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的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飘》的汉译策略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飘》的汉译策略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飘》的汉译策略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撰写的著名小说,曾获得普利策奖。

该小说被翻译成众多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并经过多次改编被拍成电影、电视剧等形式的影视作品。

在中国,该小说也广受欢迎,被翻译成中文并出版多个版本。

然而,不同版本的中文翻译在翻译策略上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版本《飘》的翻译策略,探索其对于表达原著意义的影响以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特点和取舍。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版本《飘》的汉译策略,揭示不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特点、选择和偏好,并探究这些翻译策略对于表达原著意义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 不同版本《飘》的翻译策略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版本的翻译,在语言、文化等方面的表达方式、用词、句法结构、翻译技巧等方面的差异,总结不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特点、选择和偏好。

2. 对比分析不同版本的翻译策略对于表达原著意义的影响。

通过对原著意义的把握程度、对背景文化的理解程度、对译者自身文化思维方式的影响等方面的考察,分析不同译者翻译策略对于表达原著意义的影响。

3. 总结不同版本的翻译策略的优缺点。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版本的翻译策略,总结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优缺点,并提出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翻译分析法进行研究。

文献分析法将对不同版本《飘》的中文翻译进行搜集、整理和比较,分析不同版本的翻译策略的异同和特点。

翻译分析法将对比分析不同版本的翻译,通过翻译过程中的语言、文化、译者意识等方面的考察,分析翻译策略对于表达原著意义的影响。

五、研究意义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版本《飘》的翻译策略,本研究可以揭示不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特点、选择和偏好,探究这些翻译策略对于表达原著意义的影响。

同时,本研究还可以总结出翻译策略的优缺点,并提出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飘》研究报告

《飘》研究报告

《飘》研究报告
《飘》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由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而成。

这部小说于1936年出版,以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

这篇研究报告将从几个方面对《飘》进行分析和研究。

首先,我们将探讨小说的背景和历史背景。

《飘》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这一时期对美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将研究这段历史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塑造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

小说的主角是一个名叫斯嘉丽·奥哈拉的年轻女性,她勇敢、坚韧,却也充满着矛盾的情感。

我们将深入研究斯嘉丽的性格特点以及她在小说中的发展和变化。

此外,我们还将研究小说中的爱情元素。

斯嘉丽的爱情经历是小说的核心,她与阿什利·威尔克斯和瑞德·巴特勒之间的复杂关系给故事带来了悬念和张力。

我们将探讨这些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他们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背景之间的联系。

最后,我们将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飘》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它也揭示了战争的痛苦和社会变革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我们将对小说中的主要主题进行分析,并研究米切尔试图传达的信息和价值观。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我们希望对《飘》这部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认识到它对文学和社会的重要影响。

飘的女性主义开题报告

飘的女性主义开题报告

飘的女性主义开题报告飘的女性主义开题报告一、引言飘,是一部由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著的经典小说。

这部小说以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南方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斯嘉丽·奥哈拉的故事。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探讨《飘》中的女性形象以及女性主义思想的体现。

二、女性形象的塑造1. 斯嘉丽·奥哈拉的塑造斯嘉丽·奥哈拉是《飘》的主角,她是一个充满韧性和决心的女性。

在战争的背景下,她不仅要面对家族的衰落,还要面对爱情的纷争。

她不依赖他人,勇敢地面对困境,展现出了女性的坚强和自立。

2. 梅兰妮·威尔克斯的塑造梅兰妮·威尔克斯是斯嘉丽的朋友,她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女性。

她在困境中展现出了女性的母性和关怀,对待他人充满了包容和宽容。

她的形象体现了女性的柔情和温暖。

三、女性主义思想的体现1. 对婚姻的反思《飘》中的女性形象对传统婚姻观念进行了反思。

斯嘉丽不满足于传统的婚姻模式,她追求自己的幸福,不愿意为了社会的期待而妥协。

她的选择展示了女性对婚姻自主权的追求。

2. 对权力的争取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往往被边缘化。

然而,《飘》中的女性形象却展现出了对权力的争取。

斯嘉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功地经营了自己的事业,并成为了一个富有权势的女性。

她的成功体现了女性对平等权力的渴望。

3. 对性别角色的挑战传统的性别角色对女性的束缚往往限制了她们的发展。

《飘》中的女性形象对传统性别角色进行了挑战。

斯嘉丽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女性角色,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并展现出了男性般的坚强和果断。

