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培养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浅谈
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培养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浅谈摘要:为打造符合新时期教育要求的小学美术新式教学课堂,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致力于解决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发挥美术学科的艺术作用,实现对学生鉴赏、审美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让学生能够在“以趣促学”下积极参与美术学习,进而提高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教学策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不仅使学生具备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让学生具备核心素养教育要求的六大要素,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教师应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与价值,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感受社会人文精神与艺术的魅力。
一、创设情境,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要注意创设趣味横生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参与美术课程学习,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之中深入感受美术知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如在学习“魔幻的颜色”时,为让学生认识并运用三原色和三间色,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的方式给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寻找图片中的色彩。
同时教师还可以发给学生空白画纸,让学生利用三原色和三间色来进行上色练习,并播放相应的舒缓音乐,加强学生的色彩认知,帮助学生舒缓心情。
二、巧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多媒体课件是教育信息化的典型代表,其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能够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与欣赏中,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例如《肖像艺术》,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欣赏肖像艺术作品的方法,旨在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从不同的美术观察角度去欣赏评述。
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肖像,可以有中国画《张卿子像》,可以有版画《藏族少女》,可以有雕塑《白求恩》,可以有油画《青年女歌手》等。
语文教育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和艺术欣赏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 趣和艺术欣赏能力。通过欣赏优秀的 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学生可以感 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进而提高自身 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同时, 语文教育还可以通过写作、表演等方 式让学生创造美、表现美,进一步培 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参与美的创造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美的创造,如写作、朗诵、表演等,让 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美。
美育实践案例分析
01
案例一
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和欣
赏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语言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02 03
案例二
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 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艺术手法和审美特征,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鼓励学生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文化,提高他们的文 化素养和审美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PART 04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实践
REPORTING
美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美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
举办学生艺术作品展
02
展示学生的艺术作品,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激发学生的
创作热情。
组织学生参与艺术表演
03
鼓励学生参加合唱团、戏剧社等艺术团体,提供表演机会,让
学生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
利用社会资源拓展美育空间
1 2 3
合作办学
与当地艺术机构、社会团体等合作,共同开展艺 术教育活动,共享资源,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审美体验提升鉴赏能力——以高中美术鉴赏课为例
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审美体验提升鉴赏能力——以高中美术鉴赏课为例摘要:本文以高中美术鉴赏课为例,探讨了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增强审美体验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首先,通过创造具有艺术氛围和情感共鸣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加深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其次,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艺术体验和鉴赏技巧;最后,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
通过以上几点探讨,希望能为提高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教学情境;审美体验;鉴赏能力;高中美术鉴赏课;引言:高中美术鉴赏课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面临着如何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挑战。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将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思维能力。
本文立足于此,以创设教学情境和增强审美体验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提升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效果。
1.创设具有艺术氛围和情感共鸣的教学情境1.1营造艺术展示场所和艺术品欣赏空间为了增强学生的艺术体验和鉴赏能力,高中美术鉴赏课应该创设具有艺术氛围和情感共鸣的教学情境。
首先,可以在学校内设置专门的艺术展示场所,用于展示学生的作品以及来自国内外的优秀艺术作品。
这样的场所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灵感,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美的魅力。
还可以打造一个专属的艺术品欣赏空间,用于展示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
这个空间应当以舒适、安静为特点,配备适当的照明和展示设施,以确保艺术作品的展示效果最佳。
在这个空间中,可以选择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品味和思考,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艺术语言和思想内涵。
