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学习要点
愚公移山知识归纳与要点梳理
愚公移山知识归纳与要点梳理愚公移山是一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愚公为实现自己移山的愿望而坚持不懈努力的故事。
以下是关于愚公移山的知识归纳与要点梳理。
1.故事梗概:愚公和他的家人住在两座大山的中间,因为山的阻挡无法通行,所以愚公决心移山。
尽管有人嘲笑他的愚蠢和不可能的目标,但愚公却深信只要坚持努力,就能够移山。
他每天和家人一起挖土、运石,坚持了几十年之久。
最后大地神仙感动,派天神二姚将山挪走。
2.主题与寓意:a.坚持不懈:愚公移山的故事向人们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即坚持不懈的精神。
无论遇到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坚持努力,相信自己的目标,就一定能够成功。
b.乐观态度:愚公身上还体现了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无论他面对多么艰巨的任务和嘲笑,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并且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c.集体行动:故事中愚公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而是和家人一起共同努力。
这种集体行动的精神在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强调了团队的力量和团结合作的价值。
3.历史背景:愚公移山故事是源于中国古代传说,虽然没有确切的历史依据,但它承载了中国人对于困难和挑战的态度和思考。
4.学习内容与启示:a.目标的重要性:愚公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就是要移山。
这个目标给了他坚持努力的动力,并最终实现了他的愿望。
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设定自己的目标,通过努力和行动去追求并实现它们。
b.努力与勤奋:愚公每天都很用心地挖土搬石头,从不怠慢。
这种勤奋与努力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无论遇到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勤奋努力,就能够逐渐接近成功。
c.乐观和希望:愚公面对困难时并没有放弃,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希望的态度。
这种乐观和希望可以帮助我们战胜困难,不断向前,追求更好的未来。
d.团队合作:愚公与家人一起努力,他们相互帮助,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团队合作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攻克难关,取得成功。
5.现实意义与运用:a.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学习愚公的坚持和勇气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和坚持努力,追求更好的成绩。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
引言概述:《愚公移山》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愚公为了给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坚持不懈地移山的故事。
本文通过对《愚公移山》的知识点归纳,详细阐述了其内涵、寓意以及与现实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一、内涵与寓意1. 故事背景描述:故事发生在远古时代,愚公家门外有两座庞大的山,深感山体的阻碍,他决定将之移走。
2. 愚公的坚持:愚公采取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态度,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3. 山神的考验与奖励:愚公的坚持引起了山神的注意,山神想要考验他,然而面对愚公的坚持不懈,山神以奖励的方式鼓励愚公实现愿望。
4. 内外因素对比:愚公代表了积极向上的人类,而山则象征了才华的那座桥梁,山体大小与问题的严重性成正比。
5. 故事的寓意:《愚公移山》寓意着要有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和外界压力,用持之以恒的努力去克服困难。
二、现实意义1. 创新精神:《愚公移山》唤起人们对创新思维的探讨,激发了对突破困难的动力。
2. 积极进取:《愚公移山》故事象征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启发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坚持不懈,追求目标。
3. 共同奋斗:愚公的故事也告诉人们集体能够战胜一切困难,通过合作、齐心协力取得胜利。
4. 人类环境改善意识:故事也让人们意识到,人类通过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好的生活条件。
5. 传承优秀品质:愚公故事中的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激励着人们追求梦想和迎接挑战。
三、故事对社会的启示1. 个人进步与社会进步:愚公由个体到集体,最终实现移山的目标,体现了个人努力与社会进步的紧密联系。
2. 团队合作与协作:愚公不能独自完成移山的任务,需要集体合作与协作,体现了团队的力量。
3. 追求目标的勇气和坚持:愚公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有追求目标的勇气和坚持,不轻易放弃。
4. 环境保护与改善:故事的背景表明,人类应该重视环境问题,积极改善环境,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5. 面对困难,保持积极态度:愚公故事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着人们在遇到困难时要坚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中考文言文《愚公移山》复习要点
中考文言文《愚公移山》复习要点选自《列子·汤问》。
后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佚。
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文通过写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重点字词:字音:仞[ren]垣[yuan]曲箕畚[ben]始龀[chen]穷匮[kui]通假字:①指通豫南:“指”通“直”。
②始一反焉:“反”通“返”。
③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④亡以应:“亡”通“无”。
⑤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
⑥陇断:“陇”通“垄”,高地。
一词多义:①方:指面积,方七百里;刚刚,方其远出海门。
②且:将近,年且九十;况且,且焉置土石。
③曾:竟然,曾不若孀妻弱子;通“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④固:顽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坚决,吾义固不杀人。
⑤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逃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⑥焉:疑问代词,放在哪里,且焉置土石;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古今异义:①惩:古:戒。
