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赏析
书法赏析
![书法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3a8467561252d380eb6ee5.png)
《宣示表》
• 钟繇(yáo)(151年-230年) ,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 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 家。《宣示表》使其书法代表作品。 《宣示表》充满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 和气息,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 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从左图来看 此书点画遒劲朴茂,刚柔相济;结体 略呈扁形,;章法自然错落,颓然天 放。通篇充盈着浑厚醇古、雍容端庄 的典雅之美,看上去令人有一种说不 出的美感
《自叙帖》
• 《自叙帖》是中华第一草 书。为唐唐朝法僧怀素所作 。其用笔圆劲有力,奔放流 畅,一气呵成,柔多于刚, 线条婉畅,富于弹性,结体 姿态也婀娜清丽,行距疏阔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在 写作时的那种神闲气定、快 捷、灵动的气质。
《黄州寒食诗帖》
• 苏轼(1037-1101)长于行 书、楷书,北宋著名政治 家,文学家,诗人,画家, 书法家。这篇《黄州寒食 诗帖》是其传世行书作品 ,《黄州寒食诗帖》在书 法史上影响很大,其笔法 飄放豪迈,苍劲有力,笔 墨浓厚。充分体现了作者 本人的豪放的性格特征。 令人心旷神怡。
晋代王羲之作品《兰亭集序》,其被誉作“天下 第一行书”此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 美健秀用笔细腻,结构多Hale Waihona Puke ,错而不乱。令人有 一种心旷神怡之感
《多宝塔碑 》
• 颜真卿,唐代著名书 法家,此帖为《多宝塔 碑 》,是其代表作品。其 整篇结构严密,点画圆整, 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 静中有动,飘然欲仙。另 外结构疏密匀称,风格严 谨庄重。结构上讲究内紧 外松和上紧下松 。有种说 不出的美感。
《真草千字文》
• 智永,本姓王,名法极,陈、隋间 会稽人,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 本每行十字,计二百零二行,首二 行漫漶,文中除有数字残缺外余均 完好。 此书《真草千字文》为其 代表作,其笔法真写圆劲古雅,草 写丰美匀中落,真草千字文笔意精 熟,气骨清健,气韵飞动,优入神 品,被评为天下法书第一。
名家书法作品的经典赏析
![名家书法作品的经典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370ba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e.png)
名家书法作品的经典赏析书法是一种独具艺术魅力的表现形式,通过墨迹的装点,展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
名家书法作品更是在艺术表现和文化内涵上具有独特的价值,让人们通过欣赏书法作品,感受到名家的艺术魅力和智慧。
首先,苏轼的书法作品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苏轼不仅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多以行草和行楷为主,字迹潇洒,气势非凡。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赤壁赋》。
苏轼以豪放的笔墨,将《赤壁赋》中的豪情壮志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字都展现出了作者内心的热血和豪情。
其次,王羲之作为书法史上的一代宗师,他的书法作品更是堪称绝世佳作。
王羲之的兰亭序享誉千古,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一书充分体现了王羲之丰富的书法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每一个字都富有生气和韵律感,令人感受到书法的魅力和智慧。
此外,张旭的“怪石崔云”更是书法作品中的经典之一。
张旭的草书飘逸变幻,刚柔并济,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
他的“怪石崔云”更是在艺术表现和意境上达到了巅峰。
每一个字都像是一块奇石,独特而瑰丽,让人仿佛置身于瑰丽的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之美。
最后,柳公权的碑刻书法也是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
柳公权的楷书刚中有柔,秀丽而不失稳重,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
他的碑刻书法作品中,字迹端庄稳重,每一个笔画都显现出深厚的书法功力和艺术造诣。
柳公权以其卓越的书法技艺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创造了许多不朽的经典之作。
在名家书法作品的经典赏析中,我们能够领略到书法艺术的魅力与智慧,感受到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名家书法作品的深入解读,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到书法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感受到书法对人们生活的独特意义。
愿我们在欣赏名家书法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让书法艺术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田英章书法作品赏析
![田英章书法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31236c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04.png)
田英章书法作品赏析田英章先生的书法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备受赞誉。
以下是对田英章书法作品的赏析,从笔画质感、结构韵律、墨色变化、字体风格、内容意境、艺术传承和个人风格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笔画质感田英章先生的书法作品在笔画质感方面表现出色。
他的用笔细腻入微,无论是点画还是线条,都显得沉稳流畅,富有弹性。
他的笔法精湛,轻重得宜,粗细有致,虚实相生,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二、结构韵律田英章先生的书法作品在结构韵律方面也颇具特色。
他深得书法结构之妙,作品中的每个字都有独特的姿态,或端庄秀丽,或雄浑豪放,或灵动优雅,或古朴典雅。
他的字形结构严谨,注重对称和平衡,给人一种稳重感。