在教学情境中还可以融入音乐、诗歌等其他艺术形式,与艺术作品相互呼应,从而营造出更加浓厚的艺术氛围。
例如,在艺术品欣赏的过程中,可以播放与作品风格相符的音乐作品,或是朗读相关诗歌,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加深对艺术的感受和理解。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项重要且富有意义的任务。
审美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还对他们的情感发展、创造力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如何在四年级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一、引导学生感知语言之美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语言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美感。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节奏、韵律和语调之美。
例如,在教授诗歌时,教师可以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同时,注重对字词的品味和赏析,让学生理解词语的精准运用所带来的表达效果。
比如,在《桂林山水》一文中,“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通过对“无瑕的翡翠”这一比喻的讲解,让学生感受语言描绘出的色彩美。
二、挖掘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美很多文学作品都会塑造各种各样生动的形象,这些形象往往蕴含着独特的美。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和理解这些形象。
比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中,通过对五壮士英勇无畏的行为和坚定的信念的描述,展现出他们的英雄形象之美。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之美。
此外,在童话和寓言故事中,也有许多鲜明的形象,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善良、可怜的小女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同情和关爱这个形象,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善良品质。
三、领略作品的意境美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所营造出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和情境。
在四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具有优美的意境。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领略作品的意境美。
例如,在教授《草原》一文时,可以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草原的辽阔和美丽。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在脑海中构建出课文所描绘的画面,如“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草原的意境之美。
三年级美术上册《美术百宝箱》优秀教学案例
3.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美术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请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独立创作一幅作品,主题自定。
2.作业要求:注重线条、色彩、形状的运用,体现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反思与评价的具体策略:
1.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美术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学习方法。
2.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作品。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2.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学会珍惜美好时光,追求真善美。
4.通过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信表达的品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1.通过课堂讲解、示范、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表达,培养他们发现美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个别辅导等教学策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现美术作品,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知识与技能、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美论文
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美【摘要】语文课在美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前提是让学生能感受美,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让学生感受美: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感知审美对象。
二、进行美读,利用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来感悟美。
三、驰骋想象,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美。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感受美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意味隽永的诗歌,诗情画意的散文,条分缕析的说明文,气势恢宏的论说文,感人至深的小说,这些课文不仅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教材,还具有美育功能。
美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审美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对美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和提高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
语文教学在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将美学美育渗透其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美化学生心灵。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感知审美对象创设教学情境,对优化审美教育效应起着一个重要的铺垫、烘托和促进作用。
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美的形象及新异的事物时,新鲜感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物。
如在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配合着王菲那略带忧伤、凄美的声音,屏幕上出现一轮金黄的满月,月色如水清冷的照着人间,作者在月光下翩翩起舞,音乐配合图片,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
学生领略了词中的那种“惆怅之美”,激发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寻找美,发现美的热情。
在讲授《我的空中楼阁》时,我插入一首轻柔歌曲,营造出一个与文章相符的环境气氛。
学生在曲子的伴奏下,听着课文朗读,达到了情与景的交融。
作者的情感和乐曲表达的空灵美相互吻合,学生渐渐地进入了角色,沉浸在语言、乐曲、歌唱的情境中,使课堂教学达到文章情、教师情和学生情的共鸣和交融。
学生通过聆听音乐,不仅增强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更使他们如临其境,切身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受到美的熏陶。
美育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美育教学实践为切入点,探讨美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旨在为美育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美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美育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美育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枯燥等。
