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e092c07fc4ffe473368ab7e.png)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第一部分、住院患者VTE防治工作的意义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rmbilism,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lumonary thromboermbilism,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thrombosis DVT)两种主要形式,在住院患者中发病率很高,是院内非预期死亡及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院内VTE涉及多个科室,与患者卧床、高龄、基础疾病或并发症、手术或损伤有关。
VTE是可防可治的,针对VTE高危因素主动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发展成VTE;已经发生了VTE也要进行正确的评估,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第二部分、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成员架构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医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职责:1.参与制定本医院院内VTE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病监督实施。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的基本标准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院内VTE防治的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确定院内VTE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防治工作中的责任。
5.其他院内VTE防治管理的重要事宜。
6.组织开展院内VTE方面的科研工作。
院内VTE防治质控办公室人员组成:医务部、业务部、护理部、信息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
职责:1.对有关院内VTE防治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进行检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务人员进行院内VTE防治培训并考核。
各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人员组成:科室主任及指定人员或联络员。
职责:1.科主任为科室内VTE防治管理第一负责人,对科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中的培训、考核及VTE发生负有管理责任。
2.质控医生监督填报本科室院内VTE相关表格。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6144f715fbfc77da369b1b4.png)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第一部分、住院患者VTE防治工作的意义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rmbilism,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lumonary thromboermbilism,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thrombosis DVT)两种主要形式,在住院患者中发病率很高,是院内非预期死亡及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院内VTE涉及多个科室,与患者卧床、高龄、基础疾病或并发症、手术或损伤有关。
VTE是可防可治的,针对VTE高危因素主动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发展成VTE;已经发生了VTE也要进行正确的评估,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第二部分、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成员架构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医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职责:1.参与制定本医院院内VTE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病监督实施。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的基本标准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院内VTE防治的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确定院内VTE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防治工作中的责任。
5.其他院内VTE防治管理的重要事宜。
6.组织开展院内VTE方面的科研工作。
院内VTE防治质控办公室人员组成:医务部、业务部、护理部、信息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
职责:1.对有关院内VTE防治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进行检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务人员进行院内VTE防治培训并考核。
各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人员组成:科室主任及指定人员或联络员。
职责:1.科主任为科室内VTE防治管理第一负责人,对科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中的培训、考核及VTE发生负有管理责任。
2.质控医生监督填报本科室院内VTE相关表格。
科室vte防治手册
![科室vte防治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a6378a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2.png)
科室vte防治手册引言:深静脉血栓栓塞(VTE)是一种严重的、常见的临床疾病,危及生命。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手术等因素的影响,VTE的发病率在医院中明显增加。
为了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生活质量,本手册旨在向科室医务人员介绍VTE的预防和治疗,以便降低患者的风险,实现更好的护理。
第一章:VTE的概述1.1 VTE的定义和分类1.2 VTE的危险因素1.3 VTE的发病机制1.4 临床表现及诊断第二章:VTE的预防2.1 风险评估与干预2.1.1 Caprini评分2.1.2 科室风险评估工具2.1.3 干预策略2.2 合理使用药物预防2.2.1 肝素和低分子肝素2.2.2 单一药物与复合药物的选择2.2.3 药物预防的禁忌症2.2.4 药物治疗的应激性状态2.3 机械预防方法2.3.1 弹力袜的作用与选择2.3.2 运动和主动肢体抬高等预防方法2.4 预防措施的落实与监测第三章:VTE的治疗3.1 抗凝治疗3.1.1 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的使用3.1.2 静脉溶栓剂的应用3.1.3 蔓延性血栓的特殊处理3.2 导管取栓术及滤器的应用3.3 外科手术的治疗第四章:科室VTE防治策略的制定和实施4.1 VTE防治团队的建立4.2 规范化防治策略制定4.3 知识普及与培训4.4 防治效果的监测与评价结语:科室的VTE防治工作是一项持久的任务,而不仅仅是某一人或某一时期的行动。
通过对本手册的学习,希望广大医务人员能够增强对VTE预防和治疗的认识,更好地掌握相应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高临床工作中的防治水平,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护理。
注:本手册仅供内部医务人员使用,请遵循相应的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VTE防治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手册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aebcce3804d2b160a4ec085.png)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第一部分、住院患者VTE防治工作的意义静脉血栓栓塞症( venous thromboermbilism ,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 plumonary thromboermbilism ,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thrombosis DVT)两种主要形式,在住院患者中发病率很高,是院内非预期死亡及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院内VTE涉及多个科室,与患者卧床、高龄、基础疾病或并发症、手术或损伤有关。
