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是什么时候

合集下载

梅雨季节期间的养生之道

梅雨季节期间的养生之道

梅雨季节期间的养生之道梅雨季节是中国南方地区常见的气候现象,通常出现在每年6月至7月的时候。

梅雨时节,天气多阴雨连绵,湿度大,气温适中,这种特殊的天气对人体的健康也有一定影响。

为了在梅雨季节保持身体健康,我们需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适当运动锻炼、合理作息等方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梅雨季节期间的养生之道。

1. 合理饮食在梅雨季节,由于天气潮湿,人体新陈代谢会变得有些迟缓,因此我们在饮食上要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建议多食用水果蔬菜、粗粮杂粮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帮助排出体内毒素,增强新陈代谢功能。

2. 调整作息梅雨季节天气阴晴不定,很容易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影响睡眠质量。

因此在梅雨季节要注意保持规律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

可以适当午睡来补充能量,晚上尽量避免过晚入睡,有助于调整身体的生物钟。

3. 多运动锻炼梅雨季节多阴雨天气容易使人感到疲乏乏力,因此需要通过适当运动来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选择室内运动项目如瑜伽、跑步机、哑铃等来进行运动锻炼,也可以选择户外散步等轻度运动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4. 注意个人卫生梅雨季节由于湿度大容易滋生细菌病毒,所以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勤晒被褥、及时清洗晾晒衣物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注意卫生间环境清洁卫生。

5. 构建健康生活方式除了以上几点之外,在梅雨季节我们还可以尝试一些其他形式的养生方式来帮助调理身体。

比如可以尝试冥想、按摩、足浴等方法来缓解疲劳和舒缓身心压力。

另外也可以尝试喝一些益生菌类产品帮助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综上所述,梅雨季节虽然给人们带来一定不便,但只要我们能够注意饮食调理、合理作息、多运动锻炼、个人卫生等方面,在生活中构建健康的方式,并尝试一些其他养生方式来调理身体,在梅雨季节也能够保持健康有活力。

希望大家都能够通过这些小窍门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梅雨季节!。

梅雨季节油漆注意什么

梅雨季节油漆注意什么

梅雨季节油漆注意什么梅雨季节是指每年6月到7月间,气候湿度高、降水量大的时期。

在这样的湿润环境下,进行油漆工作可能会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

下面是一些在梅雨季节进行油漆工作时需要注意的事项:1. 防水措施:梅雨季节容易出现大量降雨,因此需要为施工区域做好防水措施。

确保施工区域的屋顶、墙壁和地板都没有渗漏问题,并在必要的地方设置挡水板或遮雨篷,以确保油漆不受潮。

2. 温度及湿度控制:梅雨季节气温较低,湿度较高,这对油漆的干燥速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确保上述材料可以完全干燥,必须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

空调或加热设备可以用来调整温度,而湿度则可以使用除湿器或通风设备来控制,确保施工环境的湿度在适宜范围内。

3. 油漆材料的选择:在梅雨季节,湿气会导致油漆固化时间延长,所以适当选择快干型或特殊配方的油漆,以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干燥。