←┈这里是“苦于”的意思;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今:处罚。
②阳:古:山之南,水之北。
今:太阳。
③阴:古:山之北,水之南。
今:阴天。
④诸:古:之于。
今:各个、许多。
⑤毛:古:草木。
今:毛发。
⑥已:古:止,停止。
今:已经。
词语活用: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作动词,用尽。
聚室而谋:聚,动词使动用法,使…聚。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省略句:荷担者三夫。
挑担的人。
)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译:你太不聪明了。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2、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4、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
引言概述:愚公移山是一则寓意深远的中国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老人为了达成自己的志向,毅然决定移山。
虽然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愚公坚持不懈,最终通过坚定的信念和持久的努力实现了目标。
愚公移山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包括毅力与信念、自我超越、合作与团队精神等。
本文将对愚公移山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阐述。
正文内容:一、毅力与信念1.目标设定与追求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功。
愚公坚信只要不断努力,就能实现移山的目标。
对于个人或团队来说,设定明确的目标是极为重要的。
它能够激励和指导努力,使人们保持积极的动力和决心。
2.持之以恒愚公移山耗时耗力,但愚公没有放弃,他坚信只要继续努力,最终目标就能实现。
对于个人来说,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
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克服困难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
3.信念的力量愚公移山的故事体现了信念的力量。
愚公的坚定信念支撑他面对重重困难时不动摇。
信念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强大力量,它可以克服疲惫和困难,给人带来无限的勇气和动力,帮助个人或团队实现目标。
二、自我超越1.个人成长与发展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个人能够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个人成长与发展。
个人成长是一个人不断进步和提升自我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挑战自己的舒适区,才能实现自身的最大潜力。
2.克服内在困难愚公移山故事中的困难不仅有外在的山体,还有个人内心的疲惫和动摇。
愚公通过克服自身的内在困难,最终成功地移走了两座山。
个人要想实现自我超越,除了对外在困难的克服,还要面对和克服自己内心的障碍,比如缺乏自信、焦虑等。
3.持续学习与成长愚公移山的故事也体现了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性。
愚公不断进取,不断学习,才能有能力以及智慧去应对山体的种种困难。
个人在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中,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发展新技能,能够拓宽个人的视野并提升个人的竞争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知识点
《愚公移山》是中华民族的古老传说之一,这个故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解读,下面是《愚公移山》相关的知识点:
1. 《愚公移山》的作者是鲁迅,他是中国现代作家、思想家和文化评论家,作品以揭露社会现实、批判封建迷信和悲悯人民命运为主。
2.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寓意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的重要性。
愚公不畏艰辛,因为他相信只要自己不停地努力挖山,终有一天可以成功。
3. 这个故事通过愚公的行动,传达了对抗困难、努力奋斗的精神。
无论是面对生活的困难还是社会的不公平,只要不放弃努力,不断追求梦想,最终都能取得成功。
4. 故事中的“愚公”是寓言故事中的形象,代表了普通人。
通过他的努力和坚持,反映了人民的力量和智慧。
5. 故事中的“移山”是一个象征性的动作,代表了克服困难和改变命运的决心。
这个故事鼓励人们不要畏惧艰难,要勇敢地面对困难与挑战。
6. 这个故事向人们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努力和奋斗,可以超越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7. 这个故事的情节简单明了,语言优美流畅,以幽默的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落后和愚昧,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8. 故事中的愚公虽然一直未能移山成功,但他认真、努力的精神感染了众人,得到了上天的认可,天帝决定将两座山推走。
这表达了人民的力量和集体智慧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通过愚公的努力和坚持,传达了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和价值观。
这个故事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被广泛传播。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大全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大全一、文章内容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三、语音太行(háng) 万仞(rèn) 惩(chéng) 塞(sè) 汝(rǔ) 曾(céng)诸(zhū) 箕(jī)畚(běn) 荷(hè) 孀(shuāng) 龀(chèn) 叟(sǒu)匮(kuì) 亡(wú)以应厝(cuò) 雍(yōng) 