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国学大书院)
![曾国藩家书(国学大书院)](https://img.taocdn.com/s3/m/4062692c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c.png)
一三致诸弟:诸事不 可不尽心
一四谕纪泽:思将儿 女婚嫁早早料理
一五谕纪泽:应早起、 有恒、举止厚重
一六谕纪泽:时记勤 敬二字
一七致两弟:修建祠 堂等具体事宜
一八谕纪泽:治家八 事,缺一不可
一九致两弟:时以子 侄辈骄傲为虑
二〇谕纪泽纪鸿:须 努力读书,不可积钱
买田
二一致四弟:子侄须 教以谦勤
二二致四弟:继承祖 父“三不信”家风
天下事常由命 不由人
四二致两弟: 2
望速来营忘身 报国
3 四三谕纪泽:
尔须读唐宋诗, 作五言诗
4 四四谕纪泽:
稳慎图之,不 敢骄矜
5 四五谕纪泽纪
鸿:唯读书可 变化气质
四七致两弟:做人 需谨记劳、谦、廉
三字
四六谕纪泽:手抄 与摹仿宜并进
四八致两弟:刚柔 并用、不可偏废
四九谕纪泽: 1
洁身自持,应 效法王、陶
我这一生所立之志甚多,只有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楷书体日记这三件事,发誓终身坚持,绝不让其有 一日的间断。
目录分析
一禀父母:述 1
赴京及抵京后 事宜皆顺
二禀父母:谨 2
守父亲保身之 训
3 三禀父母:谨
记节欲、节饮 食
4 四致诸弟:明
师益友虚心请 教
5 五致诸弟:读
书要有志有识 有恒
六致诸弟:勉在孝悌 上用功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 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 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曾国藩家书原文及翻译
![曾国藩家书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6966c0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6.png)
曾国藩是一位著名的中国政治家、将军和思想家。
他的家书是他写给家人的信件的集合,这些信件记录了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
以下是曾国藩的一封家书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纪念我自己,事事好好办,千万不可骄傲,万万不可慢怠。
我是一个凡人,而且我的终期也不远,但我要让我的名字永垂不朽,我要使我的事业发扬光大。
翻译:
为了纪念我自己,我要做好每件事,千万不要骄傲,万万不要懈怠。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而且我的生命也不会长久,但我要使我的名字永远流传,我要使我的事业取得巨大成功。
曾国藩家书三则原文
![曾国藩家书三则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8ce0010f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d7.png)
曾国藩家书三则原文1. 曾国藩致父母亲的家书尊敬的父母亲:您们万福金安。
自闰三月十四日离开都城,送父亲大人回家之后,共收到了五封家书。
五月十五日收到父亲在长沙发的信,内有四弟的信和六弟的文章五首,十分欣慰。
得知祖父母身体康健,家中老少平安,诸弟读书用功,甚感欣慰。
同时,也很高兴父亲能够一路平安顺畅地从京城回到家乡。
儿子的身体一如既往地健康,每天晚上早睡早起,只是思考过度容易头昏,因此常常会静下心来修身养性,谨记父亲的保身之训。
九弟的功课保持得很好,《礼记》已经点完九本,《鉴》已读至《三国》,诗文方面各已读半本。
儿子的诗略有所进,文章尚未有明显的进步。
不过也不求速效,相信只要不断领悟,自然会有心得。
甲三在四月下旬已经能够行走,不需要人扶持,虽然还不能说话,但已经开始吃辅食了。
家中的女眷和仆人都安好如初。
敬请父母亲放心。
此致敬礼!儿子国藩敬上2. 曾国藩致诸弟的家书亲爱的弟弟们:我很高兴地告诉你们,我得知自己在大考中升官的消息了。
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也是家人的期望。
我想起父亲的教诲,读书是为了明理,明理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了这个目标,我一直努力不懈,希望能以自己的才学为国家做出贡献。
今天,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一个小目标,我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
但是我知道,这只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小步,前面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也希望我的弟弟们能够以我为榜样,努力学习,修身养性,成为有用之才。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家庭、为国家、为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爱你们的哥哥曾国藩写于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十九日3. 曾国藩致四弟的家书亲爱的四弟:近日来得知你在家中刻苦读书,发奋用功,我深感欣慰。
你一直以来的努力和坚持终于有了回报,你的学业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
但是,我也希望你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努力和进取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功名和荣誉,更是为了修养身心和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曾国藩家书译文
![曾国藩家书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40c7627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71.png)
曾国藩家书译文
曾国藩的家书是他在各个时期写给家人和朋友的信件,涉及了他的生活、工作和思考,是研究曾国藩的重要资料。
