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全科医生的内分泌与代谢疾病诊疗方法

通过加强患者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疾病的复 发风险。同时,定期随访和病情监测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情况。
全科医生在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06 诊疗中的挑战与对策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深入学习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的基 础理论知识,包括疾病的发病机 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的治疗方案。
加强与其他相关科室的沟通与协 作,如心血管科、肾内科等,共 同关注患者的全面健康状况,提
供综合性的诊疗服务。
参与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与其 他医生共同探讨复杂病例的诊疗
方案,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关注新兴技术和研究进展,不断更新知识库
关注内分泌与代谢疾病领域的新兴技术和研究进展,如基因测序、细胞治疗等,及 时了解并掌握最新的诊疗技术和方法。
• 健康教育与咨询:全科医生应向患者提供有关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的健康教育和 咨询服务,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 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 协调与转诊:全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如发现患者病情复杂或需要专科治疗时, 应及时与相关专科医生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专业的治疗 。同时,全科医生还应根据患者需求和医疗资源情况,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转诊 建议。
糖尿病
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症状 包括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 等。
肥胖症
由于能量摄入与消耗不平衡导致脂 肪堆积过多。症状包括体重超标、 呼吸困难、关节疼痛等。
03 诊断方法与技巧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
包括症状的出现、发展、持续时间、 伴随症状等,特别注意询问家族史、 既往病史、用药史等。
等。
掌握常见的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的 诊疗方法,如糖尿病、甲状腺疾 病、肥胖症等,能够熟练地进行
中医内分泌科诊疗指南

中医内分泌科诊疗指南1. 指南目的本指南旨在提供中医内分泌科的诊疗准则,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进行内分泌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 疾病分类按照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的结合,中医内分泌科将疾病分为以下几类:- 元气亏虚型- 阴阳失调型- 痰湿内阻型- 血瘀郁滞型3. 诊断方法中医内分泌科在诊断疾病时,通常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望诊:观察舌苔、面色、舌质等情况- 闻诊:听取患者声音、体味等- 问诊:详细询问患者症状、体质等情况- 切诊:通过脉搏等触诊患者4. 治疗原则中医内分泌科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时,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调理气血:通过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平衡来治疗疾病- 疏通经络:通过按摩、针灸等手段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 补益元气:通过中药调理、锻炼等手段补充和增强体内的元气- 调理饮食:根据患者体质特点和疾病情况,合理调整饮食惯5. 常见疾病治疗- 糖尿病: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等方法控制血糖水平-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通过中药调理和针灸疏通经络来调节甲状腺功能- 多囊卵巢综合征:通过调整女性内分泌系统,促进排卵和调整月经周期- 垂体瘤:通过中药调理和手术治疗来控制垂体瘤的生长6. 随访和预后中医内分泌科在治疗结束后进行随访,观察疗效并提供相应的预后建议。
定期随访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并发症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 附录本指南附录包括常用中药方剂、针灸穴位和治疗手法等内容,供医务人员参考。
以上为中医内分泌科诊疗指南的概要内容。
详细的诊疗细节和治疗方案请参考具体的医学文献和专业研究,以确保准确性和综合性。
内分泌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

20~30
升高所致糖 耐量试验能 恢复正常。
3、血清
GH 水平下降,
症
L水醇(H平d,等o低p血呈a下)清低。试钠水验、平,血,垂血糖体清等对GH下不丘升6高、。心4电、图基、础必代4要谢、脑时率脊液 GH5测、定治。疗危伽象码诱刀因治。疗。
脑水释平6放5降、激低颅排素。骨除(平:如片体T:R质HC、性TL、青H头-M春R颅HI 脑X测血光定管片。造,CT 检查5。、有可能时:瘤组
要 治治11点、、按按疗疗内一 一科般 般原原常内 内治原规科 科则则处常 常疗则理规 规。诊处
垂 病 颅 有 内 胞体 外术体 内 家 肿 瘤疾 伤出变)缺 感 2族 瘤12病 史血,、、 、(感血 染 史、 等等下停嗜有手颅染,性 ,。病丘用睡颅继术咽、创坏史脑或、脑发创、管伤死。-多减肿垂放性伤瘤,,食少瘤体疗颅者手 ,,、激,、肿内 多 嫌 大术肥炎瘤血 有 色 剂,胖项 K症+管 放 颅 细 量,、或目、C顽创2。l、NC试 检 症-固伤、aO空+2查验 相性、、结PH2腹项, 关手 厌K合、、+目血、血 检同力CO。糖C尿 查目肢,2l结,-常 项。、端糖合N按规 目P肥耐a力H+内,大量、 、,科常疗 理 疗 第规处 , , 二检2( 22理 急 第 代、 、 、查。 症 一 :1生激 解)项处 代 无长素 除糖低理 : 蛋激替 危皮血。 蛋 氨素代 象质糖氨 酸(疗 治激治酸hh法 疗G素疗GHhH: 。。,:G)H如治;5%
亭,奥曲肽,
腺 代 等、 致谢7肾 侏67病、 、上 儒先瘤脑继腺 症组心脊发皮 。织性液性质电腺中性功镜发腺G能H检育、减升查障甲退高涂,状碍,。免片疫测C化雌T 学检激6查鉴素、。水眼磷平底,。检6葡查、萄,血糖糖耐、量血试钙验、。血
内分泌科的规章制度

内分泌科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内分泌科的工作秩序,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内分泌科是医院的重要临床科室,主要负责内分泌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工作。
第三条内分泌科的工作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科研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安全为保障。
第四条内分泌科的工作任务包括:开展内分泌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加强科研和教学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第五条内分泌科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疾病、性腺疾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第六条内分泌科遵守医疗伦理规范,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隐私,严守医疗秘密,不得泄露患者隐私信息。
第七条内分泌科遵守医疗质量管理规定,提高医疗工作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第八条内分泌科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医疗标准和规程,不得擅自操作、变更诊疗方案。
第二章内分泌科的组织管理第九条内分泌科设置科室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医师、护士、技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医疗团队,科室主任对科室内工作负总责。
第十条内分泌科实行科室主任负责制,科室主任具有相关专业医师执业资格,具备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
第十一条内分泌科设有规范的工作岗位设置,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科室内部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内分泌科实行科室会议制度,每周召开科室例会,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协作效率。
第十三条内分泌科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对科室内各岗位人员进行绩效评价,激励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十四条内分泌科实行门诊预约制度,提高门诊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第三章内分泌科的诊疗工作第十五条内分泌科医师要遵守医疗规范,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史记录、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制定科学的诊疗方案。
第十六条内分泌科医师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倾听患者的诉求,提供专业的医疗建议,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第十七条内分泌科医师要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工作,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和预防。
内分泌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

糖 超正常过, 血 130清cm。激 素 水2 、平 上 骨 升龄 或增 接 长 近逐 正渐 常 接。近 正
血糖水平 常,性器
正常。
官发育, 第二性
征出现。
3、
补充激
素治疗
后,甲状
腺,肾上
腺皮质
功能接
近正常。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ICD-10
住
疾病
统 计
IICCDD--1100
疾疾病病
统统 计计
减 性 耐 水量 平4曲 低、线 下血,低且清平对中,或 胰呈 岛兴奋兴试奋验试,验TR,HTR兴H
退 危 象
反 垂 素应 体诱性 及发低 性的血 腺高糖 、血甲曲糖线及奋,试兴验奋,试血验催,乳血 对 状 氨胰 腺 酸, ,岛左肾素旋上异多腺常巴皮敏等感兴素。,催生乳长素激,素生测长 叶 T质 尿 奋 5血Sμ激 H激 游 剂清、g6素 素 离 试促/A、LC如 水 皮 验性=T血H平 质 无G腺青、中H低 醇 反F、激春垂S, ,应HP素期体(、RL水前后<L定 酮、H , 测激 雌 测血定素 二 定雌。测 醇 。二定 ,醇, 睾,血 酮睾
2、特殊面容(下颌大、 激素(GH)测定
2、手
眉弓颧骨突出,唇厚,鼻舌 基础值,24h 总 术切除瘤