同时,他还注重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和衔接,使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三、墨色变化田英章先生的书法作品在墨色变化方面也表现得非常出色。
他善于运用墨色的深浅、枯湿和浓淡等变化,表现出作品的不同层次和意境。
墨色变化丰富,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活泼,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四、字体风格田英章先生的书法作品以楷书为主,同时兼备行、草等多种字体风格。
他的楷书字体规范、工整、严谨,线条流畅,用笔有力;行草书则显得洒脱自如,气势磅礴,豪放不羁。
他的字体风格多样,显示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对不同字体的驾驭能力。
五、内容意境田英章先生的书法作品在内容意境方面也颇具特色。
他的作品多以古诗词、名言警句等为题材,表现出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通过书写这些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字,田英章先生传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使观者不仅能欣赏到精湛的书法技艺,还能感受到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境。
六、艺术传承田英章先生作为一代书法大家,深知艺术传承的重要性。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注重个人风格的塑造,同时也积极吸收和继承了传统的书法技艺和理论。
他致力于传承和推广中国书法文化,多次举办书法讲座和培训活动,教授书法技艺和理论知识,为培养新一代的书法人才做出了贡献。
古今书法大家作品赏析
![古今书法大家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f2e64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3.png)
古今书法大家作品赏析一、介绍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古今中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不同的书法大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造诣,创作出许多令人钦佩的作品。
本文将对几位古今书法大家的代表作品进行赏析,探讨他们的艺术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二、王羲之1.《兰亭序》以“兰亭集会”为主题的《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幅行书,内容记载了王羲之与友人们在兰亭聚会的情景。
整幅作品流畅自然,融汇了魏晋时期的笔墨风格和王羲之个人的才情。
作品中的每个字都饱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情感,充分展示了王羲之极高的书法造诣。
2.《九成宫醴泉铭》《九成宫醴泉铭》是王羲之为东晋建康九成宫所撰写的铭文。
这幅楷书作品以端庄稳重的形式展现了文字之美。
王羲之巧妙地运用了书法的艺术手法,将铭文雕刻得字字庄重肃穆,给人以庄严肃重之感。
整幅作品以豪放洒脱的笔墨展示了王羲之的创作才华。
三、颜真卿1.《祭侄文稿》作为唐代的书法大家,颜真卿以其奔放雄浑的行书风格而闻名。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行书作品是颜真卿为祭奠侄子而写的悼文。
作品以洒脱大气的笔触表现出深深的思念之情,字体饱满有力,秀逸飘逸,完美展现了颜真卿的书法艺术风采。
2.《祭扫冯唐墓》《祭扫冯唐墓》是颜真卿为唐代文学家冯唐墓祭奠而创作的楷书作品。
整幅作品以端庄庄重的形态展现了颜真卿扎实的书法功底。
他运用粗细相间的笔触和严谨的结构,使得每个字的形象生动饱满。
作品寓意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四、张择端1.《黄庭经序》张择端是明代著名书法家,擅长于草书的创作。
《黄庭经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作品以活泼奔放的笔触展现了楷书和行书的独特魅力。
张择端的草书风格独特,笔势激荡,给人以充满张力的视觉冲击。
《黄庭经序》凝聚着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2.《新安临川集序》《新安临川集序》是张择端为明代文学家杨基所写序文的楷书作品。
作品结构严谨,字迹饱满有力,展现了张择端扎实的书法功底。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赏析PPT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赏析PPT](https://img.taocdn.com/s3/m/407ce36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0.png)
《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 《洞庭春色赋》等。
黄庭坚
风格特点
黄庭坚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和草书为主,其风 格雄健奇崛,笔力苍劲,线条挺拔。他的字 形偏长,结构严谨,章法多变,气势磅礴。
代表作品
《松风阁诗帖》、《诸上座帖》、《砥柱铭》 等。
米芾
风格特点
米芾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和草书为主,其风格 潇洒飘逸,笔法灵动,墨色变化丰富。他的 字形偏瘦,结构奇特,章法多变,意境深远 。
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作品以行书和草书为主,风格秀逸清 丽,笔法婉约含蓄。
详细描述
董其昌的书法深受赵孟頫等历代书法大师的影响,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的作品行笔婉约,线条含蓄,字形秀丽,结构巧妙。在章法上,他注重整体 布局,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秀逸、清丽的美感。
祝允明
总结词
祝允明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以行书和草书为主,风格豪放不 羁,笔法雄浑有力。
总结词
邓文原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以隶书和行书见 长,风格古朴、典雅,被誉为“元代隶书之冠”。
详细描述
邓文原的隶书作品《离骚经》是其代表作之一,笔法古 拙自然,气韵高古,展现出典雅的艺术风格。他的行书 作品《洛神赋》则以端庄秀丽、清雅脱俗著称,是元代 行书的又一代表作品。
07
明代书法名家
文征明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赏析
$number {01}
目 录
• 秦代书法名家 • 汉代书法名家 • 魏晋书法名家 • 唐代书法名家 • 宋代书法名家 • 元代书法名家 • 明代书法名家
01
秦代书法名家
李斯
书法风格