她的形象体现了女性对性别角色的突破和自由。

四、结语通过对《飘》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主义思想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困境中的坚韧和追求自由的勇气。

斯嘉丽·奥哈拉的形象以及其他女性形象的塑造,展示了女性主义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阅读和思考,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女性主义的内涵,为女性权益的争取做出贡献。

《飘》的开题报告

《飘》的开题报告
[11]常爱民,斯嘉丽的女性主义解读[J];电影文学;2010年12期
[12]丁伊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兴起与发展[J].
[13]中国文学研究, 2003.顾韶阳,王丽艳.《飘》与妇女觉醒——《飘》中女性价值观浅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14]闫美合,析《飘》中斯佳丽的女性意识[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1期
[7]Farr, Finis. Margaret Mitchell of Atlanta:The Author of Gone with the Wind[M]. New York: Morrow,1965
[8]Mitchell M.Gone with the Wind[M]. Xi’an: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2007.
中国女性主义发展进程中没有形成独立的女权运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也只是由男性倡导和组织的中国社会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女性主义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密切相关的理论体系。受深重的父权文化影响,淡化男性批判与缺乏理性反思是中国女性主义的主色调,女性自我意识的树立和独立实践的进程缓慢。
[15]张代生.《飘》的原型意象与主题意蕴新探[D].吉林大学2004
4
指导教师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 月 日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5
[5]Clinton, Catherine.The Other Civil War: American Women in the Nineteeth Century[M]. New York: Hill and Wang,1999.
[6]Edwards, Laura.Scarlett Doesn’t Live Here Anymore[M]. Urbana a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2000.

《飘》的开题报告

《飘》的开题报告
中国女性主义发展进程中没有形成独立的女权运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也只是由男性倡导和组织的中国社会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女性主义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密切相关的理论体系。受深重的父权文化影响,淡化男性批判与缺乏理性反思是中国女性主义的主色调,女性自我意识的树立和独立实践的进程缓慢。
开 题 报 告
一、本题目来源
通过个人兴趣爱好及阅读相关著作和史料 并且查阅网上信息,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对事实的看法,在指导教师热心地帮助下,特选此题。
二、本选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西方女性主义是与社会革命相伴而行的,两次女性主义浪潮推动了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女性解放进程又促使女性主义超越单纯的政治行为,走向理性思考,投入与学术的结合,产生了大量的妇女学综合研究成果和多流派的女性主义理论,接着,女性主义者将理论再投入实践,进一步深化女性主义学术与政治。因此,社会革命、理论反思、回归实践是西方女性主义的一般模式,而通过社会革命发展为独立的由女性领导和为主体的女权运动、并注重理性建树是西方女性主义的特点。
5、《飘》中的女性主义体现对21世纪女性的启示。
、政治舞台上的话语权力以及领导力
、平等的同行业就业权力
6、结论:
五、简要说明
本论文分五六个部分。
一、引言 二、简要介绍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的生平经历以及重要著作 三、概述女性主义的定义以及在中西方的发展历程和异同点 四、论述《飘》中三位代表性女性的女性主义。 五、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对现代化女性的启示 六、结论
[3]Beck, John et al.Southern Culture: An Introduction[M]. North Carolina: Carolina Academic Press, 1998.

《飘》中言语反讽的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开题报告

《飘》中言语反讽的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开题报告

《飘》中言语反讽的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写的一部历史小说,描写了美国南部平民百姓在内战期间的生活状态以及南北文化差异。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善恶分明,情节曲折生动。

其中,作者经常使用反讽来表现人物的言行,批判社会现象及人性弱点。

这种说话方式成为小说中最具有特色的方面之一,也是作者独特的文学手法之一。

反讽作为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可以有效地表里不一地表达言语,让文字充满趣味性和修辞性,突出了文本中的主题和立意。

在文学语言中,“反讽”是指以虚伪、夸张、与事实不符的语言来反映一些问题或已有的观点。

反讽可以说是话语行为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论文是以“言语反讽”的言语行为为研究对象,旨在借助《飘》这部文学作品中的反讽作为例子,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探讨。

