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基础教育发展走势判断

合集下载

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前瞻

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前瞻

然中央指示 以科 学发展观来协 调差异问
题 ,全 国 的一 些 发展 差 异 问题 正 在 逐 步
社会网络基本形 成 ,一套科学 的教育方
法正在探索之 中。特殊教育领域 中上海
研 究力量强 ,早 期干预相对成熟 ,学校 改革经验 比较 多。上海学前 教育 与特殊 教育在全 国继续 保持领先地位 ,而且 一
在缩 小 。
如 一考虑 ,上海 近年来一系列 的对 口支 援 以及在引进教 师等 方面的倾斜政策 已 经 发生效益 。因此 上海城乡 、区域 的基 础 教育质量也逐 步走 向均衡 。 2 “ . 两纲 教 育” 实施 有 一定 影 响
1 .区 域 发 展 差 异 问 题 。 虽 然 上 海
海 基础教育改革提 出的必然要求 。
5 基 础 教 育 的 公 共 服 务 问 题 。 随 . 着 基 础 教 育 设 施 设 备 的 改 造 以及 中 小 学
子弟学校办学 条件 ;增加对 贫困生资助 力度 ,先行建 立普 通高 中贫 困生资助体 系 ,加大对 职业高 中贫 困生 补贴额度 ; 加快学前优 质教育资源建设 ;建设一批 与社会资源共 享的体育艺 术公共设施 ; 适度提高 教师待遇等 。 3 加 强 国 际合 作 ,形 成新 的 动力 . 机制 。 引入 国 际先 进 教育 经 验 、形 成
程建设和校本 培训具有活力 。当前基础 教育改革 重心下移到学校 ,学校 课程规
划 能 力 、领 导 能 力 、教 学 的执 行 力 等 改 革 能 动 性 大 为提 高 ,同 时 校 本 课 程 建 设
在 这样 的大 趋 势 中 ,上 海 仍 然 要 保持 强势的基础 教育 改革态势 ,难 度显 然要 比以往任何 阶段 大。 由于上海 改革 基础 雄厚 ,这段 时间基础教育发展仍 然

上海市中小学生涯教育的发展和展望

上海市中小学生涯教育的发展和展望

見 A•教f2021/2AB1聚焦一:上海市中小学生涯教育上海市中小学生涯教育编者的话:加强中小学生涯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深化教育综合 改革、加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

2018年3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加 强中小学生涯教育的指导意见》,对中小学生涯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内 容、实施路径等提出具体指导意见。

自此,上海市中小学生涯教育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经过 多年来的实践探索,上海市、区级层面以及学校在生涯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许多开创 性的成果,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本期聚焦以上海市中小学生涯教育为主题,刊出一组研究与探索文章,从历史发展、研究 脉络、实践成果以及未来展望等角度对上海恢复高考以后中小学生涯教育进行总结与深入思考,呈现了区域在中小学生涯教育实践的理论思考与典型经验。

希望这些研究成果能够为教育决策 部门制定生涯教育政策、进一步深化生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8聚焦一:上海市中小学生涯教育2021/2AB f t/\ M 'f 上海市中小学生涯教育的发展和展望文/沈之菲【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中小学生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启 动生涯教育的研究和实践;2014年,新高考改革助推高中学校的生涯教育全面开展,以培养学生发展 核心素养为生涯教育的着力点;2018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涯教育的指导 意见》引领上海中小学生涯教育走向规范化与科学化。

未来上海中小学生涯教育将会在全学段整体推 进、一体化建设方面予以重点突破。

【关键词】上海中小学生涯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中小学生涯教育越来 越受到重视。

本文梳理了恢复髙考后和新高考背景 下上海市中小学生涯教育的开展状况,对相关政策、研究、实践和重要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未来 上海市中小学生涯教育的发展进行思考与展望。

《上海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文件沪教委基〔2011〕95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各区县教育局,各有关单位:现将《上海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上海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主题词:基础教育发展规划通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12月30日印发(共印90份)附件:上海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加快推进上海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依据《上海市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上海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在上海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上海基础教育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事业发展与改革创新同步推进,着力突破瓶颈,突出内涵发展,注重公平均衡,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一)全面发展基础教育事业,不断提高的教育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十一五”时期,上海充分发挥市、区(县)两级政府的办学积极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对教育资源的规划布局,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更好地满足了市民的教育需求。

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00多所,有效应对了入园高峰。

2010学年,本市幼儿园1252所,比2005学年增加217所,增长20.97%;在园幼儿数40.03万人,比2005学年增加12.332万人,增长42.96%;全市3—6周岁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98%,95%以上户籍0-3岁婴幼儿的家长和看护人员每年得到4次以上科学育儿指导。

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继续保持在99.9%以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上海市教育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上海市教育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上海市教育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作者:徐冬青来源:《中国教师》2009年第03期一、上海市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回顾改革开放30年,上海市主要进行了包括教育投入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以及科技、科研和培训创新体制四大方面的教育体制改革。

