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练习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人民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题 含答案
高三二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4-6一、选择题:1. 1896年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被清政府诱捕,后得英人康德黎帮助而获释,获释后孙中山在英国呆了九个月,他目睹了诸多工业化国家日渐增长的社会改革与革命的趋势。
这九个月的经历最有可能刺激孙中山萌生A. 民权主义思想B. 民族革命思想C. 民生主义思D. 发展实业计划2.“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对孙中山的“四十年”革命生涯中的重要内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宣传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②担任全国铁路督办等职推进发展实业③要求北京恢复《临时约法》和民初国会④颁布法律赋予国民自由权利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②③①3.“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
”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A.护国运动 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D.二次革命4.“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A、《人权宣言》的发表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C、《拿破仑法典》的颁布D、《论法的精神》的出版5.右图所示的甘地这一举动A.将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推向高潮B.揭开了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序幕C.取得了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胜利D.促进了印度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6.“如果和平不能在我们周围,在整个印度和巴基斯坦得到恢复,那么我将了此一生。
”由此可见甘地最后一次绝食的主要目的在于A.抵制“非暴力不合作”中的群众暴力行为 B.要求英国人彻底结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C.反对印度跟随英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D.希望平息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冲突7.甘地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
下列对甘地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甘地是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袖 B.甘地主义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C.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者从不抱有任何幻想D.甘地的斗争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8.孙中山和甘地同为“亚洲觉醒”的先驱,他们经济思想的共性是A.争取民主自由 B.提倡学习西方先进科技C.主张本民族经济独立 D.以传统手工业对抗现代工业9.布鲁塞尔市中心的“白天鹅之家”餐厅门面铜牌上,用法文、荷兰文、英文和德文写着:“卡尔·马克思自1845年2月~1848年3月生活在布鲁塞尔”。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训练(附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训练注:答卷卷面要求(1)格式规范:首先,写明关键词;其次,根据要求(答案来源、语言要求、要点分值)组织答案;第三,按照设问要求,一一对答;段落化(一问一段)、序号化(要体现要点层次)。
(2)书写规范: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标点规范;历史术语;要点化、简洁化。
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一:梁启超认为,实行法治必须立‚善法‛、制‚良法‛。
如果法的主旨是为了‚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循所谓最多数最大幸福之正鹄‛,就是‚善法‛、‚良法‛。
……还必须强调法的严肃性,坚决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取信于民。
……中国‚因事势,从民欲‛,迫切需要设立一个独立、专门的立法机构,‚立制改变,以利国民。
‛……‚司法之权若与立法权或与行法权同归于一人或同归于一部,则亦有害于国人之自由权。
盖司法权与立法权合,则国人之性命及自由权必至危殆。
‛——摘编自邱远猷《梁启超的法治思想》材料二:国者何?积民而成也。
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
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
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
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梁启超《爱国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民主思想,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9分)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在面对‚康乾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己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
在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问题上,他主张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