VTE 是可防可治的,针对VTE高危因素主动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发展成VTE已经发生了VTE也要进行正确的评估,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第二部分、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成员架构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医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职责:1. 参与制定本医院院内VTE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病监督实施。
2. 对院内VTE防治管理的基本标准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 研究并确定院内VTE防治的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 确定院内VTE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防治工作中的责任。
5. 其他院内VTE防治管理的重要事宜。
6. 组织开展院内VTE方面的科研工作。
院内VTE防治质控办公室人员组成:医务部、业务部、护理部、信息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
职责:1. 对有关院内VTE防治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 对院内VTE防治管理进行检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 对医务人员进行院内VTE防治培训并考核。
各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人员组成:科室主任及指定人员或联络员。
职责:1. 科主任为科室内VTE 防治管理第一负责人,对科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中的培训、考核及VTE 发生负有管理责任。
2. 质控医生监督填报本科室院内VTE相关表格。
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工作手册
![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工作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4f4ec5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8.png)
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工作手册概述本手册旨在帮助医院内的医务人员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以导致丧失生命,并增加住院患者的死亡风险。
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显著减少VTE发生的可能性。
分类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PE)。
DVT是静脉内形成血栓的过程,常见于下肢深静脉。
PE是由DVT血栓脱落并导致肺动脉阻塞的情况。
预防策略为了预防VTE发生,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策略:1. 提供预防性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给予适当的抗凝药物预防,如肝素或华法林。
这应根据实际情况由医务人员决定。
2. 运动和活动: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和活动,减少长时间卧床或久坐不动。
3. 弹力袜:对于高危患者,建议佩戴弹力袜,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预防血栓形成。
4. 定期翻身和活动:对于卧床患者,定期帮助翻身和进行肢体活动,以避免血栓形成。
5. 教育和宣传:向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关于VTE的教育和宣传,以增加对预防措施的认识和重视。
注意事项在执行VTE预防策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风险评估和预防。
- 预防性的药物治疗需要在严密监测下进行,以确保剂量和效果的合理性。
- 医务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培训和更新,以了解最新的预防措施和指南。
通过遵循本手册中的预防措施,我们能够有效地减少VTE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预防是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将VTE 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确保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手册.docx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手册.docx](https://img.taocdn.com/s3/m/fc55c7a26c175f0e7dd1378e.png)
第一部分、住院患者VTE防治工作的意义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rmbilism,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lumonary thromboermbilism ,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thrombosis DVT)两种主要形式,在住院患者中发病率很高,是院内非预期死亡及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院内 VTE涉及多个科室,与患者卧床、高龄、基础疾病或并发症、手术或损伤有关。
VTE 是可防可治的,针对VTE高危因素主动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发展成VTE;已经发生了VTE也要进行正确的评估,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第二部分、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成员架构院内 VTE防治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医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职责:1.参与制定本医院院内 VTE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病监督实施。
2.对院内 VTE 防治管理的基本标准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院内 VTE防治的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确定院内 VTE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防治工作中的责任。
5.其他院内 VTE防治管理的重要事宜。
6.组织开展院内 VTE方面的科研工作。
院内 VTE防治质控办公室人员组成:医务部、业务部、护理部、信息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
职责:1.对有关院内 VTE防治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院内 VTE 防治管理进行检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 对医务人员进行院内VTE防治培训并考核。
各科室 VTE防治管理小组人员组成:科室主任及指定人员或联络员。
职责:1.科主任为科室内VTE 防治管理第一负责人,对科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中的培训、考核及 VTE发生负有管理责任。
