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完整版

合集下载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
极度夸张变形和图案化的动物主体纹样则配以典雅华丽的饰带和底纹,与厚重规整的器物造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威严典重、狞厉神秘、雄伟华丽的总体艺术风格。
→青铜器上的饕餮、夔龙、夔凤纹饰。
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了解写实与装饰。
具有高度写实风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向东行进的布阵设计,清楚地代表了秦军由西而东消灭六国的锋芒所指。
视觉感受:朴实与华丽,简略与丰富;
造型手法:写实与夸张;
象征意义:氏族图腾;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
教学提示:商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祭祀的“礼器”而制作,多半供献给祖先或铭记自己武力征伐的胜利。
→彩陶鸟纹与青铜器凤纹图片。
商周青铜器欣赏。
商周青铜器纹饰:饕餮、夔龙、夔凤。
小结: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龙或夔凤图案,其形象狞厉可怖,是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祇。
3.基于这个造型,设想添加其余部分后的小建筑模型,并画出草图,与同学交流;
4.按设计风格进行小组组合,利用课余为下节课的制作活动做好准备。准备工作包括集体创意设计,成员分工以及图纸、材料、工具的准备。教师为小组制作提出建议。
→几何体展开平面图演示和讲解。
四、总结、评价、布置后续任务
1.对教学做出总结,点评新颖的制作和设想并提出建议;
二、欣赏、分析、讨论
1.感受作品;
2.运用建筑造型美感要素,对作品的造型、结构、色彩、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a.布达拉宫、天坛祈年殿、悉尼歌剧院造型都有向上的趋势,却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你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吗??穴直线和曲线、规则与变化、环境因素等?雪
b.仔细观察天坛祈年殿,从基座至屋顶排列的距离和层数有什么变化规律?(节奏)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码相机、静物台及衬布、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物品、取景框、作业纸和铅笔等。
一、导入
引导学生就课题展开议论,理解《静物有声》的含义,进入作品欣赏的学习内容。
小结:艺术家出于对表现生活的兴趣,描绘那些静止的物体,表达他们的心声,把极其普通的对象变成了富于美感的艺术品。
二、作品欣赏
《冠军的象征》欣赏引导(关于题材):
视觉感受:朴实与华丽,简略与丰富;
造型手法:写实与夸张;
象征意义:氏族图腾;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
教学提示:商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祭祀的“礼器”而制作,多半供献给祖先或铭记自己武力征伐的胜利。
→彩陶鸟纹与青铜器凤纹图片。
商周青铜器欣赏。
商周青铜器纹饰:饕餮、夔龙、夔凤。
小结: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龙或夔凤图案,其形象狞厉可怖,是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祇。
一、导入
交谈:a. 你准备画一幅什么样的静物,用什么样的构图、色彩表现主题?b. 你打算怎样画这幅静物?
回顾上一课时的有关内容。
画法建议:以草图上的物品为主体,参照图片上的背景、衬布的画法;以铅笔为主,浅色水彩辅助。
→画法建议、步骤示意以及范式。
二、作业
教师辅导。
三、展示、评价
学生互评,教师总结。
课目
→术语解释:巫术图腾。
探究具象和抽象彩陶纹之间的联系以及变化规律。
分析彩陶纹样具象与抽象的变化,通过讨论得出方法和结论。
1. 摄取、归纳并最大限度简化图形中的关键特征;
2. 按照一定规则重新组合排列。
→鱼纹、鸟纹、蛙纹以及相关几何纹的关系和变化。
通过对比分析,了解纹样的不同表现方法与象征意义。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一课长河漫步一、教材分析_长河漫步课题《长河漫步》明示了编者的意图。

本单元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要求,通过对彩陶、青铜器、兵马俑以及古代绘画的欣赏,长河漫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历史发展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美术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漫步”中学习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赏析美术作品的方法,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长河漫步培养学生对中国艺术审美特点的探究兴趣,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教材列举了各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同时考虑到不同门类和不同形式。

彩陶部分提出早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彩陶纹样的分析,帮助学生揭示艺术起源与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之间的种种联系;青铜器和兵马俑的介绍,将象征和写实的不同艺术表现风格的社会性呈现出来,调动学生综合运用历史文化知识进行审美体验;古代绘画部分尽可能地选用了不同形式、题材的绘画作品,内容包括人物、山水、花鸟,工笔、写意,风俗画和文人画等等。

通过这些作品在视觉美感上各自的鲜明特点,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同时,也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不同切入点。

以下将课本呈现的材料作简略分析: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上:01课长河漫步1.彩陶纹与青铜器纹饰之间的联系彩陶纹样内容分别和不同氏族的现实生活或巫术仪式发生关系,如猪纹、鸟纹之于河姆渡人,鱼纹、人面纹之于半坡人那样。

彩陶纹样中有写实的也有抽象纹样,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抽象纹样大多是写实纹样变化的结果;青铜器纹样中的饕餮、夔、龙、凤等为想像中的神异动物,这些纹样更具有装饰性,常常对称排列,教材上的鸟纹和凤纹可以看出这种变化。