大)手足肢端肥大,视力减 值 , 葡 萄 糖 负 体。
退,视野缺损视神经萎缩, (100g)试验,
3、放
语音模糊低沉,牙列稀疏, 及促性激素释放 射治疗:
皮肤粗厚。
激素(LRH),促 可作为术
肢
3、高血磷,高血糖, 甲状腺激素释放 后残余肿
的外源性垂体促激行 阴查道,细女胞性涂行片阴
素刺激(如 ACTH 兴测雌道激细素胞水涂平片。测
内分泌系统疾病药物的用药指导原则

对于使用存在相互作用药物的患者 ,应加强用药监测,及时发现并处 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06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提高患者对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认知度
宣传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基本知识
01
向患者普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治疗方法
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病情。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监测
02内分泌ຫໍສະໝຸດ 统疾病常用药物降糖药物03
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包括磺酰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 制剂等,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用于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的治疗 ,包括短效、中效、长效等不同类型。
GLP-1受体激动剂
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 泌等方式降低血糖。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物
3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补充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需长 期服用,定期监测肾上腺皮质功能。
性腺疾病的用药指导
01
性早熟
选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性激素等药物治疗,注意监测生长发
育及性激素水平变化。
02
青春期延迟
根据病因选用促性腺激素、性激素等药物治疗,促进性发育和身高增长
。
03
性腺功能减退症
01
甲状腺激素
主要用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 替代治疗,包括甲状腺素片和
左甲状腺素钠等。
02
抗甲状腺药物
包括硫脲类、咪唑类等,用于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03
碘剂及放射性碘
用于甲状腺手术前准备和甲状 腺危象的抢救,以及治疗某些
类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
糖皮质激素
内分泌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

7、眼底检查,视野计检查,女性行阴道细胞涂片测雌激素水平。
1、按一般内科常规处理,严重者按急症处理,必要时CCU监护:神志、T、P、R、BP、SPO2。急症处理。
2、迅速纠正低血糖状态:可给50%葡萄糖,40~60ml静注,继以10%糖液维持。
3、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解除危症肾上腺功能减退危象。
4、有循环衰曷者按体面处理。
5、有感染、败血症者,积极有效抗菌素治疗。
6、水中毒者:加用利尿剂。
7、低温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者可给小剂量甲状腺素片治疗。
8、禁用麻醉、镇静、催眠剂或降糖药等。
15~20
1、神志清晰,体温、心率,血压正常,低血糖状态消失。
2、水电解质、血糖水平正常。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要点
4、性器官不发育,第二性征缺乏等。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可轻度减退,对胰岛素高度敏感。
5、血清生长素水平低下,且对胰岛素诱发的高血糖及氨酸,左旋多巴等兴奋剂试验无反应(<5µg/L=青春期后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低下。
6、排除:体质性青春期延迟,原基性矮小症,儿童甲减症,骨骼疾病,营养代谢病先心性腺发育障碍等致侏儒症。
1、症状明显好转,头痛减轻,视力视野稳定,骨和软组织增长停止。
2、血清GH水平下降,
内分泌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
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1、可有分娩大出血,垂体缺血性坏死,颅内血管病变,下丘脑-垂体肿瘤,颅内感染,创伤,手术,放疗,自身免疫性垂体炎,肾病综合征等病史。
按内科常规检查项目。
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内分泌代谢疾病是指由于内分泌系统的异常功能而引起的各种生理和代谢异常。
内分泌系统中的激素分泌失调导致各种代谢紊乱,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症等多种疾病。
这些疾病都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身体带来严重的健康危害。
诊断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常规检查、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最常用的方法是血液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激素水平和代谢物含量,来诊断是否存在内分泌代谢疾病。
在诊断糖尿病时,最常用的是测量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而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中,则是通过测量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甲状腺抗体水平等指标来判断患者是否处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状态。
治疗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等。
在治疗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时,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和皮下注射胰岛素等。
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则可通过用药来抑制或替代甲状腺功能,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治疗肥胖症时,则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控制饮食和运动来减少身体的脂肪含量,从而缓解肥胖症状。
改变生活方式也是治疗内分泌代谢疾病的重要方法。
在治疗糖尿病时,通过控制饮食和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
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建议增加钙摄入和进行适量的运动等措施也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
此外,戒烟、减肥、限制饮酒、避免过度使用镇静剂等改变生活方式的措施,也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多种内分泌代谢疾病。
总的来说,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制定出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坚持规律的运动、同时注意饮食等方法来预防内分泌代谢疾病的发生。
内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诊疗规范方案

WORD格式整理内分泌疾病第一节垂体肿瘤【病史采集】病史采集包括垂体压迫症群与激素分泌异常症群两方面。
1.性腺功能低下:女性多诉闭经、溢乳、不育;男性多诉阳萎、性功能下降。
2.头痛:部位(前额、双颞侧、眶后等处)性质(持续性钝痛、胀痛伴阵发性加剧、顽固性头痛)。
3.有否视力、视野改变。
4.有否眼球运动障碍、突眼或面部麻木、三叉神经痛,严重者可发生脑脊液鼻漏。
5.饮食、精神、睡眠、大小便、性发育、肤色;体态改变状况。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神态、皮肤、毛发、心肺腹等。
2.专科检查:(1)视力、视野、眼球运动、眼底。
(2)性征、性腺、生殖器。
(3)BMR、对外界反应、甲状腺。
(4)肤色、体态。
【实验室检查】1.血、尿、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24小时尿量。
2.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
3.性腺激素及其促激素,泌乳素。
4.甲状腺激素及其促激素。
5.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促激素。
24小时尿17-OH、17-KS、UFC。
6.生长激素。
7.肾上腺、性腺、甲状腺和心脏B超检查,心电图。
8.X线检查:头颅正侧位片。
CT或MRI。
【诊断】垂体瘤诊断须包括三部分:1.确诊有垂体瘤;2.肿瘤类型和性质;3.了解垂体功能及其周围组织受累情况。
根据临床表现、X线发现,辅以各种内分泌检查,一般不难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诊断垂体瘤还需要与空泡蝶鞍、垂体外肿瘤、炎症与肉芽肿、变性、血管瘤、以及颅咽管瘤等相鉴别。
【治疗原则】除对症支持治疗外,垂体瘤治疗有放疗、手术、药物三种。
1.放射治疗:适用于肿瘤体积不大、无视力及视野障碍、颅内压不高者。
(1)深部X线照射,3500〜4500Rad,30〜50天。
22)60钴照射,4500Rad左右,30〜40天。
(3)放射性同位素质90钇或198金经蝶鞍植入者4000〜4500Rad、30〜40天。
2.手术治疗:适用于视力障碍,可能发生失明、头痛剧烈及颅内压升高者。
内分泌科疾病治疗规范

内分泌科疾病治疗规范引言该文档旨在制定内分泌科疾病的治疗规范。
内分泌科致力于研究和治疗与内分泌系统相关的疾病。
通过遵循治疗规范,我们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确保患者得到恰当的治疗和关注。
诊断在治疗内分泌科疾病之前,准确的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医生应该仔细收集患者的病史和主诉,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此外,必要时还可以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等,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治疗原则个体化治疗每位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都可能不同,因此治疗方案应该个体化。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制定治疗计划,包括选择适当的药物和疗法。
综合治疗内分泌科疾病往往是复杂的,可能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
因此,综合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医生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手段,以达到最佳疗效。
