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失物招领的优秀省级优秀教学设计5篇
失物招领的优秀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的: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积累词句,感悟引号的特殊用法。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4.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启发想象,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道学习12课《失物招领》,请齐读课题。
2.读完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失物,招领?)3.你最想知道什么?(谁丢失了东西?丢失了什么东西?丢失东西的人领回了自己的东西吗?)那我们就读课文吧,通过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读课文(1)谁来读第一自然段?我们就从你这儿开火车读。
学生开火车读课文。
(2)现在同学们有信心想全班朗读课文了,谁敢试一试?一二学生试读课文,师生评议读得是否正确。
2.看,有14个字娃娃、词语宝宝等着和我们交朋友,请自己读一读:失、级、同、观、围、工、专、准、备、队、才、清、双、各(1)学生自己拼读。
(2)谁来读?(3)你觉得,在读音上哪些字要提醒大家特别注意?翘舌音:失、专、准、双后鼻韵:清平舌音:才(4)在字形上,你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住的?换-换:情-清、认-队加-加:又+又=双减-减:洞-同有一个偏旁没有学过,这叫折文儿。
认识了这个偏旁,“备”、“各”该怎么记?(加一加)还有一个“级”字,我们在作业和课本上经常看到,早就记住了,是不是?(5)读读带有生字的词、句。
看谁最先和字娃娃、词语宝宝成为最好朋友,一见面就能认出来。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一)感受植物园的美和孩子们的快乐1.看图了解环境。
今天,一年级一班的同学去植物园里参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看到p50的插图,你看到的植物园是什么样的?学生观察描述。
2.勾画批注。
课文中有一个句子写植物园的样子,请用“——”标出来。
3.流利朗读:“植物园很大很大,里面的花草树木很多很多。
”4、指导说话(1)同学们看到的是春天的植物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天的植物园很美很美。
《失物招领》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失物招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角色表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种阅读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进行角色表演。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角色心理和情感变化。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情景的模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教室里的一角,其中有几个失物招领箱。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丢过东西?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2.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语气等问题。
(3)全体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分析课文(1)讨论:课文中的小主人公为什么要把捡到的物品交给老师?(2)讨论:老师为什么鼓励小主人公把物品放在失物招领箱里?(3)讨论:课文中的同学们是如何帮助小主人公找到失主的?4.学习生字词(1)教师逐个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词,教师检查并指导。
5.角色表演(1)分组讨论,分配角色。
(2)各小组进行角色表演,注意语气、表情、动作等。
(3)全体同学评选最佳表演奖。
6.拓展活动(1)讨论:如果你们捡到了失物,你们会怎么处理?(2)讨论:如何在学校里设立一个有效的失物招领系统?(3)分组设计失物招领海报,展示给全班同学。
(2)强调关爱他人、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的重要性。
(3)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失物招领》的日记,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
四、课后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每个写5遍。
2.家长签字确认孩子已认真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教师:小主人公捡到物品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学生:他觉得应该找到失主。
失物招领教学教案
失物招领精品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失物招领的含义和作用,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失物招领处。
2. 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珍惜财物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与同学合作、分享。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失物招领处的使用方法,学会如何处理丢失物品的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失物招领处的模拟场景,准备一些丢失的物品。
2. 学生准备自己的一个小物品,用来模拟丢失的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失物招领处的含义和作用,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失物招领处,引导学生了解丢失物品的处理方法。
3. 实践:学生进行模拟丢失物品的活动,学会如何寻求帮助,以及如何将自己的物品归还给失主。
4. 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讨论在丢失物品时如何与同学合作、分享。
5. 总结:教师总结失物招领处的重要性,强调爱护公物、珍惜财物的意识。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失物招领处的作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规定。
2. 学生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在课堂上丢失物品的经历,以及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失物招领处的作用和使用的理解程度。
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问答、学生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评价。
3. 评价标准:学生能正确回答失物招领处的问题,能在模拟活动中正确使用失物招领处。
七、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去学校的失物招领处参观,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失物招领处的工作流程。
2. 学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失物招领处的宣传海报,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展示失物招领处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失物招领处的理解程度如何。
2.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观察,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失物招领》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失物招领》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失物招领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诚实守信的品质。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失物招领的定义和意义2. 失物招领的常见场景3. 失物招领的处理程序4. 失物招领的注意事项5. 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失物招领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失物招领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学会处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失物招领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角色扮演法:模拟失物招领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失物招领的相关案例资料2. 教学PPT3. 失物招领的处理程序表格4. 角色扮演道具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讲解失物招领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Step 2:讲解失物招领的常见场景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失物招领的常见场景,如公共场所、学校、家庭等。