以下是一篇曾国藩家书的译文:尊敬的父母亲:
儿在远方一切安好。
请放心。
家中万万不要因我而变得焦虑不安,儿在此处与上下左右的邻里官员和士卒们和睦相处。
我们已经回到XX住了下来。
我已经开始自己料理家务,每天坚持早起,研读经史,修养身心。
我的妻子和儿女也都身体健康,生活得很好。
希望家中人能够安心,不要因为我的离家而忧心忡忡。
我知道家中近来收成不好,十分忧虑。
我已经写信给朋友,请求他们帮助家中渡过难关。
我也已经嘱咐弟弟们要努力耕作,不要荒废田地。
希望家中能够保持冷静,不要因为一时的困境而乱了方寸。
我在这里时刻想念着家中的一切,尤其是父母亲的身体健康。
我希望能够早日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
儿曾国藩敬上
这封家书反映了曾国藩对家庭的关心和思念,同时也表明了他的责任感和对家庭的承诺。
家书中的语言质朴、简洁,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切的关怀,展现了曾国藩作为一个儿子、丈夫和父亲的形象。
解读曾国藩家书
![解读曾国藩家书](https://img.taocdn.com/s3/m/0e2e952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9.png)
解读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清朝名臣,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
他的家书被誉为“家教宝典”,深受后人推崇。
今天,我们就来解读曾国藩家书,了解其背后的智慧,以期在现代社会中获得启示和应用。
一、曾国藩家书的背景和意义曾国藩家书主要写于其在清朝动荡时期,面对国家危亡、家族纷争的背景下。
他在家书中阐述了自己的为官之道、家教理念、修身养性等方面的观点,不仅传递了儒家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曾国藩家书的主要内容1.修身养性:曾国藩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认为一个有为者应当具备坚定的意志、谦逊的品质和高尚的道德。
他在家书中写道:“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表明他始终把自我修炼作为人生的首要任务。
2.家庭教育:曾国藩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他认为家庭是一个人的根基,家庭教育决定了一个人的品质和未来。
他在家书中对子女的教育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强调孝道、尊敬长辈、友爱兄弟等传统美德。
3.为官之道:曾国藩认为为官者应当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他在家书中告诫子孙:“贪官污吏,吾家所耻。
”这表明他立志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不为个人私利而谋。
4.读书治学:曾国藩提倡博览群书,注重学以致用。
他在家书中鼓励子孙努力学习,认为读书是提升个人素质、为国家做贡献的重要途径。
三、曾国藩家书的价值与应用1.个人修养与成长:曾国藩家书为我们提供了修身养性的典范,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力量,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能力。
2.家庭和谐与教育:曾国藩家书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我们可以借鉴其教育理念,培养下一代的品德和能力。
3.职场发展与人际交往:曾国藩家书中的为官之道、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观点,对我们职场发展和人际交往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四、如何阅读和实践曾国藩家书阅读曾国藩家书,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取舍。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精选家书:从曾国藩家书中挑选出与自己需求相关的篇章进行深入阅读。
2.学以致用:将家书中的观点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不断实践和改进。
曾国藩家书文言文及翻译
![曾国藩家书文言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a3eaf8e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8.png)
伯涵曰:吾家诸弟足下:时光荏苒,转眼已至春末,信至,知家中安好,欣慰之至。
吾久居京城,每思家乡,虽山水迢迢,然心中始终怀揣着对家人的思念。
近日,接到家书,得知家中一切如常,吾甚感安慰。
然吾心中仍有几分忧虑,恐吾之身在京,未能尽孝于父母,未能尽忠报国,未能尽兄弟之情。
故此,特书一纸,以慰吾心。
吾观世之乱,实为人心不古,道德沦丧所致。
吾辈当以此为戒,恪守道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吾虽身在朝堂,但始终不忘家国情怀,心系百姓。
愿吾诸弟亦能如此,不负先祖遗训。
吾闻,学海无涯,学问无穷。
吾辈当勤学不辍,以充实自己。
吾自幼读书,至今已二十载,深知学问之重要。
然学问非一日之功,需日积月累,方能有所成就。
吾诸弟若有疑惑,不妨随时询问,吾定当竭尽所能,为诸弟解惑。
家国之事,吾辈亦当关心。
近日,朝中之事,变幻莫测,吾心中忧虑不已。
然吾坚信,只要吾辈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定能克服困难,实现国家之强盛。
吾家中事务,亦需诸弟共同分担。
父母年事已高,需吾辈细心照料。
家中的田地,亦需耕种,以免荒芜。
吾诸弟若有闲暇,不妨回家,与家人共度时光,共同分担家务。
吾家虽贫,然吾辈当自强不息,奋发向前。
吾辈之志,当如松柏之坚韧,如江河之奔腾。
勿因一时之困苦,而放弃追求。
人生在世,总有起伏,关键在于如何面对。
吾辈当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吾特书此信,望诸弟珍重,勿忘家国情怀,勤学不辍,自强不息。
吾等虽分隔两地,然心相连,情相通。
愿吾辈共勉,共创美好未来。
涤生顿首翻译:涤生说:我的弟弟们:时光匆匆,转眼间春天即将过去,接到你们的来信,得知家中一切安好,我感到非常欣慰。
