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金山镇实习作业及纲要图
金山镇地质报告完整版
金山镇地质报告完整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目录前言 (2)第一章地层 (3)第二章构造分析 (3)第三章岩浆岩 (4)第四章地质构造演化史 (5)第五章结语 (6)附件:1、金山镇地区剖面图2、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前言地质学是一门以地球物质组成、结构及其演化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地质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领域广阔,是关于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层圈的相互作用和其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根据研究内容和任务不同,以及生产要求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地质学又分为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
综合地质学课程主要包含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岩石学主要阐述了岩石圈中三大岩类的性质特征、分类及形成环境等,而构造地质学主要从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沥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构造)。
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本次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前四次大的构造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
由于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而且没有等高线,这就加大了此次综合作业的难度,我们只能先找出河流和峡谷,对照各个标高点高度,粗略地确定剖面图对应的高度,因而此剖面图要求我们从海平面以下1000米开始,这样才能使剖面图更完整些。
从地质图的图例上我们可以了解图区初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然后浏览一下地质图,概略地认识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地貌特征,并结合比例尺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分布形态和出露宽度的影响。
结合地层新老关系和地层产状,分辨不背斜和向斜、断层,进而分析其特征。
为了配合绘制金山镇地区剖面图,我们编制了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对图进行了符号标志,对其构造层、不整合、岩体及岩脉进行了明显标出。
实习五 金山镇综合分析地质图及作业
2.褶皱构造分析:
分析褶皱构造首先要着眼于全区最发育 的褶皱构造。查明褶皱在平面上和剖面上 的形态特点、组合特征、叠加关系和展布 规律,进而分析与相邻、相关构造层中褶 皱间的关系。
1. 河北村—金山镇线性背斜褶皱;2. 五里河、 清岭短 轴背斜褶皱组;3. 奇峰—雨峰短轴背斜褶皱组。
3.断裂构造分构造窗
飞来峰
图1 F1逆冲推覆构造
图2 河北村正 断层系平面与 剖面图
图3 陵庄岩体平面与 剖面图
图4 K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
三、编写研究区地质构造概述报告
编写构造概述报告是在分析地质图和编制有关图件 之后进行的,报告的编写又是分析地质图的深化。地质构 造概述报告的内容必须与地质图、剖面图、构造纲要图等 方面的内容完全符合一致,互相印证,相互说明。一般报 告应包括以下章节: 第一章 引言:简单明确的语言叙述读图作业的目的 要求,所读图幅的名称、比例尺、图区地形轮廓以及完成 作业情况。 第二章 地层:简述区内地层时代(老—新)及主要岩 性;地层间的按触关系;各时代地层在图内的分布方向及 排列特征,以及岩层产状的变化等。
实习五 综合分析地 质图及作业
实习目的
l.通过综合分析地质图,使同学们比较全面地掌
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 地质图的能力。 2.学习编绘、编写某些图件和读图报告的基本方 法和技能,为野外地质实习和今后实际地质工
作打下较好基础。
实习内容:
一、读图的程序和具体要求
一般的读图程序是:先读框外(图名、 比例尺、图例等),后读框内:先地形, 后地层、构造、岩浆岩,最后对全区的构 造作全面的综合分析,恢复区域地质构造 发展简史。读图的每一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三、编写研究区地质构造概述报告
实用文_学生金山镇地质构造实习报告-地质构造实习报告范文
学生金山镇地质构造实习报告-地质构造实习报告范文篇1:学生金山镇地质构造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是地质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是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巩固和掌握地质科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初步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址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目的有三:(1)认识各类地质现象,了解华北地台基本地层层序。