青铜器也有和彩陶纹相同的几何纹,如云雷纹、圆涡纹、回纹以及方格、三角等纹饰,常常作为陪衬的底纹。

2.彩陶、青铜器具有象征意义的纹饰与兵马俑的写实风格比较彩陶、青铜器的纹饰具有象征意义和装饰性,一是纹饰都依附于器物,或本身就是器物的造型。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
五、课后作业
进一步完善居室模型;继续观察室内以及自然界的透视现象。
(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在对居室色彩搭配、家具设计等相关问题思考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尝试运用透视知识画出自己居室的设计稿。
六、依据模型,运用所掌握的透视知识画一张居室草图
复习上节课的透视知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讲解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透视规律要点:
2.为进一步了解建筑艺术提供教学资源;
3.讲解下节课任务,布置准备工作。
→学生草图展示、归类。
→相关书籍和网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根据设计草图,制作简单的建筑模型;进一步感受经典建筑的魅力。
课前准备:同上。
五、学习制作方法
1.对小组的设计进行评价,为制作提出建议;
2.明确制作过程中安全、卫生以及爱护公物等注意事项;
2.渔猎是原始人类重要的生产方式,但图案并没有直接表现捕鱼的情景,你认为还有其他的意义吗?它是单纯的装饰吗?
教学提示: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生殖崇拜的象征,鱼在仰韶文化陶绘中是出现最多的图像之一。
《人面鱼纹盆》以图案结构线作为抓形的基础。有人把它看做半坡人的巫术图腾,象征其氏族人丁昌盛的局面。
→《人面鱼纹盆》以及人面鱼纹的分解动画。
课目
第1课长河漫步
年级
9年级上册
执教
尹静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源流,了解彩陶、青铜器、兵马俑有关知识以及审美特点。
→多媒体演示图片与文字。
一、问题导入
关联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有效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入课题。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熏陶器的出现意味着什么?芽
视觉感受:朴实与华丽,简略与丰富;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
3. 基于这个造型,设想添加其余部分后的小建筑模型,并画出草图,与同学交流;
4. 按设计风格进行小组组合,利用课余为下节课的制作活动做好准备。准备工作包括集体创意设计,成员分工以及图纸、材料、工具的准备。教师为小组制作提出建议。
→几何体展开平面图演示和讲解。
四、总结、评价、布置后续任务
1. 对教学做出总结,点评新颖的制作和设想并提出建议;
→术语解释:巫术图腾。
探究具象和抽象彩陶纹之间的联系以及变化规律。
分析彩陶纹样具象与抽象的变化,通过讨论得出方法和结论。
1. 摄取、归纳并最大限度简化图形中的关键特征;
2. 按照一定规则重新组合排列。
→鱼纹、鸟纹、蛙纹以及相关几何纹的关系和变化。
通过对比分析,了解纹样的不同表现方法与象征意义。
彩陶鸟纹与青铜器凤纹比较:
2. 渔猎是原始人类重要的生产方式,但图案并没有直接表现捕鱼的情景,你认为还有其他的意义吗?它是单纯的装饰吗?
教学提示: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生殖崇拜的象征,鱼在仰韶文化陶绘中是出现最多的图像之一。
《人面鱼纹盆》以图案结构线作为抓形的基础。有人把它看做半坡人的巫术图腾,象征其氏族人丁昌盛的局面。
→《人面鱼纹盆》以及人面鱼纹的分解动画。
进一步要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这些可以帮助你更深刻地理解作品表达的内涵。
→《有壶的静物》及构图示意。
→《静物》及构图示意。
四、摆静物
按照活动一的任务要求分组,确定各自的主题,运用以上所学知识摆放静物;各组派代表就表现意图、光线运用、色彩搭配、物品组合的构图方式等内容进行讲解。教师结合拍摄的图片讲评静物。(可用构图稿代替)
讲解加工过程中的安全事项。
小组分工安排工作任务,讨论制作规划:
1. 小组内协调统一风格、样式,设计思路达成一致;

湘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一课长河漫步一、教材分析_长河漫步课题《长河漫步》明示了编者的意图。

本单元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要求,通过对彩陶、青铜器、兵马俑以及古代绘画的欣赏,长河漫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历史发展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美术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漫步”中学习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赏析美术作品的方法,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长河漫步培养学生对中国艺术审美特点的探究兴趣,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教材列举了各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同时考虑到不同门类和不同形式。

彩陶部分提出早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彩陶纹样的分析,帮助学生揭示艺术起源与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之间的种种联系;青铜器和兵马俑的介绍,将象征和写实的不同艺术表现风格的社会性呈现出来,调动学生综合运用历史文化知识进行审美体验;古代绘画部分尽可能地选用了不同形式、题材的绘画作品,内容包括人物、山水、花鸟,工笔、写意,风俗画和文人画等等。

通过这些作品在视觉美感上各自的鲜明特点,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同时,也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不同切入点。

