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说花钱_名人故事
李嘉诚的故事

李嘉诚的故事
李嘉诚是香港首富,但是他却很勤俭,一点也不浪费。
有一次,李嘉诚从酒馆里走出来以后,不小心掉了一枚硬币,那枚硬币掉进了洞里。
李嘉诚费了很大的力气,都没有拿到。
这时,一名警察来了,问请问这位先生有什么我可以帮忙?李嘉诚回答道”我的一枚硬币掉到洞里去了,你能帮我拿一下吗?警察听了,心想他是有钱人,竟然为了一枚硬币大费心思,他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呀?想完,警察就弯下身子,捡到了硬币,就把它递回到了李嘉诚的手上。
李嘉诚用手擦了擦硬币上的灰尘,放进了口袋里,并从口袋里拿出100元给警察当作谢礼。
警察看了看手中的100元,疑惑地问李嘉诚”你很有钱,但是你竟然因为我帮你捡到一元钱就给我100元,可以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李嘉诚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若我不去捡硬币,它就会从世界上消失。
而我给你100元,你可以去消费。
我认为钱可以拿去使用,但不能浪费。
警察听了,心里暗暗佩服李嘉诚。
是呀,我们应该像李嘉诚那样勤俭,即使是一元硬币,也不能浪费。
视金钱如粪土的名人事例

以下是一些视金钱如粪土的名人事例:
1. 马云:马云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他曾经说过:“我不是为了赚钱而创业,我是为了改变世界。
”他的理念是要用科技和商业的力量来改变人们的生活,而不是单纯追求财富。
2.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他曾经说过:“金钱只是一个计分器,它不是生活的目标。
”他以节俭和慈善而闻名,将绝大部分财富捐赠给慈善事业。
3. 李嘉诚:李嘉诚是香港著名的实业家,他曾经说过:“金钱只是一种工具,我不会为了金钱而活着。
”他注重家庭和社会责任,以及对员工和社区的关怀。
4. 奥普拉·温弗瑞:奥普拉是美国著名的电视主持人和慈善家,她曾经说过:“我相信金钱是一种能量,它应该用来帮助他人。
”她通过自己的慈善基金会和慈善项目,致力于改善教育、健康和社会公正等领域。
这些名人都以自己的言行展示了对金钱的看法,他们认为金钱只是一种工具或计分器,不是生活的目标。
他们更注重改变世界、帮助他人和追求更有意义的事业。
这些例子向我们传达了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即金钱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真正的财富在于对他人的影响和对社会的贡献。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1)香港富豪李嘉诚有一次从酒店出来,准备上车的时候,把一枚硬币掉在了地上,硬币咕辘辘地向阴沟滚去,他便欠下身去追捡。
旁边一位印度的保安见此状,立即过来帮他拾起,然后交到他手上。
李嘉诚把硬币放到口袋里后,再从钱夹里取出100元钱,给保安作为酬谢。
为了一元而花了100元,这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划算的。
有人向李嘉诚问起这件事情,他的解释是:“若我不去捡这枚硬币,他就会在世界上消失,而我给保安100元钱,他便可以用之消费。
我觉得钱可以拿去使用,但不可以浪费。
(2)雷锋在望城县委当公务员的时候,一次他看见路上有一颗螺丝钉,踢了一脚就走开了。
书记却把钉子拾起来,装进衣袋。
几天后,雷锋要到一家工厂去送信,书记掏出那颗螺丝钉:“小雷,把它送到工厂去吧。
咱们国家底子薄,要搞建设就得艰苦奋斗呀。
”雷锋听了,顿时明白了。
后来他到了部队,用旧木板钉了一个“节约箱”,把捡到的破铜烂铁、边角料、螺丝钉装进去。
许多次,雷锋就是从这个“节约箱”里找到了要用的材料
(3)毛泽东的节俭生活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