监测疗效治疗过程中,医生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监测并评估疗效,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常见内分泌科疾病的治疗规范根据不同的内分泌科疾病,以下是一些常见疾病的治疗规范:糖尿病- 饮食控制:建立合理的饮食计划,包括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和饮食结构。
- 运动治疗:根据患者的体力活动水平,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
-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来控制甲状腺功能。
- 放射碘治疗:通过摄取放射碘来破坏甲状腺组织中的异常细胞。
甲状腺结节- 长期随访:对于良性甲状腺结节,通过定期超声检查来监测其变化。
如结节增大或恶变的风险增加,则考虑手术治疗。
仅作为范例,请勿引用内容结论制定内分泌科疾病的治疗规范对于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至关重要。
通过个体化治疗、综合治疗和监测疗效,我们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和治疗内分泌科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一文档为内分泌科医生提供了指导,以确保他们根据最新的治疗规范,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治疗决策的依据。
内分泌代谢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_

㊃专题㊃通信作者:张松筠,E m a i l :2574459696@q q.c o m 内分泌代谢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高 明,张松筠(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 要:内分泌代谢系统包括内分泌腺体和内分泌组织,通过分泌激素调节人体机能㊂内分泌罕见病发病隐匿,临床表现与常见病有重叠,其中不少疾病属于遗传病,诊断依赖基因检测,常规治疗效果欠佳㊂根据2018年我国发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疾病主要累及的内分泌器官,选择卡尔曼综合征㊁B 型胰岛素抵抗㊁低磷性佝偻病等典型的内分泌罕见病,从垂体㊁胰腺㊁骨代谢3个方面对内分泌罕见病的致病机制㊁临床特点㊁治疗方法做一系统阐述㊂关键词:罕见病;卡尔曼综合征;自身免疫性垂体炎;特殊类型糖尿病;代谢性骨病中图分类号:R 59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9)03-0219-06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9.03.005D i a g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r a r e d i s e a s e s o f e n d o c r i n em e t a b o l i s m G a o M i n g ,Z h a n g S o n g yu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E n d o c r i n o l o g y ,t h eS e c o n d H o s p i t a l o f H e b e i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5000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g d i n g a u t h o r :Z h a n g S o n g y u n ,E m a i l :2574459696@q q .c o m ,A B S T R A C T :T h e e nd o c r i n eme t a b o l i cs y s t e mi n c l u d e se n d o c r i n e g l a n d sa n de n d o c r i n e t i s s u e s t h a t r e g u l a t eb o d yf u n c t i o nb y s e c r e t i ngh o r m o n e s .T h e p r o gr e s so f e n d o c r i n e r a r ed i s e a s e s i s c o n c e a l e d ,a n dt h e c l i n i c a l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o v e r l a p w i t hc o mm o nd i s e a s e s .M a n y o f t h e ma r e g e n e t i c d i s e a s e s ,a n d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d e p e n d s o n g e n e t i c t e s t i n g .T h e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t r e a t m e n t i sn o t e f f e c t i v e .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 f i r s t r a r ed i s e a s ec a t a l o gu e i s s u e d i nC h i n a i n2018a n dt h e e n d o c r i n eo r g a n sm a i n l y i n v o l v e d ,w e s e l e c t t y p i c a l e n d o c r i n e r a r e d i s e a s e s s u c h a sK a l l m a n n s y n d r o m e ,t y peB i n s u l i n r e s i s t a n c ea n d h y p o p h o s p h a t e m i cr i c k e t sf o rf u r t h e r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W i t hr e s p e c tt o p i t u i t a r y,p a n c r e a t i ca n d b o n e m e t a b o l i s m ,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c l i n i c a lf e a t u r e s ,t r e a t m e n t m e t h o d so fe n d o c r i n er a r ed i s e a s e sa r e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e l a b o r a t e d .K E Y W O R D S :r a r e d i s e a s e ;K a l l m a n n s y n d r o m e ;a u t o i mm u n e h y p o p h y s i t i s ;s p e c i a lt y pe 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 ;m e t a b o l i cb o n e d i s e a se张松筠,医学博士,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㊁主任医师㊁教授㊁博士研究生导师㊂河北省药学会罕见病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代谢学分会青年委员,河北省遗传学会遗传咨询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河北省药学会内分泌代谢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㊂曾获河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河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㊂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参编著作4部㊂主要研究方向内分泌代谢罕见病,糖尿病与认知功能障碍,下丘脑垂体疾病㊂罕见病是指发病率很低的疾病,各国对罕见病的定义不同,国际确认的罕见病达7000种,约占人类疾病的10%㊂我国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罕见病的界定(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ɢ~1ɢ之间的疾病或病变),目前有1680万左右的罕见病患者㊂我国2018年颁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的121种疾病,与内分泌相关的罕见病占到了二十余种㊂内分泌疾病罕见而隐秘,在诊断和治疗上都有很大难度㊂内分泌代谢疾病多和激素有关,内分泌罕见病也伴有激素水平的异常,与一些常见病的临床表现类似,临床误诊率较高㊂因此,有必要提高临床医生尤其内分泌专科医生对内分泌罕见病的认识,了解其特殊的致病特点和发病机制,掌握鉴别诊断的手段和治疗的方法㊂本文就我国罕见病目录中涉及的内分泌罕见病的典型疾病,从垂体㊁胰腺㊁骨代谢3个不同方面做一综述㊂1 下丘脑/垂体与内分泌罕见病1.1 卡尔曼综合征(K a l l m a n ns yn d r o m e ,K S ) K S 是伴有嗅觉缺失或减退的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症(I HH ),占I HH 比例的40%~60%㊂1944年因美国解剖学家K a l l m a n n 报道性腺发育不良合并无嗅球3个家系而冠名为K a l l m a n n 综合征㊂K S 多见于男性,男性患病率为1/8000,女性患病率为1/40000,男性患病率远高于女性㊂K S 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是起源于嗅基板的㊃912㊃‘临床荟萃“ 2019年3月20日第34卷第3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M a r c h20,2019,V o l 34,N o .3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G n R H神经元在胚胎时期的不正常迁徙所致[1]㊂患者多以性腺发育不良就诊㊂K S作为除外诊断,首先需要结合病史,评估患者第二性征㊁垂体前叶功能㊁染色体核型㊁骨龄,进一步行G n R H兴奋实验㊁垂体及下丘脑影像学等检查,除外因甲状腺功能减退㊁垂体占位㊁T u r n e r综合征㊁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引起的青春发育障碍,结合嗅觉测试或者M R I检查嗅球和嗅沟发育情况,并根据基因检测筛查有无致病基因最终确诊㊂K S有家族性和散发性,后者占到2/3,其遗传方式有3种:X连锁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具有明显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呈现1个或多个基因突变㊂目前相关基因有18种[2], K A L1㊁F G F R1㊁P R O K R2㊁P R O K2㊁C H D7以及F G F8被鉴定为K S致病基因,但只能解释25%~ 30%的K S病例㊂对D U S P6㊁S P Y R4㊁I L17R D㊁S E MA3A㊁WD R11㊁N E L F㊁H S6S T1㊁H E S X1等K S 的候选基因研究较少㊂K S致病基因以K A L1最常见㊂K A L1编码一种细胞膜外糖蛋白a n o s m i n-1,以X连锁隐形遗传方式遗传,约33%~70%的家族性患者以及3.1%~27.8%的散发病例携带该基因突变[3]㊂K S的遗传模式不仅局限于孟德尔定律的单基因突变,多个致病基因的杂合突变也被越来越多证实存在于K S的遗传致病过程㊂2006年D o dé等[4]首次报道了P R O K R2和K A L1两个致病基因的杂合突变导致K S㊂这种多个基因位点的突变此后被证实存在多个家系中,约2.5%~7%的K S的致病基因遗传模式为至少两个致病基因的杂合突变[5-6]㊂目前K