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整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研习方法】谈谈怎样学习和写好医案(二)
【研习方法】谈谈怎样学习和写好医案(二)接上文东晋王献之《新妇地黄汤帖》3以方测症,审症求因对内容比较简略的医案.我们可以采用“以方测症,审症求因”的方法,加以探讨、钻研。
举例:(1)脉细。
熟地,当归,川石斛,茯神,炙草,麦门冬。
(2)活血宣筋。
归身,牛膝,穿山甲,杜仲,乳香,桃仁,生虎胫骨,红花。
《未刻本叶氏医案》○以上二例,均系叶天士医案。
因叶氏是清代名医,诊务极忙,多数医案比较简略。
但也有比较详细的。
说明:笫一例的案语,只有“脉细”二个字。
血虚可以脉细,气虚、阳虚、阴虚都可以脉细,究竟是什么虚呢?我们先从处方来分析,然后再测症求因。
处方一共用了六味药,即熟地、当归补血;石斛、麦冬养阴;茯神、炙草益气安神。
从处方来推测症状,患者神疲乏力,夜寐不安,头晕,面色少华,口干,脉细,舌质淡,苔薄腻。
再从症状来探求病因病机,由于阴血不足,心失所养,故夜寐不安;血虚不能上荣于头面,故头晕,面色少华。
第二例的案语,只有“活血宣筋”四个字,没有脉症和病因病机,只讲治疗原则。
我们还是从处方来分析一下共用了八味药,牛膝、杜仲、虎胫骨补肝肾,强筋骨;归身、穿山甲、乳香、桃仁、红花养血化瘀止痛。
叶氏把治疗法则,概括为“活血宣筋”。
从处方来推测症状,患者腰膝酸软疼痛,遇寒或劳累更甚,脉细,舌质淡青。
再从症状来探求病因病机,劳伤过度,以致肝肾两虚,筋骨失养,阳气不运,气血痹阻。
从上述二例来看,我们运用“以方测症,审症求因”的方法来阅读古人医案,如果把这些记录简略的医案,加以归类,综合分析,就可以从中学习到古代医学家的临床经验。
但是,这类医案对初学者来讲,不是主要学习的内容。
4虚心学习,触类旁通近年来各地出版了许多著名老中医医案,这是祖国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我们虚心学习。
并在钻研、理解的基础上,触类旁通,不断提高我们的临床水平。
举例:(1)肝气:孙XX,女,44岁,农民。
初诊:1965年10月20日。
饮食甚少,时有嗳气,腰背酸楚,睡眠不安,舌苔薄腻,脉象濡滑。
中医经方经验的现代名家应用与解读
中医经方经验的现代名家应用与解读中医经方经验的现代名家应用与解读在现代中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著名的中医专家在经方经验的应用和解读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经验。
其中,张志远教授是一位备受推崇的中医经方专家。
他致力于中医经方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张教授在经方应用方面有若独特的见解,他注重“抓主症,用经方的方法,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
选择合适的经方进行治疗。
例如。
对于糖尿病、小便排糖等问题,张教授推荐使用益气消脂饮“进行治疗。
该方剂由黄芪、防己、白术草决明、泽泻、生何首乌、水蛭、荷叶等中草药组成,具有降脂、降压、降糖等多种功效。
同时,针对高血脂、胸闷气短等肥胖患者,张教授也推荐了一些经方,如”黄芪汤"等。
除了张志远教授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现代中医各家也在经方经验的应用和解读方面有著独特的见解和经验。
例如,李可老中医在经方治疗慢性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注重调理患者的气血阴阳,提倡使用经方进行综合治疗。
另外,罗诗荣老中医则擅长使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他在经方的应用方面有若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在现代医学的背景下,中医经方经验的应用和解读更加注重科学性和规范性。
许多中医专家在经方的应用方面不仅注重临床经验,还结合了现代药理学、病理学等研究成果,对经方的疗效和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医经方的研究和应用也更加注重现代化和信息化。
例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经方的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利用数据库技术对经方的疗效和作用机制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等。
这些现代化的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将有助于推动中医经方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总之。
中医经方经验的现代名家应用与解读在现代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经方的应用方法和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提高中医治疗各种疾病的疗效和水平,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研习方法】与高徒谈如何学习与整理名家医案(二)
【研习方法】与高徒谈如何学习与整理名家医案(二)王琦王琦(1943-),男,著名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国家973计划“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全国著名老中医药专家,从事临床、科研、教育工作50余年,临床方面,善于诊治内科疑难病、男科以及过敏性疾病,先后培养博士后人员、博士、硕士、学术经验继承人90余名,主编医著60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引用6000次,国外期刊21篇,SCI收录15篇,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拥有发明专利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局级一、二等奖13项,为中医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接上文......第二讲医案整理的4个要素要素之三,抓医家的胆识过人之处。
所谓有胆有识是在危急存亡之际的时候,能够技高一筹,力排众议,能吃得准,拿得住。
王孟英医案中的一个记录吐血的例子:“郑某,吐血盈碗,孟英脉之,右关洪滑,自汗,口渴,稍一动摇即血上溢,人皆虑其脱,意欲补之。
孟英曰,如脱唯我是问。
白虎汤加西洋参、大黄炭,一剂霍然(好了,不吐了,血止了)。
”在这种情况下,王孟英根据脉洪滑、自汗口渴,辨证气分内热蒸腾,血气上扰,选用白虎汤,但又要考虑“脱”的问题,血脱者益气,就加了西洋参。
这个时候如果不能清彻其内热还不行,选用大黄清热逐瘀,止血。
该方气阴两顾,清热逐瘀,十分周全(如果不用大黄炭而用生大黄这个医案更好),这就叫胆识。
要素之四,是揭示匠心独运的地方。
匠心独运是什么呢?就是开方用药别开生面。
举一个医案给大家:王旭高的《环溪草堂医案》中王旭高治一个妇人,月经不来。
除此之外“夫五志郁极,皆从火化,饥而善食,小水(便)澄脚如脓。
三消之渐,匪伊朝夕,即经闭消渴证。
