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间情感交流应注意的几个效应

合集下载

11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11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2.自己人效应的作用 自己人效应的作用 自己人效应表明,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 自己人效应表明,在人际交往中, 方关系良好, 方关系良好,那么一方就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 某些观点、立场, 某些观点、立场,甚至对于对方提出的难为情 的要求,拒绝起来也是那么困难。 的要求,拒绝起来也是那么困难。
3.让学生认可教师为“自己人”的呢? 让学生认可教师为“自己人”的呢? 让学生认可教师为 首先,可以强调师生双方一致的地方, 首先,可以强调师生双方一致的地方,使学生 认为教师是“自己人” 认为教师是“自己人”。 其次,努力使师生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 其次,努力使师生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共同 商量制订规则。 商量制订规则。 再次,教师要注意教育技巧。 再次,教师要注意教育技巧。 最后,尊重学生的个人空间。 最后,尊重学生的个人空间。
(三)犯错误效应——白璧微瑕更可爱 犯错误效应 白璧微瑕更可爱 决定人际吸引的因素是极为复杂的, 决定人际吸引的因素是极为复杂的,白璧微瑕 比洁白无瑕更令人喜爱。 比洁白无瑕更令人喜爱。有才能的人因为小小的错 误而进一步提高吸引力的心理现象, 误而进一步提高吸引力的心理现象,就是人际交往 中的“犯错误效应” 中的“犯错误效应”。 然而,并不是倡导教师以无知为荣, 然而,并不是倡导教师以无知为荣,因为学生 有一种要使自己正确认知的需要, 犯错误效应” 有一种要使自己正确认知的需要,“犯错误效应”的 前提是教师本人是有能力的人。 前提是教师本人是有能力的人。
2.原因 原因 刻板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 程中, 程中,暂时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对群体中的每一成 员都进行深入的了解, 员都进行深入的了解,而只能够与其中的一部分成 员有接触,因而只能够“由部分推知整体” 员有接触,因而只能够“由部分推知整体”。

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效应五论

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效应五论

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效应五论
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效应五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自我情感效应:班主任的情感状态和情绪会直接影响到教学工作的进行。

如果
班主任情绪稳定、积极向上,会带给学生安全感和信任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而如果班主任情绪低落、消极抱怨,可能会给学生带来消极情绪和压力。

2. 师生情感互动: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紧张、冷漠的
师生关系则会抑制学生的表达和发展。

3. 班级情感氛围:班主任是班级情感氛围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班主任可以通过不同的
教育手段,如班会、心理辅导等,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的
情感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4. 情感管理技巧:班主任需要具备情感管理的能力,能够处理好学生之间的情感冲突
和人际关系问题。

班主任要善于倾听和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
的途径,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5. 情感教育:班主任要重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中注重培养学
生的情感智力和情商。

班主任可以通过情感训练、情绪管理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表
达情感、理解他人情感,提高情感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

班主任六大效应

班主任六大效应

班主任六大效应作为学校中一位重要的角色,班主任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关注学生发展全面的任务。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要有良好的管理能力,还应具备教育智慧和情感引导能力。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常常会产生六大效应,即关爱效应、激励效应、引导效应、示范效应、服务效应和成长效应。

本文将分别讨论这六大效应,并探讨其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一、关爱效应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庭,承担着家长和老师的角色,对学生的关心和关爱是他们的基本职责。

班主任关爱效应即通过实际行动关心学生的成长和生活。

当学生面临困难时,班主任积极倾听、关怀和解决问题,给予学生温暖和支持。

这种关爱效应能够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激励效应班主任的激励效应是指通过正面的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进取心。

班主任可以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肯定学生的成绩和努力。

同时,班主任还要关注那些不起眼、潜力较低的学生,设法激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激励效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业上不断成长。

三、引导效应班主任的引导效应是指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和行为。

班主任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例如,在学生发展规划上,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合适的引导,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学科和专业。

引导效应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正确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示范效应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和榜样,他所展示的行为和品德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

班主任应该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不仅要做到言传身教,还要身体力行,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通过示范效应,班主任可以对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习惯进行有效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服务效应班主任的服务效应是指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帮助。

