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共同体在科技创新活中的作用机制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共同体 《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解读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共同体《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解读□肖 戈近期,长三角三省一市关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可谓动作频频。
在日前举办的2022浦江创新论坛期间,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发布了《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等3项政策文件。
这将在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的规划制定、联合攻关、国际合作、专家共享、成果转化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会对全国科研创新“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与此同时,三省一市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17条政策,紧接着《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又重磅出炉。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质升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政策在持续不断加码,各地贯彻落实跑出“加速度”。
尤其是近期出台《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定位: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原始创新动力源、融合创新示范区、开放创新引领区”日前,长三角三省一市科技厅(委)共同制订的《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出台(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实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合力培育、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协同推动、创新创业生态携手共建、全球创新网络协同构建、协同创新治理体系一体化推进五大行动。
《行动方案》是为推进落实国家科技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30SHANGHAI ENTERPRISE November 2022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共同体。
2020年12月底,科技部印发的《规划》,指出要以高质量、一体化为主线,以“科创+产业”为引领,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
2021年以来,由科技部牵头,先后成立了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和“4+1”工作专班。
为加快《规划》落实,根据“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原始创新动力源、融合创新示范区、开放创新引领区”的战略定位,三省一市科技部门结合实际,成立专题工作组,邀请四地智库代表共同研究。
协同创新动力机制
协同创新动力机制协同创新动力机制是在创新活动中引入多个参与者进行协同合作的一种组织形式。
它通过激励参与者共享资源、共同研发和共同创新,以实现创新目标,并推动创新活动的进行。
协同创新动力机制包括多个方面,如合作共赢、信息共享、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等。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协同创新动力机制进行论述。
首先,合作共赢是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的核心。
在协同创新中,各个参与者之间要以合作共赢为原则,共同努力达到创新目标。
合作共赢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合作达到资源互补、技术互补、优势互补等效果,提高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只有在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协同创新,因为创新活动涉及的资源和知识都是分散的,只有通过各个参与者的合作才能形成共同的创新成果。
其次,信息共享也是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创新活动中,各个参与者之间需要相互交流和分享信息。
信息共享的作用在于提高参与者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使得创新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通过信息共享,创新活动参与者可以了解其他人的创新进展、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从而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创新效率。
信息共享还有助于形成共同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创新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
资源共享也是协同创新动力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在创新活动中,各个参与者之间需要共享资源,包括资金、设备、人力等。
资源共享的目的在于提高创新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使得各个参与者都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投入和浪费。
通过资源共享,创新活动参与者可以共同使用设备、共同调配人力、共同筹集资金等,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提高创新的效益和创新的竞争力。
另外,风险共担也是协同创新动力机制中的重要内容。
在创新活动中,各个参与者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
风险共担的思想在于通过共同协作、共同努力来分散和减轻风险,以保证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风险共担中,各个参与者要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应对各种风险,防范风险对创新活动的影响。
总之,协同创新动力机制是在创新活动中引入多个参与者进行协同合作的一种组织形式。
科研团队的协作与创新
科研团队的协作与创新是推动科学进步和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当科学家、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合作共事时,他们能够共同解决复杂问题,推动创新,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本文将探讨科研团队协作与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促进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首先,科研团队的协作能够汇聚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跨学科合作,从而加速科学研究的进展。
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可以共同探索问题,提出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例如,生物学家、化学家和工程师可以合作开发新型药物或医疗设备,从而促进医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其次,科研团队的协作可以促进创新思维和方法的交流。
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和讨论可以激发新的想法,推动科学研究的突破。
在团队合作中,成员们可以相互启发,提出不同的观点和假设,从而促进科学研究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除了协作,创新也是科研团队的关键能力。
科研团队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挑战传统的思维模式,从而推动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创新需要团队成员具备开放的心态和勇于尝试的精神,同时也需要团队领导者提供支持和鼓励,鼓励团队成员提出新的想法和方案。
为了促进科研团队的协作和创新能力,团队领导者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建立开放的沟通和交流机制,鼓励团队成员分享想法和经验。
