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定心理量表.doc
0到1岁婴儿20项神经运动检查 图文
(一)早期干预计划(2)
❖ 因此早期干预计划已经从个别的系统的治疗形式转移到早 ❖ 期干预的广泛计划,结合早期教育进行运动、认知、情绪、 ❖ 社会交往和生活自理能力等全面指导。 ❖ 早期干预计划在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内增长着。有些是 ❖ 以家庭为基础,另一些是治疗师和教育专家组成的中心为 ❖ 基础。 ❖ 1997年,美国已提供全部50个州3岁以前早期干预计划。 ❖ 早期干预计划提供最早形式的早期教育,并给家长主动 ❖ 参与的大量机会,将治疗计划结合进总的早期教育中,大 ❖ 大促进儿童的早期学习和社会成熟。
❖ 异常:不能注视或追视、转头范围小。
2、视觉追踪说话的人脸
❖ 测试方法:婴儿仰卧头在正中位,检查者和 小儿面对面,距
❖ 离20cm,发出柔和的声音,吸引小儿注视, 然后检查者分别向左、右移动头部,
❖ 观察小儿眼球和头部跟随人脸转动情况。
❖ 判断正常和异常标准同视觉追踪红球。
3、听觉反应
❖ 测试方法:婴儿仰卧头在正中位,用内装20 粒干玉米豆的硬塑料盒(摇
5、持续手握拳
❖ 测试方法:新生儿的手通常是握拳,当安静 休息时,经常张开和握拳。
❖ 2个月后大部分时间手张开,如拇指内收屈曲 横过手掌并紧掐拳内,就应特别注意.
❖ 正常:1~2个月可有握拳。
❖ 异常:3个月持续手握拳,4个月无握拳。拇 指内收屈曲横过手掌并紧掐拳内。
6、拉坐姿势和头竖立
❖ 婴儿仰卧头在正中位,检查者扶持小儿两侧前臂慢 慢拉起小儿到45度,观察抬头情况,再拉到坐位观 察小儿竖头情况。
诊断2.脑瘫
❖ 必须强调脑瘫确诊应在1岁以后。 ❖ • 早期可以做出可能是脑瘫的诊断的依据: ❖ (1)有窒息和早产等高危因素。 ❖ (2) 3~4个月内有GMs肯定异常, ❖ (3) 肌张力不正常, ❖ (4) 原始反射延迟消失,姿势反应出现延迟或 ❖ 不完全。 ❖ • 当孩子成长才能做出脑瘫特殊类型、受累的程 ❖ 度和范围的诊断。
儿保科顾媛媛---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
第一部分:新生儿行为能力6项
4、非生物视定向反应(对红球反应): 大多数新生儿觉醒状态时有注视物体和简短的追随物体
运动的能力。 5、生物性视听定向反应(对说话人脸的反应): 新生儿的觉醒状态,头、眼追随检查者说着话的脸移动,
测试视听同时反应。 6、安慰: 指哭闹新生儿对外界安慰的反应。
踏步反射
拥抱反射
吸吮反射
第五部分:一般评价3项
18、觉醒度: 检查过程中能否觉醒和觉醒程度。 19、哭声: 检查过程中哭声情况。 20:、活动度: 检查过程中患儿活动情况。 以上20项总分40分,38-40分为正常,36-37分可疑。35分以下异常,
提示脑损伤。
总结
NBNA检查 风险小意义大,利于优育和智力 开发。在评价围产高危因素对脑功能的影响,早 期干预,改善预后,提高人口素质方面有重要的 理论和实际意义!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 (NBNA)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顾媛媛
概述
新生儿行为能力的发现是近30余年来儿科领域的新发 展。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能较全面的反应大脑功能状态, 可以发现各种有害因素造成的轻微脑损伤,也是观察治 疗效果和康复的敏感指标。
我院儿保科从事新生儿行为神经测评工作多年,积累 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我作为儿保科的一员,在带教老师 的指导下,熟练掌握了这项测评技能,用自己的工作为 新生儿保驾护航。
支持新生儿呈直立姿势。观察头颈部躯干和下肢的主动肌张力。
手握持
牵拉反应
第四部分:原始反射3项
15、踏步反射: 直立位时,使其手上提,使头颈部离开创面1-2公分,突然放下小
儿双手,引出拥抱反射。 17、吸吮反射: 将乳头或者手指放在小儿两唇间,引出吸吮动作。
腿,测量腘窝角度。
BABE20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定
BABE20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定新生儿的行为有很多特点,其中包括睡眠、哭声、呼吸等。