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技巧上的超限效应等。 时间上的超限效应,主要表现为教师拖堂。 内容过量、同一重复也易于导致超限效应,主
要体现在教师的批评和表扬当中。 超出预期的主观容量也会导致超限效应。
16
3.启发——教师在任何方而都应注意“度” 如果“过度”就会产生“超限效应”,如果“不
及”,又达不到既定目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掌 握好“火候”、“分寸”、“尺度”,只有这样才能 “恰到好处”,才能避免“物极必反”、“欲速则不 达”的超限效应。
6
3.如何正确认识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第一,在人际交往当中,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现
象很常见。其中首因效应在陌生人首次见面当中易 于发生,而近因效应易于在熟人当中发生。
第二,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产生,均与个体 的社会经历、社交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关。
第三,通过学习,在理智的层面上认识这两种 效应,也可以避免其带来的认知偏差。
受小要求的心理现象。 也就是说,门面效应(进尺得寸效应)指如果
对某人提出一个很大而别人不易接受的要求,然后 再提出一个小的要求,那么人们接受小要求的可能 性,比直接向他提出这个小要求而被接受的可能性 大得多。
30
一般认为,当小要求与大要求相继出现并无明 显联系时,“登门槛现象”的效应大;
当小要求与大要求有明显联系并紧跟着大要求 之后出现时,“门面效应”的效果更为明显。
9
◆内隐人格理论 我们常常认为一定的特质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关
联,因此在我们的头脑中储存着一种由各种特质之 间联系所组成的认知结构,即“内隐人格理论”。
人们在根据内隐人格理论对他人进行判断和评 价时,常仅仅基于一个好的已知特质就期待一个人 具有许多正面的特质,反之也是如此。
内隐人格理论与人们的某种一致性倾向有关, 这种一致性的倾向是造成晕轮效应的主要原因。

师生间情感交流应注意的几个效应

师生间情感交流应注意的几个效应
生 之 间 的情 感 交 流 。 1调 谐 效 应 .

激 励 , 时 也 是 学 生 进 步 的有 效 动 力 。 同 3 期 待 效 应 . 或 许 我 们 都 曾注 意 到 这 样 的 现 象 : 一 个 人 没 当 有 得 到 应 有 的注 意 和 期 待 , 埋 没 在 人 群 中 时 , 么 被 那
2 激 励 效 应 .
他很可能就这样一 直平庸下 去 ; 而当他被 周 围人 寄 予厚望并频频鼓励时 , 他却 能宛若新生 , 好像 突然间 充 了电一样 , 做出一番令 人不可思议 的“ 壮举” 。 这就是神奇 的“ 期待效应 ”心理学上 叫做 “ , 皮格 马利翁效应 ” 期 待效应 ” 。“ 告诉人们 , 对他人 传递积 极 的期望 , 会使对方进步得更快 ; 对他人传递消极 的 期望 , 会使人 自暴 自弃 。所 以 , 只要你 能坚信 “ 你 说 行你就行 , 不行也行”便 没有不支持你 的人 , , 没有办 不 成 的事 情 ! 这就要求教师 的感情天平 , 不能 只是 向优 生倾 斜, 我们要热爱全体学生 , 对每一个学生都要给予信 任 、 待和爱心 , 一切对后进生来说 , 能更宝贵 、 期 这 可 更 需要 。我 曾经 教 过 一 个 学 生 , 堂 发 言很 积极 , 课 但 经 常答 非 所 问 。原 因 是 他 思 想 总 是 开 小 差 , 目意 题 思没有听清楚 , 引得 学生 哄堂大笑 。我对他 不是 常 批评训 斥 , 而是和他谈心。肯定他积极发言的优点 , 鼓励他 在发 言时 , 只要不粗心大意 , 考虑得细致周 到 些 就一 定 能答 对 。在 老 师 的 不 断 关 怀 和鼓 励 下 , 这 位学生听课 思想集 中 , 发言积极慎重 , 回答 问题 的正 确率大大提 高。这 就是情感 的力 量 , 一种期 待的效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讲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讲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第十一讲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效应一、引发正向交往行为的心理效应类型(一)自己人效应所谓“自己人”,是指把与自己有相似特点的人归于同一类型的人;如何让学生认可教师为“自己人”呢?1.可以强调师生双方一致的地方,使学生认为教师是“自己人”2.努力使师生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共同商量制定规则;3.教师要注意教育技巧;4.尊重学生的个人空间(二)反馈效应-埋头拉车,抬头看路反馈效应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结果的了解,会对学习过程发生强化作用;反馈效应的启示:1.一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及时地进行自我反馈,既要努力学习,又要及时总结学习的结果;2.在学生作业上写评语,应特别慎重,需要认真总结学生学习上存的优、缺点,从而明确其努力的方向;3.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态度,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进步要总结经验、落后要分析原因;(三)犯错误效应-白壁微瑕更可爱"犯错误效应",也称"白璧微瑕"效应,即小小的错误反而会使有才能的人际吸引力提高。

