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解析
乒乓球运动员运动生物力学的概述
乒乓球运动员运动生物力学的概述乒乓球是一项速度快、技术复杂的运动,运动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人体运动过程中力学原理和力学参数的科学,对于乒乓球运动员的运动优化和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对乒乓球运动生物力学的概述。
第一,乒乓球击球过程中的力学原理。
乒乓球击球过程中,运动员需要将力集中到球拍和球上,以便将球击进对方的场地或制造给对方困扰。
乒乓球运动员的击球动作涉及到力的产生、传递和消耗等多个阶段。
运动员使用身体的一部分(如手臂、腿部和躯干)来产生力,力通过身体的连接部位(如肩关节、手腕关节)传递到球拍上,然后再传递给球。
运动员能否在短时间内产生更大的击球力量、控制击球方向和旋转等,都与力学原理密切相关。
第二,乒乓球运动员在击球过程中的身体运动特点。
乒乓球运动员在击球过程中需要采取合适的身体姿势和动作,以保持平衡、产生力量和控制球的运动。
一般来说,乒乓球运动员在击球前会先采取一个准备姿势,这样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对方球的速度和方向,提前做出反应。
然后,运动员会利用腿部的力量迅速向前移动,通过身体的旋转和臂部的摆动产生击球的力量。
运动员还需要根据球的旋转和速度来调整自己的击球动作,以保证球的质量和准确性。
乒乓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和技术训练对于提高运动生物力学的效能至关重要。
乒乓球运动员需要通过力量训练来增加肌肉力量和爆发力,提高击球的威力和速度。
力量训练包括器械练习和自由负重训练等,目的是为了增强运动员的核心肌群力量和下肢力量。
技术训练也是提高运动生物力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不断重复和调整击球的动作,运动员能够改善动作的协调性和效果,提高球的旋转率和准确性。
技术训练应该与力量训练相结合,以便达到最佳的运动表现。
乒乓球运动生物力学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学科,涉及到力学原理、身体运动特点和训练方法等多个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乒乓球运动的生物力学特点,运动员能够更好地掌握击球技术,提高击球的威力和准确性,从而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
乒乓球正手攻球常见技术错误与肩部损伤关系的生物力学分析
V o.2 1 6。No. 6
21 0 0年 1 月 2
De .,2 0 c 01
乒 乓 球正 手 攻球 常 见 技术 错误 与 肩部 损 伤 关 系 的 生 物 力 学 分 析
吴 国 梁
( 州 范 高等 专 科 学校 体 健 系 , 西 柳 州 5 5 0 ) 柳 I师 广 4 0 4
Ab ta t Th h ud rl t ga ds n igo a l e nsf rh n ta k aetemanc u e fs o le  ̄u y sr c es o le i i n wign ftbetn i o e a datc r h i a s so h ud ri r .Th fn e
Au h sa dr s Sp ta e lh De ., Li h o ma ho , Li z ou 54 00 t m' d e s or nd H at pt uz ou N r lSc ol u h 5 4,Chia n
乒 乓球 运 动在 我 国是 一 项 人 们 十 分 喜 爱 的运 动 项 目。乒
1 正 手 攻 球 技 术 常 见 错 误 及 其 产 生 的 不 良影 响
在 正 手 攻 球 技 术 中 , 见 技 术 错 误 主 要包 括 以下 几 种 。 常
运 动 员 在 引 拍 时 上 体 向 右倾 斜 和扭 转 , 心 转 移 到右 侧 , 肢 重 上 此 时 主 要 是 在 矢 状 面 内做 后 伸 , 在 额 状 面 内处 于 接 近 下 垂 而 的位 置 ( 图 1 , 以 肩关 节 周 围 的外 展 肌 ( 要 是 三 角 肌 中 如 )所 主
效 果 。 由于 该错 误 发 生 于 上 肢 的 末 端 , 球 拍 的质 心 相 对 于 对 上 肢 的 改 变 不 大 , 此 对 肩关 节影 响不 大 。 因
乒乓球运动员运动生物力学的概述
乒乓球运动员运动生物力学的概述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充分发挥生物力学知识,以达到最佳的比赛状态。
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系统运动的科学,包括动力学、静力学和器械学等多个方面。
对于乒乓球运动员而言,了解生物力学知识可以帮助他们在比赛中更好地运用身体的力量和技巧,提高比赛的竞争力。
本文将从运动员的动作、力量和身体姿势等方面对乒乓球运动员的生物力学进行概述。
一、动作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各项动作都需要运用生物力学知识。
比如发球动作,运动员需要通过合理的身体摆动和手臂力量,最终将球发出。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动力学知识来调整力量的大小和方向,从而确保球的发出速度和方向准确。
二、力量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优势,而了解生物力学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力量。
比如在击球的过程中,运动员需要通过腰部和腿部的力量传递,将身体的力量转化为球的速度和旋转,从而提高球的威力和难度。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力量的传递和转化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生物力学知识还可以帮助乒乓球运动员更好地分析和利用对手的力量。
在比赛中,运动员需要根据对手的击球力量和速度,调整自己的站位和击球力量,以应对对手的攻击。
了解生物力学知识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分析对手的力量特点,从而做出更加科学的应对。
三、身体姿势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姿势在比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生物力学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调整和控制身体姿势。
比如在击球的过程中,运动员需要保持合理的身体平衡和重心位置,以确保身体的力量能够更好地传递到球拍和球上。
运动员还需要根据球的速度和落点,灵活调整身体的姿势,从而更好地控制球的轨迹和速度。
为什么正手攻球是乒乓球最核心的技术?