2.质控医生监督填报本科室院内VTE相关表格。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方案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1352c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9.png)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方案目录一、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的目的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体系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四、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抗凝后严重出血的处理流程五、附件一、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的目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在内的一组血栓栓塞性疾病,是遗传性和获得性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全身性疾病。
为了建立院内VTE防治综合管理体系,在全院开展VTE风险评估、VTE综合预防和规范化治疗等工作,指导临床科学有效进行VTE防治,达到有效降低住院患者VTE发生率,对VTE做到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目的,制定本方案。
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体系1.成立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组,人员组成包括院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
职责包括建立健全院内VTE防治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确定医院VTE防治工作流程;确定医院VTE防治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责任;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VTE防治工作的开展;定期对院内各科各级医护人员举办VTE 知识培训;将VTE防治管理纳入科室综合管理目标,完善院内VTE预防与管理体系;其他医院VTE防治管理的重要事宜。
2.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为基础的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人员组成包括科主任、护士长及科室其他人员。
职责包括科主任为科室VTE 防治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科室VTE防治管理的各项工作;对本科室VTE防治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科室VTE发生率;发生院内VTE病例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危害降到最低;定期评测分析科室内VTE防治工作效果;对本科室医护人员进行VTE防治知识培训。
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1.对住院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
具体评估内容参照外科住院患者VTE风险评估表(Caprini评分)和内科住院患者VTE风险评估表(Padua评分)。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603c146f78a6529657d5343.png)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第一部分、住院患者VTE防治工作的意义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rmbilism,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lumonarythromboermbilism,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thrombosisDVT)两种主要形式,在住院患者中发病率很高,是院内非预期死亡及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院内VTE涉及多个科室,与患者卧床、高龄、基础疾病或并发症、手术或损伤有关。
VTE是可防可治的,针对VTE高危因素主动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发展成VTE;已经发生了VTE也要进行正确的评估,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第二部分、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成员架构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医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职责:1.参与制定本医院院内VTE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病监督实施。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的基本标准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院内VTE防治的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确定院内VTE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防治工作中的责任。
5.其他院内VTE防治管理的重要事宜。
6.组织开展院内VTE方面的科研工作。
院内VTE防治质控办公室人员组成:医务部、业务部、护理部、信息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
职责:1.对有关院内VTE防治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进行检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务人员进行院内VTE防治培训并考核。
各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人员组成:科室主任及指定人员或联络员。
职责:1.科主任为科室内VTE防治管理第一负责人,对科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中的培训、考核及VTE发生负有管理责任。
2.质控医生监督填报本科室院内VTE相关表格。
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实施方案
![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74f60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a4.png)
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实施方案为加强我院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防治工作,提高院内 VTE 评估和预防意识,构建院内 VTE 防治管理体系,降低疾病发生率、致残率、致死率,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并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建立医院内VTE综合防治体系,在全院范围内开展VTE风险评估、高危因素及疾病早期筛查、VTE综合预防、VTE规范化治疗等工作,指导临床科学有效进行VTE防治,达到降低院内VTE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的目的。
二、组织管理(一)成立VTE防治管理委员会1. 组成人员组长:副组长:成员 (按姓氏首字母排序,不分先后):2. 工作职责(1)负责制定医院内VTE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流程并监督实施;(2)对医院内VTE防治管理的基本标准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核;(3)制定医院内VTE防治工作计划并考核评价计划实施效果;(4)明确各有关部门在防治工作中的责任;建立VTE救治绿色通道;(5)组织培训、教育,开展科研工作。
VTE防治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对医院内VTE防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具体职责包括:开展日常的院内培训;定期评价血栓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定期对医院内VTE预防实施整体情况进行监督反馈。
其组成人员如下。
主任:副主任:成员:秘书:(二)成立医院VTE防治专家组1. 组成人员组长:副组长:成员(按姓氏首字母排序,不分先后):2. 工作职责对医院VTE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具体内容如下:(1)根据国家规范和指南指导医院VTE诊疗流程的修订和实施;(2)协助建立和完善多学科参与的高危急性病例诊治绿色通道;(3)对疑难病例进行会诊和救治;(4)对各级人员开展VTE相关培训和教育。
