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2 第38讲 新文化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2 第38讲 新文化运

第38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某某检测)1917年,高一涵先生认为:“往岁之革命为形式,今岁之革命在精神。

政治制度之革命,国人已明知而实行之矣;惟政治精神与教育主义之革命,国人犹未能实行。

”他的认识( )A.揭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B.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成为知识分子的思想共识D.探索了新某某主义道路解析:选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高一涵认为辛亥革命是形式,而新文化运动是精神,政治革命问题要诉诸精神层面才能根本解决,政治革命是不彻底的,原因就在于“政治精神”的保守化,要推进政治革命,必须发起“政治精神之革命”,故高一涵的认识揭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故选A项。

2.(2020·全国Ⅰ卷五省优创名校联考)有学者研究发现,新文化运动期间,当时的人讲“科学”很少往“技术”方向走,而更注意其“精神”和“方法”,讲到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层次。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B.某某政体并未挽救危机C.封建君主专制已被推翻D.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解析:选B。

材料中新文化运动重视西方的“精神”和“方法”,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从思想上进行反封建的需要,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它是辛亥革命的“补课”,故选B项。

3.(2020·某某适应性考试)1917年,陈独秀说:“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

”这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A.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B.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C.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D.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解析:选B。

由材料“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借鉴西方政治文明,对国家发展展开思考,故选B项。

4.(2020·某某毛坦厂中学模拟)胡适说:“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

文化问题专题

文化问题专题


在这样的担忧、恐惧和焦虑之中,他 们的学生正逐渐失去创造精神。我们的 调查表明,他们的学生大多数不懂乐理, 甚至不会使用乐器。他们的学生很多不 懂绘画的原理,甚至连素描都不会。原 因是他们的学生为应付考试而丧失了对 艺术的兴趣,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而放 弃了这些课程,他们在大部分的时间里 在为学习我们的语言而忙碌。
经济、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 一方面,经济和政治决定了文化发展的 水平和性质,另一方面,而文化反过来 推动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 强势的经济和政治带来了文化上的强势 地位(‚文化帝国主义‛)
美国一直在做着“文化帝国”的梦
• “在宣传上花1美元等于在国防上花5美元。‛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
• 据了解,美国的电影、电视生产虽然仅占世界 总量的6.7%左右,但电影却占了世界市场的一 半以上,电视占70%以上。而在2000年后,美 国影视和音像产品超过了航天航空业,成为第 一大出口产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 在论坛上说:‚这种状况使得全球文化产品变 的标准化和单一化,如同物种基因单一化造成 整个物种退化一样,文化的单一会带来全人类 文化和文明创造力的衰竭。‛
6、 (让他们鄙视并攻击他们的先哲。必须 从根本上使他们失去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使 他们对自己的祖先产生怀疑、厌恶直至憎恨) 目前,中国古代的圣人孔子,老子,墨子等, 已经被他们自己文化精英多反对。一个空军将 军公开说,中国从来没有哲学家,孔子不是, 老子也不是,他们无法同西方的哲学家相比。 这些言论有利于我们从源头上摧毁他们的文化, 使他们无根可寻。
必须充分意识到文化推广是我们的最 终目标。军事和经济手段仅仅是辅助手 段,文化推广是我们的最终目标。目前 我们在中东(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行动, 其最终目标仍然是推广我们的文化和价 值观,只不过我们在这个地区可以借助 于军事力量实现我们的目标。

专题知识框架提问

专题知识框架提问

专题知识复习专题一基本国情(一)基本国情1、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含义是什么?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是什么?(初级阶段的表现)3、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什么?(怎样解决主要矛盾)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哪些内容?7、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什么?(二)党的基本路线1、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该路线制定的依据是什么?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摆在。

3、以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是什么?4、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及重要性分别是什么?5、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是什么?6、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三)民族关系和祖国统一1、对少数民族的管理,我国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4、为促进民族团结,我们应该怎么做?5、“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意义是什么?6、为实现祖国统一,我国实行什么方针?7、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8、我们对待台湾问题的态度是什么?9、哪些实践证明了“一国两制”是正确的?专题二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一)基本国策一:对外开放基本国策1、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2、在对外开放中,我们要坚持和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3、在对外开放中,我们发展的根本基点是什么?4、在对外开放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二)基本国策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1、我国人口的重要国情是什么?2、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有哪些?人口现状的特点还有哪些?3、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4、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都是问题。