其次,激励团队成员参与跨学科合作,促进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问题。
此外,团队领导者还可以为团队成员提供培训和资源支持,帮助他们提升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总之,科研团队的协作与创新是推动科学进步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可以促进跨学科合作,推动科学研究的创新和突破。
团队领导者需要采取措施,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科研团队取得更多的成果。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实施科技部印发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打造全国原始创新高地和高精尖产业承载区,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特制定本合作机制。
一、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国家战略,攻坚突破、锻造长板;坚持协同联动,凝聚合力、开放共享;积极先行先试,创新机制、循序推进,支撑长三角区域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以“科创+产业”为引领,聚焦国家重大创新需求,联合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联合构建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的若干创新联合体,实现项目、人才、基地、资金一体化配置,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探索建立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长三角区域成为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源。
三、合作机制(一)建立部省(市)协同的组织协调机制。
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领导下,基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制度框架,建立科技部、三省一市协同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以下简称“联合攻关”)。
由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和三省一市科技厅(委)共同组建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工作专班(以下简称“工作专班”)负责统筹推进实施,下设联合攻关专题推进组负责日常管理协调。
(二)建立产业创新融合的组织实施机制。
聚焦制约国家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共同梳理长三角区域“链主”企业或骨干单位,凝练2⁓3年可取得突破,且需要跨区域解决的需求,联合发布需求“榜单”。
加快提升区域科技领军企业的创新引领能力,以市场化方式联动产业链上下游、科研机构等力量,跨区域组建创新联合体。
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项目管理模式,促进区域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创新主体高效协同,激发科研团队创新创造活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方案
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方案引言近年来,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日趋激烈,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依靠技术引领不断扩大优势。
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探索科技创新道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协同创新机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实现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结合当前科技创新形势和国家战略,探讨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方案,提出相应的实现路径和应对措施,为创新型社会和创新型经济的构建提供一些借鉴性的思考。
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概述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是指不同科技创新主体之间,利用信息、知识、技术、设备等资源共享和协同合作,建立起稳定的合作网络和信息交流平台,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发展效益的一种机制。
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的目的在于,通过不同科技创新主体的协同作用,实现资源整合、技术互补、创新优化和共同发展。
同时,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在时空范围和内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适应性。
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领域、科技创新主体和阶段特点等,采取不同的协同方式和合作模式。
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方案建设适应不同阶段的科技创新协同平台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建设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协同平台。
首先,在科研创新前期,可以通过开展研究联合、坐标申报、评估定价等方式,为开展创新研究提供共同平台。
其次,在创新实践阶段,建立专门的创新基地,为创新项目提供技术、硬件、人才、政策等多方面支持。
最后,在成果推广和商业化阶段,可以通过推进产业化联盟、技术转移平台、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落地。
打造科技创新协同合作生态系统通过构建科技创新协同合作生态系统,打破传统科技创新壁垒,创造实现共赢的协同合作环境。
建立开放式的、包容性的、互信互助的协同合作文化,加强科技创新主体间沟通互动,促进知识和技术的互补和转移。
同时,通过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等多方合作,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协同合作体系。
创新协同机制法制化建设为加强创新协同机制的法制化建设,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尊重,制定创新成果转化与产权商业化规范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财产权益的归属、责任和义务,营造公平、透明的协同创新合作环境。
协同创新的内涵及机制研究述评
协同创新的内涵及机制研究述评协同创新是指不同单位或个体共同参与创新活动,共同分享知识、资源和创新成果,通过相互合作、协同互补,实现创新效益的最大化。
协同创新在当今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集聚各方优势,加速创新过程,同时也能够降低创新风险和成本。
因此,加强对协同创新的内涵及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协同创新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创新方式,它强调各方之间的平等合作和信息共享,以实现创新资源的最优配置。
通过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协同创新能够形成“1+1>2”的效应。
其次,协同创新是一种多方合作的创新方式,它涉及多个单位、组织或个体的共同参与和协同合作。
这种多方参与的特点,既可以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涉及国家政府、科研机构和高校等多个主体之间的合作。
再次,协同创新是一种在开放环境下进行的创新方式,强调创新资源的共享和跨界合作。
通过与其他企业、组织或个体的合作,可以获取来自不同领域的创新资源,从而增强创新能力。
最后,协同创新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创新方式,它强调创新的持续性和动态性。
协同创新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在合作过程中不断迭代、优化创新成果。
针对协同创新的机制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研究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和机制。
不同的协同创新组织模式会对创新活动的开展和成果的实现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深入研究以企业为主导的协同创新模式、政府引导的协同创新模式以及多方参与的协同创新模式等。