(“犯错误效应”前提是教师本人是有能力的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阿伦森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场竞争激烈的演讲会上,有四位选手,两位才能出众,几乎不相上下,另两位才能平庸.才能出众的一名选手在演讲即将结束时不小心打翻了一杯饮料,而才能平庸的选手中也有一名碰巧打翻了饮料.实验结果表明:才能出众而犯过小错误的人更有吸引力,才能出众但未犯过错误的排名第二,而才能平庸却犯错误的人最缺乏吸引力.二、引发主体偏差的心理效应认知偏差是指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传播者或对传播信息的误解,从而导致其对传播者意图的理解偏差,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

了解以下心理效应,有利于教师走出对学生的认知偏差。

(一)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第一印象和最近印象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即“第一印象”,它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具有重要影响的心理现象。

教师须知的几大心理效应

教师须知的几大心理效应

教师应掌握的七大心理效应1. 蝴蝶效应:(1)起源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了几下翅膀,在两周后可能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暴。

在心理学上,蝴蝶效应表现为一种不同于普通的连锁效应,因果性不明显的情绪反应和行为。

(2)症状因为几天前发生的一点小小不顺利,而开始心情烦躁,在压抑和郁结状态中,小的情绪波动渐渐在心底形成轩然大波,最终以不可预见的狂躁模式爆发出来。

时间累积得越久,崩溃的后果越不堪设想。

(3)教学应用学生烦躁压抑和郁结情绪的大爆发,有时会是小的不快的长期积累和郁结。

所以不可忽略学生小的情绪,更不要让它郁结在心中同时的大爆发,有时学生与教师间的对立与冲突,也许并没有明确唯一的原因,而是小的事件的堆积、累积。

一是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细节,适时引导学生情绪宣泄,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是教师应慎言慎行,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一个细微的动作与眼神可能激励一名学生,也可能毁掉一名学生。

所以,我们应牢记:做人做事,注重细节,及时反思,及时沟通,防患未然。

2. 齐加尼克效应:(1)起源源于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做的一次实验。

他将受试者分成两组,分别去完成20项工作。

其间,他对其中一组进行干预,使他们的工作不能顺利完成,而让另一组毫无阻碍,顺利完成全部工作。

尽管所有受试者接受任务时都非常紧张,但顺利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务者,思绪总是被那些任务困扰,紧张状态持续存在。

(2)症状在接受一项工作时,人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只有当任务完成时紧张才会解除。

而工作中的人往往不停地受到叠加任务,因此,紧张状态无时无刻存在并叠加累积,在周末假期休息时甚至都无法放松,长期疲惫不堪,最终导致神经衰弱和亚健康的出现。

(3)教学应用学习和工作中的紧张情绪确实有点无解。

“只有当任务完成时紧张才会解除”,换句话说就是“只要任务完成紧张就会解除”。

因此紧张情绪只存在于任务未完成而又无事可做的间隙里。

班主任六大效应

班主任六大效应

班主任六大效应要想当好班主任,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

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灵活地使用静动效应,效果不错。

1、人格效应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教育学生。

如果班主任能树立起高尚、严肃的人格形象,即使他不体罚学生,和学生关系朋友化,学生也会很“怕”他,也会自觉遵守纪律,勤奋学习。

2、威信效应班主任的威信是指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班主任的品德、能力、学识和教育艺术等因素在学生心理上所引起的一种尊敬而信服的态度。

有威信的班主任在课前提早一点站在教室门口扫视着全班同学,迟到的学生就会减少;没有准备好学习工具或还没有静下心来的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进入最佳状态,准备上课。

实践证明,威信高的班主任不论处理班务还是开展活动,总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情感效应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

”作为班主任,切忌把个人情绪带到育人工作中来。

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被学生视为楷模,都会加以模仿和效法。

班主任要想顺利地开展工作,就必须和颜悦色、深入细致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追求教育的情感效应。

4、语言效应斯维特洛夫说得好:“幽默是教师的第一位助手。

”它趣在逗中,意在趣外,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剂良药。

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会使师生关系倍加融洽,促进师生间情感与智慧的交流。

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向九万名学生进行调查,从中得出结论: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教师。