冀(jì)四、通假字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山6、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五、古今异义词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乃,并今义:曾经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12、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怎么会,哪怕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六、词类活用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止:动词的使动用法,阻止,使……停下2、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3、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5、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6、聚室而谋曰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集七、一词多义1、方:(1)方七百理(古代称面积用语,纵横)(2)今方来,吾欲辱之(将要)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4)固若金汤(坚固)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3)蝉则千转不穷(尽)(4)非咨询不穷其致(追究到底)(5)穷凶极恶(极端)4、如:(1)其如土石何(如……何:把……怎么样)(2)闻水声,如鸣佩环(好像)(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及)(4)如法炮制(依照)(5)如意算盘(符合)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4)政通人和(顺利)(5)通计一舟(全,整个)八、重点词语解释1、年且九十且:将近2、惩山北之塞塞:阻塞3、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4、聚室而谋曰室:家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6、杂然相许许:赞同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8、以君之力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 损:削减丘:小山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11、且焉置土石且: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12、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挑夫:成年男子14、叩石垦壤扣:敲,凿15、始龀龀:换牙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文言知识点
愚公移山文言知识点一、文学常识。
1. 出处。
2. 体裁。
-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通常用简短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二、字词解释。
1. 通假字。
- “始一反焉”中的“反”通“返”,返回。
- “甚矣,汝之不惠”中的“惠”通“慧”,聪明。
- “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通“无”,没有。
- “一厝朔东”中的“厝”通“措”,放置。
2. 古今异义。
- 阳。
-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例句:“河阳之北”(黄河的北面)。
- 今义:太阳。
- 阴。
-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例句:“达于汉阴”(到达汉水的南面)。
- 今义:阴天。
- 指。
- 古义:直,一直。
例句:“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
- 今义:手指。
- 曾。
- 古义:连……都。
例句:“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
- 今义:曾经。
- 诸。
- 古义:之于。
例句:“投诸渤海之尾”(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
- 今义:各个、许多。
3. 一词多义。
- 方。
- “方七百里”(面积),这里表示纵横,方圆。
- 且。
- “年且九十”(将近)。
- “且焉置土石”(况且)。
- 焉。
-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 “始一反焉”(语气助词,无实义)。
- 之。
- “惩山北之塞”(结构助词,的)。
- “汝之不惠”(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跳往助之”(代词,代愚公)。
- 其。
- “其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可译为“又”)。
- “惧其不已也”(代词,他,指愚公)。
- “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三、句子翻译。
1.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2.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 (他)苦于山北道路的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3.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4.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学习愚公移山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学习愚公移山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学习愚公移山心得体会引言概述: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老人和他的家人一起努力移山的故事。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在学习愚公移山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我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坚定信念1.1 目标明确:学习愚公移山的故事,首先要确定自己的目标,明确要学到的内容和感悟。
1.2 坚定信念:在学习过程中,要坚信自己能够领悟到其中的道理和启示,不轻言放弃。
1.3 持之以恒: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下去。
二、团结合作2.1 家庭团结:愚公移山的故事中,老人和家人一起努力,展现了团结合作的力量。
2.2 合作共赢:学习愚公移山,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目标。
2.3 拼搏奋斗:在团结合作的过程中,要发扬拼搏奋斗的精神,不畏艰难,共同前行。
三、不懈努力3.1 持之以恒: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不懈努力,就能克服任何困难。
3.2 毅力坚强: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要保持毅力坚强,不轻言放弃。
3.3 持续学习:不懈努力也包括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见识。
四、智慧应对4.1 灵活变通:学习愚公移山的故事,要学会灵活变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2 思维开阔:在遇到问题时,要有开阔的思维,不拘泥于一种固定的解决方案。
4.3 智慧决策: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用智慧决策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五、坚持不懈5.1 勇往直前:学习愚公移山的故事,要有勇气和决心,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5.2 坚持不懈: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5.3 成功必来:只要坚持不懈,最终一定会迎来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结语:学习愚公移山的心得体会,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坚定信念、团结合作、不懈努力、智慧应对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只有在不断学习和努力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愿我们都能像愚公一样,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愚公移山》知识点一遍通一句一译加注释详解考点零基础学文言文