其次,需要研究协同创新的激励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
协同创新涉及多个参与方,激励和风险管理是促进协同创新进行的关键。
研究如何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各方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同时,研究如何降低协同创新的风险,促进各方的信任和合作。
再次,需要研究协同创新的知识共享和产权保护机制。
协同创新的核心是知识共享,但同时也需要保护各方的知识产权。
因此,研究如何确保知识的有效共享和保护,促进知识创新和知识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意义促进全球科学与技术创新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意义促进全球科学与技术创新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涵和意义为推动全球科学与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和实践方向。
本文将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其对全球科学与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理念,强调的是人类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责任。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个领域的问题都变得相互依存和相互关联。
人类面临的挑战是共同的,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说的是要携手合作,共同构建一个人类共同的家园,实现人类共同的发展和繁荣。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在于,它旨在通过促进和平、发展、公正、合作的全球治理,推动全球各国共同发展,实现人类命运的共同进步。
只有通过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谐共处,才能解决全球问题,提高全球治理的效能,推动全球科学与技术的创新。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全球科学与技术创新的促进(一)跨国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强调的是国际社会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共享。
在科学与技术创新领域,各国之间的合作将带来资源的共享和创新观念的碰撞,进而推动科技创新的加速。
各国的科研人员可以通过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共同研究科学难题等方式,汇聚全球智慧,共同攻克科学与技术的瓶颈问题。
(二)开放交流促进知识创新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的是开放、包容和共同进步。
在科学与技术领域,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有利于知识的分享和传播,推动科技创新的迭代升级。
通过国际学术会议、学术交流访问等活动,科研人员可以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行进行深入交流,借鉴各自的经验和优势,从而推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三)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推动技术创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要求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问题。
在这些全球性挑战中,科学与技术创新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共享将促进技术创新的加速,为解决这些全球挑战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方案
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方案
随着全球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科技合作日趋紧密。
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方案,旨在促进全球科技创新的融合和转化,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落地,推进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该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建立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
通过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合作平台,建立全球科技创新合作网络,促进技术、经验和资源的共享,推动科技创新的跨国合作。
2.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通过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培育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为全球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3.推进技术转移和创新成果转化。
建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国际化机制,加强技术转移和创新成果的运用和推广,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落地和产生实际效益。
4.加强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协调和制定。
在全球范围内加强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协调和制定,促进全球科技创新的有序发展。
5.加强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机构的建设。
建立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机构,加强科技创新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形成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创新合作网络。
通过以上几点核心内容,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方案将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促进全球科技创新的融合和转化,推动
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科技创新与合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科技创新与合作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国家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世界各国也逐渐认识到了共同发展和合作的重要性。
在这个日益紧密的国际联系网络中,全球科技创新和合作的推动力变得尤为重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了实现全球科技创新与合作的必要手段和重要前提。
本文将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全球科技创新与合作的促进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与意义1.1 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必然性在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中,国际社会越来越认识到相互联系与依存的现实。
这种联系和依存形成了深层次的相互影响,全球一体化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1.2 共同面临的全球挑战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去解决。
而在应对这些挑战的过程中,科技创新和合作则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1.3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将共享发展机遇、共担责任,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在这一过程中,科技创新与合作是推动各国共同进步的基石。
二、全球科技创新与合作的意义2.1 科技创新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可以推动国家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环境等。