为什么正手攻球是乒乓球最核心的技术?正手攻球是乒乓球最核心的技术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理解:一、正手攻球是正手动作的基本功,其他技术都是从正手攻球动作演化出来的。
正手攻球的框架搭好了,动作就不易变形了。
其他技术学起来很快就顺了。
二、正手攻球的发力原理和力的传导机制是所有正手进阶技术的基础。
力从脚下起,动力源在脚下是根本。
蹬腿转腰挥臂击球是力的传导过程。
蹬腿的技术细节是前脚掌内侧向右后方蹬地,膝盖向前压,在髋关节锁紧的前提下身体是向前运动的。
随之带动大臂向前挥动,通过前臂手腕手指将力作用到拍子上。
不能向下蹬地,向下蹬地身体就会直立,力就会被分解,发力就不集中了。
发力用身体,控制用手臂。
从引拍开始就要做到转体引拍,把重心转到右腿上(以右手持拍为例,以下同)蓄力,然后再蹬转挥拍击球。
三、正手攻球的击球点是三维空间难以把握。
正手攻球涉及到前后左右和高低,击球点不好找,必须经过长期重复训练才能找到感觉。
最佳击球点在身前也就是两臂伸直交叉的等腰三角形的顶点。
前臂与大臂的夹角约135度,大臂与身体的夹角约35度。
这样身体的轴心与拍面甜区形成一个力臂。
在引拍终点的位置和最佳击球点之间产生力矩。
这样才能使力最大化。
移动脚步寻找最佳击球点是练习正手攻球的核心内容。
找到了击球点对反手击球动作的练习也有很大意义。
四、正手攻球技术掌握了其他的正手进阶技术就好学了,如:正手快带,正手贴球,正手拉球,正手扣杀,正手挑打等都是在正手攻球发力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
有鉴于此,正手攻球是核心技术。
个人浅见,不够完善不到之处,敬请海涵。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解析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V01.24 No.4 Dec.2009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解析
贾小飞
(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天津300387)
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7).
Table Tennis Forehand to Attack
the Ball Technology,Biomechanical Analysis
JIA Xiao.fei (Physical Education Science Schoo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h 300387,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wo fixed—point speed cameras filmed three table tennis player at the national level on a forehand top— spin attacking technical movement,and attacking the athletes were shooting the ball technology,the result of sampling movement, and then parse them,from which each and every athlete technical movement at all stages and in various technical aspects of quanti- tative data.Through data analysis and research to reveal the players attacking topspin forehand common with the personality traits, in order to table tennis forehand tO attack the ball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raining. Key words:table tennis;single technology;Topspin forehand attack
乒乓球正手攻球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与评价
作 阶 段 。 一 为肢 体 后 引阶 段 ; 二 为肢 体 摆 动 阶 段 。在动 作 的 第 第
Mv F… … … … … … … … …② =t 可 知肢体 ( 球拍 ) 速度越大 , 球 时对球 的冲量 越大 。 或 的 击 虽 然 在 实 际上 肢 体 的动 量并 没 有 完 全 转 化 为 对球 的 冲 量 , 我 但 们 易 知 : 体 摆 动 速 度 越 大 , 球 的 瞬 间动 量从 肢 体 ( 球 拍 ) 肢 击 或
态, 在下 肢 用 力 的基 础 上 紧 接着 躯 干 部 位 的肌 肉积 极参 加 工 作 , 加 快 身体 的运 动 速 度 , 然后 在 上 肢 肌 肉的 配 合 下完 成 动 作 , 能 才 提 高 挥拍 动 作 的绝 对 速度 从 而 收 到 较理 想 的效 果 。 32正 手 攻 球 动 作 的 动 力 学 分析 l 从 动 力 学 角 度 分 析 与 正 手 攻 球 动 作 相 关 的 因 素 , 要 是 击 主 球 过 程 中 球拍 对球 的冲 量 、 肢体 的 瞬 时动 量 。
3 21正手 攻 球 时 的击 球 冲 量 .
同 时 , q 式 我 们 还 可 以看 出 , 增 大 击 球 冲 量 不 仅 要 增 从 ) 要 大 击 球 力 量 , 要 增 大 击 球 时 间 。在 充 分 发 挥 肌 肉力 量 的 同 时 , 还 正 是 增 大 肢体 的 摆 速 实现 了增 大 击 球 的时 间。 因 为球 从 接 触 球 拍 到 离 开 球 拍 的过 程 , 于 球 是 一 个 先 减 速 后 加 速 的 过 程 。 肢 对 体 的 摆 速 越 大 . 从 减 速 到 加 速 然 后 到 超 过 肢 体 的摆 动 速 度 到 球 与 球 脱 离 所 需 的 时 间越 长 . 而 达 到 了 增 大 肢 体 末 端 的球 拍 对 从 球 的 冲 量 的 目 的。 为 了提 高 肢 体 的 摆 动 速 度 , 就 要 求 我 们 平 这 时要 加 强 上 、下 肢 和腰 部 等 全 身 各 有 关 部 位 肌 肉 的 力 量 训 练 , 其 中 特 别 是 专 项 速 度 力 量 的训 练 同 时 在 挥 拍 过 程 中 , 身 各 全 有 关 部 位 的肌 肉用 力 和 运 动 方 向 要协 调 一 致 , 尽 可 能 的 主 动 并 参 与 运动 , 以适 合 加 速 度 较 大 。提 高 击 球 速 度 和 力 量 。 33正 手 攻 球 动 作 的 转 动 力 学 分析 . 331 手 攻 球 时摆 动 肢 体 的转 动 惯 量 .. 正 由转 动 惯 量 定 义 可 知 , 响 其 大 小 的 因 素 有 : 一 , 转 动 影 第 与 体 的质 量 大 小 有 关 ; 二 , 转 动 体 的 质 量 分 布 有 关 ; 三 , 第 与 第 与