愚公移山注:凡是加红的都是曾经的考题背景资料一、作者作品列子(约前450-前375),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
列子终生致力研究道德学问,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寓言有“歧路亡羊”“詹何钓鱼”“造父学御”“鲍氏之子”“九方皋相马”等都值得一读。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二、原文翻译和注释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注释1.太行山:在山西与河北之间,即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2.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方圆,指面积。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4.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5.本:本来。
6.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7.之:结构助词,的。
8.河阳:黄河北岸。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高频考题,无论怎么强调,总有一些学生弄不清。
讲的时候应该先讲阳,然后告诉学生“阴”和“阳”是相对的,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阴”是哪里。
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万丈。
它们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边。
赏析:交代背景,埋下伏笔。
第一段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意在衬托移山的艰难。
这是故事的背景,为下文愚公移山埋下伏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注释:1.者:2.且:副词,将近。
3.面:面对着。
4.而:连词,表修饰。
5.居:居住。
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翻译: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注释:1.惩(chéng):苦于。
2.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表示“山北塞”这个主谓结构不独立成句,只做句子成分。
愚公移山知识点总结
愚公移山知识点总结一、故事梗概《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大致如下:一位老人名叫愚公,他家住在山的北面,对面是两座巨大的山,因此行路十分不便。
愚公决心要将这两座山移到别的地方去,以方便行路。
有人告诉他这是天大的工程,是不可能完成的,愚公却很坚定地说:“不论是神还是鬼,只要是妨碍我家门的东西,我便要他不得好死!”他凭着一家老小的力气,毅然开始了移山的工程。
当时有两个人看见了这个愚公,觉得他很可笑,于是就取笑他。
他们对愚公说:“你怎么这样愚蠢?你一个人,怎么可能移走两座大山呢?这是不可能的。
”愚公却无所畏惧,坚定地说:“只要你们用力,你们也一定可以移山。
”这两个人觉得他有点神经病,于是只好走了。
这个消息传到山下去了,人们都觉得他疯了。
可有一对夫妇对愚公很是佩服,他们说:“老兄,似乎你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
我很佩服你的勇气。
”愚公听了他们的话,很感慨,他给他们说:“我要移两座大山,是为了让后人前人不再受到这么大的困难,不再受到山体的压迫。
这是一个为了后人的伟大事业。
”他们感慨万分,他们说:“你这勇气是要为后人造福呀!”愚公听了这话,很感慨,他说:“正是啊!我要为孩子孙子们造福,我一定要将这两座大山搬走!”他们都觉得愚公志非常这么远,是非常有志气的人,他们便帮愚公去做。
一个小孩对愚公非常佩服,他说:“爷爷,你这么做,人们会公认你为英雄!”愚公听后很感激,他说:“孩儿,我原来为什么要移山,我现在明白了,我为了后世啊!”愚公听到他们的鼓励,很高兴,他说:“我这次的志气是要为全体人的安宁而将两山搬走,我一定要凭着自己的一己之力,让它们永远消失。
”他听到小孩的这番话,感动地想了想,他才说:“唉!孩子们,这些大山是实实在在的大山,你们可知这不是儿戏,唉!实是难上加难,所以不是一个普通人所能办到。
”小孩这才明白了,他对愚公说:“爷爷,你这么做,我有了你做我的榜样,我也要做一些没人做的大事!”二、故事背景《愚公移山》的故事发生在古代中国。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故事情节:故事讲述了昆仑山脚下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分别是太行山和王母娘娘修松山,这两座山给愚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愚公希望能够将这两座山给移开,于是,他带领全家动员起来,决心从事这项艰巨的任务。
尽管一开始大家都感到困难重重,被其他人嘲笑质疑,但愚公一家却百折不挠地坚持下去。
他们利用一家人挖山、扔石的方法,每天干一天夜一夜,一年四季不间断地努力着。
终于,在一位神仙的帮助下,愚公一家解决了困扰他们多年的问题,顺利地移走了两座大山。
故事寓意:《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传递出了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的理念,具有非常深刻的寓意。
1.坚持不懈:故事中的愚公一家人坚信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实现移山的目标。
他们将目光放得很长远,劳动不辍,最终在反复努力之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这个寓意告诉人们,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就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2.团结合作:愚公一家人面对的任务非常艰巨,但他们通过团结互助,共同努力,才能够使工作进展顺利。
这个寓意告诉人们,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相互帮助,才能够达到共同的目标。
3.乐观向上:尽管遇到了许多困难和反对,但愚公一家人始终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即使失败了,他们也没有气馁,依然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
这个寓意告诉人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相信梦想能够实现。
1.追求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无论这个梦想有多么艰巨、困难,只要我们努力去实现,就一定会成功。
故事中的愚公一家人就是树立了这样一个榜样,告诉人们只要拥有追求梦想的勇气和毅力,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2.毅力和耐心:愚公一家人移山的过程非常漫长,虽然遭到了很多的质疑和嘲笑,但他们通过毅力和耐心,最终克服了种种困难,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这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什么困难,我们都应该坚持下去,相信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够成功。