本文旨在通过对《飘》中反讽言语行为进行研究,理解反讽的概念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探究反讽所带来的文化和社会影响,增加对职业伦理和社会道德的认识,以此为基础,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更加精细的阐释和解说。

二、研究目的本论文旨在通过对《飘》中的反讽言语行为进行分析,探究反讽的作用和特点,理解反讽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以及所带来的文化和社会影响,还了解反讽在西方文化中是如何被看待的。

同时,将从言语行为理论出发,更深入地把握反讽的本质和准确定义,使得言语行为理论得以更精细的阐释和解说。

三、论文方法本论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归纳法、对比法等常见的研究方法,对《飘》中的反讽言语行为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探讨反讽的作用和价值,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四、预期研究成果1. 从反讽言语行为角度,深入研究当前言语行为理论的定位和实质;2. 建立西方文化视角下的反讽表达方式及其文化内涵;3. 分析《飘》中的言语反讽行为,了解其作用和特点;4. 探究反讽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价值和意义,以及反讽对于西方文学的贡献;5. 对反讽与道德、职业伦理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反讽对于道德和职业伦理的影响。

美国通俗小说经典《飘》研究综论

美国通俗小说经典《飘》研究综论

美国通俗小说经典《飘》研究综论美国通俗小说经典《飘》研究综论《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于193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该作品堪称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不仅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也在文学评论界引发了广泛的研究与讨论。

本文将对《飘》进行综论式的研究,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对美国文学及社会的贡献。

一、作品背景与创作动机《飘》的故事背景设定于美国南方的南北战争及战后重建时期,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以南方白人上层社会与黑人奴隶的矛盾冲突为主线,展示了当时南方社会的种族歧视、阶级冲突与爱情悲剧。

米切尔借此书揭示了奴隶制度及种族歧视对南方社会的毁灭性影响,并对战争及其后果进行深刻的思考。

二、形象刻画与情感表达《飘》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

斯嘉丽·奥哈拉作为女主角,她的坚强、执着和能干,以及对权力和财富的追求,使她成为一个复杂而有魅力的形象。

她与缪兰、亚希礼和阿什利等男性角色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纠缠,充满了激情和戏剧性。

这些人物形象与充满对比的战争背景相互交织,深刻地揭示了人类情感与社会环境的复杂关系。

三、主题与哲学意义《飘》以斯嘉丽的追求与挣扎为线索,表达了一种追求个人利益与爱情的自由的渴望。

小说中同时提到了自由、勇气、流亡与回归等主题,使之超越了一般的爱情小说,成为了一部具有深刻哲学意义的作品。

斯嘉丽的形象代表了个体生命的力量与挣扎,小说对人性、社会及历史进程进行了沉思与剖析。

四、文学风格与艺术手法《飘》的文学风格生动而细腻,擅长通过描述细节来展示人物内心的思绪和情感。

例如,米切尔以描写战争中的生活细节,以及斯嘉丽的独白和内心独白的方式,使读者更加投入和体验故事的发展。

此外,小说巧妙地使用了回忆手法,通过斯嘉丽对过去的回忆,进一步展现出她的成长与变化。

五、社会政治背景与文化影响《飘》以美国南方上层社会为背景,揭示了南北战争及战后时期社会动荡与种族问题。

史诗式叙事的卓越之作《飘》

史诗式叙事的卓越之作《飘》

史诗式叙事的卓越之作《飘》1. 引言1.1 概述《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于193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及其后期重建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生存和希望的动人故事。

通过描绘主人公斯嘉丽·奥哈拉的奋斗历程,小说展现了战争对个人和社会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将介绍《飘》这一卓越之作的概述,并阐述其优秀之处。

接着,我们将分析史诗式叙事在《飘》中的运用,探讨其独特之处和影响力。

然后,我们将着重描述小说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并分析其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发展与转折点,并评析文本语言和描写手法。

紧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小说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探讨与批判意义,包括种族与阶级议题、女性角色与婚姻观念反思以及对战争及其后果的呈现与思考。

最后,我们会进行结论和对《飘》的诠释与评价,并总结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并展望个人见解和阐释观点的加入必要性,并探讨它对读者带来的吸引力与启示。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而深入地分析《飘》这部史诗式叙事的卓越之作。

通过对小说故事情节、语言描写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探讨进行细致考察,我们将揭示出该作品在文学领域中的独特贡献和影响力。