乒乓球正手攻球常见技术错误与肩部损伤关系的生物力学分析
第26卷第6期V ol.26,No.6体育成人教育学刊Journal of Sports A dult Educatio n2010年12月Dec.,2010乒乓球正手攻球常见技术错误与肩部损伤关系的生物力学分析吴国梁(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健系,广西柳州545004)摘要:正手攻球时的/抬肘0和直臂挥击是造成肩袖劳损、喙肩弓损伤及肩过度外展综合征的技术性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改正建议:在练习正手攻球时应强化击球时以躯干带动上臂、以上臂带动前臂,最终以收前臂发力为主的击球方法,在随摆时注意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放松,控制大臂的挥摆幅度。
关键词: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错误;肩部损伤;生物力学分析中图分类号:G8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68X(2010)06-0064-02Relation betw een common skill mistakes of table tennis forehand attack and shoulder injury//WU G uo-liangAbstract T he shoulder lifting and swing ing o f table tennis for ehand att ack are the main causes of shoulder injur y.T he paper proposes relative co untermeasures so as to impr ove the skills and the pr ecaution of spo rts injur y.Key words table tennis;forehand att ack;skill m istake;sho ulder injury;bio mechanical analy sisAuthor's address Spor t and H ealth Dept.,Liuzhou N ormal Scho ol,L iuzhou545004,China乒乓球运动在我国是一项人们十分喜爱的运动项目。
乒乓球技术的力学原理
乒乓球技术的力学原理乒乓球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运动项目,它不仅考验选手的技术水平,还涉及到一些力学原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乒乓球技术中涉及的力学原理,包括球拍的挥拍动作、球的旋转和弹跳。
一、球拍的挥拍动作乒乓球运动中,选手挥拍的动作是非常重要的。
挥拍动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球的速度和方向。
在挥拍动作中,有几个力学原理需要注意:1. 杆臂的作用:杆臂是指球拍与手臂的结合部份。
挥拍时,手臂通过杆臂传递力量给球拍,使球拍具有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因此,挥拍的力量和速度与杆臂的质量和加速度有关。
2. 转动力的作用:挥拍时,选手通过手腕和前臂的转动产生转动力,使球拍绕杆臂旋转。
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转动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球拍的转动惯量和角加速度有关。
选手可以通过调整手腕的角度和力量的大小来控制球拍的旋转。
3. 瞬时力的作用:挥拍的过程中,选手需要在瞬间施加力量给球拍,使球拍与球发生碰撞。
根据冲量定理,力与时间的乘积等于冲量,冲量等于球拍和球的质量乘以速度变化量。
因此,选手需要在挥拍瞬间施加足够的力量,以改变球的速度和方向。
二、球的旋转乒乓球技术中,球的旋转是非常重要的。
球的旋转可以改变球的轨迹和弹跳方式。
在球的旋转中,有几个力学原理需要注意:1. 磨擦力的作用:球与球拍之间的磨擦力是产生球旋转的主要原因。
当球拍与球接触时,球拍的表面会对球施加一个力,使球产生旋转。
根据磨擦力的定义,磨擦力的大小与球拍和球的表面特性有关。
2. 风阻力的作用:球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
阻力的大小与球的速度和表面积有关。
当球旋转时,球的表面积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阻力的大小。
因此,球的旋转会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进而改变球的轨迹和弹跳方式。
3. 球的自旋力的作用:球的旋转会产生自旋力。
自旋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球的自转角速度和转动惯量有关。
自旋力会影响球的弹跳方式,使球在弹跳时产生侧向偏转。
选手可以通过改变球的旋转方式和角速度来控制球的弹跳轨迹。
乒乓球运动员运动生物力学的概述
乒乓球运动员运动生物力学的概述乒乓球是一项速度快、反应灵敏的运动项目,它需要运动员具备一定的动作技术和身体素质。
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人体运动的力学特征和生物学机理的学科,通过分析乒乓球运动员的动作和身体力学特征,可以帮助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
乒乓球运动员的击球动作主要包括发球、接发球、进攻和防守四个方面。
对于发球来说,运动员需要通过身体的协调运动,将球从投球区送到对方半场的特定位置。