3.合作与团结:愚公一家人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更重要的是他们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八年级上册24课愚公移山笔记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古文,作者不详。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主要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掌握这篇课文:
1. 理解文言词语:这篇课文中有许多文言词语,例如仞、畚、孀、龀、厝、陇等,我们需要掌握这些词语的意思,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2. 学习对比和衬托的艺术手法: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愚公的形象,突出了他的毅力和决心。
3. 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我们需要理解故事情节,分析愚公和他的家人、邻居的行为和态度,以便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的寓意。
4. 感受愚公精神:这篇课文通过愚公的故事,传递了一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我们需要学习愚公的这种精神,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
5. 发表个人见解: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就愚公的举动发表个人见解,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篇课文,理解其寓意,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愚公移山》知识归纳与要点梳理
《愚公移山》知识归纳与要点梳理首先,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古代,讲述了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影响到了家人的生活和发展,于是愚公决定移山,为了给子孙后代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其次,主要人物:愚公,他是本故事的主要人物,是一个智慧和勇敢的人,决定移山的事情;愚公的家人,包括妻子、儿子和孙子,他们也参与了移山的行动。
再次,故事情节:愚公决定把两座大山移走,为了给后代留下好的环境,于是开始了移山的行动。
然而,愚公的邻居们都认为他是一个傻瓜,不可能移山成功。
愚公被邻居们的嘲笑所激励,毅然决定坚持下去。
也有一些人对愚公表示同情和支持,愿意帮助他。
最终,愚公的坚持和努力打动了上天,得到了神仙的帮助,将两座大山给移走了。
最后,故事的寓意和启示:《愚公移山》寓意着人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要轻言放弃,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
愚公的故事告诉人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故事还告诉人们,要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要被他人的否定和嘲笑所影响。
最重要的是,故事中的愚公家人的积极参与也传递了家庭团结和互助的重要性。
总结起来,《愚公移山》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故事,告诉人们面对困难不要轻易放弃,要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发展中,只要拥有正确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成功。
同时,故事还反映了家庭团结和互助的重要性,只有全家人的努力和支持,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愚公移山》中汲取力量和启示。
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不被他人的否定和嘲笑所动摇。
同时,我们要珍视家庭的团结和互助,相互支持,在共同努力下实现个人和家庭的梦想。
《愚公移山》复习要点最新整理
《愚公移山》复习要点最新整理一、故事梗概愚公愤恨巍巍,大山挡住去家门。
愚公决心移山,由于山势巍峨,他没有动力也没有机械的帮助,于是只能自己动手。
愚公努力地挖土搬石,不论白天黑夜,四季更替,始终坚持下来。
儿子劝他放弃,愚公说:“不论愚公与我子,还有学生至始至终坚持下来。
”智者闻讯,不以为然地前来。
他告诉愚公:“你已经老了,何必费力去移山”。
愚公回答:“我虽然老了,我的儿子还年轻,我的孙子还小,他们后代还会继续移山。
”智者惊叹愚公的坚持不懈和毅力,决定帮助愚公。
另一天,智者遇到了神仙,把两座山移到了别处。
愚公感到非常高兴。
二、主要人物形象1.愚公:一个老实的农民,天不怕地不怕,有坚定的信念。
他努力移山,不计较付出。
愚公坚信只要我们有坚持的毅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2.智者:一个有学识的人,他默不作声地看到愚公后生气地走过去告诉愚公不可能移山。
然而,愚公的毅力感动了智者,给了他鼓舞和帮助。
3.儿子:愚公的儿子劝他放弃,但受到愚公的影响,逐渐理解和支持愚公坚持下来。
4.孙子:愚公的孙子年纪小,虽然不理解愚公的行为,但在愚公坚持下来的故事中,得到了很多教育。
三、寓意与教育意义1.坚持不懈:愚公展现了坚持不懈的精神,无论哪一个阶段都需要坚持不懈。
这是成功的关键之一2.力量来自内心:尽管愚公在外界看来是愚蠢的,但他内心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他不为困难所动摇,不畏惧失败和挫折,最终战胜了困难。
3.同理心和帮助别人:智者看到了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被他的毅力所感动,进而帮助愚公移山。
这个寓言故事提醒人们应该秉持同理心,关心并帮助别人。
4.传承与激励的重要性:愚公相信自己的后代会继续移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的努力和坚持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有为了后代传承的责任。
四、适用范围和教育价值《愚公移山》是一篇非常有影响力和寓意深远的寓言故事,适用范围广泛。
它可以被用于教育儿童和青少年要有坚持不懈和毅力的品质;它可以被用于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勇气和决心;它还可以用来教育人们要有同理心和乐于助人的精神,互相帮助。
《愚公移山》学习要点(精选12篇)
《愚公移山》学习要点(精选12篇)《愚公移山》学习要点篇1《愚公移山》第一部分本文选自《列子·汤问》篇。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郑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列御寇所撰。
《汉书·艺文志》中录有《列子》八篇,今已亡佚。
今《列子》,一般认为是晋人张湛注释编写而成。
其中保存了不少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本文就是一篇有浪漫主义神奇色彩的寓言故事。
它使我们形象地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关于寓言: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
