Granger原因.参考文献[1]黄泉川, 扈文丽.我国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创新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6, (5) .[2]许丽.陕西省环境保护投资项目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 2006.[3]谭志雄.我国环境保护投资运行效率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7.[4]喻大学.浅论环境保护的投融资问题[J].财经问题研究, 2004, (6) .[5]李莉.我国环保产业投资的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1, (6) .。
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论文
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论文摘要:生态公园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发展趋势,生态公园必然成为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所以要从客观实际出发,经过科学.艺术的设计植物群落景观,营造出生态、美观、经济、舒适的生存环境。
生态公园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还可以解决多功能自然空间的组合问题,植物造景问题、环境美学问题.改善城市投资环境问题等,最终发展目标是达到以人为本,顺应自然,优化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发展。
引言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它既是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部分,也是一项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的工程措施。
它为城市生长提供了新鲜空气和舒适的环境,也抵御无序的灾害。
传统的公园设计理论制约了城市公园的生态建设,使公园的自然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随着生态设计理念日益成熟和人们对优美生活环境的不断追求,城市公园的生态设计也随之越来越受到重视。
1.生态设计概念生态设计的定义最早由著名景观设计师斯图亚特考恩和瑞恩提出,即:“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
随着系统理论的发展,马来西亚著名建筑设计师杨经文从系统角度定义了生态设计,即“生态设计是通过设计获得一种整体全面的考虑,它包括在一个被设计系统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对系统中能源和材料的审慎使用,以及通过设计减少这种使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相关学者结合景观生态基区的定义得出:每个景观都拥有比其实际占地面积大得多的景观基区,总体而言,景观的生态设计就是在保证景观能很好地发挥为公众服务功能的前提下,设计尽量减少景观基区面积的景观。
中国设计师俞孔坚从生态恢复理论角度提出:生态设计就是生态补偿设计,即:“人们为对自然环境作出补偿而进行的减少负干扰的设计。
”生态设计的准确定义尚有争论,但应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设计本身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协调,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或影响和对能源与物质的消耗,保护或恢复生态环境;生态设计是一种以现代生态学为基础和依据的设计思维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以及保持与维护人类与自然界间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毕业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毕业论文简介: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
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设计。
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意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面从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来探讨设计的新思路。
关键字:园林,景观设计,毕业,论文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
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设计。
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意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面从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来探讨设计的新思路。
1.生态设计居住区的绿化规划,必须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生态效益,以提高居民小区的环境质量,维护和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开阳县地处贵州省中部,位于云贵高原东侧梯状斜坡黔中隆起地带,总的地势特征是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势起伏大,最高海拔1705.2米,最低海拔506.5米,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切割剧烈,形成了开阳气候的多样性。
年均气温12.8℃,极端最高气温35.4℃,极端最低气温-10.1℃,年均雨量1258.8毫米。
大学生建设美丽中国1500论文
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此,我国迈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本文试对“五位一体”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多维机制建构作初步探讨。
第二,美丽中国,美在生态优良。“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这是美丽中国的直观体现和空间格局。马克思指出,从理论方面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或者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或者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都是人的精神的无机自然界,是人为了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健康成长的物质条件,是美丽中国得以实现和展现的物质载体。
3生态产品属性的需求
“”报告中在提到“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时,提到了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生态产品的具体定义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固有定义,居住区作为现代城市居民生活中接触最紧密的空间,居住区园林环境作为其生态载体的表达形式,应当算入生态产品范畴。这种生态产品应当是可持续的,是完全可以满足现代人居住需求,又可以作为宝贵资产馈赠给子孙后代。这种需求让居民在居住过程中会更自发的保护树木,自觉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开始从观念上转变名贵树木与进口树木优于乡土树木的观点,大气昂贵的喷水雕塑要比自然流淌的戏水溪涧更上档次的观点,并将这种观点传播开,进而影响之后地产开发商与
设计的各个环节。将一棵国外的昂贵树种更换成一棵合适的乡土树种,是在建设“美丽中国”;将一片硬质的平台更换成合适的绿地,也是在建设“美丽中国”。融合这种理念设计建成的居住区园林环境就是“美丽中国”的一种具体体现,建设目的是为创建“幸福中国”营造必要氛围。
“美丽中国”理念与居住区园林环境的现实关系
建设美丽的中国论文