李斯的书法风格严谨、工整,线 条流畅,结构紧凑,具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
书法的欣赏与赏析
![书法的欣赏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af2d8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6.png)
书法的欣赏与赏析书法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许多文化爱好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不仅要求字体的形状和布局,还要表达作者的个性和情感。
本文将从书法的起源、分类以及欣赏与赏析等方面探讨书法的魅力。
一、书法的起源与分类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
在甲骨文、金文和篆字的基础上,经过演变和整理而形成了今天的楷书、行书、草书和隶书等不同的书体形式。
1.楷书:楷书起源于东汉时期,是对篆书的改进。
它以直线为主,笔画平整,字形规整,清晰易懂。
楷书字体端庄大方,被广泛应用于印章、书法作品和书籍中。
2.行书: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的特点是笔画流畅,扁平而简洁,书写速度较快。
行书一般用于记事、书信等实用场合。
3.草书:草书起源于汉朝,是书法中最具艺术创造性的一种形式。
草书的字迹横空出世,形态多变,笔画迅疾奔放,传递出一种独特的力量和个性。
4.隶书:隶书是汉代秦始皇统一文字后制定的一种官方字体,其字形严谨简洁,线条纵横交错。
隶书主要用于文书、碑铭等场合。
二、书法的欣赏与赏析书法艺术的欣赏与赏析需要准确把握字体的韵律、筆画之间的关系以及作者的笔墨情趣。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欣赏与赏析方法。
1.韵律与节奏:字体的韵律是指笔画的顺序、距离和力度等因素所造成的节奏感。
通过欣赏字体的韵律,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书写过程中的力度变化和情感表达。
2.构图与布局:书法艺术中的构图和布局是指字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合理的构图和布局可以使字体在纸面上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效果,使欣赏者产生舒适的感觉。
3.笔画与用墨:通过观察字体的笔画和墨迹的运用,我们可以了解作者的笔墨情趣和个性特点。
一支硬笔或毛笔,一块墨,通过精准的运笔和呈现,带给观者视觉上的享受。
4.意境与情感:书法艺术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欣赏书法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书写过程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中国当代杰出硬笔书法家大师庞中华四十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中国当代杰出硬笔书法家大师庞中华四十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05218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b.png)
中国当代杰出硬笔书法家大师庞中华四十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导言庞中华是中国当代杰出的硬笔书法家,他的作品独具风格,精雕细琢,堪称艺术的杰作。
本文将对庞中华创作的四十幅经典书法作品进行赏析,从字体、构图、意境等多个方面进行细致分析,以展示庞中华的卓越才华和独特艺术见解。
I. 作品一:《自由》1. 字体•端庄:作品中的每个字体都显得庄重而端正,展示了庞中华功底扎实的硬笔书法技巧。
•鲜明:每个字都具有鲜明的笔画,轻重得当,线条流畅,展现了自由的肆意与张扬。
2. 构图•对称:整幅作品采用对称的布局,体现了对自由的平衡追求。
•大写:作品中的每个字都采用大写形式,突出了自由的宏伟与壮丽。
3. 意境•挣脱束缚:作品通过用笔刚劲有力的字体表现了挣脱束缚的力量,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II. 作品二:《和平》1. 字体•温婉:作品中的字体柔和而温婉,融合了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的精髓,展示了庞中华独特的创作风格。
•圆润:字体的每一笔都圆润饱满,给人以和平宁静的感觉。
•层次分明:作品中的每个字都形成了层次感,给人以和平的深刻体验。
•左右对称:整幅作品左右对称的布局,使得和平的主题更加突出。
3. 意境•人与自然的和谐:作品通过流畅的线条和温和的字体,表达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III. 作品三:《奋斗》1. 字体•豪迈:作品中的字体豪迈挺拔,笔力强劲有力,彰显了庞中华的书法功底。
•竖起笔杆:每个字的笔杆都显得特别直立,象征着坚定的奋斗精神。
2. 构图•上下分割:整幅作品采用上下分割的构图方法,上方字体大写,下方字体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
•空白的利用:作品中恰到好处地利用了空白,突出了字体的力度和力量感。
3. 意境•拼搏奋进:作品表达了奋斗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鼓舞人们积极拼搏,在逆境中不断追求进步与光明。
IV. 作品四:《爱国》1. 字体•古拙:作品中的字体古朴而庄重,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氛围,展示了庞中华扎实的基本功。
•潇洒:每个字的笔画都流畅自如,流露出爱国情怀的激情与豪情。
书法作品赏析的角度
![书法作品赏析的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b34bdb1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13.png)
书法作品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宏观与微观的把握:欣赏书法作品时,首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宏观把握,观察其气势、神采、布白等。
同时,也要对细微之处进行观察,例如用笔、用墨、结构、线条等。
线条质量与组合:观察线条的质量,可以判断作者创作时的用笔、用墨及其笔法。
同时,由线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艺术造型的意趣和哲理也是欣赏的重要元素。
布白与神采:布白包括结字、行气、章法,好的布白能使一幅字显现出整体美。
神采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是作者精神境界的忠实记录,与作者的情感、性格、修养密切相关。
书法风格:书法艺术风格首先表现在作品独特的整体风貌以及所造成的独特意境,这与书法家的审美取向、艺术气质最为密切,是书法家的艺术个性张扬的结果。
陈壁书法作品赏析