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短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关于神话: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神话不同于迷信。
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形象化。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
讨论:1、读了此文后,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意思吗?本文写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2、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它包含着什么深刻的道理?《愚公移山》是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
通过愚公立志移山,终于搬掉两座大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我们只要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3、文中写“其妻献疑”,用意何在?写“其妻献疑”,用意有二:(1)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
其妻认为开山平险一事太难,不仅挖掉这两座大山非愚公之力所能及,而且挖出的土石放到何处也是一大难题。
其妻的这些顾虑,愚公当然是考虑了的。
但是,愚公为了子孙后代出入不受阻碍,他以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下决心要开山平险。
愚公移山的语文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愚公移山的语文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愚公为了移山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这个故事
在语文的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可以总结如下:
1. 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是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来揭示事物的哲
理道理。
在学习语文时,我们需要理解和分析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层次的意义和寓意。
2. 毅力和坚持:愚公为了移山的目标,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这
个故事强调了毅力和坚持的重要性,在我们学习语文或者其他学科的时候,也需要有
毅力和坚持,不断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3. 象征意义:愚公移山这个故事还有着象征意义。
愚公移山的山象征着人生中的困难
和障碍,愚公的坚持和努力则象征着人们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个象征意义
对我们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中的难题、矛盾、人生哲理等方面十分重要。
4. 修辞手法:在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中,作者使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来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通过使用夸张手法来描绘愚公的坚强意志和勇气;通过反复运用重复手法
来强调愚公的决心和毅力;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发展等等。
这些是愚公移山在语文学习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有其他
问题,还可以继续提问哦!。
学习愚公移山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学习愚公移山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学习愚公移山心得体会引言概述学习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是为了让人们明白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在学习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力量,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一、坚定信念1.1 坚定信念是成功的基石。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任何困难。
愚公坚信移山是可以实现的,最终他的信念感动了上天,获得了帮助。
1.2 坚定信念可以激励自己。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坚定的信念可以激励自己不放弃,继续努力,不断前行。
1.3 坚定信念可以影响他人。
当我们展现出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时,会激励身边的人,形成一股强大的正能量,共同努力实现目标。
二、不懈努力2.1 不懈努力是成功的关键。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懈的努力,才能战胜困难,实现目标。
愚公和家人一起不懈地努力,最终移山成功。
2.2 不懈努力可以克服困难。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不懈的努力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2.3 不懈努力可以提升自己。
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可以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不断完善自己,实现更大的成就。
三、团结合作3.1 团结合作是成功的保障。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团结合作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条件。
愚公和家人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最终成功移山。
3.2 团结合作可以发挥团队力量。
在团结合作的过程中,每个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合作,发挥团队的力量,实现更大的目标。
3.3 团结合作可以促进团队凝聚力。
通过团结合作,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默契会不断增强,凝聚力也会不断提升,共同面对困难,共同迎接挑战。
四、持之以恒4.1 持之以恒是成功的秘诀。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愚公和家人坚持不懈,最终成功移山。
4.2 持之以恒可以磨练意志。
在坚持不懈的过程中,我们会磨练意志,培养毅力,不轻言放弃,坚定走向成功。
愚公移山考点整理
《愚公移山》重点内容一、理解:愚公移山的原因:面山面居,惩山北之塞 , 出入之迂也。