正是这四大体制改革的协调推进、分层递进,把上海市的教育从水平较低,资源匮乏的状态,转变到主要负载开掘和提升人力资源、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地位,并成为上海都市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

1从“粗放”到“均衡”:教育投入规模效益非常明显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市的教育从低度发展向高度发展的转变,投入起着决定性作用。

与国际、国内发达城市相比,上海市在改革开放之初存在着很大差距。

为了尽快缩短差距,实现城市超常规发展,上海市在教育投入体制上形成了以政府主导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社会办学为主要补充的多元教育投入框架。

通过重点与普及相结合,成本分担与政府资助相结合,投资融资与捐资集资相结合,分项投入与集中投入相结合等方式,实现了教育总投入的持续上升。

在投入规模效益方面成绩非常明显,30年里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大都市的距离,为上海市教育均衡加优质的发展目标实现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从“政府包揽”到“多元办学”:办学体制改革在规范中稳步推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上海市市民教育需求层次不断提升,追求优质而多样的教育,对传统公办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包揽办学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加上政府投入公共教育本身的能力有限,教育的举办迫切需要吸引社会投入,共同分担教育成本,提高体制效率。

上海市自改革开放开始,打破政府包揽办学的办学体制改革就一直在不断推进和深化,民办教育或社会力量办学从高等教育领域逐渐延伸到基础教育领域。

伴随着高考的恢复,成人自学考试机构开辟了民间举办教育的先河。

20世纪90年代以后,基础教育领域的民办中小学得到大力发展,与此同时,借鉴民办机制的公办学校的转制包括高等教育中的“二级学院”或“独立学院”,也进行了大胆探索。

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班级:学号:姓名:[摘要]要以“素质教育”这一教育思想与观念为核心,营造“育人”的“绿色”环境,必须“以人为本”,将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与继承、弘扬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结合起来,必须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思维,如何掌握必要的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出有现代水平的本国本民族的学生。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所在自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以来,我的思维方式也有所改变,现在我就本人在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这方面谈点个人看法。

一、理念和行动加在一起可以改变世界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教授在他的报告《现代教育:绿色〃人文〃科学》中谈到,现代教育应是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

什么是?绿色?教育,他讲道:在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大量的问题实际上不仅仅是大学教育的问题,而是基础教育的问题,如学生到了大学阶段还是吐痰、不爱护公物的现象,这不应该是在大学解决的;许多大学生乃至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语句不通、词汇使用不当,这是不是基础教育的问题?学生上了大学,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学习英语、背英语单词,甚至现在的大学教师晋升教授要考英语,这是不是大学的问题?很多的中学,在高二就分文理班,过早地开始了专项的训练而缺乏文理的交融,学生几乎没有星期天,书桌上的书堆的厚厚如山,个性得不到张扬。

这一切可以说都不仅仅是大学的问题,而是中小学存在的问题,并且是很严重的问题。

中国的基础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办,他提出必须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以?绿?育人。

人文教育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存亡。

英国一个大哲学家讲过,中国与其讲是政治为主体的国家,不如讲是一个能够幸存的最古老的文明国家。

事实也证明了,政治上的侵略和军事暴力是很难消灭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假如从文化上侵略,消灭一个民族就易如反掌,可见人文精神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存亡是多么重要。

人文精神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强大还是弱小。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除了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外,更重要的是民族凝聚力,一个没有民族凝聚力的国家是很难强大起来的。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关于报送《奉贤区基础教育“十四五”基本建设规划》中期评估和项目调整情况的函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关于报送《奉贤区基础教育“十四五”基本建设规划》中期评估和项目调整情况的函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关于报送《奉贤区基础教育“十四五”基本建设规划》中期评估和项目调整情况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8.05•【字号】沪奉府〔2023〕66号•【施行日期】2023.08.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关于报送《奉贤区基础教育“十四五”基本建设规划》中期评估和项目调整情况的函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上海市基础教育“十四五”基本建设规划中期评估及项目调整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发〔2023〕57号)要求,结合我区教育实际情况,已完成奉贤区基础教育“十四五”基本建设规划中期评估和项目调整工作,现报送你委。

特此致函。

附件:1.奉贤区基础教育“十四五”基本建设规划中期评估报告2.奉贤区基础教育“十四五”基本建设规划项目中期调整表2023年8月5日附件1上海市奉贤区基础教育“十四五”基本建设规划中期评估报告为加快推进奉贤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南上海品质教育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依据《奉贤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制定了《奉贤区基础教育“十四五”基本建设规划》。

截至2023年6月30日,各项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

现将基本建设规划项目推进情况汇报如下:一、项目实施总体情况(一)规划内项目总体情况奉贤区基础教育“十四五”基本建设规划项目共有28个,建设类型主要为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为729094.51m2,估算投资682867.41万元,计划增加不同学位段班级545个。