Step 3:失物招领的处理程序讲解失物招领的处理程序,让学生掌握报失、查找、认领等环节。
Step 4:失物招领的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失物招领的注意事项,如保管好个人物品、及时报失等。
Step 5: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讲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Step 6: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失物招领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Step 7: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失物招领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Step 8: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失物招领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处理失物招领的程序和态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失物招领实际应用的理解和运用。
《失物招领》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失物招领》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失物招领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失物招领的定义和意义2. 我国《物权法》关于失物招领的规定3. 失物招领的程序和注意事项4. 常见失物招领案例分析5. 学生实践演练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失物招领的相关知识和法律规定。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失物招领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和处理类似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失物招领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模拟失物招领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失物招领的意义和重要性。
2. 讲解失物招领的相关知识和法律规定。
3. 分析常见失物招领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和处理类似问题。
4. 小组讨论失物招领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失物招领问题。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国家的失物招领制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提出、沟通交流和合作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失物招领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阶段和认知水平的失物招领相关教材。
2. 案例资料:收集各种失物招领案例,包括实际案例和模拟案例。
3. 法律法规:整理我国《物权法》中关于失物招领的相关条款。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失物招领的相关资讯和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思考是否有效地运用了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和实践演练法。
2. 教学内容:评估失物招领知识的讲解是否清晰,案例分析是否具有启发性。
一年级下册失物招领教案
一年级下册失物招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失物招领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心。
2. 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报告丢失物品,以及如何寻找失物。
3. 培养学生主动帮助他人,关心集体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失物招领的基本流程。
2. 培养学生主动报告丢失物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报告丢失物品。
2.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帮助他人,关心集体的精神风貌。
四、教学准备:1. 失物招领流程图。
2. 学生丢失物品记录表。
3. 失物招领公告板。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谈论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丢失过物品,以及丢失物品后的感受。
2. 讲解失物招领流程:通过流程图,向学生讲解失物招领的基本流程,让学生了解如何报告丢失物品,以及如何寻找失物。
3.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失物招领的场景,加深学生对失物招领流程的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在丢失物品时,如何向他人寻求帮助,以及如何关心帮助丢失物品的同学。
5. 总结:强调失物招领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物品,避免丢失。
教育学生要主动帮助他人,关心集体。
6.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份失物招领公告板,用于在学校丢失物品时进行招领。
7. 课后跟进: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在生活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报告丢失物品,以及关心帮助他人。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失物招领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2. 开展“爱心传递”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帮助丢失物品的同学,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主动报告丢失物品,以及关心帮助他人。
2. 通过学生制作的失物招领公告板,评估学生对失物招领流程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失物招领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失物招领的优秀教学设计 4篇
失物招领的优秀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标】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
会写“同、工”等6个生字。
2、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自读自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用具准备】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设想】课文通过孩子们生活中的一件事情教育孩子爱护环境卫生,题目标新立异。
因此在教学时,我通过联系实际解释题目导入,引起学生的的好奇心。
带着兴趣让学生读文,了解文章内容。
课文较长,生字较难,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自读自悟,如:边读边思考,把读懂的和不懂得说说,小组内讨论,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领读,师生互读等方法。
学习生字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借助熟字识记生字,找出难字,集体想办法,重点突破。
并注意创设多种识字环境,在词中、句中、段落中巩固生字,提高识字效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实际导入同学们,当你捡到别人的东西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写“失物招领”,刚才,我发现了一张失物招领,原来一个同学拾到了一串钥匙,失望失主来认领。
今天,植物园的张爷爷也拾到了很多东西,到底是谁丢的呢?我们现在就去看看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师领读课文,教学生读准字音。
2、学生自己尝试读课文:读完两遍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生字,并多拼读几遍。
3、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失级同围观工专准备队才请双各⑴自己拼读,不会的问同桌。
⑵同桌互读:检查你的同桌是否读准字音了,同桌如果读错了,要当好小老师进行纠正。
⑶检查认读效果: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师生共同纠正错误。
4、认读生词和含有生字的句子,进一步巩固。
