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

合集下载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
学习动机
认知内驱力: 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是成就动机三个组成部分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它大都是存在于学习任务本身之中。因此是一种内部动机。
要提高学生的认知驱力,最好的办法之一,是使学习情境具有吸引力。
1
2
01
在奥苏伯尔看来,学习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内驱力所组成:
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
奥苏伯尔提出,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学习者必须理解文字或符号所代表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具体的事实、概念和原理。 已有的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会影响新知识的获得,即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变性和稳固性。
在奥苏伯尔看来,学习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内驱力所组成:
认知内驱力
学习者必须具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倾向:积极主动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结合
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知识结构内的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01
02
03
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来源
有意义义接受学习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
在此输入你想要阐述的观点。
接受学习
学生接受老师讲授现成的知识和结论
发现学习
学生通过独立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技能
机械学习

没有理解学习材料含义的学习
六八四十八,六八四十八 八六=?
有意义学习
在学习材料理解上的学习 我找到原因了!!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
意义学习材料的本身,就必须满足能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联系的要求。即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这个概念中包含两个关键信息:首先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学习强调建立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即用旧知识去理解新知识;其次,新旧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必须是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非人为就是本质的、固有的联系,比如鸟和飞机,圆和椭圆,而一切认为强加的联系,如谐音联想都不属于有意义的学习。

实质性的联系就是非字面的、换一种说法也能够理解,也就是说我们对知识产生了真正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得来的。

有意义学习需要具备三个条件: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没有意义的材料无法发生有意义学习;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本身要能够主动发现知识之间意义,进行主动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如果缺乏适当的知识则无法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这就是为什么小学生不能学微积分,因为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旧知识,无法与新知识挂钩。

2.有意义学习的类型(1)表征学习表征学习是最低层次的一种学习方式,指学习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

简言之,就是学习单词所代表的意思。

例如我们学习“apple”表示苹果就是表征学习。

(2)概念学习概念是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是区分事物的关键。

概念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例如我们学习“鸟”的概念,会总结出一些共同的本质特征,如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有羽毛等等,学习这些共同的本质属性就是概念学习。

(3)命题学习命题学习是指学习以命题形式表达的观点的新意义。

命题就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都属于命题的学习。

3.意义的同化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奥苏伯尔( D · P · AtlStbel, 1918- )根据知识学习过程的性质(学习者是否理解所要学习的材料)的不同,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1)机械学习。

机械学习有两种情况:一是机械材料的机械学习,如孤立的数字、圆周率的近似值等;二是有意义材料的机械学习,如乘法口诀等。

机械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联结。

(2) 有意义学习。

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的结果是言语符号或其他符号在学习者头脑中引起的心理意义。

符号引起的心理意义包括,单个符号引起的具体事物的表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即概念)以及一组符号引起的命题。

有意义学习的基本机制是“同化”。

而行为主义的心理学只关注可以观测到的行为,反对研究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机制。

同行为主义心理学相反,认知心理学则注重研究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

“同化”是接纳、吸收、合并成自身一部分的过程。

有意义的言语学习理论强调,在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起决定作用。

原有的适当观念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

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大致可以构成三种关系:其一,类属关系,即原有观念为上位的,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下位观念;其二,总括关系,即原有观念是下位的,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上位观念;其三,并列关系,即原有观念和新学习的观念是并列的。

在这三种关系中,学习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不同,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也有很大不同。

有意义学习可以分为“由简到繁”的五类:(1) 表征性学习。

表征性学习就是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譬如,阿拉伯数字“ 3 ”,圆周率“ π ”,函数符号“ y=f(x) ”等。

(2) 概念学习。

概念是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而概念学习就是要掌握概念所反映的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

譬如,学习“三角形”这一概念,就是要能够理解三角形是“平面上由三条线段两两顺次相连而构成的封闭图形”这一共同的“本质”属性。

最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理论

最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理论

• 非人为联系:新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之间 建立在一种合理的符合逻辑关系的联系,而不是任意附加事情的联系。