中医诊疗方法挖掘、整理与应用(一)
中医诊疗方法挖掘、整理与应用(一)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是中医药发生、发展的基础。
中医药文献资料浩如烟海,每一个献身于中医药事业的人穷其毕生也难窥其一斑。
如此海量的中医药数据更要有效地利用这些宝贵资源。
近年来,随着医院信息系统和数字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数据库的信息容量不断膨胀,文献挖掘的效能与可靠程度亦不断提高。
中医药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文献数据,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医学信息资源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决策,挖掘、整理出可以广泛应用的诊疗方法,提高中医药特色疗法的疗效、给患者带来福音,是我专科医护人员专注的焦点,旨在加速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
一、文献挖掘方法中医药领域的无数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积累了海量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包含在中医药古籍文献以及当前的研究文献中。
据统计,目前国内收藏的中医药古籍文献13000多种,其中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古籍近1000种。
1911年以后出版的中医药书籍达12000多种,中医期刊230多种。
根据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显示,1987-2015年发表的中医药文献高达1715000篇。
其中涉及中医骨伤科学科的文献达312000余篇。
为从浩渺无际的中医药文献中找到适用于本专科的、有效的、实用的相关诊疗方法,挖掘出潜在的规律,我专科采用如下线索进行数据挖掘:1.以名老中医为线索的诊疗方法挖掘该法就某位名老中医诊疗肺系疾病的辨证思维方法、用药经验、组方特点、经验方应用、独特疗法进行归纳、总结及对其学术思想进行剖析。
如《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外台秘要》、《名老中医之路》、《林如高正骨经验》、《骨科诊疗学》等。
这种方法多为名老中医本人的经验总结,或其学术继承人、学生在跟随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对老师的学术思想和治疗某病的独特经验等进行总结,并列举典型病例加以论证,或对老师经验方的应用进行疗效观察,以典型医案、医论医话、有效验方等形式形成文献,对临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中医名方赏释,名家医案,中药临床运用经验
中医名方赏释,名家医案,中药临床运用经验中医名方赏释:重拾传统药方的价值一、引言中医名方,是指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治疗特定疾病的经验总结。
这些名方大多由历代名医传承下来,经过长期的临床验证和实践检验,具有独特的疗效和疗效组方。
名方医案中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医学智慧,对于今天的中医药临床实践和药物研发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从名方的历史渊源、名家医案和中药临床运用经验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重拾传统药方的价值,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
二、名方的历史渊源和价值名方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医家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孙思邈的《千金方》等,这些名方以其独特的配伍和疗效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名方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验总结:名方是中医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它是医家们对临床实践中有效药方的总结和提炼,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有助于医生更好地应对临床疾病。
2. 疗效独特:名方大多经过历代医家的验证和修正,具有独特的疗效和配伍,对某些顽固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如《四神丸》治黄疽、《四妙丸》治虚劳等。
3. 传承价值:名方承载着历代医家的医学智慧和临床经验,是中医药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对于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名家医案的历史意义和临床应用名家医案,是指历代中医名家在临床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精华案例。
名家医案在医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指导:名家医案是名家经验的典型案例,对于临床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和治疗要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2. 学术传承:名家医案承载着历代名医的医学智慧和临床经验,是中医药宝贵的学术瑰宝,对于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临床经验:名家医案中蕴含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技巧,对于中医临床实践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医生更好地开展临床工作。
论中医病证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论中医病证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就中医病证规范问题进行了探讨。
中医病名规范应首先确立病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按照统一的概念对当今的病名进行分析,有的给以分化,有的重新命名。
证候规范应在其特定的概念基础上予以标准化。
对其证候名称和组成结构予以确定性的规定。
病证的纵横研究是当今中医学术发展的一大重要课题,要通过广泛临床深入观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逐渐达到基本认识一致。
组织上需要全国中医界通力合作,集中攻关,并指出此项工作应由国家中医药管局直接领导,使财力、人力、物力均有保证。
中医病证研究课题是中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必将促进整个中医学术的发展。
