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知识结构图(6)
圆的认识知识结构图
《圆的认识》单元知识点1、圆的认识(1) 直径是圆中所有线段中最长的一条。
(2) 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 是直径的一半。
(3)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4)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5) 画圆时,圆规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圆规两脚之间距离是 半径。
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知识结构图广 圆各部分名称(圆心、直径、半径) 圆的认识 < 圆的画法、对称轴 圆的周长圆的认识r推导过程(渗透转化思想)圆的面积2 . . 2圆面积=n r X r= n r 。
即:S=n r 与圆相关的计算二、核心知识点半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圆的周长=圆周率x 直径=圆周率x 半 径 X 2 (C =n d 或 C = 2 n r ) 组合图形求面积(6) 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所在的直线(7) 正方形里最大的圆:圆心是对角线交点,半径是正方形边长的一半。
(8) 长方形里最大的圆:圆心是对角线交点,半径是长方形宽的一半。
2、圆的周长(1) 圆周率: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n表示。
n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n~ 3.14。
(2) 圆的周长二圆周率X直径二圆周率x半径X 2 (C=n d或C= 2(3) 半圆的周长二圆周长的一半+直径(C半圆二n d宁2+ d, C半圆二n r + 2r (4)常用数据(略,自己背诵)(5)同一个圆里,圆的周长是直径的n倍,圆的周长是半径的2 n倍。
3、圆的面积(1)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剪开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因为:长方形面积二长X宽,所以:圆面积二n r X r= n r2。
即:S=n r2。
要求圆的面积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者知道圆的半径的平方。
大气知识结构图
大气一、单元知识结构二、各节的知识结构1。
第一节知识结构2。
第二节知识结构.3.第三节、第四节知识结构5.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知识结构三、重点、难点知识分析1.分析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点(1)温度垂直变化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上的能量,大部分被地面吸收增热升温,远离地面的空气受热少。
使得对流层的气温下暖上冷,垂直方向上变化的规律是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2)对流运动显著由于地球上水平方向因太阳能量随纬度分布不均而不均,即水平方向上冷热不均。
以及对流层下暖上冷,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这两个因素的同时作用,形成了大气的对流运动。
简言之:对流层垂直方向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高空冷空气收缩下沉,导致水平方向空气密度差异,从而使空气流动起来,这就是对流运动.(3)厚度随纬度而变化对流层是地球大气贴近地表最薄的一层,厚度不足20千米,厚度大小因地理纬度而有差异.这是因为,低纬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厚度大;纬度越高,受热越少,对流越弱,对流层厚度越小.(4)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由于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及几乎全部水汽,致使空气在上升运动过程中,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致雨,形成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
云雨的形成、天气的多变、气温日变化大、有适宜人类生存的水热条件。
2.分析大气环流与季风环流(1)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表面因纬度而异的冷热不均。
假设地表性质均匀,那么大气在运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形成三圈环流。
仔细分析原因:高低纬两圈环流属于热力环流;中纬环流属于动力环流。
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对全球的热量、水量平衡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直接影响。
具体地说:凡低压带(上升气流)控制的地区,湿润多雨;凡高压带(下沉气流)控制的地区,干燥少雨;凡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控制的地区,湿润多雨;凡高纬吹向低纬的风控制的地区,干燥少雨。
如:信风带、极地东风带干燥少雨;西风带湿润多雨。
大气知识结构图
大气一、单元知识结构二、各节的知识结构1.第一节知识结构2.第二节知识结构.3.第三节、第四节知识结构5.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知识结构三、重点、难点知识分析1.分析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点(1)温度垂直变化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上的能量,大部分被地面吸收增热升温,远离地面的空气受热少。
使得对流层的气温下暖上冷,垂直方向上变化的规律是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2)对流运动显著由于地球上水平方向因太阳能量随纬度分布不均而不均,即水平方向上冷热不均。
以及对流层下暖上冷,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这两个因素的同时作用,形成了大气的对流运动。
简言之:对流层垂直方向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高空冷空气收缩下沉,导致水平方向空气密度差异,从而使空气流动起来,这就是对流运动。
(3)厚度随纬度而变化对流层是地球大气贴近地表最薄的一层,厚度不足20千米,厚度大小因地理纬度而有差异。
这是因为,低纬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厚度大;纬度越高,受热越少,对流越弱,对流层厚度越小。
(4)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由于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及几乎全部水汽,致使空气在上升运动过程中,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致雨,形成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
云雨的形成、天气的多变、气温日变化大、有适宜人类生存的水热条件。
2.分析大气环流与季风环流(1)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表面因纬度而异的冷热不均。
假设地表性质均匀,那么大气在运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形成三圈环流。
仔细分析原因:高低纬两圈环流属于热力环流;中纬环流属于动力环流。
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对全球的热量、水量平衡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直接影响。
具体地说:凡低压带(上升气流)控制的地区,湿润多雨;凡高压带(下沉气流)控制的地区,干燥少雨;凡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控制的地区,湿润多雨;凡高纬吹向低纬的风控制的地区,干燥少雨。
如:信风带、极地东风带干燥少雨;西风带湿润多雨。
七年级历史上册_知识结构图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
夏朝的兴亡 夏 、 商ຫໍສະໝຸດ 、 西 周 的 兴 亡商朝的兴亡
西周分封制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化