先决条件:学习者表现出一种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学习材料对于学习者必须具有潜在意义

有意义学习的内在心理机制就
是同化,就是通过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
•‖
• 认知内驱力(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倾向)、 自我提高内驱力(通过自身努力达到一定目标、取得一定成就,从而 赢得一定社会地位的愿望)、附属内驱力(对教师有高度的附属感)

实践性意义:教师既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由于注意学
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二)奥苏伯尔的讲授教学模式
认知结构中去。

3.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
• 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 础,学习者必须理解文字或符号所代表的 实质性内容(具体的事实、概念、原理)

‖︱

影响新知识的获得



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固性
• 提高学习效果:“先行组织者策略”
4.学习动机
• 成就动机,即学生试图获得好成绩的倾向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理论
(一)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

1.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过程是认知——同化的过程(将新知识纳入原

有的认知结构)

2.学习的结果是使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得到改组,一方面使新知识 获得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使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

3.同化是有意义学习的内在机制。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对有意义学习分类的内容。

奥苏伯尔对有意义学习分类的内容。

奥苏伯尔对有意义学习分类的内容。

奥苏伯尔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及认知过程的复杂程度,把有意义学习分为三大类:
(1)符号学习符号学习,也称代表性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

其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儿童的词汇学习是将词汇的音、形、义联系起来。

此时儿童对词汇的记忆具有机械性,以后随着词汇量的增大,意义性将不断增强。

(2)概念学习概念学习,是用某种符号概括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它以符号学习为前提,又为命题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它是有意义学习的核心。

掌握概念就是掌握区别于它类事物的关键特征。

(3)命题学习命题学习,就是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意义,通过句子来理解各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结构关系。

对于学习者来说,具有潜在意义的新命题的学习,总是在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了实质性的和非任意的联系以后,学习者才获得命题的心理意义。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原有的知识
新学习的知识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教师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进行教学的步骤
• ①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验出发,结合新材料和学生实际设计适当的先行 组织者作为引导材料。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学内容与自 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 便发生了。因此,要促进新内容的学习, 首先要加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内容有 关的观念,要提供必要的“支架”。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奥苏贝尔--美国心理学家,是著名的认知教育 主心要理成学就家:。(1)提出有意义学习理论。(2)根据智
力发展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维度,将发展序列大致分为 思维的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抽象逻辑阶段。 (3)对“一切发现学习永远都是有意义的,而一切接 受学习永远都是机械的”这一看法提出批评,指出发 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机械的。 (4)提倡在教学中设计“先行组织者。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先行组织者策略
• 先行组织者主张在学生学习新知识前,向学生介绍一 些他们比较熟悉同时又高度概括性包含了正式学习的 关键内容的引导材料,以此来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的桥 梁成为“组织者”。由于是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引进这 些内容,所以就称之为“先行组织者”。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巫山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一、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理论有意义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

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参与下使用有意义的学习资源,以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来进行的学习。

(一)有意义学习的标准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将学习的发生分成2 个维度:按学习发生的方式①发现学习②接受学习按学习发生时新旧知识的联系①有意义学习②机械学习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这一论断既给有意义学习下了明确的定义,也指出了区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2 条标准。

要判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或是机械的,必须了解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的联系(简称为新旧知识的联系)的性质。

新旧知识联系的性质既受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背景的影响,也受要学习的材料本身的性质的制约。

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两条标准:①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

②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无意义音节和配对形容词只能机械学习,因为这样的材料不可能与人的认知结构中的任何已有观念建立实质性联系,必须在逐个字母或项目之间建立联系。