(班主任工作艺术)因此,班主任在面对学生过错时,要善于运用幽默语言激励、唤醒、帮助、鼓舞学生,使他们感到“读书乐”而又“乐读书”。

5、行为效应作为班主任不仅要运用语言艺术,还需要运用行为艺术,做到言行一致,在行动中塑造形象,在形象中产生魅力。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因此,班主任必须以严谨治学、严于律己的师范行为去感化学生。

否则,班主任道理讲得再动听,也不会起不到任何教育的效果。

6、神态效应对学生来说,最注意的莫过于班主任的“脸色”。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的“六个效应”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的“六个效应”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的“六个效应”“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信任的师生关系,一种充满心理安全的课堂气氛。

”这种充满心理安全的课堂气氛就是师生间的最佳“心理场”。

它让学生感到轻松、积极、无压力,让学生充分释放活力,舒展灵性,张扬个性。

这种“心理场”的创设不仅要靠教师的新观念、高素质,还要教师充分发挥以下六大教学效应的作用,达到师生心灵的互动。

一、期望效应学生在教师的期待中成才,这是教学的规律。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抽取了几位学生,用“权威的谎言”使教师对这些学生寄予期望。

个月后,像期待的那样,发展了这些学生的智力。

可见,教师的期待会在学生的身上转化为现实。

美国心理学家弗隆的期望理论也认为,学生积极性的发挥与教师的期望值成正比。

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满怀期望,相信学生能够自己解决问题。

当学生暂时不能回答问题时,教师应消除他的急躁心理,耐心启发期待,使教学双方情绪和谐;布置思考题时,教师要留给学生思索回味的余地,用期待信任的目光鼓励学生,以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当学生厌学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给学生的学习注入活力。

教师的期待,能使学生感到一种莫大的信任,并从中得到信心和力量。

二、升值效应“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赏识对于人的情绪就像阳光对草木一样,能激发人的心理需求。

我们经常见到学生因某篇习作得到老师的赞扬而强烈地爱上了文学创作。

课堂上,老师的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会让学生深受鼓舞。

因此,教师要学会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对学生的一得之见给予赞许,一技之长给予肯定,独特观点给予支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地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自身固有的积极因素得到高度的强化。

三、注意效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一个班里,总有那么一群“拘谨、腼腆”的“灰色儿童”备受老师的冷落、同学的轻视。

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产生了逃避群体生活的意愿。

教师必须懂得的12大心理效应

教师必须懂得的12大心理效应

教师必须懂得的12大心理效应教师必须懂得的12大心理效应作为教师,了解和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效应非常重要。

这些效应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和情感,为他们的教学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接下来,本文将介绍教师必须懂得的12大心理效应,包括:1. 奥卡姆剃刀原则:当面对多种可能性时,我们应当选择最简单、最直接的解释。

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复杂、晦涩的解释,而是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学生解释问题。

2. 皮格马利翁效应:人们在观察到行为和结果之间存在的关联时,往往会错误地认为行为是结果的原因。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因果关系,避免误导学生。

3. 巴纳姆效应:人们更容易接受那些和自己有关的信息,即使这些信息往往是不准确的。

教师要注意不要过度夸大学生的能力或者给予虚假的奖励,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4. “飞船地下场景”效应:人们在经历矛盾、危险或激烈情绪冲突后,往往会表现出对表面冲突的放大或夸大。

教师要及时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避免因小事引发大冲突。

5. 林德效应:人们对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更容易加以重视,而对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信息更容易忽视。

教师要提供多样化的观点和信息,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思考问题。

6. 奥西宾实验效应:人们往往会更愿意与自己对立的人合作,而不愿意与自己相似的人合作。

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助与友谊。

7. 巴比特效应:人们会更容易记住情感激动的事件,而忘记平淡无奇的事件。

教师要利用情感的力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容易记住所学的知识。

8. 串联效应:人们往往会根据第一个印象或观点来判断后续的信息或观点。

教师要注意给学生留下积极、乐观的第一个印象,以影响他们后续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9. 创造力有效偏见:人们对于“创造力”的评判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外貌、声音、背景等。

