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小明的一天一年级数学上册评课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
1、让同学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点。
2、渗透珍惜时间的训练。
3、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
教学重点:
会认读整进、半时。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熟悉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教学预备:
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先出一个谜语,让同学猜一猜。
2、出示各种美丽的钟,激发同学熟悉钟表的欲望。
3、拿出实物让同学辨整点与半点时钟分别是如何敲的?
二、说一说。
1、说说课本当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结合小组争论。
2、小伴侣的一天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三、认一认。
具体地说说小明几点在干什么?
三、比一比。
引导同学争论,发觉半时和整时的区分,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争论完后请小组长代表发言,最终老师作出总结。
四、结合实践。
1、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支配时间的。
2、引导同学合理支配时间,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五、练一练。
1、第1、2题都是巩固钟表的熟悉.
2、小调查是同学结合生活阅历来说一说,具有肯定的开放性,可作为一次家T作业,第二天来进行组织沟通。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反思-小明的一天-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反思小明的一天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反思小明的一天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36页例1和第37页的“做一做”。
主要讲述了一个叫小明的一年级学生的一天生活,通过描述小明在不同时间做的事情,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理解和掌握认识时间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小明的一天生活安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景,认识时间,学会用“时”和“分”来表示时间。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小明的一天生活安排,认识时间,学会用“时”和“分”来表示时间。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小明上午在校的时间,下午在校的时间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教学卡片、小黑板、粉笔学具:学生手册、作业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小明的一天生活,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小明在不同时间做的事情。
让学生思考,小明上午在校的时间是多长,下午在校的时间是多长?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教材第36页例1,讲解小明的一天生活安排。
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学会用“时”和“分”来表示时间。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教材中的图示,让学生了解小明在不同时间做的事情。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通过PPT出示一些有关时间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如:计算小明上午在校的时间,下午在校的时间等。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分享自己是如何理解和掌握时间知识的。
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明的一天上午在校时间:小时分钟下午在校时间:小时分钟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根据教材第37页的“做一做”,画出自己的一天生活安排,并标注时间。
小明的一天评课
《小明的一天》评课
本次教师以小朋友们所熟悉的孙悟空和猪八戒的一天为导入,本意也应该是让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认识整时与半时,在活动中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因此,本课例的设计紧紧抓住“活动”这一条主线来展开,将教材提供的情境重新整合处理,先是将主题图“孙悟空和猪八戒的一天”分割成单独的6 幅没有钟面提示的图片,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
活经验重新排序,然后让学生体会到要掌握准确的时间必须借助钟表,顺其自然的引入到钟表的教学后,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起床与上学的时刻,挑选出相应的钟面,从中引出整时与半时,掌握整时与半时的钟面特征,再利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合理的安排剩下的4 幅图片相对应的时刻。
纵观整个片断,本课尝试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a.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B.充分尊重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C.在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只是把握活动方向,适时点拨,总结,尽量避免强加于人的说教。
朱文
2015.01.15。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 反思-小明的一天-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反思:小明的一天(北师大版)介绍本篇文档是对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进行的反思,教案以小明的一天为主题,教学重点在于时间的表述和计算。
教案适用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时间是一个可以用数字表达的量。
2.学生能够用数字表达时间的概念,比如“一点”,“五点半”等。
3.学生能够阅读和理解包含时间表述的简单句子。
4.学生能够用数字计算一些基本的时间问题,比如“小明从家到学校的时间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钟表的图片,问学生知道钟表的作用是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时间这个概念,询问学生“时间是什么?”3.教师让学生尝试表述时间,例如询问学生现在是几点钟。
4.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指着钟表上的刻度,让学生理解钟表所表示的数字和时间的关系。
活动2:基本概念1.教师通过图片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包含时间表述的简单句子。
2.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表述的意思,如“小明七点钟起床”表示小明在早上七点钟起床。
3.教师请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一些简单的时间语句。
活动3:时间计算1.教师询问学生“小明早上六点钟从家出发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
2.学生可以尝试自己计算,也可以与同学一起合作。
3.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如用鹅卵石模拟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并依靠教师反馈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计算的方法。