(三)成立高危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1. 组成人员科主任、护长、联络员组成本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VTE防控具体实施。
2. 工作职责(1)各科主任为本科室内VTE防治管理第一负责人;(2)各高危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负责在科主任领导下,根据本科特点制定VTE管理制度,对所有住院病人实施血栓风险评估和出血风险评估,对高危患者制定预防策略和实施预防措施;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血栓预防知识宣教和指导;对血栓事件及早识别和及时处理。
vte防治手册版
![vte防治手册版](https://img.taocdn.com/s3/m/b0b0352bfad6195f312ba678.png)
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目录第一部分、住院患者VTE防治工作的意义 1第二部分、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成员架构 1第三部分、院内VTE预防建议 21.基本原则 22.预防措施 33.VTE预防推荐流程 74.外科住院评分及预防策略 105.内科住院评分及预防策略 12第四部分、院内DVT的诊治建议 20第五部分、院内PE的诊治建议 24第六部分、抗凝出血后的诊疗建议 18第一部分、住院患者VTE防治工作的意义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rmbilism,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lumonary thromboermbilism,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thrombosis DVT)两种主要形式,在住院患者中发病率很高,是院内非预期死亡及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院内VTE涉及多个科室,与患者卧床、高龄、基础疾病或并发症、手术或损伤有关。
VTE是可防可治的,针对VTE高危因素主动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发展成VTE;已经发生了VTE也要进行正确的评估,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第二部分、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成员架构一、院内VTE防治管理小组人员组成:医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工作职责:1.参与制定本医院院内VTE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病监督实施。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的基本标准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院内VTE防治的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确定院内VTE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防治工作中的责任。
5.其他院内VTE防治管理的重要事宜。
6.组织开展院内VTE方面的科研工作。
二、院内VTE专家小组人员组成:工作职责:1.对有关院内VTE防治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进行检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医疗机构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操作手册精编WORD版
![医疗机构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操作手册精编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c5094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c.png)
医疗机构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操
作手册精编WORD版
医疗机构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操作手册精编
前言
本操作手册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VTE的防治指南,包括诊断、治疗、预防措施以及相关流程等内容。
精心编撰本手册的目的是为
了提高VTE防治水平,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VTE的定义
VTE是指在机体内形成静脉血栓,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和肺栓塞(PE)两种情况。
VTE的诊断
临床表现
DVT的临床表现包括肿胀、疼痛、发热等。
PE的临床表现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
检查方法
DVT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超声检查和CT检查。
PE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CT肺动脉造影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VTE的治疗
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抗凝药、溶栓药和抗血小板药等。
物理治疗
包括弹力袜的使用、举腿、按摩等。
VTE的预防措施
手术患者的预防
手术患者的预防措施包括术后穿弹力袜、及时活动、积极康复等。
非手术患者的预防
非手术患者的预防措施包括积极运动、穿着合适的鞋子、及时治疗等。
相关流程
对于出现VTE情况的患者,医疗机构应当及时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确保及时高效。
后记
本手册式样简洁明了,体现精心编撰。
医疗机构内的VTE防治工作是强制性的,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信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本手册对于预防和控制VTE有一定的帮助。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方案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7a681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86.png)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方案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方案VTE预防与处置方案第一章院内VTE预防建议一、院内VTE预防建议的基本原则院内VTE预防的基本原则是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评估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病史、手术史、肥胖程度、静脉曲张等。
评估结果根据患者的风险等级,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二、院内VTE预防措施介绍一)基本预防措施基本预防措施包括床位转换、早期行动、保持水分平衡、使用弹力袜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血液淤积,促进血液循环,降低VTE的发生率。
二)机械预防措施机械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使用压力袜、间断充气压力装置等。
这些措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机械预防措施并不能完全替代药物预防措施。
三)药物预防措施药物预防措施包括使用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
抗凝药物主要包括华法林、肝素等,可以抑制血液凝结,预防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等,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三、住院患者VTE预防流程一)手术患者VTE风险评估表(Caprini评分表)手术患者VTE风险评估表主要用于评估手术患者发生VTE的风险程度。
评估结果根据患者的风险等级,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二)外科住院患者出血危险因素外科住院患者出血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手术时间等。
在制定预防方案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三)非手术患者VTE风险评估表(Padua评分表)非手术患者VTE风险评估表主要用于评估非手术患者发生VTE的风险程度。