此外,选择质量好、防水性能强的油漆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

4. 施工时间选择:在梅雨季节,应尽量避开气温低、湿度高的时段进行施工,因为这样有可能导致干燥时间延长或出现涂料干燥不完全的问题。

通常在白天气温较高、湿度较低的时候进行油漆施工,有助于油漆干燥和固化。

5. 施工现场的通风:梅雨季节湿度大,施工现场会积聚大量水蒸气。

为了加快油漆的干燥,需要确保施工现场有足够的通风。

打开窗户或使用通风设备可以帮助排出湿气,加快油漆的干燥速度。

6. 施工前的检查:在进行油漆施工之前,应该仔细检查施工区域是否存在渗漏、潮湿等问题,如果有需要及时进行修复。

另外,也要确保施工表面平整、干燥、清洁,以便油漆可以牢固附着。

7. 保养和维护:完成油漆施工后,需要进行适当的保养和维护,以防止湿气渗入油漆表面并造成破损。

定期清洁油漆表面,及时修复任何损坏或脱落的油漆,可以延长油漆的寿命。

总之,在梅雨季节进行油漆工作需要注意保持施工区域的防水和通风情况,控制温度和湿度,选择适合的油漆材料,避开气温低、湿度高的时段进行施工,并进行适当的保养和维护。

梅雨名词解释

梅雨名词解释

梅雨名词解释梅雨是我国长江流域特有的强对流性降水过程,它和“秋雨”、“伏旱”、“寒露风”一起被称为我国长江流域的四大自然灾害。

梅雨名词解释梅雨是指初夏梅子黄熟时期的连阴雨天气。

梅雨时节( 5月上旬),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北半球日照逐渐增加,气温升高,但由于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降水在地区分布和强度方面都很不均匀。

从5月6日前后开始,黄淮地区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其中江淮流域雨量较大,长江流域也不少,往往连续2~3个星期,甚至一个月,出现所谓的“梅雨”。

梅雨名词解释梅雨是指初夏梅子黄熟时期的连阴雨天气。

由于这个时期是江南梅子黄熟时节,所以称作“梅雨”。

这种雨,开始时间并不确定,由于阴雨影响范围有一定限制,所以梅雨成为一种具有某些规律性的天气现象。

主要降雨时段一般在6月20日前后。

开始降雨的标志: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22 ℃或22 ℃以上。

入梅日期的早晚,与这次梅雨持续的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

1。

雨量充沛,连绵不断,常连下几天至十几天。

2。

开始的日子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时期,故称“梅雨”。

如1991年5月11日入梅,到6月18日出梅,历时50天。

3。

雨带稳定在江淮流域一带,北段在黄河流域;南段在南岭一带,东段在江南地区。

4。

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结束的日期比其他地区迟约7~10天,大别山区则可迟至20~30天。

5。

暴雨过程常伴随雷电,一般最大小时雨强30~50毫米,部分地区超过100毫米。

6。

梅雨期降雨范围小,主要位于江淮流域,其次在黄河流域、西北地区东南部。

但安徽南部、浙江中北部、上海南部的部分地区可达暴雨程度。

3。

根据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在我国,梅雨带是在每年的6月19-26日。

如1954年梅雨带推迟到6月24日才南落。

1955年推迟到6月25日, 1957年6月28日南落。

1959年推迟到7月4日, 1961年7月15日南落。

1965年7月14日南落, 1969年7月21日南落。

如果考虑气候平均的年际变化,那么有时,如1968年, 1973年的梅雨期甚至长达两个月。

入梅出梅的推算方法

入梅出梅的推算方法

入梅出梅的推算方法入梅出梅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气象现象之一,是指夏季的天气由干燥炎热逐渐转为湿热多雨,然后再度转为炎热干燥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入梅出梅的推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预测梅雨季节的变化。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梅雨季节的特点。

梅雨季节通常发生在每年的6月至7月间,这段时间气温高,湿度大,降水明显增加。

梅雨期间,南方地区的降水量往往会接近全年降水总量的50%,并且雨水多为连续性降雨,持续时间长。

入梅和出梅的预测主要依靠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卫星图像。

中国气象局会利用多种手段,如巡飞、气象雷达、气象卫星等对梅雨季节的变化进行观测和监测。

通过对气象数据的综合分析,可以判断入梅和出梅的时间。

在气象观测数据中,我们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因素:1. 降水量:通常入梅前,气象数据中会显示降水量的增加趋势,特别是连续性降雨的发生概率增大,这是入梅的一个表征。

2. 湿度变化:入梅前,气象数据中的相对湿度会逐渐增加,湿度大于60%的天数增多,这也是入梅的一个重要标志。

3. 温度变化:入梅前,气温通常会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气温高于30摄氏度的天数增加,这也是即将入梅的信号之一。