以下将课本呈现的材料作简略分析: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上:01课长河漫步1.彩陶纹与青铜器纹饰之间的联系彩陶纹样内容分别和不同氏族的现实生活或巫术仪式发生关系,如猪纹、鸟纹之于河姆渡人,鱼纹、人面纹之于半坡人那样。

彩陶纹样中有写实的也有抽象纹样,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抽象纹样大多是写实纹样变化的结果;青铜器纹样中的饕餮、夔、龙、凤等为想像中的神异动物,这些纹样更具有装饰性,常常对称排列,教材上的鸟纹和凤纹可以看出这种变化。

青铜器也有和彩陶纹相同的几何纹,如云雷纹、圆涡纹、回纹以及方格、三角等纹饰,常常作为陪衬的底纹。

2.彩陶、青铜器具有象征意义的纹饰与兵马俑的写实风格比较彩陶、青铜器的纹饰具有象征意义和装饰性,一是纹饰都依附于器物,或本身就是器物的造型。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一课长河漫步
一、教材分析——长河漫步
课题《长河漫步》明示了编者的用意。

本单元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要求,通过对彩陶、青铜器、兵马俑和古代绘画的欣赏,长河漫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历史进展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美术现象、历史源流和审美特点,在“漫步”中学习综合运用各类知识赏析美术作品的方式,取得初步的审美体会和鉴赏能力;长河漫步培育学生对中国艺术审美特点的探讨爱好,酷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教材列举了各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同时考虑到不同门类和不同形式。

彩陶部份提出初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彩陶纹样的分析,帮忙学生揭露艺术起源与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之间的各类联系;青铜器和兵马俑的介绍,将象征和写实的不同艺术表现风格的社会性呈现出来,调动学生综合运用历史文化知识进行审美体验;古代绘画部份尽可能地选用了不同形式、题材的绘画作品,内容包括人物、山水、花鸟,工笔、写意,风俗画和文人画等等。

通过这些作品在视觉美感上各自的鲜明特点,丰硕学生的审美体验,同时,也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不同切入点。

以下将讲义呈现的材料作简略分析: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上:01课长河漫步
1.彩陶纹与青铜器纹饰之间的联系。

新湘教版九年级上美术教案

新湘教版九年级上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历程,了解水墨画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方法。

2.通过学习中国水墨画的经典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欣赏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提高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锻炼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2.教学难点:体验水墨画的表现手法,运用到实践创作中。

三、教学准备:1.教学媒体:投影仪2.教学素材:中国水墨画相关图片、画纸、画笔、国画颜料、水盒、毛笔、水墨、双面胶、美术作品等3.教学环境:教室、画室四、教学步骤:1.引入:(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中国水墨画的经典作品,并简要介绍中国水墨画的特点,引发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PPT等多媒体展示,讲解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包括传统水墨画的题材、画法和表现手法。

同时,介绍著名的水墨画家和其代表作品,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文征明的花鸟画等。

然后,教师将重点讲解水墨画的一些基本技法,如湿墨干笔、皴法等。

3.艺术欣赏:(20分钟)学生观看水墨画的经典作品,并通过教师引导,学习欣赏水墨画的审美方法和技巧,包括构图、用墨、用笔等方面的鉴赏与分析。

4.创作实践:(3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的水墨画技法和表现手法进行实践创作。

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题材和构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水墨画技法,如点画、线画、淡墨、浓墨、抹染等,使学生熟悉和掌握这些技法。

5.形成总结:(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教师带领全班进行欣赏、评价和总结。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作品的特点、创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同时教师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定期评价,激励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6.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用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表达自己感触的作品,并写一篇感悟性的作品评论。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各种途径深入了解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湘版九年级美术教案] 新湘版九年级美术教案

[湘版九年级美术教案] 新湘版九年级美术教案

[湘版九年级美术教案] 新湘版九年级美术教案湘版九年级美术教案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民居的基本特征、主要成就以及重要价值,提高视觉感受能力。

湘版九年级美术教案一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初步了解动漫人物造型得特点,学习夸张、变形的造型手法应会:(1)能利用夸张、变形得手法,根据自己五官特点为自己设计动漫形象(2)能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将头像与服饰较好的结合,力争体现出个人得情趣爱好。

鼓励学生创作有自己风格的、自己特征的动漫形象。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如何利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设计自己的动漫形象难点:如何让创作出的动漫形象表现出自己的个**好。

三.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1.导入新课通过欣赏学生熟悉的动漫形象分析人物特征及表现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教师的引导,发现动漫人物造型的特点。