5、到生字朋友的家去做客,你还认识吗?再次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6、(课件出示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句子)比一比谁读的正确:指名分段朗读,师生集体纠正读错的词句:唐老师说完,举起一个透明的塑料袋,袋里装着饮料罐、香蕉皮、餐巾纸,还有花生壳。
那些东西正是他们随手丢在草地上的。
失物招领教学教案
失物招领精品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失物招领的含义,知道失物招领处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爱护公物、拾金不昧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如何防止物品丢失。
二、教学重点1. 失物招领的含义及其作用。
2. 如何爱护公物、拾金不昧。
3. 防止物品丢失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失物招领处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拾金不昧的良好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防止物品丢失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失物招领的含义、作用及如何爱护公物、拾金不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失物招领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物。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防止物品丢失,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模拟失物招领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失物招领的含义:失物招领是指将丢失的物品暂时存放并在一定时间内等待失主认领的一种制度。
2. 失物招领处的作用:帮助失主找回丢失的物品,维护公共利益。
3. 如何爱护公物:遵守公物使用规定,不随意损坏公物,发现损坏公物及时报告。
4. 拾金不昧:捡到他人丢失的财物,应主动交还给失主或上交给失物招领处。
5. 防止物品丢失的方法:贵重物品随身携带,不随意乱放;注意观察周围环境,提高警惕;定期检查个人物品,发现丢失及时报警。
教案一、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失物招领的含义及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失物招领处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内容:1. 讲解如何爱护公物、拾金不昧。
2. 分析典型的失物招领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物。
3. 引导学生学会防止物品丢失的方法。
三、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爱护公物、拾金不昧,以及防止物品丢失的方法。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四、实践操作:1. 让学生模拟失物招领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制作防止物品丢失的宣传海报。
五、总结与反思: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失物招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爱护公物、拾金不昧。
《失物招领》的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文章内容。
(3)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进行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物品的良好品质。
(2)懂得失物招领的原则,学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写作手法。
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2. 学会通过关键词、句子理解文章内容。
3. 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丢失物品的经历,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生字词,共同解决难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并运用。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文章写作手法。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2)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对话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对失物招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生活实际,编写一个失物招领的故事。
2. 拓展作业:(1)观察生活中失物招领的现象,思考其背后的道德原则。
(2)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小学语文《失物招领》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失物招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发展。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失物招领处工作人员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学生培养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进行口语表达。
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并体会课文中所传递的道德观念。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运用适当的语气和表情表达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文《失物招领》文本。
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角色扮演道具。
2. 教学环境:教室内的座位排列便于学生互动和讨论。
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失物招领处的作用和重要性。
学生分享自己对失物招领处的了解和经验。
2. 课文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 词汇学习:教师挑选课文中的关键词汇,解释并让学生朗读。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运用关键词汇进行口语表达。
4. 角色扮演: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课文中的角色。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注意语气和表情的运用。
5. 情感态度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传递的道德观念。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中的情节和角色的感受,讨论并交流。
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做到诚实守信、助人为乐。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并讨论其中的道德观念。
3. 学生通过绘画或手工艺制作,展示自己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和想象。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角色扮演等。
2. 口语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情感态度。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失物招领教案【优秀6篇】
失物招领教案【优秀6篇】失物招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卡片四、时间安排2课时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播放录音,揭示课题同学们,红领巾广播站开始广播了,大家注意听,播音员说了什么?(播放录音:同学们,刚才张爷爷捡到一些东西,是哪些同学丢的,请到我这儿来认领。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失物招领(练读课题,注意读准“失”的音。
)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质疑)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练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把自己觉得难读的字作个记号,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3、全班交流,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
4、练读生字,巩固字音。
◆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做“摘苹果”的游戏,复习生字和词语。
三、自主发现,自由交流1、小组合作学习。
A、学习任务:◆给小伙伴提一个问题,在你的问题中可以用“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等词。
◆对小伙伴的回答给予评价。
B、合作方式:组长组织大家围绕上述任务学习,交流。
C、汇报交流。
