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 《韩非子》选读 二、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高中语文全一册课件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
(3)长袖善舞: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 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 营取巧。
(4)道不拾遗: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 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5)负薪救火: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 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6)故弄玄虚:玄虚,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欺 骗手段。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儿。
(7)孤掌难鸣:一个巴掌难以拍响。比喻力量单薄, 难以成事。
(8)滥竽充数:借指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 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9)老马识途: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 情比较熟悉。
(10)提纲挈领:提住网的总绳,提住衣服的领子,比 喻把问题简明扼要地提示出来。
赠
送
29
抓住细节进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等进行细微而又具体的描绘。如:“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 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小姑娘“小”到什么程度?怎么 个“瘦”法?穿的有多“差”?我们添加外貌描写,改成:“我 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得几乎一阵风就能吹跑, 一张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 裤,光脚穿一双草鞋。”再如:“她骂他是懦夫。”我们添加神 态、心理、语言、动作描写,修改为:“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 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失态! 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 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个懦夫!’”修改前后的句子对比,细节 描写的优势和效果一目了然。
高
热爱劳动
中
语
文
课
件
24
单元写作训练 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
25
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 我们之所以常被先进人物感动,是因为这些事迹反映了人间 的真善美,表现人们对美好事物共同的追求。也许我们身边没有 名闻遐迩的“楷模”和“新闻人物”,但一定会有美好的人与 事。能发现人世的美好,能从身边找到值得学习、尊敬的人物, 生活和写作都会变得有意义。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韩非子及《韩非子》。
⑵学习和归纳重点字音词汇。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3、情感目标:感悟韩非子寓言故事所揭示的哲理,体悟其对社会人生洞察和思考之深。
【教学重点难点】归纳掌握课文重点文言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手段】朗读、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难点】体会寓言深刻的寓意,引发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与圣哲交流,可以使我们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对社会、对人生有更新的理解和认识,并能尽快地提高自身的学识与修养。
堤溃蚁穴,价值连城,滥竽充数,老马识途,买椟还珠,自相矛盾;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汗马功劳、华而不实、路不拾遗……这些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教会我们洞察社会人生,思考世间万象的真谛。
这节课我们来听听韩非子给我们讲故事,感受寓言故事的魅力,体会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二、韩非子及其思想简介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中部和山西东南部)人,法家、思想家、诸子散文代表作家之一。
荀况的学生。
因多次向韩王建议变法图强,不被采纳;又因“为人口吃,不能道说”,便发愤写作,有著述十余万言。
其书传到秦国,秦王嬴政(即秦始皇)见而爱之,以不见其人为平生恨事。
后出使秦国而被留于秦;不久遭李斯诬陷致死。
他继承并发展了荀况的法术思想,吸取了前辈法家的学说,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的封建君主统治术,即高度集中权力,制度和依据法律,使用权术来统治国家;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要求和进取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对于文艺,十分强调“功用”标准,以能否对“法治”起作用来衡量作品的好坏;重内容,不重形式。
其“画犬马难,画鬼魅易”的论画名言,含有现实主义文艺观的因素。
高三语文先秦诸子选读韩非子选读《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原文和翻译
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原文和翻译①原文: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孔子出,子圉入,请问客。
太宰曰:“吾已见孔子,则视子犹蚤虱之细者也。