我久居京城,每当想起家乡,虽然山水遥远,但我的心中始终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
最近,接到家书,得知家中一切如常,我感到非常安慰。
然而,我心中仍有几分忧虑,担心我身在京城,未能尽孝于父母,未能尽忠报国,未能尽兄弟之情。
因此,特地写这封信,以安慰我的心情。
我看世间之乱,实为人心不古,道德沦丧所致。
曾国藩家书人苟能自立志译文
![曾国藩家书人苟能自立志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3928d58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07.png)
曾国藩家书人苟能自立志译文全文(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四位老弟足下:自七月发信后,未接诸弟信,乡间寄信,较省城寄信百倍之难,故余亦不望。
然九弟前信,有意与刘霞仙同伴读书,此意甚佳。
霞仙近来读朱子书,大有所见,不知其言话容止,规模气象如何?若果言动有礼,威仪可则,则直以为师可也,岂特友之哉?然与之同居,亦须真能取益乃佳,无徒浮慕虚名。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毫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
”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去年温甫欲读书省城,我以为离却家门局促之地,而与省城诸胜己者处,其长进当不可限量,乃两年以来,看书亦不甚多,至于诗文,则绝无长进,是不得归咎于地方之促也。
去年余为择师丁君叙忠,看以丁君处太远,不能从,余意中遂无他师可从。
今年弟自择罗罗山改文,而嗣后杳无消息,是又不得归咎于无良友也。
日月逝矣,再过数年,则满三十,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
译文四位老弟:自从七月发信之后,一直没有接到你们的回信。
从乡下寄信到省城,比从省城寄信到乡下要难百倍,所以我也不指望很快能收到你们的回信。
然而,九弟在之前的信中提到有意和刘霞仙一同读书,这个想法很好。
霞仙最近在读朱子的书,有很多心得,但我不知道他的言谈举止、气度风范如何?如果他的言行举止合乎礼仪,那么拜他为师也是可以的,哪里仅仅只做朋友呢?然而,如果和他住在一起,也必须要能真正受益才好,不要只是徒然仰慕他的虚名。
人如果能立志,那么成为圣贤豪杰,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呢?又何必一定要借助别人呢?“我想达到仁,仁就到了。
”如果我想要成为孔孟那样的人,那么就应该日夜孜孜不倦地学习孔孟之道,谁又能阻挡得住我呢?如果自己不立志,那么即便天天和尧舜禹汤住在一起,也终究是他们是他们,我是我,对我又有什么用呢?去年温甫想要在省城读书,我以为他离开家庭这个狭小天地,和省城里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相处,进步一定是不可限量的。
曾国藩家书原文及译文
![曾国藩家书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e966a07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d.png)
曾国藩家书原文及译文
曾国藩家书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集。
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曾国藩的个人修养、治学态度、处世哲学,也展现了他对家族成员的关爱和对家族未来的期望。
以下是曾国藩家书中的一段原文及其译文:
原文:
“吾儿,吾家世居湘乡,自吾祖以来,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吾辈当继承先人之志,不可一日忘本。
”
译文:
我的孩子,我们家族世代居住在湘乡,从我的祖父开始,就一直以耕读为生,勤俭持家。
你们应当继承先人的遗志,绝不能忘记我们的根本。
续写:
“吾儿,吾家世居湘乡,自吾祖以来,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吾辈当继承先人之志,不可一日忘本。
”曾国藩在信中这样告诫他的儿子们。
他深知家族的兴衰与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因此,他强调家族传统的重要性,希望儿子们能够继承和发扬家族的优良传统。
曾国藩在信中还提到:“吾儿,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汝等当自强不息,勤学不辍,方能有所成就。
”他鼓励儿子们要勤奋学习,不断进取,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进步。
此外,曾国藩还特别强调:“吾儿,吾家虽非富贵之家,然吾辈当以德为先,以才为辅,以勤为本,以俭为荣。
”他希望儿子们能够以德行为先,以才能为辅,以勤奋为本,以节俭为荣,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曾国藩的家书不仅是对家人的教诲,也是对后人的启迪。
他的家书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成为家庭教育的宝贵财富。
《曾国藩家书》书评
![《曾国藩家书》书评](https://img.taocdn.com/s3/m/0ab5920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d.png)
《曾国藩家书》书评《曾国藩家书》是清代著名政治家曾国藩撰写的一本家书,是他向自己的子孙传授家族的价值观和思想方法的重要资料。
这本书集中体现了曾国藩对家庭、教育和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对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家族伦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书中几个重要观点出发,进行书评。
首先,曾国藩强调行为的规范和自律。
在书中,他强调人应该具备正确的行为准则,并时刻保持对自己行为的自我约束。
他认为只有通过自律,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给子孙们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他要求子孙们要尽心尽力地做事,勤俭节约地生活,严守规矩和底线。