教师要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并不要受到偏见的影响。

10. 艾斯德尔效应:人们倾向于更容易记住与自己的情绪和体验相关的信息。

班主任在情感教育中应该注意的四个效应

班主任在情感教育中应该注意的四个效应

---------------------------------------------------------------最新资料推荐------------------------------------------------------ 班主任在情感教育中应该注意的四个效应班主任在情感教育中应该注意的四个效应教学教研近些年来,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情感教育是指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个性培养紧密相关的,以亲情教育、友情教育、爱情教育为核心的品德和情操教育以及由此衍生的相关问题的教育,与通常的德育比较更具针对性和特色。

班主任与学生情感交流,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仅有满腔热忱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意科学性和技巧性,特别是注意以下四个效应:一、避免晕轮效应,全面地了解学生,进入学生真实的情感世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做过一个实验,给被试者一张列有聪明、灵巧、勤奋、坚定、冷酷、热情等五种品质的表格,让被试者想象具有这几种品质的人。

结果产生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

实验表明,尽管表格中有四种品质相同,但热情与冷酷的不同,不但影响了对一个人总体上的认识,还影响了对一个人其他品质的认识,这种评判一个人在某方面的业绩或表现时,由于评判者受被评判者某一方面品质的影响而作出偏高或偏低判断的倾向,叫晕轮效应。

1 / 4晕轮效应在班主任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常常表现为:班主任容易对学生的某个特征产生强烈的印象,并由这个印象形成总体印象,从而用主观上的偏见掩盖了学生的其他特征,导致难以公正地评价学生。

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往往是教师掌握学生情况的信息不全面,克服晕轮效应的关键是,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准确地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情感波动,切忌以点盖面,用主观的情感或偏面的认识对学生进行总体上的判断。

二、克服马太效应,平等地对待学生,唤起学生自尊马太效应揭示的是人才成长过程中的不平等现象。

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效应五论

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效应五论

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效应五论
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效应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1. 成就感效应:当班主任看到学生在学业、学习习惯、行为规范等方面取得进步和成就时,会带来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能够激励班主任更加投入工作,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效果。

2. 负面情绪反应:班主任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例如学生的不良行为、学习成绩下降、家庭背景复杂等。

这些问题会引发班主任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愤怒、挫败感等。

这些负面情绪可能会对班主任自身的情绪、身心健康以及教育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

3. 幸福感效应:当班主任感受到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看到他们变得更加自信、独立,对社会和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时,会产生一种幸福感。

这种幸福感能够给班主任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她们对工作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4. 压力效应:班主任工作中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对学生的关注和管理工作的责任感。

班级管理、家校沟通、学生问题解决等工作都需要班主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压力。

这些压力可能会对班主任的情绪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5. 情感回报效应:班主任工作中也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和同情。

学生的成功和进步以及家长的支持和信任能够给班主任带来情感上的回报。

这种回报能够增强班主任的信心和动力,使其更加投入工作,提高工作的效果。

班主任应掌握的八种心理效应

班主任应掌握的八种心理效应

班主任应掌握的八种心理效应班主任应掌握的八种心理效应一、名字效应。

名字,是一个人与他人在社会交往时的"全权代表"。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名字对于拥有这个名字的人来说,是最甜美、最富有感情的声音。

记住学生的名字并响亮地叫出学生的名字,在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微妙的作用。

接一个新班,老师很快记住学生的名字,而且能很轻易地叫出学生的名字,有利于唤起学生良好的情绪反应,缩短师生交往的心理距离;记住学生的名字,并能响亮地叫出来,能够激发学生的信服心理,有利于教师树立威信。

一些调皮淘气的学生,在老师未能记住他的名字时,往往会"混水摸鱼"干一些"坏"事,甚至糊弄老师。

如果老师叫出他的名字,他的反应会是:"嗬,想不到老师这么厉害,刚见面,就知道我的名字!老实点儿吧。

"他的调皮淘气因受到老师的"威慑"而自觉地加以控制。

所以,不管你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当你刚刚与新学生接触时,要想尽快赢得学生对你的好感,一个简单易行而又有着神奇作用的方法,就是记住并叫出学生的名字。

二、异性效应。

在人际关系中,青少年的异性交往不仅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相互吸引力,同时还能产生约束力,对男女青少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微妙的影响,这种心理现象称为"异性效应"。

异性效应产生的条件是男女两性的年龄差别不大,在同龄人中比较显著。

若是异性年龄悬殊,则不可能产生异性效应。

如果正确和有效地利用异性效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增强集体生活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性别角色意识。