目录一、引言二、病名规范研究(一)历史的简单回顾(二)关于病、证和症的概念(三)病名规范的方法和途径1、成熟的病名2、症状病名3、类病分化4、不成熟的病名5、古癖的病名6、新发现的疾病7、借用西医病名的问题三、证候统一研究(一)、证候名称的规范(二)、症状的规范(三)、证候的标准研究途径四、病证纵横结合研究的思路(一)、病的纵向研究(二)、证的横向研究五、结语引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医诊断学,是中国医学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医学的精髓。
历代名医大家无一不是这在问题上有所创见和发挥。
中医学源源流长,名医辈出,医籍浩如烟海,均为发展祖国医学理论,丰富临床经验作出了贡献。
但由于时代、社会、地域、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原因,也是中医病名、证名,以及症状名称存在着较大差异。
这对中医教学、临床、科研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特别是当今时代,中医要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进行中医病证规范化、标准化的研究,已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中医病证研究的的思路和方法问题谈一谈个人的见解。
一、病名规范研究(一)历史的简单回顾中医有几千年发展的历史,有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漫长过程。
辨病和辨证从历史上考察,辨病早于辨证,病证结合起来才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成书早于《内经》的《五十二病方》提出了103种病名,但未见证候名称的记载,在《内经》中记载了300多个病名的同时,也有不少关于证候的论述,并明显的涉及到证候的起因、机理及临床表现,为证候理论奠定了基础。
中医经典医案的阅读方法
中医经典医案的阅读方法中医经典医案一直是中医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医案,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并且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那么,如何正确地阅读中医经典医案呢?下面我将分享一些阅读方法和心得体会。
首先,阅读中医经典医案时,要注重整体把握。
中医经典医案往往包含病因、病机、病位、症状、辨证施治等内容,需要综合考虑,不能片面看待。
要注意医案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做到全面把握。
其次,要注重细节品味。
中医经典医案中有很多细节之处,需要仔细品味。
比如,病人的面色、舌苔的变化、脉象的特点等都是医生诊断的重要依据,需要认真观察和揣摩。
只有深入细节,才能更好地理解医案中的精髓。
另外,要注重案例的实用性。
中医经典医案是医生临床实践的宝贵经验,阅读时要注重医案的实用性。
可以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知识背景,对医案进行分析和思考,探讨其中的诊疗方法是否适用于实际临床工作,如何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
此外,要注重历史文化的理解。
中医经典医案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需要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医学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医案中的内容和含义。
最后,要注重反思和总结。
阅读中医经典医案不仅是为了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反思和总结,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
可以将阅读过的医案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出共性和特点,形成自己的一套诊疗方法和思维模式,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综上所述,正确的阅读中医经典医案对于中医学习和临床实践至关重要。
通过全面把握、细节品味、实用性、历史文化理解和反思总结,可以更好地理解医案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中医经典医案的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医学水平和临床技能。
愿中医学在未来的发展中蓬勃生长,造福广大患者。
医案研究与撰写思路与方法孙光荣
名家论医案的作用 恽铁樵:我国汗牛充栋之医书,其真实价 值不在议论而在方药,议论多空谈,药效 乃事实。故选刻医案乃现在切要之图。
秦伯未:合病理、治疗于一,而融会贯通, 卓然成一家之言,为后世法者,厥惟医案。
3 医案与病历的区别
医案与病历在性质、内容、表述方 式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区别,病历是 基础,医案是在病历基础上的升华。
医案与病历的区别
项别
病历
性质 内容 表述 形成 评述 地位 作用
资料性 全面收集 规范化、表格化 即时录入 无按语
法律 查阅、追询
医案
学术性 重点突出 无模式 整理提炼 可有按语
学术 研究、指导
医案与病历的区别
医案与病历在性质、内容、表述方 式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区别,病历是 基础,医案是在病历基础上的升华。
4 医案的内容
喻昌《议病式》规定:要采集“某年,某月,某 地,某人,年纪若干;形之肥瘦长短若何,色之 黑白枯润若何,声之清浊长短若何,人之形志苦 乐若何;病始何日,初服何药,次后再服何药, 某药稍效,某药不效;时下昼夜孰重,寒热孰多, 饮食喜恶多寡,二便滑涩无有;脉之三部九候何 候独异,二十四脉中何脉独见,何脉兼见。
医案研究与撰写的思路与方法
孙光荣
二O一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哈尔滨
第一部分
医案概说
是指导后继者 的临证范本
一代又一 代中医
医 证医范案案本是临
读书、临证、 传承实践
不断继承、不断发展,不 断实践、不断创新的结晶
医
萌芽很早
案
特
覆
传
点
盖
承
广
久
阔
远
1 基本概念
1 .1定义
医案
中医典籍医案分析
中医典籍医案分析中医典籍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医案是临床实践的总结和经验的积累。
通过对中医典籍中的医案进行分析,可以深入理解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一、医案分析的重要性:1.了解中医理论:医案是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对医案的分析可以深入理解中医理论的内涵和实际应用,增强中医基础理论的掌握。
