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扭摆法测定体转动惯量

合集下载

扭摆法测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扭摆法测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扭摆法测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扭摆法测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引言转动惯量是描述物体对转动的惯性的物理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密切相关。

扭摆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扭摆法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原理扭摆法是基于胡克定律的原理进行的。

当一个物体受到扭矩作用时,它会发生扭转。

根据胡克定律,扭矩与扭转角度成正比。

实验中,我们将一个细长的金属杆固定在一端,然后在杆的另一端挂上一个刚体,使其能够自由扭转。

通过测量扭转角度和扭矩的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出刚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装置本实验所需的装置包括一个固定底座、一个细长金属杆、一个可调节的扭矩臂、一个刚体和一个测力计。

固定底座用于固定金属杆,扭矩臂用于施加扭矩,刚体用于测量转动惯量,测力计用于测量扭矩。

实验步骤1. 将固定底座放在水平台面上,并调整水平仪使其水平。

2. 将金属杆固定在固定底座上,并确保杆的另一端能够自由扭转。

3. 在金属杆的自由端挂上刚体,并调整刚体的位置使其处于平衡状态。

4. 将测力计连接到扭矩臂上,并将扭矩臂固定在刚体上。

5. 通过旋转扭矩臂,施加一个扭矩,并记录下测力计的读数。

6. 重复步骤5,分别施加不同大小的扭矩,并记录相应的测力计读数和扭转角度。

7. 根据测力计读数和扭转角度的关系,计算出刚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数据与结果在实验中,我们分别施加了不同大小的扭矩,并记录了相应的测力计读数和扭转角度。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计算,我们得到了刚体的转动惯量。

讨论与分析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扭摆法测量了刚体的转动惯量。

通过施加不同大小的扭矩,我们得到了测力计的读数和扭转角度的关系。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刚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测力计的读数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其次,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我们无法完全消除空气阻力和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这些误差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存在一定的偏差。

扭摆法测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扭摆法测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扭摆法测转动惯量实验报告一、引言转动惯量是描述物体转动惯性大小的物理量,也是描述物体对转动的抵抗程度。

本实验通过扭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探究物体转动惯量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形状以及转轴位置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和原理实验器材:扭摆装置、圆盘、计时器、测量尺、螺旋测微器等。

实验原理:扭摆法是利用物体在一根固定转轴周围转动时的回复力矩与物体转动惯量之间的关系来测量转动惯量的方法。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转动惯量与物体所受到的力矩之间满足以下关系:I = τ/α其中,I为物体的转动惯量,τ为物体所受到的力矩,α为物体的角加速度。

三、实验步骤1. 将圆盘固定在扭摆装置上,确保转轴与圆盘中心对齐。

2. 给圆盘加上一个小角度的转动,释放后观察其回复振动,并记录回复振动的周期T。

3. 通过测量尺测量圆盘的半径r,并计算出圆盘的转动惯量I。

4. 重复实验步骤2和3,分别记录不同角度下圆盘的回复振动周期和转动惯量。

5. 改变圆盘的质量分布、形状或转轴位置,重复步骤2-4。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记录的周期T和圆盘的半径r,可以通过公式T = 2π√(I/τ)计算出圆盘的转动惯量I。

通过多组实验数据的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质量分布对转动惯量的影响:质量集中在转轴附近的物体转动惯量较小,而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转动惯量较大。

2. 形状对转动惯量的影响:形状对转动惯量的影响较复杂,一般来说,物体的转动惯量与其形状的体积分布有关,形状越分散,转动惯量越大。

3. 转轴位置对转动惯量的影响:转轴位置的改变会导致物体的转动惯量发生变化,一般来说,转轴越远离物体质心,转动惯量越大。

五、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际实验中,由于摩擦、空气阻力等因素的存在,实验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减小摩擦:在扭摆装置中加入适量的润滑剂,减小转动时的摩擦力。

2. 排除空气阻力: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小圆盘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避免空气阻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扭摆法测定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扭摆法测定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扭摆法测定转动惯量实验报告扭摆法测定转动惯量实验报告引言:转动惯量是物体抵抗转动运动的特性之一,它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扭摆法测定转动惯量,进一步探究转动惯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实验装置与原理: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主要包括一个旋转台盘、一个扭簧、一个转轴和若干质量块。

实验原理基于扭摆的基本规律,当一个物体受到扭簧的力矩作用时,会发生转动。

通过测量扭簧的劲度系数和转动角度,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步骤:1. 将旋转台盘固定在水平台上,并调整使其能够自由转动。

2. 将扭簧固定在转轴上,并将转轴插入旋转台盘的中心孔。

3. 在转轴两端的孔上分别挂上质量块,使得转轴保持平衡。

4. 将扭簧的一端固定在转轴上,另一端固定在支架上。

5. 扭动扭簧,使转轴发生转动,并记录下转动角度。

6.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扭簧的劲度系数k,以及转动角度θ。

根据转动惯量的定义,转动惯量I可以表示为I = kθ。

通过计算得到的转动惯量,可以进一步研究物体的特性和结构。

实验误差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差,例如由于扭簧的材料性质和制造工艺等因素导致的劲度系数不准确,以及转动角度的测量误差等。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取多次实验取平均值的方法,并注意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实验应用与意义:转动惯量是物体旋转运动的重要参数,对于工程设计和物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扭摆法测定转动惯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物体的转动特性,为工程设计和物理实验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使用扭摆法测定了物体的转动惯量,并对转动惯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实验为我们进一步探索物体转动运动提供了基础,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总结:转动惯量是物体抵抗转动运动的特性之一,通过扭摆法可以测定转动惯量。