青少年男女之间的正常交往,犹如白云红日,交相辉映,大大方方,堂堂正正,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向往异性,本是人在青春期的一种生理反应和性心理现象,是人的情感世界中美丽而珍贵的一部分,并不是什么可怕的"魔症"。

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在思想上共同进步,对于增进身心健康、陶冶高尚情操大有益处。

浅论师生关系中的情感效应

浅论师生关系中的情感效应

浅论师生关系中的情感效应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的发展影响相当明显。

依据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对应关系,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工作成功的基础:创造和谐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有助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的提高;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助推器。

进而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途径:为人师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平等待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点;研究掌握批评学生的艺术,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标签:师生关系;环境影响;心理效应古语有谓“近朱则赤,近墨者黑”。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此道理。

俗话说得好,“环境造就人”,环境能影响人,可以熏陶人,也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它能从多个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并支配着孩子的思想道德行为。

良好的环境能成就一个人,而不良的环境也将会给一个人的成长带来负面作用。

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之美的物质环境会给学生以心灵的净化、智慧的启迪、情感的陶冶,但人际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往往影响更大。

小、中学生心理的发展很容易受周围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其中不同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明显。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

”[1]作为教育者,不仅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外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发展。

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那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有什么具体作用呢?1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和谐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师生关系是由师生双方对对方的各种认识、情感和行为等因素综合构成的动态系统,其中任何一种因素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师生关系,最终不同程度地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师生沟通中的14个心理效应

师生沟通中的14个心理效应

师生沟通中的14个心理效应第一篇:师生沟通中的14个心理效应师生沟通中的14个心理效应班主任和学生的交流大部分是通过对话(语言)进行的。

对话的质量,直接影响师生关系和教育效果。

不同的班主任沟通能力的差别是巨大的,有的老师似乎天生就会和学生打交道,既有亲和力,又有一定的谈话技巧,说出的话让人感觉很温暖、舒服,学生很容易听进去;而有的老师明明是想帮助学生,但是三句话就能把人说得跳起来,好心被完全曲解,不仅没有达到教育效果,反而让师生之间的误会、隔阂变得更深。

因此,熟知并运用一些与沟通有关的心理效应就显得很有必要。

如果我们能对曾经取得成功的精彩案例做一些理性的整理和反思,之后有意识地把这些心理效应用在与学生的谈话中,这将有助于我们取得最佳的沟通效果。

以下我选出与沟通关系较为密切的14种心理效应,结合一些案例,逐一加以分析。

第一个效应:多用“我们”——自己人效应所谓“自己人”,是指把自己和对方归于同一类型的人。

“自己人效应”是指听者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班主任在和学生谈话时(无论是个别谈心还是在全班讲话),有时候会不自觉地把学生和教师用人称加以区别,特别是在说到一些不良现象时,习惯于说“你们怎么会这样……”“我要求你们……”。

这样的说法可能是下意识的,但是学生听了之后感觉很不好,仿佛学生和教师是对立的双方。

因此,在与学生说话时,班主任要经常提醒自己:多用“我们”,少用或不用“你们”,实在需要特指学生时,也尽量改用“大家”这样委婉的称呼。

所谓“自己人”,关键是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和他是自己人,而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和学生是自己人。

下面是最容易让学生产生“自己人”感觉的例句。

①好孩子,你是我的骄傲!②你喜欢××(某歌星或某作家的名字)?真巧,我也很喜欢……③我们居然是同一个星座的……④你真像我女儿(儿子)……⑤我们一起来渡过这个难关…… 第二个效应:以心换心——角色置换效应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交往双方的角色在心理上加以置换从而产生的心理效应现象,称为角色置换效应。

重视教育中“爱”的效应

重视教育中“爱”的效应

重视教育中“爱”的效应教育中“爱”的效应,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关爱和情感交流所带来的积极作用。

它与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相辅相成,是高质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的效应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表现出对学生的关怀和尊重时,学生会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从而增加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们会更加愿意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情感交流,促进学情关系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最易受影响的时间段。

在这个时候,教师比任何人都要多做些,从接纳学生、助其树立自信、缓解情绪等多个方面,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稳定。

促进心理健康,有助于防止学生的潜在问题的发生,降低学生的选择不良等行为的风险。

第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中,“爱”的效应还表现在师生关系上。

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心理、情感、家庭背景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并适当信任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关系。

这样的关系,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并能够获得学生的理解、支持和信任。

第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获得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发展个性、培养人文精神和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在教育中,“爱”的效应可以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道德和品德,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社会形象。