愚公移山的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从侧面突出愚公移山的艰难的句子: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受到广泛支持句子: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始龀,跳往助之表明愚公移山决心的句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二、重点句子翻译:(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1)凭你现在的力气 ,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平 ,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2)你的思想顽固,顽固得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三、课文理解:1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头不落笔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文章一开头写两座山的广度、高度和所处位置等情况,实际上是交代故事的背景,预示愚公出入之迂和移山的艰难,为写愚公作了铺垫。
2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两座山非常大、高;年老力衰,人员少;工具简陋,运土路途远。
妻子的怀疑、外人的讥讽。
3、对于愚公移山,其他人的态度如何?4、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的情节?一方面说明“遗男”是得到了母亲的同意,是出自真心,高高兴兴去的。
从表达上看,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避免了单调,把孩子的神态写出来了。
另一方面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对比,增强讽刺的艺术效果。
5、“笑而止之”,你是怎样理解河曲智叟的这一举动的?传神地写出了智叟对愚公的讥笑嘲讽和自作聪明之态。
6、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你是怎样理解文章的结尾呢?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正表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举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7、怎样理解文章的结尾?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变革大自然的雄伟气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学习要点本文选自《列子汤问》篇。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郑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列御寇所撰。
《汉书艺文志》中录有《列子》八篇,今已亡佚。
今《列子》,一般认为是晋人张湛注释编写而成。
其中保存了不少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本文就是一篇有浪漫主义神奇色彩的寓言故事。
它使我们形象地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关于寓言: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
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短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关于神话: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神话不同于迷信。
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形象化。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
讨论:1、读了此文后,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意思吗?本文写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2、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它包含着什么深刻的道理?《愚公移山》是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
通过愚公立志移山,终于搬掉两座大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我们只要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3、文中写其妻献疑,用意何在?写其妻献疑,用意有二:(1)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
其妻认为开山平险一事太难,不仅挖掉这两座大山非愚公之力所能及,而且挖出的土石放到何处也是一大难题。
其妻的这些顾虑,愚公当然是考虑了的。
但是,愚公为了子孙后代出入不受阻碍,他以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下决心要开山平险。
(2)突出愚公对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他知道仅凭自己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的这点力量是完成不了这件事的。
但他相信他的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他有征服自然的信念。
4、写孀妻之弱子跳往助之,其作用是什么?写此事有两个作用:(1)表明愚公此举之得人心,开山劳作之艰辛,愚公一行之坚毅,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以此之孀妻弱子助之与后面河曲智叟笑止作鲜明对比,寓托作者褒贬之意。
5、你认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为什么?愚公不愚。
(1)愚公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决心移山的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下定了决心移山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故事的结尾,终于感动了天帝,将山搬走。
移山的成功地说明愚公不愚。
6、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表面看起来,智叟好像是聪明。
因为愚公毕竟年且九十了,两座山又这样大,很难移走。
但是,他却没有看到愚公一家子子孙孙不断挖下去,山不加增,终究会成功的哲理。
他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更说明他不是智,而是真正的愚。
7、愚公怎么驳斥智叟对他的讥笑的?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8、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从哪句话是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愚公移山困难有(1)山高而且大;(2)运土石的工具很小;(3)运土石的距离远、时间长。
这可以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句话中得知,也从侧面写出了移山的艰难。
深入探求:1、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文中写的这些,都有利于愚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
具体来说,山的高峻显示愚公的决心大;遗男的相助,说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乡邻的拥护;智叟的阻止,则是通过愚公智叟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愚公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看到人的伟大力量和长远目光;写神的搬山,则是突出愚公精神的感人。