![陈壁书法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2c1d9b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d.png)
陈壁书法作品赏析
陈壁以文学知名,尤善篆、隶、真、草,流畅快健、富于绳墨。
从《五言古诗轴》中可以看出,陈壁用笔沉著,笔下的横、竖、撇、捺都似“绵里藏针”,疾而涩,险而稳。
作品中即使在线质最细处和婀娜多姿中也不失刚健的力度。
这说明作者善用刚柔并济之法,使柔中带刚,刚中带柔,也显示了作者用腕娴熟,掌握分寸恰当的功力。
篇中的几处飞白,委婉盘绕,若行若藏,似怀素笔意,又不完全模仿怀素。
用字之欹侧造成了跌宕爽朗的气势,也是陈壁草书的特点。
上字若右倾,下一字必左斜,或插一个重心平稳之字,或在连续数字欹侧后,再以一平稳之字托起,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和笔势的均衡感。
若从造型上分析,作品里的字与字的排列,犹如杂技演员走钢丝,似平实险,以险求平,于是动感、美感、力感全然浑为一体。
作见并不运用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的手法,而是在灵动恣肆中,追求沉郁凝重的风神气韵。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赏析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cd57b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4.png)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赏析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既是汉字的艺术运用,也是一种视觉审美的享受。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特点,并对一些著名的书法家和作品进行赏析。
一、古代书法艺术的特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有着独特的特点,包括形式美、意境美和技法美。
首先,形式美是书法艺术的一大特点。
中国书法以汉字为视觉表达的载体,通过书写的形式来展示文字的美丽。
在中国古代,书法被视为一种艺术,艺术家通过使用毛笔、墨汁和宣纸等工具,通过书写时的笔法、笔画、字形和布局等因素,创造出各种独特的形态。
这些形态具有动态美、静态美、对称美、曲线美等,在书写的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审美趣味。
其次,意境美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中国书法注重表达文字背后的意义和情感,艺术家通过运用不同的笔法和线条形成书法作品的独特气质和情感表达。
古代书法作品常常包含着诗词、名言警句等,通过书法的艺术表现形式,使文字的意义得以进一步传达,赋予读者以思考和感受的空间。
最后,技法美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书法技法包括用笔、调墨、布局等各种技巧,艺术家通过不同的技法展现出多样的书法风格。
例如,“飞白”是一种独特的技法,它强调墨水溅射的效果,形成随意而灵动的墨迹,在书法作品中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美感。
二、书法家和作品赏析1. 王羲之王羲之,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被尊为“书圣”。
他的作品兼有骨力和飘逸之美,深受后世书法家的推崇。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兰亭序》,这是一篇由王羲之亲自书写的序文。
通过书写的形式和意境的表达,王羲之成功地展示了书法艺术的卓越之处。
2. 柳公权柳公权是唐朝时期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以骨力和遒劲著称。
他擅长于行书,尤以楷书闻名。
他的作品《祭侄文稿》是行书的代表之一,通过墨色的运用和线条的流畅展示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3. 王献之王献之是南朝时期的书法家,他擅长于隶书。
他的作品《王羲之碑》以其严谨的笔画和工整的结构而闻名,被后世书法家称为“隶圣”。
曹全碑字帖赏析
![曹全碑字帖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9adef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64.png)
曹全碑字帖赏析
曹全碑字帖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名家之作,其赏析如下:
1. 字体规范:曹全碑字帖的字体规范严谨,线条秀丽,笔画遒劲可人。
他独特的字体风格,以秀丽俊美为主,结构严谨,字形端庄工整。
2. 笔力饱满:曹全碑字帖的笔力饱满有力,表现出勾画的浑厚和骨力。
他的笔画长短相间,变化多样,以粗细相间造成视觉上的冲击感。
3. 线条流畅:曹全碑字帖的线条流畅优雅,笔势挥洒自如。
他的线条有着曲折、圆润的特点,质感鲜明,形成了独特的美感。
4. 结构稳健:曹全碑字帖的字形结构稳健有序,层次分明。
他的字形呈现出均衡的整体布局,在视觉上给人以稳定感,给人以清晰明了的感受。
5. 书法精湛:曹全碑字帖的书法精湛非凡,集中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高超技巧。
他的字迹端庄大方、雄劲有力,尽显书法家的造诣和魅力。
总体而言,曹全碑字帖赏析的重点在于他的规范字体、饱满笔力、流畅线条、稳健结构和精湛书法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曹全碑字帖成为了书法家们学习和模仿的典范,也成为了传世之作。
赤壁赋书法赏析
![赤壁赋书法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7c9bc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e.png)
赤壁赋书法赏析
《赤壁赋》是苏轼的一篇重要作品,其书法艺术也备受赞誉。
以下是对《赤壁赋》书法的一些赏析:
1. 气韵生动:苏轼的书法注重气韵的生动,他的字形虽然向右上方倾斜,但整体上却有一种动态平衡的感觉。
这种气韵生动的特点,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
2. 笔法丰富:苏轼的书法笔法丰富,他善于运用各种笔法来表现不同的字形和意境。
他的书法作品中既有行书的流畅,也有楷书的端庄,更有草书的狂放。
这种丰富的笔法运用,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结构严谨:苏轼的书法结构严谨,他的字形虽然向右上方倾斜,但整体上却有一种对称和谐的感觉。
他的字形大小、笔画粗细、结构比例等都非常严谨,这种严谨的结构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4. 意境深远:苏轼的书法意境深远,他的字形和意境相互呼应,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