他说他曾多次劝主旗帜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
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
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
他的一双旧拖
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
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
[李嘉诚卖花励志文章]短励志故事
![[李嘉诚卖花励志文章]短励志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5268be4be23482fb5da4cb9.png)
[李嘉诚卖花励志文章]短励志故事1955年6月,李嘉诚的长江胶塑厂独创了塑胶花,这种常青的花不用浇水除草,适应了社会快节奏的要求,投入市场后,大受欢迎。
塑胶花像潮水般涌出长江塑胶厂,而利润也像潮水般滚进长江塑胶厂里的账户里。
没有什么比商人对利润的嗅觉更敏锐,李嘉诚的成功立刻招来一大批模仿者,一时间,香港出现了许多家制造塑胶花的工厂,其中,不乏一些名头很大的公司,同行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1956年冬,一个有点寒意的上午。
李嘉诚在办公室里勾画新厂区的蓝图。
虽然长江塑胶厂的资金还不雄厚,但李嘉诚知道,建设新厂区已是当务之急。
现代化的生产场区既有利于产品质量上一个台阶,也是一个企业的面子。
经销商总是希望供货方实力强大,抗风险的能力强,而长江塑胶的厂房实在是破旧不堪,让长江塑胶厂很没面子。
就在这时,生产部的黄部长气喘吁吁地跑进来,着急地说:“李先生,大事不好了!外面有几个人拿着相机到处拍照,扬言要给我们曝光。
”李嘉诚立刻意识到,这是同行使的小动作。
他们肯定是想抓长江塑胶厂厂房破旧的小辫子,在媒体上炒一炒,以整垮长江塑胶厂。
李嘉诚来到几个拍照的人面前,工厂里的人已经将这几个人团团围住,要他们把胶卷交出来。
李嘉诚沉默着,过了一会儿,他挥挥手说:“算了,让他们随便拍吧。
”黄部长大声地说:“李先生,要是这些人把照片发布在媒体上,煽动人心,我们就不好办了!”但看见李嘉诚微笑着,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便不吭声了。
第二天,香港的许多媒体上,都出现了长江塑胶厂破旧简陋厂房的照片,照片周围大都写着这样煽动人心的文字:跟这样的小作坊似的厂家合作,你放心吗?这样的宣传鼓动,效果立竿见影,长江塑胶厂定单急剧减少,甚至已经签了的定单也单方面地违约了。
大量的塑胶花积压在库房里,资金周转不开,员工们人心惶惶,长江塑胶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绝境。
感谢您的阅读!。
即使一分钱也会捡起来_李嘉诚坦言致富

即使一分钱也会捡起来李嘉诚坦言致富“秘诀李嘉诚的钱在华人中是最多的,而他对钱的“吝啬”程度也是罕见的。
据说,若是有一分钱掉在地上,他也会弯腰把它捡起来。
面对公益事业需要,他时常慷慨解囊,但对于每一分钱的去向,他都要亲自过问。
不久前,李嘉诚基金会西部教育计划访问团一行到西宁访问。
在青海大学座谈会上,当青海大学负责人谈到校园网络建设需资金800万元时,李先生详细询问了光纤铺设等情况,没等校方介绍完,他便抓起桌前矿泉水瓶,走上前台,指着手中的水瓶说,本来生产这瓶水需8万,但在申请资金时却说需要10万,那么多余2万就是浪费,办多少事就该花多少钱。
等李先生拿着水瓶走下台时,对迎上前来的青海省省长赵乐际说:“要我马上拿出一个亿,我面不改色,但谁要在地上丢一元钱,我会立刻捡起来的。
”后来在胜利宾馆听取青海省政府介绍的几个项目时,李先生再次举起桌前的矿泉水对在场的人说:“这个水瓶的厚度已完全够用,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花钱把它加厚呢!再有钱,也不能浪费;再花钱,也要花到实处。
”李先生“借瓶说钱”的目的并不在于多给还是少给,而是先教我们摆正办事和花钱的态度。