5、计划生育的目的、具体要求分别是什么?6、计划生育的意义是什么?(三)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1、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我国实施什么基本国策和什么发展战略?2、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各列出3点)3、我们自然资源的特点有哪些?4、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要求分别是什么?5、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怎么做?(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1、是第一生产力。

2022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1考点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检测含解析

2022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1考点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检测含解析

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弘扬中华传统勤劳美德勤劳是华夏子孙的传统美德。

中国人的劳动精神一代代传承,离不开对中国传统劳动观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同时,劳动的范畴和内涵也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延展,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弘扬劳动精神,创造美好生活是当下国人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国人建立文化自信的一个历史基点。

勤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贯彻始终的道德倡导.人类劳动发展分为奴役劳动、谋生劳动、体面劳动、自由劳动四个阶段。

对人类社会劳动的认知和热爱,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多有论及.《大戴礼记·武王践祚·履屡铭》中写道:“慎之劳,则富。

”强调的是财富和劳动的关系。

自古以来,对劳动的肯定和赞美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尚书·周官》中写道:“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古今药石·续自警篇》中写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可以免饥寒也。

”意思是人们的生计在于勤劳,勤劳就不会缺乏衣服与食物,勤劳能够让人避免饥饿与寒冷。

先秦儒家关注的是一种“礼制”,而不是使用价值层面的劳动致富,也不是精神价值层面的劳动快乐,是一种自然分工的“伦理化”,为中国古人构建了一种脱离田间生产的劳动价值理论;后世儒家分离了“劳”和“思”两个概念。

正如孟子所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荀子在《天论》中所说:“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表达了对勤劳耕作和勤俭节约的认同。

墨家是劳动者的学派,《墨子·非命下》说:“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这是中国社会福利、劳动保障思想的萌芽。

墨家思想兼容并蓄,形成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必要成分,是民族振兴、国家进步的精神力量。

《清仁宗味余书室全集》中写道:“农夫不勤则无食;桑妇不勤则无衣;士大夫不勤则无以保家。

”佛、道两家对于劳动和农业持消极态度,法儒两家主张繁衍人口,认为劳动力是发展生产的根本保证,孟子曾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重民思想,经过长期的文化大融合,儒、释、道、墨、法等多家思想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勤于劳动”被看作是“修齐治平”的根本性的道德品质,深深滋养着一代代华夏儿女的精神心田。

2024春期国开电大本科《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

2024春期国开电大本科《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

国开电大本科《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24年4月;适用于2024春季学期国开电大本科学员一平台在线形考考试。

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老舍的《茶馆》在人物塑造上有什么独特之处?答:一、《茶馆》的中心人物王利发王利发是《茶馆》的中心人物,是裕泰茶馆掌柜的,贯穿于整个话剧。

王利发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它正直、精明、能干,但也又会审时度势、明哲保身、处事圆滑,在社会上有丰富的为人处事的经验,懂得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但是那么精明的、小心翼翼生活着的一个人在那样是时代背景下也难以生存,最后还是使裕泰茶馆走向了破产。

王利发这种逆来顺受、只求平安一生的心态是当时很多人所共有的心理,虽然王利发相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的身份地位还是比较高一点的,但是最后落得的还是一个悲凉的结局。

二、茶馆的熟客常四爷常四爷是裕泰茶馆的老顾客了,它是一个正直、爰国、刚强的人,常四爷同其他人身份有些不同,他是享有特权的旗人,是“吃皇粮”的人,但是尽管如此,他还是厌恶腐败的清王朝、厌恶洋人。

常四爷的形象塑造大大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现状的不满以及反抗情绪。

三、房东秦仲义房东秦仲义也是《茶馆》中的重要人物,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家形象,有着雄厚的家产和一定的势力。