同时,本文也将探讨个人诠释和评价的重要性,为读者提供新的视角和启发。

通过对《飘》的深度剖析,我们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这一经典作品的兴趣,并进一步理解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

2. 史诗式叙事的卓越之作《飘》2.1 《飘》概述《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于1936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充满魅力和冒险精神的女性斯嘉丽·奥哈拉的故事。

小说以其深入人心的情感描写和庞大的历史背景而闻名,被认为是史诗式叙事的经典之作。

2.2 史诗式叙事特点分析《飘》凭借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展现了史诗般的气势与魅力。

首先,小说跨越了多个时期和复杂的历史事件,将主要人物置于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

《飘》:爱与自由,女性的抉择

《飘》:爱与自由,女性的抉择

《飘》:爱与自由,女性的抉择1. 引言1.1 概述《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于1936年出版的一部经典小说,该作以南北战争及其后重建时期为背景,以女主角斯嘉丽·奥哈拉的人生经历为线索,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望与限制。

本文将探讨小说中的爱情与婚姻观念以及女性自由与独立意识,在反映历史同时也启发现代女性的抉择。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首先介绍《飘》的故事背景,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和时间、地点等设定;接着探讨社会对女性的期望与限制,深入剖析斯嘉丽及其他角色在爱情抉择方面的选择与结果;随后探讨斯嘉丽对个人自由追求和行动,解读当时女性争取独立权力过程;最后总结全文,探讨《飘》对现代女性价值观和影响力。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飘》这部经典小说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关于爱情、自由与女性抉择等主题的现实意义。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小说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力,以期为读者带来对女性权益和自由意义的重新思考。

2. 飘的故事背景:2.1 小说背景介绍:小说《飘》是由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著,于1936年出版。

这部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及战后重建时期为背景,描述了斯嘉丽·奥哈拉这一坚强而又复杂的女性形象。

2.2 时间与地点设定:《飘》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的美国南方,主要情节涵盖南北战争时期和战后重建时期。

小说中描绘了各种历史事件和社会背景,如亚特兰大市被烧毁、南方军队溃败,在这个艰难的历史时刻,人们生活在恢复与改变之间。

2.3 主要人物简介:在《飘》中,有许多鲜明而引人注目的角色。

斯嘉丽·奥哈拉是主角之一,她是一个富有魅力和坚强意志的女性。

梅琳达·汉尼帕姆则是一个善良、真挚而理想化的女性形象。

还有男主角阿什利·威尔克斯和托米·纽尔斯,他们分别展现了南方绅士和北方进步者的特点。

这些角色之间的互动为故事增添了紧张和动态。

在小说中,这些主要人物的性格塑造与背景环境相互作用,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婚姻观念以及女性在追求自由和独立上所面临的困境。

《飘》: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社会风貌

《飘》: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社会风貌

《飘》: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社会风貌1. 引言1.1 概述《飘》是一部由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经典小说,讲述了南北战争时期美国社会的动荡和变迁。

本文将以《飘》为主线,探究南北战争时期美国社会的风貌,并分析小说对于该时期社会现象的描绘与反映。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将介绍南北战争时期背景,包括南北战争引发原因、社会、经济和政治分裂等方面的内容。

接着,我们将详细探讨《飘》的背景与特点,包括小说简介与作者简介、小说背景设定以及主要人物描写与性格塑造。

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重点讨论《飘》中展现出的南北社会差异,围绕奴隶制度及其影响、社会阶级和种族歧视问题以及女性地位与角色转变展开研究。

最后,在结论部分,本文将对南北战争时期美国社会风貌进行展望与反思,并解读《飘》对后世文化的影响与意义,同时提出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以促进社会进步的启示与思考。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深入分析南北战争时期美国社会的风貌,通过对《飘》这一文学作品的研究和解读,揭示该时期南北方社会差异的真实情况。

通过探讨小说中展现出来的奴隶制度、社会阶级和种族歧视问题以及女性地位与角色转变等主题,本文旨在提供对该时期美国社会历史状况的独特洞察,并对后世历史与文化产生影响与启示。