接发球时,运动员需要迅速判断球的速度、旋转和落点,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反应,并通过适当的身体姿势和击球技术将球送回对方半场。
进攻和防守则需要运动员具备较强的爆发力和敏捷性,以迅速调整身体的位置和姿势,对球进行有效的攻击或防守。
乒乓球运动员在进行上述动作时,需要运用到多个身体部位的力量和协调性。
首先是腿部肌肉的力量,腿部的力量可以为运动员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和稳定性。
其次是手臂和背部的力量,手臂和背部肌肉的力量可以为运动员的击球提供力量和稳定性。
躯干的稳定性也对运动员的击球准确性和力量传递起到重要作用。
运动员的眼睛和大脑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通过对球的旋转和速度进行准确的观察和判断,以做出适当的反应。
乒乓球运动员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还包括动作的节奏和配合、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以及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和动作的流畅性。
节奏和配合是指运动员击球时上下肢的协调运动和力量的合理调配,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是指运动员在移动和击球时能够保持身体平衡和稳定,并能迅速调整身体的位置和姿势。
反应速度和动作的流畅性是指运动员对球的速度和旋转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并通过流畅的动作将球送回对方半场。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I 种 技 2 1年第6 l 工 02 期
乒乓球正 手攻球 技术 的生物 力学分析
悄 恕
广东工业大 学体育部
摘 要
5 0 0 广 州 106
通过 定 点 拍 摄 我 国三 名 一 级 运 动 员正 手 攻 上 旋 球 技 术 动 作 ,并 进 行 解析 , 对数 据 进 行 分 析 和 研 究 ,揭 示 运 动 员正 手 攻 上 乒乓球 正手攻球 生物 力 学
阶段
第 一名 挥击 第二 名
第 三 名
表 4 挥 击 阶段 肩 、肘 关 节 的 角度 变化
( 位 :td) 单 a
由表 4 可知 ,三 名队员在挥 击时肩 、肘关 节角度的大 小 、变化不 技术分析
1 引 拍 阶 段
同。第一 名队员挥击球 时肩关 节的 角度 增大幅度 为2 r ;肘 关节的 1d a 角度 减小幅度 为 1r 。第二名队 员挥击球 时肩关节 的角度增 大幅度 8a d 为 1r ;肘关节 的角度减小幅 度为1 r 。第 三名队员挥击球 时肩关 3a d 3a d 节的角度增大幅度为2 td 9a ;肘 关节 的角度增 大幅度 为1rd 4a 。
表 5 运 动 员随 挥 阶 段 的 运 动 方 向 与 幅 度 ( 位 :m ) 单
表5 显示 ,第 一名 队 员正手攻 上 旋球 技术 的随 挥方 向 以左前 为 主 。其 中 ,前挥 幅度 为0 4 8 . 5 m,上挥幅 度为o2 1 . m,左挥 幅度 为0 6 . 31 8 m,随挥 的过程幅 度大, b序为 :前挥 > Ni q 左挥 > 上挥 。第二 名运 动 员正手攻上旋球技 术的随挥方 向同样 以左 前为主 。其 中前挥幅 度为0 . 38 9 m,上挥 幅度为012 . m,左挥幅度 为0 2 1 9 . 5 m,随挥 的过程幅 度大 小顺序 为 :前挥 > 挥> 挥 。第三名运 动员正 手拉 上旋球 技术 的随 左 上 挥方 向以右上为主 ,前 挥幅度0 18 .9 m,上挥幅 度为0 2 5 . 1 m,右挥 幅 度为0 2 7 3 m,随挥的过程幅度大小顺序为 :右挥> 上挥 > 前挥 。 由表6 知 ,三名队 员在随挥 时肩 、肘关节 角度 的大小 、变化 不 可 同 。第一 名队 员随挥球 时肩关节 的角度增 大幅度为2 td 4a ;肘关节 的 角度减小 幅度为 1td 3a 。第二 名队 员随 挥球时 肩关节 的角度增大幅 度 为3 rd 3a ;肘关节 的角度 减小幅 度为1rd 5a 。第三名队员随 ( 14 转 1 页)
乒乓球正手攻球常见技术错误与肩部损伤关系的生物力学分析
吴国粱:乒乓球正手攻球常见技术错误与肩部损伤关系的生物力学分析角的最小值是大臂向前挥摆通过冠状面时的右肩角,它反映了挥击时肩关节的外展程度,说明优秀运动员挥臂击球时肩关节外展程度很小,只有约10。
~20。
,稍高于引拍阶段肩外展水平,犹其在重打时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
图1正手攻球左右肩肘角变化示意图注:1)轻打指中等力量正手快攻.重打指最大力量正手快攻。
2)特征画面:A点为还原时刻;B点为引拍结束时刻;c点为击球时刻;D点为随挥结束时刻;a点为再次还原时刻。
3)动作阶段:A—B段为引拍阶段;B—C段为挥击阶段;C—D段为随挥阶段;D—A段为再次还原阶段。
(引自张晓栋等《正手快攻、弧圈球技术中乒乓球运动员上肢的运动学特征分析》)刘亚军(1995)通过肌电测试发现,(表1)优秀运动员在正手攻球挥击时,冈上肌、三角肌中前束、胸大肌是大臂前挥的原动肌。
肱二头肌主要参与了肘关节的屈。
肩关节的冈上肌最早放电,放电过程惯穿整个攻球动作。
从准备姿势就开始放电,j角肌中束、前束到大臂开始挥击时才开始相继放电,胸大肌放电最晚,持续时间也最短,只是从击球前的瞬间开始放电,击球结束后随即放电停止。
各肌肉放电所持续的时问各不相同,但结束的时间较为一致,约相当于图2中D点。
由前,引拍期和挥击期大臂外展程度的一致性可以推断,冈上肌是整个攻球动作中大臂保持一定外展的原动肌。
三角肌前柬在前挥初即刻就开始收缩带动大臂向前挥击,随后三角肌中束才参与进来。
由此可见。
在正确的攻球技术中,i角肌中束主要参与大臂的加速前挥后段的发力,并且是协同三角肌前束发力,其肌电的振幅较高可能与肌肉发达程度有关,而对于大臂的外展并没有太大的贡献。
表1正手攻球时各肌肉放电状况注:本表引自刘亚军《乒乓球基本技术的肌电研究》有资料显示,肩前屈30。
、内旋45。
、外展30。
时喙肩弓与肩袖和肱二头肌长头腱接触最严,也最易使之摩擦受伤。
挥击时“抬肘”使大臂外展增大。
冈上肌单独收缩已不足以支撑大臂的外展,此时i角肌中束就会较早地参与收缩。
乒乓球男子优秀运动员正手攻球技术的sEMG分析
持 拍手一侧 : 肱桡 肌 、肱二头肌、肱 三头肌 、 胸 大肌锁骨部 、斜 方 肌 、背 阔肌 、竖脊肌 、腹直肌 、左侧腹外斜肌 、右侧腹外 斜肌 、股 四头 肌 、股二头肌 、胫骨前肌 、腓肠肌 测试动作
正手攻球