同时,科技创新对于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能力也很强,如气候变化、疾病治疗等。
2.2 全球科技合作的优势全球科技合作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在创新领域达到更高的水平。
通过共享科技成果,可以缩小发展差距,推动全球各国共同发展。
2.3 全球科技创新与合作对于解决全球挑战的重要性气候变化、能源短缺、环境保护等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合作来解决。
只有通过全球科技创新与合作,才能共同应对这些挑战,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科技创新与合作的措施3.1 加强政策沟通与知识交流各国在科技政策和科技创新方面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分享科技政策经验和创新成果。
建立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加强全球科技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如何充分发挥创新团队作用,推动科技创新
如何充分发挥创新团队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创新团队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拥有各种技能和经验,可以共同解决难题,并创造独特的解决方案。
然而,对于很多组织而言,发挥创新团队的作用并不容易,这可能是由于团队内的管制或其他问题所导致的。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策略,以使创新团队的作用最大化,以推动科技创新。
建立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文化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文化将有助于创造有利的环境,以充分发挥创新团队的作用。
这种文化需要始于领导人的支持,并流入组织的其他部分。
该文化应该突出资源分配的灵活性、时间划分的灵活性、利润目标最小化的理念等。
这些原则不仅有助于鼓励创新性思考,也有助于降低组织内部的种种阻碍,以便创新团队能更容易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当然,建立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是需要时间和努力的,但是一旦建立了这种文化,它将在未来为组织的科技创新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设定创新目标在创新团队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团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和目标是什么。
这通常需要由领导层来设定,但需要与团队成员进行广泛的讨论和协商。
设定目标时,必须确保它们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但也需要确保目标可以激发创新团队的灵感。
当设定的目标激发了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动机,他们将更加热情地工作,并为实现这个目标献出自己的所有精力和技能。
建立协作文化创新团队有时需要与不同的团队和个人进行协作,以完成他们的任务,因此建立一种有效的协作文化至关重要。
这种文化将以某种方式支持人们的合作,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其他人的知识和资源,以实现团队的优势。
促进协作文化的两个关键因素分别是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
将该信息共享实现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让团队成员自由并高效地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
而将资源共享实现通常需要优化资源分配策略,并建立一个透明、公正、灵活的资源分配体系。
激励团队成员成为创新的积极参与者创新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需要准备成为一个积极的创新参与者,需要有一些特定的特质和技能,才能胜任这样的身份。
创新联合体协同创新机制
创新联合体协同创新机制
协同创新是指多方协作进行创新,将知识资源、技术资源、财务资源
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共同创造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案,使参与
者在良性互动的合作中,以共同的利益为标准而实现共同的创新,从而获
得更多的发展规模和效益。
联合创新联合体的建立,可以有效地缩短产品开发的时间,提高产品
的性价比,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联合创新联合体可以将研发人员、设计人员、生产设备、市场运营、资金投入等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
联合力量,实现和谐的协作创新。
联合创新联合体的协同创新机制,要以协同创新的核心理念和方法为
基础,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技术等新兴技术和新技术,为联合创新联
合体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形成一个联合创新机制,实现协同作业,有效
地改善创新的流程和效率,提高联合的创新效果。
首先,要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一个联合创新系统,由各方合作
企业建立联合创新系统,通过联盟以及线上/线下的活动促进各方之间的
沟通和协作,从而实现精准的快速沟通及数据共享,实现知识的快速流通,提高联合创新的效率。
其次,要建立一个面向实时的联合网络。
科学共同体对科技创新的促进
科学共同体对科技创新的促进科学共同体是由一组科学教育者、科学研究者和其他科学工作者组成的社区。
这个社区与特定的科学领域、机构或学术界界限不一定吻合,而是由共同领域的兴趣、问题和知识互补性所联系。
科学共同体是一个协同合作的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构建共同研究思路、协调研究计划和分享研究成果的机会,从而促进科技创新。
科学共同体的积极意义科学共同体能够整合不同领域资深科研人员,尤其是能够搭建国内外不同学术背景的科研集体。
在这个集体中,能够实现学科间的互补,避免孤立无援,从而可以更快速地找到发现新颖创新的出路。
科学共同体中的研究人员一般都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在研究工作中能够共同协作,尤其是在面临解决具有复杂性质的科学问题时,协作效果尤为显著。
科学共同体对研究的促进科学共同体促进科研项目的合理规划和精细实施。
研究计划是研究前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研究计划可以减少科研的难度和风险,更好地实现科学目标。
和谐的科学共同体增强了研究者的创新信心,可以更快而准确地识别研究方向,避免重复研究。
同时,科学共同体可以大幅增强研究计划的可行性,研究任务的挑战性及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也会更突出。
科学共同体的信息流通速度逐渐提高科学共同体可以加速信息的流通,以往知识无法互通的情况已经被科学共同体打破。
信息在科学共同体中流通得更快、更精确、更有效,尤其在团队合作中,借助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技术,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互动。
知识重复和重复正是科研工作中的一个瓶颈,科学共同体的出现,为科技创新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便于科学家之间的互通,促进科研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科学共同体在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科学研究、促进学术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未来,科学共同体可以更好地协调全球化科技创新研究工作,为科学家们打通交流的渠道和协作机制,更好地推进科技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紧密联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科技创新与合作
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科技创新与合作科技创新与合作是当今全球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各国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合作,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入手,探讨其对全球科技创新与合作的推动作用。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旨在弘扬人类共同价值观,促进各国人民团结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在这个时代,科技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各国应该摒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做法,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各国可以分享资源、合作研发、共同推进科技前沿的突破。