(2)了解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
(3)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质技能,从野外观察、记录、描述罗盘仪的使用。
此外,通过实习是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于地质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逐步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
二、实习时间:5月16日到5月20日三、实习地点:秦皇岛石门寨地质实习基地四、人员组成:五、实习路线:亮甲山—潮水峪—山羊寨—石门寨—上庄坨—大石河—小傍水崖村—吴庄—花场峪六、实习简介:1、实习区位置及交通这次我们的实习区域在我国北方唯一的不冻港所在的美丽的海滨城市—秦皇岛市及抚宁县、青龙县境内,南起北戴河海滨秦皇岛,北至花场峪、义院口,东起山海关,张崖子,西至瓦家山等地,总面积约为120K㎡。
秦皇岛市石门寨北方地质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KM。
该区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
实习区交通十分方便,(北)京——沈(阳)铁路贯穿实习区南部,并有地方铁路秦(皇岛)——青(龙)线,能通往山区。
公路以秦皇岛市为中心,四通八达,客运可通省内的青龙、承德、平泉、滦县、迁安、抚宁、兴隆、昌黎、卢龙等地,省外可达辽宁绥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阳和天津等地。
海运目前尚无客运,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货运从秦皇岛港可同我国沿海各纲和世界各地。
2、实习区地形实习区南邻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绥中、西与昌黎接壤,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东、西三面群山怀抱,山脉接近南北走向延伸,地势由北向南渐低,属冀东北的中底山区和低山区,最高点为石湖山,海拔926米,最低点南部沿海地区,海拔仅0.8-5米。
构造地质学金山镇实习作业及纲要图
构造地质学金山镇实习作业及纲要图前言《构造地质学》这门课程是地质学最基础的支柱性的学科,熟练掌握构造地质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地质学的必备工具。
我们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大三上学期开这门课程,任课教师是张宏远和温长顺两位老师。
地质学是一门以地球物质组成、结构及其演化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地质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领域广阔,是关于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层圈的相互作用和其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根据研究内容和任务不同,以及生产要求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地质学又分为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
构造地质学主要从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沥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构造。
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本次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第一次水平岩层、第二次倾斜岩层、第三次极射赤平投影、第四次褶皱和第五次断层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
综合作业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种类型作业是重要的教学环节。
综合性作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综合分析一幅内容广泛的地质图。
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读图、作图以及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都具有较好的效果。
本次读图作业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即综合分析一幅内容广泛的地质图,——金山镇地区地质图。
要求在选定的图幅内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编出一幅构造纲要图,一幅地质剖面图以及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
由于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而且没有等高线,这就加大了此次综合作业的难度,我们只能先找出河流和峡谷,对照各个标高点高度,粗略地确定剖面图对应的高度,因而此剖面图要求我们从海平面以下1000米开始,这样才能使剖面图更完整些。
金山镇地质实习报告