吾今见之于君。
”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因谓太宰曰:“君已见孔子,亦将视子犹蚤虱也。
”太宰因弗复见也。
翻译:子圉将孔子引见给宋国太宰。
孔子走后,子圉问太宰对孔子的看法。
太宰说:“我见过孔子后,看你就如同蚤虱那么渺小了。
我要把他推荐给宋君。
”子圉害怕孔子受国君爱宠,于是对太宰说:“您向国君引见孔子后,君主看你就象蚤虱那么渺小了。
”太宰因此就没将孔子引见给宋君。
②原文:子胥出走,边候得之。
子胥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
今我已亡之矣。
我且曰子取吞之。
”候因释之。
翻译:伍子胥从楚国出逃,守护边界的官吏逮住了他。
伍子胥说:“国君搜捕我,是因为我有一颗美丽的宝珠。
现在我已经把它丢了。
(你如果把我遣送到国君那里)我将对国君说你拿去了宝珠,并且把它吞了。
”守护边界的官吏于是就把他放了。
③原文:庆封为乱于齐而欲走越。
其族人曰:“晋近,奚不之晋?“庆封曰:“越远,利以避难。
“族人曰:“变是心也,居晋而可;不变是心也,虽远越,其可以安乎?”翻译:庆封在齐国作乱而想逃跑到越国。
他同族的人对他说:“晋国近,何不到晋国去呢?”庆封说:“越国远,有利于避难。
”他同族的人对他说:“改变这作乱的心思,居住在晋国就可以了;不改变这作乱的心思,即使居住在遥远的越国,难道就可以安宁了吗?”④原文:绍绩昧醉寐而亡其裘。
宋君曰:“醉足以亡裘乎?”对曰:“桀以醉亡天下,而《康诰》曰:‘毋彝酒’,‘彝酒’者,常酒也;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
”翻译:昭绩昧喝醉酒睡着了,结果把自己的皮衣丢了。
宋君问:“醉酒竟然能丢掉皮衣吗?”昭绩昧回答道:“夏桀因为醉酒丢了天下,而《康诰》说过‘不要彝酒’的话,彝酒就是常常喝酒;常常喝酒,天子就会丧失天下,平民百姓就会丧失自己的性命。
”⑤原文: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
(同步)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7单元《韩非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7单元《韩非子》选读第26课《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同步练习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 (2017高二上·南阳期末) 下列词语中,相关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玉扃(jiōnɡ)钗擘(bò)澧浦(lǐ)搴采(qiān)B . 邠州(bīn)荞麦(jì)马鬣(zhì)车毂(ɡǔ)C . 玉枹(pāo)草腓(féi)罗褥(rù)拽埧(xù)D . 圭臬(xiāo)绮靡(yǐ)潦缩(lǎo)砉然(huā)2. (2分) (2020高一上·泰州期中)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 而耻学于师学于余B . 吾尝终日而思矣惑而不从师C . 采采苯莒,薄言采之自言本是京城女D .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 (2分) (2020高二上·宁阳月考) 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当其无,有器之用当:连词,只有B . 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其:代词,它C . 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者:助词,……的(人)D .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而:连词,表修饰4. (2分) (2019高三上·广州月考) 下列成语中划线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追亡逐北②图穷匕见③夜以继日④不毛之地⑤汗牛充栋⑥狼吞虎咽⑦云集响应⑧南征北战⑨沉鱼落雁⑩不耻下问A . 使动用法:②③⑤B . 名词用作状语:⑥⑦⑧C . 意动用法:③④⑩D . 名词用作动词:①④⑤5. (2分)下列对课文《兼爱》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本文中作者明确地提出了“天下兼相爱”的思想,墨子的主张舍弃了儒家宗法等级制内容,是对儒家“仁”的发展。
B . 第2段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乱“皆起不相爱”的观点。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一、+Word版含答案.docx
作者简介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散文家,战国晚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人。
原为韩国贵族,与李斯同师荀卿。
他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韩非的主要著作《韩非子》是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之作。
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
文章说理精密,笔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
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
韩非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形象化地体现了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背景扫描韩非所处的时代为战国末期,当时诸侯国群雄并起,相互间的兼并战争日趋激烈,大国日益强大,小国岌岌可危。
韩非出身于韩国贵族,他眼见自己的国家日见衰微,屡次向韩王建议变法图强,却未被信任和采用,于是发愤著成《孤愤》《五蠹》《说难》等文章,反映了他革新救国的愿望,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发了忧愤孤直而不容于时的愤懑。
单元导读本单元内容共有两节:第一节编选自《韩非子》的寓言,第二节编选自《韩非子》的故事。
《郑人有且买履者》选录了《韩非子》的几个片段。
第一个片段旨在说明治理天下应当研究当时的社会实际,从而准备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二个片段旨在说明对于先王的言论后人难以确切地理解,误会在所难免,根本没法拿来解决眼下的现实问题,总之,治理天下要高度重视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三个片段意在批评做官的人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反对巧诈,肯定拙诚。