(以下的交流要根据学生的提问,随机选择相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讨论、朗读。
) ◆当学生提出“失物是指什么?”时,学生自主交流,朗读第六自然段。
◆当学生提出“失物的主人是谁?”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练读第一、第二、第三自然段。
◆当学生提出“同学们为什么说自己没丢东西?”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同学们确确实实不知道自己丢失了东西,四十双眼睛怎么样?四十张小嘴怎么样?不一会儿,四十张小嘴怎么样?)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同学们惊奇的样子。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在你们曾经参加过的春游等集体活动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二、复习巩固生字词1、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学生认读。
失物招领教案8篇
失物招领教案8篇失物招领教案篇112失物招领教学目标:1、认识“失、准”等14个生字,并能加以运用。
2、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继续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加以运用,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区分易混的字。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揭题1、指名读题目,正音。
2、议一议:“失物”是什么意思?我把一样物品借给别人用,那样物品能叫失物吗?师简介“失物”的意思。
3、师生演一演招领的过程。
要简单。
二、初读课文1、标出段序。
2、文中圈出生字,读正确。
3、快速朗读课文一遍,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4、反馈。
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归纳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点,并相应地板书。
5、连起来说一说,看谁说得又具体又生动。
6、再认真读一遍课文,觉得满意了坐下。
7、前几名先坐下的和后几名比较慢坐下的进行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更清晰、正确,尽量防止各自读流于形式。
三、识字并运用1、指名上来抽字卡,并要大声读给大家听,一起指正(可以进行组间比赛,提升紧张感,每组叫到的人数应一样)。
2、请刚才持卡的同学,拿着卡自由流动,用手中的卡叫另外组的同学读,最好能组词,不会读的站起来,比比哪组站起来的人数少。
3、请站着的学生读字卡,大家给予帮助。
4、比较读,并组词:认()准()先()备()队()难()失()各()五、再读课文,看看自己有没有进步,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六、评析第二课时一、复习1、开火车读字卡,同桌组词2、指名读字卡,然后指名组词,自荐用上那个词说句话。
3、小组内进行读字、组词、说话练习。
二、读课文,感悟1、齐读第一自然段。
2、你知道了什么时间什么人去干什么?3、植物园怎么样?同学们参观认真吗?你怎么知道的?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创设情境比比谁读得更棒。
注意“可”要读出抑扬感。
5、接下来的3、4、5、6自然段朗读,师读旁白,学生只要读说的一句话,但要结合叙述加进动作、表情等等。
《失物招领》教案【】
《失物招领》word版教案【可编辑】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失物招领”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失物招领的交际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单词:失物招领、丢失、找到、公告、寻找、提交、描述、认领、感激等;2. 句型:如何描述丢失的物品、如何询问和提供帮助、如何表达感激之情等;3. 情景对话:失物招领处的对话、同学之间的对话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失物招领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的掌握;2. 难点:如何运用英语进行失物招领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定失物招领的场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英语;2.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失物招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 交际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失物招领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2. 呈现:教师展示与失物招领相关的词汇和句型,让学生进行初步理解和记忆;3. 操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失物招领的场景模拟,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失物招领的实际操作,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请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发言和参与角色扮演;2. 语言运用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包括词汇、句型的准确运用;3. 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的关爱他人,诚实守信的品质;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失物招领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失物招领的过程;3. 邀请失物招领处的负责人来校进行讲座,分享失物招领的经验和故事。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失物招领的相关词汇、句型和情景对话;2. 失物招领场景图: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3. 失物招领的实际案例:用于课堂讨论和情感教育。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失物招领》教案设计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失物招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失物招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2.通过读懂课文,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句子结构来表达相关内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失物招领》课文教学三、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及词组。
2.理解课文内容。
3.默写课文中的关键句子。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教师先询问学生是否有丢过东西,引导学生讨论并谈论自己所丢失的物品。
2.导入本课话题,介绍课文《失物招领》。
第二步:课文阅读理解1.教师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然后提问:–故事讲的是什么?–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情?–小燕丢了什么物件?–小燕是怎么找到物件的?2.教师答疑并解释生词和词组。
第三步:分角色表演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角色。
2.学生根据角色扮演相关情节,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第四步:课文复述1.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然后在小组内轮流复述课文。
2.鼓励学生使用关键词和词组,保持原汁原味。
第五步:巩固练习1.提问学生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和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时间和地点。
第六步:拓展活动1.学生分成小组,编写类似的失物招领启事。
2.学生可以互相交换启事,并尝试找到失主。
第七步:课堂总结1.回顾课文内容,强调重点。
2.温故知新,让学生背诵几个重要句子。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
2.家长陪同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复述。
以上是一份针对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失物招领》教案设计。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学会运用简单的句子结构表达相关内容,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希望本教案能够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助力教学实施。