S的致病基因和分子遗传模式仍在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当中㊂K S的治疗原则包括:替代和补充治疗,模拟生理分泌模式,按时按需补充㊂目前比较经济的治疗方法是先用性激素促进第二性征发育,至有生育要求时再采用促性腺激素或G n R H类似物,必要时联合人工辅助生殖达到生育目的㊂K S的基因治疗仍在摸索中㊂1.2自身免疫性垂体炎(a u t o i mm u n eh y p o p h y s i t i s,AH) A H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侵犯垂体及其邻近器官导致的罕见疾病㊂国外研究报道该病在垂体病变中发病率为0.3%~0.8%,我国A H的发病率尚未见统计报道㊂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 Y H)是其中最常见的亚型,由G o u d i e和P i n k e r t o n在1962年首次报道,根据炎症累及范围可分为淋巴细胞性腺垂体炎㊁漏斗神经垂体炎和全垂体炎,临床表现与累及范围有关,其中腺垂体炎多发生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为1ʒ4,尤其妊娠或产后出现垂体占位需除外该病㊂目前病因是自身免疫反应,但具体的自身免疫机制尚不清楚[7]㊂淋巴细胞性腺垂体炎表现为垂体前叶单一轴或多轴的垂体功能减退,头痛㊁呕吐㊁视野缺损等颅内占位性症状;漏斗神经垂体炎则表现为尿崩症㊁高泌乳素血症;全垂体炎上述两类症状均有[8]㊂L Y H有30%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病,其中最常见的是桥本甲状腺炎和G r a v e s病,也有合并1型糖尿病㊁A d d i s o n病㊁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现归类为自身免疫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病综合征(A P S)亚型的一种[7]㊂因L Y H的临床表现和垂体瘤㊁R a t h k e裂囊肿㊁生殖细胞瘤等类似,临床鉴别诊断较为困难,目前的诊断金标准为病理诊断,但临床上仍有迹可循[9]㊂与垂体瘤相比,L Y H更早出现头痛,激素可表现为单一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 C T H)或促甲状腺激素(T S H)减少,垂体功能减退程度与影像学病灶大小不成正比,垂体MR I上呈明显均匀性强化,可伴有硬脑膜尾征;还可根据G u t e n b e r g等[10]提出的影像学评分系统对疑似患者进行评分,得分负值越大越支持L Y H诊断,正值越大越支持垂体瘤诊断㊂颅咽管瘤㊁生殖细胞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前者C T检查多发现钙化,后者部分伴有血和脑脊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甲胎蛋白(A F P)水平升高且对放疗敏感㊂结核㊁浆细胞瘤㊁淋巴瘤㊁组织细胞增生症等全身性疾病累及垂体常有相关病史或垂体外表现,临床上可据此鉴别㊂抗垂体抗体高滴度阳性对L Y H 的有诊断价值,目前的抗垂体抗体包括催乳素细胞抗体㊁烯醇化酶㊁生长激素抗体㊁P G S F1a和P G S F2抗体等[11],还未有正式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学指标㊂L Y H病理早期大体标本质地较坚韧,垂体增大,镜下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主要是C T4+T细胞和B细胞,也有浆细胞㊁肥大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没有多核巨细胞和肉芽肿形成㊂病程后期,淋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和纤维化[12]㊂L Y H是除外性诊断,根据流行病学㊁临床症状㊁影像学和内分泌相关检查高度可疑的,条件允许可行经蝶鞍垂体活检明确病理,也有学者认为可糖皮质激素实验性治疗2周后观察垂体变化,如果肿大的垂体缩小㊁增粗的垂体柄变细或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则支持诊断,无需再行有创活检[13]㊂L Y H的一线治疗为免疫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方案和疗程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国外报道多为静脉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序贯为口服糖皮质激素,北京协和医院垂体治疗中心选择单纯口服糖皮㊃022㊃‘临床荟萃“2019年3月20日第34卷第3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M a r c h20,2019,V o l34,N o.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质激素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㊂L Y H停药后复发率高达38%[14],激素减量慢,维持时间长,复发率减低㊂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限制了长期应用,对不能耐受糖皮质激素治疗㊁糖皮质激素不敏感或反复复发的患者可采用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包括硫唑嘌呤㊁环磷酰胺㊁甲氨喋呤等,近年来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也被用于一些病例的治疗[15]㊂手术治疗大部分为病理诊断服务,手术切除肿物会导致不可逆的垂体功能低下,因此只有当患者有明显的颅内高压症状或者视力严重进行性下降,或者免疫治疗无效,才应用手术治疗[16]㊂放疗也应用于复发性或手术㊁免疫治疗无效的L Y H患者,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证实㊂对存在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的患者,根据激素水平给与相应的激素替代治疗,部分患者在病情缓解㊁肿块缩小后垂体功能可以恢复㊂对存在高泌乳素血症的患者给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存在中枢性尿崩症的患者给与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㊂2胰腺与内分泌罕见病2.1自身免疫性胰岛素受体病又名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由于周围循环中产生的胰岛素受体抗体结合胰岛素受体而导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㊂临床表现为难以控制的高血糖(部分伴低血糖)㊁黑棘皮病㊁雄性化,有时伴有其他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㊂该病临床罕见,自1970年K a h n等[17]首次报告以来,尚无相关的流行病学报道,国内外文献报告的病例不超过100例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 I H)的24例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队列研究中,83%为女性患者,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之间㊂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中常见,但在严重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用量超过200~300U/d,空腹血胰岛素(F I N S)>70U/L和(或)负荷后胰岛素(P I N S)> 350U/L],以及多次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入院的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需注意除外该病㊂致病因素为胰岛素受体抗体的产生,高滴度的的抗体拮抗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结合,引起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低滴度的抗体具有激活胰岛素受体的作用,引起高血糖和低血糖交替出现[18]㊂高胰岛素血症还可导致黑棘皮病和卵巢分泌雄激素过多,引起女性男性化表现[19]㊂B型胰岛素抵抗的治疗为免疫治疗,免疫抑制剂的联合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在数个病例报道中的疗效得到证实[20]㊂而利妥昔单抗也能够使病情缓解并且副作用更小[21]㊂在一项22例B型胰岛素抵抗的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㊁环磷酰胺强化治疗,缓解后硫唑嘌呤维持治疗的免疫抑制剂组合治疗方案,86.4%的患者在5个月病情完全缓解,13.6%的患者在2年复发[22]㊂2.2W o l f r a m综合征W o l f r a m综合征是以1型糖尿病,视神经萎缩,神经性耳聋,中枢性尿崩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其中1型糖尿病和视神经萎缩是主要的诊断标准㊂本病由W o l f r a m和W a g e n e r在1938年首次报道㊂W o l f r a m综合征在英国的发病率为1/770000,在北美发病率为1/100000[23],我国尚缺乏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目前我国报道的W o l f r a m综合征不超过30例㊂该病的首发表现为非免疫介导的胰岛素依赖的糖尿病,在出生后的第1个10年内出现,平均诊断年龄6岁㊂眼部病变多于糖尿病诊断后2~3年出现,诊断的平均年龄为11岁㊂眼部病变表现为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退行性视神经病变,98%为视神经萎缩,早期有色觉缺失和视野缺损,后期视力下降㊂其他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包括神经性耳聋㊁神经源性膀胱㊁共济失调㊁脑组织萎缩等㊂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除了糖尿病,约70%患者合并有中枢性尿崩症,部分还伴有性腺功能不全[24]㊂W o l f r a m综合征目前已被证实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基因W F S1的突变占绝大多数[25],W F S1编码w o l f r a m i n(1种内质网转运膜糖蛋白),在胰岛β细胞㊁视神经㊁下丘脑㊁大脑皮层高表达,在维持内质网内环境稳态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㊂而C I S D2 (W F S2)基因编码的E R I S是内质网小分子蛋白,其隐性突变导致一种不同类型的W o l f r a m综合征2,临床表现有上消化道溃疡㊁血小板聚合障碍,但没有中枢性尿崩症和精神障碍[26]㊂W o l f r a m综合征包括对症治疗,内质网治疗,基因治疗3个方面㊂①糖尿病和尿崩症的治疗包括给予相应的胰岛素㊁去氨加压素,监测血糖和电解质变化;神经源性膀胱可采用理疗㊁导尿或副交感药物治疗;自主神经病㊁焦虑抑郁等症状可参照相应的药物治疗;艾地苯醌可能延缓视神经萎缩;退行性中枢神经病变可通过康复治疗改善㊂②内质网治疗方面,4-苯基丁酸㊁牛磺脱氧胆酸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 D A)批准的用于治疗W o l f r a m综合征的药物,属于蛋白折叠的分子伴侣,能够减轻内质网应激导致的细胞死亡,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27]㊂肌内质网钙三磷酸腺苷酶(S E R C A)㊁钙离子通道的赖氨酸受体和肌醇三磷酸受体在维持内质网钙稳态方面有重要作用,针对这些位点的靶向药物如丹曲洛林能够在㊃122㊃‘临床荟萃“2019年3月20日第34卷第3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M a r c h20,2019,V o l34,N o.