金山镇地质实习报告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目录第一章引言 (1)第二章地层 (1)第三章岩浆岩及变质岩 (2)第四章地质构造 (2)第五章地质发展史 (4)第六章结束语 (5)参考文献附图I 金山镇地区联合地质剖面图附图II 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第一章引言图区位于伏牛山东南麓金山镇地区,图区面积约平方公里。
图区最高峰为北部的渚岭主峰,海拔1800米;有名的山峰还有伏牛山、雨峰、奇峰、孤峰等。
从河流体系特点判断,地势为北西高南东低。
图区人口分散,且人口密度小,村镇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较平坦的地区。
所用资料为比例尺为1:100000的金山镇地质图,图IX-1综合作业用图。
本报告主要由引言、地层、岩浆岩及变质岩、地质构造、地质发展史、结束语和参考文献等组成,于2011年6月完成。
工作主要包括报告的编写、构造纲要图的绘制及A-B剖面图的绘制。
第二章地层主要发育晚古生代以来地层,但缺失早三叠世(T1)、晚三叠世-晚侏罗世(T3-J3)和新近纪(N)等时代地层。
一、上古生界主要出露了中泥盆统(D2)、上泥盆统(D3)、石炭系(C)、二叠系(P)地层,其岩性及分布特点分述如下。
中泥盆统(D2)砂岩、砾岩主要分布于图区金山镇及河北村东南部,出露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
上泥盆统(D3)页岩、泥岩主要分布于图区金山镇及河北村的东南部,出露面积约为6平方公里。
下石炭统(C1)砂岩、砂砾岩主要分布于图区金山镇及河北村东南部、渚岭、雨峰奇峰等地,出露面积约为25平方公里。
上石炭统(C2)粉砂岩、页岩主要分布于图区金山镇及河北村旁、五里河西北部、渚岭和雨峰奇峰等地,出露面积约为30平方公里。
下二叠统(P1)页岩、泥岩主要分布于图区金山镇王家庄连线上、王庄及雨峰奇峰和渚岭之间等地,出露面积约为45平方公里。
中二叠统(P3)砂岩主要分布于图区孤峰与金山镇之间雨峰奇峰东南部等地,出露面积约为40平方公里。
金山镇构造综合地质报告
构造地质学综合地质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6月19日目录第一章前言第二章地层和构造层第三章地质构造第一节:中泥盆世---中三叠世构造层第二节:白垩纪构造层第四章地质构造发展史第五章总结参考文献附图I 金山镇地区联合地质剖面图附图II 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第一章前言本次实习的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图区内地势北高东低,主要山峰为:飞来峰、奇峰、雨峰。
最高点为渚岭1800m,最低点为河北村小于800m,图区内山地分布广泛。
该地区经过了复杂的构造运动,形成了一系列褶皱和断层以及岩浆岩体的侵入。
该地区地势较为平缓,山峰、谷底落差不大。
河流主干在东南部流过,自西部、东北部有支流流经汇入东南部主干流水。
该地区村镇分布于东部地区,多沿河流分布,且分布较为分散。
其中,金山镇位于东部河流主干旁。
由于该地区经过了复杂的构造运动,因此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分析能使我们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更好的掌握并且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更好的了解。
第二章地层及构造层主要发育晚古生代以来地层,但缺失早三叠世(T1)、晚三叠世-晚侏罗世(T3-J3)和新近纪(N)等时代地层。
白垩纪地层与三叠纪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上二叠统灰岩与中三叠统泥灰岩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根据角度不整合关系,可以划分成两个构造层,分别为“中泥盆世——中三叠世构造层”和“白垩纪构造层”。
根据平行不整合又可以将中泥盆世——中三叠世构造层分为两个构造亚层。
一、泥盆纪地层:在该区域内,泥盆纪地层主要出露中泥盆统砂岩和上泥盆统页岩。
在图区的东南角出露地表。
其中,中泥盆统砂岩作为背斜的核部出露,上泥盆统页岩作为背斜的两翼出露,产状均为40 度。
二、石炭纪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砂岩,中石炭统砂岩和上石炭统粉砂岩。
在图区各部分均有出露。
中石炭统.上石炭统在南东,北西方向上作为背斜两翼产出,在诸岭、奇峰、雨峰地区下石炭统灰岩作为褶皱的核部产出,岩层发生倒转。
构造实习报告——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特征目录第一章引言第二章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特征第三章构造演化(发展)简史第四章结束语第五章附录——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与剖面图引言本次金山镇地址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前几次关于地形地貌构造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的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
此次实习报告涉及地史及各类地质构造的综合作业,通过画金山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及金山地区A-B地质剖面图,在其基础上分析其构造运动及地史时间,加强对地质学的全面了解。
金山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比例尺为1:100000,金山镇地质图北东-南西走势渐低,包含了中泥盆统(D2)至上白垩统(K2)的岩层,包含了一个构造层及两个亚构造层,构造层为K1-K2的沉积盖层,亚构造层为T2—T3和D2-P2的地层主要山峰有诸岭、奇峰和雨峰等,最高峰为诸岭,海拔1800米,并发育有多种地质构造现象。