3 .2 .3 数理统计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利用 M e g a w i n 、S P S S 1 8 .0 软件进行归纳统计
8 4
1 2 5 7 1 1 0 0 1 3 l 9
l 0 4 2
7 1 1 3 8 1 1 4
9 8
8 8 l 7 l 3 8 4 2
6 2 7
6 4 7 0 l l l
9 9
斜方肌
4 2 0
1 6 3
l O 6 5
1 . 前 言
乒 乓球 的正手攻球技术 是最基本 的动作技术 ,是每一 名乒乓球运 动 员与爱好者最 先接触 的技术 动作 ,正手攻球动作 的正确 与合 理性直接 影 响运动 员未来 的技术 发展 空间。因此对正手攻球技术 的正 确掌握就显得 尤为重要 ,掌握正确 的攻球 技术 动作不 仅能 够成 为 比赛 中主要得 分手 段 ,而且能够更好 的控制攻球落点 ,增加击球 的控制与 准确 性。为 了能 够更加客观 的反应正手攻球技术动作原理和肌 肉工作机 制,表面肌 电图 的分析技术应运而生 。本 文正是运 用肌 电分 析技术 ,结合运动 解剖学 、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物力学 、运动训练学等多学科知识 ,对 乒乓球正手 攻球技术动作的肌 肉发力顺序 、持续时间等问题进行 了探讨 ,旨在运用 研究的结果指导广大乒乓球爱好者与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的教学与训练。
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 2 O名
2 .2研 究 方 法
生物力学在青少年业余训练中正手攻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生物 力学在 青少年业 余训练 中正手 攻球教 学中 的运 用研 究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Bi o me c h a n i c s o f t h e Fo r e h a n d At t a c k Te a c h i n g i n t h e Yo u n g Am a t e u r Tr a i n i n g
实验多球阶段持拍手肩关节角度分析乒乓球正手攻球动作是以腰带动小臂为主的动作肩关节在运动过程中先被动的外展随后由三角肌和胸大肌收缩发引拍结束点5064132232081047225382随挥结束点40861334419511694560乒乓球正手攻球动作中引拍阶段肩关节受上臂不同程度外展的影响有小幅度展开而随挥结束点时肩关节角度达到最如上图所示在练习开始的12周实验组学生引拍点肩角度过大动作到随挥结束点时肩角依然较大这种肩关节动作过大的击球动作导致回球失误率高击球不合理
得 天下的传统技战术思想, 因此 正手攻球技 术在青 少年业余训练 中的教 学地位重要 ; 方法 : 录像观察 法、 文 献资料法 ; 结果: 通过 1 4周的 实验 , 实验组 学生正手攻球 的肘 关节 引拍 结束 点与随挥结束 点角度分别 为 1 0 5 . 0 8 o 8 5 . 0 5 o , 肩 关节 引拍结束点与随挥结束点 角度 分别为 2 3 . 6 4 Q 、 4 5 . 8 6 o 。正手攻球考核数 量 实验 组为 3 O个 , 控制组为 1 7个。结论 : 实验组 学生的动作规 范程度与击球回合数 明显好于控制组 学生。 关键词 : 正手攻球 ; 生物力学; 高校乒乓球
探索最佳击球动作——用运动生物力学试析攻球和削球
所以
所以
,
,
曲 臂攻 球 的 F 比直 臂攻球 的 使整
,
曲臂 攻 球 比 直 臂 攻 球 更便 于 发力
的 较佳 的 击 球 动 作 二
、 。
,
是较合理
同时
因 为 曲臂 攻 球 时 的 屈 肘
个 手 臂 包 括 上 臂 和 前臂 的 重 心 比 直 臂 攻 球 时
整 个手 臂 的 重 心 离 挥 动 支 点 肩 关 节近 种 姿 势所 要 克 服 的 阻 力 矩 也 小 些
、
以 正 手 削球 为 例
,
故这
运 动 员 在 击 球前 手 臂 自然 弯 曲 右肩 同 高
。
拍 引至
,
。
击 球时
,
手 臂 向前 下 方 挥 动
。
,
拍
直 臂 攻 球 时 虽 然 挥 动 半径 ( 即 力 臂 ) 较
剖 生 理的 规 律
,
大 得 多的
度
,
w
:
(
,
r 、
+
r ;
!多 言
(
+
r Z
) 相 比 较 )
。
,
很明 显
,
这 说 明 曲 臂 攻球 邀 循 了人 体 解
充分 发 挥 了 上 肢 屈 肌 群 的 力
,
拍 A 的 线 速 度大
F 就大
F大
。 。
,
拍 给球 的 击 球 力 量
,
量 ( 包 括 肩关 节 和 肘 关节 的 屈 肌 群 )
透 彻的理解
,
所以
客 — 对 正 确动 作应 有
,
观规
气 I 色
乒乓球运动员运动生物力学的概述
乒乓球运动员运动生物力学的概述一、击球姿势乒乓球击球时的姿势有多种,但通常包括发力、挥拍、撑拍、追球和还击五个阶段。
其中,发力阶段是最关键的环节。
乒乓球运动员通常采用前手持球的姿势,即将球放在拳心,手臂自然伸直,用手腕或肘部关节向后摆动,形成一定的势能。
在发力时,运动员利用手臂、肩部和腰腹部肌肉的协同作用,将势能转化为运动能量,使球快速地飞向目标。
二、运动特点乒乓球的运动特点包括速度快、反应灵敏、协调性强和技术性高等方面。
由于球速较快,发球网前区域内运动员需具备高度的反应速度和优秀的协调能力,以便能够准确地接球并迅速进行还击。
在乒乓球比赛中,除了射门外还涉及到大量的弧线、旋转、变幻等技术性动作,因此乒乓球运动员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技术功底和身体协调能力。
三、关节和肌肉运动机理在乒乓球运动中,腕部、肘部和肩部是关键的发力部位,这些部位的运动能够有效地传递力量和控制球的飞行轨迹。
例如,腕部的旋转和手腕的蹦跳可以使球产生不同的旋转和切球效果,而肘部和肩部的射击运动则可以使球产生更大的速度和力量。
此外,腹部、腰部和下肢也是乒乓球运动员的重要发力部位,这些肌群的运动可以产生更加稳定的支撑力和快速的移动能力。
四、运动损伤和防护由于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经常进行快速的停跑、突然转弯等复杂的运动,因此他们容易受到一些运动损伤,如扭伤、拉伤、肌肉劳损等。
为了保护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护措施,如选择适合的运动鞋、正确使用护具、科学合理的练习等。