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动物模型中阻止β细胞死亡和神经元变性[28]㊂③基因治疗如多能干细胞移植治疗㊁基因编辑治疗等还在研究探索中㊂3骨代谢与内分泌罕见病3.1低磷性佝偻病(h y p o p h o s p h a t e m i c r i c k e t s)由于F G F23分泌增加和肾磷酸盐消耗导致儿童佝偻病和骨软化,发病率约1ʒ20000㊂临床表现为骨痛㊁身材矮小㊁骨骼畸形㊁牙齿异常等[29]㊂人体中磷的调节激素主要有3个,甲状旁腺激素(P T H)㊁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 G F23)和1,25-(O H)2D3,三者相互间存在着反馈调控网络,共同维持着血磷的稳定㊂辅助检查包括骨代谢指标,骨密度和骨骼X 片㊂F G F23介导的低磷性佝偻病表现为P T H正常或稍高,碱性磷酸酶水平增高,血25-(O H)D3和1, 25-(O H)2D3正常或下降,F G F23水平升高,低血磷㊁高尿磷,血钙基本正常,尿钙正常或偏低㊂骨骼X线改变主要在长骨的干骺端,如胫骨㊁股骨远端㊁桡尺关节处,表现为骨骺板钙化带消失或增宽㊁骨干弯曲畸形㊁骨质疏松等,骨骼畸形多表现为下肢 O 型腿或 X 型腿㊂骨密度检查在该病中的变化较大,其诊断价值尚待商讨㊂由于临床表型类似,基因检测在低磷性佝偻病中有重要作用,根据致病因素不同可分为X连锁的低磷血症性佝偻病(X L H R),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低磷性佝偻病(A D H R),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低磷性佝偻病(A R H R),肿瘤相关性低磷性佝偻病(T I O)㊂这4种病因通过直接或间接升高F G F23水平引起肾脏磷酸盐排泄增多致病㊂F G F23主要是骨骼细胞合成分泌,在近端肾小管下调钠磷转运体的表达,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还可抑制1-α羟化酶的活性,降低血清1,25-(O H)2D3水平,减少肠道对磷的摄取,在低磷性佝偻病中起着关键性作用[30]㊂在遗传性低磷性佝偻病中,80%为X L H R,由X染色体上的P H E X基因失活突变引起,P H E X失活导致F G F23合成与分泌增多,尿磷排出增多,血磷水平下降㊂A D H R是致病基因是F G F23,突变的F G F23蛋白不能被正常降解,体内F G F23水平升高,尿磷排出增加,血磷水平下降㊂A R H R根据其发病机制可分为两型㊂A R H R1型由D M P1基因失活突变导致体内F G F23水平明显增高;A R H R2型由E N P P1基因失活突变通过调控成骨细胞分化过程影响F G F23的表达,升高体内F G F23水平,引起低磷性佝偻病㊂治疗方面,如果是T I O相关的低磷性佝偻病应寻找并切除肿瘤灶,术后血磷将逐渐恢复正常㊂对于遗传性低磷性佝偻病的推荐方法是联合使用活性维生素D(骨化三醇)与磷酸盐㊂治疗目标是纠正骨骼畸形㊁维持正常生长速度㊁缓解骨痛㊂治疗过程中应监测骨骼影像学变化㊁生长速度㊁骨痛变化,同时为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密切监测P T H㊁血尿钙水平,随时调整药物剂量[31]㊂磷酸盐因在体内代谢较快,故血磷水平不作为评估和治疗目标㊂靶向治疗药物F G F23抗体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将来能够成为治疗X L H的新型药物[32]㊂3.2成骨不全症(o s t e o g e n e s i s i m p e r f e c t a)是以骨脆性增加㊁反复骨折㊁骨骼畸形为特点的单基因遗传性骨病,骨骼外表现还包括牙本质发育不全㊁蓝巩膜等㊂成骨不全的患病率为1/20000~1/10000㊂临床有上述特点的患者还应完善肝肾功能,血清骨代谢指标如甲状旁腺激素㊁25羟维生素D㊁钙磷碱性磷酸酶㊁骨吸收指标β-胶原降解产物,骨密度,骨骼X 线片㊂结合患者幼年起病㊁骨质疏松㊁反复骨折㊁骨骼畸形,低25羟维生素D和高β-胶原降解产物可临床初步诊断成骨不全症㊂进一步确诊还需基因检测㊂90%以上成骨不全由C O L1A1/2突变引起,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㊂成骨不全呈遗传异质性,按照遗传方式和临床变现可分为Ⅰ~ⅩⅥ共16个亚型[33],其中Ⅰ~Ⅳ型由常染色体C O L1A1/2显性突变所致,引起编码I型胶原蛋白合成异常,而I型胶原蛋白对于保持骨骼的韧性㊁延展性以及钙盐沉积和矿化具有重要作用㊂除了C O L1A1/2突变外,目前已确认的成骨不全的致病基因还有17种,包括I F I T M5㊁P P I B㊁S E R P I N F1㊁C R T A P㊁S E R P I N H1㊁F K B P10㊁S P7㊁B M P1㊁T M E M38B㊁P L O D2㊁P3H1㊁P4H B㊁P P I B㊁S E C24D㊁S P A R C㊁WN T1和C R E B3L1㊂其中除V型的致病基因I F I TM5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其余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通过影响I型胶原蛋白翻译后处理㊁骨骼矿化或成骨细胞分化,导致成骨不全㊂成骨不全的基础治疗是补充钙和维生素D,另外双膦酸盐㊁甲状旁腺N端1-34片段㊁R A N K L单克隆抗体㊁骨硬化素单克隆抗体㊁转化生长因子β(T G F-β)单克隆抗体等新药为成骨不全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㊂双膦酸盐能选择性结合骨骼羟磷灰石,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吸收,是治疗成骨不全的主要药物㊂儿童成骨不全患者尽早使用双膦酸盐能有效提高骨密度㊁增加身高㊁降低骨转换指标㊁降低骨折率,但骨折期间的使用仍有待商榷[34]㊂特立帕肽为P T H的N端1~34片段,具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目前主要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对增加成骨不㊃222㊃‘临床荟萃“2019年3月20日第34卷第3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M a r c h20,2019,V o l34,N o.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全成人的骨密度效果显著[35]㊂靶向治疗在近些年也有很大进展,作用于破骨细胞R A N K L/R A N K通路的R A N K L抑制剂狄诺塞麦已经上市,可能会成为未来治疗成骨不全的有效药物;作用于成骨细胞W n t//β-c a t e n i n通路的骨硬化素抑制剂和作用于成骨细胞S m a d s信号通路的T G F-β抑制剂在动物模型中已观察到效果,有望今后成为新型的成骨不全治疗药物[36-37]㊂此外,成骨不全的基因诊断对不同分型的患者个体化治疗有指导意义,如S E R P P I N F1基因突变所致的Ⅵ型成骨不全对双膦酸盐治疗效果欠佳,而对R A N K L抑制剂狄诺塞麦有很好的疗效㊂因此基因诊断和分型对成骨不全有重要价值,并能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信息㊂内分泌罕见病累及器官多,常合并有多系统疾病,一部分患者首诊于其他科室,因此需要临床医生认识和掌握内分泌罕见病的特点,能够在疑难病症的诊治过程中发现疑点,联系到相关的疾病㊂大多数的内分泌罕见病属于遗传性疾病,基因检测分型在其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近年来显得更加重要㊂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内分泌罕见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将更加深入,也将进一步推动靶药物和基因治疗的研发㊂参考文献:[1] H u Y,B o u l o u x P M.N o v e l i n s i g h t si n F G F R1r e g u l a t i o n:l e s s o n sf r o m K a l l m a n n s y n d r o m e[J].T r e n d s 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2010,21(6):385-393.[2] M a i o n eL,D w y e r A A,F r a n c o u B,e ta l.G E N E T I C SI NE N D O C R I N O L O G Y:g e n e t i c c o u n s e l i n g f o r c o n g e n i t a lh y p o g o n a d o t r o p i c h y p o g o n a d i s m a n d K a l l m a n n s y n d r o m e:n e wc h a l l e n g e s i nt h ee r ao fo l i g o g e n i s m a n dn e x t-g e n e r a t i o ns e q u e n c i n g[J].E u r JE n d o c r i n o l,2018,178(3):R55-R80.[3] Z h a n g S,X uH,W a n g T,e t a l.T h eK A L1p V a l610I l em u t a t i o ni s a r e c e s s i v em u t a t i o n c a u s i n g K a l l m a n ns y n d r o m e[J].F e r t i lS t e r i l,2013,99(6):1720-1723.[4] D o déC,T e i x e i r aL,L e v i l l i e r s J,e t a l.K a l l m a n ns y n d r o m e:m u t a t i o n s i n t h e g e n e s e n c o d i n g p r o k i n e t i c i n-2a n d p r o k i n e t i c i nr e c e p t o r-2[J].P L o SG e n e t i c s,2006,2(10):e175. [5]S y k i o t i sG P,P l u mm e r L,H u g h e sV A,e t a l.O l i g o g e n i c b a s i so f i s o l a t e d g o n a d o t r o p i n-r e l e a s i n g h o r m o n e d e f i c i e n c y[J].P r o cN a t lA c a d S c iUSA,2010,107(34):15140-15144.[6] M i r a o u iH,D w y e r A A,S y k i o t i s G P,e ta l.M u t a t i o n si nF G F17,I L17R D,D U S P6,S P R Y4,a n dF L R T3a r e i d e n t i f i e di n i n d i v i d u a l sw i t hc o n g e n i t a l h y p o g o n a d o t r o p i ch y p o g o n a d i s m[J].A mJH u m G e n,2013,92(5):725-743.[7] D eB e l l i s A,B i z z a r r o A,B e l l a s t e l l a A.P i t u i t a r y a n t i b o d i e sa n dl y m p h o c y t i c h y p o p h y s i t i s[J].B e s t P r a c t R e s C l i n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2005,19(1):67-84.[8] B e l l a s t e l l aG,M a i o r i n oM I,B i z z a r r oA,e t a l.R e v i s i t a t i o no fa u t o i mm u n e h y p o p h y s i t i s:k n o w l e d g e a n d u n c e r t a i n t i e s o n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a n d c l i n i c a l a s p e c t s[J].P i t u i t a r y,2016,19(6):625-642.