4. 云图分析:利用气象卫星获取到的云图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云系的发展情况和移动路径,从而推测出入梅的时间。

除了观测数据,我们还可以利用历史气象资料和统计学方法进行推测。

根据过去几年的梅雨季节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平均入梅和出梅的时间,以及梅雨季节的持续时间。

通过分析这些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对今年的入梅和出梅时间进行预测。

同时,一些气象学方程和数值模型也可以用来预测入梅和出梅时间。

这些模型可以通过对大气环流、水汽输送等因素的计算和模拟,得出梅雨季节的变化趋势,从而推算出入梅和出梅的时间。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梅雨季节的变化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预测入梅和出梅的过程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关注气象部门的预报信息,及时了解梅雨季节的变化,做好防范措施,避免不利的影响。

夏至梅雨的农谚

夏至梅雨的农谚

夏至梅雨的农谚
夏至梅雨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通常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

在这个时期,气温逐渐升高,湿气也开始积聚,为接下来的梅雨季节做准备。

夏至梅雨时期常常有一些农谚与之相关。

这些农谚传承了世代农民积累下来的观察和经验,揭示了夏至梅雨对农作物的影响,并为农民提供了一些有关农事和天气的指导。

一句常见的农谚是“夏至梅雨,农夫忙”的意思是说,在夏至梅雨期间,农民们会忙于水稻的种植和管理。

梅雨的降临为稻田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使得农作物得到充分滋养和生长。

农民们会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水田的修整、栽培和杂草的除去等工作,以确保水稻的顺利生长。

另外一句农谚是“夏至梅雨,人畜皆喜”。

夏至梅雨期间的降雨给农民们提供了水源,也为家畜提供了足够的饮水和草料。

这对于耕作和畜牧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农民们和家畜都会因为夏至梅雨的到来而感到高兴。

此外,夏至梅雨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因为湿气增加,天气潮湿,这有利于一些疾病的传播,比如病毒和细菌。

因此,人们也常常说“夏至梅雨,多疾病”。

在这个季节,人们要格外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身体的干燥和清洁,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总的来说,夏至梅雨是农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时期。

农谚的存在帮助农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个时期的气候和天气变化,从而更好地进行农事活动。

虽然夏至梅雨带来了一些不便,但它也为农田和农民们提供了宝贵的水源,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梅雨

梅雨

梅雨(黄梅天),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此时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

梅雨季节中,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查看精彩图册目录梅雨简介梅雨、雨带与环流形势梅雨雨带主要环流形势正常梅雨和异常梅雨正常梅雨早梅雨迟梅雨特长梅雨"短梅"和"空梅"倒黄梅中国江淮流域梅雨天气过程台湾梅雨梅雨-引发疾病疾病一:拉肚子潮湿天气肠胃易“闹事”疾病二:妇科病夏天做个妇检很必要疾病三:关节疼痛湿度大让风湿病有机可乘疾病四:情绪黄梅天别让心情也一起发“霉”与梅雨有关的谚语独幕话剧《梅雨》古诗《梅雨》梅雨季节如何防霉饮食须知展开梅雨简介梅雨、雨带与环流形势梅雨雨带主要环流形势正常梅雨和异常梅雨正常梅雨早梅雨迟梅雨特长梅雨"短梅"和"空梅"倒黄梅中国江淮流域梅雨天气过程台湾梅雨梅雨-引发疾病疾病一:拉肚子潮湿天气肠胃易“闹事”疾病二:妇科病夏天做个妇检很必要疾病三:关节疼痛湿度大让风湿病有机可乘疾病四:情绪黄梅天别让心情也一起发“霉”与梅雨有关的谚语独幕话剧《梅雨》古诗《梅雨》梅雨季节如何防霉饮食须知展开编辑本段梅雨简介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

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

在中国史籍中记载较多。

如《初学记》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曰梅雨”。

唐柳宗元《梅雨》:“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等。

中国历书上向有霉雨始、终日的记载:开始之日称为“入霉”,结束之日称为“出霉”。

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霉,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霉。