BABE20是一种神经评定方法,用于评估新生儿的行为和神经发育水平。
本文将介绍BABE20新生儿的20项行为神经评定。
1. 观察安静状态:观察新生儿在休息时的表现,包括肢体活动的程度和频率等。
2. 呼吸表现:观察新生儿的呼吸状态,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规律性等。
3. 触觉反应:观察新生儿对外界触觉刺激的反应,包括刺激的迅速程度和反应的程度等。
4. 眼部活动:观察新生儿眼部的活动情况,包括眼球转动和注视能力等。
5. 眨眼反射:观察新生儿对眼部刺激的反应,包括眨眼的频率和程度等。
6. 黏膜反射:观察新生儿对黏膜刺激的反应程度,包括黏膜回缩和分泌液体等。
7. 面部表情:观察新生儿的面部表情,包括微笑、皱眉等。
8. 口部活动:观察新生儿的口部活动情况,包括吮吸、张口等。
9. 肌张力:观察新生儿的肌张力,包括肌肉松弛度和紧张度等。
10. 反射:观察新生儿的各种反射,如吸吮反射、摆动反射等。
11. 颜色: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包括红润、苍白等。
12. 额温:观察新生儿的额头温度,包括温度的升高或降低等。
13. 移动行为:观察新生儿的肢体运动情况,包括臂腿活动等。
14. 外部刺激的反应:观察新生儿对外部刺激的反应程度,包括声音、光线等。
15. 爬行反射:观察新生儿的爬行反射能力,即当触摸到他们的背部时,他们会表现出像爬行一样的动作。
16. 条纹反射:观察新生儿对条纹刺激的反应,包括眼球转动等。
17. 重力感受:观察新生儿对重力的感知,包括倒置的反应等。
18. 摆动反射:观察新生儿在被摆动时的反应,包括肢体的摆动等。
19. 视觉跟踪:观察新生儿的视觉跟踪能力,包括追踪移动物体的能力等。
20. 听觉反应:观察新生儿对声音刺激的反应,包括听觉的敏感度和反应程度等。
以上就是BABE20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定的内容。
通过观察和评估这些行为,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新生儿的神经发育情况,为其提供更好的护理和指导。
婴幼儿神经运动20项运动功能测试讲解
20项检查方法和判断标准
16.膝反射 检查两侧,记录正常、无或过度。 也记录不对称。检查方法略。
20项检查方法和判断标准
17.侧面支撑反应 为正常发育的标志。
20项检查方法和判断标准
10.腘窝角 平卧位,骨盆不能抬起,屈曲下肢胸膝位,固
定膝关节在腹部两侧,然后举起小腿测量腘窝角的 角度。
此检查受胎儿在宫内位置的影响。
20项检查方法和判断标准
10.腘窝角 不同月龄的腘窝角角度不同 1-3个月:80-100度 4-6个月:90-120度 7-9个月:110-160度 10-12个月:150-170度。
20项检查方法和判断标准
19.立位悬垂反应 操作者双手扶着婴儿腋下直立位悬
空抱起婴儿,观察婴儿的姿势。 正常:立位悬垂时,双下肢放松 异常:立位悬垂时,双下肢紧张并
交叉
20项检查方法和判断标准
20.俯卧位悬垂反应 操作者双手托着婴儿腹部俯卧位悬空抱起婴儿,
观察婴儿的姿势。
20项检查方法和判断标准
20项检查方法和判断标准
12.独坐 所观察到两种异
常位置: ⑴婴儿可能向前
倒向他的两腿之间, 躯干处于低张状态。
⑵婴儿可以向后 倒,因屈肌肌张力不 足,伸肌张力过高。
20项检查方法和判断标准
12.独坐 独坐≥30秒,5个月前婴儿无此能力, 5个月婴儿坐位时,身体前倾,手臂前面支撑。 6-8个月可能会坐但不持续, 9个月婴儿完全可独立坐。
0-1岁神经运动20项检查
(52项简化法)
主要内容
➢婴儿神经运动评估 ➢量表介绍 ➢20项检查方法和判断标准 ➢注意事项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方法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方法(NBNA)1. 内容及结构这是吸取美国布雷泽尔顿的新生儿行为评价量表和法国阿米尔-梯桑(Amiel-Tison)神经运动测定方法的优点,结合我们自己的经验,于1990年建立的我国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方法。
20项行为神经测查分为5个部分:即行为能力(6项)、被动肌张力(4项)、主动肌张力(4项)、原始反射(3项)一般估价(3项)。
每项评分为三个分度,即0分、1分和2分,满分为40分,35分以下为异常。