综上所述,乒乓球是一项既考验技术又考验身体素质的运动项目,它的运动特点和生物力学机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指导,同时也为其他体育项目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乒乓球选手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运动生物力学论文-体育论文
乒乓球选手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运动生物力学论文-体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乒乓球运动员运动生物力学的概述摘要:乒乓球运动作为国球受到大家的喜欢。
本论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 从运动力学方面对运动员所接触到的关键要素进行总结分析。
对于运动员在打球过程中反应时间、球的轨迹、发球的动作等要素进行阐述。
最终, 对于乒乓球在我国的普及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因此, 笔者对设备规格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并建议由高级政府部门执行。
因此, 竞争对手的未来发展必须集中在他们个人的发展上。
比赛本身的心理能力和身体一致性, 致力于力学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乒乓球; 运动员; 生物力学; 概述;作者简介:周庆毅(1995, 8) , 男, 汉族, 山东淄博人, 硕士, 研究方向:乒乓球训练与教学。
;1 运动员在乒乓球运动中反应时间的重要性反应时间是衡量决策速度和效率的准确指标。
反应时(Rt) 是指从感觉刺激的出现到子刺激之间行为反应经过的时间。
它被定义为从提出一种新的刺激到反应的开始之间的间隔。
具体而言, 有几个因素可以影响乒乓球运动员的反应时间。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 或者注意状态, 以及肌肉紧张的状态, 已经被证明是不受重视的对反应时间的影响。
说明了随着反应时间的减少, 性能从低水平上升到更低的水平。
随着中等水平的上升, 业绩下降。
当一个人变得太放松或太紧张, 可能是由于高度焦虑, 表现水平。
影响开始行动所需时间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表演者可能被呈现的部分。
在乒乓球比赛中, 中等等级的绩效最高对不同速度、方向、轨迹和/或旋转的不同射门作出反应。
这些因素中的每一个及其众多的组合都需要不同的一致性。
这样的情况说明了选择反应时间, 其中表演者必须识别所呈现的刺激, 然后选择。
最适合刺激、更长的反应时间是由更多的刺激反应替代物造成的。
因此, 选择时间与必须处理的信息量呈线性关系, 以解决各种可能的刺激反应方案的不确定性。
乒乓球运动员运动生物力学的概述
乒乓球运动员运动生物力学的概述乒乓球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运动项目,它的速度快、技术性强,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
在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需要通过优越的生物力学能力来控制球、击球和移动,从而获得比赛胜利。
乒乓球运动员的生物力学特征和运动机制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之一。
乒乓球运动员的运动生物力学主要包括动作的力学分析、肌肉力量的应用以及动作的协调等方面。
乒乓球运动员的动作包括发球、接发球、挥拍和移动等。
这些动作需要运动员具备较高的灵敏度和协调性,同时还要求他们有着优秀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肌肉力量对乒乓球运动员的动作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球时需要强大的肌肉爆发力和手臂肌肉的灵活性,接发球和挥拍时需要上肢和躯干肌肉的协调运动。
乒乓球运动员的动作协调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快速反应并做出正确的动作决策,这就要求他们具备优秀的动作协调性和心理素质。
在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中,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发现,运动员的发球技术和肌肉爆发力是影响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运动员的发球技术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手眼协调能力,通过合理的动作力学参数来控制球的旋转和速度,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发球时需要运动员像弹簧一样爆发出足够的力量,这就需要他们拥有高强度的肌肉爆发力。
接发球和挥拍时,运动员需要通过肌肉力量和协调性来完成各种技术动作,同时在移动中保持平衡和灵活性,从而保持最佳的击球位置。
除了力学分析和肌肉力量的应用,乒乓球运动员的生物力学研究还关注运动员的运动姿势和动作调整。
运动员在进行挥拍动作时需要保持身体稳定性,准备好迅速移动到下一个击球位置。
运动员还需要根据对手的球路和速度及时做出挥拍调整,保证击球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这就要求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动作协调性达到极高的水准。
在乒乓球运动员的生物力学研究中,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些与运动员表现相关的生物力学特征。
乒乓球运动员的手眼协调能力、动作反应速度和爆发力都要比一般人要高,这些特征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训练的生物力学分析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训练的生物力学分析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训练的生物力学分析本文关键词:正手,力学,球技,乒乓球,训练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训练的生物力学本文简介:1研究目的正手攻球技术是乒乓球运动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技术之一。