这种强调自律和规范行为的观点,意味着曾国藩深知人性的弱点和诱惑,认为只有通过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以身作则地引导他人。
其次,曾国藩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书中,他指出家庭教育是传承家族优良传统的核心。
他强调父辈要以身作则,亲自教育孩子,给予他们正确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在善良和公正的环境中成长。
他还强调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鼓励他们不断学习和追求进步。
通过这些家庭教育的方式,曾国藩希望能培养出有道德修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子孙后代。
此外,曾国藩强调努力和奋斗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勤奋努力,才能达到人生的目标和追求。
他从自己的经历入手,描述了自己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以身作则地告诉子孙们,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也才能为社会和家族做出贡献。
最后,曾国藩强调人生的目的和意义。
他认为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个人的成就和荣耀,更重要的是要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他强调人应该追求道德的充实和精神的升华,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理想追求。
他告诉子孙们,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为社会和人民谋福利。
他以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诫子孙们,要以道德和仁心为指导,以真诚和奉献为动力,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时也要为社会和家族的发展做出贡献。
【名篇欣赏】《曾国藩家书》全文翻译目录及作品欣赏
![【名篇欣赏】《曾国藩家书》全文翻译目录及作品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14673d4df12d2af90242e6d8.png)
《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和清朝社会末期的重要资料。
曾国藩继桐城派之后,溯源经史,别立湘乡派,行文镇定,形式自由,于点点滴滴的真实生活中见真情、蕴良知,充分体现了他"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一、作品目录1.劝学篇禀父母·闻九弟习字长进89.治家篇致九弟季弟·做后辈宜戒骄横之心2.劝学篇禀父母·教弟写字养神90.治家篇致四弟·教子侄宜戒骄奢佚3.劝学篇禀父母·劝两弟学业宜精91.治家篇致四弟·教子侄做人要谦虚勤劳4.劝学篇致诸弟·述求学之方法92.治家篇致四弟·教子弟去骄气惰习5.劝学篇致诸弟·读书宜立志有恒93.治家篇致四弟·教子弟牢记祖训八字6.劝学篇致诸弟·勉励自立课程94.治家篇致四弟·教弟必须爱惜物力7.劝学篇致诸弟·讲读经史方法95.治家篇致四弟·惜福贵乎勤俭8.劝学篇致六弟·述学诗习字之法96.治家篇致九弟·欣悉家庭和睦9.劝学篇致诸弟·劝述孝悌之道97.治家篇致四弟·教子勤俭为主10.劝学篇致诸弟·温经更增长见识98.治家篇致四弟·宜以耕读为本11.劝学篇致诸弟·勿为时文所误99.理财篇禀祖父母·请给族人以资助12.劝学篇禀父母·教弟注重看书100.理财篇禀祖父母·述告在京无生计13.劝学篇致诸弟·必须立志猛进101.理财篇禀祖父母·述京中窘迫状14.劝学篇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心102.理财篇禀父亲·筹划归还借款15.劝学篇致诸弟·按月作文寄京103.理财篇禀父母·借银寄回家用16.劝学篇致诸弟·评文字之优劣104.理财篇禀父母·在外借债过年17.劝学篇致诸弟·读书宜选一明师105.理财篇禀父亲·家中费用窘迫18.劝学篇致四弟·读书不可太疏忽106.理财篇禀祖父母·要叔父教训诸弟以管家事19.劝学篇致四弟·宜劝诸侄勤读书107.理财篇禀祖父母·先馈赠亲戚族人20.劝学篇致四弟九弟·宜居家时苦学108.理财篇禀祖父母·赠亲戚族人数目21.劝学篇致九弟·讲求奏议不迟109.理财篇致诸弟·取款及托带银22.劝学篇致四弟九弟·谆嘱瑞侄用功110.理财篇禀父母·取借款须专人去23.劝学篇致四弟九弟·述为不学有四要事111.理财篇致诸弟·带归度岁之资24.修身篇禀父母·谨守父亲保身之则112.理财篇致九弟·顺便可以周济25.修身篇禀父母·痛改前非自我反省113.理财篇致九弟·周济受害绅民26.修身篇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114.理财篇致九弟·述捐银作祭费27.修身篇禀父母·劝弟勿夜郎自大115.理财篇致九弟·劝捐银修祠堂28.修身篇致诸弟·劝弟谨记进德修业116.理财篇禀叔父母·请兑钱送人29.修身篇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傲物117.理财篇致诸弟·节俭置田以济贫民30.修身篇禀父母·做事当不苟不懈118.理财篇致四弟九弟·千里寄银礼轻义重31.修身篇致诸弟·劝宜力除牢骚119.理财篇致四弟·送银子共患难者32.修身篇致四弟·不宜露头角于外120.交友篇致诸弟·交友拜师宜专一33.修身篇致九弟·劝宜息心忍耐121.交友篇致诸弟·必须亲近良友34.修身篇致九弟·劝弟须保护身体122.交友篇禀叔父·不辞劳苦料理朋友丧事35.修身篇致九弟·做人须有恒心123.交友篇致诸弟·交友须勤加来往36.修身篇致九弟·言凶德有二端124.交友篇致诸弟·切勿占人便宜37.修身篇致九弟·愿共鉴戒二弊125.交友篇致九弟·患难与共勿有遗憾38.修身篇致九弟·注意平和二字126.交友篇致九弟·述挽胡润帅联39.修身篇致四弟·必须加意保养127.交友篇致九弟季弟·述有负朋友40.修身篇致九弟四弟·早起乃健身之妙方128.为政篇禀祖父母·述与英国议和41.修身篇致九弟·宜平骄矜之气129.为政篇致诸弟·喜述大考升官42.修身篇致九弟季弟·须戒傲惰二字130.为政篇禀祖父母·报告荣升侍讲43.修身篇致四弟·用药须小心谨慎131.为政篇禀祖父母·报告考差信44.修身篇致四弟·不宜非议讥笑他人132.