世界上许多国家拥有独特的科技优势与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合作,可以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取得更大的科技创新成果。
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了全球科技创新的开放共享。
在这个共同体中,各国开展科技合作不受地域限制,共享科技成果,加速科技的传播与应用。
通过开放共享,全球科技创新能够更好地造福人类,助力全球发展。
进一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了科技创新与合作的多边机制。
各国可以通过建立多边合作机制,共同研究探索科技前沿,制定合作计划与政策。
在这样的机制下,各国可以相互借鉴经验、共同解决问题,在科技创新与合作中形成合力。
此外,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鼓励各国共同投资科技创新。
各国可以携手投入更多的资金与人力资源,开展合作研究项目,提高科技研发实力。
通过共同投资,各国可以实现资源优势的互补,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对全球科技创新与合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我们也需要面对一些挑战。
首先,科技创新与合作需要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
各国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推动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合理使用。
其次,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等问题也需要加以解决,以促进科技创新与合作的深入发展。
综上所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科技创新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联合体协同创新机制
创新联合体协同创新机制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时代,创新联合体协同创新机制成为了促进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文将围绕创新联合体协同创新机制展开阐述,探讨其意义、特点以及推动创新的作用。
一、创新联合体协同创新机制的意义创新联合体是由多个组织、企业、学术机构等共同组成的协作网络,旨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分担,通过协同创新实现更好的创新效果。
创新联合体协同创新机制的意义在于:1. 资源整合优势明显。
不同组织拥有不同的创新资源,通过联合体可以实现资源的整合,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创新效率。
2. 优势互补协同创新。
不同组织在技术、市场、资金等方面存在差异,通过联合体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协同效应,推动创新成果的产出。
3. 风险分担实现共赢。
创新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风险,通过联合体可以实现风险的分担,减少单个组织承担的风险,实现共同发展与共赢。
4. 加速创新成果落地。
联合体由多个组织共同参与,能够提供更多的实践场景和市场需求,加速创新成果的落地和推广。
创新联合体协同创新机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元主体参与。
创新联合体由多个组织参与,包括企业、学术机构、政府部门等,形成多元参与的创新网络。
2. 利益共享与风险分担。
联合体成员在创新过程中共享利益,同时也分担风险,形成共赢的合作格局。
3. 信息共享与协同决策。
联合体成员通过共享信息和协同决策,充分发挥各方的专业优势,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4. 灵活机动的组织形式。
创新联合体可以根据不同的创新需求和项目特点,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包括联合研发、技术联盟、产学研合作等。
5. 高效协同的工作模式。
创新联合体通过建立高效的协同工作机制,实现各方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创新,提高创新效率。
三、创新联合体协同创新机制的推动作用创新联合体协同创新机制在推动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整合创新资源。
通过联合体的组织形式,实现创新资源的整合,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创新联盟:共同探索科技创新领域
创新联盟共同探索科技创新领域摘要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量。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联盟成为促进跨领域协作和共同探索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机制。
本文将探讨创新联盟的概念和作用,并分析一些成功的创新联盟案例。
提出几点建议以促进更多创新联盟的发展。
第一部分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和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
然而,现代科技创新往往需要跨领域、跨机构的合作与共享资源。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创新联盟应运而生。
第二部分创新联盟的概念和作用2.1 创新联盟的定义创新联盟是由不同机构、企业或组织组成的一种合作模式,旨在共同探索、发展和推广科技创新。
创新联盟的成员通常来自不同领域,拥有不同的专业知识和资源。
2.2 创新联盟的作用创新联盟有助于促进跨领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其主要作用包括2.2.1 加强创新能力创新联盟集结了各方的智慧和资源,能够提供更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支持,从而增强创新能力。
2.2.2 促进技术交流与共享创新联盟可以促进不同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共享,避免重复研发和资源浪费,提高创新效率。
2.2.3 推动技术应用与市场化创新联盟可以有效地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为具体的产品和服务,并推动其市场化。
第三部分成功的创新联盟案例3.1 苹果公司与高通公司的合作苹果公司和高通公司是两家在移动通信领域有着丰富经验和技术积累的企业。
双方联合推出了一款基于5G技术的新款iPhone,从而在市场上占据了领先地位。
3.2 百度与华为的合作百度和华为联合开展了智能汽车领域的合作,共同研发了自动驾驶技术,并实现了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3.3 谷歌与NASA的合作谷歌和NASA合作开展了太空探索领域的研究,共同探索了太空探索和科学研究的新方向。
第四部分促进创新联盟发展的建议4.1 政策支持与鼓励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创新联盟的发展,提供资金和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支持。
4.2 注重跨领域合作与资源共享创新联盟的成功离不开各成员间的合作与协调,各方应注重跨领域合作,共享资源和专业知识。
科技创新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科技创新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新的支撑与动力
科技创新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科技创新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新的支撑与动力科技创新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科技创新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新的支撑与动力科技创新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更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的支撑与动力。
首先,科技创新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的支撑。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理念,它强调全球化发展趋势下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