本文将从美育教学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美育教学效果。
二、美育教学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美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美育教学中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
4. 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美育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美育教学内容1. 美术教育:包括绘画、雕塑、书法、摄影等。
2. 音乐教育:包括声乐、器乐、音乐欣赏等。
3. 舞蹈教育:包括民族舞、现代舞、芭蕾舞等。
4. 戏剧教育:包括戏剧表演、舞台剧、小品等。
5. 美术鉴赏:包括中外美术史、美术作品鉴赏等。
四、美育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美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美育任务。
3.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美育知识。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5. 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亲身参与美育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美育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美育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在美育学习中的成果,如作品质量、技能水平等。
3. 综合性评价: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的美育素养,如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人文素养等。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012-11方法交流语文属语言艺术,有很强的感染力,它通过语言文字的生动描述把大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人类创造的艺术美再现出来。
我们必须让学生在语文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的同时,也在审美观上初步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一、立足教材,抓住突破口,深入发掘利用课本中的美育资源语文教材集古、今、中、外文化于一炉,所选入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
通过这些优美的课文的教学,不仅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语言文字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些优秀作品,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丰富学生的生活情趣,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认识、鉴赏美的能力,从而达到发展美、创造美的目的。
具体地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三点:1.发掘利用课文中的自然美资源课文中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具有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启示哲理、奋发精神等审美教育意义,教师在教学中,一是可以采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创设教学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目视、耳听、口诵、想象,使之产生“如临其境”的美好感觉,在审美的愉悦中潜移默化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二是启发学生以课文为例子,去观察、发现家乡的自然美,诉诸笔端,创造出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2.发掘和利用课文中的人物美资源人物美主要体现在人物的情操和人格上。
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或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或分析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或写读后感,引发学生对课文中美的人物产生敬慕之情,让闪光的人物形象占领学生的心灵,教会他们做人,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
3.发掘和利用课文中的语言美资源从诱发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入手,引导他们咀嚼词句,摘抄名言佳句,理解语言的内涵美和形式美,不断提高其欣赏语言的能力,指导学生在作文练习中模仿美、表现美,写出富有时代气息、文字通顺的美文来,培养其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要灵活运用多样化、形象化、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创造教学美的重要手段。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的欣赏能力,它蕴藏着浓厚的智慧思想,触发着人们大胆的探索神奇奥秘的世界,创造出人类文明的今天.这一审美能力的体现,不是先天的,而是需要后天的教育给予引导,启发,去发展人的审美理想和美的创造力.西方学者称“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我们在审美教育中普遍提出的新理念。
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在美好事物中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精神.那就需要在广阔的领域中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以汲取更多、更广泛的智慧源泉和精神享受,具备先觉的审美经验的培养。
一、诱导学生热爱美是审美的前提审美的过程如同燃烧的过程,最初是点烧,接下来开始猛烈的燃烧。
即学生审美再创造的最佳时机。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文章大多数都是名家名篇,作家们对生活有着深切感受,把喜、怒、哀、乐诸情感都用美的艺术形式表达出出来。
这种真实的情感能触动小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因素,创设教学情境,以朗读作为重点,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获取体验作者的情感体验,使教学活动变为具有丰富美感的有趣的教育活动,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二、引导学生发现美是审美的关键审美欣赏作为一种特殊过程,需要靠亲身参与审美活动,以获取丰富深刻的审美经验。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美是千姿百态的。
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发现美、感受美、从而去创造美。
为此,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注重朗读能力的训练,因为语言是沟通心灵的桥梁。
课堂上教师用饱含感情的语气朗读,或激情昂扬,或柔和亲切、抑扬顿挫,学生就会受到感染,课文中揭示的美在他们的思维中就会不断出现,进而形成美的定格,成为美的画面。
声乐引导也是审美教育的一中有效手段。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不同内容的文章,配以相应的音乐,可起到渲染意境的作用,使学生大脑神经兴奋,促动他们伴随着悠扬或激昂乐曲,捕捉课文传送的美的信息,激发他们的储存记忆,丰富想象与联想的审美感受。
培养学生数学审美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学生数学审美能力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探究数学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积极挖掘美学因素,不仅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创造火花,为造就创造型人才作出贡献。
【关键词】厌烦感受提高【中图分类号】c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 62(2012)12(a)-0076-011 探究教材中的美学因素。
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数学美抽象、含蓄、严谨。