第四个片段意在说明人聪明不难,难的是正确对待自己的聪明,警示人们要谨慎处置。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借寓言故事透露了韩非子对社会、人生的种种思考,对某些隐微的人性弱点做了精确的剖析,蕴含着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卓越智慧。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释文题“郑人有且买履者”语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是一则寓言故事。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韩非子》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韩非子》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韩非子》我们对“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寓言耳熟能详,这些寓言都来自于《韩非子》。
《韩非子》是战国时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韩非子的文章。
学习目标1、了解韩非子的生平经历及其思想。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基础知识。
3、能从选文中汲取有益的“精神食粮〞,积累名言警句。
知识汇总关于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末期哲学家,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本是韩国的贵族,和李斯同以荀子为师。
他眼见国势衰微,屡次向韩王建议变法图强,却未被采用。
于是发愤著成《孤愤》《五蠹》《说难》等文章.韩非子把法治、术治和势治的思想融合起来,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内容分析郑人有且买履者一、为下列加红词语注音。
〔1〕人民不胜禽兽虫蛇〔2〕民食果蓏蚌蛤〔3〕号之曰燧人氏〔4〕而鲧禹决渎〔5〕因释其耒而守株〔答案提示:〔1〕shēng〔2〕luǒ、bàng、gé〔3〕suì〔4〕gǔn〔5〕lěi〕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2〕卜子妻写弊裤也〔3〕燕相白王,王不说〔4〕而置之其坐〔答案提示:〔1〕“请〞通“情〞,意思是“真实,实在〞。
〔2〕“弊〞通“敝〞,意思是“破旧〞。
〔3〕“说〞通“悦〞,意思是“高兴〞。
4、“坐〞通“座〞,意思是“座位〞。
〕三、解释下列加红词语的含义。
〔1〕人民不胜禽兽虫蛇〔2〕有圣人作〔3〕使王天下〔4〕钻燧取火〔5〕是以圣人不期修〔6〕不法常可〔7〕因释其耒而守株〔8〕冀复得兔〔答案提示:〔1〕不堪〔2〕兴起、产生〔3〕统治〔4〕取火器〔5〕遵行古道〔6〕成规、旧例〔7〕放下〔8〕希望〕四、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必为鲧、禹笑矣〔答案提示:被动句,“为〞为标志性词语〕五、注意下列加红词语的古今异义差别。
因为之备〔答案提示:“因为〞现在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联词,在本文中,它是两个词〕六、课文内容分析1、请同学们部结文章四节内容的主旨。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七单元 《韩非子》选读 二、 Word版含答案推荐
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释文题“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语出《韩非子·说林上》,说的是子圉向宋国的宰相引见孔子,结果子圉和宋国的宰相都因害怕孔子得到重用,而没有向国君引见孔子的故事。
韩非子借这个故事表明:决定人们取舍的往往不是是非判断,不是公义,而是对私利的算计。
韩非子就是这样,善于把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和思考,蕴含在自己所营造的故事中,让人们去体味。
人性有其弱点,但往往为纷繁世象所掩盖,韩非子凭借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卓越智慧,寥寥数语,便一针见血,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与警醒。
善于运用大量譬喻和寓言故事来论证事理,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是韩非子文章的一大特色。
这些寓言故事,有时使人捧腹,有时使人惊悚,有时使人面红耳赤,有时使人哭笑不得,但都透露了他对社会人生的种种思考。
明主旨本课所录两则选文共14个寓言故事,从不同的方面将韩非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和思考曲折地反映出来。
宋太宰最终没有举荐孔子的故事,表明决定人们取舍的往往不是是非判断,而是对私利的算计;伍子胥凭机智,顷刻间使自己摆脱危险的境地,让人们懂得什么叫“急中生智”;庆封的族人寥寥数语,告诉庆封及世人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绍绩昧借醉酒丢皮袄这一琐事,传达出对酗酒帝王的响亮警示;犁锄的比喻形象生动,让我们懂得了“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卫出公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能为利益所迷惑,看人要冷静、理智,要以“义”为标准;箕子的“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让我们懂得要防微杜渐;鲁人夫妇的故事告诉人们只有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惠子的言论,表明“人和”至关重要,也让我们知道处世的艰难;杨子的感叹道出了有才德而不以其自居多么重要;“渔者持鳣,妇人拾蚕”的故事,说明了对利益的追逐可以改变人的本性;杨布的故事,提醒我们要学会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管仲告诫我们要知足常乐;“三虱食彘”的故事,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没有集体利益就没有个人利益,要以集体利益为重。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 一 郑人有且买履者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延伸探究