总之,教育中“爱”的效应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可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培养学生成才的过程中,教育者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个性和情感的关注和引导,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成长的效益。

师生沟通的四大效应

师生沟通的四大效应

师生沟通的四大效应
一、自己人效应。

把我们跟学生交流时的“你们怎么这样……”改成“我们”不要把师生放在对立面上,如果实在需特指学生,尽量改成“大家”,这样更为委婉。

师道尊严和师生平等并不矛盾,其实很简单人与人相处,尊重是相互的。

师生更是如此。

有了尊重,为了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交流,和一些改善人际关系的小动作,比如拍肩膀、摸头发等,可以很好地促进师生感情。

而且作为教师要感学生兴趣之兴趣,老师要葆有一颗好奇之心,这样不仅仅可以赢得学生的信任更可以让老师战胜职业倦怠!
二、角色置换效应。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交往双方的角色在心理上加以置换从而产生的心理效应,成为角色互换。

在学校生活中,教师要学会在课堂和课下,把换位思考的这种角色置换效应传递给学生,并亲身实践,让学生耳濡目染,让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学会宽容。

比如:换了是我我也可能会像你那样做;如果你是老师,你的想法是什么?你会怎么做?
三、调味品效应。

面对事情,不直奔主题,顾左右而言他之效应。

在谈某件事之前,不要开门见山,而最好先东拉西扯,特别可以说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打破学生的心理防线,这样后边的教育工作就会更容易。

四、第三人效应。

心理学上把通过第三人佯作无意间转述他人的
某种意见,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的现象,称为第三人效应。

使用第三人效应要注意学生和第三人的关系,而且不要反复使用此效应,更不能无中生有。

师生交往中的几个心理效应_

师生交往中的几个心理效应_

师生交往中的几个心理效应(2020-01-02 12:56:28)分类:心理健康师生交往中的几个心理效应1、自己人效应——谈话时多用“我们”我们习惯于说“你们怎么会这样……”“我要求你们……”,仿佛师生是对立的双方,这种思想常常会让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非常困难。

师生之间要想沟通顺畅,贵在真诚、平等。

教师不要认为自己永远比学生高出一大截,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表达不同意见的权利。

在与学生说话时,多用“我们”,实在需要特指学生时,也尽量改用“大家”这样委婉的称呼,尽力让学生感觉到都是“自己人”。

2、角色置换效应——我也是从你这么大过来的在师生沟通中,教师不仅要常做换位思考,还要把这种思维方式传递给学生,老师有意引导,学生耳濡目染,学生也逐渐学会理解他人,学会宽容和分享,对终生成长和发展产生长远效益。

我们可以适当地运用这样的话语:“我也是从你这么大过来的,我很理解你。

”“换了是我也可能会那样做的。

”“我也曾经有过和你一样的烦恼。

”“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呢?”﹍﹍3、调味品效应——巧妙的“废话”非常重要谈话伊始,不必板着脸,直奔主题,先说几句“废话”吧,谈谈最近有什么新鲜事,身体如何、心情如何……打破学生筑起的心理防线,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使后续的谈话更容易进行。

调味品效应在师生对话、家校沟通中既能缓解紧张气氛,打破谈话僵局,又可以由此及彼巧妙地实现迁移,最终让学生明白教师的弦外之音,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引入设定的教育情境。

调味品效应也广泛应用于与家长的沟通中:一把椅子,体现尊重;一杯热水,表达关心;一句寒暄,传递温暖。

4、第三人效应——“数学老师说你很棒!”心理学上把通过第三人佯作无意间转述他人的某种意见,或创造某种条件让对方间接地听到你对他的评价与关注,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或劝说效果的现象,称为“第三人效应”。

第三人效应不是万能的,若把握不当,不仅效果不好,甚至还可能产生负面效果。

5、可是效应——“是的,是的,可是……”“可是效应”是指当我们试图让对方改变观点或接受自己的观点时,对对方的观点先采取“是”的态度(肯定),后采取“可是”的态度,对方就比较容易接受己方意见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生间情感交流应注意的几个效应
发表时间:2010-04-17T05:32:57.543Z 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作者:徐连
[导读]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播和情感交流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播和情感交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的智力活动,完成“接受和储存信息”的任务,而且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态度积极,心情愉悦,思维活跃。