2.适用范围NBNA方法只适用于足月新生儿,早产儿需要等胎龄满40周后测查,因为早产儿肌张力较低,NBNA评分低下不能反映其正常与否。
但早产儿可有视听反应。
足月窒息儿可从生后3天开始测查,如果评分低于35分,第7天应重复,仍不正常者12~14天再测查,因为该日龄测查有评估预后的意义。
3.测查环境和检查者的训练测查者应在新生儿两次喂奶中间进行,检查环境宜安静、半暗。
测查室温应为22~27℃。
检查在10分钟内完成。
测查者不可能单靠阅读资料或看录像学会合格的NBNA检查方法。
掌握此方法必须通过传授、亲自操作,并接受数次辅导,最后通过合格检验,才能达到测查合格标准。
总分误差不应超过2分。
4. NBNA在评估预测发育结局方面的临床应用NBNA通过对生后满月内的新生儿进行神经行为评估,可以早期有效预测各类高危足月儿(包括按纠正胎龄足月的早产儿)的神经发育结局。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方法第一部分:新生儿行为能力共6项(1~6项)。
1.对光刺激反应减弱也称对光刺激习惯化。
在睡眠状态下(状态1和2),婴儿对手电筒短暂照射眼睛产生不愉快的反应后,重复光刺激有反应减弱的能力。
此项测验就是检查这种反应减弱的能力。
用2节1号电池的手电筒1个,手电光扫射新生儿两眼1秒,观察其反应。
第1次反应终止后5秒钟,再重复刺激,每次照射时间和手电筒距眼的距离相同。
连续2次反应减弱后停止测试,如不减弱,连续照射最多12次。
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 20项
4.腘窝角
新生儿平卧,骨盆不能抬起,屈曲下肢呈胸膝位,固定膝关节在腹部两侧检查者举起新生儿小腿,测量腘窝的角度。
0分:>110度
1分:90-110度
2分:≤90度
主动肌张力
1.头竖立反应:检查新生儿颈屈、伸肌主动肌张力。
检查者双手握住拉新生儿双上臂,以适当的速度拉新生儿从仰卧位到坐位,此时新生儿试图抬起头,在坐直位时,头一般能竖立1-2秒。记录坐直位时抬头的秒数。
1.新生儿行为能力(6项)
2.被动肢张力(4项)
3.主动肌张力(4项)
4.原始反射(3项)
5.一般估价(3项)
新生儿行为能力
1.对光刺激减弱:
在睡眠状态下进行,新生儿对手电筒短暂照射眼睛,产生不愉快反应后,重复光刺激有反应减弱的能力。
拿手电筒光扫射新生儿两眼各一秒,观察新生儿反应。第一次反应终止5秒后,重复刺激。连续两次反应减弱后停止测试。如不减弱,连续照射最多12次。
观察和记录反应减弱甚至消失的连续两次的前一次的次数
0分≧11次
1分7-11次
2分≦6次
2.对格格声刺激减弱:
在睡眠状态下进行,距新生儿10-15厘米处,响亮的垂直摇动格格声盒3次1秒的速率,新生儿可产生惊跳、用力眨眼和呼吸改变的反应。反应停止5秒,重复。连续两次反应减弱即停止测试。如不减弱,最多刺激12次。
0分:无踏步和放置反应
1分:踏一步或有一次放置反应
2分:踏两步以上或在同足有两次放置反应或两足各有一次放置反应。
2.拥抱反射
新生儿呈仰卧位,检查者拉新生儿双手上提,使新生儿颈部离开检查桌2-3cm,便新生儿头仍后垂在桌面上,检查者突然放开新生儿双手,使其恢复仰卧位。新生儿表现为双上肢向两侧伸展,手张开,然后屈曲上肢,状似拥抱。
20项神经行为报告
﹡需记录确切时间(秒) 评价:
首次检查时间: 检查者:
肘略过中线 慢、弱>3秒 90—110度 慢、弱>3秒 困难、有 弱 提起部分身体 不完全、短暂 引出困难 弱、不完全 弱 嗜、睡 微弱、尖、过多 略减少或增多
11、颈屈、伸肌 缺或异常 主 动 主动收缩(头竖立) 肌 12、手握持 无 张 13、牵拉反应 无 力 14、支持反应直立位 无 15、踏步或放置 原始 16、拥抱反射 反射 17、吸吮反射 18、觉醒度 一般 19、哭 估价 20、活动度 总分 无 无 无 昏迷 无 缺或过多
1、对光习惯形成 2、对声音习惯形成 行 为 3、对格格声反应 能 4、对说话的脸反应 力 5、对红球反应 6、安慰 7、围巾征 被动 8、前臂弹回 肌张 力 9、窝角 10、下肢弹回*
头眼不转动 眼或头转动<60度 头或眼转动≥60度
容易或自动 肘未过中线 活跃、或重复≤3秒 <90度 活跃、或重复≤3秒 好、头竖立 1—2秒以上* 好 、可重复 提起全部身体 有力、支持全部身体 好、可重复 好、完全 好、和吞咽同步 正常 正常 正常
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表
姓名: 分娩 方式 方式 父或母姓名 电话 性别 出生体重 父/母职业 文化程度 评分标准 项 目
≥11 ≥1 同上 同上 不能 环绕颈部 无 >110度 无