而科技创新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通过不断创新科技手段和技术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面对全球挑战,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打破地理和文化的障碍,使各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
例如,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人们可以快速地进行跨国交流和合作,使各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实现互利共赢。
同时,科技创新也可以在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新冠疫情期间,科技创新在疫苗研发、病毒检测和追踪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全球人类共同抗击疫情提供了技术支持。
其次,科技创新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的动力。
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不断地引领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科技,才能满足人类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高生产力水平,改善环境质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科技创新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物质基础。
同时,科技创新也可以对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然而,科技创新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科技创新可能会加剧贫富差距和不平等现象。
高新科技的应用和发展需要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投入,而这些资源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
如果不注意科技创新的公平性和包容性,可能会使贫富差距更加明显,进一步加剧不平等现象。
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方案
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方案1. 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创新,科技创新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而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协同机制的建立可以在加快科技创新的速度、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的建立方案。
2. 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的概念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是指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各方之间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共享资源和知识,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协同推动科技创新的过程。
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部创新协同机制,即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另一方面是外部创新协同机制,即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协同机制。
3. 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方案3.1 内部创新协同机制方案在内部创新协同机制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方案:3.1.1 建立创新团队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创新项目,建立不同的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可以由企业内部的专家、工程师、技术人员等组成,通过内部人员之间的协同合作,将不同的技术资源进行共享,加快产品的研发进程。
3.1.2 建立创新平台企业可以建立一个创新平台,通过在平台上发布各种技术需求和创新想法,吸引企业内部的科技人才和专家参与其中,通过开展技术研究和创新项目,加深内部团队之间的合作,提高内部的创新能力。
3.1.3 建立知识库企业可以将内部的知识和技术资源,建立成一个知识库。
通过知识库的共享和借鉴,可以实现内部创新团队之间的知识互补,提高创新效率。
3.2 外部创新协同机制方案在外部创新协同机制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方案:3.2.1 合作伙伴制度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以某项产品或技术为中心的产学研协同机制,可充分利用各方的知识和技术资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3.2.2 双创模式企业可以借助政府支持,利用双创模式,通过与科研机构、创客等进行合作,快速推进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
3.2.3 技术交流活动企业可以参加各种技术交流活动,与其他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积极交流,实现技术和资源的互补。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实施方案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实施方案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实施方案为标题随着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为了加强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共享与转化,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实施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该实施方案的目标、内容和具体措施。
一、实施方案目标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起一个跨越地域、跨越行业的科技创新合作共同体,促进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
通过共享科技创新资源、加强科研成果的交流与转化,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
二、实施方案内容1. 建立科技创新合作机制: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将建立起一套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包括成员单位的组织架构、合作方式、决策机制等,确保各成员单位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有效参与和协同合作。
2.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共同体成员单位将共享各自的科技创新资源,包括科研人员、研发设施、科技项目等。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技创新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势互补。
3.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共同体将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和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产业化。
通过共同体成员单位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实现科技创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推动科技创新政策协同:共同体将积极与相关政府部门对接,推动科技创新政策的协同配合。
共同体成员单位将共同参与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三、实施方案措施1. 成立共同体联络机构:共同体将成立一个联络机构,负责协调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事宜,组织科技创新活动和交流会议,推动共同体的发展和成果转化。