意义:建设美丽中国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美丽中国,描绘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好蓝图。
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具体目标,这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当前,中国社会正步入一个特殊的环保敏感期,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不断增多,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生态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生态利益。
这不仅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迫切诉求的现实回应,而且将使我们执政的群众基础更加深厚坚实,实现永续发展、长治久安。
现实意义生态文明的建设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密切相关,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已经到了不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不行的阶段;另一方面,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良好生态环境有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
中国的发展开始摈弃传统环境保护就污染将污染的还原论思维,转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发展循环经济产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完善生态文明制度部署生态建设方略,体现了“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的整体论思想。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体现了自生、共生、竞生、再生的生态控制论思想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方略。
“美丽中国”的目标,正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为人民谋福祉,就能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实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兼得,真正实现我国又快又好发展中的“好”美丽不仅仅关乎生态吧,还应有社会人心。
盛世太平之下,人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人人有帮弱济贫的良心,才是真正的美丽吧。
景观园林论文(5篇)
景观园林论文(5篇)景观园林论文(5篇)景观园林论文范文第1篇在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基础中不断地的引入各种先进的园林施工工艺。
各个城市的特点和当地的地域风情都得到极大的重视。
尽管我国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果,但其也存在肯定的问题。
第一,园林景观设计人员素养参差不齐,整体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特殊是和西方先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人员无论是在设计理念上,还是在设计水平和整体规划布局上,都存在巨大的差距。
其次,在园林景观建设方面,其相关建筑技术比较落后,施工工艺有待创新。
特殊是园林设计是近年来最新的设计产业方向,其建筑施工的技术、工艺技术等手段还没有形成独特的体系,大多沿用旧式的城市建筑设计方法,细化设计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第三,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理念没有将生态环境和设计有效的统一,往往会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
第四,城市景观设计中人文元素突出不够。
第五,园林景观设计中使用的植物往往没有完全考虑其自身的生长特点,后续养护力量不足,导致相应的景观使用寿命不长。
2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中的人文倾向性分析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与整个城市的进展以及人们日常的生活紧密联系。
任何城市的人文特点,地域风情都可以从城市园林景观中透射出来。
特殊是现阶段各个城市都乐于将整个城市的人文理念作为一个城市特色品牌呈现出来,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景观设计都融进了城市的人文特色。
如江南很多城市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注意突出江南水乡的人文特色。
园林景观中搭配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小路搭配绿色的植被,释放着整个江南水乡的人文主义情怀。
而北方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搭配宏大的建筑人文特色。
四合院协作着大花园,无不展现出北方城市的雄峻。
如何能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把人文倾向完善的融入进去,这也是值得深化探讨的一个问题。
首先,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多少文化底蕴和内涵。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任何城市都不缺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色。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论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论文篇一:选修课论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姓名:刘红班级:电商一班学号:130103020193 序号:最后一个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环境保护问题,并结合中国的实践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引言: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确定了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实行环境保护战略,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十分有帮助的。
1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问题 1.1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并不断发展起来的。
“广义而论,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或人为原因引起生态系统破坏,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现实的或潜在的问题。
从狭义上讲,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导致的各种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和生态系统失调”。
1.2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全球36亿公顷的土地面临沙漠化的危险。
这大致相当于地球面积的1/4。
受影响的地区遍及百余国。
在过去十年间1.4亿公顷的森林消失了;用水的消耗量每年增加3%,致使地下水位下降,l0亿人口缺水,24亿人口饮水不卫生;类似的报告和警告连篇累牍,概括起来,大约有如下十种: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淡水短缺和水质污染、海洋污染、土地退化、沙漠化地区日趋扩大、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有毒废物污染等。