2、请谈一谈你对愚公这一形象的认识。
愚公以90高龄亲自率领子孙上山叩石垦壤,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他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后代子孙;正因为有这样的抱负,他才会不顾年迈力衰,毅然从事这一伟大事业。
二是他移山的信心来自他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他懂得人力是无穷匮的,而自然条件在相当大的时期内不会有变化,尽管移山的事业不可能在几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
愚公的这种抱负和信心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愿望的生动反映。
积累:1、通假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2、特殊句式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
实际语序:汝之不惠甚矣。
)且焉置土石(倒装句。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焉充当置的宾语,前置。
)何苦而不平(倒装句。
疑问代词何充当苦的宾语,前置。
)帝感其诚(被动语句。
帝是被感动者。
)《愚公移山》第二部分1、作者:列子,名御,战国时郑国人,著有《列子》2篇,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早已散失现在流传的本子是东晋张湛辑注的,书中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2、课文的寓意:这篇课文名为愚公移山,其实并不一定是要提倡挖山,而是意在告诉人们: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奋斗努力。
3、公移山的原因、目的、方法、信心和结果:①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②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③方法: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④信心: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⑤结果: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4、愚心移山的艰巨性愚公移山的任务异常艰巨,这一点在文中多处表现,归纳起来具体表现为四点:A、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本文从山之高大,从愚公的年事已高,从移山的工具简陋,从搬运土石的路途遥远这几个方面,充分反映出移山的任务的艰巨。
正是因为移山任务如此之艰巨,才更能衬托出愚公那高尚的思想。
宏伟的抱负,超人的智慧,使他的形象更加高大,从而更加突出愚公敢于移山的决心和勇气。
5、文中愚公和智叟二人取名含义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的核心,这里二人针锋相对,对比鲜明,智叟眼中的愚公是残年余力,不能毁山之一毛,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他的智其实是老于世故,鼠目寸光;而愚公所看到的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他认为人的力量无穷,只要世代坚持移山,终能为人所平。
他的愚,其实是勇于奉献,公而忘私是大智若愚,在命名上特意将两个人物颠倒过来,不仅对比鲜明,而且有深刻的讽刺意义。
6、对其妻献疑一句理解文中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一句语气关切、担心且非常委婉,这里提出移山的困难,目的不是为了阻止愚公移山,而是提醒愚公及其全家人正视移山的困难,并且设法克服困难,从而以另一个侧面仅衬出愚公意志的坚决。
她的问话语气与智叟那充满讥笑和责难的语气截然不同,这一点应加以体会。
7、字词的理解与辨析⑴读准下列加点字:太行h ng王屋二山冀j 州之南惩山北之塞s 荷h 担京城氏之霜shāng妻始龀ch n 子子孙孙无穷匮ku 也一厝cu 朔东高万仞r n 箕畚jīběn 魁父fǔ之丘雍yōng南⑵辨析下列形近字万仞冀州遂垦孀妻智叟穷匮{ { { { { { {坚韧小心翼翼逐恳寒霜臾溃退⑶理解文中疑难字词的含义方七百里:见方。
古代称面积用语,译为方圆。
面山而居:向着,这里用作动词。
年旦九十:将。
惩山北之塞:苦于。
聚室而谋曰:家,这里指全家人。
指通豫南:直。
始龀:换牙。
无穷匮:尽,不足。
固不可彻:通,达。
寒暑易节:季节。
箕畚运于:泛指盛土石的工具。
这里指用箕畚。
毕力平险:险阻。
这里作名词指险峻的大山。
山之一毛:草木。
陇断:即垄断,山冈高地。
⑷辨析之字在句子中的用法:之字原有三种常见用法:A、相当于:的B、相当于:他(她,它)C、起舒缓语气,调整音节作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以君之力A、相当于的{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山之一毛操蛇之神跳往助之B、相当于他(她、它) (笑而止之曰闻之告之于帝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起舒缓语气(甚矣,汝之不惠调整音节的作用虽我之死译时不译汝心之固)⑸辨析而字在句中的用法而在句中作连词,通常有两种含义:A、表顺承,不译B、表转折,译为但,但是文中表顺承的有{聚室而谋曰何苦而不平表转折的有:而山不加增⑹辨析同一个字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含义其妻献疑:他的,这里指愚公的杂然相许:赞同{ {惧其不已:化,指愚公高可二黍许:光景,上下年旦九十:将无陇断焉:语气词,相当于了{ {且焉置土石:况且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⑺通假字:在古汉语中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这种现象叫古字通假,( 通是通用; 假是借用)如甚矣,汝之不惠中用惠代慧,惠是通假字,而慧则叫本字。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回来。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扁鹊望桓候而还走:还通旋,回转掉转。
汤熨之所及也:汤同烫,用热水焐。
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药剂。
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
⑻翻译下列句子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译: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好吗?2、如太行、王屋何?译:如何,是把怎么样的意思。
译为: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3、且焉置土石?译为: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呢?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5、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寒来暑往,季节变换,才往返一趟。
216、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子子孙孙是无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呢?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