出现:原始社会末期。盛行: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特点: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代表作: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与商周同期,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文化举世闻名,出土的青铜面 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像等 陶瓷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玉器制造业:制造业兴盛,雕刻工艺达很高水平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的 原始农耕
原 始 的 农 耕 生 活 距今时间:距今约七千年 地点:位于浙江余姚 生产生活状况:活动范围位于长江流域,已使用磨制石器(这种磨制石器时代叫新石器时代) 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会建造房屋,住干栏式房子,过着定居生活 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陶器,制作简单的玉器和乐器 距今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位于陕西西安 生产生活状况:活动范围位于黄河流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屋里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用 会制造彩陶,陶器上有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是我国早期文字雏形 距今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 地点:位于山东泰安 生产生活状况:农耕经济发展,原始手工业发展,能够制造黑陶、白陶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中 华 文 化 的 勃 兴 ( 一 )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春秋争霸 春 秋 战 国 的 纷 争
战国七雄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铁农具和牛 铁农具的使用: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牛耕: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耕的使用 影响: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著名的都江 概况: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 意义: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岷江水患,灌溉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 堰 之国”的美誉 背景: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出现了新兴的封建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新兴的地主 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商鞅变法 内容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 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 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结构图(全册)
整百数除以 一位数
整百整十数 除以一位数
四舍五入法
灵活
整十数除以 一位数
口算
估算
第 一 树课 时 知 识
除法口算
最高位除尽
两位数除以 一位数
最高位 有余数
第 二 树课 时 知 识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有余数
三位数 除以一位数
没有余数
验算
第 三 树课 时 知 识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简便写法 不够商1 0占位 0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数都得0 商中间有0
第 四 树课 时 知 识
商中间有0的除法
有余数
没有余数
简便写法
不够商1 0占位
商末尾有0
第 五 树课 时 知 识
商末尾有0的除法
例1横向 条形统计图
例1平均数的 含义和求法
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 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 的条形统计图
简单的数 据分析
求平均数
例2用平均数 比较数据统计情况
统 计 ( 第 三 单 元 )
定义 计算 等量代换 重叠
商中间有0
两三位数 除以一位数
认识方向
路线图
长、正方形 面积
含义 计算
商末尾有0
数学广角
位置与方向
面积 平均数
笔算 估算 口算 口算 估算 笔算
连数的除法
空间与 图形
简单的 数据分析
单式条形 统计图
统计
与普通计 时法互化
数与计算
两位数乘 两位数 小数的 初步认识 24时计时法
强化练习 巩固方法
数 学 广 角
强化练习 巩固方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知识树
生活中的作用 模仿练习 找准中间量 数学思想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设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n m x -= …………………………………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x ma y 18-= ………………………………………②或者xary183-=………………………………………③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1.11水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亲脂小分子高浓度——→低浓度不消耗细胞能量(ATP)离子、不亲脂小分子低浓度——→高浓度需载体蛋白运载消耗细胞能量(ATP)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1、具有双层膜结构2、进行能量转换3、含遗传物质——DNA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5、内含核糖体6、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7、能自我分裂增殖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1.18已分化细胞的特点 1.19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特点G 2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1.211.22癌细胞的特点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分化程度最低(尚未分化),全能性最高扁平梭形 球形成纤维细胞癌变如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细胞黏着性降低,易转移扩散。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 禁鸦片。
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 海滩当众销毁。
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鸦片带来的危害:1.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2.削弱军队的战斗力;3.腐蚀清朝的通知机构;4.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 原料。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时间:1842年6月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战争中牺牲 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 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