孕周 孕周 出生评分1′ 住址
病历号 分 5′ ′ 分07—10 7—10 同上 同上 困难
1
≤6 ≤6 同上 同上
2
评分 日龄(天)
表格1.1 0-1岁神经运动20项评估
2月能抬头片刻,下巴离床;
3月抬头超过45度,肘支撐;
4月抬头90度,手支撑,左右转头。
异常: 2-3月不能抬头。4月抬头不稳,不能肘支撑使胸部离开床面。
被动
肌张力
8、围巾征
(1)肘未达中线,(2)肘超过中线,(3)运动过度即臂围颈部像围巾,提示被动肌张力差。
9、内收肌角
1-3月40-80°,4-6月70-110°,
7-9月能爬不持续。10月会爬。个别不会爬而先会走。
反射和姿势
16、膝反射
记录正常、无或过度。也记录不对称。
17、侧面支撑反应
6~8月期间出现。
异常:9月不出现,或不对称。
18、降落伞反应
7~9月出现。
异常:10月不出现,不对称。
19、立位悬垂反应
正常:立位悬垂时,双下肢放松。
异常:双下肢紧张并交叉。
7-9月100-140°,10-12月130-150°。
10、腘窝角
1-3月80-100度,4-6月90-120度,
7-9月110-160度,10-12月150-170度。
11、足背屈角
正常:慢、快角均<70°。
异常:1.慢角、快角均>70°;2.“快-慢”>10°(异常加剧的伸展反射),3.左右不对称。
0-1岁神经运动20项评估表格
姓名:性别:校正月龄:月出生/预产日期:评估时间:
既往史:孕母,第胎,第产,孕周,体重kg,产式,
窒息,黄疸,惊厥,其他。
(注:明显异常0分,轻度异常1分,正常2分,-号表示减低,+号表示增强)
项目
标准
判断
视听反应
1、视觉追踪红球
1月:0-45度,2月:45-45,4月:90-90以上
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量表
• • • • • • • •
37、目光对视 操作方法:主试者或母亲对婴儿说话,观察婴儿是否与人对视。 38、高叫声 操作方法:观察或询问婴儿在高兴或不满时是否会高声叫。 39、咿语作声R 操作方法:观察或询问婴儿安静时的发音。 40、找到声源 操作方法:抱坐,主试者在婴儿耳后上方15-20厘米处轻摇铜铃, 观察反应。
• • • • • •
• •
14、花铃棒留握片刻 操作方法:婴儿仰卧,将花铃棒放在婴儿手中。 15、拇指轻叩可分开 操作方法:清醒状态下,主试者分别轻叩婴儿双手手背,观察拇 指自然放松状态。 16、即刻注意大玩具 操作方法:婴儿仰卧,用娃娃在婴儿脸部上方20厘米处晃动,观 察反应。 17、眼跟红球上下移动 操作方法:婴儿仰卧,主试者提起红球,在婴儿脸部上方20厘米 处轻轻晃动以引起婴儿注意,先慢慢向上移动过头顶再向下颏处 移动。
• • • • • •
• • • •
83、懂得成人面部表情 操作方法主试者或家长对婴儿训斥或赞许,观察其反应。 84、抱起时没有主动配合的动作R 操作方法:询问将婴儿抱起时的表现。 85、拉双手会走 操作方法;站立位,主试者牵婴儿双手,牵手时不过多给力,鼓 励婴儿向前行走。 86、会爬 操作方法:婴儿俯卧,用玩具逗引婴儿爬。 87、拇食指捏小丸 操作方法:抱坐,将一小丸放在桌上,鼓励婴儿取。
• 76、独坐自如 • 操作方法:婴儿坐于床上,用玩具逗引,婴儿上身可自由转动取 物,或轻轻将婴儿肩头向对侧推观察侧平衡,婴儿有努力回正、 抵抗不倒的动作。 • 77、拇它指捏小丸 • 操作方法:抱坐,将一小丸放在桌子上,鼓励婴儿取。 • 78、试图取第三块积木 • 操作方法:连续出示两块积木,婴儿均能拿到,再出示第三块积 木鼓励婴儿取。 • 79、有意识地摇铃 • 操作方法:主试者示范摇铃,鼓励婴儿照样做。
42天神经发育20项的筛查量表
42天神经发育20项的筛查量表(原创实用版)目录1.42 天神经发育 20 项筛查量表的简介2.筛查量表的具体内容3.筛查量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4.筛查量表的重要性和作用正文【42 天神经发育 20 项筛查量表的简介】42 天神经发育 20 项筛查量表,是针对新生儿和婴儿的一项重要检查。
这项检查旨在评估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内的神经发育状况,以发现可能存在的发育问题,从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筛查量表的具体内容】42 天神经发育 20 项筛查量表包含了 20 个检查项目,具体包括:1.头围和囟门大小2.视觉反应3.听觉反应4.肌肉张力5.肢体活动度6.反射反应7.呼吸情况8.进食情况9.睡眠情况10.大小便情况11.语言发育12.社交能力13.情绪反应14.认知能力15.精细动作能力16.适应能力17.感觉统合能力18.语言理解能力19.语言表达能力20.社交行为【筛查量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使用 42 天神经发育 20 项筛查量表时,应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