截止2023年6月30日,已开工(含竣工)项目25个,目前竣工项目15个,施工项目10个,前期项目3个,开工率89.3%。

规划项目预计都可以按计划完成。

1.开工、竣工及投资完成情况幼儿园:项目总数13个,已开工建设12个,其中完工7个,完成投资37459万元。

上海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模式分析——兼论“政府、学校、社会

上海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模式分析——兼论“政府、学校、社会

上海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模式分析——兼论“政府、学校、社会”三者关系作者:蒋洁蕾,李爱铭来源:《基础教育》 2015年第4期蒋洁蕾,李爱铭(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 200234)摘要:上海已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认定,并形成多种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模式。

本文选择其中的7 种模式——即集团化办学、学区化办学、名优师资流动、新优质学校推荐项目、委托管理、名校办分校、大学办附属学校,作为蓝本,着重分析政府、学校、社会在这7 种模式中所承担的角色和具体职责,以此透视“政府、学校、社会”三者关系。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政策;教育均衡发展模式;基础教育中图分类号:G629.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5-2232.2015.04.003收稿日期: 2015-06-02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3 年度重大项目“公平视域下中小学与政府、社会的关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3JJD880016)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蒋洁蕾,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李爱铭,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所研究人员。

通讯作者:蒋洁蕾,E-mail:jjl0205@“优质均衡”是当前上海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价值取向。

这种价值取向,建立在上海两度蝉联PISA 测试冠军的基础上——这个冠军意味着上海的基础教育质量在国际坐标上得到认可;同时,也建立在上海在全国率先整体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上——这个认定意味着上海基础教育的均衡水平在宏观层面得到认可。

多年探索,上海逐渐形成了多种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模式。

本文以其中的7 种模式为蓝本,着重从“政府、学校、社会”三者关系的角度对其作出分析,以此考察政府、学校、社会在这7 种模式中所承担的角色和具体职责。

一、上海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七种模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上海因时而宜、因地制宜,探索推动基础教育阶段教育均衡的举措。

上海地区教育行业分析报告

上海地区教育行业分析报告

上海地区教育行业分析报告一、引言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是培养国民素质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领域。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其教育行业也备受关注。

本报告将对上海地区教育行业进行分析,探讨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挑战。

二、行业背景上海地区教育行业发展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经验。

目前,上海的教育行业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领域。

上海市教育局对教育行业的投资力度也相当大,为教育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

三、现状分析1.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起点,也是上海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

目前,上海地区的学前教育普及率较高,学前教育机构多样化,包括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和民办托幼机构等。

但是,高收费和师资短缺仍然是当前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

2.基础教育上海的基础教育水平在全国具有极高的声誉。

截至目前,上海市有多所重点中学,拥有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

此外,上海还下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基础教育的与发展。

然而,基础教育过度竞争和学生压力过大等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3.高等教育上海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也非常高,拥有多所一流大学和高等职业院校。

同时,上海还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优秀学子前来就读。

然而,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包括学科结构调整、师资力量引进和科研水平提升等。

4.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受到了上海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

上海市教育局推出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计划,并鼓励企事业单位与职业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教育机会。

四、发展趋势1.教育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智能化已成为教育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上海地区教育行业也在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提高教育质量。

2.优质教育资源平衡发展3.国际化教育合作五、挑战与建议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2.教师队伍质量提升需加强教师是教育行业的核心,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议加大师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上海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上海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文件沪教委办〔2009〕20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转发《上海市2010年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说明》的通知各区县教育局、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受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委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自2006年4月以来,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不断进行调整修改,起草完成了《上海市2010年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说明》。

为发挥该指标体系的引导、监控和评价作用,现将《上海市2010年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说明》转发给你们,供各区县在推进本区域的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参照。

附件:上海市2010年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说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二○○九年三月三十日主题词:教育现代化指标转发通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2009年4月2日印发(共印26份)附件:上海市2010年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说明一、上海市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一)市级指标体系(二)区县级指标体系1.基本指标部分2.特色指标部分二、上海教育现代化核心指标根据指标的敏感性和重要性以及国际通用性,分别确定了10项市级核心指标和10项区县级核心指标,这些指标及其数值将是检测上海及区县教育现代化程度的重要依据。

(一)市级核心指标(见市级指标体系的粗体部分)1.中小学校合理布局程度2.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3.中小学校园网连通率4.高校境外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5.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基本形成6.义务教育完成率7.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8.高校科技论文被国内外引用数9.学生学业水平1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二)区县核心指标(见区县级指标体系的粗体部分)1.区县内学校合理布局程度2.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政府财政支出比例3.校舍建设达标学校的比例4.学前与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5. 中小学校园网连通率6. 社区教育网络基本形成7.义务教育完成率8.学生学业水平9.学生身心健康水平10.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三、关于指标权重和评测方法的说明本指标体系对一级指标赋予了权重(总权重100分),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权重的赋值可根据各区县的情况确定,但权重赋值时要突出核心指标的权重。