欣赏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才能从其隐蔽的内在和谐的感觉中体现美。
学生由于受生活阅历,知识水平,年龄特征等方面的限制,很难从内容表面去体验数学美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心挖掘教材各个方面的美,将它们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
①从数学语言中体验简洁美。
爱因斯坦指出:“美在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
数学语言最重要的特色便是用符号表示,这种现象能使数学的思维过程更加准确、概括、明了。
例如,学了“用字母表示数”之后,再复杂的数我们都可以用一个字母来表示。
又如,庞大的偶数家族,我们仅用2n(n为整数)就全部表示出来了,简洁而又美观,它既避免了冗长地写出偶数的个数,又反映出偶数所共有的本质特征;再如,我们常用直观形象的数轴来概括一切实数……数学的这种简洁性给我们带来多么美妙的感受!②从数学思想方法中领略和谐美。
对称,展示出整体的和谐与平衡美。
在几何中,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圆等无不体现出一种均衡流畅的美感;在代数中,对称式子、对偶原理等也都集中体现出一种均衡美。
在浩如烟海的数学之林中,各种对象千差万别,看似毫无关系,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巧妙和谐地统一起来:如数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类比思想进行合情推理,发现新旧问题相对统一。
③从数学特殊解题过程中享受奇异美。
解数学题无非是把已知条件跟求证结论建立其令人信服的联系,而在这些联系中友些容易想到,有些则是意想不到的。
如判定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的情况问题。
我们知道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三种情况:两根、一根、无根,而且我们也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会联想到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他们有着一定的关系,即:若一元二次方程(1)△>0,方程有两个实根;(2)△=0,方程有一个实根;△<0,方程没有实根。
创设生动教学情境 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提高美术鉴赏能力【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旨在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用美术的内在美催生学生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美术融入生活,让学生理论结合实践学习美术知识,掌握美术技能,提高人文素养。
教师要把握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定位,转变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方案、规划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评价,让学生在激情引思、师生互动中构建自身的审美体系,不断提高美术鉴赏教学的效率,全力促进教学相长。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培养情感提高效率随着时代的进步、教改的深入,美术教学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愈来愈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美术鉴赏教学在提高审美观点、造就人格魅力、陶冶高尚情操、传承优秀文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在应试教育机制下,有的学生认为美术课是副科,这就使美术鉴赏教学一时难以普及。
如何改变目前的局面,提高鉴赏课的教学成效,笔者下面发表了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同仁商榷。
一、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美术鉴赏教学的履职能力俗话说,给人一碗水,自己得有长流水。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要想进一步提高美术鉴赏的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树立创新型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提高美术鉴赏的教学效率。
鉴于当前高中学生的思维层次高、思辨能力强的特点,加之美术鉴赏教材专业性较强,教师的言行和鉴赏能力对学生会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美术,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更高平台上取得进步,有所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网络、报刊、杂志,学习美术知识、提高美术技能,站在美术的前沿阵地,对美术鉴赏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让学生在亲师信道中增强美术学习的情趣。
教师要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开展鉴赏系列教学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能够欣赏到古今中外的一些美术名作,另一方面指导学生运用已知的经验和知识去理解作品、感知作品、展开联想。
高中美术_学习鉴赏美术作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四、教学设计(一)教法分析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
因此,我主要设置了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学科特点,我主要以情境陶冶法和启发式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以达到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交流学习的目的。
1.情境陶冶法:针对教材重点、难点,给出知识框架、营造艺术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在自然、社会和文化艺术情境中深入思考艺术内涵,合作交流、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突出本课重点和突破本课难点。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提问,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知识形成的脉络和根源的自我归纳总结能力。
3.活动式教学法:通过造型、表演等艺术活动,让学生感情移入,建立与艺术作品沟通的可能性,并活跃了课堂气氛和趣味,深化了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理解。
4.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5.图示法(二)学法分析古希腊哲人说:“学生不是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团需要点燃的火焰。
”所以我设置的学法主要以情境感受、探究合作、表达实践为主线,使学生达到从学会到会学、从会学到乐学的境界!1.研究性学习法: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研究性学习中,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小组讨论、交流、合作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2.讨论法3.联系实际法(此学法符合‘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生活化”的教育教学新理念)4.对比法(三)设计意图总体构想是:通过创设情境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完成对如何进行美术鉴赏设计新理念:1.[“点、线、面”教学策略]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对传统教学策略的传承和发展,指在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并抓准一个“点”,使它贯穿教学始终,从而建构一条教学主“线”,并由此铺开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主动生成符合学生个体智能优势的知识“面”,有效改变高中美术传统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照本宣科”的尴尬局面。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审美能力是指个体对美感对象进行感受、判断和评价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还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和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优美的教室、播放悦耳的音乐以及展示美丽的字画等方式,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