秦仲义是一个自命清高的人,他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与众人无法沟通,他认为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要享受人生,他不甘寂寞,干一些出格的缺德事,还认为吃、喝、嫖、赌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虽然他主张实业救国,苦心经营,在黑暗中独自奋斗,但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生活、去经营,那么他的悲剧下场也是可以预想到的。

★老舍的《茶馆》在戏剧结构上有什么独特之处?答:(1)《茶馆》最大的特色是“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

(2)这种结构的特点在于,不以故事情节为结构线索,而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

(3)"人像展览式”戏剧结构的好处是主次分明,拓宽了所表现的生活范围,便于在纷纭变换的时代大背景下凸现出鲜明的人物个性和他们的性格命运,成功地表现了重大主题。

专题一: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专题一: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专题一: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一、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为什么要突出强调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原因:其一,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是该结束?当初邓小平预判GNP 4000美元,现GDP 已达到8000美元。

其二,2010年第二年度,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跻身于中等发达国家行列,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已经不是发展中国家,而已经成为经济强国。

基本国情:1、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看,中国是人口大国,但并非人才强国。

2、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

3、从人民生活水平看,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

4、从资源占有情况看,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

5、从城市化程度看,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6、从工业化程度看,中国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结论:结论一:“三个没有变”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上的讲话。

强调:“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结论二:“三个世所罕见”在今年改革开放30周年时,胡锦涛强调:“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

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

”二、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1、战略机遇期的提出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纵观全局,21世纪头一、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段话当年被写进了党的十六大报告。

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新增观点汇总

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新增观点汇总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新增观点必修一政治史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1.秦汉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2.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3.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4.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间,边疆不断出现危机,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2.《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3.抗日战争的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3.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4.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6.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7.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2.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申论范文:立足文脉 文化出圈3篇

申论范文:立足文脉 文化出圈3篇

申论范文:立足文脉文化出圈3篇申论范文:立足文脉文化出圈1申论范文:立足文脉文化出圈“文化出圈”这个词汇近年来备受瞩目,它反映了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也表明了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在文化出圈的过程中,我们是否有考虑到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问题?本文将结合申论的视角,探讨文化出圈的意义和发展路径,希望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有所启示。

一、建立“文化生态”视角,推动文化创新“文化生态”的概念源自于生态学的研究,它旨在强调文化与人的关系,同时包括文化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关联和相互影响,以及文化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关联。

建立“文化生态”视角,可以深刻理解文化生态中的各种问题,推动文化创新和传承。

同时,以消费者为中心,从实际需求出发,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增加文化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和认可度。

只有这样,才能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实现转型升级、创新突破。

二、探索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之路,不仅需要文化的繁荣和传承,还需要市场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市场方面,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和跨界合作,是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发展的关键。

在政策方面,鼓励更多文化交流与融合,扶持小企业、文化企业和文化特色小镇的发展,提高技术开发与应用的能力,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力。

当然,政府与市场合作的基础还是合理的法规、规章和制度。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行业法律体系,保护文化产业的创意产权,促进文化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培养文化人才,打造文化文艺精品文化产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它与我国现代文学艺术的创新和发展相互支撑,也需要高素质的文化人才去继承、创新、传播和推广。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文化人才的培养,吸引更多优秀的文化专业人才参与文化事业,激发其学习、研究和创作的热情。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文化评价体系,全面推进文化创作、创新和创意的质量,创作优秀文化文艺精品,充分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实力。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研究综述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研究综述

摘要:要本文在对我国近十年来有关文化现代化的研究成果作了简要评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先进文化建设问题,就理清文化现代化的概念、内涵与特征,坚持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视角,科学制定文化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等几个重要问题阐述了一孔之见。

关键词:文化现代化全球化先进文化摘要本文在对我国近十年来有关文化现代化的研究成果作了简要评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先进文化建设问题,就理清文化现代化的概念、内涵与特征,坚持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视角,科学制定文化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等几个重要问题阐述了一孔之见。

关键词文化现代化全球化先进文化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研究文化现代化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以来,先进文化的建设问题成了理论界关注的重大研究课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建设先进文化就是实现文化现代化。