上海基础教育现状、问题和发展方面041112

上海基础教育现状、问题和发展方面041112

二、上海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建立四个机制: ☆ 建立政府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和投入效益持续扩大的机
制,对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学校切实保护好,同时提 高放大政府财政性教育拨款和投入效益,吸引更多社 会资金投入教育; ☆ 形成增量投入与存量盘活相结合的新机制,通过对存 量资源的调整,提供现有资源的潜力提高使用效益; ☆ 增强非义务教育学校自我发展的新机制,学校要通过 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知识创新和科研开发成果,卓有成 效为社会服务,赢得社会更大支持; ☆ 要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新机制,通过完善财力分配细节 和专项转移支付等方式,进一步扶持财力比较薄弱的 区县中小学发展。
1、上海基础教育的概况
本市各级各类基础教育学校和在校生数:
截至2002年,上海市有幼儿园(所)1001所;小 学751所;初中401所;完中189所;高级中学150所; 一贯制(九年、十二年制)学校117所。
在校(园、所)学生数,幼儿园24.2万名;小学 67.2万名;初中51.8万名;普通高中27.2万名。
人力资源开发关键在于教育从国际上看,后期追赶的国家,教育 必须先行,一般经济落后的国家人均GDP相当于被追赶的国家20%时, 人均受教育年限要达40%,人均GDP40%时,人均受教育年限要达到 70%,人均GDP达80%时,人均受教育年限与被追赶国家基本持平。
上海生均经费是全国最高的,但与美国相比差很远,2003年全市财 政拨款生均初中6402元(约780美元),小学5347元(约652美元)。
★ 适应两个基本率先。 ★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 体制、机制转变。 ★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把教育放 在优化发展的战略地位。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杭州)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杭州)

教育的法制化: 国家通过法律干预教育,教育的法 制化有利于教育有序、高效运行。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教育国际化(本土化):
教育国际化并不意味着教育于国际接轨; 教育国际化的标志:1、国际组织对各国教育 影响越来越大;2、全球及区域的教育合作在不断 加强;3、教育交流不断增强,图书情报资料、人 员(教育官员、教师、学生)等来往密切;4、各 国互相承认学力、教育市场趋于开放。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2、高中教育:
主要问题表现为:应试成为普遍现象,升学成为唯一目标,
导致学生压力过重、负担过重,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 健康。 “县中模式”:以牺牲教师、学生的生活质量为代价换取 “高升学率”; “鞭打快牛”:重点学校的学生学业与精神压力更大; 义务教育后的分流:陈旧的人才观导致较为单一的升学轨道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化社会:知识 ——知识+ 能力——知识+能力+志趣);
6、急功近利的教育价值观,办学指导思想上
出了问题:现代教育已实质性地演变为一种 “训练”,它的目的在于通过特殊智能的训练 而胜任某一种职业,从而使教育萎缩为职业的 附庸和工具,教育培养的只是“单向度的人”, 教育变成了“没有灵魂的教育”。 教育不是政治、经济的附庸;教育更不是 标榜政绩的招牌,而是从长远着眼的民族素质 工程。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现代教育应培养的人文精神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近代 征服、改造自然 个人奋斗、人对 社会的征服 竞争 工具理性、强调效益 现代 共生、共育、和谐 对社会有责任感
人与人 人格特征

未来教育发展的六大趋向

未来教育发展的六大趋向

未来教育发展的六大趋向未来教育发展的六大趋向常生龙伴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启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将迈向新征程,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转型发展关键期。

有如下六个方面的发展趋向,值得我们关注和践行。

一、个别化教育在教学组织形式中,班级授课制依然根深蒂固,班级里的所有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学习同样的学习内容,被很多学校和教师看作是很自然的事情,学生缺少学习的自主性和可选择性,这一方向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同时也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低下。

2001 年启动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虽说在实践的过程中这一理念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但十多年的课改实践,还是让很多学校和教师接受并认同了这一理念。

这是教育改革非常重要的思想基础,也是从量变逐渐走向质变的累积过程,我们很快将迎来转变的拐点,从以班级授课为特征的集体授课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的个别化教育。

当然,要实现这样的转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许多的工作等待着我们去做。

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诊断出每个学生的学习特征,并将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教育的资源。

帮助学生清晰认识自身在学科学习上的特点,为他们的定位和选择做好参谋。

其次,依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组合,给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学习不同的内容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拾级而上。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打破现有的传统班级的编排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方向来重新定义班级。

第三,课堂不再是教师展现自身才华的舞台,而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历程。

在相同的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可以做不同的事情,教师尽量减少面向全体学生满堂灌式的讲解,而是针对个体的具体问题答疑解惑。

第四,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再局限于同一把尺子,而是根据学生的课程选择,用与之相应的尺子来评判。