东北角有花岗岩岩浆侵入体,后期有斑岩岩脉侵入体。
花岗岩、斑岩与其围岩都成不整合接触关系。
东南角发育河流,并向北面与北西面发育支流。
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特征一、地层该地区出露了中泥盆(D2)、上泥盆(D3)、下石炭(C1)、中石炭(C2)、上石炭(C1),下二叠(P1)、上二叠(P2)、中三叠(T2)、上三叠(T3)、下白垩(K1)和上白垩(K2)的岩层,在下白垩统与上三叠统地层之间缺失了侏罗统地层,中三叠统与上二叠统地层之间缺失了下三叠统地层;存在两个不整合面:K1与T2之间为角度不整合关系,T2与P2之间为平行不整合关系。
泥盆纪(D):地层为中泥盆统砂岩和上泥盆统页岩,分布于东南角正断层处的直立背斜的核部与翼部。
中泥盆统砂岩为背斜核部,上泥盆统页岩为翼部,倾角为45°,两翼夹角为90°。
石炭纪(C):地层为上石炭统灰岩、中石炭统灰岩和下石炭统灰岩,在图中各处背斜两翼、核部出露。
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概述
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概述报告格式《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概述》第一章序言,简单叙述读图作业的目的要求,所读图幅的名称、比例尺、图区地形轮廓、以及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地层,介绍区内地层总体特征,包括地层时代、地层的分布、地层接触关系。
第三章构造,报告的重点部分,注意层次、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首先应介绍构造的总体特征,再按构造层进一步展开。
褶皱,先介绍褶皱的总体特点,再重点描述两个典型褶皱。
断层,总体特征,再重点描述逆冲断层,概括其组合形式,正断层组合,平移断层。
岩浆岩,介绍岩体产出部位,规模,类型,与围岩的关系,与构造的关系。
第四章构造发展史,把全区构造事件列成一个序列。
简述各构造阶段的构造活动特点,如构造运动性质,构造作用方向,方式,强度以及岩体活动。
第五章结束语,简述综合作业的重要性、感受和认识,以及自己的收获。
目录第一章序言………………………………………………3 第二章地层………………………………………………3 第三章构造分析…………………………………………4 第四章地质构造演化史…………………………………5 第五章结语………………………………………………6 附件,1、金山镇地质图2、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3、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第一章序言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前几次构造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没有等高线,从河流的分布和流向判断,金山镇地区西高东低,河流两岸多是山峰。
图区有3条较大的逆断层4条平滑断层4条正断层及7个向斜背斜,并且有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有一小块花岗岩和斑岩。
在图的东南方向有条较大的河。
第二章地层地质图上出现地层的地质年代从D2至K2,中间缺失T1和侏罗纪J的一整套地层,地层走向基本为北东南西向,倾向随构造的变化而有不同。
金山镇综合地质报告(构造地质学)
综合地质报告目录第一章……………………………………………………引言第二章……………………………………地层及构造层划分第三章……………………………………………………构造第一节………………中泥盆世——中三叠世构造层第二节…………………………………白垩纪构造层第四章……………………………………………地质发展史第五章…………………………………………………结束语附图Ⅰ………………………………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附图Ⅱ……………………………………………联合剖面图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第一章引言本次实习报告是涉及矿物、三大类岩石以及构造的综合作业,加强对地质学的全面了解,建立对地质工作的初步认识。
该报告包括金山镇地质图一张,构造纲要图一张,联合剖面图一张(包含五个剖面图)。
该报告是建立在对三张图综合分析比较而来,,是对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的综合描述。
金山镇地质图比例尺为1:100000,图区面积大约为206平方千米,岩层年代大致从中泥盆统(D2)到上白垩统(K2),且呈北高南低趋势,主要山峰有奇峰、雨峰,诸岭等。
最高峰为诸岭(1800米)。
并发育有多种地质构造现象。
图区北东角上有岩浆和晚期岩脉侵入,北西角沉积一套近水平白垩统砂岩,另外在东南区发育一条南西方向的河流。
第二章地层及构造层划分该区域内存在时代为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白垩纪的地层。
缺失时代为早三叠世及侏罗纪地层。
白垩纪地层与三叠纪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上二叠统灰岩与中三叠统泥灰岩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根据角度不整合关系,可以划分成两个构造层,分别为“中泥盆世——中三叠世构造层”和“白垩纪构造层”。
根据平行不整合又可以将中泥盆世——中三叠世构造层分为两个构造亚层。
一、泥盆纪地层:在该区域内,泥盆纪地层主要出露中泥盆统砂岩和上泥盆统页岩。
在图区的东南角出露地表。
其中,中泥盆统砂岩作为背斜的核部出露,上泥盆统页岩作为背斜的两翼出露,产状均为40度。