1.3当代中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中国环境问题的基本形势是: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并存,历史环境欠债与新增环境问题并存。
具体表现为:土地资源严重破坏、森林资源面临枯竭、水资源出现危机、矿产资源大量流失、大气污染严重、水体污染面广、废弃物污染成灾、噪声污染超标等。
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2.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我国从自身的发展和其他国家的经验中,建立了与自己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承受能力能允许的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和制度体系。
建筑与景观和谐发展论文
浅谈建筑与景观的和谐发展【摘要】在实际生活中,仅有优美的环境或者仅有别致的建筑都是不够的,只有将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活氛围融于一体,才能营造理想的社区。
建筑元素对细节的把握还应与景观因素相互融合,建筑的造型、色彩、立面、风格都应恰如其分地与景观相互呼应。
当前形势下,建筑和景观的统一,是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建筑;景观;和谐;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尤其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的建筑外部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往整天面对钢筋水泥的城市居民对这样的生活早已厌倦,他们渴望得到的是大自然的绿色。
然而,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使他们这样的愿望遥不可及。
近几年来,“景观住宅”、“花园小区”等建筑与景观的结合体在我国各地大受欢迎。
显而易见,当代人在选择住房时不仅关注建筑的结构和功能,更加关注所处社区的环境,人们渴望得到的是建筑与景观的统一体。
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一直贯穿于整个社会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全过程,体现着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建筑作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产物,也在不断进步,必须与园林景观建设协调发展,才能给人们创造一个平衡生态和舒适生活、工作环境。
合理的规划,配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和人类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因为它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生存环境真正的归属问题。
融合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手法将建筑与周围自然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因借手法,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为原则,引入外界景观元素,使其与外界环境融为一体。
建筑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之一,必然要对其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建筑的开发和建设,不可避免的破坏了自然环境原有自然景观平衡,土地资源、水资源、植被、大气环境。
在公路、机场、水库、别墅、度假村等开发建设方面尤为显著。
建筑作为人类生产、生活、休息的场所,要求在结构、布局、安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融入美学因素,使其达到“舒适、怡人、低碳环保”的目标。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15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15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景观规划设计论文摘要: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涉及面较广,对个体的设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在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要遵循自然生态法则,充分考虑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将景观、植被与环境融合起来,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以提高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水平,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景观规划设计设计论文设计景观规划设计论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1城市滨水公共空间设计原则1.1公共性滨水区历来是公众活动最为密集的区域。
无论是节日庆典、宗教礼仪,还是娱乐活动,人们总喜欢选择滨水地区。
恒河河畔的宗教仪式、汨罗江的龙舟比赛、巴林水滨的晚间野餐,抑或名古屋供奉神灵的“热田祭”等都是以滨水地区作为活动的场所[1]。
滨水区作为一种稀缺的土地资源,应该作为社会的共有财富进行分享,不应让私人或少数利益团体占有。
所以,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遵循“共享”原则,强调土地紧凑利用和公共设置的合理配置,尽可能地将亲水的空间还给公众,还原滨水空间的“公共性”这一基本属性。
1.2可达性滨水区是陆地和水域的交界区域,这个区域的交通是尽端式交通,且因平行于水系的道路使得滨水公共空间成为相对独立的地块。
因此,组织合理的路网,让使用者能快速到达滨水空间,并能够在其中穿行,其交通的便捷程度,是滨水公共活动的保障,也是保持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保障[2]。
1.3实用性滨水区作为公众活动的主要载体,不应该仅具备观赏或者防洪的单一功能,其具有的功能特点应该是多样化的。
应满足来此活动的不同人群的公共活动需求,如观光的游客需要具有特色的景观风貌;周边工作的白领需要短暂的茶歇场所;居住在附近的孩子需要可以让他们攀爬、游戏的场地。
遵循此原则,可以使滨水公共空间具有长久的吸引力和人气。
1.4识别性识别性是通过强调空间的形式与特征,赋予空间个性,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强化人们对该空间的记忆。
园林景观设计课题研究论文(五篇):谈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生态环境保护下的城市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谈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2、生态环境保护下的城市景观设计3、生长型景观下的景观设计4、谈地域植物对园林景观特色形成作用5、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设计原则及策略全文总字数:17948 字篇一:谈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谈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摘要:在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塑造之间的融合发展是缓解城市生态污染压力的有效措施。