为政篇禀祖父母·报告补侍读45.修身篇致九弟季弟·做人须清廉谨慎勤劳133.为政篇致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46.修身篇致九弟季弟·必须自立自强134.为政篇禀父母·万望勿入署说公事47.修身篇致九弟·望勿各逞己见135.为政篇禀父母·敬请祖父换蓝顶48.修身篇致九弟季弟·治身宜不服药136.为政篇禀父母·拟为六弟纳监49.修身篇致四弟·劝弟须静养身体137.为政篇禀父母·报告两次兼职50.修身篇致四弟·与官相见以谦谨为主138.为政篇禀父母·请勿悬望得差51.修身篇致九弟·述治事宜勤军139.为政篇禀父母·附呈考差诗义52.修身篇致九弟·只问积劳不问成名140.为政篇禀父母·贺六弟成就功名53.修身篇致九弟·万望毋恼毋怒141.为政篇禀父母·请敬接诰封轴54.修身篇致九弟·宜以自养自医为主142.为政篇禀父母·不敢求非分之荣55.修身篇致九弟·凡郁怒最易伤人143.为政篇禀父母·请四弟送归封轴56.修身篇致四弟·述养身有五事144.为政篇禀父母·谨遵家命一心服官57.修身篇致九弟·宜自修处求强145.为政篇致诸弟·述升内阁学士58.修身篇致九弟·时刻悔悟大有进益146.为政篇致诸弟·喜述补侍郎缺59.修身篇致九弟·必须逆来顺受147.为政篇致诸弟·述奉旨为较射大臣60.治家篇禀父母·述家和万事兴148.为政篇致诸弟·进谏言戒除骄矜61.治家篇禀父母·教弟以和睦为第一149.为政篇致诸弟·详述办理巨盗及公议粮饷事62.治家篇致诸弟·教弟婚姻大事须谨慎150.为政篇致诸弟·喜闻九弟得优贡63.治家篇禀父母·勿因家务过劳151.为政篇致九弟·为政切不可疏懒64.治家篇禀叔父母·勿因劳累过度152.为政篇致九弟·述弟为政优于带兵65.治家篇致诸弟·无时不想回家省亲153.为政篇致九弟季弟·以勤字报君以爱民二字报亲66.治家篇致诸弟·告诫弟弟要清白做人154.为政篇致九弟·暂缓祭祀望溪67.治家篇致诸弟·述改建祖屋之意见155.为政篇致季弟·述长江厘卡太多68.治家篇致诸弟·拟定于明年归家探亲156.为政篇致九弟季弟·述筹办粤省厘金69.治家篇致诸弟·迎养父母叔父157.为政篇致九弟·述抽本省之厘税70.治家篇谕纪泽·料理丧母之后事离京158.为政篇致九弟·述让纪瑞承荫71.治家篇谕纪泽·携眷赶紧出京159.为政篇致九弟·不必再行辞谢72.治家篇谕纪泽·家眷万不可出京160.为政篇致九弟·处事修身宜明强73.治家篇谕纪泽·勤通书信不必挂念161.为政篇致九弟·战事宜自具奏74.治家篇谕纪泽·家眷在京须一切谨慎162.为政篇致四弟·兄弟同蒙封爵75.治家篇致诸弟·在家宜注重勤敬和163.用人篇致诸弟·述营中急需人才76.治家篇致诸弟·勿使子侄骄奢淫佚164.用人篇致诸弟·调彭雪琴来江77.治家篇谕纪泽·宜教家人勤劳持家165.用人篇致九弟·催周凤山速来78.治家篇致四弟·宜常在家侍侯父亲166.用人篇致九弟·交人料理文案79.治家篇致四弟·不宜常常出门167.用人篇致九弟·愧对江西绅士80.治家篇致四弟·得两弟为帮手168.用人篇致九弟·宜以求才为大事81.治家篇致九弟·归家料理祠堂169.用人篇致九弟·拟保举李次青82.治家篇致四弟季弟·在家里注重种蔬等事170.用人篇致沅弟季弟·随时推荐出色的人83.治家篇致诸弟·宜兄弟和睦又实行勤俭二字 171.用人篇致九弟季弟·述杨光宗不驯84.治家篇致诸弟·述家庭不可说利害话172.用人篇致沅弟季弟·嘱文辅卿二语85.治家篇致诸弟·述六弟妇治家贤慧而命最苦 173.用人篇致九弟季弟·拟和陈射仙办大通厘金86.治家篇致诸弟·述起屋造祠堂174.用人篇致九弟·述告办事好处不多87.治家篇致四弟·治家有八字诀175.用人篇致九弟·宜多选好替手88.治家篇致四弟·居乡要诀宜节俭二、作品欣赏(一)称谓及提称语称谓是对收信人的称呼。
曾国藩家书翻译及原文
![曾国藩家书翻译及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1403710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6.png)
曾国藩家书翻译及原文原文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
谚日①:“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
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诸弟总须力图专业。
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
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
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②?若志在穷经③,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④。
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⑤,则须专看一家文集。
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⑥。
万不可以兼营并鹜⑦,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⑧,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
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
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录于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并致谦弟温弟沅弟季弟》注释①谚:长期流传下来文词紧固的常言。
②嗜:喜爱,爱好。
③愁:推究到极点。
④制义: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的文字程式,又称制艺,即八股文。
⑤古文:唐代时称秦汉之文为古文,即以文言译成的散体文。
⑥试帖:唐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诗歌体裁。
多用五言六韵,有一定的程式。
⑦鹜(w`u):乱窜,心志不专一。
⑧极言:把话说到深处。
译文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是一个“专”字而已。
常言道:“技能多并不能维持一个人的生计”,说的就是技艺要专的道理。
我掘井很多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的过失在起作用。
各位弟弟无论如何都应当致力于专深一门学业,如九弟立志练书法,也不必完全抛弃其他方面。