入霉总在6月6~15日之间,出霉总在7月8~19日之间,中国东部有一个雨期较长、雨量比较集中的明显雨季,由大体上呈东西向的主要雨带南北位移所造成,是东亚大气环流在春夏之交季节转变梅雨期间的特有现象。

梅雨知识资料

梅雨知识资料

梅雨知识资料梅雨的定义: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的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一狭长区域内往往有一段连续阴雨时段,出现频繁的降水过程,常有大到暴雨。

这时,正是江南梅子成熟时期,故称“梅雨”。

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生动地描绘了当地梅雨季节的自然景象。

因为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因此也有称之为“霉雨”的。

除了我国以外,朝鲜最南部、日本中南部也都有梅雨季节,但世界同纬度其它地区却没有,因此,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我国梅雨区的范围,北起淮河,南至闽、赣、湘三省中部,大致在110°e以东的27—34°n之间。

梅雨期长度以梅雨区中部最长,上海平均6月15日入梅,7月9日出梅,长25天。

梅雨区南北界附近一般只有20天左右。

但这是气候平均情况,每年可以相差很大。

例如,入梅期迟早可以相差40天,出梅期可相差45天;最长梅雨期可以长达60天甚至更长,而有些年份甚至更长,而有些年份基本上没有梅雨,称为“空梅”。

梅雨期雨量最多的年份要数1954年,该年梅雨期总雨量超过多年平均值的两倍以上。

梅雨的划分划定梅雨期以大气环流季节性的转折、调整为主要依据。

在分析环流调整时,以暖湿气流的稳定北上,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东经120度处脊线的北移位置为主,以西风带环流的调整为辅。

根据以上原则,先确定入、出梅的环流调整日,然后再结合大范围降水现象的起始和终止日期,具体划分梅期。

一、上海梅雨指标入梅标准:入梅前五天副高脊线在18°n以北;且5天中日平均气温至少有3天≥22℃,入梅后头5天中,须有大于等于4天雨日(包括各区县气象站);若梅雨有分段现象,则每段梅雨结束后的气温均≥22℃。

出梅标准:梅雨结束前后,120-130°e间副热带高压脊线北跳至26°n或以北,日平均气温≥27 ℃,最高气温≥30℃,且6天以上无雨。

梅雨季节的气象特征

梅雨季节的气象特征

梅雨季节的气象特征梅雨,又称为“入汛”,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一个气象现象。

每年6月至7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天气阴雨连绵,气温升高,湿度增大,持续时间长达一个月左右。

梅雨季节对农业生产、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梅雨季节的气象特征。

1. 梅雨季节的成因梅雨季节的成因与东亚季风密切相关。

夏季,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形成准静止锋,导致该地区降水增多。

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梅雨季节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而拉尼娜现象发生时,降水偏少。

2.1 降水特征梅雨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大,占全年总降水量的30%~50%。

降水形式以阵性降水为主, daily rainfall intensity较大,暴雨和雷雨天气较多。

据统计,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梅雨降水量约为400~700毫米。

2.2 气温特征随着梅雨季节的到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逐渐升高。

梅雨季节平均气温约为26℃~30℃,高温高湿天气较多。

此外,梅雨季节夜间气温较低,日较差较大。

2.3 湿度特征梅雨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空气湿度较大,相对湿度一般在80%以上。