4.教师强调注意时间的单位,如小时、分钟等,并让学生尝试将时间从一个单位转换为另一个单位。
活动4:拓展1.教师让学生试着理解太阳的位置和时间的关系,如何通过太阳的位置来判断时间。
2.教师可以分别向学生展示上午、中午和下午、晚上的情况,拓展学生对时间的了解。
3.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自己表述含有时间的句子,考虑不同的时间场景和情境。
反思1.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时间的概念和数字表达方面的理解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更多的练习和理解。
2.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表述能力,通过提示和反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思维活动。
《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小明的一天》。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猜想、观察、操作、交流、合作活动。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使所有的学生都掌握“认识钟表”这方面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以及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2.使学生感到数学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时。
教具准备:钟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猜谜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吗?(出示课件)“滴哒滴哒,滴哒滴哒,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能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吗?(钟表)答对了。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认识钟表”(出示课题)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明,和大家一样,也上一年级了。
他今天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呢?2.播放课件,提出问题。
3.我们看看这个方法行不行呢,继续看课件。
有了这个钟表,小明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一下“小明的一天”。
二、合作交流,总结经验1.认识钟面①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钟表,那么钟面上有什么呢?请大家认真观察手中的学具钟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师小结:小老师们懂得真不少,有的不仅会看钟面上的时间,还知道钟面上(出示钟面实物图)有12个数,有3根指针,又短又粗的一根叫时针,长一些的这根叫分针,最长的这根叫秒针。
(过渡: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你知道这些表的时间吗?)2.观察情境图,交流经验(1)认读整时、半点屏幕出示“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
师:这是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请小朋友们试着在小组里说一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你是怎样看钟面上的时间的?师:谁来介绍小明在一天都做了些什么?师:介绍得真清楚。
小明的一天 (教案、说课稿、反思)
《小明的一天》说课稿教材分析:(一)说课内容: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第一课时《小明的一天》。
(二)教材简析:本节课“小明的一天”,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小明一天的活动:早上6时起床→7时半上学→8时上课→12时吃午饭→下午4时踢球→晚上8时半睡觉。
这一内容在设计上有3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第二,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学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发展学生的数感;第三,适时地渗透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如按时起床、早睡早起等。
本内容的选取既关注了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对于他们的重要性,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节课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是以后学习“时、分”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针对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课标要求,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能正确地认读整时和半时,知道整时、半时钟面上指针的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建立起时间观念,自觉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整时和半时。
难点—熟悉整时、半时钟面上指针的规律,正确、迅速地说出钟面上的时间。
学情分析:对于刚进学校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认识钟表的经验,但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参差不齐。
有的孩子认识了整时与半点,还了解了一些关于钟面的其他知识;而有些的孩子相对而言就知之甚少,有的只认识整时,个别还不会看钟表。
因此,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的学习活动成为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教法学法:为了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我主要采用直观情景教学,通过猜谜语、找朋友、动手拨一拨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小明的一天 教学设计(含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及分析《小明的一天》的主要内容是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和半时,要求学生认识钟面,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材先让学生认识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
以整时为例,让学生认识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然后以半时为例,让学生认识分针指向6,时针经过几就是几时半。
由于时间和时刻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实际的情境中学习。
二、学情分析在课前的了解中,我发现孩子们对钟表都有一定的认识,有好多孩子都戴着手表。
有的是有分针和时针的,也有的是电子表。
虽然一部分学生不能迅速准确地看时间,但都了解钟面内容,认识整时。
因此,本节课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已有经验来理解知识外,主要学习任务定位在:1. 贴近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 重视动手操作,在主动探究中获取新知识。
三、设计思想一年级的学生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所以根据他们的特点,抓住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采用谜语激趣的教学方法。
并设计了色彩丰富的教学课件,可牢牢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在钟表乐园中不知不觉的认识钟表。