最终,我们希望可以从过去的经验中得到教训,借鉴美国历史上南北战争时期所面临的挑战,促进当代社会迈向更加公正平等与包容性强的未来。

2. 南北战争时期的背景在19世纪中叶,美国经历了一场被誉为南北战争的内战。

这场战争于1861年至1865年爆发,并最终导致美国南北两部分彻底分裂。

南北战争的原因复杂多样,但其核心问题是关于奴隶制度是否应该存在。

南方州份主张保留奴隶制度,而北方则倡导废除奴隶制度。

2.1 南北战争的原因南北战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美国建国初期。

尽管当时许多建国者明白奴隶制度会对美国形成潜在威胁,但由于种植园主和经济利益的影响,他们没有完全禁止奴隶制度。

【精品文档】飘的论文选题-word范文模板 (5页)

【精品文档】飘的论文选题-word范文模板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飘的论文选题篇一:《飘》的开题报告23篇二:开题报告《飘》巢湖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篇三: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文学[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2] 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3] “英雄”的陨落——从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4]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5] 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6]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7] 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8] 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9] 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10] 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11]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12]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心理冲突[13] 浅析中西方喜剧文化---以《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为例[14] 从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15] 《瓦尔登湖》中自然主义的现实意义[16]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17]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祝》悲剧结局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18] 评希思克利夫被扭曲的心路历程[19] 试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特色I[20]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手法的运用[21] 透过小说《威廉·威尔逊》和《黑猫》看艾伦·坡的善恶观[22] 从《飘》看内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23] 《倾城之恋》与《飘》的女权意识比较研究[24] 《失乐园》与《圣经》中撒旦形象的对比[25] 《老人与海》与《鲁宾逊漂流记》的比较研究[26] 哥特式风格在《弗兰克斯坦》中的体现[27] 浅议反讽手法在《蝇王》中的运用[28] 分析麦尔维尔《白鲸》中的象征主义[29] 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30]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女性形象分析II、文化[1] 从总统演说探析美国价值观[2] 从跨文化视野下看礼貌语用失误[3] 跨文化意识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体现。

从目的论谈《飘》三个中译本的翻译策略的开题报告

从目的论谈《飘》三个中译本的翻译策略的开题报告

从目的论谈《飘》三个中译本的翻译策略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代表作,小说于1936年出版,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小说以南北战争时期的亚特兰大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南方贵族斯嘉丽的爱情和家族命运的故事。

小说文风独特、情节曲折、人物深刻,成为了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佳作。

《飘》除英语外,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

然而,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和语言体制的不同,在中文翻译过程中会遇到多种翻译难题。

特别是对于目的语读者选择最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更是中文翻译需重点探讨的问题。

因此,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比三个中译本的翻译策略分析,探究翻译过程中的方法论和策略,为翻译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为读者提供更好的跨文化阅读体验。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次研究将以《飘》三个中译本为研究对象,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分析这三个译本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探究其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翻译策略和译者意识等因素对翻译质量的影响。

具体研究内容将包括以下方面:1.对三个中译本的文本进行分析,比较其在语言表达、文化背景、人物性格等方面的翻译对比,探明翻译策略的差异。

2.探究三个中译本翻译过程中的难点和翻译方法,在对比中了解不同翻译方法之间的优缺点。

3.从目的论的角度研究三个中译本的意译和直译比例,探讨译者应该如何在保留原文风格及语气的同时迎合中文习惯、符合文化背景。

4.分析译者意识,研究译者在翻译三个中译本过程中的感受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此优化翻译方法。

5.探究翻译策略的选择与翻译质量之间的关系、策略选择对于目的语读者阅读体验的影响等问题。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运用目的论的翻译方法,结合三个中译本的研究,旨在探究翻译过程中的方法、策略和原则,为中文翻译工作者提供更为权威和深入的技巧指南,提高翻译质量。

同时,通过对比三个中译本的翻译策略,让读者深入了解不同翻译方法之间的差别、优缺点,同时拓宽阅读视野和认识范围,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飘》两中译本的比较研究——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角度的开题报告

《飘》两中译本的比较研究——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角度的开题报告

《飘》两中译本的比较研究——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角度的开题报告研究题目:《飘》两种译本的比较研究——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角度研究意义:《飘》作为美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翻译成许多种语言,并被许多国家读者所喜爱。

然而,不同的翻译版本却可能会因为不同的翻译观念和翻译策略,带来不同的翻译效果和意义,从而影响到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下,对《飘》的两种中文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探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传递原著中女性角色与性别议题相关的信息。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本分析法和调查问卷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对《飘》的英文原著和两种中文译本逐章进行对比,分析两种译本在翻译原著中所涉及的女性角色、性别议题的表现及翻译策略的差异。