学生之间的成绩比较没有太大的意义,学生自己在一段学习旅程中的进步情况变得更加重要。

求解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上海市基础教育委托管理模式探析

求解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上海市基础教育委托管理模式探析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2—2 8
托管 理模 式 的基 本 思路 , 通过 政府 购买 服务 的方 式 ,
基金项 目: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 十二五” 重大项 目《 我国义务 教育 区域 推进均衡发展的多路径研究》 ( 课题 批
准号 1 1 J J D 8 8 0 0 3 1 ) 阶段 性 成 果 。
上 海 市 基 础 教 育 委 托 管 理 发端 于浦 东 新 区实
践 。浦东 新 区 自2 0 0 5年 开始 实施 公办 学校 “ 委托 管 理” 模式 , 由政 府 出 资 将 所 属 公 办 学 校— —东 沟 中 学 委托 给上 海成 功 教 育 咨询 中心 管 理 , 作 为 一 种新
第 l 0卷 第 2期 2 0 1 3年 4月
蒜 础 赦 盲
J o u na r l o f S c h o o l i n g S t u d i e s
Vo 1 . 1 0. No . 2 Ap r . 2 01 3
求 解 区域 教 育 均衡 发 展
— —
上海 市基础教育委托管理模式探析
只看 不见 的手 ” , 更贴 近消 费 者 , 对 消 费 者 的需 求 更
为敏 感 , 因而在 教育 资 源 与 教育 服 务 的提供 方 面存 在一 种 比较优 势 , 必然 要 对 传 统教 育 管 理 体 制形 成
冲击 ; 三是 教 育 中介 组 织 的专 业 优 势 日益 凸显 。 在 西方, 政 府之 外 , 教 育服 务 的提 供者 还包 括 营利性 和 非 营利 性 的中介组 织 , 这些组 织具 有较 高 的专业性 , 比政府 更熟悉 学 校 办 学 的微 观 层 面 。近 年 来 , 我 国 教育 中介组 织经 历 了从 无 到 有 的 过程 , 虽然 仍 不 完

上海长宁区基础教育学校及单位

上海长宁区基础教育学校及单位

上海长宁区基础教育学校及单位(总2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上海市长宁区基础教育学校及单位五年发展规划督导评估方案长宁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前言长宁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依据《上海市长宁区基础教育学校及单位年展规划督导评估实施意见》长教督[2013]18号文件的精神,为了保证《学校五发年发展规划》的督导评估工作能够规范有效地运作,特制定《上海市长宁区基础教育学校及单位五年发展规划督导评估方案》(以下简称《学校五年规划督导评估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为准绳,依据国家《教育督导条例》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保障国家和上海市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有效落实,确保我区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内涵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长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支持和服务。

二、工作目标1.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精神,规范办学行为,确保长宁基础教育依法办学和规范办学。

2.贯彻落实国家、上海市和长宁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和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引领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促进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3.自2013年起,有序推进全区基础教育《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与督导评估工作,并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促进长宁基础教育事业和教育督导事业的创新发展。

三、总体思路长宁区基础教育学校及单位五年发展规划督导评估,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为主线展开,将以全区中小学(职业学校、特殊学校)、幼儿园、校外教育机构、教育学院等为对象,在全区有序推进《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与督导评估工作。

此发展性督导评估工作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制订、评审与认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学校以五年为期,制订并按期提交《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区教育督导室协同区教育局组织专家评审、提出修改意见→学校根据评审意见自主修定→规划修定稿经评审专家再次审核,并实地考察规划制定过程→规划经区教育局批准、同意正式实施→学校根据认定规划组织自主实施。

上海市教育数字基座评估基本标准

上海市教育数字基座评估基本标准

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所要探讨的主题——上海市教育数字基座评估基本标准。

这一主题涉及到教育领域中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评估标准,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简到繁地为您介绍这一主题,深入解析上海市教育数字基座评估的基本标准,并共享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什么是上海市教育数字基座?上海市教育数字基座是指在教育实践中,利用信息技术支撑学校管理、教学和研究的基础设施和评台。

它包括了网络设施、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资源库等,是构建数字化校园、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

而数字基座评估则是对这一基础设施进行全面评估和指标检测,以确保其能够有效支持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

二、上海市教育数字基座评估基本标准指南在上海市,教育数字基座评估的基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设施完善程度这一标准主要评估数字基座所涵盖的网络、设备、评台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包括网络带宽、故障率、设备性能等指标。

只有基础设施完善,才能够支持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2. 教学资源丰富度教育数字基座还需评估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包括教学课件、多媒体资源、网络数据库等。

这些资源的丰富度直接关系到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质量,是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3. 数据安全保障对于数字基座而言,数据安全至关重要。

评估标准中将包括数据备份、防火墙设置、权限管理等安全保障措施的完善程度,以确保教育数据不会遭受损失或泄露。

4. 教师和学生使用体验评估标准还将关注教师和学生在数字基座上的使用体验,包括易用性、人机交互体验等方面。

一个良好的数字基座应该能够提供便利的操作和高效的服务,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对上海市教育数字基座评估基本标准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一领域的相关内容。

而针对这一主题,我个人认为……(接下来将根据指定主题进行个人观点和理解的陈述)在此,我特意将文章内容分为了四个部分,并在每个部分中多次提及了“上海市教育数字基座评估基本标准”。

上海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上海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上海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上海是中国乃至全球教育领域的一个典型代表,其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对于我们了解中国教育发展的整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改革创新等方面,对上海义务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上海在义务教育领域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这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