他的书法作品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更有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这种深远的意境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总之,《赤壁赋》是苏轼的一篇重要作品,其书法艺术也备受赞誉。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书法赏析
![书法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0d1cb3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3.png)
书法赏析书法赏析。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之一。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通过对书法作品的赏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历史和情感。
首先,书法作品的赏析需要从艺术形式入手。
书法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笔墨纸砚的结合,以线条、形态、布局等方式表现出文字的美感。
在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字体的书写风格,如隶书、楷书、草书等,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隶书的刚劲挺拔,楷书的端庄稳重,草书的潇洒豪放,每一种字体都展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通过对这些字体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书法作品所蕴含的艺术美感和审美情趣。
其次,书法作品的赏析需要从文化内涵入手。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字的书写,这些文字往往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诗词或文章,如《论语》、《诗经》、《红楼梦》等。
这些文字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更是中国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通过对这些文字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智慧。
最后,书法作品的赏析需要从历史情感入手。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形式,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甲骨文和金文。
在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不同书法家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和特点,更展现了不同书法家的个性和情感。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情感和人文精神。
综上所述,书法作品的赏析是一种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书法作品的艺术形式、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历史和情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书法作品的赏析,从中汲取营养,感受其中的美感和情感,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我们心中发扬光大。
《岳阳楼记》书法赏析
![《岳阳楼记》书法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f01e8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c.png)
《岳阳楼记》书法赏析《岳阳楼记》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一篇散文,以描写岳阳楼的景色和游客的欢乐为主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该文章不仅文学价值极高,同时其书法艺术也备受推崇。
以下是对《岳阳楼记》书法的赏析。
一、整体风格《岳阳楼记》的书法风格以行草为主,整篇作品气势磅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于人生的感慨。
笔画之间连贯流畅,犹如行云流水,整体呈现出一种自然、豪放的美感。
二、字形结构在字形结构上,《岳阳楼记》的书法注重空间的分布和平衡。
每个字都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出最大的美感,笔画之间的疏密关系处理得当,使得字形既紧凑又舒展。
同时,每个字的结构也都符合书法的基本规范,笔画之间的搭配和呼应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
三、用笔特点在用笔上,《岳阳楼记》的书法表现出了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作者善于运用中锋和侧锋的变化来表现出不同的笔画效果,中锋用笔使得笔画厚重有力,侧锋用笔则使得笔画更加飘逸潇洒。
同时,作者还善于运用枯笔和飞白等技法来表现出笔画之间的变化和节奏感。
四、章法布局在章法布局上,《岳阳楼记》的书法注重整体效果和节奏感的把握。
整篇作品以大字为主,小字为辅,大字与小字之间形成明显的对比关系,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同时,作者还善于运用题款、印章等元素来丰富作品的构成形式,使得整篇作品更加完整、和谐。
五、墨色运用在墨色运用上,《岳阳楼记》的书法注重浓淡干湿的变化和对比。
作者善于运用浓墨重彩来表现出笔画的厚重感和力度感,同时也善于运用淡墨轻毫来表现出笔画的飘逸感和轻盈感。
干湿之间的变化也使得作品呈现出一种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六、意境表达在意境表达上,《岳阳楼记》的书法注重通过笔墨来传达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情感。
作者通过对于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游客欢乐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人生的感慨。
这种意境的表达方式也使得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七、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岳阳楼记》的书法艺术还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书法作品及其赏析
![书法作品及其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e0c49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9.png)