只是每天练习字帖之时,决不可不提精神,随时随事,均可接触体会。
至于四弟和六弟,我不知道你们心里究竟有专一门学业的爱好没有。
如有志于探寻古代经典之学,就必须专守一经;如有志于作八股文,就必须专读一个人的文稿;如有志于作古文,就必须阅看一家的文集。
作各种体裁的诗词也是如此,作应付科举考试中的`试帖诗也是如此。
千万不可以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心志不专,如果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则必定一无所成。
《曾国藩家书》名家点评
![《曾国藩家书》名家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570ac02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39.png)
《曾国藩家书》名家点评一、思想深度《曾国藩家书》不仅是曾国藩个人思想的体现,更是清代末期儒家思想的重要载体。
在这部家书中,曾国藩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深入探讨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理念,展现出其深厚的思想底蕴和独到的见解。
著名学者章开沅认为,这部家书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近代的集大成之作,具有极高的思想深度。
二、文化价值《曾国藩家书》所包含的内容丰富,涵盖了历史、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是研究清代末期文化的重要资料。
这部家书不仅反映了曾国藩个人的文化素养,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
著名历史学家茅海建认为,这部家书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家庭教育《曾国藩家书》中涉及大量的家庭教育内容,如修身养性、读书学习、为人处世等。
曾国藩通过家书的形式,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人生经验传授给子女,对于后世的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著名教育家傅佩荣认为,这部家书是家庭教育的经典之作,为现代家长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四、人生哲学《曾国藩家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如“人须有自知之明,又须无过毋及之道”,“大处着眼,小处下手”,“顺其自然,尽其人事”等。
这些人生哲学对于我们今天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认为,这部家书是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集大成之作。
五、政治智慧《曾国藩家书》中不仅有对家庭、人生的思考,还涉及到政治方面的内容。
作为清朝末年的重臣,曾国藩在家书中对于政治问题也有独到的见解和思考。
这些政治智慧对于我们理解清朝末年的政治生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处理政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著名政治学家张鸣认为,《曾国藩家书》中的政治智慧是处理现代政治问题的重要参考。
六、人格魅力《曾国藩家书》中展现出曾国藩高尚的人格魅力,如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勤奋好学等品质。
这些品质不仅在当时社会备受推崇,至今仍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
著名作家余秋雨认为,曾国藩的人格魅力在《曾国藩家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曾国藩家书二则
![曾国藩家书二则](https://img.taocdn.com/s3/m/c2c12e7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9.png)
曾国藩家书二则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家书大家。
他的家书不仅涵盖了个人经历和思想观点,更是对后人提出的许多精神和道德要求。
以下是曾国藩的两封家书的简介:
1.《关于家书的教诲》
这封家书是曾国藩给儿子曾纪泽的一封家书,书信中曾国藩对曾纪泽的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和指导。
他强调了勤奋学习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要求儿子要有坚定的意志、刻苦的精神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他还告诫儿子要恪守道德底线、不贪图权势和财富,要有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精神。
这封家书展现了曾国藩严谨的治家原则和鞭策儿子努力成为一个有用之才的期望。
2.《谦受益,傲受害》
这封家书是曾国藩给其弟曾纪鲁的一封家书,书中曾国藩对曾纪鲁提出了傲慢和自负是他事业受挫的原因,要他谦虚谨慎地面对生活和学习。
曾国藩告诫他要学会宽容,决心改正自己的过失,并当仁不让地为人民和国家贡献。
这封家书中体现了曾国藩思想的成熟,通过对个人弟弟的教育来启发他人,也展示了曾国藩的家庭文化价值观。
这两封家书都彰显了曾国藩的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家族义务,同时体现了他对家庭成员深思熟虑的关心和睿智的教诲。
通过这些家书,曾国藩呼吁后人要勤学苦练、遵守道德准则,为国家
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些家书不仅是曾国藩作为家长和兄长的责任和义务的体现,也是他对后人有益的榜样和启迪。
曾国藩家书 是文言文吗
![曾国藩家书 是文言文吗](https://img.taocdn.com/s3/m/32a218c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f.png)
曾国藩家书是文言文吗
《曾国藩家书》。
虽是文言文,但配着解释,读起来也不算吃力。