评估结果根据患者的风险等级,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四)内科住院患者出血危险因素内科住院患者出血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病史、药物使用等。
在制定预防方案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第二章院内DVT的诊治建议一、DVT的诊断流程DVT的诊断流程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
在进行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科室vte防治手册
![科室vte防治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7320e4a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6.png)
科室vte防治手册科室VTE防治手册一、概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严重的医疗问题,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
本手册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关于如何预防和治疗VTE的指南。
二、VTE的风险因素1. 患者因素:长期卧床、既往VTE病史、高龄、脱水、肥胖、遗传性或获得性易栓体质、妊娠及分娩等。
2. 外科因素:大型手术、创伤、烧烫伤、各种有创操作等。
3. 内科因素:恶性肿瘤、危重疾病、脑卒中、肾病综合征、骨髓增殖性疾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静脉曲张、炎性肠病等。
4. 治疗相关因素:肿瘤化疗或放疗、中心静脉置管、介入治疗、雌激素或孕激素替代治疗、促红细胞生成、机械通气、足部静脉输液等。
三、VTE的预防1. 评估风险:对所有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确定高危人群。
2. 预防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机械预防(气压治疗、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药物预防(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等)。
3. 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宣传VTE的危害及预防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VTE的诊断与治疗1.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超声检查、CT肺动脉造影等)确诊VTE。
2. 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治疗(如抗凝药物)、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五、科室协作与培训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VTE相关知识,提高防治意识和技能。
2. 建立科室VTE防治小组,负责制定和执行防治计划。
3. 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进医院VTE防治工作。
六、监测与评估1. 对科室VTE防治工作进行定期监测,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2. 根据监测结果,评估防治效果,及时调整防治计划。
3. 将VTE防治工作纳入科室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持续改进。
七、注意事项1. 在进行任何预防或治疗措施之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用药情况,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2. 对于疑似VTE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5ff39ed7f1922791788e81c.png)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第一部分、住院患者VTE防治工作的意义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rmbilism,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lumonary thromboermbilism,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thrombosis DVT)两种主要形式,在住院患者中发病率很高,是院内非预期死亡及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院内VTE涉及多个科室,与患者卧床、高龄、基础疾病或并发症、手术或损伤有关。
VTE是可防可治的,针对VTE高危因素主动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发展成VTE;已经发生了VTE也要进行正确的评估,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第二部分、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成员架构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医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职责:1.参与制定本医院院内VTE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病监督实施。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的基本标准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院内VTE防治的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确定院内VTE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防治工作中的责任。
5.其他院内VTE防治管理的重要事宜。
6.组织开展院内VTE方面的科研工作。
院内VTE防治质控办公室人员组成:医务部、业务部、护理部、信息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
职责:1.对有关院内VTE防治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进行检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务人员进行院内VTE防治培训并考核。
各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人员组成:科室主任及指定人员或联络员。
职责:1.科主任为科室内VTE防治管理第一负责人,对科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中的培训、考核及VTE发生负有管理责任。
2.质控医生监督填报本科室院内VTE相关表格。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指导手册精编WORD版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指导手册精编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9eb3153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1.png)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指导手册精编WORD版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指导手册精编1. 引言本指导手册的目的是为有关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的医务人员提供参考,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此疾病。
以下是一些关键信息和指导方针。
2. 概述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以在住院患者中发生。
它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PE)。
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发生率和死亡率。