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参与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结束:1860年10月,奕䜣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事人类文明史上 的一次浩劫。
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 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条约》。
俄国是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中,获利 最大的国家。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1)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 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 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3)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战斗中 打死洋枪队的头目华尔。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五六单元知识结构思维导图课件 PPT
结外
和平共处。
构 图
交
万隆会议
1955年 印尼万隆召开 周恩来出席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大家好
7
第17课知识结构图
联合国的 合法席位
外 的恢复
1971年10月
交 中美关系 事 的缓和与 业 建交
1971年7月 基辛格访华 1972年尼克松访华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发表《联合公报》
第一支:华东军区海军
第
舰 队:东海、南海、北海舰队
钢
海军建设
导弹驱逐舰、核潜艇 多兵种:水面、潜艇、航空兵、陆战队
十 五
铁
辽宁舰交接入列
课
长 城
成立:20世纪50年代初 抗美援朝
空军建设 1956 年 歼—5型歼击机
知
各型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制成
识
1966年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结
导弹部队 核反击、常规精确打击
全方位外交 大家好
主
国际地位 显著提高
和 平 外
交9
第18课知识结构图
国防
科
技
文 化 农业
成 就
医学
两弹 一星 载人 航天
袁隆平
屠呦呦
原子弹1964 氢弹1966 东方红1号 1970 钱学森 邓稼先
神舟一号 1999(无人) 神州五号 2003年10月 杨利伟 神舟七号 2008年9月 翟志刚
籼型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之父
2
第13课知识结构图
完成祖国 统一
洗雪百年国耻
一国 两制
大家好
邓小平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香港回归 1997 澳门回归 1999
二年级知识结构图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结构图识字五 (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 18、称赞 (体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第五单元单元内容19、蓝色的枫叶(体现互相帮助) (团结合作,友好相处) 20、纸船和风筝(体现和谐相处)21、从现在开始(体现尊重他人)1、认识60个生字,会写4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涵的道理。
单元目标 3、有团结合作的意识,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4、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谚语。
1、重点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单元重难点 (3)了解课文内容(1)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2、难点(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1、 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注重朗读训练,采取多种形式的读2、教学策略与教法,创设情境,反复朗读课文3、感悟课文,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熏陶4、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结合生活实际识字,读词语、句子识字,利用图画辅助识字,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识字。
5、通过组词、朗读课文、有趣的小故事复现生字,巩固要认的字。
6、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师指导、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
7、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搜集发生在身边的关于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的事,反思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品格。
8、利用讲故事、表演故事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
教学策略与教法。
二年级数学单元知识结构图
解决问题 (连续两问)
35+32
35+37
36-23
51-36
解决问题 (一个数比 28+34+22 另一个数多 84-40-26 或少几的 问题
67-25+28
解决问题 (一问)
35+2 35+20
35+7
36-3 36-20
51-6
6+7+20 20-8-6
7-5+18
第三单元单元结构图
解决问题 例6
生活中 的角
认识锐角 和钝角 例5
角的初 步认识
认识角
认识角 例1
画角 例2
认识直角
认识直角 例3 画直角 例4 Nhomakorabea第四单元知识结构图
3+3+3+3+3=15 6+6+6+6=24 2+2+2+2+2+2+2=14 2×7=14 7×2=14 5的乘法口诀 2、3、4的乘法口诀 2-6 表 内 乘 法 (一) 的 乘 法 口 诀
解决问题
整理和复习
第七单元知识结构图
解决问题 例三
认识”分“ 例一
认识时间
认识几时几分 例二
第八单元知识结构图
数学广角
简单的排列(例一)
简单的组合(例二)
第 一 单 元 单 元 结 构 图
统一长度 单位 例1
认识厘米
解决问题 例8
认识厘米
例1
长度单位
用厘米量
例2
认识米
认识线段
认识米
例4
认识线段 例6
画线段 例7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结构网络图
例2
圆的认识和画法
例3
圆的对称特征
2.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练习十五
例1
利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
3.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练习十六
例1
利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圆的面积
例2
利用圆的面积计算求环形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第六单元)
标 题
例 题 安 排
课后练习
统计
引入新知
练习二十五
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练习二十一
例3
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练习二十二
例4
折扣
练习二十三1~3
例5
纳税
练习二十三4、5
例6
利率
练习二十三6~9
(二)空间与图形
1.位置 (第一单元)
标 题
例 题 安 排
课后练习
位置
例1
引入新知
练习一
例2
用数对表示位置
2.圆(第四单元)
标 题
例 题 安 排
课后练习
1.认识圆
例1
想办法画圆,感受圆的曲线特征
练习十二
3.百分数 (第五单元)
标 题
例 题 安 排
课后练习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练习十八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例1
小数化百分数
练习十九1、2、5、6
例2
百分数化小数
例3
百分数化分数
练习十九3~8
例4
分数化百分数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例1