我们常讲的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正是因为坚持了科学办事的态度,李先生才能长期挺立商海潮头,成为世界风云人物。
而我们的一些决策者们,为什么老是“拍完脑袋拍屁股”呢?如果不把投资者的钱当自己的钱用,那么再多的投入也无济于事。
李先生用捡一元钱和拿一个亿这样巨大的数字反差作比较,委婉而又实在地批评了某些急于引资的西部人对待金钱的不正常心态。
很多时候,我们除了缺钱,更缺人,缺意识。
西部大开发,首要的并不是引入资金,而是改变过去那种花公家钱办公家事,多点没关系,错点不要紧的传统观念,同时引进或培养一大批善计划会花钱的管理人才。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中国第一代有规模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高科技产业型企业的崛起,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
而现在,高科技产业时代的特质———科技主导,正渐渐向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拓展,这就是———消费导向,亦是第二代高科技企业的核心。
经典诚信故事 [关于诚信的八个经典小故事]
![经典诚信故事 [关于诚信的八个经典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fbb5ee15901020206409c3e.png)
经典诚信故事(一)李嘉诚在创业初期资金极为有限,一次,一位外商希望大量订货,但他提出需要富裕的厂商作保。
李嘉诚努力跑了好几天,仍一无着落。
在找不到担保人的同时他并没有放弃去开发新产品,他通宵赶出了9款样品。
去找外商,一切据实以告:“我有能力做好产品,但是我的资金有限。
”外商被他的真诚感动,不但在无担保的情况下跟他签约,还预付了货款。
李嘉诚说:一个有信用的人比起一个没有信用、懒散、乱花钱、不求上进的人,自必有更多机会。
当你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后,成功、利润便会随后而至。
另一方面,“吃亏是福”是李嘉诚待人处世的原则之一。
他说过:“有时你看似是一件很吃亏的事,往往会变成非常有利的事。
”为了信守承诺而吃亏,这种吃亏会转变成福气。
(二)温州商会武昌分会会长陈志圣畅游商海的经历是一个通过诚信不断借钱,然后生钱的过程。
1992年,陈志圣在汉口商业大楼做百货生意,当时,他的本钱只有2万元,有一个月周转资金差1万元,他十分为难,厚着脸皮找两个人各借了5000元,保证了正常周转。
“看到大钞票,两眼放绿光”陈志圣说,“我看到钱就想用进生意当中。
”他不满足于一家商场的小打小闹,不断寻找机会扩大经营范围。
当时,进入洪山商场需要5 万元,而他手上只有3万元钱。
他想办法说通供货商赊货1万元,然后,找老乡借了1万元。
一个月过去,这两家商场共赚3万元。
他又想方设法借了2万元,进入第三家商场。
就这样将第一个月的利润用于还款,到第二个月赚3万元,然后,再去借2万,进驻下一家商场,陈志圣的生意迅速扩张,一年时间内他共进入了10个商场。
“如果不是这样滚动发展,中规中矩做生意,恐怕永远是2万元。
”到1997年,他一年在各商场的总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
陈志圣坦言,生意高速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借债,而能顺利借到钱的关键在于信誉,“我一般比约定时间早两天还钱,绝不拖延。
”(三)梅耶·安塞姆是赫赫有名的罗特希尔德家族财团的创始人。
18世纪末,他生活在法兰克福著名的犹太人街道上,他的同胞们往往在那里遭到令人发指的迫害。
李嘉诚10家训(组图)

李嘉诚10家训(组图)像天下所有的⽗亲⼀样,李嘉诚很爱他的两个⼉⼦,直到今天,只要⼀提起⼉⼦,那种掩抑不 住的⾃豪感便油然⽽⽣。
李嘉诚在遇到棘⼿问题时能够知难⽽上、舍卒保帅,可谓⼀个胆识与谋略结合的⼤商⼈。
李嘉诚 ⼀:克勤克俭,不求奢华 李嘉诚的⼀⽣可以⽤⼋个字来概括:克勤克俭,不求奢华。
他的⼉时是多苦多难的,也正因为此,才让他养成了⼀种别⼈所不能有的品格。