这样的学习完全是机械学习。

一切机械学习都不具备上述有意义学习的2条标准。

(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

1、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新的学习材料可以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到固定点,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也就是说,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这种逻辑意义指的是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指学习者的内因。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奥苏伯尔(D · P · AtlStbel, 1918- )根据知识学习过程的性质(学习者是否理解所要学习的材料)的不同,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1) 机械学习。

机械学习有两种情况:一是机械材料的机械学习,如孤立的数字、圆周率的近似值等;二是有意义材料的机械学习,如乘法口诀等。

机械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联结。

(2) 有意义学习。

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的结果是言语符号或其他符号在学习者头脑中引起的心理意义。

符号引起的心理意义包括,单个符号引起的具体事物的表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即概念)以及一组符号引起的命题。

有意义学习的基本机制是“同化”。

而行为主义的心理学只关注可以观测到的行为,反对研究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机制。

同行为主义心理学相反,认知心理学则注重研究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

“同化”是接纳、吸收、合并成自身一部分的过程。

有意义的言语学习理论强调,在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起决定作用。

原有的适当观念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

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大致可以构成三种关系:其一,类属关系,即原有观念为上位的,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下位观念;其二,总括关系,即原有观念是下位的,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上位观念;其三,并列关系,即原有观念和新学习的观念是并列的。

在这三种关系中,学习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不同,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也有很大不同。

有意义学习可以分为“由简到繁”的五类:(1) 表征性学习。

表征性学习就是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譬如,阿拉伯数字“ 3 ”,圆周率“ π ”,函数符号“ y=f(x) ”等。

(2) 概念学习。

概念是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而概念学习就是要掌握概念所反映的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

譬如,学习“三角形”这一概念,就是要能够理解三角形是“平面上由三条线段两两顺次相连而构成的封闭图形”这一共同的“本质”属性。

奥苏伯尔DavidPAusubel与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DavidPAusubel与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David P Ausubel与有意义学习理论奥苏伯尔David P Ausubel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积极从事学校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知识学习过程的研究,他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以“认知结构同化论”为基础,他提倡在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除学习理论的研究之外,奥苏伯尔在理论医学、临床医学和发展心理学等领域也有研究。

197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奖。

一、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奥苏贝尔的认知心理学最核心的观点是当学习者把新知识吸收到他们学习之前已经存在的知识的时候,学习就发生了。

奥苏贝尔提出了机械学习(rote learning)和有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之间的重要区别。

奥苏贝尔甚至在其最有影响的著作《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1968年再版)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

弄清了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的内容,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其中有意义学习需具备的条件是:学习材料对学生而言有潜在意义;学生头脑中有同化新学习材料的知识;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意向。

机械学习,即不加理解、反复背诵的学习,亦即对学习材料只进行机械识记。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指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使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认知结构中的原有适当观念起决定作用,这种原有的适当观念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

奥苏伯尔根据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又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即学习者把以现成的定论的形式呈现给自己的学习材料,与其已形成的认识结构联系起来,以实现对这种学习材料的掌握的学习方式。

发现学习,是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键纳内入容 原的有•某概些念实材后料,质不。仅性使新联知识系获得,意义即, 而且不是字面上的表面联系;指表达的词语虽 不同,但却是等值的。如等边三角形,是“三条边相等的 他认为同化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 其结果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观念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找到适当的同化点(固定点或联系点),
从而导致新观念的潜在意义转化为实际的心理意义(理解),同时原有的认知结构由于新观念的纳入得到扩展、深化,从而发生质和量的
己去发现,回答他们自己的疑问,解决他们自己提出的问
题。由此,许多人把发现法看成教学的唯一“法宝”, 竟
至认为“ 一切发现学习永远都是有意义的, 而一切接受
学习永远都是机械的”。奥苏伯尔对此持不同的态度。为
了阐明自己的观点, 他专门写了《学习理论和课堂实践》
(1967) 等论文。
• 他从人类学习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 认为发现法 不能完全代替接受法—讲授法。因为学生在学校里主要是 接受系统的基础知识, 他们不可能因而也不能要求他们时 时去发现;而且作为接受学习的讲授法也并不必然导致学 生被动学习和机械记忆, 关键在于是否能正确使用讲授法。 他认为新知识是通过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学习方法获 得的。前者适合大量材料特别是理论材料的学习, 后者更 适合解决问题的学习。由于课堂里大多教学材料是以语言 文字材料呈现的, 所以学生的学习大多是以接受学习为主。 他还指出, 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可以是有意义的, 也都 可以是机械的, 我们提倡的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指导 的发现学习。
而且作为接受学习的讲授法也并不必然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和机械记忆, 关键在于是否能正确使用讲授法。 《有意义言语学习和保持的归属理论》(1962年)
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
• 同化理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一、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理论有意义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