同时,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猜一猜、说一说、认一认、拨一拨、我说你拨等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去感受、体验,通过自己的体验去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能认识整时和半时,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2.通过说一说、认一认、拨一拨、我说你拨等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体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对整时和半时钟面的观察,发展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
五、重点难点1. 能准确的认识整时时刻和半时时刻。
2. 能准确的区分整时时刻和半时时刻。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一年级的学生知识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学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数学上册《认识钟表: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数学上册《认识钟表: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及反思洪梅中心小学黄美珍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中的课题《小明的一天》。
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认识钟面、区别时针、分针,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是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的基础。
本课以“小明的一天”为背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小明一天的活动。
这一内容在设计上有3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第二,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学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发展学生的数感;第三,适时地渗透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如按时起床、早睡早起等。
本内容的选取既关注了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对于他们的重要性,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情分析:一般来说,大多数一年级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但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
学生对钟表很熟悉,但不一定熟知,且大部分学生对电子表比较了解,对于钟表知识就比较缺乏。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初步认识钟表的面,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数。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设计理念: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把“走进智慧岛”贯穿整节课,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多种闯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
同时我还采用了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画钟、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供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认识钟面、发现整时和半时的区别,并在对比、探索的过程中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8.1小明的一天丨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8.1小明的一天丨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8.1小明的一天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8.1小明的一天。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时间,通过小明的活动来理解早上、下午、晚上的概念,以及小时和分钟的转换。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早上、下午、晚上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认识小时和分钟,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转换。
3. 学生能够通过日常活动来理解时间的概念。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能够认识小时和分钟。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日常活动来理解时间的概念,能够进行小时和分钟的转换。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表模型、小明的一天的图片、PPT学具:学生钟表模型、练习本、彩色笔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通过一张小明的一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小明在不同时间做的事情,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时间的概念,通过钟表模型,让学生认识小时和分钟。
2. 通过PPT,展示小时和分钟的转换,让学生理解小时和分钟的关系。
三、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拿出学生钟表模型,模拟小明的一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时间的概念。
四、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例题,让学生理解如何用时间来描述日常活动。
通过小明的一天的图片,让学生再次回顾时间的概念,巩固学生对时间的认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简洁明了为主,主要包括时间的概念,小时和分钟的关系,以及一些关键的词汇。
作业设计:1. 请用时间来描述你今天的三件事情。
答案:略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时间概念的引入:通过一张小明的一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概念。
这个引入环节非常重要,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对时间的理解还比较模糊,通过图片和实际的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
2. 小时和分钟的讲解:讲解时间的概念,通过钟表模型,让学生认识小时和分钟。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学生需要了解小时和分钟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钟表来表示时间。
小明的一天(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小明的一天(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小明一天的生活,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
3.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如时间、数字、加减法等。
教学内容1. 时间概念:上午、下午、晚上、小时、分钟等。
2. 数字概念:1-10的数字识别和书写。