并不过分⼀点说,正是这种品格促成了他今天的成就,也正是这种成就、这种品格让他在⼉⼦们⾯前变的伟⼤,⽽“克勤克俭,不求奢华”这⼋个字也成为他对⼉⼦们最深切感怀的忠告。
事业成功百分百靠勤劳换来 李嘉诚在少年时代算过⼀次命,算命⼈说他天庭饱满,双⽬有神,⽣⾠属龙命,保护星乃⽔星。
若勤劳苦⼲,坚持不懈,将来定会⼤富⼤贵。
李嘉诚并没有相信什么龙命。
⽽相信了只要勤劳能⼲,坚持不懈,定有所成,并⼀直在⼀⽣的实践中躬⾏不辍。
李嘉诚不仅⾝体⼒⾏,也常常以此来告诫⼉⼦。
勤能补拙 像天下所有的⽗亲⼀样,李嘉诚很爱他的两个⼉⼦,直到今天,只要⼀提起⼉⼦,那种掩抑不 住的⾃豪感便油然⽽⽣。
但他深知,这也与他当初的谆谆教导有关系,打⼩的时候,他就告诉两个⼉⼦,勤能补拙,吃得苦中苦,⽅为⼈上⼈。
从⼩就要养成俭朴的好习惯 李嘉诚相信,⽗母采取不同的教育⽅法,“对下⼀代的将来影响很⼤”。
他让⼉⼦们吃点苦 遭点磨难,是为了磨砺他们的意志,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阅历。
⼀个⼈最要紧的是,要有中国⼈的勤劳、节俭的美德。
懂得节省你⾃⼰,对⼈却要慷慨,当你赚到钱,等有机会时,就要⽤钱,这样赚钱才有意义。
点⽯成⾦的“⼿指”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历史已经作了回答。
富豪李嘉诚对其第⼆代的关⼼远远超过了对⾃⼰财富的关⼼。
他深知留给⼉⼦们⾦⼦,远不如留给他们⼀个点⽯成⾦的“⼿指”。
⼆:学会培养独⽴的⽣活能⼒ 每个⼈都⼀样,总有⼀天会独⾃⾯对⽣活与社会的压⼒。
在李嘉诚看来,⼀个并不完全懂事的孩⼦就应该学会独⽴⽣活的能⼒。
李嘉诚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

李嘉诚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当你放下面子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懂事了。
当你用钱赚回面子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
当你用面子可以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是人物了。
当你还停留在那里喝酒、吹牛,啥也不懂还装懂,只爱所谓的面子的时候,说明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夫妻定律(挺准的哟)炒菜定律:经常炒菜的肯定是妻子,炒菜好吃的肯定是丈夫。
忠诚定律:妻子越是爱丈夫,丈夫对妻子越是忠;丈夫越是爱妻子,妻子越是对丈夫不忠诚。
花钱定律:妻子把钱花在打扮(美容、穿戴)上,丈夫把钱花在过(烟、酒、牌……)瘾上。
买菜定律:一到菜市场就不知买什么菜好的多是妻子,一到菜市场见啥菜买啥菜的多是丈夫。
成熟定律:越是被妻子深爱着的丈夫越是成熟,越是被丈夫娇宠着的妻子就越是不成熟。
说话定律:夫妻之间谁说得话越多,谁的话就越没分量。
伤害定律:夫妻之间,一方对另一方付出得越多,分手时所得到的伤害越大。
抱怨定律:经常抱怨的总是妻子,经常被抱怨的总是丈夫。
干活定律:在丈夫的眼里,家里总是没有什么活;在妻子的眼里,家里总是有干不完的活。
做事定律:做事见好就收的总是丈夫,做事想好上加好的总是妻子。
着装定律:男人只有合身的服装而缺少流行的服装;女人只有流行的服装而缺少合身的服装。
出门定律:最着急出门的是妻子,最后一个出门的也是妻子。
洗碗定律:妻子洗碗易净,丈夫洗碗易碎。
唠嗑定律:越唠越有精神的多是妻子,越唠话越少的多是丈夫。
回家定律:妻子一出门就想回家,丈夫一出门就不爱回家;妻子一旦不愿回家,丈夫就得匆匆回家;丈夫一旦不愿回家,妻子迟早也得离家。
吵架定律:夫妻越是毫无原因的吵架越是吵得越凶。
讥笑定律:在懂得爱情的夫妻那里,相互间的讥笑会演化成一种幽默,在不懂得爱情的夫妻那里,相互间的讥笑会演化成一场战争。
距离定律:有时候夫妻之间的地理距离越远,情感距离越近。
危机定律:当家庭经济出现危机之时,丈夫的想法总是希望妻子帮自己一把,而妻子的想法是能否换一个丈夫。
李嘉诚:只有让他人受益,才是真正的的财富

李嘉诚:只有让他人受益,才是真正的的财富李嘉诚说,对那些需要你帮助的人有所贡献,就能收获内心的财富。