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引导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文学讲座等活动,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文学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经典文学作品,让他们感受到文字、句式、形象和情感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文学创作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写作的乐趣与技巧。
通过读与写的双重训练,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三、鼓励学生参与艺术活动艺术活动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以及文学社团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舞台剧、音乐会、美术展览等文艺演出,让他们感受到艺术创造和表现的魅力。
四、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批评审美批评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艺术品进行批评和评价,培养他们的审美眼光和批判思维。
通过学习和分析优秀作品的艺术特点,学生能够提高对美感对象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创造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创造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也很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多媒体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体验式学习,让他们亲身感受美的存在和价值。
六、注重美育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语文教学应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广告、设计、建筑等现实生活中的美感元素,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1)情景教学法,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提高。
(1)情景教学法,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提高。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以创造真实或模拟的情境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通过将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景中,情景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并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鉴赏能力方面,情景教学法可以提供以下好处:
1. 提供真实体验: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情景教学法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并体验所学内容的应用。
例如,在学习艺术鉴赏时,可以组织参观博物馆或画廊的活动,让学生亲自欣赏艺术作品并学习如何评价和分析它们。
2. 培养观察力:情景教学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情境中的各个细节。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准确判断非常有帮助。
在鉴赏能力方面,学生需要注意艺术作品的色彩、构图、线条等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它们。
3. 激发思考和讨论:情景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思辨和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
在鉴赏能力方面,学生可以通过与同学一起参观艺术展览或欣赏文学作品等活动,共同探讨和交流各自的观点和感受,进一步提高鉴赏的深度和广度。
4. 提供个性化学习机会:情景教学法允许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和节奏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情境,并以自己的方式进行鉴赏。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鉴赏水平。
综上所述,情景教学法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提供真实体验、培养观察力、激发思考和讨论,以及提供个性化学习机会,情景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所学内容,并提高其鉴赏能力。
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美育与美术鉴赏结合
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美育与美术鉴赏结合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学生的鉴赏能力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鉴赏能力是完善教学结构的重要内容。
因此,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并基于美育思想,为学生构建认知美、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高效课堂,进而为学生审美素养的快速养成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美育;美术鉴赏结合引言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方面。
通过美术鉴赏提升学生审美判断能力,既是基础教学目标,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心智快速发展、理性思维活跃,决定了较强的审美心理需求。
基于此,将美育与美术鉴赏结合起来,树立“大美术”教学理念,创新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实现美育目标。
1美育与美术鉴赏的关系美育与美术鉴赏具有密切关联,两者相辅相成。
第一,美术鉴赏教学,有利于和美育深度融合。
因为美育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鉴赏课程是培养审美的途径之一,通过鉴赏能深入了解美术作品,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
第二,美术作品是美育的组成部分。
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有助于学生对美进行感知、欣赏和创造,为美育工作提供了真实材料。
第三,美育可以丰富美术鉴赏教学内容。
在美术鉴赏课程中融入美育,可以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课堂氛围充满艺术气息,能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中。
2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2.1缺乏重视现阶段的高中美术教学效果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因为有的教师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创新美术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对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加以重视。
或者是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实情,还是以传统教学观念为主,认为教师才是教学主体,只要单方面完成知识传授即可,缺乏与学生间的互动。
这些因素都可以影响高中美术教学效果。
2.2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不到位其一,一直以来,高中美术课游离在高考学科的边缘,除了少部分学生想通过学习美术考上理想的大学之外,大部分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态度是不够端正的,认为只要学好高考学科就可以,并不在意美术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 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而语文审美教育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下面,我就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做法。