韩非子作为法家的代表,他的思想在本文中体现出了怎样的先进性? 答案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且他的思想要比以前的法家人 物商鞅等更为全面和先进,总结出了“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的法治思 想。从本文中可以看出,在“法”这一方面,韩非反对儒家的“法先王”, 认为:“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这种反对因 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主张,符合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规律,是韩非进步 历史观的具体体现。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也是一种比较科学的 认识论和方法论。 他的这些思想和方法,不但对当时人们立身处世、为 政治国来说具有极其先进的指导意义,对我们现在来说也是很有启发的。
知文明理
释文题 “郑人有且买履者”语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是一则寓言故事。 讲的是一个想买鞋子的郑人宁愿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 的脚的故事。 韩非子借这个故事把那些不关注眼下活生生的现实、不依据现实来 决定治国措施而只重先王之政的学者的偏执、愚蠢和荒谬,演示得 有趣极了。后人多以“郑人买履”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 实际的人。
(3)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译文:胡__国__国__君__听__说__后__,__以__为__郑__国__亲__近__自__己__,__于__是__不__再__防__备__郑__国__。__ (4)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 这富人的家里人都认为他的文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那位邻居家的: _老__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座__位__
⑥反归取之 通“_返___”,_返__回____ ⑦其子所以反者 通“_返___”,_返__回_ ⑧而自知其益富 同“_智___”,_意__动__用__法__,__以__…__…__为__聪__明___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 《韩非子》选读 二 自主检测与反馈 Word版含答案
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其恶者贵.贵:尊贵 B .匹夫失其身.身:自身 C .今我已亡.之矣 亡:死亡 D .子虽工.自树于王 工:擅长 答案 D解析 A 项贵:得人敬重。
B 项身:性命。
C 项之:丢失。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则毋生.杨矣 B .子岂能毋怪.哉 C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 D .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 答案 A解析 A 项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生。
B 项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奇怪。
C 项贤: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有才德。
D 项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谓太宰曰因.为君刺之 B.⎩⎪⎨⎪⎧以.我有美珠也桀以.醉亡天下C.⎩⎪⎨⎪⎧晋近,奚不之.晋吾今见之.于君 D.⎩⎪⎨⎪⎧皆为.贲、诸为.利也 答案 B解析 A 项于是,就/趁机。
B 项均为因为。
C 项动词,到/代词,他(孔子)。
D 项动词,变成/介词,为了。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晋近,奚.不之晋讼者奚.说? B.⎩⎪⎨⎪⎧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夫杨,横树.之即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称此以求,则天下不足.也 答案 C解析 A 项为什么/什么。
B 项住宿/筑舍定居。
C 项均为种植。
D 项满足/够。
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陈轸贵于魏王 ②其恶者贵,美者贱 ③利之所在,皆为贲、诸 ④于是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之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答案 A解析①②均为被动句。
③④均为省略句,且都是省略了主语。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曰,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二、当仁,不让于师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七单元 《韩非子》选读 二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子圉.(yǔ) 2.醉寐.(mèi) 3.康诰.(ɡào)4.土簋.(ɡuǐ) 5.织屦.(jù) 6.跣.行(xiǎn)7.似蠋.(zhú) 8.缁.衣(zī) 9.聚嘬.(zuō)二、通假字1.而越人被.发通披,披散2.鳣.似蛇通鳝,黄鳝3.衣缁衣而反.通返,返回4.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通汝,你的5.而亡.其富之涯乎通忘,忘记6.彘臞.,人乃弗杀同癯,消瘦三、古今异义1.子胥出走..,边候得之古义:出逃今义:因故不声张地离开家庭或当地2.拔而示之,因为..君刺之古义:因,趁机;为,替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必善事左右..古义:君王身边的近臣今义:左边和右边4.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古义:不受穷困 今义:没有尽头 四、一词多义1.相⎩⎪⎨⎪⎧①曾从子,善相.剑者也 察看②舜相.尧二十有八载 辅助③长短大小美恶形相.,岂论也哉 外貌2.