发近十年来,学术界对于文化现代化的研究可粗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变革间的关系,同时受八十年代现代化研究热的影响,他们也非常重视现代化的视角。

第二阶段,九十年代中期,由于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以及中国新一轮社会发展的强劲态势,人们对八十年代的激进主义思潮进行了深刻反思,国学热成为学术主潮,学者们探讨的问题大致集中在五四启蒙与文化现代化的关系,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以及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与超越等方面。

第三阶段,九十年代后期以来,抽象地探讨文化现代化的涵义与特征,宏观地反思百余年来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程,构筑面向新世纪的先进文化大厦成为研究的主旋律。

经过十余年的研讨,学术界就文化现代化的内涵、文化现代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文化现代化历程中的地位,以及传统的现代价值与变革、创新、转换的必要性等方面达成了较为广泛的共识,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与特征、变革的方向与维度,后现代时代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准确坐标等方面争论激烈。

笔者以为,文化现代化研究继续深入的方向或者说相关分歧解决的切入点应该放在研究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现实性方面,即在准确把握世界文明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围绕现实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以“全球化与现代化”为中心,超越纯粹的理论探讨,以务实的态度,重构当代中国文化的范式。

专题一 基本国情基本路线专题

专题一   基本国情基本路线专题



根本原因: 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主要原因: 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 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坚持了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大力实施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全国各族人民发扬了艰苦奋斗精神等等。



原因: 1)、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2)、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3)、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规律, 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方法: 1)、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 2)、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 3)、我们要坚持“引进来”和 “走出去”相结合,全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4)、要处理好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把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的起止时间: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1956年)算起,到本世纪中叶基 本实现现代化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社会主1956
21世纪中叶
3、我国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主要 体现)
我国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
1、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 和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第二、人民生活显著提高,民主法制不断完善; 第三、科技教育快速发展,文化事业走向繁荣; 第四、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 益重要的作用。
具体成就举例:????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 进步的根本原因
3、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说 明了什么?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突破专题9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建设教案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突破专题9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建设教案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
- 确保每位学生都准备了《高考政治》第二轮专题突破教材,特别是专题9“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建设”的相关章节。
- 提供补充阅读材料,如关于中华文化发展简史、文化强国政策解读等,以便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2. 辅助材料:
- 准备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如古代书画、建筑、传统节日等,展示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
4. 教室布置:
- 将教室座位设置为小组讨论的形式,每组配备白板或海报纸,方便学生记录讨论成果。
- 在教室前方设置多媒体展示区,便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设置一个小型的“中华文化角”,展示一些实物或模型,如中国传统工艺品、书籍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参观学习。
5. 其他资源:
- 邀请文化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线上或线下讲座,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视角和前沿信息。
- 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鼓励学生持续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 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文化发展简史,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中华文化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当代价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代码:030501一、学制2.5-3年,毕业后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正确的理论方向和良好的学风。

熟练掌握本学科研究方法,了解本研究方向国内外研究的前沿动向,具有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一定的写作能力,成为本专业的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和党政实际工作部门的专门人才。