3. VTE危险因素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院内VTE危险因素:- 高龄- 严重疾病或手术- 体积减少性血液丧失- 运动受限- 长时间卧床或禁止行动- 高BMI- 孕期或产后状态4. VTE预防策略为了预防VTE的发生,我们建议以下措施:- 对于高危患者,根据情况使用机械预防和/或药物预防- 标准化VTE风险评估,根据评分确定预防措施- 通过改善患者行动能力和活动水平来预防VTE- 提供适当的相关信息和教育,以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明白预防措施的重要性5. VTE治疗建议对于已确诊的VTE患者,我们建议以下治疗策略:- 早期抗凝治疗: 使用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等抗凝药物- 后期抗凝治疗: 使用华法林或其他口服抗凝药物- 考虑栓塞清除治疗或手术治疗对于某些严重病例6. 患者管理和护理为了提供最佳的患者管理和护理,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密切监测患者,包括病情观察和抗凝药物治疗监测- 定期评估并调整抗凝药物剂量- 提供患者教育,包括鼓励早期行动和积极参与预防和治疗7. 指导手册使用说明本指导手册旨在作为VTE预防和治疗的参考工具。
使用时请按照实际情况和患者特点进行调整和应用。
请注意,本手册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代表具体病例的诊断或治疗建议。
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专业判断和实际情况制定。
8. 结论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严重疾病,但通过良好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我们可以降低其发生率和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与治疗手册精编WORD版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与治疗手册精编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245c0bb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73.png)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与治疗手
册精编WORD版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与治疗手册精编
概述
本手册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有关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和治疗的指导。
VTE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以引发深静脉血栓(DVT)和肺动脉栓塞(PE),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的生命。
预防措施
院内VTE的预防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的建议:
1. 确定VTE风险:在患者入院时,应评估其VTE风险因素,并根据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
2. 动态压力备忘录:使用动态压力备忘录来提醒医务人员执行预防措施,包括使用抗凝剂、提供合适的预防医疗用品等。
3. 早期行动:在患者入院后的24小时内开始预防措施,包括使用抗凝剂、提供合适的床上用品等。
4. 骨折患者特殊关注:对于存在骨折的患者,特别需要密切关注DVT的风险,考虑使用药物预防措施。
5.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患者的VTE风险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预防策略。
治疗方法
当发生VTE时,及时的治疗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1. 抗凝剂治疗:使用抗凝剂来防止血栓的进一步形成和扩散,包括肝素、华法林等。
2. 疼痛管理:针对患者的疼痛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3. 牵引治疗:对于部分骨折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牵引治疗以减轻下肢的压力。
4. 康复护理:通过康复护理来帮助患者恢复活动能力,并预防VTE的再次发生。
结论
院内VTE的预防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医务人员应该熟悉相关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管理。
本手册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指导,但请注意根据最新的研究和指南进行实际操作。
住院病人VTE防护手册
![住院病人VTE防护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179ec0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d.png)
住院病人VTE防护手册1. 简介VTE(Venous Thromboembolism)即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
住院病人在医院内由于多种原因容易发生VTE,为了降低住院病人VTE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我们制定了本手册。
本手册旨在提供有关住院病人VTE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详细信息,以帮助医护人员和病人更好地了解和应对VTE。
2. VTE的危险因素VTE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
后天因素包括:- 长期卧床- 手术- 创伤- 肥胖- 吸烟- 孕妇和产后妇女- 慢性疾病如心衰、肺病、肿瘤等3. VTE的预防VTE的预防措施包括基础预防和强化预防。
3.1 基础预防- 早期活动:鼓励病人术后尽早活动,避免长期卧床。
- 饮食调整:增加水分和纤维素的摄入,避免高脂饮食。
- 适度运动:鼓励病人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上下楼梯等。
3.2 强化预防- 抗凝治疗:对于高风险病人,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
- 机械预防:如使用弹力袜、下肢静脉泵等。
4. VTE的诊断VTE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临床表现包括:- 单侧下肢肿胀、疼痛- 呼吸困难、胸痛- 咳嗽、咯血辅助检查包括:- D-二聚体检测:阳性提示VTE可能- 超声检查:观察下肢静脉内血栓形成- 肺动脉CT:观察肺栓塞情况5. VTE的治疗VTE的治疗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和手术治疗。
- 抗凝治疗:使用肝素、华法林等药物阻止血栓进展。
- 溶栓治疗:使用尿激酶、链激酶等药物溶解血栓。
- 手术治疗:对于大块肺栓塞病人,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6. 总结住院病人VTE防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VTE的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降低VTE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希望本手册能为医护人员和病人提供有益的参考。
静脉血栓栓塞疾病症候群(VTE)防治管理方案
![静脉血栓栓塞疾病症候群(VTE)防治管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da1be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1a.png)
静脉血栓栓塞疾病症候群(VTE)防治管理方案简介静脉血栓栓塞疾病症候群(Venous Thromboembolism,简称VTE)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两个主要部分。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VTE的防治管理方案,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预防和治疗VTE。
预防措施VTE的预防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患有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患者教育:教育患者了解VTE的风险因素、症状和预防方法,并提醒他们在行动减少期间进行适当的运动和活动。
2. 动态评估:对于高危患者,需要进行动态评估,及时发现和干预潜在的血栓形成和栓塞风险。
3. 弹力袜:对于有高风险的患者,建议佩戴弹力袜,以增加血液回流,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4. 药物预防:在一些需要长时间卧床或手术的患者中,可以考虑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但需要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进行判断。