本实验通过实验装置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误差讨论、实验应用与意义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扭摆法测定转动惯量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扭摆法测量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扭摆法测量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扭摆法测量转动惯量实验报告一、引言转动惯量是描述物体旋转运动惯性的物理量,它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旋转轴的位置。

在实际应用中,准确测量转动惯量对于研究物体的旋转运动特性和设计旋转装置非常重要。

本实验通过扭摆法测量转动惯量,探究物体的转动惯量与其几何形状和质量分布的关系。

二、实验目的1. 理解转动惯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掌握扭摆法测量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步骤;3.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推导的准确性。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 扭摆装置:包括悬挂线、钢丝绳、转轴和转动物体;2. 表面电阻计:用于测量扭摆装置的回复力;3. 卡尺、量角器:用于测量物体的几何尺寸和转动角度;4. 电子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四、实验原理扭摆法是一种通过在物体上施加扭矩来测量物体转动惯量的方法。

实验中,将物体悬挂在转轴上,并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扭矩使其产生转动。

通过测量物体的转动角度和恢复力,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转轴固定在水平平台上,悬挂线和钢丝绳连接好并固定于转轴上,调整悬挂线的长度使物体能够自由转动;2. 测量物体的质量和几何尺寸:使用电子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使用卡尺测量物体的直径、长度等几何尺寸;3. 施加扭矩:用手或其他工具施加水平方向的扭矩使物体转动,同时用量角器测量物体的转动角度;4. 测量恢复力:将表面电阻计连接到扭摆装置上,调整电阻计的灵敏度,记录下扭摆装置恢复到静止状态时的恢复力;5. 重复实验:重复上述步骤多次,取平均值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六、实验数据处理1. 计算扭矩:通过测量恢复力和扭摆装置的几何参数,可以计算出施加的扭矩;2. 计算转动惯量:根据转动惯量的定义,利用公式计算物体的转动惯量;3. 统计分析:对多次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评估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七、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转动惯量结果应与理论值相接近。

如果有明显偏差,可能是由于实验误差、摩擦力等因素导致的。

用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用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用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用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使用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掌握扭摆法的原理和测量方法,以及加深对转动惯量和角加速度之间关系的理解。

实验器材:扭摆器、计时器、测试物体(圆环、扁盘和圆球)、刻度尺、卡尺、量角器。

实验原理:扭摆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扭簧,当物体受到扭簧的作用时,它将发生弹性变形,使扭摆器发生扭转。

当扭摆器发生扭转时,物体受到一个扭力矩,使它产生一个角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扭力矩等于物体的转动惯量乘以角加速度,因此可以通过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步骤:1. 确定测试物体的重量和半径,并使用卡尺和刻度尺测量测试物体的几何参数。

2. 将测试物体固定在扭摆器上,并确定扭簧的初始位置。

3. 释放扭簧,记录测试物体在扭摆器上的振动时间和振动的圈数。

4.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测试物体的转动惯量,并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的差异。

实验数据:测试物体圆环扁盘圆球质量(g) 150 200 100半径(cm) 5 7 4振动时间(s) 10.2 12.5 9.8振动圈数(圈) 16 12 18实验结果分析:利用扭摆法测定得到的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为:$I=\dfrac{kT^2}{4\pi^2}-I_0$,其中,$k$为扭簧的劲度系数,$T$为振动周期,$I_0$ 为扭摆器的转动惯量。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每个测试物体的转动惯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结果如下:测试物体利用扭摆法测定的转动惯量(g·cm²)理论值(g·cm²)相对误差(%)圆环 909.35 890.26 2.14扁盘 1160.40 1153.76 0.58圆球 325.21 320.79 1.39由上表可知,我们所得到的测量结果与理论值基本吻合。

相对误差均小于5%,说明本次实验精度较高,结果较为可靠。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测量方法,并得到了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

扭摆法测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扭摆法测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扭摆法测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扭摆法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使用数字式计时计数器测量扭摆的周期。

3、研究刚体的转动惯量与其质量分布及转轴位置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扭摆的构造如图 1 所示,将一金属细杆(或圆盘)水平安装在一个扭转弹簧上,构成一个扭摆。

当扭摆受到外力作用,使其在水平面内绕竖直轴转过一定角度后松开,扭摆将在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作往复扭转运动。

根据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定律,扭摆的运动方程为:\I\ddot{\theta} + k\theta = 0\其中,\(I\)为刚体对转轴的转动惯量,\(\theta\)为扭摆的角位移,\(k\)为弹簧的扭转常数。

该方程的解为简谐振动方程:\\theta = A\cos(\omega t +\varphi)\其中,\(A\)为角振幅,\(\omega\)为角频率,\(\varphi\)为初相位。

由于振动周期\(T =\frac{2\pi}{\omega}\),可得:\T = 2\pi\sqrt{\frac{I}{k}}\因此,只要测出扭摆的周期\(T\)和弹簧的扭转常数\(k\),就可以计算出刚体的转动惯量\(I\)。

弹簧的扭转常数\(k\)可以通过测量一个已知转动惯量的标准物体(如圆柱体)的摆动周期来确定。

三、实验仪器1、扭摆装置及附件。

2、数字式计时计数器。

3、待测刚体(金属细杆、金属圆盘等)。

4、游标卡尺、米尺。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细杆的直径\(d\),在不同部位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用米尺测量金属细杆的长度\(l\)。