三、主要研究方向方向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向二:科学社会主义与政治文明研究四、主要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低于32分,其中课程学习为28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为4学分)(一)全校公共课(必修11学分)第一外国语(英语) 6学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3学分计算机应用 2分(二)基础理论课1. 学位基础课(6学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2学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2学分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2学分2.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6学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方向一) 3学分科学社会主义与政治文明研究 (方向二) 3学分当代思潮专题研究 2学分政治学原理 2学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2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 2学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2学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学分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2学分(三)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国学经典导读 2学分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趋势专题研究 2学分当代西方政治制度研究与政治学名著选读 2学分中国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专题研究 2学分当代资本主义专题研究 2学分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及科学体系研究 2学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专题研究 2学分(四)实践和科研训练(4学分)1. 教学实习工作量累计20学时 1学分2. 科研实习: 1学分(1)在校学习期间派到兄弟院校访学、收集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文学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00s-1940s)
这一阶段以白话文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为代表,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发展阶段(1940s-1970s)
这一阶段以左翼文学和革命文学为主导,同时也有京派与海派、现代派等不同风格的文 学并存。
多元化阶段(1970s至今)
这一阶段中国当代文学走向多元化,各种文学流派和思潮并存发展,出现了大量的优秀 作品,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作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目录 Contents
• 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 •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 • 文学主题与风格 • 文学批评与理论 • 文学与社会文化 •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与展望
01
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指的是自20世纪初至 今的中文文学,它既包括现代文学也 包括当代文学。
文化传承的创新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现当代文学作品也注重创新,吸收外 来文化元素,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
文学与教育
文学的教育价值
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通过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可以提 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文学在教育中的地位
文学作品在各级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语文教育和人文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本细读法
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细致的阅读和分析, 挖掘其深层含义和艺术价值。
心理分析批评法
探究作家的心理状态和创作动机,以 及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
社会历史批评法
将文学作品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 中,分析其反映的社会现象和历史变 迁。
比较批评法
将不同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其主 题、风格、技巧等方面的异同和优劣。
老舍及其作品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最新版)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4)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最新版)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4)
(3)转折点: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4)文化发展进入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党领导 人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革命时期
革命 文化
②社会主义建 设时期和改革
开放时期
社会 主义 先进 文化
√来源实践,
顺应时代发展
视党角的一视:角 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
路,就孕育和滋养与之相应的 文化。这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发展
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视历角史二视:角 如果抛弃优秀传统文化、割裂民族
文化血脉,文化发展就会像无根浮萍、 断线风筝,迷失这方是向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
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框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01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
天命神权 思想敬德 保民思想
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
殷 春秋 周 战国
促进了统 一的民族 文化发展
在史学、文 中国传统文
独 尊 儒 术
气势恢宏的 全盛时代。
学艺术和科 化开始面临 技等方面都 西方工业文 有巨大成就。明的冲击。


隋 唐

明 清
对早期 中华文 化产生 了深刻 了影响
逐渐形 成中华 文化思 想雏形
具有划 时代的 意义
儒家学 说确立 了至尊 地位
古代中华 文化高度 发展
产生了影 响后期封 建社会发 展的宋明 理学
走向衰微,陷 入黑暗深渊。 山河破碎, 民不聊生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路径

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路径

| 文化艺术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路径□余聪聪/文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民族底蕴,彰显着民族独特的文化风采。

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想树立中国大国的国家形象,助力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在当前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竞争中展现出优势,就必须要注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弘扬和创新。

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有关部门需要思考如何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创新并探索切实可行的路径,为传统文化的孕育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1 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价值分析1.1 政治文明建设价值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关联十分紧密,文化是促进政治建设与发展的核心支柱[1]。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展现出良好的政治文明风尚,有关部门可以从文化角度出发,分析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含义,发掘其所具备的精神文明思想,并以此为助力,梳理政治建设思路,使之更符合本民族的文化思想含义。

总而言之,相关部门要以文化来提高广大群众对政治方针和相关政策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政治文明风尚。

具体来说,相关部门首先需要发掘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思想,如中庸思想、“仁”思想等,然后结合当代的国情考量,探索更有效的文化发展思路,以此为基准确定接下来的政治工作目标,以保证政府在完善性政策体系支撑下,有效开展各项政治建设和其他活动,全面提高政治建设水平。

1.2 经济建设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一些思想对于助力当前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2]。

例如,在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工作的背景下,为了使经济市场环境更干净和谐,经济建设事业实现长久而稳定的发展,需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

为此,有关部门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承和适当创新,在发掘和整理传统文化内涵的前提下,启迪当代人提出经济建设的新思路、新想法,从而保证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第68练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学生版) 2022年新高考政治微专题加餐练

第68练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学生版)  2022年新高考政治微专题加餐练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和“面向未来”(1)“不忘本来”,就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我们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本来。

(2)“吸收外来”,就是放眼世界,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以此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这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则与遵循。

(3)“面向未来”,指的是“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我们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同时准确判断世界文明发展趋势,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不断推进中华文化创新。