出示一组动漫形象设计作品提问:这些形象大家都熟悉吗?你喜欢哪一个形象?设计师对人物的创作运用了那些绘画手法?生回答:夸张、变形的方法。

出示教师自己的动漫形象,问:a、猜一猜这是谁呢?b、从哪里看出来的?(圆脸、眼睛和长发。

)不错,这些是老师的特点,但是这些特点在这张画上又有哪些变化谁知道?(进行了夸张和变形)教师:这节课我们试着为自己画一幅动漫形象板书为自己设计动漫形象(抓住人物的相貌特征进行夸张、变形,产生可爱卡通的效果,这就是动漫设计的特点)让一个学生上台做模特,让学生画一下,然后具体分析具体分析脸的变化眼睛的变化鼻子的变化嘴巴的变化耳朵的变化进一步总结动漫形象运用了:夸张、变形、卡通的效果发现动漫形象提问:你在哪见过动漫形象?回答:电视、网上、动漫书、服装、文具等等欣赏动画形象《花木兰》、《孙悟空》等,学生欣赏动画图片,观察动漫形象的特点分析人物:发型、脸型、五官引导学生画自己的眼睛教师:如何表现出你想要的效果?(学生展开联想)幻灯片展示多种眼睛的画法学生试画眼睛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自己的需要画出水汪汪的、亮晶晶、有密密睫毛的大眼睛学生画一幅自己的动漫形象说说自己的特点,准备把哪进行夸张变形,想为自己设计什么风格的动漫形象课后延伸分组制作:你想把自己的动漫形象画到哪?用复写纸把画好的动漫形象拓印在所要画的地方在纸盘上、在t恤衫上、在靠垫上等四.总结湘版九年级美术教案二长河漫步一、教材分析_长河漫步课题《长河漫步》明示了编者的意图。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美术 教案设计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美术 教案设计
教案难点
了解各时期代表人物的艺术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在神学权威的笼罩下,欧洲中世纪艺术大都服务于宗教,宣传教义。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艺术走下神坛,汲取古典精髓,注入人文精神,表现人的世俗生活,开创并完善了一种反神学权威、反封建特权的新的视觉语言。这个时期的艺术达到了古典艺术之后的一个新高峰,基本风格和变现技法构成了西方近代美术的主要传统,影响深远。
《大卫》雕塑M开朗基罗(意大利)
M开朗基罗致力于解剖人体,研究人体结构和运动,故而他的作品更能充分展示人体的力量之美。
《农民的舞蹈》油画彼得·勃鲁盖尔(尼德兰)
画家去除了宗教与神话的限制,走向民间,在朴实的平凡生活中发现了生命的美。
2、艺术直接表现生活
随着人文主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目光转向现实的生活,以平民百姓为主题,甚至自然界的花草和禽鸟也可成为主题,思想的活跃使得文艺复兴艺术进入大师辈出的时代,极为深远的影响了后来的西方艺术。
课件:《暴风雨》乔尔乔内(意大利)
《草地》(水彩画)丢勒(德国)
《自画像》(油画)丢勒(德国)
无论是草地上的植物还是镜子中的自己,丢勒都以极其客观科学的精神一丝不苟的记录下来,呈现在画面上。
三、思考练习:
请说一说《暴风雨》和《带金翅雀的圣母》中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有什么不同?
查找资料,了解文艺复兴时期同其他时期同类题材作品进行比较,写一篇200-300字的短文,谈谈你对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认识。
2、尝试从画面空间、人物动作、表情等方面比较下面三幅《圣母子》作品的差别,并谈一谈造成这种差别的社会背景。
四、作业与课堂评价

新湘美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湘美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湘美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走下神坛》教案教学目的:1、学生能够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总体风格和造型特点,掌握欣赏外国绘画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外国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3、学生能够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对西方绘画艺术的重大贡献,学习艺术巨匠们勤奋、刻苦和钻研的精神,以及献身艺术的壮举。

教学重点:1.通过对达·芬奇等人的绘画作品的欣赏,2.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总造型特点,进而掌握这一时期审美观念的变迁。

教学难点:学艺术家勤奋、刻苦的献身精神。

教具准备:黑板、课本和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入阶段(1)复习:同学们,继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之后,十五、十六世纪,在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就是文艺复兴,那么,这场伟大的文艺复兴对西方绘画艺术产生了怎样的巨大的影响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入到今天的课程学习中····(2)新课导入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与中世纪的壁画《圣母子》对比,以突出文艺复兴的艺术特点。

我们知道,漫长的中世纪,艺术成为基督教的工具,无论雕塑还是绘画。

请看屏幕,这是一幅中世纪的壁画《圣母子》,右边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虽然是同一主题,但在绘画语言和对人物神态的刻画等方面你觉得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完成文艺复兴与中世纪绘画的不同点中世纪的造型:概念化、僵滞。

色彩单调,神态呆板。

效果远离生活,没有生气。

使人敬而远之。

属性:宗教(封建)文艺复兴是造型:严谨、科学,真实自然。

色彩:富力而和谐。

神态鲜活,贴近现实生动使人倍感亲切,人文精神。

总结:由此可见,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特点:1、肯定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与地位,尊重人的情感,赞美人的力量。

反对宗教对人的精神束缚和思想禁锢。

2、崇尚科学精神,探求真理与知识,尊重古典文化遗产并赞美自然的美丽,反对封建愚昧和虚伪的神学观念。

【完整升级版】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完整升级版】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一课长河漫步一、教材分析_长河漫步课题《长河漫步》明示了编者的意图。