且读着读着慢慢地知道为什么连毛主席都对曾国藩为人极其推崇了。
很多人称他为“古今第一完人”,看完他的家书家训,细品起来就不觉得夸张了。
之所以说上面的故事,是因为今天看到书里面有一封给弟弟的信提到一些关于“善”的态度和行善的方法很有触动。
曾国藩认为的善行总结起来是这样的:
1.济人需急时无。
意思是救济人时,要在他最危难的时候给他最需要的东,即我们常说的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2孟子所倡导的“仁术”。
曾国藩对于弟弟救济受灾之家,不亲眼去看,只按登记造册发放济灾物品,表示不赞同,认为这是很多官员沽名钓誉之举,不是真的仁善。
善良和本心在面对名与利时便会清楚地让人看到一个人的底线在哪。
不举别人的例子,但求无愧于心。
3.佛家所说的随缘布施,只要意识到有需要帮助的,随时提供帮助。
将以上三种方法结合起来,根据亲眼所见给予别人所需的随缘布施,才是真正的善举。
其实所有事情的方法都源自于行事的人。
冷一点的人可以用方法督促自己,暖一点的人让自己的心保持最初的纯粹就好了。
总之,-直相信人有善意必有善行,善意善行天必佑之!随手之处的温暖,没有动机的善良是世间最美的景致。
这时代太多的所谓快速成功的方法了,建议大家回到真正的祖宗文化和教育里面,逐本溯源探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曾国藩家书 廉洁 原文
![曾国藩家书 廉洁 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fda32bc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c.png)
曾国藩家书廉洁原文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咸丰年间 19 世纪中叶。
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三十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 1500 封。
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以下是关于廉洁的家书原文:凡人多愿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这段话是曾国藩写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
他希望儿子成为一个读书明理的君子,能够勤俭自持,习劳习苦,不贪图享受,不懒惰成性。
曾国藩认为,仕宦之家往往容易由俭入奢,而由奢返俭则很难。
因此,他告诫儿子要从小养成勤劳俭朴的习惯,不要贪爱奢华和懒惰。
这段话反映了曾国藩的廉洁观和家教观,也是他一生为官清廉、治家严谨的真实写照。
曾国藩家书和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书和曾国藩家训](https://img.taocdn.com/s3/m/368b112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f.png)
曾国藩家书和曾国藩家训
1、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明清学者、将军,写给儿子的一本书,收录了曾氏家风的教化思想,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情况。
书中有关家风的训言极具示范意义,无论是亲子之爱,还是治国理念,都可以作为一种古今有教无类的教诲参考。
同时,书中还提及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及曾先生的政治思想,使读者能更好的了解當時的政治氛围。
2、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训是曾国藩写给儿子的教化文稿,一共收录了72篇家训,主要围绕人如
何懂得守口如瓶、做好孝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时施行惩戒,培养自身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等。
家训内容广泛,既涉及到家庭教育,更蕴含了他对于理念、教化、道德品格以及入世之道的思考。
曾先生从本人出发,谓家风至上,将家风融入行事操守,以此影响孩子,旨在让孩子们在国家以及社会中落实真实实践中遵循良好行为准则,为国家做出贡献,加上政治、法律、经济等教育,使孩子获得更完善的素质教育,起到良好的社会影响。
名句-曾国藩家书
![名句-曾国藩家书](https://img.taocdn.com/s3/m/9b3dfa1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56.png)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
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曾国藩家书》名句:1.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九弟•做人须要有恒心》2.吾人为学,最要虚心。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傲物》3.兄弟和,虽穷氓不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曾国藩家书•治家篇•禀父母•教弟以和睦为第一》4.戒骄字,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四弟•不宜非议讥笑他人》5.起早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九弟四弟•早起乃健身之妙方》6.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强自立做出——《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九弟季弟•必须自立自强》7.无故而尤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自然随之。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诸弟•劝宜力除牢骚》8.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诸弟•劝弟谨记进德修业》9.门第太甚,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