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

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今天我们提到老子、孔子、孟子,想到的是《道德经》《论语》《孟子》;提起陶渊明、李白、杜甫,想到的是他们的千古名篇。

这启示文化文艺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①立足当代现实,反映时代呼声②继承优秀传统,奉献文化精品③传承经典文化,摒弃流行文化④弘扬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先天就有的,不是随意就可以得到的,也不会自发地产生。

怎样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学习,一个是实践。

这启示我们开展理想信念教育()①必须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②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③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意志和自觉行动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2019年10月10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49.7亿元的票房成绩在总票房排行榜上位列第二。

该片在前作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加入了流行元素,让所要展现的文化更易于被受众接受。

这说明()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继承传统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④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4.敦煌文化融通中西、博采众长,是一种崇高唯美、向善守正、开放包容的文化,具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胸襟。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樊婧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樊婧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绵延的精神血脉,是形成民族归属感认同感的精神纽带,是孕育民族气质品格的精神基因。

一个民族的兴衰强弱,无不与文化的兴衰强弱密切相关。

2018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不仅是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也是向全世界、全人类的庄严宣示。

专家们认为,提出建设文化强国长远战略是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最大亮点。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从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开始,历届党的六中全会均通过一个和“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有关的重要决议。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十七大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任务,而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则把搞好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到了“现代化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的高度。

专家分析说,《决定》的字里行间体现出对文化改革发展前所未有的重视,标志着中共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理清了以经济强国推动成为文化强国、经济与文化发展并重的基本思路,标志着高层在文化理论创新与实践方面正逐渐走向成熟。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和战略任务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涵和目标是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举措有哪些?本专题将就这些问题进行解读分析。

一、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用“四个更加”、“四个越来越”、“三个关系”集中阐述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的交通工具主要是 汽车、飞机,环球一周只需半日。
二、当代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人生 价值选择
第一,人生价值取向的主导性与多样性 并存。
现阶段,我国人生价值取向的主流还是 表现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
由于利益主体和利益关系的多样性,致 使人们的价值要求也随之出现多元取向 和价值目标多样性趋势。
全国文化事业经 文化建设的财政 送书下乡工程、
费累计达到 投入逐渐向农村 广播电视村村通
580.82亿元,年 和西部倾斜,3 工程等为代表的
均增长22.5% 年累计对农村投 一大批公共文化
入159.44亿元, 服务项目全面铺
基本实现了县县 开,使公共文化
有图书馆、文化 产品供给能力大
馆的目标。
幅提高。
※文明主要指人类活动的结果,文化还包括人 类活动的整个过程及活动方式、手段。
※文明一般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文化则包 括人类活动的全部成果(积极的消极的)。
※文明 相比较于 野蛮;而文化 相比较于 政 治经济 而言。
※文明没有性质之分,而文化有性质之分。
※文明的历史是随文字的出现而开始的,而文 化则要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
第二,人生价值的目标由单纯的社会价值 转向自身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改革开放前,无私奉献是人生的最高理想, 也是人的最大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实现。
改革开放后,人们开始从传统的单纯的价 值奉献,转向自我意义和社会意义相结合。
户主屋顶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旗
补充煤气罐
第三,人生价值内容表现为实用性、平面 性、庸俗性增强,理想性淡化
《形势与政策》课专题目录
一、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 二、当前我国的文化发展形势 三、当前我国的腐败现象及其治理 四、由食品安全问题谈及诚信体系建设 五、由奥运精神谈谈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六、中菲、中越南海问题 七、中日东海问题 八、西亚北非政权变革问题
专题: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趋势
芙蓉姐姐展示曼妙身姿
虐猫事件
一、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具体趋势
第一个趋势:文化性质从工业文化转向信 息文化 。
自从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以来, 人类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直是工业文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电子计算机、电视 和人造地球卫星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 迅速改变了世界。
2008年1-12月我国手机每月生产及增速情况
第二个趋势:文化结构由偏重物质文 化转向精神文化
传统工业文化是一种偏重物质的文化。这 种文化以创造物质产品为目的,以刺激个 人的物质消费为发展手段。
迈向21世纪,精神文化对人的影响越来越 直接、越来越重要。
恩格尔系数
贫困 温饱
59%以 50上 59%
小康
4050%
富裕
3040%
最富 裕
低于 30%