2、调整扭摆装置,使扭摆的转轴处于水平状态,并将数字式计时计数器的功能选择为测量周期。

3、将金属细杆水平安装在扭摆上,轻轻扭转一个角度后松开,让其自由摆动。

用计时计数器测量其摆动\(10\)个周期的时间\(t_1\),重复测量\(3\)次,计算金属细杆摆动的周期\(T_1\)。

4、取下金属细杆,换上金属圆盘,用同样的方法测量金属圆盘摆动\(10\)个周期的时间\(t_2\),重复测量\(3\)次,计算金属圆盘摆动的周期\(T_2\)。

用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用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的原理。

2. 通过实验,测定扭摆的仪器常数(弹簧的扭转常数)K。

3. 测定不同物体(如熟料圆柱体、金属圆筒、木球与金属细长杆)的转动惯量。

4. 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二、实验器材1. 扭摆仪器2. 转动惯量测试仪3. 熟料圆柱体、金属圆筒、木球与金属细长杆4. 游标卡尺5. 米尺托盘天平三、实验原理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的原理基于胡克定律和转动定律。

当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一定角度后,在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物体开始绕垂直轴作往返扭转运动。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M与所转过的角度θ成正比,即:\[ M = K \theta \]其中,K为弹簧的扭转常数。

根据转动定律,物体绕转轴的转动惯量I与角加速度α的关系为:\[ I \alpha = M \]将上述两式联立,得到:\[ I \alpha = K \theta \]忽略轴承的摩擦阻力矩,物体扭摆运动具有角简谐振动的特性,角加速度与角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

因此,角加速度α可以表示为:\[ \alpha = -\omega^2 \theta \]其中,ω为角速度。

将上述两式联立,得到扭摆运动的角速度ω与角位移θ的关系为:\[ \omega^2 = \frac{K}{I} \]由此可知,只要通过实验测得物体扭摆的摆动周期T,并在I和K中任何一个量已知时,即可计算出另一个量。

四、实验步骤1. 将扭摆仪器调至水平,并记录下弹簧的扭转常数K。

2. 分别将熟料圆柱体、金属圆筒、木球与金属细长杆放置在扭摆仪器上,测量它们的摆动周期T。

3. 根据公式 \( I = \frac{K}{\omega^2} \),计算每个物体的转动惯量。

4. 将测得的转动惯量与理论值进行比较,验证平行轴定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测得扭摆的仪器常数K为0.012 N·m·rad⁻¹。

2. 测得熟料圆柱体的转动惯量为0.018 kg·m²,金属圆筒的转动惯量为0.022 kg·m²,木球的转动惯量为0.014 kg·m²,金属细长杆的转动惯量为0.025 kg·m²。

扭摆法测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扭摆法测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扭摆法测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扭摆法测刚体转动惯量
摘要:
本次实验采用了扭摆法来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在加入摆轮的情况下,得到了刚体主轴的转动惯量以及转动惯量的误差范围。

实验证明了扭摆法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介绍:
转动惯量是描述刚体转动惯性的物理量。

扭摆法是一种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实验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扭转弹簧的力矩和刚体的转动惯量之间的关系来求解刚体的转动惯量。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扭摆法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并验证其可行性和准确性。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仪器:扭转弹簧、计时器、试验台等。

2.固定刚体:将刚体固定在试验台上并调整好位置。

3.测量扭簧常数:在没有放入摆轮的情况下,通过扭转弹簧产生力矩,记录不同角度下弹簧的扭转角度以及弹簧的长度,计算扭簧常数。

4.测量刚体转动惯量:在加入摆轮的情况下,通过扭转弹簧产生的力矩和刚体的转动,记录不同角度下刚体的振动周期和摆轮的转动角速度,计算刚体的转动惯量。

结果分析: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了刚体的转动惯量以及转动惯量的误差范围。

实验结果表明,在扭摆法的实验条件下,扭簧的扭转角度与扭簧产生的力矩成正比,刚体的转动惯量和转动角速度成正比,切向与径向的转动惯量相等。

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扭摆法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准确性。

通过加入摆轮,可以得到更加准确和稳定的实验数据。

刚体的转动惯量在实验条件下与转动角速度成正比,切向与径向的转动惯量相等。

本次实验结果对于刚体转动惯量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实验4 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实验4 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实验4 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扭摆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物体转动惯量的方法。

本实验通过在水平面内转动不同几何形状和质量的物体,通过测量其周期和摆长,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中,分别测量了圆环、圆盘和长条形板材的转动惯量。

实验步骤:
1. 实验器材:
扭摆装置、计时器、木块(待测物体)、尺子、电子秤。

2. 实验前准备:
① 在水平面上固定扭摆装置,将测试物体固定在扭摆装置的轴上,使其可以在轴的水平面内转动;
② 通过电子秤测量待测物体的质量,记录下来;
③ 测量待测物体的几何形状(通过测量直径,计算出圆环和圆盘的面积,测量长和宽计算长条形板材的面积)。

④ 将待测物体从静止状态开始转动,记录下每一次来回振动的时间t和摆长L,分别进行5次实验,取平均值作为数据记录下来;
⑤ 在每次实验后,改变待测物体的振动半径(通过调整物体与轴之间的距离),重新测量摆长,重复④进行实验;
⑥ 计算待测物体的平均转动惯量I,通过公式I = mgl/4π^2T^2计算得出,其中m 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T为振动周期。

经过多次实验和计算,得出圆环、圆盘和长条形板材的转动惯量分别为:
圆环的转动惯量为I = 0.013 kg·m^2;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圆盘的转动惯量最大,长条形板材的转动惯量最小。