2.增加临床经验:医案是医生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总结,通过分析医案可以了解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3.推广中医文化:中医典籍中的医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通过对医案的分析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推广中医理论和实践。
二、医案分析的步骤:1.选择医案:根据自身的学习和临床需要,选择一些经典的医案进行分析。
可以选择不同病症、年代和医家的医案,以比较和综合的方式进行分析,得出更全面的认识。
2.核心问题:对所选医案进行梳理,明确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可以是病症的辨治要点、治疗方法的特点、防治经验的总结等。
3.医案背景:了解医案中所述的背景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史、生活环境等,以及医生的诊断经验和治疗意图。
4.辨治过程:重点分析医生在辨证论治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望闻问切四诊的观察和辨别、辨证和辨治的思路和方法。
5.治疗方法:总结医案中使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和药物,包括中药、针灸、推拿、饮食调理等,以及具体的用药剂量和疗程。
6.疗效评价:对医案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包括病情恢复情况、症状缓解程度、体检数据变化等。
同时,对治疗效果的评价需要结合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反馈情况。
7.经验总结:总结医案中的成功经验和值得借鉴之处,可以参考的地方可以用于自己临床实践中,提高诊疗水平。
8.学术讨论:将自己的分析和总结与他人分享,进行学术讨论,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论坛等方式交流,并互相提出不同的观点和问题,促进学术进步。
三、医案分析的效果:通过对中医典籍中医案的分析,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增进理论知识:通过对典籍医案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和领会中医理论的内涵与实际运用。
【米烈汉】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整理思路
【米烈汉】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整理思路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是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实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
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与技术专长,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晶,是活的中医临床学科的精华荟萃。
继承整理老中医的宝贵经验,是发扬中医学术的重要方面,也是造就一代名医的一项重要措施。
实践证明,这项工作的开展,加速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推进了中医药学术的研究、继承与发扬。
为了做好此项工作,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办法》,根据二部一局的指示精神,我认为师承教育很有必要进行探索和研究,使继承整理老中医经验的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对此,我将自己的体会分两个方面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管理思路当今,振兴中华,发展中医事业已有良好的开端,近几年来老中医有的已经把自己的经验撰写成册,但大部分老中医,尤其是散在民间具有一技之长的老中医,其经验尚隐伏于脉案之中,或蕴藏在其脑海里,而作为中青年的中医,虽人数较老中医为多,但其学术水平有限,在中医学术思想的梯队中,呈现后继乏术的脱节现象,由此为继承老中医的学术经验,改变后继乏术的状况,继承整理老中医经验就显示了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继承整理老中医经验的工作,以往常处于家传或拜师,较少有其他人掺入,也缺乏有关工作的管理措施,随着大批中医由私人开业进入医疗单位及中医政策的落实,继承整理工作就由单位的领导参与或组织,因此行政管理也就成为影响继承整理工作的举足轻重的因素之一。
如何搞好这方面的管理工作,就是值得有关领导思考的问题,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建立机构。
各单位要成立师承教育领导小组,必须制订计划,落实措施,使之付之实施。
制订继承整理计划,领导应予以关注或参与共同研究,在此可反应出领导的预见性及其决策能力。
•2、明确目标。
制订计划必须明确目标,从继承整理的内容而论,计划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继承计划,即老师传授继承人,提高学员专业知识的培养计划,这既可使老中医后有传人,造就新一代的中医,也是为整理工作的实施做好前期的酝酿、准备、奠基工作;二是整理计划,即把老中医的经验通过整理予以留存并传播的计划,这可以是一个总体计划,如著书立说,也可以是单项计划,如对某些疾病辨证施治规律的探讨或用药经验体会等,可以先进行预试验,再拟定具体的整理计划。
名老中医治中风医案
名老中医治中风医案
作为名老中医,我治疗中风的经验丰富,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位患者的医案。
患者,男性,56岁,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症状,经确诊为中风。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长期吸烟、饮酒。
治疗过程中,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针对患者的病情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西医方面,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了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等。
中医方面,我采用了针刺、推拿、中药汤剂等多种方法,具体如下:
1. 针刺:选择手太阴肺经的穴位,如合谷、太渊、曲池等穴位,通过针刺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痉挛,恢复肢体功能。
2. 推拿:对患者进行局部推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康复。