金山镇综合地质实
该褶皱分布在西部,穿过雨峰、奇峰,并被一个逆 掩断层切断,且被两个平移小断层错开,其延伸方 向为东北—西南。核部为下石炭统地层,两翼为上 石炭统地层,为背斜。西北翼产状315°∠50°, 东南翼被断层切断,转折端为弧线。枢纽近乎水平, 为直线,轴面向西北倾斜,属斜歪水平褶皱。该背 斜形成于晚白垩世之前。
第五阶段: K1 接受沉积,但沉积的范围不大, 滨海沉积环境 只出现K2岩层,没有K1岩层,发生海浸。 K2 浅海相稳定沉积 E 河流相稳定沉积
应力分析
M3
F2
M1
F4
M1 F3
M3
第三章
编图
3-1 彩图 3-2 纲要图 3-3 构造剖面图
3-1 地质彩图
3-2 纲要图
3-3 构造剖面图
金山镇地质AB剖面图
C
D
金山镇地质DC剖面图
第四章
构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展史
金山镇地区的地层可划分为两个构造层,即 D2—P3,T2构造层和K—E构造层,它们代 表着不同的地质演化阶段。其中D2—P3,T2 构造层由T2与P3的平行不整合面所限定的地 层系统和构造系统,可再划分为两个亚构造 层,即D2-P3构造层与T2构造层。 结合所学理论分析地质构造演化如下:
2-4 构造窗和飞来峰
构造窗:当逆冲推覆构造 发育地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 将部分外来岩块剥蚀掉而露出 下覆原地岩块时,表现在一片 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被断层 圈闭的由较年轻地层组成的原 地岩块,地貌上为凹陷和洼地 的负地形。 飞来峰:只在大片被剥露 出来的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 零零的被断层圈闭的外来岩块。
金山镇地质报告
目录第一章引言 (2)第二章地层及构造层 (2)第三章构造特征 (4)第四章构造发展简史 (8)第五章结束语 (9)参考文献 (9)附图I金山镇构造纲要图附图II金山镇地区联合地质剖面图附图III河北村地区正断层剖面图附图IV陵庄侵入岩剖面图第一章引言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由比例尺知图区面积约192平方千米, 图区位于伏牛山东南麓金山镇地区,主要山峰为:孤峰、奇峰、雨峰、伏牛山等, 最高峰为北部的渚岭主峰,海拔1800米,最低点为河北村小于800m ;该地区地势较为平缓,山峰、谷底落差不大;水系较发育,有1条干流,2条一级支流, 5条二级支流。
各支流的大体流向为由北西往南东。
从河流体系特点判断,地势为北西高南东低,从山峰的高度也可以判断出图区地势为北西高南东低。
金山镇地区人口4万,分布于王庄、安村、王家庄、河北村、金山镇等。
在图的东南方向有条较大的河。
村镇主要分布于这条河即其支流附近。
该地区经过了复杂的构造运动,形成了一系列褶皱和断层以及岩浆岩体的侵入:图区有 3 条较大的逆断层4条平滑断层5条正断层及7个向斜背斜,并且有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有一小块花岗岩和斑岩。
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为编制《金山镇地质构造纲要图》,《金山镇地区联合地质剖面图》和《河北村地区正断层剖面图》及《陵庄侵入岩剖面图》,分析该地区地层、构造及地质发展史,编写《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
第二章地层及构造层主要发育晚古生代以来地层,但缺失早三叠世(T1)、晚三叠世-晚侏罗世(T3-J3)和新近纪(N等时代地层。
该地区的地层主要有泥盆系地层(D)、石炭系地层(C)、二叠系地层(P)、三叠系地层(T)、白垩系地层(K)、古近系地层(E)。
其中,古近系地层分布在西北角,白垩系地层分布在西北部及东北部,三叠系地层分布在东北角及中部沿断层分布,其余大面积地区都为泥盆、石炭、二叠系地层。
2.1上古生界主要出露了中泥盆统(D2)、上泥盆统(D3)、石炭系(C)、二叠系(P)地层,其岩性及分布特点分述如下。
金山镇地质综合报告
金山镇构造地质学综合报告姓名:李磨迹学号:1001093017班级:1001093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6月12日目录第一章引言————————————————————第二章地层及构造层的划分—————————————第三章构造————————————————————第一节中泥盆纪至晚三叠纪构造层————————第二节早白垩纪到玩白垩纪构造层————————第四章地质发展史—————————————————第五章结束语———————————————————金山镇地质报告附图附图Ⅰ金山镇构造构造纲要图附图Ⅱ金山镇联合剖面图第一章引言1区域地理概况,山脉,河流及交通位置.研究区金山镇地处造山带,整体海拔在700——1800米之间,图中三条主要山脉呈北东走向近等间距分布于金山镇西北部,为中山。
该地区地形整体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诸岭海拔1800米,位于金山镇西北约8km,村庄主要分布于河流流经的图幅东南地势低处,其中干流近北北东方向向南流去,两条主要支流由西北部山区汇水而来注入干流在P1流经地区。
该地区构造活动较为强烈,海拔较高,所以交通不太便利,只能依山建路。
2.研究目的及意义本次实习为综合以前所学知识和实习经验设立,要求我们能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
3.完成工作量表1-1内容单位时间金山镇构造纲要图1件1小时金山镇联合剖面图1件2小时1份10小时金山镇综合地质报告第二章地层及构造层划分金山镇地区出露地层从中泥盆统到上白垩统,其中有两套地层缺失,分别为侏罗系和下三叠统。
根据地层产状及其接触关系判断侏罗系地层缺失为角度不整合,下三叠统地层缺失为平行不整合。
由此分为两个构造层,即K1-K2构造层,D2-T3构造层;以及两个构造亚层,即T2-T3构造亚层和D2-P2构造亚层。