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参与下使用有意义的学习资源,以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来进行的学习。

(一)有意义学习的标准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P.Ausubel)将学习的发生分成2个维度:按学习发生的方式①发现学习②接受学习按学习发生时新旧知识的联系①有意义学习②机械学习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这一论断既给有意义学习下了明确的定义,也指出了区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2 条标准。

要判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或是机械的,必须了解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的联系(简称为新旧知识的联系)的性质。

新旧知识联系的性质既受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背景的影响,也受要学习的材料本身的性质的制约。

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两条标准:①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

②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无意义音节和配对形容词只能机械学习,因为这样的材料不可能与人的认知结构中的任何已有观念建立实质性联系,必须在逐个字母或项目之间建立联系。

这样的学习完全是机械学习。

一切机械学习都不具备上述有意义学习的2 条标准。

(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

1、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新的学习材料可以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到固定点,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也就是说,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这种逻辑意义指的是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指学习者的内因。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推荐下载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推荐下载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奥苏伯尔( D · P · AtlStbel, 1918- )根据知识学习过程的性质(学习者是否理解所要学习的材料)的不同,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1) 机械学习。

机械学习有两种情况:一是机械材料的机械学习,如孤立的数字、圆周率的近似值等;二是有意义材料的机械学习,如乘法口诀等。

机械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联结。

(2) 有意义学习。

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的结果是言语符号或其他符号在学习者头脑中引起的心理意义。

符号引起的心理意义包括,单个符号引起的具体事物的表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即概念)以及一组符号引起的命题。

有意义学习的基本机制是“同化”。

而行为主义的心理学只关注可以观测到的行为,反对研究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机制。

同行为主义心理学相反,认知心理学则注重研究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

“同化”是接纳、吸收、合并成自身一部分的过程。

有意义的言语学习理论强调,在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起决定作用。

原有的适当观念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

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大致可以构成三种关系:其一,类属关系,即原有观念为上位的,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下位观念;其二,总括关系,即原有观念是下位的,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上位观念;其三,并列关系,即原有观念和新学习的观念是并列的。

在这三种关系中,学习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不同,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也有很大不同。

有意义学习可以分为“由简到繁”的五类:(1) 表征性学习。

表征性学习就是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譬如,阿拉伯数字“ 3 ”,圆周率“ π ”,函数符号“ y=f(x) ”等。

(2) 概念学习。

概念是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而概念学习就是要掌握概念所反映的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

譬如,学习“三角形”这一概念,就是要能够理解三角形是“平面上由三条线段两两顺次相连而构成的封闭图形”这一共同的“本质”属性。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巫山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一、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理论有意义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

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参与下使用有意义的学习资源,以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来进行的学习。

(一)有意义学习的标准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P.Ausubel)将学习的发生分成 2 个维度:按学习发生的方式①发现学习②接受学习按学习发生时新旧知识的联系①有意义学习②机械学习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这一论断既给有意义学习下了明确的定义,也指出了区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2 条标准。

要判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或是机械的,必须了解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的联系(简称为新旧知识的联系)的性质。

新旧知识联系的性质既受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背景的影响,也受要学习的材料本身的性质的制约。