书法作品及其赏析书法作品:《陋室铭》《陋室铭》是唐代文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而著称。
此作品以行楷书写,笔触流畅,结构严谨,展现出作者高洁的人品和卓越的文学造诣。
从书法艺术角度看,《陋室铭》具有以下特点:1. 笔法精妙:作者运用中锋与侧锋,使笔触富有变化,既刚劲有力,又温润如玉。
每一笔、每一划都显得矫健而婉约,犹如舞者在纸上轻舞飞扬。
2. 结构巧妙:整篇作品布局合理,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
字形结构或紧或松,给人以动态的美感。
3. 墨色层次分明:通过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表现出书法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这种墨韵的变化与作者的情感起伏相呼应,更显作品的情感内涵。
4. 气韵生动:整篇作品气息连贯,一气呵成。
每一个字都仿佛在呼吸,与整体气息相通。
这种气韵生动的感觉,正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陋室铭》不仅是一篇文学佳作,更是一件书法艺术的珍品。
它所传达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法作品:《海上韩天衡先生诗赞》《海上韩天衡先生诗赞》是韩天衡先生的书法作品,以草书书写而成。
此作品线条流畅,笔触雄浑有力,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从书法艺术角度看,《海上韩天衡先生诗赞》具有以下特点:1. 笔法豪放:韩天衡先生的草书风格独特,笔法大胆豪放。
每一笔、每一划都显得力透纸背,如龙飞凤舞,动感十足。
2. 线条变化丰富:作品中线条的粗细、曲直、刚柔等方面变化丰富,极具艺术表现力。
这种线条的变化与韩天衡先生的情感表达相得益彰,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
3. 墨色淋漓尽致:通过深浅浓淡的墨色运用,表现出书法的韵律和节奏感。
这种墨色的变化使作品更加生动,富有立体感。
4. 个性鲜明:韩天衡先生的书法个性鲜明,独具一格。
他的作品不仅传达出独特的艺术美感,更展现出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
《海上韩天衡先生诗赞》是一件极具个性和创新意识的书法佳作,展现了韩天衡先生独特的艺术追求和卓越的书法造诣。
笔尖上的艺术——书法基础与赏析
![笔尖上的艺术——书法基础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69f90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e.png)
书法,被誉为“笔尖上的艺术”,是中国文化瑰宝,承载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书法艺术不仅仅是用笔书写汉字的技巧,更是一种对美的追求,以及精神和心灵的表现。
书法基础与赏析主要包括对书法的基本技艺、创作方法、书法流派的了解和鉴赏。
一、书法基础书法基础包括笔画、结构、字义等方面。
首先,书法的基本单位是笔画,如点、横、竖、撇、捺等。
笔画的运用依循传统技巧,如起笔、按笔、转笔、收笔等。
其次,结构是书法美学的重要标准,需照顾到每个字的整体布局、行列等比例关系。
最后,识别字义同样重要,以确保书法作品内容的准确性和易读性。
二、书法创作方法书法创作方法主要包括临摹、用笔法、造型、章法等方面。
初学者可以通过临摹名家作品,熟悉书法基本技巧和构成原则。
用笔法主要包括横、竖、撇、捺、圈、点等笔画技法。
造型探讨如何构图和韵律的运用,以使字形美观大方。
章法则涉及整个作品的排版、布局等方面的处理。
三、书法流派书法流派主要包括篆、隶、楷、行、草、颜体等。
篆书是最古老的一种书体,包括大篆、小篆,具有圆润之美。
隶书则是汉字的流行书体,结构繁复且风格优美。
楷书是规范化的书体,书写简练、韵律鲜明。
行书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行笔自由、富有连绵之美。
草书是书法的一种速写体,笔画疾驰、气势磅礴。
颜体是颜真卿所创,融合楷行草之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四、书法赏析书法赏析主要通过对书法作品的形式、内容、技法、风格等方面的了解和分析,提高鉴赏能力。
学会赏析书法作品可以让我们更加欣赏书法艺术的韵味,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培养自己的审美观察力,不断提高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欣赏水平,是研究和学习书法的核心环节。
兰亭集序的书法赏析
![兰亭集序的书法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f04b0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c.png)
兰亭集序的书法赏析一、兰亭集序的基本情况兰亭集序可是书法界的超级明星呢!它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杰作。
王羲之那可是书法界的传奇人物,他的字就像是有魔法一样,超级吸引人。
兰亭集序写于兰亭这个地方,当时一群文人雅士聚在一起,喝酒作诗,可开心了,这篇序就是为当时大家所作的诗集写的序。
二、兰亭集序的书法风格赏析1. 笔法的灵动性兰亭集序的笔法那叫一个灵动。
你看那些笔画,就像是一个个活泼的小精灵在纸上跳舞。
每一笔都有自己的姿态,粗细变化自然得很。
有时候一笔下去轻轻的,像是在纸上轻轻滑过,有时候又重重地落下,充满力量。
就好比我们平时写字,有时候很随意,有时候又很认真用力,但是王羲之能把这种变化掌握得恰到好处,真是厉害极了。
2. 字体结构的美妙它的字体结构也超级美妙。
各个部分之间的搭配非常和谐,就像搭积木一样,每一块都放在最恰当的位置。
笔画之间相互呼应,左边的笔画好像在跟右边的笔画打招呼,上面的笔画也和下面的笔画有互动。
整个字看起来既稳当又不失俏皮,就像一个有教养又充满活力的年轻人。
3. 整体的节奏感从整篇来看,兰亭集序有着强烈的节奏感。
字的大小、疏密变化就像是音乐里的节奏一样。
有些地方字比较大,而且比较密集,就像音乐里的高潮部分,充满激情;有些地方字小而稀疏,就像舒缓的乐章,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这种节奏的变化让我们在看字的时候,就像在听一首优美的曲子,一会儿激昂,一会儿悠扬。
三、兰亭集序的艺术价值1. 对后世书法的影响兰亭集序对后世书法的影响那可太大了。
后世很多书法家都把它当作学习的范本,就像学生有一个超级优秀的榜样一样。
它的笔法、结构等很多方面都被后人模仿和学习,并且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可以说,它就像一颗种子,在书法的花园里生根发芽,长成了一片茂密的森林。
2. 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在书法史上,兰亭集序的地位就像珠穆朗玛峰一样高。
它是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作,代表了东晋时期书法的最高水平。
而且它不仅仅是一幅字,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代表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书法作品赏析