[9] C h i l o i r oS,T a r t a g l i o n eT,A n g e l i n iF,e t a l.A no v e r v i e wo fd i a g n o s i s o f p r i m a r y a u t o i mm u ne h y p o p h y s i t i s i n a p r o s p e c t i v es i n g l e-c e n t e re x p e r i e n c e[J].N e u r o e n d o c r i n o l o g y,2017,104(3):280-290.[10] G u t e n b e r g A,L a r s e nJ,L u p i I,e ta l.Ar a d i o l o g i cs c o r et od i s t i n g u i s h a u t o i mm u ne h y p o p h y s i t i sf r o m n o n s e c r e t i n gp i t u i t a r y a d e n o m a p r e o p e r a t i v e l y[J].A J N R A m JN e u r o r a d i o l,2009,30(9):1766-1772.[11] T a n a k a S,T a t s u m i K,K i m u r a M,e t a l.D e t e c t i o n o fa u t o a n t ib o d i e s a g a i n s t t h e p i t u i t a r y s p ec i f i c p r o t e i n s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l y m p h o c y t i ch y p o p h y s i t i s[J].E u rJE n d o c r i n o l,2002, 147(6):767-775.[12]J o s h i MN,W h i t e l a w B C,C a r r o l l P V.M e c h a n i s m s i ne n d o c r i n o l o g y:h y p o p h y s i t i s:d i a g n o s i sa n dt r e a t m e n t[J].E u r JE n d o c r i n o l,2018,179(3):R151-R163.[13] H o w l e t t T A,L e v y M J,R o b e r t s o n I J.H o w r e l i a b l y c a na u t o i mm u n e h y p o p h y s i t i sb e d i a g n o s e d w i t h o u t p i t u i t a r yb i o p s y[J].C l i nE n d oc r i n o l(O x f),2010,73(1):18-21.[14] H o n e g g e rJ,B u c h f e l d e r M,S c h l a f f e r,e ta l.T r e a t m e n to fp r i m a r y h y p o p h y s i t i si n G e r m a n y[J].J C l i n 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2015,100(9):3460-3469.[15] X u C,R i c c i u t i A,C a t u r e g l i P,e t a l.A u t o i mm u n el y m p h o c y t i c h y p o p h y s i t i s i na s s o c i a t i o n w i t ha u t o i mm u n ee y ed i se a s e a n d s e q u e n t i a l t r e a t m e n tw i t h i nf l i x i m a b a n d r i t u x i m a b[J].P i t u i t a r y,2015,18(4):441-447.[16] K y r i a c o u A,G n a n a l i n g h a m K,K e a r n e y T.L y m p h o c y t i ch y p o p h y s i t i s:m o d e r nd a y m a n a g e m e n tw i t hl i m i t e dr o l ef o rs u r g e r y[J].P i t u i t a r y,2017,20(2):241-250. [17] A r i o g l uE,A n d e w e l tA,D i a b oC,e t a l.C l i n i c a l c o u r s eo f t h es y n d r o m eo fa u t o a n t i b o d i e st ot h ei n s u l i nr e c e p t o r(t y p e Bi n s u l i n r e s i s t a n c e):a28-y e a r p e r s p e c t i v e[J].M e d i c i n e(B a l t i m o r e),2002,81(2):87-100.[18] W i l l a r d D L,S t e v e n s o n M,S t e e n k a m p D.T y p e Bi n s u l i nr e s i s t a n c e s y n d r o m e[J].C u r rO p i nE n d o c r n o l D i a b e t e sO b e s, 2016,23(4):318-323.[19] B r o w n R J,J o s e p h J,C o c h r a n E,e t a l.T y p e B i n s u l i nr e s i s t a n c em a s q u e r a d i n g a so v a r i a nh y p e r t h e c o s i s[J].JC l i n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2017,102(6):1789-1791.[20] Y a n g H,Z h a o J,L iY,e t a l.S u c c e s s f u l t r e a t m e n t o f t y p eBi n s u l i n r e s i s t a n c ew i t hm i x e d c o n n e c t i v e t i s s u e d i s e a s e b y p u l s eg l u c o c o r t i c o i d s a n d c y c l o p h o s p h a m i d e[J].JD i a b e t e s I n v e s t i g,2017,8(4):626-628.[21]I s e r iK,I y o d a M,S h i k i d a Y,e t a l.R i t u x i m a b f o rt h et r e a t m e n t o f t y p eB i n s u l i n r e s i s t a n c e s y n d r o m e:a c a s e r e p o r ta n d r e v i e wo f 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J].D i ab e t M e d,2017,34(12):1788-1791.[22] K l u b o-G w i e z d z i n s k a J,L a n g eM,C o c h r a nE,e t a l.C o m b i n e di mm u n o s u p p r e s s i v e t h e r a p y i n d u c e s r e m i s s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s e v e r e t y p eB i n s u l i n r e s i s t a n c e:a p r o s p e c t i v e c o h o r t s t u d y[J].D i a b e t e sC a r e,2018,41(11):2353-2360.[23] R i g o l i L,B r a m a n t iP,D iB e l l aC,e t a l.G e n e t i ca n dc l i n i c a l㊃322㊃‘临床荟萃“2019年3月20日第34卷第3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M a r c h20,2019,V o l34,N o.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a s p e c t so f W o l f r a m s y n d r o m e1,as e v e r en e u r o d e g e n e r a t i v ed i se a s e[J].P e d i a t rR e s,2018,83(5):921-929.[24] U r a n oF.W o l f r a m S y n d r o m e:D i a g n o s i s,M a n a g e m e n t,a n dT r e a t m e n t[J].C u r rD i a bR e p,2016,16(1):6. [25] R i g o l i L,L o m b a r d oF,D iB e l l aC.W o l f r a m s y n d r o m ea n dW F S1g e n e[J].C l i nG e n e t,2011,79(2):103-117. [26] A m r S,H e i s e y C,Z h a n g M,e t a l.Ah o m o z y g o u sm u t a t i o n i nan o v e l z i n c-f i n g e r p r o t e i n,E R I S,i s r e s p o n s i b l e f o r W o l f r a ms y n d r o m e2[J].A mJH u m G e n e t,2007,81(4):673-683.[27]S h a n g L,H u a H,F o o K,e ta l.β-c e l ld y s f u n c t i o nd u et oi n c r e a s e dE Rs t r e s s i n a s t e mc e l lm o d e l o fW o l f r a ms y n d r o m e[J].D i a b e t e s,2014,63(3):923-933.[28] Z a t y k aM,D a S i l v a X a v i e r G,e ta l.S a r c o(e n d o)p l a s m i cr e t i c u l u m A T P a s e i s am o l e c u l a r p a r t n e r o fW o l f r a ms y n d r o m e 1p r o t e i n,w h i c hn e g a t i v e l y r e g u l a t e s i t s e x p r e s s i o n[J].H u mM o lG e n e t,2015,24(3):814-827.[29] R a z a l iN N,H w uT T,T h i l a k a v a t h y K.P h o s p h a t eh o m e o s t a s i sa n d g e n e t i c m u t a t i o n so ff a m i l i a lh y p o p h o s p h a t e m i cr i c k e t s[J].JP e d i a t r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2015,28(9-10):1009-1017.[30] N a n e sM S.P h o s p h a t ew a s t i n g a n d f i b r o b l a s t g r o w t h f a c t o r-23[J].C u r r O p i n E n d o c r i n o lD i a b e t e s O b e s,2013,20(6):523-531.[31] C a r p e n t e rT O,I m e l E A,H o l mI A,e t a l.Ac l i n i c i a n's g u i d e t oX-l i n k e dh y p o p h o s p h a t e m i a[J].JB o n e M i n e rR e s,2011,26(7):1381-1388.