青少年业余训练中正手攻球技术冰球的学习,也是课堂教学的重点。
但参加必然训练的学生专项基础往往较差,人数多、授课教师少,被誉为运用哪种方式较快教会学生正手攻球关键技术成为乒乓球教练讨论的热点。
本研究在各类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录像观察法及生物力学的相乒乓球正手工艺技术训练的生物力学分析本文内容:1 研究目的反拍攻球技术是乒乓球运动中上旋球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技术之一。
青少年训练中正手攻球技术的学习,也是课堂教学的重点。
偏低但参加训练的学生专项基础往往较差,人数多、授课教师少,运用教练方式较快教会学生正手攻球技术成为乒乓球哪种讨论的热点。
本研究所研究在查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录像观察法及灵活运用生物力学的相关知识,对实验组学生的攻球动作进行分析和改正,旨在为青少年业余训练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 1 研究对象选择山西省太原市滨河体育中心乒乓球业余训练课 2021级暑期班40 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 29 名、女生 11 名,40 名学生的身体状况良好,由于本研究只对作出正手攻球的技术进行分析,所以社会规范的差异可以忽略。
2. 2 研究方法2. 2. 1 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关于乒乓球正手攻球动作的学术期刊及中国知网电子数据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 2. 2 实验法两性由于提前忽略了性别的差异,所以把40 名学生随机分成2 组,每组学生 20 名。
考虑到教师因素对本实验报告的影响,那位所以两组学生都由一名教师任教。
在8 周、每周三次课2 学时的乒乓球选修课中由于教学进度不同,进行以下四个调整期对实验组与控制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分为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表6可知,三名队员在随挥时肩、肘关节角度的大小、
右前为主。其中,前挥幅度0.658m,上挥幅度为0.118m,右 变化不同。第一名队员随挥球时肩关节的角度增大幅度为
万方数据
第4期
贾小飞: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解析
·141·
24rad;肘关节的角度减小幅度为13rad。第二名队员随挥球 各有不同。但从表7中可以看出不管他们运用何种引拍、挥
摘要:采用两台高速摄像机定点拍摄三名乒乓球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正手攻上旋球技术动作,并分别 对运动员攻球技术动作的拍摄结果进行采样,然后对其进行解析,从中取得每个运动员技术动作各个阶 段和各个技术环节的定量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运动员正手攻上旋球的共性与个性 特征,为乒乓球正手攻球的-//il练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乒乓球;单项技术;正手攻上旋球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571(2009)04—0139—03
l研究对象与方法
y
,n
茂基础
,
~
一~
<?
。供 眯 肴
一
、
≮
7;.j:,
‘\
\
~~~>
a柯L
1.1研究对象 选取国家一级乒乓球运动员3名(包括两名右手横板男
运动员和一名左手直板女运动员),两名男运动员训练年限 11年,身高分别为175cm和172cm,女运动员训练年限10 年,身高为173cm,实验期间3名运动员身体状况良好。由 于本研究针对正手攻球技术进行力学分析,故男女性别差异 可以忽略。三名运动员分别以序号代替。 1.2研究方法
表3运动员正手攻上旋球技术动作 挥击阶段的运动方向与幅度(单位:m)
左挥幅度为0.381m,随挥的过程幅度大小顺序为:前挥>左 挥>上挥。第二名运动员正手攻上旋球技术的随挥方向同 样以左前为主。其中,前挥幅度为0.398m,上挥幅度为 0.192m,左挥幅度为0.251m,随挥的过程幅度大小顺序为: 前挥>左挥>上挥。第三名运动员正手拉上旋球技术的随 挥方向以右上为主,前挥幅度0.198m,上挥幅度为0.215m, 右挥幅度为0.237m,随挥的过程幅度大小顺序为:右挥>上 挥>前挥。
表5运动员正手攻上旋球技术动作 随挥阶段的运动方向与幅度(单位:m)
表5显示,第一名队员正手攻上旋球技术的随挥方向以 由表2可知,三名队员在引拍时肩、肘关节角度的大小 左前为主。其中,前挥幅度为0.458m,上挥幅度为0.261m,
变化不同。第一名队员引拍球时肩关节角度,增大幅度为 16rad,肘关节角度增大幅度为31rad;第二名队员引拍球时 肩关节角度增大幅度为7rad;肘关节的角度增大幅度为 42rad;第三名队员引拍球时肩关节角度增大幅度为13rad, 肘关节角度增大幅度为17rad。相同点是,三名队员在引拍 时肩、肘关节从始到止的角度变化都是在增大的,在三维空 间上,引拍的幅度基本差不多,只是方向不同。 3.2挥击阶段(见表3、表4)
示并比较各自的运动学特征。
挥>上挥。第二名运动员正手攻上旋球技术的挥击方向同
第二,通过对各阶段的运动学分析揭示出影响动作质量 样以前上为主。其中,前挥幅度为0.710m,上挥幅度为
的因素,提出改善技术动作以及专项素质的建议。
0.221m,右挥幅度为0.048m,挥击的过程幅度大小顺序为:
3正手攻上旋球的技术分析
挥击阶段的肩、肘关节的角度变化(单位:md)
表1显示,第一名队员正手攻上旋球技术的引拍方向以 左后为主。其中,后引幅度为0.413m,下引幅度为0.095m, 左引幅度为0.247 m,引拍的过程幅度大小顺序为:后引>左 引>下引。第二名运动员正手攻上旋球技术的引拍方向同 样以后下为主。其中,后引幅度为0.655m,下引幅度为 0.143m,右引幅度为0.025m,引拍的过程幅度大小顺序为: 后引>下引>右引。第三名运动员正手攻上旋球技术的引 拍方向以左后为主,后引幅度为0.234m,下引幅度为 0.112m,左引幅度为0.567m,引拍的过程幅度大小顺序为: 左引>后引>下引。