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两条标准:①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

②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无意义音节和配对形容词只能机械学习,因为这样的材料不可能与人的认知结构中的任何已有观念建立实质性联系,必须在逐个字母或项目之间建立联系。

这样的学习完全是机械学习。

一切机械学习都不具备上述有意义学习的2条标准。

(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

1、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新的学习材料可以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到固定点,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也就是说,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这种逻辑意义指的是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奥苏泊尔有意义的学习

奥苏泊尔有意义的学习

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是同化
• 奥苏伯尔用同化理论来解释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 机制。 • 他认为同化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其结果使 具有潜在意义的新观念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找到 适合的同化点(固定点或 联系点),从而导致新 观念的潜在意义转化为实际的心理意义(理解), 同时原有的认知结构由于新观念的纳入得到扩展、 深化,从而发生质和量的变化
奥苏泊尔有意义的学习
LOREM IPSUM DOLOR
奥苏泊尔
美国心理学家、学者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荣誉教授。他是当代美国著名的 教育心理学家,他在语言学习研究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1940、1943、1950年 相继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布兰迪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和哥伦比亚 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学位,先后曾任侯利诺斯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纽约市立大
• (1) 表征性学习。表征性学习就是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 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譬如,阿拉伯数字“ 3 ”,圆周率 “ π ”,函数符号“ y=f(x) ”等。 • (2) 概念学习。概念是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 而概念学习就是要掌握概念所反映的一类事物的共同 “本质”属性。譬如,学习“三角形”这一概念,就 是要能够理解三角形是“平面上由三条线段两两顺次 相连而构成的封闭图形”这一共同的“本质”属性。
有意义的学习须具有的条件:
1.新的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适当知识基础 (固定点),便于与新知识进行联系,也就是具有必要的 起点。 3.学习者还必须具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积极地 将新旧知识关联起来的倾向。
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1、表征性学习 2、概念性学习 3) 命题学习。就逻辑学而言,命题是表达判断(即有 真假)的语句;而在心理学中,命题则表示由语词组合 而成的意义的最小单位,它由两个部分构成:两个以上 的论题,论题之间的关系。命题可以分为两类:概括性 命题(譬如,“圆的半径都相等”)与非概括性命题 (譬如,“ 3 是奇数”),前者往往揭示几个概念之 间的关系,表示某种规律、定理、规则或原理等,而后 者则仅仅表示一个事实。因此,命题学习就包括事实学 习和规律、定理或原理的学习,后者要求掌握概念之间 的关系,是有意义学习的核心部分。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一、引例释疑,突破难点奥苏伯尔认为,要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另一个重要条件是学习材料必须具有所谓的潜在意义。

即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材料在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学习者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必须弄清楚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是否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可与新学习的材料发生联系并提供知识学习的生长点。

《旅游心理学》中很多的概念、定义、原理初次接触感觉非常抽象、概括甚至难以理解,说到底,这些概念、定义、原理其实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和提升。

因此,我们在教学奥苏伯尔学习理论前,必须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我们的学习对象,尤其是充分了解我们学习对象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基础与新知识学习材料有密切关系的已有概念、定义和原理的掌握情况,以便我们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发,着力寻找理论和实践的联结点,从而突破难点、疑点和盲点,为系统掌握知识铺平道路。

这是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选择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依据。

比如说,关于“气质”概念的教学。

书本上得出了“气质就是人的心理犯罪行为的动力特征”这一定义,事实上这其中还包括了两个概念:心理犯罪行为和心理犯罪行为的动力特征。

心理犯罪行为与“脾气”一词的意思基本一致,较难认知,而心理犯罪行为的动力特征的认知就比较困难了,沦为这部分的难点。

对于心理犯罪行为的动力特征,书本上就用描述性语言并作了直观了解,这里我们就必须补足大量的学生熟识的生活实例去表明,从而使学生真正认知:所谓心理犯罪行为的动力特征就是指心理犯罪行为出现时变化的快慢、力度的'高低、整体表现的显隐以及平衡的程度等方面的特点,就是人典型的平衡的心理特点。