然后,设计一份调查问卷,收集读者对不同译本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阐述通过介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阐释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翻译中的主要原则和策略。

(2)《飘》英文原著和两种中文译本的对比分析通过逐章对比原著和两种中文译本,比较表现不同女性角色和性别议题的翻译策略和效果,探究不同译本之间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

(3)读者调查研究通过设计问卷,收集读者对不同译本的阅读体验和理解,探寻不同译本在接受者视角下的效果和意义。

预期结论:本研究预期得出以下结论:(1)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翻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特别是在涉及到女性角色和性别议题的翻译中。

(2)《飘》两种中文译本在涉及到女性角色和性别议题的翻译上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了读者对文本的不同理解和感受。

(3)不同译本在接受者视角下的阅读体验和理解存在差异,但大多数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两种译本的不同之处。

飘英语开题报告

飘英语开题报告

巢湖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篇二:《飘》的开题报告23 篇三:2013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刚柔并济的斯佳丽——浅析《飘》中斯佳丽之男性化性格英文名:scarlett, a masculine female: on themasculine character of scarlett in gonewith the wind学院:专业:英语辅修专业学士学位姓名:学号: xx121216 指导教师: xxx2013 年 1 月 15 日刚柔并济的斯佳丽——浅析《飘》中斯佳丽之男性化性格一、背景介绍美国现代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chelle 1900-1949)生命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飘》于1936年发表后即刻风靡全美,话为传奇。

至今问世已逾半个世纪,《飘》之魅力却仍历久弥新,堪称世界永恒的经典。

故事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通过描写南方两个庄园的兴衰历程以及几个人物之间的爱情波折,从而生动地塑造了一名意志坚强,追求独立的女性---斯佳丽·奥哈拉,而其既富有女性柔情魅力又颇具男性阳刚之气的性格更成为了小说的特殊亮点。

注:本部分应该介绍小说或研究的背景知识(background information)。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诸多外国文学评论家都曾指出《飘》既是一部浪漫的爱情小说,也是一部美国内战史;既可谓是一部玛格丽特的个人自传,也不乏为一部种族主义小说。

半个世纪以来,《飘》中所涵盖的广泛深刻主题:如南方文化的变迁,土地的重要性以及女性个性魅力和价值观等都被无数国内外学者研究过。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集中收录了十多篇有关《飘》主题、人物、以及作者所用的写作手法的相关评论。

在《飘》的官方网站相关节选,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小说的不同侧面。

注:本部分应包括国内外学者所做的与该论文选题有关的研究,国内外有哪些重要论文、论著涉及到本选题的内容,本课题处于何种地位,是属于开拓领域,还是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研究?三、课题研究内容《飘》中的主人公斯佳丽是世界文学中具有鲜明意义的人物形象。

《飘》的三个中译本中的归化与异化的开题报告

《飘》的三个中译本中的归化与异化的开题报告

《飘》的三个中译本中的归化与异化的开题报告《飘》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自问世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这部小说的成功在于它刻画了一个充满冲突和变革的背景下的人物形象与命运,展现了深刻的人性与社会问题,引发了读者对于种族、阶级、性别以及人性本质方面的思考和探讨。

《飘》的中译本代表了不同翻译理念和翻译策略的实践与探索,其中归化与异化是其中的两种典型翻译策略。

本文将选取《飘》的三个中译本——鲁迅书店版、上海译文出版社版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对其翻译策略进行比较和分析,重点关注归化与异化这两种策略在翻译过程中的运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归化和异化的概念和意义。

归化是指将外来文化或语言转化为熟悉的本土文化或语言的处理方式。

归化翻译尽可能地保留原著的思想、情感和文化背景,将其呈现在译文中,并尽量使译文与读者熟悉的语境、文化环境相一致。

与此相对,异化是指保留源文化或语言的特点,让译文与源文文化的差异性尽可能大,以展现源文化的独特风貌和语言魅力,同时也强调对于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尊重和理解。