他们会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对每个项目进行评分,然后将所有项目的评分综合起来,得出一个总的评估结果。
在使用筛查量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筛查量表只能作为初步评估工具,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
2.筛查量表的评分可能会受到婴儿情绪、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在婴儿健康、情绪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评估。
3.如果家长对筛查结果有疑问,应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筛查量表的重要性和作用】42 天神经发育 20 项筛查量表的重要性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早期发现发育问题:通过筛查量表,可以及时发现婴儿可能存在的神经发育问题,从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2.评估治疗效果: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筛查结果,可以评估治疗效果,从而调整治疗方案。
3.提供参考信息:筛查量表的结果可以提供给家长和医生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婴儿的发育状况,从而更好地照顾和教育婴儿。
、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表
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 B N A)评分表母亲姓名儿童姓名性别孕周周出生体重克编号项目检查状态评分日龄(天)0 1 2 天天天1.对光习惯形成2.对声音习惯形成3.对格格声反应4对说话的脸反应5.对红球反应6.安慰睡眠睡眠安静觉醒同上同上哭≥11≥11头眼不转动同上同上不能7~107~10眼转动头<60?同上同上困难6≤6头或眼转动≥60?同上同上容易或自动7.围巾征8.前臂弹回9.腘窝角10.下肢弹回觉醒同上同上同上环绕颈部无>110?无肘略过中线慢、弱90?~110?慢、弱肘未到中线活跃,可重复≤90?活跃,可重复11.颈屈,伸肌主动收缩(头竖立)12.手握持13.牵拉反应14.支持反应直立位觉醒同上同上同上缺或异常无无无困难,有弱提起部分身体不完全、短暂好头竖1~2秒以上好、可重复提起全部身体有力、支持全部身体15.踏步或放置16.拥抱反射17.吮吸反射觉醒同上同上无无无引出困难弱、不完全弱好、可重复好、完全好、和吞咽同步18.觉醒度19.哭20.活动度觉醒哭觉醒昏迷无缺或过多嗜睡微弱,缺,过多略减少或增多正常正常正常总分评价结果检查者。
BABE20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定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定(Neonatal Behavi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一、简介新生儿行为神经检查是一种综合性行为和神经检查法,问世以来,历经二十余年的研究和应用,已建立了若干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医生们对新生儿不再单纯进行神经反射检查和成熟度评价,而是通过复杂的新生儿行为评定来考察各种影响因素,评判其中枢完整性。
1973年,Breazelton的新生儿行为估价评分(Neonatal Behavioral Assessment Scale,NBAS)问世并应用于临床;继之Scalon等描述了早期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Early Neonatal Neurobehavional Scale,ENNS)并开始被广泛采用。