表6运动员正手攻上旋球技术动作 随挥阶段的肩、肘关节的角度变化(单位:tad)
阶段 运动员X前后后+Y上下上+Z左右右+
第一名
”拜±击
第二名
爹三名
(前+左+)
一0.658 -0.710
o.425
0.188 0.221
o.102
0.667 0.047 一o.048
表3显示,第一名队员正手攻上旋球技术的挥击方向以
1.2.1技术动作摄像法采用三维摄影和影片解析技术, 实验中,由三名乒乓球圆家一级运动员互相供球,进行正手
,/op
图1摄像结构图 1.2.3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专家学者、科研人员有 关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动作以及衔接技术的各种论文进行 检索整理,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和发展现状。 1.2.4调查访问法 在选题和论文撰写过程中通过电话、 面谈等方式。访谈了老师、教练员、生物力学专家,了解他们 对有关问题的观点和意见。
2研究内容与所涉及变量
攻上旋球技术动作,同时进行三维摄影。摄像结构如图l所
本研究只是对技术动作的过程进行研究,研究范围确定
示。 1.2.2 技术动作解析法 采用APAS录像解析系统和 APAS系统自带的美国DEMPSTER人体模型,对运动员正手
为以下三个动作阶段:“引拍阶段”(开始至迎球挥拍——引 拍);“挥拍一触球阶段”(迎球挥拍至球离拍——挥击);“随 势挥拍阶段”(球离拍至动作开始还原——随挥)H J。研究
第24卷第4期 2009年1 2月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V01.24 No.4 Dec.2009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解析
贾小飞
(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天津300387)
裹7运动员正手攻上旋球击球瞬间 击球点的高度和拍形角度(单位m.tad)
一项技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在球拍拍形和击球点高度的 控制上。三名队员在击球瞬间都同时选用了基本相同的球
拍拍形和击球点高度,无疑说明了这种拍形和击球点高度的
合理性,也说明了每个队员在训练时,除了模仿优秀队员在
同一项技术上的技术动作之外,同时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
3.1引拍阶段(见表l、表2) 表1 运动员正手攻上旋球技术动作 引拍阶段的运动方向与幅度(单位:m)
前挥>上挥>右挥。第三名运动员正手拉上旋球技术的挥 击方向以前上为主,前挥幅度0.425m,上挥幅度为0.102m, 右挥幅度为0.048m,引拍的过程幅度大小顺序为:前挥>上 挥>右挥。
表4运动员正手攻上旋球技术动作
影响的研究[J].体育科研。2006,27(2). [3]梁建,程芳.再议乒乓球的发展趋势[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8,21(6). [4] 贾鹏.乒乓球连续移动击球过程的动力链接研究[J].中北大
学学报2008.24(6). [5】 杨李丽,刘欣.对乒乓球击球动作结构的新认识[J].哈尔滨体
育学院学报,1998,16(4). [6] 汪杰,刘利鸥.乒乓球改大球后技术动作和打法的变化[J].武
表2运动员正手攻上旋球技术动作引拍 阶段的肩、肘关节的角度变化(单位:tad)
由表4可知,三名队员在挥击时肩、肘关节角度的大小、 变化不同。第一名队员挥击球时肩关节的角度增大幅度为 21 rad;肘关节的角度减小幅度为18tad。第二名队员挥击球 时肩关节的角度增大幅度为13rad;肘关节的角度减小幅度 为13rad。第三名队员挥击球时肩关节的角度增大幅度为 29rad;肘关节的角度增大幅度为14rad。 3.3随挥阶段(见表5、表6、表7)
习惯来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技术动作,但在击球瞬间球拍拍
形和击球点高度的选择上要极力和优秀的乒乓球队员靠拢。 表7显在击球瞬间,三名运动员击球的高度、球拍与平
面(x,z)、矢状面(Y,Z)基本相同,没有太大变化。这说明 运动员在击球的瞬间正手攻上旋球的击球点高度和拍形角 度的选取不会因为各自动作的差异而受到影响,同时也说明 这一击球高度和球拍拍形的合理性。
乒乓球技术动作包括单一技术、结合技术以及若干个结 化解析,采用低通过数字滤波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
合技术组合构成的技术体系。单一技术构成乒乓球技术的 滤波频率f=10,获得本研究所需的运动学原始数据。
“细胞”,结合技术构成乒乓球技术的“组织”,若干个结合技 术构成乒乓球技术的“系统”,在此基础上形成乒乓球的战 术体系…。当今世界乒乓球技战术的发展趋势是以进攻为 主,攻上旋球技术作为乒乓球最基本的技术之一,足进攻技 术形成的开始,是其他进攻技术的基础拉’3】。因此,本文通过 对正手攻上旋球技术的力学分析,找出攻球技术的基本特 点,意在为乒乓球技术的训练和技术动作的改进提供理论上 的支持。
攻上旋球技术动作进行图像采样和数据计算,图像经过数字 内容:
收稿日期:2009—11一06 其他信息:本文为作者硕:j:毕业论文常选。 作者简介:贾小飞(1982一),男,山西万荣人,硕上,研究方向:小球教学与训练。
万方数据
.140·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9年12月
第一,对以上三个阶段的动作进行三维录像与解析,揭 挥幅度最大0.667 m,挥击的过程幅度大小顺序为:右挥>前
时肩关节的角度增大幅度为33rad;肘关节的角度减小幅度 击和随挥的动作,在正手拉上旋球的击球瞬间球拍与平面
为15rad。第三名队员随挥球时肩关节的角度增大幅度为 (X,z)的夹角、与矢状面(Y,Z)的夹角,相差不大,在击球瞬
22tad;肘关节的角度减小幅度为28red。
间击球点的高度上也是基本相同。这说明在击球的瞬间同
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7).
Table Tennis Forehand to Att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