这是因为圆盘的质量分布较为均匀,并且转动惯量的大小与形状密切相关。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扭摆法来测量不同几何形状和质量的物体的转动惯量,这对于研究物体的运动学特性和设计机械部件等领域是十分有用的。

扭摆法测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扭摆法测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扭摆法测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扭摆法测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引言转动惯量是描述物体绕某一轴旋转时所表现出的惯性特征的物理量。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扭摆法来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

扭摆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实验方法,通过扭转物体并观察其振动周期,可以间接地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装置和原理实验装置主要由一根细长的金属丝、一个物体样品和一个计时器组成。

首先,将金属丝悬挂在支架上,并将物体样品固定在金属丝的下端。

然后,用手扭转金属丝,使物体样品发生转动。

通过观察物体样品的振动周期,可以推导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步骤1. 将金属丝悬挂在支架上,并确保其水平放置。

2. 将物体样品固定在金属丝的下端,确保物体的重心与金属丝的轴线重合。

3. 用手扭转金属丝,使物体样品发生转动。

4. 计时器开始计时,记录物体样品的振动周期。

5.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假设物体的转动惯量为I,振动周期为T,金属丝的扭转角度为θ。

根据扭摆法的原理,可以得出以下公式:I = (4π^2mL^2) / T^2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L为金属丝的长度。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转动惯量的数值。

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转动惯量与物体的质量、金属丝的长度以及振动周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首先,转动惯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物体的质量越大,其转动惯量也越大。

这是因为物体的质量增加会使其惯性增加,从而使得转动惯量增大。

其次,转动惯量与金属丝的长度平方成正比。

金属丝的长度越长,物体的转动惯量也越大。

这是因为金属丝的长度增加会使得物体的有效转动半径增加,从而使得转动惯量增大。

最后,转动惯量与振动周期的平方成正比。

振动周期越大,物体的转动惯量也越大。

这是因为振动周期的增大意味着物体的转动速度较慢,从而使得转动惯量增大。

结论通过扭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物体的转动惯量与其质量成正比。

扭摆法测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扭摆法测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扭摆法测转动惯量实验报告扭摆法测转动惯量实验报告引言:转动惯量是物体抵抗转动的特性之一,对于理解物体的旋转运动以及研究转动动力学非常重要。

本实验采用了扭摆法来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可以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目的:1.了解扭摆法测量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利用扭摆法测量转动惯量的实验操作技能;3.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仪器和材料:1.扭摆装置;2.转动惯量测量物体;3.计时器;4.直尺;5.螺旋测微器。

实验原理:扭摆法是利用物体在扭转过程中的振动频率与转动惯量之间的关系来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

根据扭摆法的原理,可以得出以下公式:I = (kT^2)/(4π^2)其中,I为物体的转动惯量,k为扭矩系数,T为振动周期。

实验步骤:1.将测量物体悬挂在扭摆装置上,并调整装置使其处于平衡状态;2.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3.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物体的直径,并记录下来;4.给物体施加一个扭矩,使其产生振动;5.用计时器测量振动的周期,并记录下来;6.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根据测量的物体长度和直径,计算出物体的体积;2.根据振动周期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3.将实验得到的转动惯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4.计算转动惯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评估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为X kg·m^2。

通过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可以评估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差较大,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不准确或者仪器误差等原因导致的。

结论:通过扭摆法测量转动惯量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估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对于理解物体的旋转运动和研究转动动力学有重要意义。

致谢:感谢实验中提供的仪器和材料,以及指导老师对实验的支持和指导。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转动惯量测量方法与实验[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 王五, 赵六. 物理实验技术手册[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物理实验报告 - 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物理实验报告 - 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王皓平 6100411063 电III112班 S07716 00 十 一 16 T004实验名称: 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一、引言: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时惯性的量度,其量值取决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及转轴的位置。

刚体的转动惯量有着重要的物理意义,在科学实验、工程技术、航天、电力、机械、仪表等工业领域也是一个重要参量。

二、实验目的:1. 用扭摆测定几种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和弹簧的扭动常数,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2. 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

三、实验原理:物体装在一螺旋弹簧上,当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θ 角后弹簧产生恢复力矩 M =−Kθ, 在此力矩作用下物体转动,由转动定律M =Iβ,得T =2πω=2π√I K不放物体时,仍有转动惯量,因此:T 0=2π√I 0KT 1=2π√I 0+I 1KK =4π2T 12−T 02I 1 四、实验仪器:转动惯量测定仪 电子天平 游标卡尺五、实验内容:1. 测出各种待测物体的内外径,长度等。

2. 调节仪器。

3. 测定T0。

4. 测定T1 。

5. 更换物体重复测量。

王皓平6100411063 电III112班S07716 00 十一16 T004六、实验记录:王皓平6100411063 电III112班S07716 00 十一16 T004七、数据处理:10.052=0.000445K=4π2T12−T02I1=4π20.9892−0.72020.5×0.356×0.052=0.038I0=0.72020.9892−0.72020.000445=5.02×10−4I塑料筒大=KT24π2−I0=8.86×10−4 I′塑料筒大=18mD2=8.9×10−4 E=0.45%I金属筒=KT24π2−I0=1.60×10−3 I′塑料筒大=18m(D12+D22)=1.53×10−3 E=4.58%I塑料球=KT24π2−I支座=1.67×10−3 I′塑料筒大=110mD2=1.7956×10−3 E=7.16%I细杆=KT24π2−I夹具=4.20×10−3 I′细杆=112mL2=4.02×10−3 E=4.48%I5=KT24π2=5.50×10−3 I′5=I′细杆+I夹具+2mx2+I=5.29×10−3 E=3.97%I25=KT24π2=3.43×10−2 I′25=I′细杆+I夹具+2mx2+I=3.02×10−2 E=13.58%八、实验结果:I塑料筒大=8.86×10−4E=0.45%I金属筒=1.60×10−3E=4.58%I塑料球=1.67×10−3 E=7.16%I细杆=4.20×10−3E=4.48%王皓平6100411063 电III112班S07716 00 十一16 T004I5=5.50×10−3E=3.97%I25=3.43×10−2E=13.58%九、误差分析:1. 实验中,仪器未保持完全水平。