高湿度导致人体感觉闷热,容易引发中暑、感冒等疾病。

2.4 风速特征梅雨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风速较小,以静风或微风为主。

风速小于2级的静风天气占比较高,不利于空气流通,进一步加剧了高温高湿天气的程度。

3. 梅雨季节的影响3.1 农业生产梅雨季节对农业生产具有双重影响。

一方面,适量的降水有利于作物生长;另一方面,过多的降水容易导致农田积水,引发作物病害和生长不良。

此外,梅雨季节的高温高湿天气还容易导致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生。

3.2 水资源梅雨季节降水量大,有利于补充地下水和水库蓄水。

然而,部分地区降水过多,容易导致洪水、城乡内涝等灾害。

梅雨

梅雨

梅雨,俗称霉雨,因这时正是梅子成熟时期,故称梅雨,又因江南地区近海低洼多水,连续阴雨空气中湿度高.万物生霉,故又称霉雨。

又称黄梅雨。

梅雨出现的时期称为梅雨季节,这是由于每年这时势均力敌的冷暖空气在此区域较长期拉锯停留所致。

每年的春末夏初,江淮一带梅子成熟时下的连阴雨。

梅雨的周期有长有短,一般发生在每年的6月20日~7月10日前后。

衡阳、福州一带,多发生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上海至重庆一线,多发生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苏北、淮南、皖北一带,多发生在6月20日至7月上中旬。

梅雨季节来临的早迟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梅雨期间的雨量,对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地区的早涝有重要影响,对夏秋鱼类的生长和垂钓,都有很大的关系。

如当年梅雨量少和持续时间短,河湖水浅,鱼儿长得慢而稀少,夏秋难以钓到鱼。

梅雨期间,多数为连续不断的小雨和中雨,有时有大雨,暴雨很少。

因此,冒梅雨垂钓的人很多.多找近处栈处有草处垂钓,戌找流水口垂钓.最好擒能见虞在10厘米至20厘米的水域,水深50厘米至1米最好.水至清则鱼不敢近岸,过浑则鱼呼吸困难,不肯进食。

打窝子用饵和初春、仲春不同,因水动荡多,流动多,故橱末诱饵已不能适应,多数用米、麦漫酒,水流冲不走,香味四溢,可引来鱼儿。

有时钓者打草窝垂钓,即不用诱饵,将岸草捆几束:拴于岸边水中,在水草洞中垂钓,效果甚好。

一般的情况下,梅雨的气候特征为雨水不停阴晴不定,且不断有雨水注入。

天气不冷不热,最低气温在16℃~18℃,最高气温在25℃~28℃。

梅雨季节的温度,是更多鱼的适宜温度,在这个温度里,鱼的索饵最为积极。

许多鱼种如鲫鱼、鲤鱼、青鱼、草鱼、鳊鱼,刚刚结束产卵。

源于鱼类自身的需求胃口大开,而鲌鱼正处于产卵时期,此时的鲌鱼比其它任何季节都要好钓。

就连黄鲴、红梢、黄颡、鮰鱼、鲢鳙都进入了食欲的旺盛期。

因此,民间有了“梅雨钓鱼越钓越喜”说法。

正如“小麦黄,钓鱼忙”一样,两句不同的鱼谚。

共同说明梅雨这个季节。

南京梅雨季节是几月份到几月份结束

南京梅雨季节是几月份到几月份结束

南京梅雨季节是几月份到几月份结束一般南京梅雨季节时间是6月份开始到7月份结束。

江南地区的梅雨季节一般会经历20余天,通常芒种后第一个丙日为入梅,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梅。

入梅总在道6月6~15日之间,出梅总在7月8~19日之间。

之所以会有梅雨季节,是因为每年大约5月下旬至6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

大约到了6月下旬,暖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北移至江淮地区,成江淮准静止锋(又称为梅雨锋)。

由于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当遇上较冷的气团时,便会产生大量对流活动。

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若,以致锋面停留在江淮地区。

简单说来,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关:梅雨时节,北方冷空气还时常南下作祟,西南暖湿气流又向北深入,冷暖空气交汇,一般会形成雨带,换了平时,下场雨就好,可偏偏碰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北上,把这个雨带顶在上述区域。