1.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感受美小学语文课文是美育的载体,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的真情实感,有的比较明确,有的比较含蓄。
要想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作者的表情达意,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我认为必须加强朗读训练,只有通过感情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文章的思想内涵,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和熏陶。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指导学生用抒情赞美的语气来读,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使孩子们深深地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油然而然产生一种心驰神往的感觉,从而激起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还有,教师的“美读”示范,也能起到引导学生感受美的作用。
通过“美读”,可以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形象的符号变为真实的情感,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深深地感染着孩子,带动着孩子的情绪,使学生能够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沟通,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真正达到感受美的目的。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鉴赏美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和对丑恶事物的鄙视、憎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要停留在教材思想美的表面,而要深入其本质创设教学情境,完成由情入理的过程,给学生以更深刻的思想美的启迪,从而达到正确鉴赏美的目的。
如教学《放弃射门》一课,在课前,我组织学生观看了一场足球比赛录像实况,引导学生感受足球比赛场面的激烈,体会双方争夺足球的核心是把球射入对方球门,以此来决定彼此的胜负。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策略一、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语文理解和运用需要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技术、实地教学、角色扮演等,使学生们置身于不同的情境之中,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在教学《红楼梦》时,可以安排学生们到荷花池边,身临其境地感受红楼中的情感纠葛;在教学《西游记》时,可以让学生们扮演行者、唐僧等角色,亲身体验孙悟空在取经路上的艰辛与奋斗。
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文本所传达的意义,增加对文学作品的情感投入。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因为它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这样学习就不再是枯燥的死记硬背,而是生动有趣的体验和亲身参与。
在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各种吸引人的情境教学活动。
通过“语文沙龙”形式进行课堂教学,邀请学生或名人代表做文学作品解读,进行讨论交流等,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情境教学策略,使学生们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任务,让学生模拟小说中的人物和情境,进行角色扮演,或者在小说情节发展中进行联想、构思,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加学习动力。
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学科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情境教学法正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情境教学中,学生需要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语文实践,这样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情境任务,让学生们通过讨论、撰写文稿等形式,去解决具体的问题,这样学生们就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
美术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摘要:小学美术教育是学生对“美”的事物感知领悟的一个过渡桥梁,是学生初步建立起系统的美学观念的一块基石。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其形成审美行为、树立审美意识在较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和指导有着直接的关联。
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探寻美的规律,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引言:美术新课标要求,美术课程需要达到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与人文精神,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并为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奠定基础[1]。
因此,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美术鉴赏力时,需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使学生通过观察、欣赏以及分析相关美术作品,充分了解不同美术作品呈现出的不同情感。
一、丰富认知中感受美由于小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不足,对于很多事物的感知能力很低,而且不少学生都难以理解一些美术作品所传达的意义和精神价值。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展现一些学生难以看到的美术成就。
通过与这些美术作品创作者或亲历者的口述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精神价值追求,完成精神升华。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播放敦煌莫高窟系列纪录片,介绍敦煌壁画的制作历程以及文物保存过程,展现古人高超的绘画技艺以及高明的壁画保存手法,同时也需要讲解在20世纪国难之际敦煌莫高窟留存的珍贵文物流失在外,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众多前辈投入敦煌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之中,十年如一日开展文物修复工作。
以此来引起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也能够在学生心中撒下爱国情怀的种子。
莫高窟艺术是融合建筑、彩绘、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我国艺术宝藏[2]。
其中壁画系列飞天数量最多,类型多样,神态描绘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人对自由世界的向往。
而人物图像形态绘画在细致观察中可以发现创作者基本是一笔而成,肆意而为却又不失美感,体现了创作者高超的绘画技艺以及随心自得的创作境界。
试析教学活动中的美学因素
试析教学活动中的美学因素教学活动中的美学因素主要包括美学情感、美学审美、美学表现和美学意识四个方面。
美学情感是指教学活动中产生的美的情感体验,包括对学习内容的喜爱、对美的追求和对美的感受等。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和动听的音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美感,使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美学审美则是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使其能够欣赏和理解美的事物。