在治军方略上,他主张用儒家学说治军,即用封建伦理纲常去教育官兵,以仁礼忠信作为治军之本去陶冶官兵。
在中西邦交上,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并反对借师助剿;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他说过购买外洋器物……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人教版高三高考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测试卷(一) (含答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香奈儿取得成功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香奈儿成功的价值。(5分)
2.【历史——年),字子容,泉州人。官至宋刑部尚书、吏部尚书,晚年入阁拜相。苏颂在开封府任职时,他“建请浚自盟、白沟、圭、刀四河,以疏畿内积水”,兴修水利,保田防灾。在杭州任内,他把凤凰山的泉水引入市区,做自来水用,造福于百姓。在淮南转运使任内,他见到因饥荒造成哀鸿遍野的惨景,立即上书为百姓请求救济,同时谋划赈救后如何保持物价平稳,流民如何归业安居等。当时各地争修寺院,皇帝也滥赐匾额,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苏颂挺身而出为百姓请命:“臣欲乞朝廷明立条约,今后不许特创寺院宫观。”对违法而建的寺院“并令州县检括指挥一切毁拆”。苏颂关心民瘼,体恤百姓,深为皇帝所知。熙宁九年正月,苏杭地区再次闹灾。在选任地方长官时,神宗称“苏颂仁厚,必能拊安吴人。”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述苏颂为官时的主要政绩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苏颂为官行政之道。(9分)
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来,联想到万有引力起源问题。牛顿洞幽烛远,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其成就、无法超越;他心无旁骛、超然物外,不屑卷入论战的是非漩涡;他把错杂纷纭的现象统一起来,揭开了沉睡已久的自然之谜,凭借惊人的思维能力让大自然变得井然有序;他是一个脚踏实地、诉诸经验的梦想者,一个有着天马行空般想象的经验主义者,一个能自如使用数学、实验、观察等科学手段的先驱者。面对这样一位巨人,人们有服于他的学说,在他的脚下,……毫不奇怪,1776年,伏尔泰直言不讳地宣布:“如今我们都是他的门徒”。甚而笛卡尔主义者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崇拜者的行列。牛顿逝世后,丰特奈尔为法兰西科学院撰写德牛顿颂词仿佛是在描绘高不可及的自然力量:多么神奇的一位数学家,解开了神秘复杂的宇宙之谜!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人民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试题含答案
高三二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4-6一、选择题:1.1896 年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被清政府诱捕,后得英人康德黎帮助而获释,获释后孙中山在英国呆了九个月,他目击了诸多工业化国家日渐增加的社会改革与革命的趋向。
这九个月的经历最有可能刺激孙中山萌发A. 民权主义思想B. 民族革命思想C. 民生主义思D. 发展实业计划2.“余致力公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同等。
”对孙中山的“四十年”革命生涯中的重要内容,准时间先后摆列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宣传取销不同等合约的政治主张②担当全国铁路督办等职推动发展实业③要求北京恢复《暂时约法》和民初国会④颁布法律给予公民自由权益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④②③①3.“前年杀吴禄贞,昨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
”这幅挽联中说起的事件最后引起了A.护国运动B.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D.二次革命4.“法治”代替“人治”是近代社会差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确立近代社会详细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A、《人权宣言》的发布B、《社会契约论》的第一版C、《拿破仑法典》的公布D、《论法的精神》的第一版5.右图所示的甘地这一行为A.将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推向热潮B.揭开了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序幕C.获得了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成功D.促使了印度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6.“假如和平不可以在我们四周,在整个印度和巴基斯坦获得恢复,那么我将了此一世。
”由此可见甘地最后一次绝食的主要目的在于A.抵制“非暴力不合作”中的民众暴力行为B .要求英国人完全结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C.反对印度跟从英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D.希望停息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矛盾7.甘地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有名领袖,甘地主义的首创人。
以下对甘地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 )A.甘地是印度政党国大党的袖 B .甘地主是印度民族解放运的指思想C.甘地英国殖民治者从不抱有任何想象D.甘地的斗争方式有很大的限制性8.中山和甘地同“ 洲醒”的先,他思想的共性是A.争取民主自由B.倡导学西方先科技C.主本民族独立D.以手工抗代工9.布塞市中心的“白日之家”餐面牌上,用法文、荷文、英文和德文写着:“卡· 克思自1845 年 2 月~ 1848 年 3 月生活在布塞”。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综合试题 .