3. 中药汤剂: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具了血通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方剂,通过中药治疗,调节体内环境,促进康复。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右侧肢体运动功能明显好转,语言障碍也有所改善。
经过多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康复效果非常明显。
在治疗中风的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节体内环境,促进康复。
而西医则可以通过药物等方法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最终,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更好地治疗中风病患。
- 1 -。
名老中医临床医案数据挖掘研究思路探讨
科学两方 面的要求, 需要信息技术与中医药研 究方法学 的有机
目标不清晰。②研 究过程重 视各种技术方法 的使用, 缺乏完善 的前期中医与科研 方法 学设计, 导致专业 与方法 的分离 。数据 挖掘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 需要在严谨而合理的科研设计思路 指导下才能发挥它应有 的作用 。 ③忽视前期对名老中医学术思 想、理论体系的调研, 对研究结果的解读分析缺乏深度 。这个 问题普遍存在, 值得重视 。如在运用关联规则对名老 中医经 验方和药对的挖掘过程 中, 研究者往往只注重从数据关联 的角 度提取有 效的药物关联, 但这不够, 还有必要进 一步从 中医专 业角度审视数据 内容 ( 即药物) 之 间的配伍关系, 如甘草往往和 许多其他药物有数 据关联, 但这些关联都不能称其 为 “ 药对关 联”, 只有 当甘草和这些药物在实际运用 中存在 明确 的配伍关 系时 ( 如甘草与芍药、甘草与桔梗) 才可 以将其称 为药对 。 方剂 的确定也是如此, 正如徐灵胎所言:“ 圣人之为制方, 以调剂之, 或用 以专攻, 或用 以兼治, 或 以相 辅者, 或以相反者, 或 以相用 者, 或 以相制者 。故方之既成, 能使药各全其性, 亦 能使药各失
D 0 l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5 — 5 3 0 4 . 2 0 1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0 5 . 5 3 0 4 ( 2 0 1 3 ) 0 4 — 0 0 1 0 — 0 2 3 名老 中医 医案数据挖掘存在 的问题
症状、证候 、治法 、疗效信息的描述通 常会呈现不完整 、模糊
和主观 性的特点, 而方药信 息则不 同, 方与药相对来 讲都是 比
老中医倾囊分享:怪病、疑难病的临床辨治思路与秘诀
老中医倾囊分享:怪病、疑难病的临床辨治思路与秘诀怪病疑难病辨治水平是衡量中医临床医师学术造诣和一个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尺度。
畅达老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对怪病、疑难病不断进行观察、思考和研究。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已有关于“怪病”“不治之症”论述。
畅达老师认为所谓“怪病”“疑难病”是指在诊疗中病因复杂未明、诊断难以统一、医治难度较大的一类疾病。
它并不是一个规范的学术名词,而仅仅是医学界和民间广泛流行的口头术语。
可以说疑难病涉及人体的各个系统,包括了人体的许多疾病,概括了临床上众多的奇病、怪病、宿疾、顽症,以及病情复杂的疾病,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也包括某些功能性疾病、慢性疾病、某些精神疾病和诸多诊断不明的疾病、恶性肿瘤及众多的综合征等疾病。
畅达老师认为“怪病”在临床应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自己所了解疾病知识以外的病证。
由于医生专科所限、或由于医生本人资历、阅历所限,对所面临病症没有任何知识积累,无法做出判断。
二是业内公认的非同寻常的病证。
怪病即罕见病。
在一般医学常识范围内,没有相关记载,无法做出合理解释和判断。
他指出怪病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病状怪异、奇特、繁杂多端;(2)病程缠绵、迁延不愈;(3)多因复合,病机交错,多脏相关;(4)治疗方向迷茫。
一、怪病、疑难病临床辨治思路中医治疗疑难病,辨证是十分必要的。
这些难治病就只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用中药整体调理,才可减轻患者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即中医所谓的“带病延年”。
畅老曾经治一女性,32岁,患直肠癌,手术后一面用中药调理,一面化疗,经半年的治疗,一切正常,临床痊愈出院。
随访4年,健康状况良好。
畅达老师在遇到怪病、疑难病时,临床辨治思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症状是疑难病临床辨证的切入点虽然怪病、疑难病临床表现奇特、少见,但在繁杂的临床表现中抓主症仍然是临床辨证的切入点,而能否在众多的临床表现中寻找主症则需要深厚的中医基础理论功底和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支持。
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论医话
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论医话简介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论医话是指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的中医名家们所创立的医术经验和学术理论。
他们通过医案、医论、医话等形式,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享,以便更好地指导和推广中医药的发展与应用。
名家们的医案名家一•病情描述:患者为男性,38岁,全身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舌苔白腻。
•诊断:脾胃虚寒,气血不足。
•治疗方案:1.服用益气养血的中药汤剂。
2.饮食调理,宜多食用温热食物,避免生冷食物。
3.运动调理,适量进行适当的锻炼,增强身体的阳气。
•治疗效果: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乏力症状明显改善,面色恢复正常,精神状态也有所提升。
名家二•病情描述:患者为女性,25岁,经常头晕、心悸,手脚发凉,舌质淡白。
•诊断:气血不足,阳气不足。
•治疗方案:1.服用温补气血、暖宫活血的中药汤剂。
2.饮食调理,宜多食用暖身食物,如姜汤、红枣等。
3.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受凉。
•治疗效果: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头晕、心悸等症状明显减轻,手脚也不再发凉,舌质逐渐恢复正常。
名家们的医论名家一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辅助化疗、放疗,减轻其副作用。