引例释疑,可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生长点,既符合学生由具体向抽象的思维发展规律,更符合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要求。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举例是手段,是为了唤起学生已有的表象,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提供基础。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巫山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一、奥贝尔有意义学习的理论有意义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

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参与下使用有意义的学习资源,以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来进行的学习。

(一)有意义学习的标准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贝尔(D.P.Ausubel)将学习的发生分成 2 个维度:按学习发生的方式①发现学习②接受学习按学习发生时新旧知识的联系①有意义学习②机械学习奥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这一论断既给有意义学习下了明确的定义,也指出了区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2 条标准。

要判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或是机械的,必须了解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的联系(简称为新旧知识的联系)的性质。

新旧知识联系的性质既受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背景的影响,也受要学习的材料本身的性质的制约。

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两条标准:①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

②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无意义音节和配对形容词只能机械学习,因为这样的材料不可能与人的认知结构中的任何已有观念建立实质性联系,必须在逐个字母或项目之间建立联系。

这样的学习完全是机械学习。

一切机械学习都不具备上述有意义学习的2条标准。

(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有意义学习的部条件)。

1、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新的学习材料可以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到固定点,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也就是说,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这种逻辑意义指的是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围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部条件有意义学习的部条件是指学习者的因。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巫山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一、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理论有意义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

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参与下使用有意义的学习资源,以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来进行的学习。

(一)有意义学习的标准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P.Ausubel)将学习的发生分成 2 个维度:按学习发生的方式①发现学习②接受学习按学习发生时新旧知识的联系①有意义学习②机械学习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这一论断既给有意义学习下了明确的定义,也指出了区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2 条标准。

要判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或是机械的,必须了解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的联系(简称为新旧知识的联系)的性质。

新旧知识联系的性质既受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背景的影响,也受要学习的材料本身的性质的制约。

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两条标准:①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

②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无意义音节和配对形容词只能机械学习,因为这样的材料不可能与人的认知结构中的任何已有观念建立实质性联系,必须在逐个字母或项目之间建立联系。

这样的学习完全是机械学习。

一切机械学习都不具备上述有意义学习的2条标准。

(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

1、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新的学习材料可以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到固定点,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也就是说,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这种逻辑意义指的是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观点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观点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观点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进行加工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过程是类目化(概括化)的过程。

学习者通过这种类目化的活动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类目编码系统联系起来,不断形成或发展新的类目编码系统。

新知识学习的环节:①知识的获得;②知识的转化;③对知识的评价。

奥苏伯尔的意义接受理论: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

在奥苏贝尔看来,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主要适用于个体获取知识,丰富自身的认知结构。

它强调新旧知识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恰到好处地处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关键。

因此我们说,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是一种认知取向的学习观。

知识的积累+个体情感态度的卷入=意义学习--罗杰斯眼中的意义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知识之外,学生还获得了其他方面的成长。

这就是罗杰斯所提出的意义学习,他认为,学习不仅仅只涉及事实的累积、知识的增长,它应该还能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情感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能与个体各部分经验融合在一起。

有意义学习

有意义学习

有意义学习
名词解释——有意义学习
1.简介:在奥苏伯尔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中,都有意义学习的概念。

2.内涵:奥苏伯尔属于认知主义学习流派,认为有意义学习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认知结构中已有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的,实质性的联系。

其中,非任意的是指联系是合理的,客观存在的;实质性的是指联系是内在的,而非表现的。

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增长知识,而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能使个体行为、态度,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对于罗杰斯来说,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只发生在“颈部以上”,只涉及理智,不涉及个人意义,是一种认知学习;而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是一种全个人参与、自我发动、全面发展、自我评价的学习,是一种经验学习。