高三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综合练习班级:姓名:1、时势造英雄,英雄影响时势。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材料二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
——陈登原《国史旧闻》 (秦)富者田连阡陌,而贫者无立锥之地……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儒生),诸生传相告引(互相揭发)。
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由是二十年件,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政要》材料四是岁(贞观4年)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民不犯法,刑无作用),东至于海,南至于岭(岭南),皆外户不闭……——《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唐太宗说)自古皆责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198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具体表现。
(3)概括材料三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指出这一思想和材料一的联系。
(4)据材料三、四,归纳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5)根据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相关史实,简述材料一孔子政治主张的积极意义。
2、历史演进过程中,曾涌现出许多重要历史人物。
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的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1)和谐社会,是古人的向往,也是今人的追求。
古今中外的许多先哲都视“和”为重要的价值理念。
简述孔子和柏拉图在建立“和谐有序”社会方面的各自主张,简要评价这些主张。
(2)某中学历史课外小组在论及秦始皇时产生了争议:一部分同学认为,秦始皇很懂军事,他凭自己的雄才大略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他会平天下;但他不懂得政治,导致秦朝短命速亡,他不会治天下。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小练1、时势造英雄,英雄影响时势。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
(秦始皇性情刚烈暴虐无度,喜欢用刑罚来展示他的威权,亲自任命官吏并且亲自考察他们,四海之内的百姓生活困难。
)——陈登原《国史旧闻》 (秦)富者田连阡陌,而贫者无立锥之地……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儒生),诸生传相告引(互相揭发)。
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由是二十年后,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政要》材料三是岁(贞观4年)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民不犯法,刑无作用),东至于海,南至于岭(岭南),皆外户不闭……——《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唐太宗说)自古皆责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198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具体表现。
(4分)(2)概括材料二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据材料二、三,归纳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4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在统治政策上与秦始皇相比有哪些不同的表现?(2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克伦威尔)这种“过分”的革命活动之后,必然接着到来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经过多次动荡以后,新的重心终于确立了,并且成了(英国历史)新的出发点。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浪潮中固然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没有真心实意地努力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而只图填个人欲壑,无所不为、丑态百出,终于导致了封建王朝的复辟。
——蒋孟引《论克伦威尔》材料三:也许可以这样说,谁都比不上像他那样取得如此丰富的成就,他死后不久,就引起了一场大混乱。
高中历史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 练习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2.1 Word版含答案
课时训练4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基础夯实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要参阅( )A.《春秋》B.《尚书》C.《论语》D.《诗经》《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因此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要参阅《论语》。
2.《论语·学而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由此可见孔子仁的学说的逻辑起点是( )A.人性本善B.血缘远近C.宗法等级D.君臣尊卑,实际上是强调宗法血缘的重要性,故选B项。
3.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 )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这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4.下列是几位参观曲阜孔庙的游客在孔子像前回顾孔子学说言论的叙述。
其中,正确的是( )A.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治国,二者有一即可B.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明他不爱财C.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他收学生冉雍就是明证D.孔子的教育思想彻底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以礼辅之,故A项错误;孔子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故B项错误;D项过于绝对化;所以应该选择C项。
5.有西方学者直接认为“孔子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守护神”。
孔子思想不仅是法国大革命的动因,更成为西方“平等、仁慈、博爱”观的源泉。
下列孔子思想中,为西方思想家赞同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为政以德③克己复礼④忠恕之道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不会为倡导民主平等的西方思想家所赞同,排除③,选A项。
能力提升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材料二下图为北京孔庙大成殿清康熙帝所题“万世师表”匾额材料三韩国文化中确实有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因子,但这些传统因子已和韩国人的现代生活,以及他们从西方吸收来的现代思想观念糅合在一起,因而这些传统因子不仅被激活了,而且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题
07-11 年高考真题汇编: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1.(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17题)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之语“提三尺之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的刻石,被镶嵌在某开国者的纪念碑上。