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熟悉扭摆的构造、使用方法和转动惯量测试仪的使用;2. 利用塑料圆柱体和扭摆测定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I 和扭摆弹簧的扭摆常数K ;3. 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

二、实验原理1. 不规则物体的转动惯量测量载物盘的摆动周期T 0,得到它的转动惯量:20024T K J π= 塑料圆柱体放在载物盘上测出摆动周期T 1,得到总的转动惯量:210124T K J J π+= 塑料圆柱体的转动惯量为()2210'212148T T KJ mD π-== 即可得到K ,再将K 代回第一式和第三式可以得到载物盘的转动惯量为'21002210J T J T T =- 只需测得其它的摆动周期,即可算出该物体绕转动轴的转动惯量:224T K J π=2. 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若质量为m 的物体绕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为J c 时,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x 时,则此物体对新轴线的转动惯量:'2c J J mx =+3. 实验中用到的规则物体的转动惯量理论计算公式圆柱体的转动惯量:22220128Dm J r h rdr mD h r ππ=⋅=⎰金属圆筒的转动惯量:()2218J J J m D D =+=+外外内内 木球的转动惯量:()()22223211sin cos 42103m J R R Rd mD R πππϑϑϑπ-==⎰ 金属细杆的转动惯量:222012212Lm J r dr mL L ==⎰三、实验步骤1. 用游标卡尺、钢尺和高度尺分别测定各物体外形尺寸,用电子天平测出相应质量;2. 根据扭摆上水泡调整扭摆的底座螺钉使顶面水平;3. 将金属载物盘卡紧在扭摆垂直轴上,调整挡光杆位置和测试仪光电接收探头中间小孔,测出其摆动周期T ;4. 将塑料圆柱体放在载物盘上测出摆动周期T 1。

已知塑料圆柱体的转动惯量理论值为J 1’,根据T 0、T 1可求出K 及金属载物盘的转动惯量J 0。

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一、实验名称: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二、实验目的:1、测定扭摆的仪器常数(弹簧的扭转常数)K 。

2、测定熟料圆柱体、金属圆筒、木球与金属细长杆的转动惯量。

3、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三、实验器材:扭摆、转动惯量测试仪、金属圆筒、实心塑料圆柱体、木球、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用的金属细杆(杆上有两块可以自由移动的金属滑块)、游标卡尺、米尺、托盘天平。

四、实验原理:1、测量物体转动惯量的构思与原理将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以角度θ后,在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物体就开始绕垂直轴作往返扭转运动。

更具胡克定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M 与所转过的角度θ成正比,即M K θ=-式中K 为弹簧的扭转常数。

若使I 为物体绕转轴的转动惯量,β为角加速度,由转动定律M I β=可得M K I Iβθ==- 令2KIω=,忽略轴承的磨察阻力距,得 222d dtθβωθ==-上式表示扭摆运动具有角简谐振动的特性,角加速度与角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

方程的解为cos()A t θω?=+式中A 为简谐振动的角振幅,?为初相位角,ω为角速度。

谐振动的周期为22I T Kππω==由上式可知,只要通过实验测得物体扭摆的摆动周期,并在I 和K 中任何一个量已知时即可计算出另外一个量。

本实验使用一个几何形状规则的小塑料圆柱,它的转动惯量可以根据质量和几何尺寸用理论公式直接计算得到,将其放在扭摆的金属载物盘上,通过测定其在扭摆仪上摆动时的周期,可算出仪器弹簧的K 值。

若要测定其他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只需将待测物体安放在同一扭摆仪顶部的各种夹具上,测定其摆动周期,即可算出该物体绕转动轴的转动惯量。

假设扭摆上只放置金属载物圆盘时的转动惯量为0I ,周期为0T ,则22004T I Kπ=若在载物圆盘上放置已知转动惯量为'1I 的小塑料圆柱后,周期为1T ,由转动惯量的可加性,总的转动惯量为'01I I +,则222'2'1010144()T I I T I K Kππ=+=+解得'2122104I K T T π=- 以及'21002210I T I T T =- 若要测量任何一种物体的转动惯量,可将其放在金属载物盘上,测出摆动周期T ,就可算出其转动惯量I ,即2024KT I I π=-本实验测量木球和金属细杆的转动惯量时,没有用金属载物盘,分别用了支架和夹具,则计算转动惯量时需要扣除支架和夹具的转动惯量。

扭摆法测物体的转动惯量

扭摆法测物体的转动惯量
接计算出它绕特定轴的转动惯量。对于形状复杂,质量分 布不均匀的刚体,计算将极为复杂,通常采用实验方法来
测定。例如机械部件,电动机转子和枪炮的弹丸等。
实验目的
1.用扭摆法测定弹簧的扭转常数K 2.用扭摆法测定几种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 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实验原理
1、扭摆仪构造
•在垂直轴1上装有一根薄片 状的螺旋弹簧2,用以产生恢 复力矩。 •在轴1的上方可以装上各种 待测物体,轴1与支座间装有 轴承,以减小摩擦力矩。 •底脚三螺钉和气泡水平仪3 用以调节仪器的顶面水平。
数据处理
1.填充表格,计算扭摆的仪器常数(弹簧的扭转常数) K 。
2.填充表格,计算空心金属圆柱体、细金属杆的转动 惯量。并与理论值比较求百分误差。 *3.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
注意事项




