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脑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据我国6个城市调查,其患病率为112/10万,年发 病率为60/10万~80/10万,大多发生于50~70岁之间, 男性多于女性,以冬、春季好发。起病急骤,主 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偏 身感觉障碍和偏盲等。
本病与中医学的“中风”相似,归属于“仆 击”“偏枯”“薄厥”“大厥”“风痒”“类中” 等范畴。
内容
【病因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预防】
【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1.病因及发病机制
超过半数的脑出血是因高血压所致,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 是脑出血最常见病因。其他病因有脑动脉粥样硬化、动静脉畸 形、动脉瘤、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 少性紫瘢和血友病等)、抗凝或溶栓治疗、脑动脉炎、脑淀粉 样血管病变或肿瘤侵袭血管壁破裂出血等,尚有一些原因不明 的特发性出血。
虽然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但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有争 议。实际上脑出血并不是单一因素引起的,可能是多个综合因 素所致,单纯高血压不至于引起血管破裂,而应是在血管病变 的基础上血压升高所致。持续高血压可使脑内小动脉硬化、玻 璃样变,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急骤升高时破裂出血。这种微 动脉瘤已被微血管造影所证实,显微镜下也可见250um以下的 粟粒状动脉瘤。
脑出血
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是指原发性 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又称原发性或自发性脑 出血。原发性脑出血的病理机制复杂,病因多样, 绝大部分是高血压伴发的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然 升高时破裂所致,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形成 大小不等的脑内血肿,有时穿破脑实质形成继发 性脑室内出血和(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2.烦劳过度,年老体衰
肾阴亏虚,肝失所养,肝阳亢盛,加以情志过极,或嗜酒劳累、 气候影响等,致使阴亏于下,肝阳鸦张,阳化风动,气血上冲, 心神昏冒,发为中风。正如《景岳全书非风》所说:“猝倒多由 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
3.五志过极,阳亢风动
暴怒伤肝,阳亢风动,引及心火,风火相扇,热壅风引,气血并 走于上,心神昏冒而猝倒无知,发为本病。《素问玄机原病式火 类》云:“多因喜、怒、思、悲、恐之五志有所过极而卒中者, 由五志过极,皆为热甚之故也。”
1.正气不足,络脉空虚
气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气血痹阻,肌肤 筋脉失于濡养;或患者痰浊素盛,外风引动痰湿流窜经络而引起 口眼斜、半身不遂等症。《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云: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而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 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 急,正气引邪,僻不遂。”
病理检查可见出血侧半球肿胀、充血,血液可流入蛛网膜下腔 或破入脑室系统;出血灶呈大而不规则空腔,中心充满血液或 血块,周围是坏死组织,有瘀点状出血性软化带;血肿周围组 织受压,水肿明显,血肿较大时引起颅内压增高,可使脑组织 和脑室移位、变形,甚至形成脑疝。
脑疝是各类脑出血最常见的直接致死原因,主要有小脑幕疝、 中心疝、枕大孔疝。急性期过后,血块溶解,含铁血黄素被巨 噬细胞清除,被破坏的脑组织渐被吸收,胶质增生。出血灶小 者形成瘢痕,大者形成中风囊。
此外,有人认为高血压引起血管痉挛致小血管缺氧坏死及血栓 形成,斑点状出血,出血融合成片即成较大量出血及脑水肿。 脑内动脉壁薄弱,中层肌细胞及外膜结缔组织均少,且无外弹 力层,这些结构特点可能是脑出血明显多于其他内脏出血的原 因。
随年龄增长及病变加重,脑内小动脉变得弯曲呈螺旋状,使深 穿支动脉成为出血的主要部位;豆纹动脉自大脑中动脉近端呈 直角分出,受高压血流冲击易发生粟粒状动脉瘤,是脑出血最 好发部位,其外侧支被称为出血动脉。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常在50~70岁,多数有高血压史,冬、 春季节发病较多。起病常突然而无预兆,少数 患者有前驱症状,包括头昏头痛、肢体麻木或 活动不便、口齿不清,可能与血压增高有关。 多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症状常在数分钟 至数小时内发展至高峰。
急性期常见的主要表现有头痛、头晕、呕吐、 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等。 发病时常有显著的血压升高,一般在 180/110mmHg(23.9/14.9kPa)以上,体温升 高(若发病后即刻高热,系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受损所致;体温逐渐升高并呈弛张热者,多为 合并感染;低热则为吸收热)。
二、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主要因素在于患者素体气血亏 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以忧思恼 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劳过度,或外邪侵袭 等诱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 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张,阳化风动, 血随气逆,夹痰夹火,横窜经隧,蒙蔽清窍, 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的危急证候。
一次高血压性脑出血通常在30分钟内停止,致命性脑出血可直 接导致死亡。近年来利用头颅CT对脑出血进行动态观察,发现 脑出血有稳定型和活动型两种。后者的血肿形态往往不规则, 密度不均匀,发病后3小时内血肿迅速扩大;前者的血肿与之相 反,保持相对稳定,血肿体积扩大不明显。多发性脑出血通常 继发于血液病、脑淀粉样血管病、脑肿瘤、血管炎或静脉窦闭 塞性疾病等。
4.饮食不节,痰浊蒙窍
嗜酒肥甘,或中气虚弱,脾虚聚湿生痰或木火克土,内生痰浊, 以致痰火蒙蔽清窍,突然昏仆,僻不遂。此即《丹溪心法中风》 所谓:“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
总之,脑出血的病因病机主要是人体正气不足,在外因的作用下, 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夹痰横窜 经络,蒙蔽清窍,或瘀血阻滞脑脉致。若遇本病重症,阴阳互不 维系,致神明散乱,元气外脱则成危候。病位于脑,脏腑涉及心、 肝、肾;病性本虚标实,上盛下虚。
2.病理
脑出血约70%发生在基底节区的壳核及内囊区,其次是脑叶、 脑干及小脑。受累血管依次为大脑中动脉深穿支、豆纹动脉、 基底动脉脑桥支、大脑后动脉丘脑支、供应小脑齿状核及深部 白质的小脑上动脉分支、额枕交界区和额叶白质分支。
出血灶一般在2~8cm,绝大多数为单灶,仅1.8%~2.7%为多灶。 壳核出血常侵入内囊,如出血量大也可破入侧脑室,使血液充 满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丘脑出血常破入第三脑室或侧脑室, 向外也可损伤内囊;脑桥或小脑出血则可直接破入蛛网膜下腔 或第四脑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