本文所提出的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融合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并且笔者从园林、植物、交通、水体、空间尺度和景观布局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旨在为加快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逐步实现宜居性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设计;融合发展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也是逐步实现宜居性城市的前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激增,导致城市用地矛盾日益尖锐化。
同时,高层建筑物与地下空间资源的综合利用导致城市污染日趋严重,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面对上述问题,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的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了城市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加强了城市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有效融合。
这不仅提高了建筑物周边的绿化覆盖率,而且对提升建筑物周边景观品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融合优势分析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进行,即在今后城市的发展中,不仅要加强城市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要以“绿色发展”为基础将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与建筑设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品质。
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发展是逐步实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和宜居性城市的基础。
二者的有效结合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为逐步实现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②改善我国建筑环境,将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体现了绿色建筑理念的基本思想,即推动了绿色建筑发展理念的落实与贯彻;③为构建美丽中国和宜居性生态城市奠定了基础,显著地提升了建筑物周边生态环境品质,为居民提供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④将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与建筑设计理念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人文建设精神,为逐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奠定了基础;⑤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发展,是“立体绿化”发展理念的基础,也是逐步提高空中绿化率的基础,对有效消除“城市热岛效应”,降低空气污染城市,降低噪声污染和光污染,以及改善空气湿度和城市居住环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城市环境艺术可持续发展方向研究论文
城市环境艺术可持续发展方向的研究【摘要】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中城市环境艺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城市的发展与环境艺术紧密结合起来。
以下将阐释什么是城市环境艺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环境艺术在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及城市环境艺术所包含的范围、内容,如何使城市环境艺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城市建设;环境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1现在城市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城市环境艺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在城市化进程方面有了十足的发展,在这个以人作为整个发展中心的新世纪中,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也随之上升,更多的人希望自己所在的城市拥有着良好的城市环境,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环境里。
另外由于城市的高速发展也给城市各个方面的自然环境带来深深的负面影响,人们随之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可持续发展早已在世界各个国家里推行,我国也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战略,努力实践着。
城市环境艺术也正符合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的理念,城市环境艺术也将从观念上付诸到实际行动中来,在城市建设中得到了重大的发展。
2 城市环境艺术的可持续发展2.1城市环境艺术对于城市环境艺术本身的定义可以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来讲,宏观上来说城市环境艺术可以使整个城市“艺术化”;微观上来说是指对于在城市环境中起到装饰作用,提升整个城市艺术氛围的一件作品。
城市环境艺术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包括了建筑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美学、心理学等。
对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间接的推动了时代的进步。
2.2我国城市环境艺术的发展现状城市环境艺术整体创新不足。
每个城市都有其自己的特色,不提倡整个城市环境规划的时候大范围的改变城市原有的特色面貌,而完全被现代化的元素所代替。
要做的是在保证其特色的基础上去创新,把握好当地的历史人文特色。
然而回归于我国的城市却不容乐观,大量的作品在不同地方同时出现,竞相模仿;大量破坏城市原有特色被现代元素所代替;做出各种不符合当地城市人文特色的败笔,在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建设】生态城市建设论文
【关键字】建设生态城市建设论文浅议生态城市建设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城市的人居环境,回归自然成为人们的追求。
本文通过论述生态城市建设,反映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认识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体现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与协调,更加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
关键词:生态城市;内涵;生态建设;生态建设目标1 前言从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到道萨迪亚斯的人类环境生态学,都寄托着人类对自身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理想型城市的向往,人们一直在追求探索着理想的生活住区。
在中国,无论是劳动人民对自然规律经验积累的风水理论和技术,还是古代圣哲们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理念,都映射着古代城市建设中人们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的思想。
当早期传统聚落的生态化意识觉醒,人类对与环境的价值观发生了转变。
工业文明发展所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公害事件及世界资源能源危机,迫使人类重新认识和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生态城市(Ecopolis)作为面向未来城市新的发展模式被人们提出,它是人类生态价值取向的结果,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向,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形式。