浙江的梅雨季节是几月份到几月份

浙江的梅雨季节是几月份到几月份

浙江的梅雨季节是几月份到几月

浙江梅雨季节时间大概为六月初至七月初,维持时间大概为30天。

2021年6月10日,浙江省气象局宣布浙江已正式进入今年的“梅雨季”。

自6月10日起的三天内,浙江的雨水将非常频繁,局部或有暴雨,甚至大暴雨出现。

浙江省入梅后局地伴有短时暴雨、强雷电、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梅雨季节是在每年6、7月份的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目前学术界认为东亚夏季风始于南海夏季风爆发,属于热带西南季风范畴。

南海夏季风逐渐向北增强,梅雨期由于向北至长江中下游,与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副热带西南季风汇合,与冷空气汇合形成梅雨带。

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亚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梅雨季节是什么时候【优秀4篇】

梅雨季节是什么时候【优秀4篇】

梅雨季节是什么时候【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梅雨季节是什么时候【优秀4篇】梅雨主要出现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中国台湾、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的最南部、日本的中南部。

黄梅天入梅标准

黄梅天入梅标准

黄梅天入梅标准
黄梅天指的是中国的一个气候学现象,通常是指每年的5月下旬到6月上旬,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区域处于一个高温多雨的季节。

黄梅天入梅标准是指当该地区的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在22℃以上,并且同时有一次降雨量达到25毫米以上,就可以宣布黄梅天进入梅雨季节。

这个标准是根据过去几十年的天气资料总结出来的,用来确定梅雨季的开始。

梅雨季节的到来通常意味着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农田的灌溉有重要影响。

天气和气候知识(中)-第17章

天气和气候知识(中)-第17章

第17章梅雨季节话梅雨梅雨是初夏时期,从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经黄海直到日本南部雨期较长的连阴雨,是东亚特有的一种气候现象。

气候统计表明,梅雨大约在6月上中旬开始,7月上旬结束。

梅雨每年的开始日期称为“入梅”或“主梅”,结束日期叫做“出梅”或“断梅”。

入梅和出梅时间随气候情况而变,各年不尽相同。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20世纪50年代平均入梅日期为6月10日,出梅日期为7月12日,梅雨期33天;60年代以后平均入梅日期在6月17日,出梅日期在7月6—7日,梅雨期为20天左右,与50年代相比,入梅晚,出梅早,且梅雨期短。

如此看来,今年的入梅时间比平均年份偏晚5天左右。

每年梅雨时期的平均总降水量约为300毫米。

我国气候学家根据每年梅雨期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多少,将梅雨强度分为3个等级:1、丰梅:阴雨日数多、降水量大的年份称为“丰梅”。

丰梅年梅雨期间降水量有时可达400毫米以上,约占全年降水总数的1/3到1/2;1954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自6月初到8月初,历时2个月,降水量达1000毫米左右,使江淮流域出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2、“枯梅”或“旱梅”:降水日期和降水量比较少的年份称为“枯梅”或“旱梅”。

3、“空梅”:少数年份,雨带从华南迅速跃过长江、淮河,进入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一带不出现梅雨,或者只有很少几天降水,降水量也寥寥无几,这种年份叫做“空梅”。

梅雨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梅雨锋面中。

梅雨锋面从长江中下游延伸到日本南部,形成多云、多雨、多雾、多雷暴天气,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和特大暴雨相间出现,在东海、黄海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带上,海面能见度极低,常常出现锋面气旋,加大海面风力。

梅雨锋能维持稳定多长时间,梅雨就能持续多久。

当副热带高压再次北抬,脊线移到北纬25度附近时,暖湿空气越过江淮一带,北方冷空气也开始北退,梅雨期结束。

待到冷暖空气再次相持在黄河流域时,北方雨季开始。

正常的梅雨降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畜的正常生活,但若降水时间过长或出现暴雨,则容易造成水灾。

高三地理知识点梅雨

高三地理知识点梅雨

高三地理知识点梅雨正常梅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的梅雨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也就是出现在"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内。