第五个趋势:文化权力由垄断性文化 转向平等性文化
在传统社会,文化结构呈金字塔形,越 向上发展,文化水平越高,参与社会的能 力越强:越向下发展,文化水平越低,越 远离社会管理和文化创造。 当代信息文化的发展迅速打破了文化垄 断和文化特权。信息化、网络化改变了文 化结构。
十七大以来我国文化投入
一、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具体趋势 二、文化影响下当代中国人的价
值选择 三、当代大学生的价值选择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 特别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 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 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 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 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 愿望。” 广大文化工作者应该更 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 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掀起文化 建设的新高潮”。
三、当代大学生的价值选择
(一)做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 (二)过一种有境界的生活 (三)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哲学知识 真知识境界分为: 科学知识
经验知识
伪善知识 善知识境界分为: 他善知识
我善知识 至善知识
美知识境界 :
耳美目美境界 情美意美境界 心美神美境界
谢谢
第六个趋势:文化传递由纵向文化转 向横向文化、逆向文化
传统农业社会文化的传递模式是纵向传 递经验传递
进入现代工业社会,劳动由经验型转向 科技型。
走向信息社会,劳动由科技型转向信息 型。
知识更新的速度
仅仅在19世 到了20世纪 20世纪80年 20世纪末,
纪初,人类 初,这一速 代,人类的 人类文明发
面对这些人类创造出来、又难以制服的文 化的负作用,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反省。一 种普遍的自我批判和自我反省的意识正在 替代那种人类自我崇拜的文化迷信。
第八个趋势:文化状态从分散时空文化 转向同步时空文化
时间空间是一种文化尺度,可以用来衡 量人活动的距离和过程。
在传统农业社会,生产是循环的,人们 世世代代春种秋收,周而复始,时间感 是停滞和绵延的。
平均增长
50.4%
第三个趋势:文化方向由经济文化转 向生态文化
传统工业文化注重的是经济的增长, 忽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随着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经济发 展更多的开始注重与生态文化发展 的结合。
全国宜居城市
2007
2008
2009
厦门、杭州、 杭州、香港、 青岛、苏州、
上海、深圳、 深圳、珠海、 泰州、厦门、
的知识还以 度变成每10 知识每3年 展的前4900
每50年翻一 年翻一番 翻一番
年所积累的
番的速度增
文献资料,

还没有现在
1年的文献
资料多
第七个趋势:文化态度由自信文化转 向自省文化
传统工业文化是一种人类自我崇拜的文化, 是一种对人的力量迷信的文化。认为人一 旦获得技术的力量,就可以征服陆地、海 洋和天空,征服整个宇宙。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
2006年 城镇居 民恩格 尔系数 35.8% 到达富 裕水平
2006年 农村居 民恩格 尔系数 达43%
小康水 平
2007年 南京销 售各类
轿车 8.6万 辆,较
2006年 增长
4.8%
2008年 07年南 一季度 京城市
销售 居民人 2.05万 均用于 辆,同 旅游费 比增长 746.29 13.7%; 元,年
宁波、青岛、 昆明、成都、 珠海、苏州
大连、贵阳、 威海、南宁
金华、曲靖
宁波、长沙、 聊城、河池、 包头、信阳
第四个趋势:文化层次由精英文化转 向大众文化
传统文化基本上属于精英文化,供文化 人和上层社会享受的文化。
精英文化特征:求古,求纯,求玄。 文化垄断一旦被打破,大众文化随之兴
起。 大众文化特征:流行性,通俗性,商品
人们更多的注重衣食住行、饮食男女等日 常生计的问题,自觉不自觉地更多地以当 下为关切中心、以吃喝玩乐为基本内涵的 消费文化和通俗文化。
第四,人生价值的选择上情绪化增 强,意志与信仰缺乏。
人生价值的选择上出现情绪化、浮 躁化现象,人的生活出现一种漂浮 不定的感觉,这也是人生坚定信仰 缺乏的一种表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