假⎩⎪⎨⎪⎧①假.人于越而救溺子 借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借助③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吸收④乃以吴叔为假.王 临时的,代理的3.因⎩⎪⎨⎪⎧①更延英俊,因.才授爵 根据,按照②因.为君刺之 趁机③立新家,不因.民不能去旧 依靠4.亡⎩⎪⎪⎨⎪⎪⎧①今我已亡.之矣 失去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逃亡③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出外④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 死亡⑤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⑥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通“忘”,忘记5.其⎩⎪⎨⎪⎧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代词,他的②其.一人夜亡,告之 代词,其中的③虽远越,其.可以安乎 句中语气词,表反问④子其.勉之 副词,表祈使 6.而⎩⎪⎨⎪⎧①失火而.取于海 连词,表顺承②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 连词,表转折③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 连词,表修饰五、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衣:穿舍:住2.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茅:点燃茅草烤3.横树.之即生树:栽种4.常酒.者,天子失天下酒:喝酒(二)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贵:重视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美:以……为美恶:以……为丑(2)行贤而去自贤.之心贤:以……为贤(3)子岂能毋怪.哉怪:对……感到奇怪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者,……也”表判断) 2.“彝酒”者,常酒也(“……者,……也”表判断)3.曾从子,善相剑者也(“……者也”表判断) 4.子之为是也,非缘义也,为利也(“也”表判断)5.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者也”表判断)(二)省略句1.居(于)晋而可(“居”后省略介词“于”)2.因(之)为君刺之(“因”后省略代词“之”)(三)状语后置句1.假人于越而求溺子(“于越”作状语,后置)2.子虽工自树于王(“于王”作状语,后置)3.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于不用之国”作状语,后置) 4.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于晋”作状语,后置)5.失火而取水于海(“于海”作状语,后置)6.庆封为乱于齐而欲走越(“于齐”作状语,后置)7.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于商太宰”作状语,后置)8.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于君”作状语,后置)(四)宾语前置句1.讼者奚说 (“奚”作宾语,前置) 2.焉往而不美 (“焉”作宾语,前置) 3.若又奚患 (“奚”作宾语,前置)[课文·译注](1)子圉见孔子于 商 太 宰。
2018学年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第七单元 韩非子选读 第7单元-二
【答案】 韩非子在文章中通过寓言故事,传达自己的主张,表现其对社 会、人性的看法。荀子主张“性恶”说,作为荀子的弟子,韩非子秉承了这种 观念,并在文章中不时借寓言、故事暴露出人性的种种弱点。一是私欲。太宰 欲将孔子引见给国君,子圉轻轻一句“君已见孔子,亦将视子犹蚤虱也”,顿时 打消了太宰的所有热情。帮助别人可以,但不能伤害自己。这种私欲是人性中 潜伏的本能,有人能用大义将其压制,有人则在利益前任其滋长。子圉为了维 护自己在君主心中的地位,轻轻一句话,便将太宰内心潜伏的私欲激发出来, 从而直接导致孔子的失意。韩非子从一则小小的故事中,便窥透了人性的阴暗。
茅茨.(cí) 跣.(xiǎn)行 缁.(zī)衣 嘬.(zuō)其母
第 2 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鳣似蛇(“鳣”,通“鳝”,黄鳝) (2)而亡其富之涯乎(“亡”,通“忘”) (3)彘臞,人乃弗杀(“臞”,同“癯”,消瘦)
第 3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引见,动词) 项伯即入见.沛公(拜见,参见,动词) 我见.相如,必辱之(看见,动词)
第 6 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曾从子,善相剑者也。(判断句) 译文:_曾__从__子__是__一__个__善__于__鉴__定__宝__剑__的__优__劣__(_以__及__剑__的__真__伪__)的__人__。______ (2)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被动句) 译文:_子__圉__恐__怕__孔__子__得__到__国__君__的__尊__贵__。___ (3)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状语后置) 译文:_子__圉__向__宋__国__的__太__宰__引__见__孔__子__。___
(2)必善事左.右. 古义:_这__里__指__身__边__的__人___ 今义:为方位名词
高中语文 第7单元《韩非子》选读 二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落实提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7单元《韩非子》选读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落实提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7单元《韩非子》选读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落实提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7单元《韩非子》选读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落实提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的全部内容。