本单元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要求,通过对彩陶、青铜器、兵马俑以及古代绘画的欣赏,长河漫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历史发展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美术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漫步”中学习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赏析美术作品的方法,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长河漫步培养学生对中国艺术审美特点的探究兴趣,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教材列举了各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同时考虑到不同门类和不同形式。

彩陶部分提出早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彩陶纹样的分析,帮助学生揭示艺术起源与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之间的种种联系;青铜器和兵马俑的介绍,将象征和写实的不同艺术表现风格的社会性呈现出来,调动学生综合运用历史文化知识进行审美体验;古代绘画部分尽可能地选用了不同形式、题材的绘画作品,内容包括人物、山水、花鸟,工笔、写意,风俗画和文人画等等。

通过这些作品在视觉美感上各自的鲜明特点,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同时,也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不同切入点。

以下将课本呈现的材料作简略分析:初中美术教案9年级上:01课长河漫步1.彩陶纹与青铜器纹饰之间的联系彩陶纹样内容分别和不同氏族的现实生活或巫术仪式发生关系,如猪纹、鸟纹之于河姆渡人,鱼纹、人面纹之于半坡人那样。

彩陶纹样中有写实的也有抽象纹样,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抽象纹样大多是写实纹样变化的结果;青铜器纹样中的饕餮、夔、龙、凤等为想像中的神异动物,这些纹样更具有装饰性,常常对称排列,教材上的鸟纹和凤纹可以看出这种变化。

青铜器也有和彩陶纹相同的几何纹,如云雷纹、圆涡纹、回纹以及方格、三角等纹饰,常常作为陪衬的底纹。

2.彩陶、青铜器具有象征意义的纹饰与兵马俑的写实风格比较彩陶、青铜器的纹饰具有象征意义和装饰性,一是纹饰都依附于器物,或本身就是器物的造型。

湘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

湘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

湘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授课设计(新)九年级上学期美术教教学设计第一课《走下神坛》主备教师:张红燕任课教师:一、教材解析:本单元依照《美术课程标准》对“欣赏·谈论”学习领域的要求,授课活动围绕文艺中兴时期的美术现象和代表作品张开,《走下神坛》从人与神艺术主题的发展、变迁的历史线索切入,经过对经典作品的比较和解析,介绍了欧洲文艺中兴运动以及人文主义对西方艺术产生的深刻影响。

经过对文艺中兴时期等的作品欣赏,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不同样时期拥有代表性的美术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色,在其中学习运用各种知识赏析美术作品的方法,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认识调子的含义及构图、透视,能描绘解析艺术作品。

初步理解文艺中兴艺术与中世纪艺术的差别,及代表人物的艺术特色。

教材列举了各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经过这些作品在视觉美感上各自的鲜亮特色,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同时,也为授课内容的选择供应不同样切入点。

授课活动的设置各有所重视,培养学生审美、谈论和文化认知的多方面涵养。

二、授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作品中调子的含义及构图、透视,能描绘解析艺术作品。

初步理解文艺中兴艺术与中世纪艺术的差别,及2、方法与过程目标:可以联系时代背景和相关文化现象,从各方面对美术作品进行解析。

3、感情与态度目标:可以对美术作品进行较完满的谈论,英勇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三、本课重点难点解析:认识各时期代表人物的艺术特色。

四、授课思路:依照教材包括实质性的知识和技术学习的两方面内容进行解析,理解教材妄图,掌握和控制难度,是达到授课目的的基本保证。

教材的内容资料多,跨度大,一味照本宣科必然拖沓。

所以,对资料进行选择办理是十分必要的。

授课准备从认真地研究授课内容开始,大量地查阅资料,除熟悉与作品相关的内容外,还须精选那些可以惹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史料和相关知识。

充分预计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学生的需求,是授课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五、教具准备:课本、授课课件、多媒体、挂图等。

湘教版九年级上期美术教案

湘教版九年级上期美术教案

第一课长河漫步教材分析:本节课本人根据近年的实际教学经验所进行的尝试,希望能找到一种比较适合中学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作为欣赏课,内容上不必去求全因为45分钟是绝对做不到的。

所以更应注重的是教学的方法和态度。

首先本课课题《长河漫步》,选题也要有一定的时间导向性。

所以本课决定采取以“马”为话题漫步历史长河通过古代的雕塑绘画作品的欣赏,来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了解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特点——形与神的关系。

通过对几个主要历史时期“马”作品的分析,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的以线为主、以形写神、注重象征意义的表达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关键是教师的介绍不能太专业、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的接受,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第一位!教学目标:1、通过“马”的线索让学生对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的主要特点有所了解、产生兴趣。

通过对“美”的追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2、中国美术作品中的以形写神,及象征意义的表达。