[32] Z h a n g X,I m e lE A,R u p p e M D,e ta l.P h a r m a c o k i n e t i c sa n dp h a r m a c o d y n a m i c s o f a h u m a n m o n o c l o n a l a n t i-F G F23a n t ib o d y(K R N23)i nt h ef i r s t m u l t i p l ea sc e nd i n g-d o s et r i a lt r e a t i n g a d u l t s w i t h X-l i n k e d h y p o p h o s p h a t e m i a[J].J C l i nP h a r m a c o l,2016,56(2):176-185.[33] F o r l i n oA,M a r i n i J C.O s t e o g e n e s i s i m p e r f e c t a[J].L a n c e t,2016,387(10028):1657-1671.[34] L vF,L i u Y,X u X,e ta l.E f f e c t so fl o n g-t e r m a l e n d r o n a t et r e a t m e n to n al a r g es a m p l eo f p e d i a t r i c w i t h o s t e o g e n e s i si m p e r f e c t a[J].E n d o c rP r a c t,2016,22(12):1369-1376.[35] O r w o l l E S,S h a p i r o J,V e i t hS,e t a l.E v a l u a t i o no f t e r i p a r a t i d et r e a t m e n t i na d u l t s w i t ho s t e o g e n e s i s i m p e r f e c t a[J].JC l i nI n v e s t,2014,124(2):491-498.[36] R o s s i n iM,G a t t i D,A d a m i S.I n v o l v e m e n t o fWN T/β-c a t e n i ns i g n a l i n g i nt h et r e a t m e n to fo s t e o p o r o s i s[J].C a l c i fT i s s u eI n t,2013,93(2):121-132.[37] G r a f e I,Y a n g T,A l e x a n d e rS,e ta l.E x c e s s i v et r a n s f o r m i n gg r o w t h f a c t o r-βs i g n a l i n g i s a c o mm o n m e c h a n i s m i no s t e o g e n e s i s i m p e r f e c t a[J].N a tM e d,2014,20(6):670-675.收稿日期:2019-02-11编辑:武峪峰㊃422㊃‘临床荟萃“2019年3月20日第34卷第3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M a r c h20,2019,V o l34,N o.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定期检查和监测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内分泌相关检查,如血糖、 甲状腺功能、激素水平等,以便早期 发现潜在问题。
自我监测
监测指标
根据医生建议,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如血糖、血压、血脂等,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关注自身症状和体征变化,如出现异 常及时就医检查。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和副作用管理
01
02
03
04
遵循医嘱
放射治疗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和复查,监测治疗 效果和预防并发症。
04
CATALOGUE
常见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通过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促甲状腺 激素水平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等指标进 行诊断,治疗方法包括抗甲状腺药物 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和手术治疗。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通过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促甲状腺 激素水平等指标进行诊断,治疗方法 包括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和病因治疗 。
内分泌系统疾病 的诊断和治疗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8
contents
目录
• 内分泌系统概述 • 内分泌疾病的诊断 • 内分泌疾病的治疗 • 常见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内分泌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01
CATALOGUE
内分泌系统概述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组成
内分泌腺体、组织、细胞等。
下丘脑-垂体疾病
下丘脑综合征
通过检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下丘脑激素及相应靶腺激素等指标进行诊断, 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和替代治疗。
垂体瘤
通过检测垂体激素水平、影像学检查等指标进行诊断,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 疗和放射治疗。
05
CATALOGUE
中医辨证论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与中药组方

中医通过四诊合参,辨别疾病的证候 类型,针对不同证候制定相应的治则 和治法,选用适当的中药组方进行治 疗。
四诊合参与辨证分型
四诊合参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收集病情信息,综合分析 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为辨证分型提供依据。
辨证分型
根据四诊信息,将内分泌系统疾病分为不同类型,如肝肾阴 虚型、肝郁气滞型、脾虚湿困型等。每种类型均有其特定的 症状表现和治疗原则。
THANKS
感谢观看
现代医学检查手段在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血液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激素水平,如 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性激素等 ,以评估内分泌腺体的功能状态
。
尿液检查
检测尿液中的激素代谢产物,如 17-羟类固醇、17-酮类固醇等, 以辅助诊断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 减退等疾病。
影像学检查
如B超、CT、MRI等,可直观显示 内分泌腺体的形态、大小和结构异 常,有助于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
优势分析
复方中药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水平,同时还可减轻糖 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与单味中药相比,复方中药具有更全面的治疗效果和更高的安全性。
经典名方解读与临床应用举例
六味地黄丸
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等组成,具 有滋阴补肾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糖尿 病肾阴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耳 鸣等症状。
04
常见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中医诊断 与治疗
糖尿病
中医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及舌象、脉象进行辨证分型,如阴虚 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
中药治疗
根据辨证分型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如消渴方加减(治疗阴虚燥热型糖尿病)、七味白术 散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等,同时可配合针灸、食疗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由于下丘脑各种功能和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一系列以内分泌代谢障碍为 主,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候群,包括睡眠异常、食欲异常、体 温调节异常等。
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临床表 现为激素分泌异常症群、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群等。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 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 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 多和体重减少的病症。
能。
抗激素治疗
针对激素过多或激素受体异常的患 者,使用抗激素药物以抑制激素的 作用。
辅助治疗
如针对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药物、降 脂药物等,以改善患者的代谢状况 。
手术治疗
肿瘤切除术
对于内分泌肿瘤,如垂体瘤、甲 状腺瘤等,通过手术切除肿瘤以
恢复正常的内分泌功能。
器官切除术
在某些情况下,如严重甲亢、肾 上腺皮质癌等,可能需要切除整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 疗方法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24-01-21
目录
• 引言 •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分类与症状 • 诊断方法与技术 • 治疗方法与策略 • 患者管理与教育 • 研究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讨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医生 的诊疗水平。
分析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为预防和 治疗提供依据。
基因诊断
基因突变筛查
针对特定内分泌疾病的致病基因 进行筛查,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 增生症、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等 。
单基因遗传病诊断
利用基因测序技术诊断由单一基 因突变引起的内分泌疾病,如家 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
04
治疗方法与策略