此开国者是()A. 拿破仑B. 华盛顿C. 伊达尔哥D. 俾斯麦2. (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I卷20题)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 万册。
这表明当时A. 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 •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 •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3.(2010 年高考浙江文综12题)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 “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 孔子 B •墨子C •普罗塔戈拉 D •亚里士多德4.(2010 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8题)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
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
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 •更接近于比值平等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 •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5.(2011 年高考福建文综13题)1925 年初,土耳其改革者发动对旧式礼拜帽的批判,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不满,但欧式帽还是在土耳其流行起来。
在百姓中最流行的是鸭舌帽,因为在做礼拜时可以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
这种现象反映了A .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B .现代是假,传统是真C .传统是假,现代是真D .百姓被迫戴鸭舌帽并改变信仰6.(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1 7题)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 。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卷: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卷: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高中历史选修(3-4)1.(2021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1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刘基(1311~1375)字伯温,处州青田(今属浙江)人。
他足智多谋,被世人喻为魏征、诸葛亮再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元至元二年(1336)任江西高安县丞,为官清廉正直,因打击权贵而名重一时。
但在蒙古贵族眼中,刘基始终摆脱不了”南人”的身份和地位.三十岁时,刘基首次辞职。
在经历了数次重新起用和辞官后,他心灰意冷,隐居青田,期间撰写了《郁离子》,用生动洗练的寓言故事反映元末日益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并为解决矛盾作出了种种设计。
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攻下婺州(今浙江金华),因仰慕刘基的学识才智而邀他出山。
刘基呈上时务十八策,朱元璋大喜过望,“留帷幄,预机密谋议”。
刘基针对当时形势,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策略,又建议朱元璋脱离“小明王”韩林儿,以“大明”为国号招揽天下义师,然后北伐中原,遂成帝业。
1367年授太史令,刘基上《戊申大统历》,并与李善长等一起编订律令,成为《大明律》的最初蓝本.洪武元年,他又奏请创立军卫法,即在全国各地设立卫所,常驻军队,士卒平时屯垦,战时从征,调途任将一律归朝廷掌管。
明朝建立后,刘基不愿为相,于洪武八年因病去世。
——摘编自白寿弃《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末年刘基多次辞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刘基的主要历史功绩。
【答案】(1)元朝实行民族压迫政策,身为汉人的刘基得不到重用。
刘基为官清廉正直,因为打击权贵而遭到排挤;刘基感怀于元末乱世,辞官转向文学创作。
(2)辅佐朱元璋在元本农民战争中胜出,是开创明朝的功臣;编订律令,为《大明律》的颁布奠基;创立军卫法,为明朝统一疆域、巩固政权起了积极作用;撰写《郁离子》等作品,既总结元朝灭亡的教训,也为古代文学及思想发展作出贡献总之,他是元末明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4_《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综合测试5 (1)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选择题1.唐朝诗人胡曾有诗:“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该诗中所说的“胡”主要指:A.西突厥 B.东突厥 C.匈奴 D.蒙古2.唐太宗说过“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出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君治为本的思想D心存百姓的思想3.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是抚九族以仁。
这一政策说明当时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C民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D唐朝疆域大大超过以前朝代4.康熙时期盛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康熙个人的出色素质 B政治清明国家统一C实行开明的内外政策 D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生产力发展5.有关“皇帝”这一称号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从周文王开始使用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6.下列孔子的言论,反映其“礼”的思想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过犹不及”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有教无类”7.在古代孔子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现在党和政府提倡“以德治国”说明A无论任何时代,我们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B对传统儒学我们应该批判性地加以继承C从古至今孔子的思想始终是中国的主导思想D治理国家的方法是德治胜过法治8.“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9.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10.关于英国历史人物克伦威尔的身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新贵族B清教徒C护国主 D 英国国王11.华盛顿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主要是因为他A指挥了大陆军的一系列作战 B领导了独立战争的胜利C制定了美国第一部宪法 D解放了黑人奴隶12.拿破仑对欧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A强化君主专制B打击英国的霸权C推广法国革命的观念 D促进欧洲经济发展13.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从拿破仑实施的对内政策看,它体现的基本原则是保护A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B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C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D资产阶级和部分贵族14.拿破仑加冕称帝时说“我是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