生态学家O.Yanitsy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其中人们的创造力和生产力能够充分发挥,技术和自然充分融合,同时人的健康和环境质量同时受保护,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资源良性循环。
“生态城市”与普通的现代城市有着本质的不同,生态城市中的“生态”是综合的、整体的概念,蕴涵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内容,包含了生态产业、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生态城市是以一定区域社会、经济、自然持续发展为根底而存在,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共存的复合系统。
2生态城市的概念麦克哈根认为,如果要创造一个善良的城市,而不是一个窒息人类心灵的城市,我们需要选择城市和自然,缺一不可。
可持续发展论文
中南大学Center south universty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题目论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姓名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日期摘要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各种“生态问题”,因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也日益深入人心,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付诸实践,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质的飞跃。
但就目前情况看,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仍不尽一致,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如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问题。
这就直接关涉到如何把握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以至能否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关键词经济、现阶段、人口环境问题、资源能源问题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伦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其亦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
它是一种新的发展观、道德观和文明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是要使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人类在地球上世世代代能够生活下去。
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
自然系统是一个生命支持系统。
如果它失去稳定,一切生物(包括人类)都不能生存。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因此,对资源的节约,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
它要求在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对非再生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要有节制,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速度也应保持在它的再生速率的限度以内。
应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来解决经济增长的问题。
其内涵为:(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根本区别,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2)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3)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4)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人类必须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优秀论文三份合集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优秀论文三份合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优秀论文可持续发展从身边做起绿色,代表生命,代表健康和活力,是充满希望的颜色。
国际上对“绿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节能、环保三个方面,包含的内容非常宽泛,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对物种的保护等,可以说涵盖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
国际上一些环保专家把绿色消费概括成5R,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等五个方面。
绿色产品是无公害无污染的产品,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较小,在使用过程中有益于公众健康,在废弃阶段易于回收和处置。
但具体而言,绿色产品究竟“绿”在哪儿呢,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我国已认证的近32000多种型号绿色产品,按照其环保特性主要分为以下6种:1国际履约类;2可再生、可回收利用类;3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类;4改善居室环境质量类;5保护人体健康类;6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类。
随着人类进入环保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加注重保健、环保。
崇尚回归自然、追求健康的绿色消费之风蔚然兴起。
近些年,在世界绿色消费大潮的影响下,绿色消费在我国逐步升温。
随着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愈加青睐,一些有环保意识的企业开始开发“绿色”产品。
“绿色”食品、“绿色”建筑、“绿色”服装、“绿色”电脑……绿色消费的产值在我国呈迅速上升势头。
目前我国共有1500余家企业的32000多种型号的产品获得了中国环境标志,其中约半数产品与老百姓衣食住行相关,如生态纺织品、软饮料、纸质餐用具、卫生陶瓷、陶瓷砖、水性涂料、水嘴、建筑用塑料管材、塑料门窗、橱柜、节能灯、盘式蚊香、燃气灶具、家用微波炉、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洗涤剂、家用电动洗衣机、干电池、打印机、传真机和多功能一体机、儿童玩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景观可持续发展论文
摘要:当时上海的一种说法:“宁要浦西一间房,不要浦东一套房。
宁要南京路上一张床,不要闸北一套房。
”不难看出人文环境同绿地景观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是一样的重要,全面发展才是一座现代化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城市!
一、中国城市景观发展
现今,居住趋势不仅着眼于居住建筑本身,细可至居住小区乃至住宅,都无不与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中国的人居环境的理念,是文化总纲“天人和一”的一脉相承,强调“人与天调、天人共容”也包含“人杰地灵”,有天下为芦之说其主要体现在“用地之地宜”兼具顺从与局部改造的双重内容。
景观规划中要注意'顺其自然',保护自然生态。
中国的国情与悠久的文化内涵,未来中国城市景观究竟如何可持续发展?