接着,我们将具体分析三个版本中归化和异化的表现。

鲁迅书店版《飘》翻译风格相对于另外两个版本来说更为异化,强调了南方口音、特殊文化习惯和社会制度的显著性,本土化程度很高。

例如,“Yankee(美国北部居民)”就直接译为“北部佬”,强调他们跟南方人的差异性。

上海译文出版社版虽然也保留了源文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但在某些地方有着较强的归化倾向。

比如,“Negro”一词有几种译法:鲁迅书店版直接翻译为“黑人”,人民文学版采用“黑鬼”,上海译文出版社版则选择了“美国黑人”,尝试用本土化方式来弱化种族区分。

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则更加趋向于归化,用语比较简洁明了,结构也十分清晰。

最后,我们需要明确三个版本中归化与异化所体现出来的不同思考方式和翻译策略。

三个版本的翻译风格代表了不同的翻译理念与策略,不同的策略也反映了译者对于源文语言、文化和翻译对象读者的认知、理解和评价。

飘的开题报告

飘的开题报告

飘的开题报告飘的开题报告一、引言人类的文明发展始终伴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技术的进步往往也会引发社会的变革。

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演进,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无论是通讯手段的革新,还是交通工具的改良,都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其中,飘技术作为一项全新的科技创新,正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篇报告将探讨飘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二、飘技术的原理飘技术是一种基于磁悬浮原理的交通工具。

它通过利用磁场相互排斥的特性,将交通工具悬浮在地面上,从而实现高速行驶。

具体而言,飘技术利用了超导材料的特性,使车辆与轨道之间形成强磁场,从而产生磁悬浮效应。

通过控制磁场的强弱和方向,可以实现飘车的悬浮和运动。

三、飘技术的应用领域1.城市交通飘技术在城市交通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比传统的地铁和轻轨交通方式,飘技术能够实现更高的速度和更低的能耗。

同时,由于车辆悬浮于地面之上,不会受到地面交通拥堵的影响,可以大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此外,飘技术还可以实现无轨道的自由行驶,为城市交通规划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

2.物流运输飘技术也可以应用于物流运输领域。

传统的货运方式往往需要依赖于道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而这些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

飘技术可以实现无轨道的运输,不仅能够降低物流运输的成本,还可以提高运输的效率。

此外,飘技术还可以实现货物的快速装卸,进一步提升物流运输的效益。

四、飘技术对社会的影响1.环境友好飘技术作为一种低能耗的交通方式,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相比传统的燃油车辆,飘车不会产生尾气和噪音污染,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居民的生活环境。

此外,飘技术还可以通过减少交通拥堵,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2.经济发展飘技术的应用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飘技术需要大量的超导材料和磁悬浮设备,这将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同时,飘技术的应用还将带来更高效的物流运输和城市交通,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对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飘》的中文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问题探析的开题报告

《飘》的中文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问题探析的开题报告

《飘》的中文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问题探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小说翻译是重要的跨文化传播方式,对于推广原著、促进文学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中文版的《飘》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翻译作品。

由于中文与英文的语言、文化差异,小说的翻译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以《飘》中文翻译的译者主体性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译者主体性对小说翻译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飘》中文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问题,探究译者主体性对小说翻译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对于探究译者主体性对小说翻译的影响,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对比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三、研究内容和步骤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飘》的翻译历史及现状的概述;探究《飘》中文翻译的译者主体性问题及其影响;探究译者主体性对小说翻译策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针对所研究的内容,本文将逐步进行以下研究步骤:第一步:了解《飘》的翻译历史及现状,并对相关研究进行概述。

第二步:分析《飘》中文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问题,包括译者的文化背景,翻译理念等因素。