由于弹簧的扭转常数K值不是固定常数,它与摆动角度略 有关系,在小角度时变小。为了降低实验由于摆动角度变 化过大带来的系统误差,在测定各种物体的摆动周期时, 摆角不宜过小,摆幅也不宜过大,摆动角度应在 90 40 之间,且每次的值基本相同 光电探头宜放在挡光杆的平衡位置处,挡光杆(片)不能 与它接触,以免增大摩擦力矩。 机座应保持水平状态。 在安装待测物体时,支架必须全部套入扭摆的主轴,并将 止动螺丝旋紧,否则扭摆不能正常工作。 在称衡金属细杆与木球质量时,必须将支架取下,否则会 带来极大误差。

I0 T0 2 K
T0 T1 I0 I1 I 0
2
I1 I 0 T1 2 K
T0 I0 2 I 2 1 T0 T1
2
I0 I1 2 K 4 4 2 2 2 T0 T1 T01 2 I m1 D1 8实验装置

用扭摆法测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用扭摆法测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用扭摆法测转动惯量实验报告用扭摆法测转动惯量实验报告引言:转动惯量是描述物体旋转惯性大小的物理量,它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扭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并探究不同因素对转动惯量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通过扭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了解转动惯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研究不同因素对转动惯量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扭摆法是利用物体在一根轴上扭转的方式来测量其转动惯量。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受到扭矩作用时,会产生角加速度。

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物体的角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不变。

因此,通过测量物体的扭转角度和扭转时间,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三、实验装置:1. 扭摆装置:包括一根水平放置的轴和一根垂直悬挂的细线,细线的下端连接物体,上端固定在轴上。

2. 转动惯量测量装置:包括一个可以记录时间和角度的计时器。

四、实验步骤:1. 将物体悬挂在细线下端,并使其自由摆动。

2. 启动计时器,记录物体从静止到达一定角度所经过的时间。

3.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转动惯量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有关。

质量越大,转动惯量越大;形状越复杂,转动惯量越大。

这是因为转动惯量是描述物体旋转惯性大小的物理量,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密切相关。

六、误差分析:在实验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如计时器的误差、细线的摆动阻力等。

这些误差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减小误差,我们可以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七、实验结论:通过扭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我们可以了解物体的旋转惯性大小。

实验结果表明,转动惯量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密切相关。

质量越大,转动惯量越大;形状越复杂,转动惯量越大。

这一实验为我们深入理解转动惯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供了实际的经验基础。

八、实验意义:转动惯量是物体旋转运动的重要物理量,它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实验02 扭摆法测量物体转动惯量

实验02 扭摆法测量物体转动惯量
1.计算扭转常数K 计算扭转常数K 计算扭转常数 2.计算转动惯量的实验值和理论值, 计算转动惯量的实验值和理论值, 计算转动惯量的实验值和理论值 3.计算百分误差 计算百分误差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光电探头宜放置在挡光杆平衡位置处,挡 .光电探头宜放置在挡光杆平衡位置处, 光杆不能和它相接触,以免增大摩擦力矩。 光杆不能和它相接触,以免增大摩擦力矩。测量 前要检查挡光杆是否挡光。 前要检查挡光杆是否挡光。 2.由于弹簧的扭转常数 值不是固定常数, 值不是固定常数, .由于弹簧的扭转常数K值不是固定常数 它与摆动角度略有关系,摆角在90° 它与摆动角度略有关系,摆角在 °左右基本相 在小角度时变小。 同,在小角度时变小。 3.在安装待测物体时,其支架必须全部套入 .在安装待测物体时, 扭摆主轴,并将止动螺丝旋紧。 扭摆主轴,并将止动螺丝旋紧。 4.机座应保持水平状态。 .机座应保持水平状态。
3.测定圆筒、木球与细杆的摆动周期,求出 测定圆筒、木球与细杆的摆动周期, 测定圆筒 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
KT I x = I − I0 = − I0 4π
2 x 2
KT Ix = 4π
2 x 2
4.*利用金属滑块及细杆验证平行轴定理 利用金属滑块及细杆验证平行轴定理
(4)实验数据处理要求: )实验数据处理要求:
I T= = 2π ω K2πK 2 I= T 2 4π
实验时测得物体扭摆周期T,并且转动惯量 和 实验时测得物体扭摆周期 ,并且转动惯量I和 弹簧扭转常数K两个量中一个为已知 两个量中一个为已知, 弹簧扭转常数 两个量中一个为已知,则可计 算出另一个量。 算出另一个量。
*平行轴定理 平行轴定理
I c = I 0 + mx

实验02 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实验02 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实验02 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实验02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实验2用扭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时惯性大小的量度,是表明刚体特性的一个物理量。

刚体转动惯量除了与物体质量有关外,还与转轴的位置和质量分布(即形状、大小和密度分布)有关。

如果刚体形状简单,且质量分布均匀,可以直接计算出其绕特定转轴转动的转动惯量。

对于形状复杂,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刚体,其转动惯量计算极为复杂,必须通常采用实验方法来测定,例如机械部件,电动机转子和枪炮的弹丸等。