3. 加减法运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4. 小明一天的生活描述:起床、吃早餐、上学、放学、吃晚餐、睡觉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间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数字的识别和书写,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时间概念的理解和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明一天生活的图片或视频,时钟模型,数字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小明一天的生活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小明一天的生活。
2. 讲解:讲解时间概念,数字的识别和书写,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本进行时间概念,数字的识别和书写,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练习。
4. 应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明一天的生活,并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小明一天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时间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数字的识别和书写,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时间概念:上午、下午、晚上、小时、分钟等。
2. 数字概念:1-10的数字识别和书写。
3. 加减法运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4. 小明一天的生活描述:起床、吃早餐、上学、放学、吃晚餐、睡觉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明一天的生活,并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小明一天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 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时间概念,数字的识别和书写,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练习。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否讲解清楚,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
小明的一天:一年级数学上册评课
《小明的一天》评课
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1.重视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中创设既合理又富有活力,既关注又尊重学生的情境是每个教师竭力追求的。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一个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舞台,通过“小明的一天”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去合作、去交流,去认识整时和半点。
我想,这一情境会使儿童终生难忘,甚至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的情感和态度。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在本节中,教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去自主地学习。
在小组交流、合作的基础上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提出不同意见的机会,注意生生、师生的多项交流,集中小组的智慧,进一步认识整时和半点。
尊重学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3.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全面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新课程理念。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最大限
度地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数学课堂真正变成学生实现心灵自由放飞的舞台。
小明的一天评课稿
小明的一天评课稿
教学《小明的一天》时,从上课开始到巩固练习的结束,一直都较好,可是到了拓展运用修理钟表时,却遇到了尴尬。
学生开始不会时教师并没紧张,认为这是预料之中的事。
继续引导,请他们讨论,终于把表示1时的分针拨到了正确的位置;谁知学生接着修理6时半,学生是怎么启发都不管用了,只有一个学生能口述正确,到讲台前画时却又出错了。
这以后的教学虽然该完成的都完成了,但是明显的慌乱了。
为什么后期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之一是前期的教学并没有针对时针;原因之二就是题目有些偏难,应该出5时,9时半这样分针、时针分开的比较明显的,这样不但学生做的轻松也可以为下一步设计钟表做准备。
而且教学自我评价这一环节时,除了问“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怎么学的?”还应该问你“还想了解钟表的哪
些知识?”这不仅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鼓励学生留心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的观察能力也得到提高;当然也能更深刻体会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了。
北师在版一年级数学上册8小明的一天教案与反思金品
8 小明的一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
1.认一认,想一想这个时间你在做什么?
2.连一连。
3.写一写。
4.把钟表上的数填完整,再看看现在是几时。
5.选择合适的时间,画“√”。
答案:
1. 8时在上课,9时在做广播操,6时在做作业
2. 略
3. 8时半,4时,4时半,3时
4. 11时
5. 选第3个,选第3个。
【素材积累】
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
比喻尽最大的力量,极度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
——容国团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贝多芬拼搏成长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
在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北师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课时 小明的一天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棋辰学校陈慧兰单元学习目标总览一、教材简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结合“小明的一天”学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本单元按照认识钟表→认识整时→认识半时的顺序编排。
在认识钟表部分,结合实物钟,从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开始,逐步认识钟面的数以及时针和分针转动的方向。
在认识整时和半时时,通过观察教材的情境图,带领学生从具体情境过渡到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指向特点,同时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加深对整时和半时的认识。
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学生实际生活常识的基础上开展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感受时间就在身边,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
二、知识结构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使学生能在钟面上拨出给定的整时或半时。
【过程与方法】借助教具和学具,使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