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讲解、展示和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对美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美学表现是指教学活动中的美学表现形式,如美的表达、美的构思和美的创造等。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提高教学形式和内容的艺术性和美感,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促进学习的有效进行。
美学意识是指教学活动中的美学价值观和追求,包括对美的认同、对美的尊重和对美的追求等。
教师可以通过塑造美学化的教学氛围,弘扬美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美学情操和追求,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创造潜能。
然后,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美学因素,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教师可以通过积极营造美学化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美学情感和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美的世界,感受美的魅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多样化手段,丰富教学表现和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现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等多种形式多样化手段,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审美情趣和表现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感导向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感需求,设置富有情感色彩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提高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共鸣和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的人格修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摘要】美育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
社会的全面进步,知识激增的信息时代必然要求一个杰出人才应具备综合全面的素质。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处处向我们展示着它的美,我们应让学生从化学教学中享受美、从化学变化中体验美、从化学实验中感受美、从现代教学媒体欣赏美。
作为化学教师的我们,就应潜心挖掘化学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并将它渗透于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创设教学情境培养鉴赏能力
一、教学形象美
与学生朝夕相处的化学教师形象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在上课和日常生活中做到衣冠整洁高雅,举止仪表落落大方,工作作风严肃认真,从精神面貌上显示出勃勃生机和无穷活力,会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产生轻松、愉快的心理效应。
板书美是课堂教育的书面语言。
板书对创设审美情境有着直接的视觉效应。
科学、艺术地设计板书,就能营造出一片审美的园林。
一方图文并茂的板书应当是一幅精美教学的艺术缩影,具有丰富的美学蕴涵。
其中有书法美、图式美、结构美,还有化学知识本身通过板书体验出来的简洁美、奇异美和统一美。
教学板书是书面教学中运用的重要形式。
教学板书具有展示知识结构、突出教学重点、控制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等多种功能。
教学板书的审美化设计
就注意以下几点:1.符合科学性、引导性、启发性、示范性、直观性等原则。
2.灵活运用提纲式、问答式、结构式、图解式、表格式、网格式、绘图式等多种板书设计形式。
3.板书布局要合理,要重点突出,前后呼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富有美感,让学生赏心悦目。
二、教学语言美
教学语言的审美化就是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使教学语言真正成为“一泓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
”教师的语言是教学活动中创造教学美的重要媒介,也是通过美的境界不可缺少的桥梁。
因此,每一位教师应十分重视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造语言美,以更好地抓住学生的听觉,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情感共鸣,使教学充满艺术的活力。
教学语言是最首要的直观可感因素,也是教学内在逻辑美最直接的外在反映。
教学语言的质量在极大程度上决定课堂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语言应符合以下要求:1.在专业用语表达上要准确、简明、生动、启思,注重科学美、简洁美、逻辑美、谐趣美的统一。
2.在课堂组织用语中,要采用多种不同的表述方式及其间的和谐统一。
3.在讲解和评价时,要适当采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做到理性与感性的和谐统一。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体态语言的审美化。
三、教学实验美
化学实验是洞察化学世界的窗口。
著名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曾经说过:“首先揭开自然界内部殿堂帷幕的将是化学实验。
”17世纪中
期发明的天平,18世纪初期拉瓦锡制造的化学容器特别是分解氧化汞的实验装置及荷兰人发明启普发生器等,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堪称化学实验艺术品而流传至今。
课堂上实验装置的协调、稳定,操作的灵活、熟练、规范,动作的优美、利索,现象的奇特、有趣,常常使学生产生一种能够轻松自如地学到各种知识。
显然化学实验使化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得到统一,无疑是一种成功的美感教育。
化学实验是化学之母,也是化学美的大观园。
化学实验教育的美育,包括以下主要要方面:1.化学仪器美:许多化学仪器具有简洁优美的造型,明亮的色泽令人过目不望,如笔直的玻璃棒、梨型的容量瓶、圆底长颈的烧瓶、葫芦状的启普发生器,以及u形管、球形干燥管、蛇形冷凝管等玻璃制品……就像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
2.实验操作美:过滤器就好比一个奇妙的筛子,让浑浊的液体变澄清;带活塞的分液漏斗和启普发生器仿佛是一位胸有成竹的指挥官,通过对导管活塞的开或关,随时控制着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3.实验现象美:实验中,最让人惊叹难忘的是实验现象美,如有惊无险的氢氧点燃爆炸、色彩缤纷的焰色反应、壮观奇丽的铝热剂反应、美丽优雅的氨气、氯化氢玫瑰色的喷泉等一系列实验现象如梦如幻,魅力无穷,常引得学生不由自主地伸长脖子,屏息观察和惊叹。
四、课堂教学评价美
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学评价的反馈。
审美教学的评价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以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标准,即注重学生
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来评价教学活动的效果。
在设计审美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要注意:1.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要具体,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2.重视形成性评价,即学生发展过程的评价,并不断反馈、矫正教学行为,促进审美化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3.注重正面积极肯定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把学习活动视为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的活动,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审美化教学的设计包含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方面,它们是环环相扣的逻辑系统。
审美化教学涉及教材、教学过程、教师、学生等多种因素,发掘教材中隐含的审美因素,营造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氛围,创设审美化的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以及调动学生的审美兴趣,能有效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和丰富课堂生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