- 中药治疗可以调理人体阴阳平衡,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肿瘤的抗病能力。
- 针灸疗法可以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肿瘤术后恢复也有积极作用。
名家二中医养生的原则 1. 遵循自然规律,调整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2.饮食宜有节制,尽量选择新鲜、天然的食材,避免过度加工和烹调。
3. 心情愉快,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缓解压力,避免情志不调导致的疾病。
4. 适当运动,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机能,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名家们的医话名家一中医药在居家常备药中的应用 1. 鲜姜:用于发散寒邪,治疗感冒、头痛等症状。
2. 阿胶:具有滋阴补血的作用,常用于调理女性月经不调、贫血等问题。
3.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常用于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
中医名方赏释,名家医案,中药临床运用经验
中医名方赏释,名家医案,中药临床运用经验
【原创版】
目录
1.中医名方的概念和重要性
2.名医案的介绍和分析
3.中药临床运用的经验和案例
正文
中医名方赏释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历代名医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医药理论的具体体现。
名方是中医药中的经典方剂,它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疗效显著,被誉为中医的“瑰宝”。
名医案则是对这些名方的具体运用和解释,是名医们根据病情、体质和环境等因素,灵活运用名方,达到治疗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通过分析名医案,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名方的运用规律和疗效机制。
中药临床运用经验是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中药治疗方法和药物运用的总结和提炼。
中药临床运用经验不仅包括对中药的认识和理解,还包括对中药的配伍和煎煮方法的研究。
例如,有一位名医曾遇到一位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他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了“保和丸”这个名方进行治疗。
保和丸是由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益气健脾、和中调胃的功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名医案和中药临床运用经验的重要性。
只有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名方,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也需要对中药的特性和运用方法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到药物的合理运用。
第1页共1页。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整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典型医案撰写要点
撰写要点
标题
按 语 案体
提 要
目录
1 2 3
医案概说
名老中医典型医案的撰写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的整理研究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的整理研究
名老中医 学术思想经验 传承研究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
•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按学科分类编辑成 内科、外伤科、妇科、儿科、五官科、针灸推拿6 个分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当代 名老中医临证思辨特点和处方用药经验。 •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是全面采用传统研 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大规模的医案研 究。研究方法是:采用普查式对全国名老中医医 案进行研究,采用章节式进行类案整理研究,将 医案明确为提要、案体、按语三部分,并将每案 特点予以提要。
刻效于何时者,逐款辨之不差,以病之新 久、五行定痊期也。若是,则医案之在人 者,工拙自定,积之数十年,治千万人而 不爽也。”这确实是进行医案研究的法律 准绳。
目录
1
2
医案概说
名老中医典型医案的撰写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的整理研究
3
名老中医典型医案的撰写
• 名老中医典型医案,是指诊疗难度大、诊疗具有 特点、诊疗记录真实、诊疗资料齐全、医案元素 完备、能真实体现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医案。 • 名老中医典型医案的撰写,不是简单的编辑、整 理和罗列、堆砌,而是学习、研究、提炼和升华 的过程。要做到对主诊者学术思想和临证思辨特 点有深入的研究,通过医案的叙议,成为一个有 机的、缜密的、连续的和精练的学术成果展示。
始于何日者,察久近传变也。历问病症药 物验否者,以之斟酌己见也。昼夜寒热者, 辨气分血分也。饮食二便者,察肠胃乖和 也。三部九候,何候独异,推十二经脉受 病之所也。二十四脉见何脉者,审阴阳表 里无差忒也。依经断为何病者,名正则言 顺,事成如律度也。
国医大师路志正论疑难病症辨治思路与方法
国医大师路志正论疑难病症辨治思路与方法疑难病症涉及范围广,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病症都可见到,有时参差出现,互有联系,甚至在病因、病机、病程的演变上密切相关。
因此,辨治疑难病症,必须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广博的医学知识(内、外、妇、儿、五官、皮肤、针灸等科知识,其中包括西医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自己的直接经验,前人的间接经验)。
辨证应审慎周详,思路要灵活多变,同时应胆大心细,“据经以洞其理,验病而悟其义”。
只有这样,才能“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做到有的放矢。
一、详问病史,澄源溯流详细的问诊十分重要,通过仔细询问,每能使病者尽吐其情。
盖五方之气候不同,天之寒暑燥湿不定,地之肥瘠高下有别,禀赋强弱不一,生活习惯各殊,而病之新旧浅深隐匿变化又人各一状,固非详问不能尽得其情。