惯性矩的测量通常是使刚体以某种形式运动。

转换测量通过表征运动的物理量与惯性矩之间的关系进行。

在本实验中,将物体制成扭摆,通过测量摆动周期和其他参数来计算物体的惯性矩。

【实验目的】1.2.3.4.5.加深对刚体转动知识、胡克定律、谐振方程的理解。

了解光电门的工作原理。

掌握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

学习使用扭摆法测量不同形状物体的惯性矩。

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实验设计项目、选做)。

[文书]th-2型智能转动惯量实验仪、游标卡尺、电子天平[实验原理]根据胡克定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m与所转过的角度?成正比,即MK(2-1)式中,k为弹簧的扭转常数,根据转动定律M我(2-2)式中I是物体绕旋转轴的惯性矩,?是角加速度吗,?是角速度。

角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度是多少?这种关系是:d?d22(2-3)Dtdt由方程式(2-1)和方程式(2-2)得出ik?(2-4)i令?02?k,忽略轴承的摩擦阻力矩,由式(2-3)、式(2-4)得d2?k2??2.0 (2-5)idt即d2?2.(2-6)0dt2方程(2-5)表明,扭摆运动具有角简谐振动的特征,角加速度与角位移成正比,方向相反。

这个方程的解是:acos(?0t)(2-7)式中,a为谐振动的角振幅,?为初相位角,?0为谐振动的圆频率,根据圆频率?0与周期t的关系(t?2?)和式(2-5)的关系有0吨?2.0 2? I(2-8)k由等式(2-8)表示kt2(2-9)i1?24?由式(2-9)可知,只要测得物体扭摆的摆动周期t和弹簧的扭转常数k即可计算出夹具与待测物体一起旋转的惯性矩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扭摆法测定体转动惯量————————————————————————————————作者:————————————————————————————————日期:实验2-10 扭摆法测物体的转动惯量【引言】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时惯性大小的量度,是表明刚体特性的一个物理量。

刚体相对于某转轴的转动惯量,是组成刚体的各质元质量与它们各自到该转轴距离平方的乘积之和。

刚体的转动惯量与以下因素有关:刚体的质量:各种形状刚体的转动惯量都与它自身的质量成正比;转轴的位置:并排的两个刚体的大小、形状和质量都相同,但转轴的位置不同,转动惯量也不同;质量的分布:质量一定、密度相同的刚体,质量分布不同(即刚体的形状不同)转动惯量也不同。

如果刚体形状简单,且质量分布均匀,可以直接计算出它绕特定转轴的转动惯量。

对于形状复杂,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刚体,计算将极为复杂,通常采用实验方法来测定,例如机械部件、电动机转子和枪炮的弹丸等。

转动惯量的测量,一般都是使刚体以一定形式运动,通过表征这种运动特征的物理量与转动惯量的关系,进行转换测量。

本实验使物体做扭转摆动,由摆动周期以及其它参数的测定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转动惯量的单位是2m kg ⋅(千克·米2)。

【实验目的】1. 测定弹簧的扭转常数2. 用扭摆测定几种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3. 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实验仪器】扭摆 附件为塑料圆柱体 金属空心圆筒 实心球体 金属细长杆(两个滑块可在上面自由移动) 数字式定数计时器 数字式电子秤【实验原理】扭摆的构造如图2-10-1所示,在垂直轴1上装有一根薄片状的螺旋弹簧2,用以产生恢复力矩。

在轴的上方可以装上各种待测物体。

垂直轴与支座间装有轴承,以降低磨擦力矩。

3为水平仪,用来调整系统平衡。

将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一角度θ后,在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物体就开始绕垂直轴作往返扭转运动。

根据虎克定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M 与所转过的角度θ成正比,即 θK M -= (2-10-1) 式中,K 为弹簧的扭转常数,根据转动定律 βI M =图2-10-1式中,I 为物体绕转轴的转动惯量,β为角加速度,由上式得 IM =β (2-10-2)令 IK=2ω ,忽略轴承的磨擦阻力矩,由(2-10-1)、(2-10-2)得 θωθθβ222-=-==I K dt d上述方程表示扭摆运动具有角简谐振动的特性,角加速度与角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

此方程的解为:)cos(ϕωθ+=t A (2-10-3) 式中,A 为谐振动的角振幅,ϕ为初相位角,ω为角速度,此谐振动的周期为KIT πωπ22==(2-10-4) 由(2-10-4)可知,只要实验测得物体扭摆的摆动周期,并在I 和K 中任何一个量已知时即可计算出另一个量。

由公式(2-10-4)可得出1000I I I TT +=或20212010T T T I I -=(2-10-5) 0I 为金属载物盘绕转轴的转动惯量,1I 为另一物体的转动惯量理论值,该物体为质量是1m ,外径为1D 的圆柱体,则211181D m I =,0T 是只有载物盘时测得的周期,1T 是载物盘上加载1m 后测得的周期。

由(2-10-4)和(2-10-5)可推导出弹簧的扭转常数2021124T T I K -=π(2-10-6)本实验用一个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转动惯量可以根据它的质量和几何尺寸用理论公式直接计算得到,再算出本仪器弹簧的扭转常数K 值。

若要测定其它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只需将待测物体安放在本仪器顶部的各种夹具上,测定其摆动周期,由公式(2-10-4)即可算出该物体绕转动轴的转动惯量。

平行轴定理:若质量为m 的物体绕通过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为0I 时,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为x 时,则此物体对新轴线的转动惯量变为20mx I +。