各地层分述如下:表2—1分布面积岩性接触关系泥盆纪地层出露于东南部地区呈条带状产出约10km2 中深海向页岩及砂岩与上覆岩层整合接触,与下伏岩层关系未知石炭纪地层出露地域广泛,主要在西北部山区约230km2 滨浅海相砂岩及灰岩与上覆二叠系和下伏泥盆系岩层均为整合接触二叠纪地层各地区均有出露,主要发育于毗邻金山镇西北部呈地区呈北东走向约50km2 滨浅海相砂岩及灰岩同下伏石炭系整合接触,与上覆三叠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三叠纪地层主要出露与中部地区,同样呈北东走向约40km2 滨海相灰岩,泥灰岩与下伏二叠系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白垩系角度不整合接触侏罗纪地层该地区未见出露,可能在该地区该时期未接受沉积∕∕∕白垩纪地层出露与地区北部,约30km2 陆相砂岩与下伏三叠系角度不整合接触,产状近水平第三章构造该地区构造总体方向为北东南西向,沿该方向发育有一系列褶皱及断层,主要位于西北部山区,三条逆断层为典型逆冲推覆构造组合,也因此多发育近倒装和不完整的褶皱;次生构造方向为北西南东向,主要为一些平移断层和一系列正断层组成的地垒地堑。
构造描述金山镇
(一)前言本次实习是继之前几次构造实习之所学所练的一次综合训练。
要求了我们要熟练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内容,识图作图技能,并能够加以运用的一次重要的教学实习。
此金山镇地质图比例尺为1:100000,所显示内容丰富,最高峰为图北的诸岭海拔在1800米,其他山峰有雨峰(1500m)、奇峰(1600m)。
通过河流的特点来看可知整体地势北西高南东低。
区域内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密度不大,村镇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地势平缓的地区,其中包括金山镇,王家庄,河北村。
图中信息包括岩层的年代,岩性,主要的构造,村落等。
由于图内未标注等高线,作图时我们通过河流,山峰,峡谷等一些特殊的地貌因素大致的来判断高程。
通过出露的时代底层,判断其展布情况接触情况,形态特征,构造特征进行综合地图判断。
为此,我们制作了金山镇地区的构造纲要图。
1.地层:地质图上出现的地层有:……抄图。
中间缺失了T1和一阵套侏罗纪地层,地层的走向为北东南西走向。
东北角陵庄出现岩浆岩。
最古老的地层D2出现在东南角河北村一带。
最新的岩层出现在西北角和北部偏东地区K1,K2,这两处水平岩层与下伏地层(C2,C3,P1,P2,T2)形成角度不整合。
通过图中岩层界限描述得T2与P2中间缺失T1形成了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2岩浆岩:在金山镇地区东北角出露面积较小的花岗岩与花岗斑岩,其构造与周围岩体产状平行。
由于逆冲断层切割了花岗岩体,表示逆冲断层在花岗岩侵入之后形成,而花岗岩下方有地层T3,T2,P2,,表示花岗岩侵入在下方褶皱形成周后的时间形成。
花岗斑岩切割了花岗岩体却未切割K2地层,说明花岗斑岩的侵入在花岗岩侵入之后并且在K2形成之前。
3.构造:金山镇的地质图发育大规模褶皱,以及断层。
褶皱构造:金山镇的区褶皱总体组合为背向斜式,它们交替出现。
区域内褶皱轴迹近乎平行,走向大致为北东南西方向。
①奇峰-雨峰西北侧倒转背斜短轴褶皱,分布于奇峰-雨峰西北侧,延伸方向为北东南西向,核部为C1,宽度约为1000米,长度约6500米,平面上程不规则长半椭圆,长宽比约为13: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地质学金山镇实习作业及纲要图前言《构造地质学》这门课程是地质学最基础的支柱性的学科,熟练掌握构造地质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地质学的必备工具。
我们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大三上学期开这门课程,任课教师是张宏远和温长顺两位老师。
地质学是一门以地球物质组成、结构及其演化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地质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领域广阔,是关于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层圈的相互作用和其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根据研究内容和任务不同,以及生产要求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地质学又分为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
构造地质学主要从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沥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构造。
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本次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第一次水平岩层、第二次倾斜岩层、第三次极射赤平投影、第四次褶皱和第五次断层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
综合作业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种类型作业是重要的教学环节。
综合性作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综合分析一幅内容广泛的地质图。
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读图、作图以及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都具有较好的效果。