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学校建筑、教学设备和图书馆等。

同时,上海还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这些资源的不断优化配置,为上海义务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其次,上海的义务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上海在学生素质、教学质量以及教育评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根据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的数据显示,上海的学生在数学、科学和阅读等方面都位居全球前列。

这得益于上海教育部门不断加强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教育问题,提高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教育部门还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种持续的努力和改进,助推上海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不断提高。

另外,上海的义务教育改革创新成果丰硕。

上海教育部门在实施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和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近年来,上海不断推进校本管理,探索并实施多元化的教育评价机制,激发学校的自主创新活力。

此外,上海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教育教学的支持,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为上海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上海义务教育将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首先,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上海将面临人口结构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压力,这将对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学生招生规模提出新的要求。

其次,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可能难以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因此上海应该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打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上海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上海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上海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上海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全国乃至国际上教育发展的典范。

本文将对上海教育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上海的教育发展在硬件设施和资源配置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上海致力于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学习资源。

大量的资金被投入到教育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中,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升级和改善,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学习条件。

其次,上海的教育质量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上海的中小学教育在全国范围内一直名列前茅,特别是在国际标准化测试中表现出色,多次获得全球第一的成绩。

这与上海教育系统的优势和上海家庭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

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也得到了提升,他们经过严格的选拔和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质量。

然而,上海的教育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应试教育的倾向仍然存在。

虽然上海的学生在国际测试中表现优异,但教育界也逐渐意识到应试教育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局限性。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上海的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和问题解决者。

另外,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上海的发展不平衡,一些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上海需要加大对边远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条件。

未来,上海教育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上海的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

学生的个体差异非常明显,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潜能进行培养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

上海将致力于引入更多的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育方案。

其次,上海将进一步推动教育和产业的深度融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上海将加强与各行各业的合作,培养适应未来工作需求的人才。

地方高职教育发展趋势

地方高职教育发展趋势

地方高职教育发展趋势一、上海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1.形成了多果道、多模式的发展格局。

上海拥有比较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存量,它为快速发展高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三年来,上海确定了高职教育“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面向基层,办出特色,积极试点,逐步规范”的发展方针,并将其纳人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

目前,已有43院校举办高职,其中普通本科高校的二级(职业技术类)学院有17所,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有17所,高等专科学校有5所,职业技术学院有4所(其中民办职业技术学院2所),形成了多渠道、多模式的高职发展格局。

2.初步形成了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职专业结构。

1999年,上海全市共有130个高职专业点招生,其中分属第一、二、三产业的专业点各占总数的3.9%、46.9炜、49.2%;而同年上海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35亿元,第一、三、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48.4%和49.6%。

2000年全市高职专业点总数增加至272个,其中第一、二、三产业类专业各占3%、42%、55%。

可以看出上海高职的专业点构成,能基本反映全市国民经济的产业分布现状。

与上海信息产业增长率20.6%相对应,高职的电子信息技术类专业点也已达20%左右,显示了上海信息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特征,这将有力地支持上海信息产业的发展。

3.基本具备了高职发展初期的教学设施条件。

目前全市用于高职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10亿元。

其中,有5所院校用于高职的教学仪器设备原值在4500万元以上。

近年来,各院校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改善办学条件,如中国海运集团为上海海运职工大学装备了大型仿真全天候船舶驾驶模拟实验室和以第四代集装箱船为母船的国内领先的船舶轮机模拟实验室,技术达到国际90年代后期水平;还建设了国内一流的散装液化汽船操纵模拟实验室。

又如,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筹资1000多万元建造电子电工实训基地,并计划再贷款2000多万元,建设其他项目的实训基地。

上海市基础型教程-定义说明解析

上海市基础型教程-定义说明解析

上海市基础型教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上海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教育事业一直受到高度重视。

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上海市着眼于提高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因此引入了基础型教程。

基础型教程通过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打造一个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上海市基础型教程展开,包括教育背景、定义和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其影响和意义,同时也会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这一重要教育模式的全面分析,旨在为读者提供对上海市基础型教程的深入了解,并对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有益的探讨。

本文将以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

引言部分将提供对上海市基础型教程的概述,包括文章的结构和目的,旨在引导读者进入本文的内容。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上海市的教育背景,定义和特点以及基础型教程的发展历程,通过这些方面的探讨,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上海市基础型教程发展的背景和进展情况。

结论部分将总结上海市基础型教程的影响和意义,并讨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同时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对这一教育模式的全面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上海市基础型教程的核心精神和实施要点,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2. 正文在本章中,将详细介绍上海市基础型教程的定义和特点,并追溯其发展历程。

首先,会对上海市的教育背景进行概述,为读者提供上下文背景。

接着,会阐述基础型教程的定义,即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的概念和特点。

然后,将深入探讨上海市基础型教程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起源、演变和重要里程碑。

通过对这一发展历程的回顾,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上海市基础型教程的演变和发展动态。

文章的正文部分将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信息和背景知识,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上海市基础型教程的影响和意义。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基础教育发展走势判断一、解放前上海基础教育发展的走势发展的主要特征为:办学多元化,学校特色鲜明,成为全国的教育中心,显现世界教育改革潮流。