教学难点:中国画形与神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总结。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本教学过程:长河漫步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二、欣赏视屏资料,引出话题1、马与人类的关系,马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武力的象征——秦始皇兵马俑(特点,价值)2、马在战争中的作用——名将与名马(项羽、关羽、秦琼等人的坐骑,学生回答)霍去病(可以让学生结合历史叙述故事)---引出作品《马踏匈奴》(地位、艺术特点、风格、)第一次提到形与神3、由《马踏匈奴》引出《马踏飞燕》重点讲述优美的造型、独特的想象力——中国旅游标志。

与外国作品的比较——想象力4、(设置问题)中国古代专门考察画家想象力的题目1踏花归来马蹄香,马蹄的“香”如何体现?2野渡无人舟自横,舟的“横”如何体现?3深山无人藏古寺,古寺的“藏”如何体现?——含蓄的美。

——想象力5、小结汉代以前的艺术特点,存在形式。

社会的进步使中国绘画进入了新阶段。

(纸的发明,理论的完善等)6、唐朝绘画的“马”体现了中国绘画的以线造型,同时传达了时代的风貌——盛世的肥美、宽大(设置问题)唐朝的盛世景象如何通过美术作品来体现?7、宋代绘画的“马”对比例,神态线描、墨染这说明在技法上除继承传统之外,又精研马的比例,神态,而使画马艺术发展到更高的水平。

第5课 门-湘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5课 门-湘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5课门-湘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课是九年级美术上册的第5课,主要教授门的画法。

在本课中,我们将学习门的基本构造、门的造型特点以及门的色彩应用。

二、教学目标1.掌握门的基本构造和设计要素。

2.了解门的造型特点,并能够应用到实际作品中。

3.学习门的色彩应用,掌握色彩运用的技巧。

4.提高学生的创意和手工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点1.门的构造和设计要素。

2.门的造型特点。

3.门的色彩应用技巧。

四、教学难点1.将门的造型特点应用到实际作品中。

2.学生创意和手工表现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仿制物引入门的话题,引发学生对门的兴趣。

2. 观察讨论(10分钟)•让学生自由观察门的形态,找出门的特点和美感。

•教师对门的构造和特点进行简单讲解。

3. 示范演示(15分钟)•教师进行门的构造和造型特点的演示。

•强调门的构造原理和造型特点,让学生理解门的设计要素和美感。

4. 练习创作(60分钟)•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自由设计和画出自己的门。

•教师在辅导中指导学生在构造、造型和色彩运用中的具体表现,以提高学生的创意和手工表现能力。

5. 展示评价(10分钟)•每位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老师和同学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评价本课中,教师重点教授了门的构造和造型特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创作出自己的门,并进行展示和评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同时,该课程紧紧围绕门这一话题展开,让学生对门这一物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丝毫没有枯燥,让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2015-2016学年新湘教版初中九年级上美术教案全册

2015-2016学年新湘教版初中九年级上美术教案全册

电子备课教案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电子备课教案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电子备课教案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电子备课教案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电子备课教案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电子备课教案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电子备课教案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电子备课教案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电子备课教案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电子备课教案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电子备课教案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电子备课教案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电子备课教案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电子备课教案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电子备课教案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电子备课教案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电子备课教案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电子备课教案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
→《有壶的静物》及构图示意。→《静物》及构图示意。
四、摆静物
按照活动一的任务要求分组,确定各自的主题,运用以上所学知识摆放静物;各组派代表就表现意图、光线运用、色彩搭配、物品组合的构图方式等内容进行讲解。教师结合拍摄的图片讲评静物。(可用构图稿代替)
→用构图草样讲解或数码相机对各组静物的不同角度拍照并演示。
→几何体展开平面图演示和讲解。
四、总结、评价、布置后续任务
1.对教学做出总结,点评新颖的制作和设想并提出建议;2.为进一步了解建筑艺术提供教学资源;3.讲解下节课任务,布置准备工作。
→学生草图展示、归类。→相关书籍和网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根据设计草图,制作简单的建筑模型;进一步感受经典建筑的魅力。
六、依据模型,运用所掌握的透视知识画一张居室草图
复习上节课的透视知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讲解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透视规律要点:1.掌握术语:视平线、消失点、消失线;2.画面、物体、消失点之间的关系。从一个固定的位置(视点)通过透明薄膜用一只眼睛观察模型或模型中的某一家具,用笔描绘到透明薄膜平面上,再根据获得的透视知识,把透视图在纸上画出来。
一、导入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因为好的建筑不仅仅是用于遮风避雨的构筑物,它还像音乐一样,使我们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华。
二、欣赏、分析、讨论
1.感受作品;2.运用建筑造型美感要素,对作品的造型、结构、色彩、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a.布达拉宫、天坛祈年殿、悉尼歌剧院造型都有向上的趋势,却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你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吗??穴直线和曲线、规则与变化、环境因素等?雪b.仔细观察天坛祈年殿,从基座至屋顶排列的距离和层数有什么变化规律?(节奏)c.比较布达拉宫和加拿大蒙特利尔某住宅,同样是直线造型,不同的组合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说说你的感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九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案第一课《走下神坛》主备教师:张红燕任课教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要求,教学活动围绕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现象和代表作品展开,《走下神坛》从人与神艺术主题的发展、变迁的历史线索切入,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对照和分析,介绍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及人文主义对西方艺术产生的深刻影响。