——《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四弟•教子勤俭为主》10.余欲上不愧先人,下不愧子弟,惟以力教家中勤俭为主。
——《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四弟•教子勤俭为主》11.兄弟人人如此,可以终身互相依倚,则虽不得禄位,亦伤哉?——《曾国藩家书•治家篇•禀父母•教弟以和睦为第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日一直在读好朋友送的《曾国藩家书精选》,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给纪泽、纪鸿的信中,曾国藩这样写道:“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大意为:人的气质,与生俱来,本来难以改变,只有读书才可以改变它,重新塑造气质。
古代精于相面的人,都说读书可以改变骨相。
要求得变骨相的方法,必须先立下坚定不移的志向。
读完此文有以下两点感悟:
一、读书改变气质。
曾国藩是一介书生,靠科举发家,最后权倾朝野。
在《曾国藩家书》中多次提到读书的重要性,他谆谆教诲家人子弟要读书,“读书贵精专”,“须用困知勉行功夫”,“读书有一耐字诀”。
读书可以改变气质,这一点毋庸置疑,且与“满腹诗书气自华”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现今提倡的“知识改变命运”则把读书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二、立坚卓之志。
古往今来,凡是有所成就之人必先立坚卓之志,才能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终成大器。
道理浅显易懂,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难。
当今世界,灯红酒绿、物欲横流,多少人在宦海商场中颠扑沉浮、迷失自我,理想和志向早已抛到九霄云外,最后落得一个可悲可叹的下场。
博览群书,立坚卓之志,怀赤子之心,方为高人。
近日院里要求每名干警读一本书并写出读后感,正值我刚刚读完《曾国藩家书》一书,颇有收获,书中的道理深奥,引人深思。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清朝二品重臣,历史上对其评价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从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
治军、为政等各个方面,真实而又细密,平常而又深入,可谓字字良言,句句妙语。
一、《曾国藩家书》对当代大学生修身的启示
1、读书有志有识有恒
《曾国藩家书》中提到“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对于90后的大学生群体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人要有志气,才不敢下流,才有奋发有为的动力,才会不断努力的读书学习;做为大学生,只有多积累知识,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涉猎的知识面广,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才知道自己应该在那个领域专研有所建树;恒心,是这一代人最缺乏的品质,做事虎头蛇尾,三分钟热血。
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往在此一事,首尾不懈。
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正是抱着“有志”“、有识”、“有恒”的态度,曾国藩才能在求学路上孜孜不倦,公务再忙也要按时温书,甚至于在他饱受“癣疾”之苦,仍以“无一日不读书”而感到欣慰不已。
曾国藩是在读书的体验中,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想,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读书,如何通过读书让大学生树立一个崇高的精神信仰,用这个精神信仰来规范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曾国藩的道德教育思想都是来源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前提与根基。
因此,用传统文化来规范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既是很现成的也是能够产生良好成效的事情。
曾国藩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是堪称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楷模,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亲仁”(向有仁德的人学习)对于没有信仰的大学生来说,曾国藩可以作为他们的行为指南,曾国藩可以作为他们的个人榜样,通过曾国藩千封家书中的修身养性、教子持家、交友与处世等来约束自身言行,确立自己的行为准则,以此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宝贵的人力资源!
我认为,这句话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
有志,是指一定要立大志。
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人若有大志向,并努力去追求,即使不能完全成就,也能得到不错的结果;而如果志向太小,则不足以激发人的潜力,不可能成就大事业。
有识,是指要有学问。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对于求知,我们永远不能轻言满足。
欲成大事者,除了要有大志,必有其自身丰富的学识积淀。
敢说“我什么都懂”的人,不过是“无知者无畏”的新注脚而已。
有恒心,就是说做事要持之以恒。
这点,说来容易,做到却很难。
我们大多数人之所以庸碌平凡,不在于我们没有大志向,而往往是缺少“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的勇气和毅力。
须知,但凡成大事者,都有其辛酸的创业史。
我们只有做到越挫越勇,才有可能不负所学,成就心中的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