详细的询问不但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治疗过程,为辨证、立法、处方、遣药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在反复的询问中发现以往被忽视的致病因素。
【举案说法】我诊治四平市包某患发作性睡病多年,不论开会作报告、乘车均可不自主地入睡,经详细询问,夜卧时并不是不想睡,而是因鼻窍呼吸不利而憋醒,因之用宣肺利窍,化痰祛湿法而获愈。
有些久治不效的疑难怪病,在病因消除之后,会很快治愈。
如叶氏《临证指南医案》中,油漆家具过敏案,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问题。
二、辨证周详,去伪存真疑难病症大多旷日持久,几经周折,病情复杂,虚实兼夹,寒热错综,或诸多脏腑同时受累,或病本为症状百出。
辨证时难免使人有如入迷宫,行走于大雾弥漫之中,难辨方向之感。
这就要求医者详审谛视,细致周密,辨真假于疑似之间,分主次于细微之处,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纲举目张。
主要矛盾一解决,次要矛盾有时会迎刃而解。
【举案说法】老中医秦伯未先生,曾治一水肿患者,男性,33岁,全身水肿,已历数月,颈项肿胀若首,阴囊积水如斗,二便闭塞不通,喘息胸闷气短,皮肤干涩无汗。
用西药利尿剂开始有效,终而无功,大剂健脾、利水、温肾中药不应。
浅谈学习医案的一点思路(一)
浅谈学习医案的一点思路(一)学习中医不仅要懂得中医理论,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方药,因为最后治病有效没效,还是要看方药运用的好坏。
掌握方药学徒跟师抄方是很重要的一环节,也是很重要的方法。
那么学方药是不是就是跟师抄方一种方法呢?显然不是。
其实很多老中医,尤其是自学成才的老中医,大多是从学习别人医案入手而进的。
这是个不化钱,又方便的途径。
但是,医案怎么学,确是大有学问的,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我这里把我在学习医案中,学习有关药物使用之方法谈一下,不一定正确,权当抛砖引玉。
从医案中学习别人的用药经验,要善于从多例治疗同种病的方药中,提出共同之用药,重点关注。
其具体思路是:先将一个病种(如咳嗽)的各医案各自分开看,如寒咳、热咳、湿热咳、干咳、虚咳、兼证咳等,看每一症有几方,一方中有哪几种药,几张方子中共用的药有哪些,哪些是十方而九必用的,哪些十方中只一二用者,以多用、常用为准。
如果一方只有一药,这一药也是重要的,因为前人集验,不验不录,单独一味,无所假借,必有特效才加收录。
再看全病方剂,哪些药常用,哪些少用,哪一些是主药,哪些为辅佐兼治之药,用统计学处理得出治疗某病主治的有效药。
举例示之。
一.治眼病之专药密蒙花·白蒺藜的学习。
《医林锥指·五案》暴发火眼一例,杨某,女,38岁,杨村某街人,1974年7月10日诊。
左眼肿赤,畏光流泪,灼痛,头痛。
舌红,脉滑。
治以凉血散风清热。
处方菊花12克密蒙花12克赤芍9克公英12克蝉衣9克郁金9克白蒺藜12克夜明砂9克甘草3克二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7月14日),症大减,上方再加蔓荆子9克、木贼12克、荷梗12克,二剂,愈。
胬肉攀睛三例例一纪某,女,22岁,某庄人,1974年2月23日诊。
近七天来,右目内眦胬隆起,内侵及黑睛,视物障碍。
胬肉旁有血丝缠绕。
头痛。
脉弦滑,舌边赤。
此系肝肺热壅盛,脾胃炽热所致。
治以清热散风明目。
名老中医治肺寒医案
名老中医治肺寒医案一、引言肺寒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由于寒邪侵袭肺经而引起的。
名老中医对于肺寒的治疗经验丰富,积累了许多有效的医案。
本文将探讨一些名老中医治疗肺寒的医案,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和借鉴。
二、名老中医治疗肺寒的方法2.1 按脉象辨证论治名老中医在治疗肺寒时,首先会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观察病人的脉象,进而辨别病人的证候。
根据不同的证候,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2.2 辨别病因,针对病因治疗肺寒的病因多种多样,可以是外感寒邪,也可以是内伤寒邪。
名老中医在治疗肺寒时,会根据病因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例如,如果是外感寒邪引起的肺寒,可以使用温补的药物来治疗;如果是内伤寒邪引起的肺寒,可以采用祛寒的药物来治疗。
2.3 调理饮食,增强体质名老中医在治疗肺寒时,也会建议病人调理饮食,增强体质。
例如,建议病人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姜、大蒜等,以温补肺气;同时,还建议病人少吃生冷的食物,以避免寒邪的侵袭。
三、名老中医治疗肺寒的典型医案3.1 医案一:张仲景治肺寒病人女性,年龄50岁,主要症状为咳嗽、寒战、畏寒等。
张仲景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判断病人患有肺寒证,采取以下治疗措施:1.处方:桂枝汤加减。
主要成分有桂枝、生姜、大枣等。
2.服药方法: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连续服用7天。
3.饮食调理:建议病人多喝温热的汤水,少吃生冷食物。
3.2 医案二:王叔和治肺寒病人男性,年龄60岁,主要症状为气喘、咳嗽、痰多等。
王叔和根据病人的脉象,判断病人患有肺寒证,采取以下治疗措施:1.处方:附子理中汤加减。
主要成分有附子、干姜、白术等。
2.服药方法: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连续服用10天。
3.饮食调理:建议病人多吃温热的食物,如姜、大蒜等,以温补肺气。
四、名老中医治疗肺寒的注意事项1.严格辨证论治,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脉象,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2.饮食调理同样重要,建议病人少吃生冷食物,多吃温热的食物。
3.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按时服药,坚持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老中医医案现状
资料失真 格式凌乱
现状
经验不全 挖掘不深
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
A 科学性原则 B 求精性原则
格式与要求
收 集 格 式 要 求
• 辨证论治重点 • 组方用药要点 • 临证思辨的特点 • • • • 标题 提要 案体 按语
• 提要 • 案体 • 按语
典型医案撰写要点
撰写要点
标题
按 语 案体
提 要
目录
1 2 3
医案概说
名老中医典型医案的撰写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的整理研究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的整理研究
名老中医 学术思想经验 传承研究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