这样的财富是由自己创造出来的,是真正的财富。
01李嘉诚28岁的时候,依靠自己的努力,成功跻身百万富豪之列。
那时候的他也和一般富豪一样享受着物质所带来的乐趣。
他开名车,玩新型莱卡相机,穿着数万元的西装,戴着百达翡丽高级腕表,闲暇的时候会开着游艇出海冲浪,并在可以看见维多利亚港的列提顿道的半山腰,买下了一座面积约为两百平方米的豪宅,将母亲庄碧琴接过来同住。
然而,搬进新家的当天晚上李嘉诚却无缘无故地失眠了。
那天晚上,李嘉诚躺在宽大的床上。
月光透过雕花的窗子朦胧地透进来,不着痕迹地给李嘉诚的心披上了一层清冷的纱,让他感觉到一丝冰凉萧索的寒意。
李嘉诚静静地看着撒落在床前的月光。
月光因为窗前树枝的摇摆而有了生命,摇摇晃晃,如真似梦。
四周死一样的寂静,耳边偶尔传来维多利亚港轮船的汽笛声,映衬着他的孤单与寂寞。
在这样寂静的深夜,李嘉诚淡如月光的回忆,一点儿一点儿地串联起来,一遍遍地在他的脑海中浮现。
李嘉诚想起多年以前,自己也是在这样的月光下,和父母一起离开潮州,仓皇地逃到了香港;想起在赶往香港的路上,只有父亲的怀抱才能让他安心入睡;想起到香港后,一家人住在小小的民房中,每天都需要移开家具,才能供全家打地铺入眠的情景;想起父亲离开后,一家人的生活更加困难,只能依靠他在茶馆打工的微薄收入艰苦度日;想起创业后,只能在机器的运转声中安然入睡,以及那些因为机器声停止而突然惊醒的夜晚……这些曾经的快乐和痛苦一遍遍地在李嘉诚的脑海中回放。
他坐起来,看着自己宽敞、舒适的新家。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曾是他长久以来的愿望。
如今梦想成真,为何他丝毫不觉得高兴呢?投射在地上的月光还在摇晃,朦朦胧胧的好像在梦中。
李嘉诚突然觉得眼前摇曳的月光和他如今的生活一样,虽然美好,却不安稳,好像每天都生活在迷茫之中,望不到未来,也看不见来路。
李嘉诚沉默了,陷入了他富有之后的第一次深思。
名人故事:富豪勤俭以立业,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富豪勤俭以立业,名人故事
有人说越有钱的人越抠门,按照这种逻辑,那么,国内外顶级富豪一定是世界上顶级吝啬鬼。
其实不少抠门的富豪,他们不是不舍的花钱,而是依然保持着创业前艰苦朴素的传统,李嘉诚、王永庆等便是其中的代表。
华人首富李嘉诚
1
塑顶楼开辟了一个菜园,母亲去世前,他吃的都是自己种的菜。
台湾人喝咖啡时喜欢加入奶精球,每次王永庆总要用小勺舀一些咖啡将装奶精球的容器洗一洗,再倒回咖啡杯中,一点都不浪费。
生活上,他极崇尚节俭:用的肥皂剩下一小片,还要粘在整块上继续使用;每天做健身毛巾操,一条毛巾用了27年。
王永庆同时也是一个很低调的人,从来不接受个人采访。
在他眼里,一个人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了,
不需要把个人的经历告诉大家。
在这个纷乱的时代,他坚守着自己的行为方式,坚守着一个传统的产业。
原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
原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对自己很抠。
下属坐沃尔沃、宝马,自己只坐一辆排量不太大的奥迪;甚至,高层管理团队人人住的房子都比老牛的大。
公共场合,牛
LOGO。
李嘉诚和一枚硬币的故事

三一文库()〔李嘉诚和一枚硬币的故事〕导语:李嘉诚有两个事业,一个是拼命赚钱的事业;另一个是不断花钱的事业,他的投入足以让他成为亚洲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公益慈善家。
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名人简介李嘉诚(1928年7月29日—),汉族,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
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全家逃难到香港。
1958年,李嘉诚开始投资地产市场。