(一)近代最早的具有时代特征和上海地方特点的教育个案第一所开放性的语言学校——广方言馆。

“多途以取之,随地以求之”,学生为14岁的聪颖儿童;教师队伍里共有外教51人,教学中旧学与新学结合,外语与理工类课程结合,介绍大量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42年办校历程中,毕业生约565名,其中9人担任驻外公使,2人任外交总长,成就远超越北京京师同文馆。

上海基础教育之所以能开改革先河,关键在于不受传统的束缚,敢于突破,敢于创新。

(二)特点与优势1、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成为全国基础教育中心至1948年,据统计全国接受中学教育共有140万人,上海达9万人,占6.4%,大约为1/14(30年代上海高等教育占有全国40%左右份额,是全国高等教育的中心);中小学生中还包括相当数量的外籍学生。

2、办学多元化学校有三大类举办者。

一是一批既有中国传统,又在引入西学后加以改造的新式学校,如敬业、格致、南洋、务本学校等;二是爱国人士所办的新式学校,如苏本洮办民立中学、杨斯盛办浦东中学、叶澄衷办澄衷中学等;三是外籍人士所办的教会学校,如中西女塾(后为中西女中、宋氏三姐妹就读过的学校)。

在1843-1911年期间,上海的教会学校与中国人自己办的学校比例为21:37,占相当大的比例。

这三类学校互相影响,共同发展。

1948年统计,上海共有公私立中学218所,其中市立中学18所,私立中学200所,市立职业学校6所,市立师范学校2所,私立职业学校39所,整个中等教育体系共有256所学校,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比例是11:1。

上海也是全国职业教育最早的发源地之一,黄炎培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专业门类几乎含盖当时上海所有的职业,造就了大批学以致用的人才。

3、办学力量强,师资力量雄厚,学校有特色,一批爱国的实业家在“教育救国”思想指导下,倾注心血办学,如杨斯盛、叶澄衷、吴蕴初、凌兆之等;一些高层官员、社会名流也分别担任学校董事长和董事,如汤恩伯、钱大钧、于右任、邵力子、杜月笙等。

办学人员专业资质非常高,如蔡元培、马相伯、匡互生、潘序伦、舒新城、陈鹤琴等。

教育家同时又凝聚了一大批名师。

如匡互生所办“立达中学”,名教师有朱光潜、丰子恺、夏丏尊、夏衍、茅盾、郑振铎、叶圣淘、朱自清等一代宗师;澄衷中学有卢于道、陈虞孙、钱君匋等名师。

雄厚的师资力量保证了高教育质量。

(三)动因分析四方面原因。

——全国基础教育整体水平低下,上海成为相对的教育高地。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文化、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相对宽松,僵化制度的约束力及影响程度相对小,政府对学校没有过多的干预,学校办学的自由度相当大。

——“海派文化”包容下,各种教育流派和模式有着存在及发扬的土壤,社会认同度相当高。

——上海成为知识分子的集聚地。

二、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基础教育发展的走势发展的主要特征为: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立足于教育发展的实际,超前建设法规和制定规划,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开展改革(一)特点与优势1、强化政府高层管理职能,推动依法治教和教育发展战略前沿研究1979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分设高教局和教育局,为了统筹两大教育行政部门,1980年又将原文教办改为教卫办。

2、超前建设教育法规、规程——努力改革中等教育结构。

1981年,市教卫办下发《关于上海市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意见》,开始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探索。

——1985年7月,市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上海市普及义务教育条例》,以地方人大立法形式先行推行义务教育制度。

——1989年,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布《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进修规定》。

3、进行前瞻性的教育发展战略研究——1983年,上海市政府对人才的需求及其变化进行了预测。

——《上海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先一步、高一层”的总体要求,确定“坚持方向,深化改革、增加投入,提高质量,注重效益,适度发展,社会参与,双向协调”的指导思想,全面勾画了到2000年上海教育发展的前景。

4、形成分级管理制度,健全区县政府发展教育职能健全区县政府管理职能,主要表现为:上海农村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活力;市区(县)启动了区域性的学校改造。

——1985年后,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加快,74个乡成立乡镇教育委员会,进行分级管理;嘉定首创教育费附加办法。

——市区(县)两级政府加大了学校改造力度。

5、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开展一系列改革为了尽快提高教育质量,采用的主要策略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先行探索课程改革;兴起全市的以第一线学校及教师为主体的群众性科研。

——1980年,上海颁发了《上海市一九八0学年度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说明》,规定了中小学必修课程,随后逐步调整教学大纲。

狠抓“两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并且提出“面向多数学校,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教育发展思想,开辟了“第二课堂”,丰富了学校的教学改革。

1988年启动了第一期课程改革。

争取了地方高考自主权。

——为了推动教学改革,八十年代初上海群众性的教育科研走在全国前列,并且形成一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科研网络。