诊断和治疗一旦疑似VTE,应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常见的诊断和治疗措施:1. 临床评估:通过病史、体检和相关实验室检查,进行初步的临床评估,排除其他疾病并确定VTE的可能性。
2. 影像学检查:采用超声、CT扫描等影像学技术,对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进行定位和确认。
3. 抗凝治疗:对于已确诊的VTE患者,应尽早进行抗凝治疗,以阻止血栓的进一步发展和防止血栓栓塞的再次发作。
4. 支持治疗:在抗凝治疗的同时,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溶栓剂或进行手术治疗等支持措施。
随访和复发预防治疗完成后,需要进行随访和复发预防工作,以减少VTE的再次发作风险。
以下是相关措施:1. 定期随访:对于VTE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个体化护理:根据患者的年龄、患病情况、危险因素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复发预防计划,包括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等方面。
3. 教育与指导:通过患者教育和指导,提高患者对VTE的认知和自我监测能力,以及掌握紧急处理措施。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指南手册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指南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290b53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1.png)
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办法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委员会目录第一章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的组织架构和职责一、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委员会二、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办公室三、各科室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小组第三章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管理一、开展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教育培训二、完善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评估和预防三、规范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治疗四、建立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综合诊治平台五、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医护沟通机制与流程第四章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的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一、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质量控制要点二、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质量持续改进第五章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的质量控制指标一、风险评估和预防类指标二、诊断类指标三、治疗类指标四、结局相关指标五、成本效率相关指标第六章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快速反应团队及应急预案一、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快速反应团队成员二、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快速反应团队职责与分工三、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附: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科室名录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办法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减少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特制定《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的两种表现形式,但以 PTE 最为凶险,有致死可能。
医院内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已构成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潜在风险,成为临床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面临的严峻问题。
VTE 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一旦发生,致死和致残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第一部分、住院患者VTE防治工作的意义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rmbilism,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lumonary thromboermbilism,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thrombosis DVT)两种主要形式,在住院患者中发病率很高,是院内非预期死亡及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院内VTE涉及多个科室,与患者卧床、高龄、基础疾病或并发症、手术或损伤有关。
VTE是可防可治的,针对VTE高危因素主动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发展成VTE;已经发生了VTE也要进行正确的评估,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第二部分、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成员架构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医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职责:1.参与制定本医院院内VTE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病监督实施。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的基本标准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院内VTE防治的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确定院内VTE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防治工作中的责任。
5.其他院内VTE防治管理的重要事宜。
6.组织开展院内VTE方面的科研工作。
院内VTE防治质控办公室人员组成:医务部、业务部、护理部、信息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
职责:1.对有关院内VTE防治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进行检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务人员进行院内VTE防治培训并考核。
各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人员组成:科室主任及指定人员或联络员。
职责:1.科主任为科室内VTE防治管理第一负责人,对科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中的培训、考核及VTE发生负有管理责任。
2.质控医生监督填报本科室院内VTE相关表格。
3.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本科室院内VTE防治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科室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落实。
4.协助各科室完成院内VTE防治的诊疗过程。
5.协助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三部分、院内VTE预防建议院内VTE预防建议的基本原则1 . 由于VTE的发生是十分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采取预防措施前必须进行个体化评估, 权衡抗凝与出血的利弊, 并认真研读药物及器械相关说明书;2. 如预防过程中出现药物使用禁忌症或其他特殊情况, 请及时邀请专业科室医生会诊;3.即使采取VTE预防措施之后,仍有可能发生VTE。