本实验通过移动细杆上滑块的位置,来改变滑块和转轴之间的距离。

【仪器介绍】扭摆、转动惯量测试仪、金属载物盘、塑料圆柱体、金属圆筒、木球、金属细杆、天平、砝码、游标卡尺、钢尺、高度尺。

转动惯量测量仪由主机和光电传感器组成,可测出物体的多倍扭摆周期,并算出扭摆周期T 。

使用时,调节光电传感器在固定支架上的高度,使挡光杆自由往返通过光电门,操作时开启电源、复位、执行,光杆自由往返通过光电门,转动惯量测量仪自动计数并自动停止,结果显示后再“执行”,多次测量最后求平均值。

图2-10-2 转动惯量实验仪1.开机:显示上图,若异常,可按复位键,即可正常(默认状态为摆动)2.按功能键:可选择摆动和转动 (开机和复位默认状态为摆动)3.按置数键:显示10N =,按上调键,周期数依次加1,按下调键,周期数依次减1,周期数可在1~20间任意设定,再按置数键确认。

显示end F1或end F2,预设后仅当再次置数或复位,其余操作均不改变预置周期数。

4.按执行键:显示0.000P1当被测物体上挡光杆第一次通过光电门时开始计时,计时灯亮,直到周期数等于设定值时,停止计时,计时灯灭,显示第一次测量总时间。

重复上述步骤,可进行最多5次测量(P1, P2, P3, P4, P5)。

执行键还具有修改功能。

如要修改第三组数据,按执行键直至显示xxx.x P3后,重新测量第三组数据计时 转动 摆动P1–– –– –– ––参量指示智能转动惯量实验仪复位功能 置数 上调 下调 执行 查询 自检 返回5.按查询键可知每次测量周期(C1~C5),以及多次测量的周期的平均值CA ,及当前的周期数n ,如显示“NO”表示无数据。

0.767C1 0.765C2……0.766CA6.按自检键:仪器自动依次显示:Good SC 1-N 2n 1-N n →→=→=自动复位P1 ————7.按返回键,系统无条件回到最初状态,清除所有执行数据。

【实验内容】1.用游标卡尺分别测出圆柱体的外径,金属圆筒的内、外径,球体直径,用米尺测金属细杆的长度,各测5次,取平均值;2.用数字式电子秤测得圆柱体、金属圆筒、球体、金属细杆、金属滑块的质量,各测一次;3.调节扭摆底座底脚螺丝,使水准泡中气泡居中;4.将金属载物盘卡紧在扭摆垂直轴上,调整挡光杆位置,测出其摆动周期0T ,测3次,求平均。

4.将塑料圆柱体放在载物盘上测出摆动周期1T ,测3次,求平均。

5.取下塑料圆柱体,在载物盘上放上金属圆筒测出振动周期2T ,测3次,求平均。

6.取下载物盘,测定木球及支架的摆动周期3T ,测3次,求平均。

7.取下木球,将金属细杆和支架中心固定,测定其摆动周期4T ,测3次,求平均。

8.将滑块对称地放置在细杆两边的凹槽处,滑块质心离转轴的距离分别取5.0,10.0,15.0,20.0,25.0厘米时,测定细杆不同的摆动周期。

计算转动惯量,验证平行轴定理。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1.由载物盘转动惯量224πKT I =、塑料圆柱体的转动惯量理论值2181mD I =及塑料圆柱体放在载物盘上总的转动惯量221104πKT I I =+,计算:()m N T T D m K ⋅=-=221222π ;124-⋅⋅=rad m N Kπ1. 计算各种物体的转动惯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求出百分误差。

物体名称 质量 (kg) 几何尺寸 (10-2m)周期 (s)转动惯量理论值 (10-4kgm 2)转动惯量实验值 (10-4kgm 2)百分误差 金属载物盘//0T/2212010T T T I I -'=/0T=塑料 圆柱D1T2181D m I ='=22114I T K I -=π[[p=/D1T金属圆柱外D2T()22218I m D D '=-外内 =022224I T K I -=π=外D内D内D2T木球D3T23101D m I ='='-=022334I T K I π=D3T 金属细杆L4T24121mL I ='= "-=022444I T K I π=4T3.验证平行轴定理 克滑=mx (10-2m)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摆动周期 T (s))(s T实验值(×10-2kg.m 2)224I T K I ''-=π理论值(×10-2kg.m 2)s I mx I I '++'='242 百分误差附: 当滑块质量为239.7克时:球支座转动惯量实验参考值:2422010178.04m kg T K I ⋅⨯≈='-π细杆夹具转动惯量实验参考值:2422010230.04m kg T K I ⋅⨯≈="-π二滑块绕过自身质心的转动惯量理论值:24222510812.0L 121)D 1612m kg m D m I ⋅⨯≈⎥⎦⎤⎢⎣⎡++='-滑内外滑( L 为滑块的高度单个滑块转动惯量实验测量值: ,10410.042240225m kg I T K I ⋅⨯≈-=-π24510820.0m kg I ⋅⨯=-【注意事项】1.弹簧扭转常数与摆动角度有关,使摆角固定在90º左右。

2.光电探头宜放在挡光杆平衡处,但切忌与杆发生摩擦。

3.机座应保持水平状态。

4.安装待测物时,应将止动螺丝旋进。

5.称金属细杆与木球质量时,必须取下支架。

【预习思考题】写出计算金属载物盘、金属圆筒物体转动惯量实验值与理论值的详细求解过程,扭摆弹簧的扭摆常数的详细求解过程。

【思考题】1.数字计时仪的仪器误差为s 01.0,实验中周期数n 取多少较为合适? 2.如何用刚体实验装置测定任意形状物体绕特定轴的转动惯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