本次读图作业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即综合分析一幅内容广泛的地质图,——金山镇地区地质图。
要求在选定的图幅内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编出一幅构造纲要图,一幅地质剖面图以及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
由于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而且没有等高线,这就加大了此次综合作业的难度,我们只能先找出河流和峡谷,对照各个标高点高度,粗略地确定剖面图对应的高度,因而此剖面图要求我们从海平面以下1000米开始,这样才能使剖面图更完整些。
从地质图的图例上我们可以了解图区初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然后浏览一下地质图,概略地认识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地貌特征,并结合比例尺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分布形态和出露宽度的影响。
结合地层新老关系和地层产状,分辨不背斜和向斜、断层,进而分析其特征。
按要求应该绘制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河北村正断层系剖面图和陵庄岩体剖面图,可由于时间有限我只绘制了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
为了配合剖面图,我们编制了构造纲要图(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对图进行了用符号标志,把其构造层也进行了标注,不整合,岩体及岩脉明显标出。
图区有3条较大的逆断层4条平滑断层4条正断层及7个向斜背斜,并且有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有一小块花岗岩和斑岩。
在图的东南方向有条较大的河。
第一章地层由图例可以知道,该地区由早到晚依次沉积了D2、D3、C1、C2、P1、P2、P3、T2、K1、K2共十个时代的地层,他们分别为:D2:中泥盆统砂岩、砾岩,为河流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东南角的河北村背斜的核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
D3: 上泥盆统页岩、泥岩,为滨—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东南角的河北村背斜的翼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
C1: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为滨海沉积,该时代地层呈北东—南西方向条带状分布于图区的东南部、中部和西北部,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
C2:上石炭统粉砂岩、页岩,为滨—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呈北东—南西条带状分布于图区的东南部、中部和西北部,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P1: 下二叠统灰岩、泥岩,为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沿北东—南西向成条带状广泛分布于图区范围内,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
P2:中二叠统砂岩,为滨—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沿北东—南西方向分布于图区的中部,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
P3:上二叠统灰岩、页岩,为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仅呈一长条状沿北东—南西方向分布于图区中部,与上覆岩层T2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T2:中三叠统泥灰岩、灰岩,为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沿桑园—三岔河断裂呈长条状分布于图区中部,与上覆底层T2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K1:下白垩统砂岩、砾岩,为滨海或者湖相沉积,该时代地层仅呈一条带状分布于图区的西北角,与上覆岩层K2为整合接触关系,与下伏地层P3的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K2:上白垩统粉砂岩、页岩,为滨—浅海或者湖相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的西北角和北部,该时期的沉积范围增大,导致与下伏岩层存在超覆现象,由于该区内存在K1—T2角度不整合,所以该地区地层可以划分为两个构造层:D2—T2构造层和K1—K2构造层构造层D2—T2构造层:这套地层遍布图区,其为遭受断层和褶皱改造地区,总体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在北西—南东方向上成条带状分布,对称式或者不对称式重复出现,地层走向大多为北东—南西向,倾向北西或南东,倾角<50度,西部岩层倾角较小,南部岩层产状较陡,倾角达到了70度。
该构造层内存在一个缺失面—T1时代的地层,即T2与P3之间存在一个平行不整合面。
故又可以把这个构造层分为两个亚构造层:D2—P3亚构造层和P3亚构造层。