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桀以醉亡.(失去)天下,而《康诰》曰“毋彝.(常常)酒”,“彝酒”者,常酒也;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身体)。
B.子虽工.(擅长)自树于王,而欲去.(除去)子者众,子必危矣。
C.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衣着)缁衣而反.(通“返",回家)。
其狗不知而吠.(叫)之。
D.于是乃相与聚嘬.(吮吸、叮咬)其母而食之。
彘臞.(害怕),人乃弗杀。
【解析】A项,“身",性命;C项,“衣”,“穿着”;D项,“臞",同“癯”,消瘦。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其恶者贵.贵:尊贵B.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见:看见C.今我已亡.之矣亡:死亡D.子虽工.自树于王工:擅长【解析】A项,“贵”应为动词,当“受尊重"讲;B项,“见"应作“引见”讲;C项,“亡"应当“丢失”讲。
【答案】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释文题“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语出《韩非子·说林上》,说的是子圉向宋国的宰相引见孔子,结果子圉和宋国的宰相都因害怕孔子得到重用,而没有向国君引见孔子的故事。
韩非子借这个故事表明:决定人们取舍的往往不是是非判断,不是公义,而是对私利的算计。
韩非子就是这样,善于把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和思考,蕴含在自己所营造的故事中,让人们去体味。
人性有其弱点,但往往为纷繁世象所掩盖,韩非子凭借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卓越智慧,寥寥数语,便一针见血,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与警醒。
善于运用大量譬喻和寓言故事来论证事理,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是韩非子文章的一大特色。
这些寓言故事,有时使人捧腹,有时使人惊悚,有时使人面红耳赤,有时使人哭笑不得,但都透露了他对社会人生的种种思考。
明主旨本课所录两则选文共14个寓言故事,从不同的方面将韩非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和思考曲折地反映出来。
宋太宰最终没有举荐孔子的故事,表明决定人们取舍的往往不是是非判断,而是对私利的算计;伍子胥凭机智,顷刻间使自己摆脱危险的境地,让人们懂得什么叫“急中生智”;庆封的族人寥寥数语,告诉庆封及世人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绍绩昧借醉酒丢皮袄这一琐事,传达出对酗酒帝王的响亮警示;犁锄的比喻形象生动,让我们懂得了“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卫出公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能为利益所迷惑,看人要冷静、理智,要以“义”为标准;箕子的“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让我们懂得要防微杜渐;鲁人夫妇的故事告诉人们只有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惠子的言论,表明“人和”至关重要,也让我们知道处世的艰难;杨子的感叹道出了有才德而不以其自居多么重要;“渔者持鳣,妇人拾蚕”的故事,说明了对利益的追逐可以改变人的本性;杨布的故事,提醒我们要学会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管仲告诫我们要知足常乐;“三虱食彘”的故事,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没有集体利益就没有个人利益,要以集体利益为重。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鳣.似蛇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衣缁衣而反.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而亡.其富之涯乎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鳝 黄鳝 ②返 回来 ③汝 你的 ④忘 忘记(2)一词多义①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今我已亡.之矣: 馁不得食,亦终必亡.矣: 燕虽小国而后亡.: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②相⎩⎪⎨⎪⎧曾从子,善相.剑者也: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 长短大小美恶形相.,岂论也哉: ③假⎩⎪⎨⎪⎧假.人于越而救溺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乃以吴叔为假.王:④身⎩⎪⎨⎪⎧ 首身.离兮心不惩: 鲁人身.善织屦: 身.体力行:答案 ①逃亡,逃跑/外出,不在/丢失/死亡/灭亡/消亡/通“忘”,忘记 ②察看/辅助/外貌 ③借/借助/吸收/临时的,代理的 ④躯体/自己/亲自,亲身(3)古今异义①子胥出走..,边候得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因故不声张地离开家庭或当地。
②拔而示之,因为..君刺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介词,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原因;连词,常跟“所以”搭配使用,表示因果关系。
③必善事左右..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a.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
b.动词,支配、操纵。
c.方位词,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
d.副词,反正。
答案 ①出逃。
②因,趁机;为,替。
③身边的人。