![书法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a0fcd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62.png)
书法作品赏析书法以用笔为上,精妙的用笔是一幅作品经得起久看、细看和反复品味摩挲的重要因素。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书法作品赏析,希望你们喜欢。
书法作品赏析书法的“十美”一、形态美书法以用笔为上,精妙的用笔是一幅作品经得起久看、细看和反复品味摩挲的重要因素。
“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
若“平直相似,上下方整,前后平齐”那样机械而单调的排列,就势必破坏字形的结构美。
姜夔《续书谱》中说:“古人遗墨,得其一点一画,皆昭然绝异者,以其用笔之精妙也”。
相传王羲之写点“万点异类”,再看杨凝式的《韭花帖》、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几乎找不出形态相同的点画。
而这些形的变化,又都是在笔势的作用下产生的,显得自然,其基本笔调协调统一,合乎情理,圆笔的婉媚,方骨的雄强,藏锋的含蓄,露锋的神气,不同的形态变化可以给观赏者不同的艺术感受。
用笔的变化,不仅表现在形态上,而且还包括角度上的微妙变化。
切忌横画如梯架,不见到有平齐的笔画排列在一起,故善书者贵能于不平中求平,不齐中求齐,不匀称中求匀称,才能给观赏者以一种美的享受。
二、质地美“质”是指点画的质地、质感、份量、力度、文采等。
有质感的点画,其意味风韵,浑厚含蓄,其表虽朴实而无外饰,其里却“藏骨抱筋,含文包质”,这是一种内在而深刻的美。
颜真卿的《祭侄稿》、杨凝式的《韭花贴》、李建中《土母帖》和張旭《古诗四帖》,尽管风格不同,但都能给人以一种浑厚饱满、沉着顿挫、痛快淋漓、骨肉相称的艺术感受。
这种线条在“内容”上是丰富而充实的。
“笔中有物”,正是指此而言。
故富有质地美的点画,其画的两面往往不光而毛,或挺拔有力,或婀娜凝练,如飞入动,笔韵流畅,无凝滞板之势。
这种深得“疾涩”的用笔,如果没有日积月累的深厚功力和纯熟的笔墨技巧,以及雄健的笔力,是无法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
相反,一些浮薄扁平、墨不入纸、版刻光滑、怯弱无力、抛筋露骨、臃肿露肉、龌龊渣残的笔画,往往失去用笔的自然美,皆非书者所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楷书——《九成宫碑》
宋拓唐刻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拓本半开纵209cm,横13.9cm。1956年 张明善捐献文化部文物局拨故宫博物院 藏。
秦朝小篆——《泰山刻石》
泰山刻石立于始皇二十八年(公 元前219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前 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 所刻;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 年(公元前209年)刻制。刻石四面广 狭不等。两刻辞均为李斯所书。书法 严谨浑厚,平稳端宁;字形公正匀称, 修长宛转;线条圆健似铁,愈圆愈方; 结构左右对称,横平竖直,外拙内巧, 疏密适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唐朝——《祭侄季明文稿》
《祭侄季明文稿》(又称《祭侄文稿》),书者颜真卿,中国书法史上最著名的 三 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号称“天下第二行书”(另二件为王羲之书兰亭集序和苏 轼书寒食 帖),它也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 758 年); 麻纸本,行书 纵 28.2 厘米 横 75.5 厘米,23 行,每行 11—12 字不等,共 234 字。《祭侄稿》,满 纸云烟,笔触厚实,凝重,顿挫郁勃,绝然没有《兰亭序》的洒脱飘逸的用笔、妍美流 便的结体。可以想见当时真卿愤笔疾书,血泪交迸,情不能自禁的神情,满腔的忠义与 悲愤化作笔下或粗或细或浓或淡的缕缕线条,这线条犹如一个个摄人心魂的音符,汇合 成章,犹如一曲洪亮高亢的悲怆交响乐!宋人陈铎曾详细地分析《祭侄稿》书写过程,认 为:“文稿前十二行‘甚遒婉’从‘自尔’后六行,‘殊郁怒,真屋漏痕迹(笔法用语) 矣!’自‘移牧’至‘尚飨’末五行,沉痛切骨,与禊叙《兰亭》哀乐虽异,其致一也”! 真可谓入‘木三分,非深谙笔法,墨道者不能言此也!
具有一种特别的韵致。此是苏
轼平生得意之作,黄庭坚甚至 有"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 此"的说法。此帖与黄庭坚跋 在书法史上堪称"双壁"。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 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 一。
品其诗,苍劲沉郁,饱含着生活凄苦,心境悲凉的感
伤,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论其书,笔酣墨饱,神充气足, 恣肆跌宕,飞扬飘洒,巧妙地将诗情、画意、书境三者 融为一体,毕现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 求”、“自出新意,不践古人”的精髓。
诗稿诞生后,几经周转,传到了河南永安县令张浩 之手。由于张浩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相熟识, 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张浩携诗稿到四川眉州青神 县谒见黄庭坚。黄庭坚一见诗稿,十分倾倒,又思及当 时远谪海南的师友,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被谪贬在 惠州的苏轼责授琼州别驾。激动之情难以自禁,于是欣 然命笔,题跋于诗稿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 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 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 于无佛处称尊也”。黄庭坚论语精当,书法妙绝,气酣 而笔健,叹为观止,与苏诗苏字并列可谓珠联璧合。
晋朝——《兰亭序》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 、《临河序》、 《禊序》 和《禊贴》行书法帖。公元353年3月3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晋朝顶级军 政高官,在第一大都市会稽(绍兴)举行兰亭盛会,商议国家大事,王羲之为 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 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 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中年时的得意之作。
宋朝苏轼——《黄州寒食诗》
《黄州寒食诗帖》是北宋