•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按学科分类编辑成 内科、外伤科、妇科、儿科、五官科、针灸推拿6 个分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当代 名老中医临证思辨特点和处方用药经验。 •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是全面采用传统研 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大规模的医案研 究。研究方法是:采用普查式对全国名老中医医 案进行研究,采用章节式进行类案整理研究,将 医案明确为提要、案体、按语三部分,并将每案 特点予以提要。
刻效于何时者,逐款辨之不差,以病之新 久、五行定痊期也。若是,则医案之在人 者,工拙自定,积之数十年,治千万人而 不爽也。”这确实是进行医案研究的法律 准绳。
目录
1
2
医案概说
名老中医典型医案的撰写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的整理研究
3
名老中医典型医案的撰写
• 名老中医典型医案,是指诊疗难度大、诊疗具有 特点、诊疗记录真实、诊疗资料齐全、医案元素 完备、能真实体现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医案。 • 名老中医典型医案的撰写,不是简单的编辑、整 理和罗列、堆砌,而是学习、研究、提炼和升华 的过程。要做到对主诊者学术思想和临证思辨特 点有深入的研究,通过医案的叙议,成为一个有 机的、缜密的、连续的和精练的学术成果展示。
医案与病历的区别
• 医案与病历在性 质、内容、表述 方式等方面存在 着显著的区别, 病历是基础,医 案是在病历基础 上的升华。
医案与病历的区别
项别 病历 医案
性质
内容
资料性
全面收集
学术性
重点突出
表述
形成
规范化 、表格化
即时录入
无模式
整理提炼
评述
地位
无按语
法律
可有按语
学术
作用
查阅 、追询
研究、指导
萌芽很早
传承久远
覆盖广阔
医案的定义
• 是中医记录、解析个案的诊疗全过程的叙 议结合的传统临证文本。
医案的定义
1. 是中医临证记录的文本,而不是西医、中西结合医使用 的文本,也不是中医记录其他论述的文本。 2. 是中医临证个案记录的文本,不是记录某法、某方、某 药临床治疗若干病例的临床观察报告的文本。 3. 是记录中医临证诊疗全过程和诊疗结果的文本,包括初 诊、复诊的四诊资料、证候演变、辨证论治、处方用药、 护理、医嘱、预后的记录,即诊疗的理、法、方、药综 合运用的整体表述。 4. 是融合对该个案诊疗分析、体会的文本,包括对辨单纯记录数据和检验报告的文 本。 6. 中医传统的临证记录的特殊文本,不是现代医学的病历、 病案。
喜恶多寡,二便滑涩无有;脉之三部九 候何候独异,二十四脉中何脉独见,何 脉兼见。其症或内伤,或外感,或兼内 外,或不内外;依经断为何病,其标本 先后何在。汗、吐、下、和、寒、温、 补、泻何施,其药宜用七方中何方,十 剂中何剂,五气中何气,五味中何味, 以何汤名为加减和合,其效验定于何时。
一一详明,务令纤毫不爽。起众信从,允为 医门矜式,不必演文可也。”为什么要采集上 述临证信息?这是因为:“某年者,年上之干 支,治病先明运气也。某月者,治病必本四时 也。某地者,辨高卑燥湿五方异宜也。某龄、 某形、某声、某气者,用之合脉,图万全也。 形志苦乐者,验七情劳逸也。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整理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二〇〇八年十月八日 · 北京
是非审之于己 毁誉听之于人 得失安之于数
目录
1
2
医案概说
名老中医典型医案的撰写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的整理研究
3
是一代又一代中医在 医案读书、临证、传承的 实践中,不断继承、不断发 展,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 结晶,名老中医医案是指导 后继者的临证范本。
始于何日者,察久近传变也。历问病症药 物验否者,以之斟酌己见也。昼夜寒热者, 辨气分血分也。饮食二便者,察肠胃乖和 也。三部九候,何候独异,推十二经脉受 病之所也。二十四脉见何脉者,审阴阳表 里无差忒也。依经断为何病者,名正则言 顺,事成如律度也。
标本先后何在者,识轻重次第也。汗、吐、 下、和、寒、温、补、泻何施者,求一定 不差之法也。七方:大、小、缓、急、奇、 耦、复,乃药之制,不敢滥也。十剂:宣、 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 乃药之宜,不敢泛也。五气中何气,五味 中何味者,用药最上之法。寒、热、温、 凉、平,合之酸、辛、甘、苦、咸也。引 汤名为加减者,循古不自用也。
医案与病历的区别
按照名老中医临证特点究竟需要采集哪些临证 信息?这是最大关键。中医文献表明,先贤已 经作了非常明确的阐述。喻昌《议病式》规定: 要采集”某年,某月,某地,某人,年纪若干; 形之肥瘦长短若何,色之黑白枯润若何,声之 清浊长短若何,人之形志苦乐若何;病始何日, 初服何药,次后再服何药,某药稍效,某药不 效;时下昼夜孰重,寒热孰多,饮食
中医医案的构成
医 案
信息要点
1. 性别:男女不同,其个体差异不同,因此用药不同,组方配伍不同。 2. 年龄:关系到后人对处方用药的理解,相对来讲,年老、年少者因其气已衰 或气未盛而用药宜轻。 3. 婚姻状况:患者的婚姻状况(特别是独身、离异与鳏居)与临床表现、心理 调适、治疗方案有关。 4. 职业:职业可以告诉人们患病的有关信息。 5. 居处环境:对疾病的形成有意义者,要尽量写清具体的内容。 6. 发病时令:与疾病的发生、转归、预后密切相关。 7. 主诉: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病程,舌、脉情况。 8. 诊断、治疗情况:初诊、复诊的中医诊断、治疗情况、疾病变化和转归情况。 附加西医诊疗信息,如果患者病症的变化是由服用西药或使用现代疗法(如 放疗、化疗等)引起,更要明确记录。 9. 诊断、立法和处方:中医诊断的病、证名,西医诊断;中医治疗法则的确立 和处方的组成。 10. 其他:使用注意、煎服方法、饮食起居的医嘱(有特别之处,则详细记录。 属常规使用者,从略) 11. 医案分析(按语):是医案的重点,医案的精华所在。
医案的格式
• 医案之作,始于《史记·扁鹊 仓公列传》,距今已有两千 余年历史。 • 医案之学,成熟于明代。不 仅个案专辑日益增多,而且 医家重视书写格式的规范化 及诊断的条理化,这是中医 医案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医案的地位
1. 医案是检验、比较各中医名家中医临证经 验和临证思辨特点的原始依据。 2. 医案是学习各中医名家中医临证经验和临 证思辨特点的范本。 3. 医案是研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重要信息 源。
医案的作用
事 半 功 倍 。 循 此 钻 研 ,
医 案 最 有 线 索 可 寻 ,
欲 求 前 人 之 经 验 心 得 ,
医 案 最 著 ,
中 医 之 成 绩 ,
医案的作用
1. 医案的研究,能够深入、准确地探索和归纳病证演变规 律。 2. 医案的研究,能够客观、真实地探索和总结前人临证的 诊疗成功经验和误诊误治的教训。 3. 医案的研究,能够全面、实际地探究中医学术流派的形 成和发展的轨迹。 4. 学习医案,能够深化中医药基本理论对临证指导作用的 认识。 5. 学习医案,能够完善对中医病证演变规律的认知和综合 运用理、法、方、药的诊疗经验与临证思辨特点。 6. 学习医案,能够加强中医药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