1979第1页共4页年,“长江”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
1981年获选“香港风云人物”和太平绅士,1989年获英国女王颁发的CBE勋衔,1992年被聘为港事顾问,1993年度香港风云人物,1995年至1997年任特区筹备委员会委员,1999年亚洲首富,2011年工夫茶传奇故事入选国家孔子学院汉语外教文章。
2015年8月,李嘉诚以3.42亿港元入股五龙电动车。
▲名人故事一次在取汽车钥匙时,李嘉诚不慎丢落一枚2元硬币。
硬币滚到车底。
当时他估计若汽车开动,硬币会掉到坑渠里。
李嘉诚及时蹲下身欲拾取。
此时旁边一名印度籍值班见到,立即代他拾起。
李嘉诚收回该硬币后,竟给他100元酬谢。
李嘉诚对此的解释是:“若我不拾该2元,让它滚到坑渠,该2元便会在世上消失。
而100元给了值班,值班便可将之用去。
我觉得钱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费。
”这件小事说明了李嘉诚的一种理财哲学,也说明了他的思维风格,这就是用社会总净值的增损来判断个人行为合理与否。
只要社会总斗争值增加了,自己损失一点也不算什么;相反,如果社会总净24。
现代梦想成功的名人例子

现代梦想成功的名人例子
做人的精神
有这样一个故事:李嘉诚口袋里的一枚硬币滚落到一个角落里,他弯腰去拾,却没有拾到。
一旁的门童为他拾起,恭敬地放到他手里。
李嘉诚给了100港币的小费作为酬谢。
旁人问起,李嘉诚说:“硬币若不拾起,便没有用处;拾起,我还有用。
100元钱对他来说也是有用的。
钱的作用不在于聚敛,而在于使用。
这还可以反映到李嘉诚的管理之道。
“管理一家大公司,你不可以样样事情亲力亲为,首先要让员工有归属感,对他们好,让他们喜欢你。
”时至今日,社会环境已与多年前李嘉诚创业时有很多不同有人认为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
李嘉诚却说,“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
富与贵的哲学
李嘉诚有两个事业,一个是拼命赚钱的事业;另一个是不断花钱的事业,他的投入足以让他成为亚“一个人有了衣食住行这个条件之后,应该对社会多一点关怀。
洲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公益慈善家。
李嘉诚一直在追求内心的富贵。
贵为天子,未必是贵;贱如匹夫,不为贱也!在中国古代哲学家早就悟诱的道理之下,李嘉诚又自创内心的财富,这就是真正的财富。
李嘉诚和保安的故事:钱是用来花的_人生故事

李嘉诚和保安的故事:钱是用来花的
少打一次车,少做一次美容,吃饭少点一个菜,省下来的钱积攒起来去投资,让钱生钱。
富人钱生钱,穷人债养债。
节省钱、尊重钱是很多富人的习惯。
李嘉诚生活的节俭是尽人皆知的。
有一天李嘉诚先生从酒店出来,掏车钥匙时从兜里蹦出一元的硬币掉到地上,李嘉诚弯腰去捡,一个印度保安把钱捡起来递给他,他接过这一元钱,从兜内掏出一百元港币给了保安,又把这一元钱也送给保安。
别人很不解,问李嘉诚先生为何这么做,他说:“这一百港币是他给我服务,我给的报酬。
如果一元的硬币不捡起来,可能会被车碾到地里,可能会掉到沟里,就会浪费掉,钱是用来花的,但是不可以浪费。
”我们常常说富人越有钱越抠,因为他们知道钱来之不易。
而没有钱的人往往“穷大方”。
李嘉诚节俭的故事_名人故事素材

李嘉诚节俭的故事【李嘉诚节俭的故事】一个只读完初中的人,一个茶楼卑微的跑堂者,一个五金厂普通的推销员,经过短短几年的奋斗,竟然成为香港商界的风云人物,乃至风光无限的香港首富。
这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但这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创造这一商业神话的人便是后来被誉为香港超人的李嘉诚。
关于李嘉诚,香港某报曾有如下评价:“李嘉诚发迹的经过,其实是一个典型青年奋斗成功的砺志式故事。
一个年轻小伙子,赤手空拳,凭着一股干劲儿勤俭好学,刻苦而劳,创立出自己的事业王国。
”不过,李嘉诚自己认为,他事业有成的真正原因是“懂得做人的道理”,他曾不止一次对亲友面授机宜:“要想在商业上取得成功,首先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因为世情才是大学问。