2. 建立科技创新项目库:共同体将建立一个科技创新项目库,收集和整理各成员单位的科技创新项目信息,为成员单位提供项目对接和合作的机会,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共享与转化。
3. 促进人才交流与合作:共同体将鼓励成员单位之间的人才交流和合作。
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方案
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方案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科技创新成为各个国家、企业和机构发展的关键。
而在科技创新领域,往往需要多个单位、多个学科和多个领域的力量协同合作,才能使科技创新变得更为优秀和高效。
因此,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的建立变得尤为重要。
目的本文旨在提出一种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方案,以促进不同单位、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实现更高效、更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
方案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将各地、各单位、各学科、各领域的科技创新信息收录其中,并对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和归纳,以方便借鉴和学习。
该平台还可设置专家答疑等功能,以提供更快速、更准确的信息支持。
2. 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机制,即企业、学术机构和研究院所共同合作,共享科技资源和研究成果,共同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
这种合作方式可以消除传统科技创新中各个环节之间的隔阂,提高成果转化率。
3. 联合研究大项目联合研究大项目是指各单位、学科和领域共同合作研究的大型科技创新项目。
该项目要设立科学发展目标,明确研究方向和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合作研究,达成成果后共同享有其利益。
4. 开放式创新开放式创新是一种打破传统边界、促进不同学科和领域之间合作的新型创新模式。
其核心在于与不同单位和团体共享资源、共同创新,以促进跨学科和跨领域的知识转化和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发展。
5. 国际合作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积极推进国际合作。
与外国先进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开展交流和合作,共同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和智慧,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全球化。
结论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可以消除传统科技创新中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单位之间隔阂,实现更高效、更优秀的科技创新。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促进科技创新、提升技术水平和激发创新活力的新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共同体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作用机制研究李向福泰安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贾志军泰安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宋其荣泰安市科技情报学会摘要:自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共同体”概念以来,“共同体”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和发展。
本文在追溯共同体渊源的基础上,阐述了科技创新共同体的构成要素,探讨了创新共同体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作用机制,并对完善科技创新共同体作用机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创新共同体科技创新作用机制1 创新共同体的提出1.1 共同体的渊源“共同体”源于社会学领域,是一个以地缘划分人类群体的概念, 指某地缘范围内的全体居民。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1887年出版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在对人类社会进化的两极对比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共同体理论,提出了“共同体”的概念。
当前,“共同体”概念中已经融入了权力组织、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等元素,被赋予了更多功能性的内涵,而不再是传统的单纯的地域性或情感性概念。
科学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民族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创新共同体等等概念大量涌现。
1.2 创新共同体的提出创新共同体是在“共同体”理论丰富发展的大背景下出现的。
国内外部分学者意识到创新作为跨主体的系统活动, 其不同主体层面的关联性与互动性更适合用“创新共同体”来表示。
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创新共同体”是人们在实践探索中总结出的包含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研发企业、科技园区和中介机构等创新主体,以合作共赢为基础,以协同创新为形式,以促进研发成果产业化为目标,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利益实体,是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新型组织形式。
2 科技创新共同体的构成要素科技创新共同体主要由以下五大元素构成:地方政府、高校与科研院所、研发企业、科技园区和中介机构。
2.1 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科技创新共同体中重要的创新主体,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的特点, 制定适合本地发展、促进创新活动的一系列扶持科技创新的政策, 为创新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加速科技进步的法规建设, 营造良好的企业技术创新法制环境。
同时,为各创新主体提供创新基金, 加大区域内产学研联合的扶持力度, 从而推动创新共同体的建设。
2.2高校与科研院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基本支撑,主要包括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知名度和研究实力的高校与科研院所,包括地方政府建立的重点实验室、资助的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在研究知识储备、研究开发能力和研究人员培养等方面高校与科研院所具有其他主体无法具备的能力和知识优势。
2.3 研发企业研发企业处于科技创新共同体各个创新主体中的中心位置,决定着创新共同体发展的方向与未来。
主要以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为主,创新能力差异性较大,普遍具有较好的商业嗅觉但融资及产业化能力较强。
在发挥作用过程中,把握着创新方向,主导知识获取、知识整理和知识创新的每一个阶段,保证创新结果与市场的需求密切相关。
同时,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对市场的认识,自主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目标的合作创新项目,并进行筹资、投资,承担相应风险,要邀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共同参与项目的筛选和论证。
2.4 科技园区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实体组成,主要包括:①足够数量的科技经济联合体,如高科技企业、工程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工厂试验室或研究所等;②一大批科技型企业,这些企业在园区占据主导地位;③一大批科技企业家,他们既具有经济头脑,又有技术创新意识。
2.5 中介机构各类中介机构主要包括: 信息中心、培训中心、咨询公司、经纪人组织、技术评估机构、技术争议仲裁机构、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情报研究机构和技术开发交流中心, 以及技术市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