小学语文《失物招领》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失物招领》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失物招领》。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故事情节,概括故事主题。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利用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整合信息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失物招领》课文内容简介:《失物招领》是一篇关于一个小男孩在学校的失物招领处发现了自己丢失的钱包,而钱包里的钱已经不见了的故事。
故事中,小男孩经过思考和观察,最终找到了拿走钱的人,并通过宽容和理解解决了问题。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故事情节,概括故事主题。
2.2 生字词招领、丢失、钱包、观察、宽容、理解等。
2.3 教学难点理解小男孩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到拿走钱的人的过程。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曾经丢失过东西吗?丢失东西后是怎么解决的?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学生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并和同桌互相解释。
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男孩是如何找到拿走钱的人的?他是怎么想的?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3.4 课堂讲解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讲解小男孩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到拿走钱的人的过程。
3.5 练习与巩固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小男孩和拿走钱的人的对话。
第四章:作业布置回家后,家长协助孩子用生字词造句。
家长引导孩子思考:如果是你丢失了东西,你会如何处理?第五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回答问题和角色扮演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通过家长反馈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实际运用情况。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故事分享分享其他关于失物招领的温馨故事,让学生感受善良与宽容的力量。
小学语文《失物招领》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失物招领》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失物招领》。
2. 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3. 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1.2 技能目标1. 能够通过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交流。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本节课文《失物招领》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学校丢失了钱包,在失物招领处找到了自己的钱包的故事。
故事中涉及到了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如“丢失”、“找到”、“失物招领处”等。
2.2 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失物招领》。
2. 课文音频《失物招领》。
3. PPT课件。
4. 学生用书。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课文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是否曾经丢失过物品,以及如何处理。
3.2 朗读课文1.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3 理解课文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历,与同学交流。
3.4 学习重点词汇和句型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学生进行口语练习,运用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
3.5 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作业内容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小故事。
2. 选择一个重点词汇,进行造句练习。
4.2 作业要求2. 作业格式规范,书写工整。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1. 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价。
2. 对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3. 对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进行评价。
《失物招领》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失物招领》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2篇)《失物招领》公开课篇1教学目标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启发想象,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内容;2、学生反思个人行为,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启发想象,有感情的朗读(指导读好带有感叹号、问号的句子),理解内容课型赏析课文教具课件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开火车读生字词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提示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展示)二、继续学习课文第4——8自然段,理解主要内容(一)学习第4、5自然段1、大家准备回家时,老师说了一句什么话?学生认真读第四自然段,把老师说的话画出来读一读。
2、思考:从唐老师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失物)3、同学们听到老师的话后,有什么反映?(引读:四十双眼睛......一齐喊:唐老师,我没丢东西!)提示学生:句末是感叹号,学生们都摸过口袋,坚信自己没丢东西,所以回答的口气很坚决。
(二)学习第6自然段1、一年级一班的同学到底是没丢东西?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读第6自然段,交流一下他们丢的什么。
3、集体交流,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读好老师的话)学生自由读——抽个别读——师示范——再指生读失物——同学丢在草地上的垃圾(板书)(三)学习第7、8自然段1、那几位乱丢东西的同学领回自己的东西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指生交流,读出第7自然段)2、思考:那几位同学的脸为什么红了?这几位同学是怎样处理这些“失物”的?3、那么唐老师和张爷爷看到了,有什么表示呢?为什么?课件出示引读:⑴唐老师和张爷爷看到那几位同学的脸红了看到他们领回了自己的“失物”看到他们把“失物”送到果皮箱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⑵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些同学自觉领回失物,并送到果皮箱,你为他们感到高兴吗?因为我们看到那几位同学的脸红了看到他们领回了自己的“失物”看到他们把“失物”送到果皮箱。
4、指导学生用高兴喜悦的心情齐读第8自然段(四)结合课文内容,反思个人行为,启迪教育。
关于《失物招领》的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
关于《失物招领》的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失物招领的相关概念,知道失物招领的程序和规定。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失物招领的定义和意义。
2. 我国失物招领的相关法律规定。
3. 失物招领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4. 学生实践环节:模拟失物招领的场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失物招领的相关知识。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失物招领的程序和规定,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角色扮演法:模拟失物招领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讲解失物招领的定义和意义,引起学生兴趣。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失物招领的相关法律规定。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失物招领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角色扮演:分组模拟失物招领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总结讲解:总结失物招领的相关知识,强调诚实守信、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五、课后反思: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了解失物招领的定义、意义和相关法律规定,掌握失物招领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实践环节的表现:能够积极参与角色扮演,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3. 教学方法的运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的运用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4. 教学效果: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质和法律意识。