这样也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非智力方面的因素。

当然,为了完成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促进和补偿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除了“准确”、“简洁”、“富有逻辑性”等要求外,还要特别做好以下几点,即注意几个效应,才能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1.调谐效应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幽默"可谓教学中的一种切实可行的“调味品"。

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具有高超的“调谐"技艺。

它对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初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课堂效率有着很大的作用。

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要注意优化课堂气氛。

首先要做好自我定位,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完全平等的位置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为此,教师的语言要注意亲切、自然,使学生有“平等”的感觉,切不可夸夸其谈,旁若无人。

“幽默”是一种润滑剂,有利于情感的调动,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中外教育的调查显示,未来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类型中,富有幽默感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应该只把课堂当作传承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把课堂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碰撞智慧火花、启迪智慧灵感的其乐融融的“磁场”。

能使教学产生快乐情趣的方法很多,但最直接最有效的还是幽默。

因此,在适时的时候教师的语言不妨风趣一点,把孩子逗乐了再听讲,效果反而比正规的说教要好。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优化课堂气氛,做到生动、和谐、富有情趣,这样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让学生“望而生畏”的“权威者”。

2.激励效应
人都具有被肯定的需要,尤其是我们所面对的青少年学生。

前苏联教育学家把中学生比喻为“一片漆黑的森林”,心理学家称青春期为“心理的断乳期”和“疾风怒涛期”。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尽可能做到“多鼓励,少批评”。

教师的每一次鼓励的话语,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

即使是后进生也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体面地表现自己,实现其自我价值。

总之,我们要通过语言的艺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在表扬鼓励→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

我们在听课时,经常听到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以下一些评价:“讲得好”“说的不错”“讲得真好”,等等,这就是师生之间借以优化教学进程的一种情感交流。

我们多说一两个“好极了”无所谓,可是学生却认为是一种“荣誉”。

经验证明,你越是给学生面子,他就越爱护自己的面子;你越是给他荣誉,他就越珍惜自己的荣誉。

不然,他就破罐子破摔。

所以教师对任何一个学生,不要主观,不要武断,要尽可能发现他身上的一些闪光的东西。

教师良好的言行、信任的目光,都会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激励,同时也是学生进步的有效动力。

3.期待效应
或许我们都曾注意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注意和期待,被埋没在人群中时,那么他很可能就这样一直平庸下去;而当他被周围人寄予厚望并频频鼓励时,他却能宛若新生,好像突然间充了电一样,做出一番令人不可思议的“壮举”。

这就是神奇的“期待效应”,心理学上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

“期待效应”告诉人们,对他人传递积极的期望,会使对方进步得更快;对他人传递消极的期望,会使人自暴自弃。

所以,只要你能坚信“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便没有不支持你的人,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这就要求教师的感情天平,不能只是向优生倾斜,我们要热爱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给予信任、期待和爱心,这一切对后进生来说,可能更宝贵、更需要。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课堂发言很积极,但经常答非所问。

原因是他思想总是开小差,题目意思没有听清楚,常引得学生哄堂大笑。

我对他不是批评训斥,而是和他谈心。

肯定他积极发言的优点,鼓励他在发言时,只要不粗心大意,考虑得细致周到些就一定能答对。

在老师的不断关怀和鼓励下,这位学生听课思想集中,发言积极慎重,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大大提高。

这就是情感的力量,一种期待的效应。

4.体态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的实验指出:人们获得的信息量,7%来自文字,38%来自语气,55%来自面部表情。

由此可见,有形无声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事实上,丰富而富有表现力的面部表情,恰当自然的形体动作,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而如果做到体态语言和有声语言紧密配合,协同运作,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贯穿课堂教学过程始终的体态言语是师生情感沟通的重要方式。

在构成教师“教学行为”的“一连串影响的体系中,最初步、最常见的一种就是用‘眼神’同学生交谈”。

教师的“眼神”能让学生敏锐地感觉到一股信息从教师的脑海及心中直接传递到自己的脑海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端庄稳重的举止、和蔼可亲的态度、恰到好处的教态,使学生在无形中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师力、一种情感上的共鸣,把学习心理和学习效率提高到最佳和最高水平。

总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以相应的、积极的情感回报,当这种情感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情感的迁移。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热爱是一种伟大的情感。

希望得到老师的爱是每一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要。

“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对其进步有很大的推动力,对前途充满信心,同时也会产生一种安全感、理智感和德道感,进而对老师由衷的信赖,“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从而收到“言必中听,听必改之”的教育效果,进一步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良好品质的形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体育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