高考历史专题总复习练习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高考历史专题总复习练习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 4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 82 页)考向一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行,突出体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例 1(2022 middot;全国卷Ⅰ)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前 544 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等中原诸国。
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
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
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
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
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
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
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
(8 分) 第(1)问,根据材料“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季札……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
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其父吴王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概括。
第(2)问,根据材料“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从文化传播、扭转认识、加深文化认同的角度分析^p 。
(1)原因: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模块自主测评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自主测评——史平一.选择题1.秦始皇被不少史学家视为“千古一帝”。
下列各项中,属于秦始皇开创的第一有①第一次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统一②第一次进行全国文字统一工作③第一次统一全国的度、量、衡④第一次组织统一的科举考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唐太宗曾向大臣表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能形成这种可贵的认识,主要在于A.得益于李斯的不断劝谏B.非常熟悉《资治通鉴》C.对隋朝的灭亡感触深刻D.深受道家学派的影响3.1683年,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4.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更好些?”孔子说:“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显得不及。
”子贡说:“那么,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
”这表明孔子主张A.无为而治B.中庸C.轻徭薄赋D.有教无类5.“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西方先哲亚里士多德给后人留下了这一名言。
下列各项中,能充分体现他是这一名言的忠实践行者的是A.与柏拉图就哲学问题展开辩论B.坚持用三段论进行研究C.创立阿卡德米学院D.否定牛顿的绝对时空观6.拿破仑身矮腿短却是历史上的巨人,他曾创造过许多战争奇迹,但真正让他名垂青史、并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得以巩固和产生深远影响的是A.编撰并公布《拿破仑法典》B.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C.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D.奇迹般地逃出厄尔巴岛,再登皇位7.孙中山病逝后,蔡元培曾作挽联祭奠:“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挽联所肯定的孙中山的主要功绩是A.创建中国同盟会B.推翻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C.组织发动“二次革命”D.积极领导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8.“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他的身体虽然是柔弱的,但他的学说和精神感召力却比100艘英国军舰更有力量。
高二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高二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1.答案:A解析:孔子创办私学,其为学思想是“有教无类”,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特权,故A 项符合。
B项与材料无关,而且说法过于绝对,宗法分封制在春秋时期,只是遭到了破坏,故排除。
C项周王室统治的基础应该是井田制瓦解,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D项和材料中的教育关联不大,故排除。
故选A。
2.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2.答案:C解析:“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指秦末发生农民起义是因为秦的暴政而不是推行郡县制造成的;西汉七国之乱表明封国制容易造成地方叛乱而郡县制不易发生叛乱, 综合上述两个观点和“秦制之得亦明矣”分析可知,题干材料的主旨是表明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巩固统治的有效方法,因此C项最符合题意。
A、B、D 三项与上述材料主旨不一致,仅是材料中的观点之一。
3.康熙帝晚年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我们今天对他予以肯定性的评价,主要立足点是( )A.他一生兢兢业业为大清贡献颇多B.他运筹推握,平定三藩叛乱和噶尔丹叛乱C.他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他开创了“康乾盛世” 的局面3.答案:C解析:从我们今天的角度,也就是从对国家、民族的最主要贡献这一角度进行评价。
联系本课的标题也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4.孔子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人民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2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和聪明才智合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碌碌之徒,必须排除出去,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