(二)动因分析发展动因大致为:——八十年代初期是拨乱反正阶段,上海这一阶段相对周期比较短,到八十年代中期,已经基本进入正常发展的常态阶段。

而从全国教育发展态势看,整顿的周期比较长,基础相对薄弱。

同时,整个国家教育改革的起点比较低,空白多,其他地区无论在改革的意识、能力等方面都滞后于上海。

——市政府的教育管理强势作用充分体现,重大问题解决必须有法规及体制机制的保证。

——教育行政部门改革的主攻方向明确,在依法治教和教育发展的前瞻性思考框架中,重点放在基本的管理、课程改革上,以管理保证质量,以点带面的策略思想贯彻落实得相对稳妥。

——学校改革的能动性强。

——教育改革的外部环境相对宽松,人口压力不突出,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相对平缓,对教育改革的社会认同度比较高。

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基础教育在全国的地位与主要优势九十年代上海进入大发展时期。

基础教育发展必须正视:与上海城市“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国际化现代大城市建设(一流城市)和“科教兴市”战略发展目标的匹配;及时在人口高峰和大规模城市建设中调整学校布局,全面解决学校设施的历史欠账,为21世纪教育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获得“改革看上海”的评价。

发展的主要特征为:理念先行,规划超前,重视“体制、机制、投资”三位一体的整体改革,各级政府的教育宏观调控强势作用和创造能力突出,发展中呈现上下互动、相互配套的格局;注重学校发展增长方式的改变,强化科研,带动教师队伍发展。

但整个改革的动力机制基本上还是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投入增长、体制机制转换的路线。

(一)特点和优势1、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基础教育改革1996年,上海率先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打破了当时“人本主义思想”的认识禁锢。

2、超前设计改革,以规划指导基础教育发展1995年,提出建设一流基础教育的六大内涵:(1)用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指导一流基础的建设;(2)未来的上海市民享有高标准的受教育水平;精简和高效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4)注重全体学生素质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5)形成全社会关心和参与基础教育的大教育体系;(6)开拓基础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形成上海基础教育的对外开放格局。

3、解放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活力1994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机制、投资”三位一体改革的思路。

4、大规模改造学校,解决历史欠账上海一方面执行住宅小区开发“公建配套”政策新建一批学校,同时利用小学人口跌落的有利时机,推进小学“小班化教育”,连续启动以初中建设为主的“薄弱学校更新工程”、“达标工程”、“加强初中建设工程”(新世纪前后)等,推进重点高中高初中分离办学制度,通过寄宿制高中建设等,为普通高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充分调动区县的积极性,形成上下互动、良性竞争局面上海基础教育改革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素质教育的区域性整体推进。

闵行区政府以文件形式强势推进素质教育,大胆改革中考,实行“两考分离”;小学取消留级制、百分制、改变传统的课堂授课座位排列,建立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初中不准按能力编班、大面积补课、加班加点、随意增减课时,确保音体美劳技课、理化生实验课开足,规范校内管理等,在制度和体制机制改革中保证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

6、深化课程改革和评价制度九十年代中后期,上海滚动实施了二期课程改革,确定了发展学生的“三种学力”和课程实施的“三维目标”,设计了基础型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新课程结构。

在推进过程中,市教委先行制定各学科改革纲领,选择外语、计算机学科和推进研究型学习为突破口,采取稳妥、局部推进的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二期课改的实施一开始就明确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研究和推行了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制定了《上海市学生评价手册》。

7、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变学校发展的增长方式,积极扩充校外教育资源首先在教师来源上做出重大改变,形成多元化渠道;然后大力推进“跨世纪园丁工程”,率先推行“研训一体化”的策略,加强教师继续教育,通过电视讲座等形式对全市教师进行科研培训,以科研促教研、促管理;同时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培养,推广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在“实验性、示范性学校”建设中,上海采用“学校诊断”和制定规划及监测规划落实的新方式。

8、点面结合的改革经验示范辐射“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学分制改革”,“创造教育”、“走班制、套餐式课程”,“新基础教育”等,在全国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而面上推行的“小班化教育”、二期课程改革等,其成效将是长久、深远和深刻的。

(二)动因分析城市变化带动了教育变化,教育的创新改善了城市投资环境的发展,两者紧密相连,非常协调。

基础教育发展的大致动因为:——强势政府主导的推动力。

一是市委、市政府领导层的直接推动,二是市教委决策层用先进的教育思想以及发展的思路统领全局,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有力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三是出现非常关键的区县政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实践基础教育改革的态势。

——建立了基础教育决策咨询系统。

——各层面的主要领导成熟度高。

上海基础教育各级干部的思路、眼界、创造等方面的整体实力位于全国前列。

——所以改革的全局整合程度总体上处于高位水平。

四、对当前上海基础教育发展态势的分析进入21世纪以后,上海基础教育发展进入一个高原平坡以及内涵发展阶段,以往政策、投入的边际效应呈现递减趋势,改革上升的空间相对狭小,切入口难以寻找。

(一)特点和优势1、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程度相对比较高上海基础教育的生均预算内、外公用经费标准和实际拨款数都领先于北京等地,远高于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平均数,而且城乡、区域之间的绝对差异值也小于全国及东部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