一旦发生,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4. 预防性抗凝药物使用后可能出现出血并发症。
一旦发生出血, 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5. 建议各临床科室根据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本科室已有专业指南(如骨科) ,请遵循该专业指南执行。
院内VTE预防措施介绍基本预防措施l . 常规进行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的患者教育。
2.积极的活动可以减少VTE的发生。
对于VTE风险为低危的内科疾病和活动不受限的小手术患者,仅需鼓励及早进行主动与被动活动,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一般无需应用药物预防措施。
3,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以及血脂。
机械预防措施l.机械性预防措施机械性预防措施包括:梯度压力弹力袜(Graduated CompressionStockings, GCS )、间歇气囊压迫 Cntermittent PneumaticCompression, IPC)装置以及足底静脉泵(Venous foot pumps, VFP)。
使用机械方法预防VTE发生的原理为: 促使静脉血流加速, 减少下肢静脉血液瘀滞。
机械性方法可减少部分患者发生 DVT的危险, 但疗效逊于抗凝药物,其最大优势在于没有出血并发症。
目前,没有一种机械方法被证实能减少死亡或PE的危险。
这些设备应尽可能在双腿应用, 且一直持续到可以开始使用药物预防为止。
单独使用机械性预防措施仅适用于合并凝血异常疾病、有高危出血风险的患者;极高危患者单独应用疗效差,推荐与有效的抗凝治疗联合应用。
下列情况禁止使用机械性预防措施: l)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或下肢严重水肿; 2)新发生的下肢近端DVT、血栓性静脉炎; 3)下肢局部严重病变、下肢血管严重硬化或其他缺血性血管病及下肢严重畸形。
2.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l Filters,IVCF)不建议常规植入IVCF作为预防措施,即使是VTE高危患者也不推荐常规使用。
适应症:近端DVT,全剂量抗凝治疗有禁忌症或者近期接受大手术的患者。
药物预防措施1.普通肝素皮下注射低剂量普通肝素(Low-Dose Unfractionated Heparin, LDUH)常用剂量: 5000 U 每日2次,皮下注射。
一般情况下无需监测APTT。
2.低分子量肝素(Low MoI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一般情况下无需常规血液学监测。
因为低分子肝素制备时采用不同的解聚方法,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药代动力学、抗凝特征、推荐的治疗方案是不同的。
每种LMWH都应被视为一种独立的药物。
不同制剂需要参照各自产品说明书中的推荐为准。
以下为不同种类常见低分子肝素的区别:不同低分子肝素抗凝预防的剂量推荐:3.磺达肝癸钠(FondaparinuX)磺达肝癸钠是一种人工合成戊糖,能选择性的抑制凝血因子xa适应症:用于量寛关节置要 (THR):全膝关节置换(TKR)、量覧部骨折术(HFS)的围手术期预防。
术后需要留置硬膜外导管注射止痛剂的患者应用磺磺达肝癸钠的安全性尚未得到证实。
建议连续硬膜外止痛时不使用磺达肝癸钠。
剂量:每日,皮下注射。
4.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包括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爱多沙班、达比加群等,治疗窗宽,剂量固定,无需常规的血液学监测。
当发生低剂量普通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时可作为替代药物。
目前国内批准的适应症:接受择期量宽膝关节置换术的成人患者预防DVT,利伐沙班预防用药剂量: 10mg口服, 每日一次。
预防疗程长短依据每个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或所接受的手术类型而定。
对于接受竞关节手术的患者, 推荐疗程为5周; 对于接受膝关节手术的患者, 推荐疗程为2周。
5.维生素K拮抗剂(VKAs)vKAs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但由于VKAs起效慢,因此在急性期往往与肝素合用。
应调整华法林的剂量, 以达到目标INR范围,易受食物或药物影响,不常规作为短期预防药物。
6.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物, 根据目前证据,不建议単独应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
药物预防安全性的考量:如果出现以下任何一种因素,则患者可能不能应用抗凝药物,此时需考虑换用其他预防措施住院患者VTE 预防的推荐流程肿瘤患者患者入院/转科/病情变化内科患者VTE 危险分层手术住院患者VTE 危险分层基本预防措施 中/高危低 危 极低危 低危 高危 机械预防评估出血风险评估出血风险机械性预防措施LMWH/LDUH+机械预防抗凝延长至4周(Caprini 评分) (Padua 评分)(≥3分) (1-2分) (0分)(<4分)(≥4分)否否是是外科住院患者VTE及出血风险评估流程与预防策略外科手术患者VTE危险分层外科住院患者大出血并发症危险因素评估表(具有下列任何一项,则为出血高风险或出血会导致危重后果的人群)□活动性出血□既往大出血病史□已知、未治疗的出血疾病□严重肾功能或肝功能衰竭□血小板减少症□急性脑卒中□未控制的高血压□腰椎穿刺、硬膜外或脊髓麻醉的前4小时或麻醉后12小时内□同时使用抗凝药、抗血小板治疗或溶栓药物腹部手术:□男性,术前血红蛋白水平<13g/dL,恶性肿瘤,复杂外科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脓毒症、胰瘘、前哨出血肝切除术:□肝切除的大小、合并肝外组织的切除,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术前血红蛋白几血小板计数较低心脏手术:□使用阿司匹林□术前3天内使用氯吡格雷□BMI<25kg/m^2,非择期手术,放5个以上的支架,老龄□老龄,肾功能不全,非搭桥手术但心脏体外循环时间较长胸部手术:□全肺切除术或扩张切除术□开颅手术□脊柱手术□脊柱创伤□游离皮瓣重建手术非骨科手术住院患者VTE 预防措施推荐是非骨科手术住院患者VTE 风险评估(Caprini 评分结果)高危(≥5分)是否同时存在高出血风险或会导致严重后果延长LMWH 预防至4周 是否为肿瘤患者?LMWH/LDUH+机械预防LMWH/LDUH 或机械预防机械预防中危(3-4分)低危(1-2分)是否是否 极低危患者(Caprini 0分)除一般预防外无需常规机械或药物预防。
骨科大手术患者(全髋、全膝关节置换及髋骨骨折手术)VTE预防措施推荐内科住院患者VTE及出血风险评估流程与预防策略内科住院患者VTE风险评估表(Padua评分)内科住院患者出血危险因素评估表内科住院患者VTE 预防措施推荐否 是第四部分、院内DVT 的诊治建议DVT 的诊断流程阴性阳性进一步影像学检查阴性排除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性评估低度可能性D -二聚体检测常规抗凝治疗,专科会诊中、高度可能性超声检查诊断DVT阴性超声检查排除诊断阳性阳性 阴性 排除诊断Wells DVT 评分≤0分Wells DVT 评分≥1分 诊断成立 阳性诊断DVT*对于初步超声检查阴性但临床仍不能排除DVT 者,应动态复查超声或进行其他影像学检查。
LMWH/LDUH药物预防GCS/IPC机械预防下肢DVT的临床特征评分(Wells评分)若双侧下肢均有症状,以症状严重的一侧为准DVT的治疗方案DVT或PE患者抗凝治疗基本原则DVT或PE患者抗凝治疗时程所有接受超过3个月延长抗凝治疗的患者需要定期评估是否继续治疗DVT急性期溶栓治疗对于急性中央型或混合型DVT,在全身状况良好,预生存期超过1年,出血风险较小的前提下,首选导管接触性溶栓。
如不具备导管溶栓的条件,可进行系统性溶栓。
DVT急性期的其他治疗方案一.手术取栓出现股青肿时应立即手术取栓。
对于发病7天以内的中央型或混合型DVT患者,全身状况良好,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也可手术取栓。
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适应症:对于抗凝治疗有禁忌或有并发症,或在充分抗凝情况下扔出现PE者对于接受抗凝治疗的急性DVT或PE患者,不建议使用下腔静脉滤器。
第五部分、院内PE诊治建议疑似PE患者的诊断流程PE初始危险分层非高危患者确诊PE流程阳性阴性阳性阴性PE临床可能性评估高危患者确诊PE 流程是具备增强CT 检查条件阴性基于危险度分层的急性PE 诊疗策略初始危险分层是否确诊肺栓塞确诊肺栓塞二者均阳性PE严重程度指数评分(PESI或sPESI)及分级PE的治疗方案PE患者抗凝治疗原则及时程见DVT患者抗凝治疗相关部分内容PE溶栓治疗伴有休克或低血压(如收缩压<90mmHg)的急性PE患者,出血风险不高;开始抗凝治疗后病情加重的急性PE患者,未发生低血压且出血风险低备注:无低血压的PE患者,如症状严重或存在明显的心肺功能障碍,应密切监测病情是否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