药物治疗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针对内分泌疾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干 预方案,包括饮食调整、运动锻炼、戒烟限酒等,以改善病 情和促进康复。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病情状况,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 ,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同时,关注患者的营养状 况变化,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04 患者管理与教育 宣传工作
关。
肾上腺疾病
如库欣综合征、原发性 醛固酮增多症等,与肾 上腺激素分泌异常有关
。
性腺疾病
如性早熟、多囊卵巢综 合征等,与性激素分泌
异常有关。
02 早期诊断方法与 技术
临床表现与初步筛查
识别典型症状
如多饮多尿(糖尿病)、颈部肿 大(甲状腺疾病)等。
初步筛查方法
包括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如身 高、体重、腰围等)和简单血液 检测。
手术治疗适应证与风险评估
手术治疗适应证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内分泌疾病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甲状腺 切除、肾上腺切除等。
风险评估
在手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情严重程度、手术耐受性、术后并发 症风险等。同时,选择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和团队进行手术操作,以降低手术 风险。
放射治疗在内分泌疾病中应用
定期随访监测及效果评价
01
设立内分泌专科随访门 诊,制定个体化随访计 划。
02
通过电话、短信、邮件 等方式提醒患者定期复 诊。
03
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04
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为患者提供持续优化的 诊疗服务。
心理辅导与支持系统建立
01
02
03
04
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为患者 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
个体化治疗策略探索
内分泌失调性疾病的诊断与规范化管理

内分泌失调性疾病的诊断与规范化管理在我们的身体中,内分泌系统就如同一个精细而复杂的“调控中心”,它通过分泌各种激素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然而,当这个“调控中心”出现了紊乱,内分泌失调性疾病就可能悄然来袭。
这些疾病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还可能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困扰。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内分泌失调性疾病的诊断与规范化管理。
一、内分泌失调性疾病的常见类型内分泌失调性疾病种类繁多,较为常见的包括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减)、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疾病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常表现为心慌、手抖、多汗、消瘦、烦躁易怒等症状。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即甲减,则可能出现乏力、怕冷、浮肿、记忆力减退等。
糖尿病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内分泌疾病,其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
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
多囊卵巢综合征常见于育龄女性,可能导致月经失调、多毛、痤疮、不孕等问题。
肾上腺疾病如库欣综合征,患者会有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等特殊体征。
二、内分泌失调性疾病的诊断方法诊断内分泌失调性疾病,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首先是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发病时间、家族病史等,同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观察有无特殊的体征,如甲状腺肿大、皮肤色素沉着等。
其次是实验室检查。
这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包括测定激素水平、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
例如,诊断甲亢需要检测甲状腺激素(T3、T4、TSH);诊断糖尿病需要检测血糖、胰岛素等。
影像学检查也不可或缺。
如甲状腺超声、肾上腺 CT 等,可以帮助发现器官的形态变化、肿瘤等病变。
此外,特殊检查如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等,有助于明确糖尿病的类型和胰岛功能。
三、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内分泌失调性疾病患者来说,规范化管理至关重要。
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从而延缓疾病的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内分泌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内分泌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一、引言内分泌性疾病是指机体内分泌系统发生功能紊乱导致的各种疾病。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内分泌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
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原则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二、主体1. 诊断原则内分泌性疾病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方法综合判断。
下面介绍几个常见内分泌性疾病的诊断要点:(1)甲亢:甲亢是指甲状腺功能亢进所导致的一组临床表现,并伴有血液中自由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自由四碘甲腺原氨酸(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异常升高。
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心动过速、代谢亢进等,通过血液检查可明确诊断。
(2)甲减:甲减是由于机体缺乏甲状腺激素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血液中FT3、FT4和TSH浓度异常降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则有所增高。
诊断时应注意甲减的临床表现,并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3)糖尿病: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细胞功能障碍或机体对胰岛素抵抗导致的代谢紊乱性疾病。
临床上常见的类型包括Ⅰ型和Ⅱ型。
通过血液中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HbA1c水平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2. 治疗原则(1)个体化治疗:内分泌性疾病在不同个体中表现和发展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治疗应根据患者个人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例如,在甲亢患者中,应考虑患者年龄、心率水平、合并其他心脏或肺部疾病等因素,选择抗甲状腺药物、碘治疗、手术治疗或放射性碘治疗等方法。
(2)药物治疗:内分泌性疾病的一线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
例如,在甲亢患者中,抗甲状腺药物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药物剂量应个体化调整,维持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3)手术治疗:对于部分内分泌性疾病,如甲亢、垂体肿瘤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严重并发症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能够快速消除异常组织或肿块,并有效控制相关临床表现。
(4)生活方式干预:对于某些内分泌性疾病来说,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也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第一章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第一节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原则同其他内科系统疾病一样,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也包括三个方面,即病因诊断、病解诊断(定位诊断)和功能诊断。
此外,为了对疾病的治疗作出选择和预后作出正确的评估,有些内分泌疾病还要进行分型和分期。
临床内分泌医生首先应对可能存在的内分泌疾病的内分泌腺的功能作出判断,然后考虑病解和病因诊断。
【功能诊断】对一个内分泌腺的功能作出判断,可依下面的程序进行。
一、撮临床表现病史收集和体撮格检查是功能判断的第坑一步,不同的内分泌疾坑病有其特殊的症状和体坑征。
在现代内分泌疾病坑诊断技术发现之前,内坑分泌疾病的诊断主要依坑靠特殊的临床表现。
即坑使是现在,一些典型的坑内分泌疾病,根据临床坑特征亦可作出功能诊断坑。
因此,病史采集和体坑格检查是内分泌疾病功坑能诊断的基础,临床医坑生不可忽视。
(一)身坑高过长和矮小鳖身高是判断体格发育的鳖重要指标之一,身高反鳖映人体(主要是骨骼) 鳖的纵向生长发育。
身高鳖是指从头顶到足底的长鳖度,随着年龄的增大,鳖身
1 / 3
体发育成熟,由于长鳖骨的骨骺融合,故成人鳖身高不再长高。
一般正鳖常男性在 18 岁、女性鳖在 16 岁发育成熟。
影鳖响身高的因素有:
遗传鳖、种族、激素(如 GH 鳖、甲状腺素、性激素,鳖 IGF-1)、营养状鳖态、社会环境和躯体疾鳖病等。
人体身高的生长棍分为青春期前和青春发棍育期两个阶段。
青春期棍前的身高随年龄增大而棍增长;1 岁以后,呈匀棍速增长,每年增高约 5 棍 cm,1 岁时的平均身棍高约80cm。
每岁的棍身高可由下列公式计算棍:
身高(cm)= 8 棍 0 +(年龄5)。
棍在此时期,影响身高增棍长的激素有:
GHRH 棍、GH、IGF-1、棍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
棍这些激素分泌增多,特棍别是GH 过多则使身高棍过长;相反,分泌减少棍则使身高生长减慢,如棍不及时治疗则呈矮小。
棍青春发育期的身高增长棍很快,促使身高快速增棍长的主要激素是性激素焚和 GH 的联合作用。
评焚判儿童及少年的身高是焚否发育过快或缓慢,应焚与同年龄、同性别的正焚常人群平均身高来衡量焚。
身高大于同年龄、同焚性别的正常儿童或少年焚平均身高加2 个标准差焚者为身高过长,反之则焚身高增长过慢 [1] 。
焚在儿童和少年期,引起焚身高生长过快的内分泌焚疾病有由 GH 分泌过多焚的巨人症和性早熟(真焚性与假性),后者
---------------------------------------------------------------最新资料推荐------------------------------------------------------ 在儿焚童和少年期,身高可超焚过同年龄、同性别身高焚加 2个标准差,但由于焚性激素分泌过多...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