1982年Amiel—Tison发表了针对足月新生儿的神经及适应能力评分(Neurological andAdaptive Capacity Score,NACS)。
上述行为神经检查虽能较好地反映新生儿行为特征,但或因测查繁琐,或因结果分析复杂,不便于在我国广泛开展。
鲍秀兰医生根据Breazelton和Amiel—Tison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经验,创立了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定(Neonatal Behaviral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1990年报告了全国12城市正常评分范围。
NBNA实用有效,简便易学,在我国已被普遍接受。
二、评定内容和方法1.正常新生儿觉醒—睡眠周期将新生儿所有的行为按活动、安静觉醒和睡眠的不同程度分为6个状态,即有规律的觉醒—睡眠周期,正常周期约45~50分钟。
(1)安静觉醒状态:眼睁开,活动少,能集中注意力于刺激源。
(2)活动觉醒状态:眼睁开,活动多,不易集中注意力。
(3)哭的状态:此状态时感性刺激不易引出反应。
(4)瞌睡状态:眼可睁开或闭合,眼睑闪动,有不同程度的躯体运动。
0-1岁神经运动20项评估方法(52简化)
0-1 岁神经运动20 项评估( 52 简化)方法正常视 1 、视觉追直径 10cm 红球,在小儿眼前 20cm 处1月: 0-45 度, 2 月: 45-45 ,听踪红球晃动,然后慢慢向左、右弧形移动,4月: 90-90 以上反观察眼球和头部跟随红球移动情况。
应异常:活动度减小2 、视觉追仰卧头正中,面对面,距离 20cm ,柔1月: 0-45 度, 2 月: 45-45 ,踪说话的和的声音,吸引小儿注视,检查者分4月: 90-90 以上人脸别向左、右移动头部异常:活动度减小3 、听觉反仰卧头正中,用内装 20 粒干玉米豆的1-3 月有反应(如瞬目、皱眉、转头),应硬塑料盒(摇动时可发出“格格” 声)4在小儿视线外,距左、右耳7-8cm 处月头能转向声源连续揺动发声异常:活动度减小运4 、非对称仰卧,头转向一侧,表现射剑样姿态,动性紧张性即面向侧上肢伸直、下肢屈曲,背向发颈反射侧上肢屈曲、下肢却伸直。
反射包括育( ATNR)上下肢,无论上肢或下肢表现均考虑为阳性。
5 、持续手新生儿手通常握拳,安静休息时,经握拳常张开和握拳。
6 、拉坐姿仰卧头正中,扶持小儿两侧前臂慢慢势和头竖拉起到 45 度,观察抬头,再拉到坐位立观察竖头。
正常: 1-4 月:可有、可无。
异常: 5 月后存在。
正常: 1-2 月可有握拳。
异常: 3 月持续手握拳,4月无握拳,拇指内收屈曲横过手掌并紧掐拳内1 月拉起头后垂、坐位头竖立 5 秒;2 月轻微头后垂、竖头10 秒以上;3 月无垂头、竖头15 秒以上;4 月拉起时头和躯干直线抬起、竖头稳、可左右转头。
异常 : 1 月小儿不能竖头;2-4 月小儿拉起时头背屈, 不能竖头 .7 、俯卧位俯卧 , 在头前方用玩具逗引,观察小 1月头转向一侧 ;抬头和手儿抬头和手支撑。
2月能抬头片刻 ,下巴离床 ;支撑3月抬头超过 45度, 肘支撐 ;4月抬头 90 度,手支撑 , 左右转头。
0-1岁神经运动20项评估方法(52简化)
0-1 岁神经运动20 项评估( 52 简化)方法正常视 1 、视觉追直径 10cm 红球,在小儿眼前 20cm 处1月: 0-45 度, 2 月: 45-45 ,听踪红球晃动,然后慢慢向左、右弧形移动,4月: 90-90 以上反观察眼球和头部跟随红球移动情况。
应异常:活动度减小2 、视觉追仰卧头正中,面对面,距离 20cm ,柔1月: 0-45 度, 2 月: 45-45 ,踪说话的和的声音,吸引小儿注视,检查者分4月: 90-90 以上人脸别向左、右移动头部异常:活动度减小3 、听觉反仰卧头正中,用内装 20 粒干玉米豆的1-3 月有反应(如瞬目、皱眉、转头),应硬塑料盒(摇动时可发出“格格” 声)4在小儿视线外,距左、右耳7-8cm 处月头能转向声源连续揺动发声异常:活动度减小运4 、非对称仰卧,头转向一侧,表现射剑样姿态,动性紧张性即面向侧上肢伸直、下肢屈曲,背向发颈反射侧上肢屈曲、下肢却伸直。
反射包括育( ATNR)上下肢,无论上肢或下肢表现均考虑为阳性。
5 、持续手新生儿手通常握拳,安静休息时,经握拳常张开和握拳。
6 、拉坐姿仰卧头正中,扶持小儿两侧前臂慢慢势和头竖拉起到 45 度,观察抬头,再拉到坐位立观察竖头。