以沈阳这座有着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市为例,来解决城市景观的更新及可持续发展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借鉴,以更好的进行城市景观规划的保护和更新。
二、城市景观设计与生态关系密切
1.生态规划设计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
如果我们把景观规划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规划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西蒙兹,2000)。
那么,景观规划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规划设计。
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核心。
景观规划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Minimum design),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Regenerative design,Lyle,1994),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Sustainable landscape,Thayer,1993)。
2.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是相互融合的:
城市的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从社会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20年代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eco-city,eco-community)以及可持续城市(sustainable cities,sustainable communities)。
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
3.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理
景观生态设计的地方性原理。
我们常常惊叹桃花源般的中国乡村布局及美不胜收的民居,实际上它们多半不是设计师创造的,而是居者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当地人的创造性设计。
遵循这一原理主要表现为:适应场所自然过程,和使用当地材料植物和建材。
三、中国城市景观更新
1.旅游景观
旅游业发达的城市,都是社会文明,经济繁荣,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城市。
如桂林的山水、黄山的云海、沈阳的世界遗产、张家
界的石峰、都是千百年来传承的文化。
90年代我国可持续发展现状国家提倡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风景优美和具有历史文化的地区,进行旅游开发并建设海滨广场、开辟名山风景区等规划旅游的城市,例如沈阳的小南天主教堂,张氏帅府,沈阳故宫,等进行重新的开发,使城市景观得到了保护和更新。
2.城市防护景观
城市防护林在城市中的地位不可小觑,对防风固沙打造城市的气候有巨大的作用。
沈阳防护林带有3条。
全长176华里,占地1.86万亩,有各种各样的树木339万株,是城市的绿色屏障,可以防风沙,保持水土、保护河岸和堤坝、调节气候、降低烟尘,对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作用。
3.居住区景观
居住在城市里,居所的生活空间景观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近年来全市新建153个街心小游园和景点,分布市内各居民区和主要街道两侧,清晨和傍晚成了人们读书、练功、散步、观花赏月的园地。
中山路沿街的历史文化风情街经过这俩年的修整,街道两旁木质花坛,各式人物雕塑或站或坐,动作表情灵动,散落在风情街四处,举目有各色小彩旗雨伞连成一片,在历史感的沿街建筑中,勾勒出一片欧式风情一条街风光。
4.城市公园及城市广场景观
2003年以来沈阳陆续的开放市内公园绿地,沈阳市公园管理处在制定公园总体规划设计时,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的传统造园艺术手法,
又学习和借鉴了国内先进造园技术,对原有公园进行了改建,扩建,以植物造园为主,东陵和北陵公园的建筑物都经过修缮,现以焕然一新、金碧辉煌,为国内外游人所赞赏。
5.城市夜景
华灯初上、炫丽多彩的霓虹灯明亮的灯光照亮了城市,此时外出散步、购物休闲都会感到这座城市带来的魅力,就向清--陈徽善《南越游记》中辞句:灯火辉煌、金鼓喧震、男女耳目、势不暇接。
城市的繁华街区、城市广场、城市公园等都能看见人们在进行着自己喜爱的夜生活方式。
四、城市景观的组织与实施
城市景观更新方案是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是灵活的景观复兴过程。
交通景观更新方案:交通系统是交流,沟通的连接系统,更新目标就是改进道路系统保证交通顺畅降低汽车的通行量,扩大步行及自行车的区域,以达到空间安我国可持续发展现状、安全。
生态环境的治理方案:生态环境的治理目标是保护资源并注意控制利用,使产生的问题控制在能够解决的范围内,从长远生态学我国可持续发展现状角度,正确地对待水环境自然空间,节约水资源提高对绿色、洁净能源的利用。
沈阳的五里河公园是目前沈阳市景观更新和修复改造的一个典型例子。
其运用综合治理法将浑河的河水进行修复明显成功。
对河流水域景观更新和修复改造主要通过物理化学生物方法。
五、未来城市景观发展
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提出“山水城市”概念,认为中国园林是以山水园林为主并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把整个城市建成一座超大型园林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现状前景的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城市的新的尝试!不管未来城市是什么样他都是我们大家的城市,对未来城市来说公共参与建设城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六、问题与讨论
现代城市生态型景观的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减轻热岛效应、水资源耗竭及水环境恶化、温室效应等环境影响、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出现的雾霾天气,影响区域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仍然是城市环境控制的难题。
未来城市环境建设要实现几个转变;一是从物理空间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活质量的需求。
二是从污染治理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
三是从城市绿化需求到生态服务功能需求。
四是从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到面向过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引进天人合一的系统观,道法天然的自然观,巧夺天工的经济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实现城市建设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和人性化。
七、结语
当时上海的一种说法:“宁要浦西一间房,不要浦东一套房。
宁要南京路上一张床,不要闸北一套房。
”不难看出人文环境同绿地景观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是一样的重要,全面发展才是一座现代化具备国
际竞争力的城市!
参考文献
[1] 陈跃中发表:《城市环境设计》2007(1):76
[2]Sim van der Ryn and Cown,Stuart,1996. Ecological Design,Island Press Washington.D.C。
[3] 西蒙兹(俞孔坚、王志芳、孙鹏等译),2000,景观设计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Lyle,J. T,1994. Regenerative Desig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ohn Wiley & Sons,Inc。
[5] Thayer,R. L.,Jr. 1993. Gray World,Green Heart:Technology,Nature,and the Sustainable Landscape. John Wiley & S ons,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