通过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重点: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从整体上认识钟表,会用整时或半时描述一天的活动。
难点:通过观察和动手拨一拨等活动,认识整时和半时。
一、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用1课时安排教学。
二、教学指导1.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与学生站在同一高度上引导学生探索学习。
在钟表的外部认识上,总是让学生先谈自己的认识,再针对学生不解的地方进行探索。
即便是学生不懂的地方,也要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用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语言去帮助学生。
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相关的知识结构。
2.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采用直观教学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学习。
1课时小明的一天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和半时。
一年级数学《小明的一天》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小明的一天》评课稿韩老师在执教《小明的一天》一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学习新知识。
又能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一、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创设教学情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韩老师结合教学内容,使用了许多直观教具,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例如一开课分享微课收获“钟面的好朋友”课上分享课前收集的小知识的方法很快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韩老师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非常感兴趣。
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二、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韩老师在这节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操作、探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在认读整时时刻时,让学生探究几个钟面的共同特点,进而总结出认读的方法。
在认识大约几时这一难点时,韩老师借助数学绘本,让孩子们听故事看绘本学数学。
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认识大约几时,较好的突破了难点。
为了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韩老师还设计了师说生拨,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
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韩老师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
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早上8时升国旗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
小学数学小明的一天教案+反思
小明的一天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会认读整进、半时。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认识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情景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钟表是用来干什么的呢?生:看时间师:同学们你们在哪里中见过钟表吗?生:钟表店生:车站张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钟面,你们想看吗?(展示课件)师:生活中有各种形状的钟表,钟表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
看,张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
请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个钟面,你看到了什么?生:数字(1~12)师:你的眼睛真亮,你能说说有哪些数字呢?(真棒,坐姿,12,)师:伸出你们的小手指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数字?找一找12在哪里?1,6,9,12又在哪里?(学生使用模拟钟表找十二个数字)师:除了数字,还有什么?生:除了数字,还有两根指针分别是分针,时针(立即板书时针和分针)那同学们能否在仔细观察,时针和分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生:时针比较处粗生:时针比较短生:分针比较长生:……..师:我们把这根又粗又短的针叫做时针。
把有长又细的针叫做分针。
下面跟老师一起读一读又细又长是分针。
又短又粗是时针。
真棒!师:现在就请你们静悄悄地把张老师发给你们的桌面上的钟面拿起来。
耳朵竖起来听,小手指一指分针在哪里,同桌互相检查一下,指对了吗?时针在哪里?(关注倾听)同桌再互相看一看,指对了吗?你们真棒!老师给你们点个赞!现在请你们把小闹钟收到抽屉里,我看哪些同学又轻又快!表扬1组3组同学也不错。
2组4组加油!师: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不停的转动表示不同的时间,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转动的吗?请看,小眼睛亮起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5秒)好,小手伸出来,我们跟着一起转一转,再来,停,我们把这样方向的转动叫顺时针转动。
刚才老师和大家一起认识了钟面,你们的表现让老师刮目相看!你们都是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获奖)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小明的一天》评课稿
抽象转化为表象实践中培养量感——《小明的一天》评课稿《小明的一天》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的内容,是小学阶段学习关于“时间”知识的第一课时,时间因其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对它的感知比长度、面积等量的感知要困难得多。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认识时间”是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难点。
“量感”是对量的感悟或直觉,从无感到有感的可视化探索时间感是量感的重要内容之一。
由于“时间”这一量的特殊性,所以学生感悟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王老师依托教材,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题材,根据小朋友生活与学习的习惯,把“时间”这种看不见摸不着,转化为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外在表象和行为,并将学生所熟悉的事件与时刻建立对应关系,逐渐形成“时间”观念,发展学生量感。
在教学中安排了整时与半时的时间,达到让学生在认识钟表的目的时认识时间,逐步理解时间的特性,建立时间感。
1.创设情境,唤醒时间量感经验王老师创设贴合学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明白认识钟表的重要性以及在生活中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实践中掌握新知,发展学生时间量感(1)辨析钟面,了解“量”的认知水平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初步认识钟表的能力,但未经过科学规范地教学,王老师借助钟面模型引导学生正式地认识钟面,在对三个错误钟面的辨析过程中,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对钟面的认知水平,也为认识整时与半时做铺垫。