5.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角色扮演等,评估学生的主动学习程度。
2. 学生理解度: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失物招领概念和法律知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应用能力:通过模拟失物招领的场景,评估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写: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各练二个字)。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3、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互相取长补短。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特别认真,老师很高兴,前面我们通过动画,知道这些“失物”是垃圾,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失物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课文。
过程与方法:利用图文结合,帮助学生梳理内容,加深理解,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疑、自悟,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教育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课题
12、失物招领
计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
2
备注
(批注修改)
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通过孩子们生活中的一件事情教育孩子爱护环境卫生,题目标新立异。《失物招领》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一年级一班的小学生到植物园旅游留下了一些垃圾,经过老师的巧妙教育,使学生主动改正了错误。根据教材特点,我们可以让学生想一想:你所在的学校有过这样的事吗?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可课文里却要叫“失物”,为什么要这么叫呢?在教学中,利用图文结合,帮助学生梳理内容,加深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疑、自悟,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使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明白蓝天白云、碧水清风、红花绿荫等这一切都不是必然的;都需要大家去爱护、去延续……
信息技术与资源应用分析
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
课时
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
学
过
程
一、扣题设疑,结合生活解题
1、出示课题:失物招领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一)巩固识字
1、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由学生字:读准字音,认记字型。
2、检查自学情况:看,有14个字娃娃等着和我们交朋友:
失、级、同、观、围、工、专、准、备、队、才、清、双、各
⑴ 多媒体出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生自由读──抽个别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⑵ 正音,注意读准:
体会同学们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纯洁心灵,从而培养学生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利用图文结合,帮助学生梳理内容,加深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疑、自悟,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使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明白蓝天白云、碧水清风、红花绿荫等这一切都不是必然的;都需要大家去爱护、去延续……
板书设计
12、失物招领
失、级、同、观、围、工、专、
准、备、队、才、清、双、各
课时
目标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生字,词语。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巩固
1、摘果子:巩固字词。
2、积累词语,读读书上“读读比比”的词语并比较字形。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
3、检测反馈: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价。
4、出示动画,这些“失物”是什么?(小朋友丢的垃圾)
5、明明是小朋友丢的垃圾怎么会变成“失物”呢?让我们一起跟小朋友到植物园去看看吧。
五、作业布置:
1、熟读生字、课文。
各环节设计意图
一、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问题的习惯,尝试提问能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共同梳理问题,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二、设计意图:特级教师高林生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其中的一个重点是“要强化让孩子学会用普通话来朗读,还要读到正确流利,达到五个不: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破句。”,只要低年级把好关、落实到位,定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对象分析
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有些学生有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但光凭单纯的说教和强制命令教育效果不理想。这篇课文取材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三
维
教
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翘舌音声母的字:失、专、准、双。
后鼻音韵母的字:同、工、请。
⑶ 摘掉拼音小帽,你还会读吗?(指名读,开火车读)
(4)在字形上,你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换-换:情-请、认-队
加-加:又+又=双又+见=观
减-减:洞-氵=同江-氵=工
有一个偏旁没有学过,这叫折文儿,认识了这个偏旁,“备”、“各”该怎么记?(加一加)
学生齐读课题。
2、小朋友,你丢过东西吗?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对!丢失的物品就叫“失物”。(板书:失物)我们学校有一个“失物招领处”专门方便丢失东西的同学去认领的,现在你知道了它的作用了吧。
3、学生再次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4、简单理清学生提出的问题:
是谁丢失了东西?他们丢失了什么东西?是怎样被“失主”认领的呢?“失主”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还有一个“级”字,我们在作业和课本上经常看到,“年级”的“级”早就记住了。
(二)写字指导
1、出示“专、队、级”三个字,再读记。
2、自由发现,掌握写法。
①、看: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醒同学该怎么写才漂亮。
②、记:提出需要老师指导的字。老师示范写,其中“专”字第三笔是竖折折,不能拆为两笔,书写时,要把竖写得向左斜一点。“队”字的双耳旁,要强调“耳朵”高而小,以便给右边“人”字的撇留出空来。“级”的横折折撇要写平稳。
三(一)在集中识字教学时采用了从字音和字形上进行分辨:字音紧扣翘舌音、后鼻音进行分辨;字形上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低年级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识字最紧要的是让学生记住字音和字形。这样能让学生更有效地提高识字的质量。
(二)写字时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用一看二记三描四写的步骤,培养写字前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将字写端正、写漂亮,提高写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