”柏拉图这一观点的实质A.反对雅典抽签选举B.用人要做到人尽其才C.要求哲学家管理政治D.反对雅典直接民主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柏拉图要求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哲学家)统治国家、管理政治,反对雅典直接的民主政治,所以本题答案选D 项,A项是现象不是实质;材料中说的国家管理体制,与B项无关;C项与“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意思不符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直接民主2.(题文)下列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主张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具有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B.都强调超自然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期的产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希腊重要思想家思想的相关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C两项的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
D项明显具有片面性,不符合史实,排除。
进一步可知,A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干要求,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东西方先哲·对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主张的认识3.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他被称为“散步的哲学家”或逍遥学派是在A.阿卡德米学园时期B.阿塔尔尼亚城时期C.宫廷教师时期D.xx学园时期【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里士多德被称为“散步的哲学家”或逍遥学派是在吕克昂学园时期,这是基本识记点,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在吕克昂学园时期而非阿卡德米学园时期,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在吕克昂学园时期而非阿塔尔尼亚城时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在吕克昂学园时期而非宫廷教师时期,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高二历史练习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民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12宜春模拟)【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l681年,长期主政台湾的郑经去世。
郑经死后诸子争位,郑氏家族内部矛盾激化。
清政府也在这一年最后平定了“三藩之乱”,能够腾出手来考虑平台的问题。
但在平台方略上,清廷内部有招抚与武力征讨两种意见,多数大臣反对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康熙帝最终决定武力征讨,但深知平台不是一件易事,早在康熙十七年他就要姚启圣等遴选福建水师提督,条件“非才略优长,谙练军事不可。
”据此标准,内阁大学士李光地、福建总督姚启圣等极力保荐施琅。
材料二收复台湾后,许多大臣认为台湾“日费天府金钱于无益,不若徙其人而空其地”。
施琅认为台湾“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留之诚永固边圉”。
施琅对西方殖民者觊觎台湾多年的情况有所了解,认为“红毛”(西方殖民者)“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如果一旦让其占有台湾,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最后,康熙帝决定在台湾设台湾府,下辖台湾、诸罗、凤山三县,隶属福建省。
并派兵8000 人驻防,设总兵一员,副将二员,澎湖亦派副将一员统兵2000 人驻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施琅能够复出的重要原因。
(8分)(2)概括材料二中的两种观点。
康熙帝的决定有何重大意义?(7分)答案要点:(15分)(1)原因:郑经去世,郑氏家族内部矛盾激化;清政府平定了“三藩之乱”,能够集中力量解决台湾问题;康熙决定武力平台;施琅才略出众,谙练军事;李光地、姚启圣等重臣极力推荐。
(8分)(2)观点:一种认为台湾没有价值,应当放弃(2分);另一种认为台湾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主张设治、驻军进行坚守(2分)。
意义:完成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巩固了祖国东南沿海的国防;有利于台湾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3分)2.(2012哈尔滨三中三模)【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
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未须理会相发,且各项做将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选修四专题练习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董耀会《万里长城纵横谈·秦始皇万里长城分几段》材料二(秦始皇)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从而全部拆毁了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
——摘自《中国军事通史》(第四卷) (1)据材料一,概述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是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的。
(2)指出材料二中秦始皇拆毁“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的主要背景。
有人在论及秦始皇的统治时,认为“秦始皇筑了长城,也毁了长城”。
结合相关史实,评述这一观点。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历时八年兵燹之劫,苍生涂炭,今乱贼虽已荡平,寰宇大致底定,然疮痍尚未全复,朕坚拒臣工奏请上朕功德尊号。
盖三藩之乱实因朕之误判形势而起,朕断不诿过他人。
朕讵料俟准吴三桂撤藩之请,彼竟于康熙十二年背恩反叛。
朕更未虑及吴三桂伪檄一出,各省兵民相率背叛。
——史景迁《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材料二1670年康熙制定《圣训十六条》,体现了其社会控制的思想。
《十六条》的基本内容有:“敕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息诬告以全良善,诫窝逃以免株连……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
——成积春《论康熙的社会控制思想》材料三然而,以康乾盛世到订立屈辱的《南京条约》,不过相隔45年,这个质量互变也未免太快太突然了,历史的必然性与逻辑性何在?……实际上,中国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的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与苦难。
——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康熙帝拒绝大臣奏请功德尊号的原因有哪些?反映出康熙帝怎样的精神品质?(2)根据材料二分析康熙帝为实现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体现了怎样的治国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三作者否定康熙帝的理由。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材料二1921年,胡适在《〈吴虞文录〉序》中提出了“打倒孔家店”这个口号……在其去世前两年所作的《中国传统与将来》指出:“他看中人的尊严,看重人的价值的观念,他的爱知识,看重人的诚实的教训,他的‘有教无类’的教育哲学……每逢中国陷入非理性、迷信、出世思想……总是靠孔子的人本主义……努力把这个民族从昏睡里救醒。
”他在回顾早年经历时说:“人家说我打倒孔家店,是的,打倒孔家店并不是打倒孔子。
”——蔡尚思主编《十家论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成为“至圣”的理由。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孔子受崇敬的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胡适“打倒孔家店并不是打倒孔子”。