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等的作品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美术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其中学习运用各种知识赏析美术作品的方法,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了解调子的含义及构图、透视,能描述分析艺术作品。

初步理解文艺复兴艺术与中世纪艺术的差异,及代表人物的艺术特点。

教材列举了各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在视觉美感上各自的鲜明特点,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同时,也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不同切入点。

教学活动的设置各有所侧重,培养学生审美、评论和文化认知的多方面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品中调子的含义及构图、透视,能描述分析艺术作品。

初步理解文艺复兴艺术与中世纪艺术的差异,及2、方法与过程目标:能够联系时代背景和有关文化现象,从各方面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

3、情感与态度目标: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较完整的评述,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三、本课重点难点分析:了解各时期代表人物的艺术特点。

四、教学思路:根据教材包含实质性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两方面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教材意图,把握和控制难度,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

教材的内容材料多,跨度大,一味照本宣科必然拖沓。

所以,对材料进行选择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准备从细致地研究教学内容开始,大量地查阅资料,除熟悉与作品有关的内容外,还须精选那些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史料和有关知识。

充分估计学生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的需求,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五、教具准备:课本、教学课件、多媒体、挂图等。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神学权威的笼罩下,欧洲中世纪艺术大都服务于宗教,宣传教义。

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艺术走下神坛,汲取古典精髓,注入人文精神,表现人的世俗生活,开创并完善了一种反神学权威、反封建特权的新的视觉语言。

这个时期的艺术达到了古典艺术之后的一个新高峰,基本风格和变现技法构成了西方近代美术的主要传统,影响深远。

媒体运用课件展示:拉斐尔油画《椅中圣母》约1514(意大利)《弯曲在王座上的圣母和圣婴》(木板蛋彩)约1820(拜占庭)二、新授:1、解析:《弯曲王座上的圣母和圣婴》整体画面很暗,人物形象平面化、严谨、金色、暗红色、黑色、对比不强烈、压抑、圣母容貌肃穆、圣婴老成、肃穆、正襟危坐、高高在上《椅中圣母》光影感非常强,有立体感,明暗对比强烈、圆形构图打破死板不呆板、红黄蓝三原色、艳丽华贵、对比强烈、温柔、可爱、神态柔和、充满青春活力、动态自然、有亲切感。

2、比较:《弯曲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椅中圣母扎》同样是描绘圣母和圣婴,我们来看看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谈谈自己的看法、感受?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归纳比较结果,从画面的明暗、构图、色彩、表情、动态等方面进行比较。

3、欣赏:1、《犹大之吻》(湿壁画)约1305乔托(意大利)(1266-1337)“欧洲绘画之父”,其代表作品有《犹大之吻》、《逃往埃及》、《哀悼耶稣》《宝座圣母像》等。

解析:乔托注重空间深远关系和人物的立体表现,其艺术具有鲜明地现实主义倾向。

《犹大之吻》是《圣经》故事之一,犹大是出卖耶稣的叛徒。

在逾越节的晚餐桌上,耶稣指出他是出卖主的人。

他知道自己已经暴露,就提前溜走,立即去给敌人引路前来捉拿耶稣,他以亲吻作为暗号。

画面上表现的是犹大带领了一队兵马,还有祭司长和法利赛人的差役,直奔耶稣,要与他亲吻。

画面上耶稣双目盯紧犹大,满眼怒火;犹大则十分紧张。

四周则充满着骚动,气氛极其悲壮。

这幅画虽然是圣经故事,但从生活的光明和黑暗两个方面表现了一个真实的人的形象,表现了正义与邪恶的搏斗。

整个画的光线、色彩、构图都集中在中心人物形象上,犹大的黄色大氅明亮而醒目。

全画用重色调,上部深蓝,下部褐色,造成一种沉重的黑暗感,以渲染这种斗争的紧张气氛。

画家用画笔赞颂了光明、正义的化身——耶稣,鞭挞、揭露了黑暗、邪恶和丑的化身——犹大。

乔托注重空间的深远关系与人物的立体表现,其艺术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

4、文艺复兴分为四个阶段:14世纪初是一个“原始文艺复兴”阶段,又称开端期;14-15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的早期阶段;15-16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的盛期,又称成熟期、高峰期;文艺复兴的“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16世纪下半期-17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晚期。

一、赋予宗教人物以人间情感中世纪时,绘制宗教人物必须严格遵照宗教的表达方式,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表现。

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艺术家们逐渐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融入宗教题材的创作中,使得宗教人物形象越来越世俗化。

1、《带金翅雀的圣母》(油画)1507拉斐尔(意大利)拉斐尔绘制了大量的圣母子题材的作品,它将现实生活中许多美丽的女性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圣母的身上,具有和谐、柔美、明净的人物性格特征。