正常: 1-4 月:可有、可无。
异常: 5 月后存在。
正常: 1-2 月可有握拳。
异常: 3 月持续手握拳,4月无握拳,拇指内收屈曲横过手掌并紧掐拳内1 月拉起头后垂、坐位头竖立 5 秒;2 月轻微头后垂、竖头10 秒以上;3 月无垂头、竖头15 秒以上;4 月拉起时头和躯干直线抬起、竖头稳、可左右转头。
异常 : 1 月小儿不能竖头;2-4 月小儿拉起时头背屈, 不能竖头 .7 、俯卧位俯卧 , 在头前方用玩具逗引,观察小 1月头转向一侧 ;抬头和手儿抬头和手支撑。
2月能抬头片刻 ,下巴离床 ;支撑3月抬头超过 45度, 肘支撐 ;4月抬头 90 度,手支撑 , 左右转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定心理量表(NBNA)及操作指导
姓名_________ 性别____ 年龄____ 出生日期________
1.对光的习惯形成:在睡眠状态下,重复用手电筒照射新生儿的眼睛,最多12次,观察和记录反应开始、减弱甚至消失的照射次数。
1)≥11次2)7~10次3)≤6次
2.对格格声的习惯形成:新生儿处于睡眠状态,距其15~20厘米处,短暂而响亮地摇格格声红塑料盒,最多重复12次。
1)≥11次2)7~10次3)≤6次
3.非生物性听定向反应(对格格声反应):在安静觉醒状态下重复用柔和的格格声在新生儿视线外(约10厘米处)连续轻轻地给予刺激,观察其头和眼睛转向声源的能力。
1)头和眼睛不能转向格格声2)转向格格声,但转动<60°3)转向格格声≥60°
4.生物性视和听定向反应(对说话的人脸反应):在安静觉醒状态下,检查者和新生儿面对面,相距20厘米,用柔和而高调的声音说话,从新生儿的中线位慢慢向左右两侧移动,移动时连续发声,观察新生儿头和眼球追随检查者的脸和声音移动方向的能力。
1)头和眼睛不能转向说话声2)转向说话声,但转动<60°3)转向说话声≥60°
5.非生物性视定向反应(对红球的反应):检查者手持红球面对新生儿,相距20厘米。
1)≥11次2)7~10次3)≤6次
6.安慰:是指哭闹的新生儿对外界安慰的反应。
1)哭闹经安慰不能停止,即使抱在怀里也无济于事
2)哭闹停止非常困难3)安慰后较易停止哭闹
7.围巾征:一手托住新生儿的颈部和头部使其保持正中位,半卧位姿势,将新生儿手拉向对侧肩部,观察肘关节和中线的关系。
1)上肢环绕颈部2)新生儿肘部略过中线3)肘部未达中线
8.前臂弹回:只有新生儿双上肢呈屈曲姿势时才能进行,检查者用手拉直新生儿双上肢,然后松开使其弹回到原来的屈曲位,观察弹回的速度。
1)无弹回2)弹回速度慢,>3秒钟
3)双上肢弹回活跃,≤3秒钟,并能重复进行
9.下肢弹回:只有当髋关节呈屈曲位时才能检查,新生儿仰卧,检查者用双手牵拉新生儿双小腿使之尽量伸展,然后松开,观察弹回的速度。
1)无弹回2)弹回速度慢,>3秒钟
3)双下肢弹回活跃,≤3秒钟,并能重复进行
10.guo角:新生儿平卧,骨盆不能抬起,屈曲呈胸膝位,固定膝关节在腹部两侧,然后举起小腿测量guo窝的角度。
1)>110℃2)110~90℃3)≤90℃
11.头竖立反应(颈屈、伸肌主动收缩):检查者双手抓握新生儿上臂及胸部,两手上缘在新生儿乳腺水平,拉其从仰卧位到坐位姿势,观察到颈部屈伸肌收缩将头抬起,记录头和躯干维持在一个轴线上的秒数。
1)为无反应或异常2)有头竖立动作3)头和躯干保持平衡1~2秒以上
12.手握持:仰卧位,检查者的食指从尺侧插入其手掌,观察其抓握的情况。
1)无抓握2)抓握力弱3)非常容易抓握并能重复
13.牵拉反应:在做手握持基础上得到有力的抓握时,检查者抬高双食指约40厘米,则新生儿会屈曲自己的上肢使其身体完全离开桌面
1)无此反应2)只提起部分身体3)提起全部身体
14.支持反应:检查者用手抓握新生儿前胸,拇指和其他手指分别在两个腋下,支持新生儿呈直立姿势,观察新生儿下肢和躯干是否主动收缩以支持躯体的重量并维持几秒钟。
1)无反应2)不完全或短暂、直立时下肢屈曲或头不能竖立
3)能有力地支撑全部身体、头竖立
15.自动踏步:上面的支持反应得到后,新生儿躯干在直立位置或稍微往前倾,当足接触到硬的平面即可引出自动迈步的动作。
放置反应:取其直立位,使新生儿的足背碰到桌子的边缘,该足有迈上桌的动作。
1)无反应2)引出困难3)好,可重复
16.拥抱反射
1)无2)弱,不完全3)好,完全
17.吸吮反射
1)无2)弱3)好,与吞咽同步
18.觉醒度
1)昏迷2)嗜睡3)正常
19.哭
1)无2)微弱或过多3)正常
20.活动度
1)缺或过多2)减小或增多3)正常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定心理量表操作解释指导