4.华盛顿的事迹在历史上被广泛传播,其形象也被人们多维解读。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其治国……不尚武功,亦迥于诸国异。
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
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徐继畲《瀛寰志略》材料二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在华盛顿解甲归田后评论说,人们与其崇拜华盛顿的性格,更应赞美教养他的国家。
《真实的乔治·华盛顿》的作者保罗·福特努力恢复华盛顿作为普通人的形象。
他笔下的华盛顿,如常人一样,是一个受人类弱点制约的人,一个受人类情欲支配的人。
——摘编自熊月之《华盛顿形象的中国解读及其对辛亥革命的影响》材料三彼其真以……美之独立乃华盛顿一人之功乎?彼国民自为其身家,其始也,不知几千百华盛顿……忘生死、掷头颅,以争一日之命,……无十三州之自治,则华盛顿又何如矣!——《国民报》1901年第4期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提及的华盛顿的事迹。
材料一中徐继畲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是什么?(2)材料一、二对华盛顿形象的解读取向有何明显差异?材料三反映出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观点有哪些?(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华盛顿的形象被多维解读的客观因素。
5.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革命使拿破仑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而他也以自己的方式使革命扩展到整个欧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岁那年,拿破仑开始了他一生中的重要转折,进入了巴黎陆军学校学习。
学习时间虽然只有两年,但对拿破仑来说,是思想发展、形成的最关键时期。
受启蒙运动者的影响,他认真阅读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的著作,尤其是卢梭的作品,对他影响更大。
……他了解到人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一些独裁者严重阻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森严的等级制度,是制造人类极不平等的现实的祸根,而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荒淫,就是束缚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桎梏。
所以,要彻底打败、清除封建统治,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和谐、幸福的人类新社会。
——《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卷》材料二1807年,沙俄被迫同拿破仑签订梯尔西特和约,承认法国在欧洲的统治。
法军所到之处,……在意大利,推翻小邦的封建王朝统治;在德国,废除了老朽的“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1806年),实行拿破仑法典,取消封建等级特权,消除关税障碍;在波兰,废除农奴制,宣布公民平等。
……拿破仑从占领的地区掠夺大量的财富运回法国,大部分军费和军用物资都取自被压迫民族,居民被迫当炮灰,……——白乐天、李凤飞《世界全史·世界通史》(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拿破仑的革命理想及其形成之因。
(2)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对外政策的特点。
推行这样的对外政策是否表明拿破仑背叛了自己的革命理想?请简述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价拿破仑应坚持哪些原则?6.1923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族主义观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
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
材料二民权主义……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
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
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
——以上材料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请回答:(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分别因袭、规抚和创获了哪些思想主张。
请将答案填(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的成长和活动轨迹,说明上述思想路径形成的原因。
7.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传统主义的代表,他理想中的社会是建立在印度文明并由手纺车、犁和印度哲学构成基础之上的真理和非暴力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甘地的非暴力学说正是以印度教神学和伦理观为基础又结合现实需要的一种民族主义斗争学说;它的浓重的宗教色彩和“坚持真理”的斗争方法,对广大的印度民众有极强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因此对发动民众投身民族斗争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再加上甘地本人高尚的人格、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处处深入群众、身先士卒的模范行为,就更使广大下层群众对他的学说和信仰深信不疑。
……甘地把他的非暴力原则看作是神圣不可动摇的,因此他宁愿停止不合作运动,也不允许群众破坏他的“非暴力”原则。
——朱明忠《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及其影响》材料二甘地主义通过借助于绝对真理和不合作主义者最高的自我牺牲,调和了其政治意识形态中的乌托邦方面与实际方面之间的矛盾。
它已经从一种对现存政治状况的激烈而有力的道德批评中获得了力量。
最终,甘地主义通过避开政治,挽救了甘地主义的真理。
……国大党政治家们公开宣布,甘地把非暴力当作信条和原则,国大党只把它看作策略。
——[印度]帕尔塔·查特吉《民族主义思想与殖民地世界——一种衍生的话语?》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甘地“‘坚持真理’的斗争方法”是什么?这种方法在发动民众的斗争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在实践中如何调和“其政治意识形态中的乌托邦方面与实际方面之间的矛盾”?这些实践体现了甘地怎样的斗争精神?(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国大党在领导印度民族独立中对甘地主义进行了怎样的取舍?8.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
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
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材料三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
……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
……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9、(10分)詹天佑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和“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905年,正当英、俄两国激烈争夺中国华北路权时,为摆脱两国的纠缠,清政府硬着头皮决定由中国自己出资,自己勘测、设计、修筑和管理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兼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