(2)动态演示,观察“量”的运动轨迹初步认识钟表后,王老师借助多媒体,将静态钟面转变成动态,明确指针转动方向(顺时针方向),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着转一转,通过动态演示与直观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分针走动表象,是认识时间(时刻)的前提和关键。
之后抛出问题:观察长长的分针走一大圈,短短的时针走了多少?通过演示转动,观察“量”的运动轨迹,分针转动的过程中,时针也在慢慢地转动,这是时间量的计数与空间认识相结合的过程。
(精辟)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小明的一天》评课稿
《小明的一天》评课稿《小明的一天》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要求学生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并会用整时和半时描述一天的活动,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王老师作为一名新教师,能做到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设计,这点非常好。
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循循善诱,由易到难,真正做到了以生为主。
下面我将主要结合以下几点进行说明:一、立足学生学情,突破教学难点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爱玩是他们的天性,王老师利用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游戏”,通过抢答、我说你拨的游戏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会整时和半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一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时间”的认识特别是半时的认识比较陌生,王老师在教学本课中,借助“钟表”这一模型,让学生能直观认识特别是在处理难点处时,王老师做到(1)适时追问。
在认读3时半的教学中,通过学生讲解,教师适时追问“是3时半还是4时半,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发现:时针经过3时但是还没有到4时,所以是3时半,再和整时时刻的对比,帮助学生准确认识半时。
(2)及时巩固。
学生在会正确认读3时半后,借助活动及时巩固,从而总结认读半时的方法。
借助“你说我做”等有趣的活动,学生全员参与,巩固认读整时和半时的方法,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二、重视探究活动,丰富学习经验王老师在这节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操作、探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在初步认识钟表后,王老师借助多媒体,将静态钟面转变成动态,明确指针转动方向(顺时针方向),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着转一转,通过动态演示与直观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分针走动表象,为认读钟表奠定了基础;在认读整时、半时时刻时,让学生探究几个钟面的共同特点,进而总结出整时和半时的认读方法。
为了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王老师还设计了抢答游戏及我说你拨的练习,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掌握了知识。
(专业评课)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小明的一天》评课稿
依托“时间”巧构建,赋能“量感”促发展——《小明的一天》评课稿《小明的一天》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认识“时间”的起始课。
对学生而言,钟表是一种复杂的度量工具,钟面构成也比较复杂,认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当然,关于钟表学生又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
比如,多数学生知道钟表是一种用来记录时间的工具,钟面一般有12 个数字,还有一根长的针和一根短的针,有的学生甚至还知道有第三根细的、走起来比较快的针。
又因当今手机、电脑、电子计时器等一些电子产品的普及,部分学生对电子计时法也有一定的了解,认识电子计时所显示的时刻。
根据以上学情,本节课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重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钟面的结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的学习素材,通过数学活动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注重时间量的体验与积累,培养量感。
一、兴趣引航,找准生长点王老师基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针对一年级学生有意识记时间短、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创设了小明上学要迟到的情境,顺势引出时间,促使学生在体会认识钟表必要性的同时充分唤起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找准知识生长点,为时间量感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共同研学,聚焦探究点本节课通过问题探究、对比辨析、讨论发现等方法组织教学。
王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找一找、分一分、拨一拨等多种形式充分认识整时、半时的特点,学会自主认读整时、半时。
教学中,不论是对三个错误钟面的辨析过程,还是借助多媒体动态演示“长长的分针”、“短短的时针”在钟面上的运转轨迹,抑或是利用“小手魔法棒”、“你争我夺来抢答”等多元活动,无一不是引领学生合作探究、全面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感知时间量感。
三、灵动延学,把握提升点课末,王老师为学生呈现了钟面上是9 时而小明分别在做两件不同事情的情境,启发同学们思考“为什么9时的时候,小明有时候在睡觉,而有时候却还在上课。
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明的一天》评课
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1.重视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中创设既合理又富有活力,既关注又尊重学生的情境是每个教师竭力追求的。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一个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舞台,通过“小明的一天”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去合作、去交流,去认识整时和半点。
我想,这一情境会使儿童终生难忘,甚至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的情感和态度。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在本节中,教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去自主地学习。
在小组交流、合作的基础上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提出不同意见的机会,注意生生、师生的多项交流,集中小组的智慧,进一步认识整时和半点。
尊重学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3.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全面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新课程理念。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数学课堂真正变成学生实现心灵自由放飞的舞台。
吴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