世界上每个人都精明,要令人家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才是最重要的。
”看来,做一名成功的商人,有一个精明的头脑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在做人处世方面有过人之处。
事实上,李嘉诚的勤勉、节俭、朴实、坦诚以及他的善待他人(包括竞争对手)为他的事业王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嘉诚13岁丧父,从此,他不得不告别心爱的学业,过早挑起家庭的重担。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小茶楼当跑堂的。
每天,他起早摸黑,侍候客人---倒茶、扫地、擦桌,忙得不可开交。
尽管如此,他于每天工作间隙,还细心观察学习别人如何做生意,如何接待主顾,如何成交。
这段艰辛的打工经历,使他变得勤快能干,也使他具备了察颜观色的高超本领,所有这一切对他日后从事的推销工作大有裨益。
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做不好推销工作的。
刚开始做推销工作,李嘉诚因没有经验而屡屡碰壁。
为了做得比别人更出色,他只能“以勤补拙”。
他说:“别人做8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
”那段时间,他每天都要背一只装有商品的大包,长途跋涉,挨家挨户推销产品。
过去,在茶楼打工时,他就善于揣摩陌生人的心理,现在做推销,他的这一特长便有了用武之地。
一次,李嘉诚推销镀锌铁桶。
他跑到中下层居民区专找老太太卖桶,因为李嘉诚知道,老太太一般都喜欢串门聊天,如果她觉得铁桶好,会自然而然四处宣传,这样,只要李嘉诚卖动一只,就等于卖出一批。
李嘉诚管账_名人故事

李嘉诚管账1950年,李嘉诚拿出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香港筲箕湾创办了长江塑胶厂。
1957年,李嘉诚抢先研制投产了塑胶花。
短短几年时间,长江塑胶厂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塑胶花生产基地,李嘉诚也赢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美誉。
长江塑胶厂每月都要销售价值几百万港币的塑胶花,账面的盈利也十分可观。
然而,生意越做越大,客户拖欠的账款也越来越多,时间一长,长江塑胶厂资金周转捉襟见肘。
权衡利弊之后,财务部只得按照拖欠时间的长短,将应收账款进行分类管理。
时间较短的,就让业务员打电话讨要,时间较长的,就让法律顾问发律师函催促。
可是财务部也不敢催得太紧,生怕得罪了客户,影响今后的塑胶花销售。
眼看着资金窟窿越滚越大,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无奈之下,财务部经理向李嘉诚提议与欠账客户打官司,要回应收账款。
李嘉诚并没有当场答应,而是要来了账册和合同,仔细地审核起来。
在第二天的企业高管会议上,李嘉诚自信地告诉大家:“我们用不着打官司,就有办法把账都给要回来。
”看到台下诸位面面相觑的样子,李嘉诚解释说:“我们以前管账,都是以客户为对象进行管理,后来又按照账龄的长短分类管理。
我们自以为这样做很科学很合理,可是,我对照过了合同,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拖欠账款最多最长的客户,恰恰集中在负责他们的某几个业务员身上,而其他业务员很少有这样的现象。
该做的都已经做了,为什么别的业务员回笼账款速度较快,而那几个业务员的客户就会久拖不付呢?我想,原因并不完全在于我们客户,而是我们没有很好地管理业务员。
我们管账,为什么非要一味盯住那些客户,而不盯住那些业务员呢?”会议过后,财务部立即按照李嘉诚的要求改变了策略,盯着业务员要账,果然没过多久,绝大多数的应收账款都给要回来了。
李嘉诚经常告诫身边人,账都是由人做的,人管好了,账也就管好了。
李嘉诚:我30岁以前赚的钱,就够我一家人一辈子花的了!