梅雨期长约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间。

"小暑"前后起,主要降雨带就北移到黄(河)、淮(河)流域,进而移到山东和华北一带。

长江流域由阴雨绵绵、高温高湿的天气开始转为晴朗炎热的盛夏。

据统计,这种正常梅雨,大约占总数的一半左右。

早梅雨和迟梅雨有的年份,梅雨开始的很早,在5月底6月初就会突然到来。

在气象上,通常把"芒种"以前开始的梅雨,统称为"早梅雨"。

早梅雨会带来一些反常的现象。

例如,由于在梅雨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靠近地面的大气层里,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是很频繁的,因此,阴雨开始之后,气温还比较低,甚至有冷飕飕的感觉,农谚说:"吃了端午棕,还要冻三冻"就是这个意思;同时也没有明显的潮湿现象。

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农民,把这一段温度比较低的黄梅雨称为"冷水黄梅"。

以后,随着阴雨维持时间的延长、暖湿空气加强,温度会逐渐上升,湿度不断增大,梅雨固有的特征也就越来越明显了。

早梅雨的出现机会,大致上是十年一遇。

这种早梅雨往往呈现两种情形。

一种是开始早,结束迟,甚至拖到7月下旬才结束,雨期长达四、五十天,个别年份长达二个月。

另一种是开始早,结束也早,到6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就进入了盛夏,由于盛夏提前到来,常常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程度的伏旱。

同早梅雨相反的是姗姗来迟的梅雨,在气象上通常把6月下旬以后开始的梅雨称为迟梅雨。

迟梅雨的出现机会比早梅雨多。

由于迟梅雨开始时节气已经比较晚,暖湿空气一旦北上,其势力很强,同时,太阳辐射也比较强,空气受热后,容易出现激烈的对流,因而迟梅雨常常多雷雨阵雨天气。

人们也把这种黄梅雨称为"阵头黄梅"。

入梅和出梅的时间

入梅和出梅的时间

入梅和出梅的时间一、入梅和出梅的时间2021年进入梅的时间是6月7日左右。

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受梅雨期影响,尤其是江南、淮河流域。

但由于南北气温偏差不同,各省入梅和出梅的时间也不同。

但每年的梅雨期一般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和中旬。

此时气温高,空气潮湿,且连续多雨的天气超过3天,所以家里很容易受潮发霉。

梅雨季节在南方比较常见,可以看作是夏季之前的一个过渡期。

二、不同地区入梅出梅时间江南区:6月8日(入梅)-7月8日(出梅)长江中游:6月15日(入梅)-7月14日(出梅)长江下游:6月19日(入梅)-7月12日(出梅)江淮区:6月21日(入梅)-7月15日(出梅)三、梅雨季节会持续多久梅雨季节一般发生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持续30-40天。

请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权威信息。

在气象学上,梅雨是东亚大气环流在春夏交换季节性转换过程中的一种独特气候现象,可分为典型梅雨和英梅雨(早梅雨)。

典型的梅雨一般在6月上旬至6月中旬“入”,7月上旬至7月中旬“出”。

迎梅雨是指梅雨前的阴雨,一般从5月中旬开始,持续半个月左右。

梅雨过后,雨带往往会向南退一段时间,然后再向北移动,成为典型的梅雨。

在大多数年份,梅雨期持续20-25天,长于一个月,短于几天。

再过几年,没有梅雨,雨带从华南迅速跨过江淮流域,进入华北,被称为“空梅”。

所谓“空梅”,是指有些地方应该有梅雨,但有些年份没有梅雨的现象。

黄梅雨季过后,通常是晴朗炎热的夏天。

如果此时变成连绵不断的雨,并且持续很长时间,似乎又回到了梅的季节,那就叫做“重梅”。

四、每年梅雨季节是几月份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梅雨是什么意思

梅雨是什么意思

梅雨是什么意思
梅雨意思: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

梅雨,指由冷热空气交锋而成之锋面雨,在每年春夏交际时(6月上旬至7月中旬)于中国大陆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东部、江淮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形成的持续天阴有雨的自然气候现象。