二者的内涵是不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认知同化论)奥苏贝尔(D.P.Ausubel,1918一)是与布鲁纳同时代的一位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他也重视认知结构,但他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强调对学校情境中的学生学习进行研究。

他曾于197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奖。

(一)有意义学习奥苏贝尔认为,传统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动物或人的学习基本上是机械学习,它对学习教育没有什么价值。

学校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学习言语符号所代表的系统知识,它是有意义学习,而非机械学习。

1.有意义学习的含义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substantive)、非人为的(nonarbitrary)联系,这既是有意义学习的定义,也是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标准。

所谓实质性联系,即非字面的联系,指新符号或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

比如小学生学习“等边三角形是有三条等边的三角形”,他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先有“三角形”和“等边”的概念,这样才能对原有的一般“三角形”的概念或表象加以改造。

形成“等边三角形”的概念或表象,也就是建立了实质性联系。

一旦新旧知识建立了这样的实质性联系,学习者就可以用形式不同但意思相同的语言来表达这一概念的含义,比如,“凡是有三条等边的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所谓非人为的联系,即非任意性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某种人们可以理解的合乎逻辑的联系。

比如等边三角形的概念与儿童认知结构中的一般三角形的概念的关系不是人为的,它符合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要判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还是机械的,必须了解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联系的性质,看它是不是一种实质性的联系,是不是非人为的联系。

对无意义音节和配对联想词表只能作机械学习,因为这样的材料不可能与人的认知结构中的任何已有观念建立实质性联系,必须在逐个字母或项目之间建立联系。

这样的学习完全是机械学习。

在获得“数”的概念前的幼儿,凭借他们发展较快的机械记忆能力,可以将乘法九九表背得烂熟,但倘若从中抽出一句问他们,他们将不知所云,这也是一种机械学习。

一切机械学习都不具备上述有意义学习的两条标准。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它受以下条件的制约: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新学习材料的内容可以是词汇、概念或命题等。

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是指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总之,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将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旧知识得到改造,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二)意义的同化当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合理地联系起来,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而这种联系的心理机制是怎样的呢?奥苏贝尔发展了皮亚杰的观点,用“同化”的概念来解释意义获得和保持的机制。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起决定性作用。

这种原有的适当观念可以对新知识起到固定作用。

在奥苏贝尔看来,学生对教材进行机械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他们还没有具备起固定作用的观念之前,教师就要求他们学习新内容。

由于学生认知结构中还没有可以与新教材建立联系的有关观念,因而使得教材也失去了潜在意义。

意义的获得过程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者必须有积极主动的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在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到有关的观念作为新知识的固定点(同化点),这样才能把学习材料中的潜在意义转化为自己现实的心理意义,将新知识的意义纳人到认知结构中,同时原有认知结构也发生一定的变化。

奥苏贝尔也认为,认知结构是有一定层次性的,按照新旧观念概括水平的不同及其联系的方式,他提出了三种同化模式。

1.下位学习又称为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新观念的同化有时并不会使原有概括水平更高的观念发生多大变化,但有时则可以是原有观念发生较大的调整。

按照新观念对原有观念影响的大小,下位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派生类属,即新学习内容仅仅是学生已有的、包容面较广的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能从已有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的。

例如,知道了“长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是长方形的一种特例,那就很容易理解“正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

另一种是相关类属,即新内容纳入可以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概念、命题,并使其精确化。

例如,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杠杆的力臂原理,而后他们学习滑轮,知道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这就把“定滑轮”同化到了“杠杆”之下,但学生对杠杆的理解也会有一定变化:杠杆并不一定是一根细长的,它也可以是一个圆轮子。

2.上位学习又称为总括关系,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例如,儿童在熟悉了“胡萝卜”、“豌豆”和“菠菜”这类下位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这一上位概念。