(4)虚词归纳①其⎩⎪⎪⎨⎪⎪⎧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余嘉其.能行古道: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 君其.图之: 虽远越,其.可以安乎: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②因⎩⎪⎨⎪⎧ 更延英俊,因.才授爵: 因.为君刺之: 立新家,不因.民不能去旧:答案 ①代词,他的/他/自己/这,那/其中的/副词,表推测,恐怕/表希望,应当、还是/句中语气词,表示反问/表强调,不译 ②根据,按照/趁机/依靠2.词类活用(1)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毋生.杨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恶者贵.,美者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者自美.……恶者自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吾不知其美.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天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作动词,穿,住 (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生 (3)形容词作动词,得人敬重,被人看轻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以……为恶 (5)形容词作名词,漂亮的地方(6)名词作动词,下雨3.特殊句式(1)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
(2)“彝酒”者,常酒也。
(3)曾从子,善相剑者也。
(4)臣相剑者也。
(5)子之为是也,非缘义也,为利也。
(6)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
(7)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
(8)焉往而不美。
(9)讼者奚说。
(10)若又奚患。
(11)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12)庆封为乱于齐而欲走越。
(13)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
(14)假人于越而救溺子。
(15)失火而取水于海。
(16)游于不用之国。
(17)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
(18)陈轸贵于魏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7)判断句,(8)~(10)宾语前置句,(11)~(16)介宾短语后置句,(17)(18)被动句。
4.语句翻译(1)吾已见孔子,则视子犹蚤虱之细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绍绩昧醉寐而亡其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之为是也,非缘义也,为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若又奚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见了孔子,那么再看你就感觉像跳蚤虱子一样渺小了。
(2)绍绩昧因喝醉酒睡觉而丢失了他的皮衣。
(3)你做这事,不是因为义,而是为了利。
(4)富裕的尽头是知足,人如果不能停于知足,求富无厌,那就是忘记了富裕的边际了。
(5)你们不担忧腊祭到来时点燃茅草烤猪的燥热,你们还担忧什么!文本名句1.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
2.远水不救近火也。
3.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4.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5.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文外名句1.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2.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3.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1.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孔子出,子圉入,子圉把孔子引见给宋国的太宰。
孔子出来后,子圉进去,请问客。
太宰曰:“吾已见孔子,则视子请问那客人孔子怎么样。
太宰说:“我见了孔子,那么再看你就犹蚤虱之细者也。
吾今见之于君。
”子感觉像跳蚤虱子一样渺小了。
我现在要把他引见给君王。
”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因谓太宰曰:“君已见孔子,圉恐怕孔子得到国君的尊贵,于是对太宰说:“国王见过孔子后,亦将视子犹蚤虱也。
”太宰因弗复见也。
也将把你看作像跳蚤、虱子一样了。
”太宰于是就不再荐举孔子。
…………子胥出走,边候得之。
子胥曰:伍子胥从楚国出逃,守护边界的官吏捉住了他。
伍子胥说:“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
今我已亡之矣。
“国君搜捕我,是因为我有一颗美丽的宝珠。
现在我已经丢失了它,我且曰子取(如果你把我捉去见国王,)我就说是你把宝珠抢去,吞之。
”候因吞到你肚子里去了。
”守边境的官吏(怕楚王剖腹取珠)于是就释之。
释放了他。
庆封为乱于齐而欲走越。
其族人曰:庆封在齐国作了乱,想要逃到越国去。
他同族的人对他说:“晋近,奚不之晋?”庆封曰:“越远,利“晋国近,何不到晋国去呢?”庆封说:“越国远,有利以避难。
”族人曰:“变是心也,居晋而可;于避难。
”同族的人说:“改变这作乱的心思,居住在晋国就可以了;不变是心也,虽远越,其可以安不改变这作乱的心思,即使居住在遥远的越国,难道就可以安乎?”宁了吗?”…………绍绩昧醉寐而亡其裘。
宋君曰:绍绩昧因喝醉酒睡觉而丢失了他的皮衣。
宋国的君王说:“醉足以亡裘乎?”对曰:“桀以醉亡“醉酒竟然能丢掉皮衣吗?”绍绩昧回答说:“夏桀因为酒醉而丢天下,而《康诰》曰‘毋彝酒’,‘彝酒’者,常酒也;失了天下,而《康诰》说过‘毋彝酒’的话,‘彝酒’就是常常喝酒;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常常喝酒的人,如果是天子就会失去天下,如果是平民百姓就失其身。
”会丧失自己的性命。
”…………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
鲁穆公派几位儿子有的到晋国去做官,有的到楚国去做官。
犁锄曰:“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犁锄说:“跟遥远的越国借人来抢救淹在水中的孩子,越人虽然善于游泳,子必不生矣。
失火而取水于海,海这孩子也一定是没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