由于长时间的时雨时晴高湿天气,家中器物容易发霉,民间亦称为“霉雨”。

梅雨是东亚夏季风向北阶段性推进的独特产物,是东亚地区独有的天气气候现象,梅雨季也是我国季风性降水最为显著的季节。

梅雨季节的气候特点表现为降水集中、雨量大、日照时数少、多云、风力较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布
梅雨主要出现于副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台湾、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的最南部、日本的中南部。

世界同纬度的其他的地区没有梅雨。

华南地区没有明显的梅雨现象。

成因
每年大约下旬至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

大约到了下旬,暖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北移至江淮地区,成江淮准静止锋(又称为梅雨锋)。

由于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当遇上较冷的气团时,便会产生大量对流活动。

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以致锋面停留在江淮地区。

梅雨谚语
我国长江中下游流传着许多与梅雨有关的民间谚语,我们收集了其中的一部分以飨读者。

"三九欠东风,黄梅无大雨","三九"是指阳历日,"黄梅"是指芒种节气(日)。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三九期间如没刮过东风,或东风很少,则芒种节气雨量也将偏少。

三九的第一天与芒种节气第一天相隔约0天左右。

按0天的韵律,三九期间刮东风,隔0天左右将有一次类似的重复过程。

所以三九期间刮东风与芒种节气的降水有对应关系。

用冬季天气特点来预报梅雨的谚语还有许多。

例如"腊月里多雪,水黄梅",就是指腊月雪和梅雨存在着正相关。

"寒水枯,夏水枯","枯"指雨水偏少。

谚语说,如果冬季雨水偏少,则梅雨也偏少。

这是因为天气往往有阶段性。

天气持续干旱,常常是某一种有利于干旱的天气形势相对稳定所造成的。

但由于大气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上述相对稳定状态总是要被破坏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向着反面转化。

"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桃花水"指清明节气或四月份桃花开放期间的降水。

"旱黄梅"指芒种节气梅雨偏少或梅雨开始偏迟。

在长江下游地区,如果清明节或四月份桃花开放期间雨水增多,俗称"发尽桃花水",则芒种节气梅雨将偏少,或梅雨开始偏迟。

"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蓬尘里;桃花落在蓬尘里,打麦打在泥浆里",与此意思相似。

桃花水偏多,常常标志着春季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比常年强盛,暖湿空气活跃,在桃花开放的清明节气里,就常在江南和上海地区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对峙,以致形成桃花水偏多。

到了六月份芒种节气时,副高势力又往往更新相对减弱,或北跳慢,致使梅雨偏少或开始较晚,造成两个时段雨量的反相关。

"春水铺,夏水枯","铺"是指雨水较常年偏多。

谚语说明,如果春季雨水偏多,到了夏季、梅雨量少了,易出现干旱。

它和"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一样,都是用春季的雨水来预测梅雨的。

"行得春风,必有夏雨",春风,是指偏东方向的风(东南风居多),夏雨是指梅雨。

谚语
意思是说,春季偏东风较多的年份,则夏季梅雨一般也较多。

"小满不满,黄梅不管",它指明小满与芒种节气之间,雨水存在着正相关,即如果小满节气雨水偏少,则意味着芒种节气雨水也将偏少,或黄梅偏迟。

这是因为小满节气正值春夏之交,如果这个时期雨水偏少,反映了副高势力较弱,位置偏南,到了芒种节气,副高势力一般也不会很快增强,即使有一定强度,它北缘的西南气流也不会伸向长江下游-带,所以芒种节气长江下游地区雨水也将偏少。

长江下游一带也把小满节气里的降水称"旱黄梅",芒种节气的降水称"正黄梅",夏至节气的降水称为"甜黄梅"。

因此,芒种雨水偏少或梅雨开始偏晚(到夏至节气才开始),都称为"黄梅不管"。

以上这些群众看天经验,经当地气象资料验认,准确率均有%到%。

换句话说,预报十次,将有七、八次正确。

这说明,关于梅雨的谚语是可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