3.组合学习当学生新概念或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能凭借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组合学习,比如质量与能量、需求与价格,再比如凭借关于水流的知识来理解电流等。

在这种学习中,实际上学习者头脑中没有最直接的可以利用的观念,学习者只能在更一般的知识背景中为新知识寻找适当的固定点。

(三)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奥苏贝尔提出了几个组织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1.逐渐分化原则即首先应该传授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观念,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这样可以为每个知识单元的教学都提供理想的固定点,即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先前知识。

奥苏贝尔提出两个基本假设:①学生从已知的包容性较广的整体知识中掌握分化的部分,比从已知的分化部分中掌握整体知识难度要低些。

这实际上就是说,下位学习比上位学习更容易些。

②学生认知结构中对各门学科内容的组织,是按包容性水平组成的。

包容面最广、概括性水平最高的观念在结构中占居最高层,下面依概括性程度而逐渐递减。

应该说,这些观点与布鲁纳关于认知结构及学科基本结构的观点是一致的。

2.整合协调原则本原则是指如何对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要素重新加以组合。

当有些知识无法按照从概括到具体的序列来进行下位学习时,教学就要考虑上位学习和组合学习,而在这种学习中,学生必须考虑有关概念之间的横向联系,要明确有关概念之间的差异,防止混淆那些看似相同、其实含义不同的概念,同时也要找出不同知识块之间隐含的意义联系,防止因表面说法的不同而割裂知识,造成人为的障碍。

奥苏贝尔认为,所有导致整合协调的学习,同样也会导致学生现有知识的进一步分化。

因此,整合协调是在意义学习中发生的认知结构逐渐分化的一种形式。

3.先行组织者策略奥苏贝尔就如何贯彻“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的原则,提出了具体应用的技术:先行组织者。

这也是奥苏贝尔提出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

设计“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下位学习。

也就是说,通过呈现“组织者”,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近些年来,研究者们在奥苏贝尔原来的定义的基础上发展了“组织者”的概念。

“组织者”一般呈现在要学习的材料之前(“先行组织者”),但也可以放在学习材料之后呈现。

它既可以是在抽象、概括性上高于学习材料的材料;也可以是具体概念,在抽象、概括水平上低于学习材料。

(四)接受学习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观点相反,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

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他把这种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方法叫做“讲解教学”。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之间的区别显而易见。

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

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把它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之内),以便将来能够再现或应用。

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现成地给学生的,而是在学生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

换言之,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发现,然后便同接受学习一样,把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以便以后在一定场合下予以运用。

所以,发现学习只是比接受学习多了前面一个阶段——发现,其他没有什么不同。

奥苏贝尔强调,研究者必须消除对接受学习的误解。

他认为,接受学习未必就是机械的,它可以而且也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发现学习也未必就是有意义的,它同样可能是机械的。

如果教师讲授教学得法,并不一定会导致学生机械接受学习;同样,发现学习也并不一定是保证学生有意义学习的灵丹妙药。

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解决问题的“典型的步骤”,而对自己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却毫无意识,他们也可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但这并不比机械学习或机械记忆更有意义。

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有意义学习活动多偏重于接受学习,这是有原因的。

首先,由于发现学习费时太多,一般不宜作为获取大量信息的主要手段;其次,在一些学习情境里,学生必须用言语来处理各种复杂的、抽象的命题。

但是,只要在讲授教学中提供各种具体的经验,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因此,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主要应采用通过言语讲解进行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总之,奥苏贝尔对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之间的区分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对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和条件做了具体解释。

他的同化论虽然延用了前人的概念,但他重在用同化来解释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获得问题,对实际教学有重要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奥苏贝尔所说(所批判)的发现学习与布鲁纳所讲的发现学习的内涵有所不同,奥苏贝尔认为,各类学习中都可以采用发现法,甚至可以让学生发现物体的名称。

而布鲁纳所提倡的发现学习是要学习者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发现基本的原理或原则,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