苏轼最负盛名的书法传世名迹, 是他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 后第三年寒食节所书写的自己 所作的诗,全帖诗两首,17行, 行60字。此帖的一大妙处在于 "点画信手烦推求",把颜、杨、 李三家笔意浑然天成地融化之, 可称之为意造天书,而"学问 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 墨间",显得态浓意淡,天真 烂漫,情寓诗中,怀寓书内,
唐怀素草书——《自叙帖》
《自叙帖》长卷纵28.3公分,横长755公分,由15张白麻纸连接而成,共126行、695字。这篇怀素 自我推销的短文,内容上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怀素以80余字的篇幅,自述其生平大略;第 二部分,节录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二百五十余字,借颜鲁公之口,展示“开士怀素, 僧中之英”“纵横不群,迅疾骇人”的“草圣”气象。第三部分,怀素将张谓、虞象、朱逵、李 舟、许瑝、戴叔伦、窦冀、钱起等八人的赠诗,摘其精要,按内容分为“述形似”、“叙机格”、 “语疾迅”、“目愚劣”四个方面,列举诸家的评赞。所谓“形似”,作者用了“奔蛇走虺”、 “骤雨旋风”、“壮士拔山伸劲铁”、“又似山开万仞峰”等约70字,生动描述了其狂草的形式 美。所谓“机格”,是指创作方法,用了逾百字,如“以狂继颠”、“志在新奇无定则”、“醒 后却书书不得”,特别是“吴郡张颠曾不面”一句,当是对超迈张旭,前无古人的赞歌。所谓 “迅疾”,是言其书写的快捷,引用了四十余字,其中“满座失声看不及”,对“迅疾”作了极 形象的形容。所谓“愚劣”之云,乃多谦抑之词。所引“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狂”和 “醉”在怀素而言,又何“愚劣”之有?!在文章结尾处,怀素担心人们说他借重名公之口揄扬 自己,特意写了一句:“固非虚薄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不管他如何解释,其悠然自诩的情 感流露,跃然纸上。整篇文章把怀素狂草艺术的魅力,演绎得痛快淋漓,堪称狂草书法评论的千 古绝唱。
宋米芾——《苕溪诗帖》
“尚意”是宋人书法的一大特色。 所谓“尚意”,即崇尚意趣和尊重个性。 有宋一代,“苏黄米蔡”齐名。米芾对 同侪各有妙评:“蔡襄勒字……黄庭坚描 字,苏轼画字。”而向皇上“汇报”自 己书艺时,则曰:“臣书刷字。”以垩 帚刷壁,轻则有所不及,重则垩液淌落。 而米书正有“刷字”之妙——落笔较重、 取势较涩、振迅天真、因势生形,正如 苏东坡所誉“沉着痛快”。
《泰山刻石》以29字拓本,10字拓 本较为常见,传世拓本当以明人无锡 安国所藏宋拓本为最早,计存165字, 此藏本于昭和十五年(1940)七月一 日,由中村不折氏(1866-1943)购自 晚翠轩。另一本存53字,亦流至日本, 上海艺苑真赏社,日本《书苑》,二 玄社《书迹名品丛刊》等均有影印, 秦刻石中,仅此与《琅琊台刻石》为 真,余皆后人摹刻。
欧阳洵76岁书,贞观六年(632) 刻石。书法高华浑穆,丰厚挺拔,既有 晋人凤韵,又开唐人新风,是千余年来 楷书登峰造极之作。此册为宋拓明驸马 李祺本,是现存善本之最。曾经清高士 祺、赵怀玉收藏。清初高氏重新装裱。 后归张明善所有。欧阳询(557-641), 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历经陈、隋、唐三朝。贞观初官至太子 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八 体尽能、尤工正书。世称“欧体”,书 名广传天下,影响后世深远,与虞世南、 褚遂良、薛稷井称“唐初四大家”。
汉朝隶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迁碑》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 群表颂》,也称《张迁表》。东汉灵帝中平三 年(186年)二月立。碑原在山东东平县,现在山 东泰安岱庙。隶书,高270cm、宽115cm。碑 阳十五行,行四十二字。碑阴三列,上二列十 九行,下列三行。额篆书二行十二字”汉故谷 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张迁碑》历来被誉 为汉碑中稚拙古朴、风格雄强的典型。此碑用 笔,入以方 笔,出以铺毫,以方为主,方圆兼备,二分书 稍壮,被尊为方笔典范。笔力坚 实雄厚,气势开张;笔画朴拙饱满,且富于变 化,尤其是磔画,稍纵即收,以 敛取势,独具特色。结体用势平直,字体凝正, 劲挺茂密,稳健自然,形如狮
宋黄庭坚——《松风阁诗》
笔意是黄庭坚毕生所追求的。 黄庭坚说:“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 古人工书无它异,但能用笔耳。”他还说:“下笔痛快 沉著,最是古人妙处,试以语今世能书人,便十年分疏 不下。顿觉驱笔成字,都不由笔。”黄庭坚《松风阁诗》 点画苍劲,老笔风披,磊落劲爽。其风格与《经伏波神 祠诗》相似,以侧险为势,横逸为功。以散寓整,以锐 并钝,以攲带平,四维开张。 黄庭坚不仅从古代名帖中体悟笔法,而且还善于从 “长年荡桨,群丁拔棹。”等自然生活中,体悟用笔的 纵敛,拓展笔意的丰富内涵。李瑞清评其书曰:“鲁直 书无一笔不自空中荡漾,而又沉著痛快,可以上悟汉晋, 下开元明。”再观此贴,长撇大捺,酣畅高攲,挥洒自 如,恣态横生。其用笔“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 黄庭坚《松风阁诗》受《瘞鹤铭》的影响,结体修长, 笔力劲健,结字开张。临习者要多揣摩其帖的用笔特征; 瘦劲奇肆,势贯气连,相粘不相犯。否则,易染习气, 精华顿失。
《苕溪诗帖》颇得“二王”笔法,尤以献之外拓用笔为主。“内修”与 “外拓”两种笔法各具特色:前者以腕力控笔,线条沉实,中宫聚拢,故称骨 胜之书;后者运笔飞扬而筋力暗敛,欹侧多态,意趣悠然,又称筋胜之书。 《苕溪诗帖》用笔爽利,洒脱不拘,多取侧锋,灵巧多变,行笔波折虽多而速 度不减,故线条劲挺有力,既赏心悦目,又耐人寻味。
书法赏析
西周到宋朝的书法作品欣赏
电气111 魏家顺 2011120774
西周——大盂鼎
据传,大盂鼎出土于陕西岐山。 大盂鼎,又称廿三祀盂鼎。通高 1021mm;口径784mm;腹深490mm; 重153.5kg。形制为:立耳;深垂腹, 腹上部饰曲折角兽面纹;足上部饰外卷 角兽面纹、出脊,足下部略呈蹄形。鼎 内铸有铭文19行,共291字。铭文分为 两个部分,分别记载了周康王对贵族盂 的训诰和赏赐。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 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 大盂鼎》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 字,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 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 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 的德政。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 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 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开《张迁碑》、 《龙门造像》之先河。以书法成就而言, 大盂鼎在成康时代当据首位,是西周早 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