李嘉诚:我30岁以前赚的钱,就够我⼀家⼈⼀辈⼦花的了!说到李嘉诚,⼤家脑海⾥浮现的第⼀个词就是“华⼈⾸富”。
的确如此,李嘉诚从1999年开始,连续15年蝉联“华⼈富豪榜”榜⾸的位置,是华⼈世界当之⽆愧的⼤富豪。
李嘉诚从⼩就没上过什么学,初中没读完就步⼊社会。
李嘉诚年轻时从⼀家五⾦⼚的普通推销员⼲起,之后⼀路晋升,20岁时就当上了某塑料花⼚的总经理。
2年后开始独⽴创业,成⽴了长江塑胶⼚。
中间出现过不少波折,但很快便出现了转机,从此创业之路越⾛越平坦,⼀直到29岁那年开始投资地产,个⼈资产开始实现暴增。
李嘉诚后来在接受某外国媒体的专访时透露:“我⼆⼗六七岁的时候就已经买得起房了。
之后⽣意做得也⾮常成功,我⼈⽣中⽣意发展的最快的时期,就是我27岁到30岁这⼏年间,资产以倍数增长。
”李嘉诚还说道:“其实,我还不到30岁的时候,我赚得钱、我的资产,就已经⾜够让⼀家⼈⼀辈⼦都不⽤⼯作了。
”主持⼈追问:“在你当时的⾏业中,应该也有很多竞争者,你是怎么取胜的?”李嘉诚答道:“我进⼊任何⾏业,都会买有关的书籍参考。
包括我最早做塑胶⼚的时候,都是如此。
”⽹友对此评论道:“我欣赏李先⽣不是因为他有钱,⽽是欣赏他的礼貌和谦逊,⾮常值得向他学习。
”“李先⽣说话的感觉很温和、有素质,听着不会觉得怪怪的。
这就是⼟豪和企业家的区别。
”“我也30岁了,但仍然拿着3500的⼯资。
每天都告诉⾃⼰:稳定、知⾜就好。
”“这很厉害吗?你30岁就赚够了⼀家⼈⼀辈⼦都⽤不完的钱,⽽我30岁却⽋下了⼀家⼈⽤⼀辈⼦都还不完的债,有我⽜吗?”“李嘉诚是我最喜欢的富商。
”。
李超人与一枚硬币

李超人与一枚硬币
李嘉诚非常有钱。
有一次他去酒店,车一停,门童赶快跑上来开了门,李嘉诚一转身给了他50元港币小费,掏钱的时候突然掉了一个1块钱的硬币,那个硬币咕噜咕噜滚到了很远的地方。
李嘉诚不顾众目睽睽,一路小跑过去,把那枚硬币捡起来,装进了口袋里。
在场的人觉得非常奇怪,这个亿万富翁竟然连一个小硬币也不放过。
是不是太财迷……?
启示:
启示一:只有在生活中不浪费一枚硬币,你在工作、事业中才会有很强的成本节约意识。
启示二:李嘉诚并不缺那一枚小硬币,只不过他养成了节俭的习惯而已。
一个成功的人其实没有非常过人之处,但往往有非常好的习惯:优秀是一种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嘉诚说花钱
有一次,李嘉诚先生与青年学生座谈,当谈到花钱的问题时,他语出惊人。
他说:“我鼓励大家花钱,有三种钱你花得越多就赚得越多。
”看到大家都露出好奇的神色,李嘉诚不紧不慢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种学习的钱一定要花。
举个例子,如果不给比尔·;盖茨一分钱,让他到非洲去发展,相信他很快就会赚到钱,因为他有一个充满智慧的大脑,而这些智慧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
所以,学习的钱一定要舍得花,换句话说,把钱投资在自己的头脑上,是最安全的理财方式,到哪里都不会饿肚子。
第二种孝敬父母的钱一定要花。
不管父母经济情况如何,自己再怎么困难,也要挤出钱来孝敬父母!想想看,父母会不会因为负债、缺钱就不抚养你?他们再怎么穷,还是把你抚养长大,所以回报他们也是
应该的。
事实证明,成功的企业家都是孝敬父母的典范。
如王永庆、郭台铭、高清愿、蔡宏图先生,哪一个不是孝子?相反,那些从年轻开始,做什么赔什么,做什么都失败、不顺利的人,跟父母的沟通一定有障碍。
第三种回馈的钱一定要花。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要互相帮助互相照顾,要养成回馈社会的好习惯。
即使收入不高,十几、二十元都行,有条件的可多捐献一些。
如果你实在穷得一塌糊涂,真的没有办法用金钱来回馈,那就请你努力工作吧,这也是对你的公司,你的单位的一种回馈。
总之,多说好话,多做好事,哪怕一个笑容、一句真诚的赞美,都会让人觉得和你相处很愉快,这也是一种回馈啊!
李嘉诚的话刚说完,会场上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