他的圣母像寓崇高于平凡中,被誉为美和完善的化身。

《金翅雀圣母》又名《带金莺的圣母》,画中一共有三个人物,圣母、耶稣与约翰。

但是画中人物并没有宗教标签。

2、拉斐尔,(1483——1520)是意大利杰出的画家,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给世人留下了300多幅珍贵的艺术作品。

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

其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

表现出对完美与和谐的色彩及造型的追求。

表现出“理想美”的趋向。

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追奉的“美的标准”。

3、《春》油画约1482 桑德罗·波提切利(意大利)是一幅有关自然与人类保持和谐关系的寓意画。

全画背景是一片幽静的橘林,一派春回大地、花草争妍的景象。

显然,诸神是为春的到来而欢歌,对美和爱的追求,即对人性的追求,是这一作品的主题。

三、思考练习1、查找资料了解调子的含义。

课本第三页下图为画面调子比照卡,仔细观察作品将你认为调子相当的号码填入右边的线描图中。

2、尝试从画面空间、人物动作、表情等方面比较下面三幅《圣母子》作品的差别,并谈一谈造成这种差别的社会背景。

四、作业与课堂评价板书设计:第1课:走下神坛(1)一、中世纪艺术特点。

二、人物介绍:拉斐尔;乔托三、作品欣赏:《椅中圣母》、《弯曲在王座上的圣母和圣婴》、《犹大之吻》、《带金翅雀的圣母》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知识,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二、新授:1、艺术与科学的有机结合:随着文艺复兴的推进,一些艺术家以理性为准绳,科学观察万事万物,打破了神学的权威,运用透视法则和人体结构的科学知识,创作出人物形象更趋真实完美,刻画的现实也更加准确生动。

课件:《蒙娜丽莎》达芬奇(意大利)达芬奇做了大量的写生练习,并注重对人体比例、结构以及透视等的研究,其作品流露着艺术家的理性思维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大卫》雕塑米开朗基罗(意大利)米开朗基罗致力于解剖人体,研究人体结构和运动,故而他的作品更能充分展示人体的力量之美。

《农民的舞蹈》油画彼得·勃鲁盖尔(尼德兰)画家去除了宗教与神话的限制,走向民间,在朴实的平凡生活中发现了生命的美。

2、艺术直接表现生活随着人文主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目光转向现实的生活,以平民百姓为主题,甚至自然界的花草和禽鸟也可成为主题,思想的活跃使得文艺复兴艺术进入大师辈出的时代,极为深远的影响了后来的西方艺术。

课件:《暴风雨》乔尔乔内(意大利)《草地》(水彩画)丢勒(德国)《自画像》(油画)丢勒(德国)无论是草地上的植物还是镜子中的自己,丢勒都以极其客观科学的精神一丝不苟的记录下来,呈现在画面上。

三、思考练习:请说一说《暴风雨》和《带金翅雀的圣母》中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有什么不同?查找资料,了解文艺复兴时期同其他时期同类题材作品进行比较,写一篇200-300字的短文,谈谈你对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认识。

四、评价并结束新课。

板书设计:第1课:走下神坛(2)一、《蒙娜丽莎》达芬奇二、《大卫》米开朗基罗三、作品欣赏:教学反思:九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案第二课《》主备教师:张红燕任课教师:一、教材分析本课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设置,让学生能运用美术语言记录和表现发生在生活中的事情,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同时本课有意图地通过欣赏方法的学习,掌握分析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的方法,认识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功能作用。

教材选用反映生活中瞬间的摄影作品进行导入,设置情境,引发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回忆。

欣赏表现生活的雕塑和摄影作品,在欣赏过程中要求对观察这些作品表现的题材、主题以及细节、环境的方法作出提示,为更加深入地进行欣赏分析导向。

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热点逐步转向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回忆。

让学生在回忆中消化和运用所学的方法,使教学达到高潮。

教材设置的两个学习活动互为补充,第一个学习活动欣赏、分析、谈感受,观看摄影作品,听祖辈、父辈讲故事,谈生活中有趣的故事,并用草图的方式分析摄影作品。

学习活动二在学习活动一的基础上进行,要求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样的摄影作品才具有历史价值,能用摄影等形式,描绘、表现当前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对表现手法的要求更为宽泛。

两个学习活动分别侧重对过去、当前事情的表现,在教学中应更注重难度梯次的把握。

本课教学力求从欣赏、分析作品的学习活动入手。

引起学生对自身经历的回忆,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并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表现,从而达到预定的目标。

学生的生活经历往往包含他们对社会生活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欣赏、表现活动的反复实践,使学生把握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艺术感受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造型表现能力,是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教学目标: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发现和感受真、善、美的事物,促进个性发展。

认识摄影反映现实生活的功能作用,掌握分析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懂得艺术作品的历史价值。

能运用所学知识记录自己或者周围人们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照相机的原理和功能。

初步理解影像与感光胶片的关系,为拍出好照片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了解相机的结构与其功能。

拍摄好照片的要素及观察发现。

四、教学思路:通过摄影作品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感人的故事,充实讨论的内容,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记录历史瞬间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