3 创新共同体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作用机制3.1 政府主导型政府在科技创新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与完善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政策引导,通过鼓励和扶持应用研究形成需求引导,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结合;二是通过参数调节,以金融、财政为主要调控手段,引导经济资源流向作为知识创新主体的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究开发机构;三是通过计划手段,以科技投入为调控手段,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资源流向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使创新共同体各创新主体间更加紧密;四是建立大学科技园区,推动创新共同体向深层次方向发展。
3.2 高校与科研院所主导型高校与科研院所在自己的直接组织和调控下整合创新资源,实行科学技术的产品化、商品化和产业化。
其实质是,大学与科研院所既是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又是科学技术转化为产品并形成产业化的创造者。
高校与科研院所参与创新共同体的实现形式是:以大学与科研院所为主体,以科技活动及其成果为主导,构建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中试、产品化直接到形成产业并占有市场的全部流程。
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创办经济实体模式和大学科技园模式。
3.3 企业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是指在科技创新共同体形成的过程中,由企业主导来实现科技活动与经济活动的有机结合的路子。
实质是企业自主进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产业创新和新产品市场营销等全部过程。
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①企业兼并科研机构模式,是指企业通过招聘关键技术人才,收购、兼并其他研究、设计单位,将企业外部的技术知识和技术能力吸纳到企业内部,即以产权交易的方式获得企业外其他组织(科研机构)的技术能力;②科研机构自身企业化模式,是指科研院所由事业单位变为企业单位,走自负盈亏、以自己所创效益来发展科研的道路,通过企业化管理来实现从科研运行机制向企业运行机制转变,来实现科研企业一体化的长久经济目标。
3.4 科技园区型科技园区包括技术、人才、资金、孵化器、创新服务体系以及政策制度等的种创新要素,科技园区作为一个开放系统,聚集了技术、人才、资金以及其他众多科技资源,形成了一个智能密集区,各种技术流、人才流、资金流交汇住一起,作用于在孵企业。
科技园区在科技创新共同体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整合所在区域的各种创新要素,实现合理配置,最终达到技术转移、孵化企业的目的;②通过进行分园建设,参与其他地方的创新共同体建设。
3.5 联合共建型联合共建型,是创新共同体的各主体方打破体制壁垒,共建独立运作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开放各方创新资源,形成产业集群创新效应,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在共建模式的结构中,各方合作地位平等,但彼此间相互作用的程度加深,合作紧密,并严格地以契约作为合作的基础,有明确的合同与协议,以法律形式规定各方的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
大学和科研机构提供人才、科研力量、技术成果;企业提供资金和实践场地;政府则提供完善的法律法规环境来严格保障合同的有效性和科研人员的研究开发权利;中介机构作用巨大,作为各方沟通的桥梁,为产学研合作各方提供市场信息,甚至进行风险、信誉担保,以促进、保证各方合作创新的顺利进行。
各地区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构建创新共同体时,可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本地区发展需要的模式。
对于那些发展基础较好、科技资源和教育资源均比较丰富、创新实践比较成熟、企业和产业发展都具备了一定规模的地区,可以选择联合共建型模式,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与人才优势,共享企业的资金、设备、生产管理和市场优势,实现技术创新源头与经济的真正结合;教育资源禀赋突出的地区,可选择高校与科研院所主导型模式,通过全面整合并开放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优势科技资源,在学校为企业搭建自主创新平台,使学校科技资源与工业界紧密结合,最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整合学校科技资源的自主创新体系;欠发达的地区,高校、科研机构和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都比较少,某一方自身内部掌握的资源都不足以形成创新优势,为更好地利用外部资源,可选择政府主导型的模式,强化地方政府的作用,由地方政府主导规划,帮助引入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和人才资源,孵化、培育、扶持当地高科技企业和产业的发展。
4 完善科技创新共同体作用机制的对策建议4.1优化创新与投资环境地方政府在不断加大对创新共同体内部从事研发业务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的同时,针对当前创新企业的税收减免条件中过于苛刻的知识产权标准,进一步放宽条件,以更为灵活的态度处理知识产权标准,使未来创新共同体成为创新企业的“避风港”。
此外,通过对科技研发领域的税收信用评估,积极打造成为国内外研发投资竞争者的公平竞技场。
4.2挖掘和利用好大学潜在的创新能量加强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盟,促进教育资源的互动和共享,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使高校与科研院所成为区域内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中心,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与区域创新共同体发展战略目标的三个层次相适应,作为区域内技术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和人才供给源的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应该分为研究型大学、一般型大学和高等职业学院三个层次,这样,各种形式的高等学院与科研院所既可以为区域内的技术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也可以培养出各种创新人才和技术人才。
4.3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企业参与合作承担各类科技攻关项目,探索企业牵头实施的重大科技项目机制,实验室可建在企业,直接面向市场,目的性更强。
采用市场机制促进技术进步,可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钢铁、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传统材料向新型材料产品、原料初加工向精深产品制造的转换;用创新增强医药、装备、食品、纺织服装等优势加工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用自主品牌打造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扩散和产业化。
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利益获得的主体。
4.4 建设好区域内的科技创新园区平台载体依托区域内的高校与科研院所,建立大学科技园,充分利用研究性大学的科研、人才、信息等优势。
通过大学与园区内的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快信息、知识、人才的交流,一方面提高科研成果的商品化率,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园区内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
建立各种形式的科技园或高新技术园区,形成一个由各地的企业家、科学家、技术发明者、风险投资家与政府官员组成的信息交流机制,充分利用区域内各地的科技、人才、资源、信息等优势,尤其是互补性资源的综合利用,鼓励各种形式的科研、技术和企业合作,提高区域的综合创新能力。
4.5 发展和完善一批科技创新的中介服务机构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共同体区域内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应该积极推进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信息服务、科技咨洵与评估、技术市场等中介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建立和培育服务功能强的无形资产评估、技术交易担保、科技项目评估、技术创新融资担保、风险投资、招投标、技术标准与检测以及科技法律、审计、专利等中介机构,在创新共同体区域内构建一个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