K1—K2构造层:这套地层分布于图区的西北部和北部,产状近水平,且地层产状变化较小,在这套地层中发育有①花岗斑岩脉的侵入②超覆现象两种构造地质现象,超覆现象说明该地区在K 时代曾发生大规模的海进运动,导致新形成的大规模岩层覆盖在了先形成的较老地层之上。
第二章岩浆岩该地区发育有两种岩浆岩,位于陵庄周围的花岗岩和位于李家西侧以及陵庄东侧的斑岩脉。
花岗岩:分布于图区的东北角,在陵庄周围大面积分布,面积约为4.6k㎡,规模属于岩株,与围岩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该花岗岩体侵入P3—T2地层及其所形成的褶皱构造,又由于它被陵庄—三岔河逆掩断层所切穿,所以它的形成时期晚于褶皱形成时期而早于逆掩断层的形成时期。
斑岩脉:二者均呈长条状分别分布于图区的西侧和东北角,分别位于李家西侧和陵庄东侧。
前者走向为北东—南西向,面积约为1.8k㎡,与威严的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根据它与围岩的截切关系,可以判断其形成时期晚于E;后者走向为南北走向,面积约为2.0 k㎡,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
根据它与围岩的截切关系,可以判断其亦形成于E之后。
故二者为同期形成。
第三章构造这个地区的构造类型以褶皱和断层为主,二者均在图区内广泛分布,其次还分布有不整合接触。
图区内褶皱构造主要由 1.河北村—金山镇线性背斜褶皱;2.五里河—渚岭短轴背斜倒转褶皱;3.奇峰—雨峰短轴背斜残破褶皱;4.李家短轴背斜斜歪褶皱;5.三岔河向斜褶皱五个组成,它们的褶皱枢纽倾伏向基本均为北东—南西向,褶皱形态为北西—南东向的压缩和北东—南西向的伸长。
图区内断层构造主要由1. 河北村正断层系;2. 奇峰—雨峰逆冲断层;3. 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4. 五里河构造窗,孤峰、安村飞来峰;5. 雨峰—奇峰走滑断层系等五个断层构造组成。
其中正断层系位于图区东南角,是由一系列北西—南东向的正断层组成,断层面倾向较陡,倾角较大,达到了85度,近乎直立,断层系的五条正断层组成了“两垒一堑”的构造形式;两条逆冲断层的走向均为北东—南西向,且沿走向断层横贯图区,倾向均为北西,且倾角相近,约为20度左右;构造窗及飞来峰均位于图区中部;两条大的走滑断层分布于奇峰雨峰附近,走向为北西—南东向。
1.褶皱构造(沿东南—西北的方向进行分析)⑴河北村—金山镇线性背斜褶位于桑园—五里河逆冲断层东侧,西起王各庄南部,东至金山镇东部,区内延伸约6.5Km;背斜走向北东—南西,东北部的枢纽向南西方向倾伏,西南部的枢纽向北东方向倾伏,核部为中泥盆统砂岩、砾岩,两翼为D3—C1—C2—P1—P2时代的地层,两翼地层倾角约35度~50度,为开阔褶皱,转折端呈圆弧状,轴面近于直立,为短轴褶皱。
⑵五里河—渚岭短轴背斜倒转褶皱位于桑园—五里河逆冲断层西侧,南起五里河,北至渚岭,区内延伸约16Km;背斜走向为北东—南西,枢纽倾伏向为北东—南西,核部为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翼部为C2—P1—P2时代的地层,且两翼的倾向相同,均倾向北西,倾角不等,西侧翼倾角约40度,东侧翼倾角约70度,翼间角约30~40度,,为中常褶皱,东侧翼地层发生倒转,转折端呈圆弧状,轴面斜歪,倾向南西,倾角约45度,为短轴褶皱。
⑶奇峰—雨峰短轴残破背斜褶皱位于奇峰—雨峰逆冲断层西侧,区内延伸约13Km,走向为北东—南西,枢纽倾伏向为北东—南西,核部为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翼部为C2—P1时代的地层,且由于逆冲推覆作用导致该背斜缺少东部翼,只有西侧翼,故为残破褶皱,西北侧翼岩层倾向北西,倾角约50度,东侧翼的岩层产状不明,转折端呈圆弧状,轴面近于直立,为短轴褶皱。
⑷李家短轴背斜斜歪褶皱位于奇峰—雨峰西侧,区内延伸约10Km,走向为北东—南西,枢纽倾伏向为北东—南西,核部为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翼部为C2—P1—P2时代的地层,由于存在后期的超覆作用,所以将西侧翼部分覆盖住,西侧翼倾向北西,倾角约45度,东侧翼倾向南动,倾角约70度,转折端呈圆弧状,轴面发生斜歪,倾角约60度,为短轴褶皱。
⑸三岔河向斜褶皱位于桑园—五里河逆冲断层东南侧,由于逆冲推覆作用,导致该向斜在区内延伸仅为2.5Km左右,向斜走向为北东—南西,枢纽倾伏向为南西,核部为T2—中三叠统泥灰岩、灰岩,翼部为P2—P3时代地层,西侧翼倾向西,倾角约85度,东侧翼倾向北西,倾角约45度,为中常褶皱,转折端呈圆弧状,轴面斜歪,为短轴褶皱。
全区褶皱总体构造型式为侏罗山式褶皱。
2.断层构造(沿东南—西北的方向进行分析)⑴河北村正断层系发育于河北村背斜褶皱的核部与转折端,由一系列—5条走向北西—南西向的正断层组成,沿北东—南西向延伸,延伸长度较短,约为1.5Km左右,由西南到东北依次为:断层1、断层2、断层3、断层4、断层5,其中断层1和断层4倾向南西,倾角为80度和85度;断层2、3、5倾向北东,倾角为85度左右,断层1和2、4和5形成地垒,断层3和4形成地堑,所以该套正断层系形成了“两垒一堑”的正断层组合。
正断层组合将河北村背斜所截切,故其形成晚于或和褶皱同期形成,它是受到北西—南东方向的挤压和北东—南西方向的拉伸应力场条件下形成的。
⑵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位于五里河—桑园一带,沿北东—南西方向延伸并且贯穿图区,延伸长度约为20Km,断层面走向大致为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约20度,断层的上盘为五里河—渚岭背斜构造,下盘为桑园—三岔河向斜构造,由于推覆作用,下盘局部缺失了T2和P3时代的地层,该断层的存在导致了岩层界限的不连续,发生了错位,断层上盘相对下盘向南东方向移动,由断层上盘的五里河构造窗和下盘的孤峰飞来峰可以确定该断层的断距约为2.5Km,由断层与岩层的截切关系可以判断该断层形成于T2之后,是受到北西—南东东方向的挤压应力以及其造成的北东—南西向的拉伸应力下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