求常见的百分率
练习二十
例2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诸侯的权利: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2、职位世袭3、设置官员4、建立武装(1)分封制 5、正派赋役早期政治制度诸侯的义务:1、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镇守疆土3、随从作战4、缴纳贡赋5、召见述职(夏商周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西周政治制度①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宗法制②特点:a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b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c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且有双重关系(嫡长子与其他之后再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③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御史大夫建立: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丞相→郡(守)→县(令)→乡(里)太尉古郡国、郡县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与朝廷对抗)代①汉朝推恩令(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中②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国(1)中央集权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各地调派精兵,充当中央禁军③宋朝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通判负责监督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管理④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政①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治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制演进与强化(2)君主专制③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④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秦朝至清朝)汉:察举制(3)选官用官制度魏晋:九品中正制隋—清:科举制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顶峰:明清:君主专制清:议政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过程(1)世界形势: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而对外扩张背景(2)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3)根本原因:列强要开辟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①时间:1840—1842年,英国发动(1)鸦片战争②结果:《南京条约》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战争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一、(3)中法战争:1883—1885年,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列①时间:1894-1895年强概况(4)中日甲午战争②结果:《马关条约》入③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侵(5)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19世纪末①时间: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结果:《辛丑条约》③影响: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结构图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结构分析1.本单元共四篇文章,三篇史传篇幅较长,囊括了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多种要求,五首词是古代诗词中的经典词作,从内容、风格、艺术上都各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2.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积累重要的文言文知识,还能够增长历史知识并受到古人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3.学习这个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去同古人作心灵对话,理解他们特殊的思想情感,从这些历史资料中去发现和领会中华民族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甘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统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指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体会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历史作用,脱离特定环境审视人物的做法是缺乏取的。
树立准确的偶像观、英雄观人生观和远大抱负;协助学生学会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5.朗读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学时应该采用多种朗读方式。
如齐读、散读、个人朗读、分组朗读等方式,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学生尽可能在课堂上识记相关名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6.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掌握知识,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互相质疑,“有疑而问”或是“明知故问”,互相取长补短,从而掌握文章的大意,进一步熟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1.反复地诵读,熟悉并背诵重要的篇章,提升阅读水平,学会一些阅读技巧。
理解相关作者、文体及相关知识,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水平。
3.积累古今异义词,揣摩、品味精彩文句,提升语言使用水平。
4.欣赏古代诗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
5.从文章中学到历史人物的勇气、魄力和智慧,并从他们身上汲取精华,传承美德,砥砺意志,自强不息。
三、单元教学重点1.理解一些文学常识及中国几大历史著作的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五首
体会诗、词、曲的不同特色,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能熟读背诵。
熟读、体会、理解;小组合作探讨。
综合性学习
围绕学过的诗词,拓展阅读。
利用网络等资源学习
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知识结构图
五柳先生传
理解作者不慕富贵、名利,甘愿清贫的性格及品质;了解陶渊明及他的田园诗。
熟读、体会、理解;小组合作探讨。
马说
了解“伯乐相马”的含义,学习本文形象说理的特点,理解重点的文言词语。
熟读、体会、理解;小组合作探讨。
送东阳马生序
学习古人克服困难、勤奋好学的精神;学习本文叙事说理的方法;掌握重点的文言词语。
单元
目标(人文目标、认知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第五单元
本单元是古诗文单元,了解学习古代诗文名篇,从具体作品中感受中国文化,学习继承优良的民族传统。
背诵熟读美文佳篇,了解的美丽,学习景物描写的特点(奇山异水)和优美的(对偶句)
熟读、体会、理解;小组合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