(Neonatal Behavi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
新生儿行为神经检查是一种综合性行为和神经检查法,问世以来,历经二十余年的研究和应用,已建立了若干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医生们对新生儿不再单纯进行神经反射检查和成熟度评价,而是通过复杂的新生儿行为评定来考察各种影响因素,评判其中枢完整性。
鲍秀兰医生根据Breazelton和Amiel-Tison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经验,创立了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定(Neonatal Behaviral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1990年报告了全国12城市正常评分范围。
NBNA实用有效,简便易学,在我国已被普遍接受。
新生儿行为测定多用于考察某些围产期高危因素如产科用药尤其是产前镇静药及******、母亲饮酒、低出生体重等,目前更注重于新生儿窒息、小于胎龄儿、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的监测和评价。
1.新生儿行为(NBNA)评分的正常范围
1988年全国12城市新生儿714人(男369人,女245人)于生后2~3天、12~14天和26~28天测查3次,共2142人次。
结果为90.4%的总分在39~40分,97%在37分以上,无1人在35分以下。
地区差别对评分结果无明显影响。
此评分只适用于足月儿,早产儿需在纠正年龄达到足月后再测查。
2.NBNA在窒息儿的应用
1989年1月至1990年6月全国13个协作单位对145例足月窒息儿进行研究,发现窒息儿7天时NBNA<35分者,以后的婴幼儿智能发育测验(CDCC)显示预后不良者占44.4%,≥35分者预后不良者占2.1%。
12~14天时NBNA≤35分的14例中,11例预后不良,其中5例死亡,6例智能落后。
NBNA>35分的115例中,智能落后者仅1.74%。
NBNA对新生儿窒息预后评价,7天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99%和82.6%,12~14天时为84.6%和97.6%。
重症窒息儿NBNA特点是行为及主动肌张力扣分最多,应常规动态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对生后7天时NBNA<35分者或出生Apgar评分5分钟≤6分的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包括新生儿期进行NBNA评定及以后的运动发育、认知能力、语言发育和交往能力的训练,1.5岁时智能测定结果显示窒息儿干预组精神发育指数高于常规育儿组,与正常对照组相近,而窒息儿常规育儿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新生儿行为测定使家长知道小儿从出生开始已有感受外界刺激和产生反应的能力,指导家长通过丰富环境和良好的育儿刺激促进窒息儿的智能发育。
3.新生儿行为在其他高危儿中的应用
新生儿行为也已广泛应用于其他高危新生儿包括高胆红素血症、小于胎龄儿等的监测与评价中。
小于胎龄儿视听刺激反应、睡眠觉醒状态的维持、状态控制能力、肌张力、原始反射能力和自发运动形成能力均低下,新生儿期进步缓慢。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定向能力测查成功次数普遍较正常儿少,精力不易集中。
生后1年内追踪调查发现,小于胎龄儿6个月、12个月时Bayley智能评分与新生儿期行为测定有明显相关性,故新生儿期行为测定可预测预后,有利于早期干预。
还有学者通过新生儿期行为检查,研究脑性瘫痪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早期发现,从而做到早期干预。
有研究表明,在高危儿中,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和原始反射中的拥抱反射是最具动态变化的指标,也是最易受疾病影响、最敏感的指标,而其余项目变化较小,故尤其可通过对敏感项目群的观察,了解疾病的影响程度和估计预后,不仅仅是评价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