第三步:探究译者主体性对小说翻译的影响,包括对译文的准确性、自然度、语言风格、文化传递等方面的影响。

第四步:分析译者主体性对小说翻译策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合理利用语言风格,增强文化传递性等方面的应对策略。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探究译者主体性对小说翻译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这对于以后的小说翻译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同时,对于丰富国内文学读者的阅读体验,加深对英美文化的了解,推动文学文化的交流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一、本题目来源
通过个人兴趣爱好及阅读相关著作和史料并且查阅网上信息,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对事实的看法,在指导教师热心地帮助下,特选此题。
二、本选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西方女性主义是与社会革命相伴而行的,两次女性主义浪潮推动了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女性解放进程又促使女性主义超越单纯的政治行为,走向理性思考,投入与学术的结合,产生了大量的妇女学综合研究成果和多流派的女性主义理论,接着,女性主义者将理论再投入实践,进一步深化女性主义学术与政治。因此,社会革命、理论反思、回归实践是西方女性主义的一般模式,而通过社会革命发展为独立的由女性领导和为主体的女权运动、并注重理性建树是西方女性主义的特点。
[7]Farr, Finis. Margaret Mitchell of Atlanta:The Author of Gone with the Wind[M]. New York: Morrow,1965
[8]Mitchell M.Gone with the Wind[M]. Xi’an: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2007.
[5]Clinton, Catherine.The Other Civil War: American Women in the Nineteeth Century[M]. New York: Hill and Wang,1999.
[6]Edwards, Laura.Scarlett Doesn’t Live Here Anymore[M]. Urbana a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2000.
[9]Plain, G and Sellers.S.A History of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六、本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手段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型方法和问卷调查方法相结合,对所查找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及延伸,并随机对30位女性,就“女性主义的理解以及21世纪女性所需要具备的女性主义”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其整理,形成书面文字。
2
开题报告
七、本选题工作进程
2012年03月26日
--03月31日撰写毕业论文的中英文提纲;完成开题报告的填写;
中国女性主义发展进程中没有形成独立的女权运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也只是由男性倡导和组织的中国社会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女性主义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密切相关的理论体系。受深重的父权文化影响,淡化男性批判与缺乏理性反思是中国女性主义的主色调,女性自我意识的树立和独立实践的进程缓慢。
2.1、玛格丽特的生平经历
2.2、玛格丽特的重要作品简介
3、女性主义的阐述
3.1、如何解读女性主义
3.2、女性主义在国内以及西方的历史上的发展历程。
3.3、中西方女性主义的差异和相似
4、《飘》的女性主义的分析
4.1、《飘》创作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概述
4.2主人公斯嘉丽的成长概述、人物性格分析
4.2.1、斯嘉丽的生活背景以及成长
4.2.2、斯嘉丽的人物性格分析
4.2.3、斯嘉丽在《飘》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并对其女性主义进行分析,表述了斯嘉丽打破成规独立自主不依附男权生活的女性主义。
4.3、《飘》中其他重要代表性女性的女性主义分析以及与斯嘉丽的对比。
4.3.1、艾伦斯--嘉丽的母亲,艾伦是南方妇女的典型代表。对其性格以及生活经历进行表述,并与斯嘉丽进行对比。
难点:难点在于女性主义的问题由来已久,其研究在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不同结果和影响,要具体分析中西方的差异和相似处,然后得以进行研究。
创新点:以现代社会为基础,对女性的社会地位重新进行审视,在政治思想以及社会就业问题上进行新的理论研究。
四、论文的结构: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1、引言
2、、作者玛格丽特米歇尔
三、本选题的意义、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意义:本选题的意义在于: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对以后的社会以及政治思想提供了新的认知角度。为人权的进步、妇女解放提供了有利的思想武器,对于构建和谐两性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重点:本选题的重点在于:对作品《飘》中的代表女性的女性主义进行分析,将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并在现代社会中扩展,对21世纪女性产生深远的影响。
2012年04月01日开题答辩;
2012年04月02日
--05月04日进行毕业论文初稿写作;
2012年05月05日
--05月11日填写中期检查报告并提交毕业论文初稿;
2012年05月12日
--06月01日修改毕业论文初稿、二稿和三稿;
2012年06月02日
--06月25日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2012年06月26日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3
查阅资料、文献目录
[1]Baym, Nina.Feminism and American Literary History[M]. New York Rutgers Unversity Press,1992.
[2]Beauvoir, Simone de.The Second Sex[M]. UK: Vintage Chassics,1997.
4.3.2、媚兰--艾希礼的妻子,在作者手中是一位近乎完美的女性中的女性主义体现对21世纪女性的启示。
5.1、政治舞台上的话语权力以及领导力
5.2、平等的同行业就业权力
6、结论:
五、简要说明
本论文分五六个部分。
一、引言二、简要介绍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的生平经历以及重要著作三、概述女性主义的定义以及在中西方的发展历程和异同点四、论述《飘》中三位代表性女性的女性主义。五、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对现代化女性的启示六、结论
[3]Beck, John et al.Southern Culture: An Introduction[M]. North Carolina: Carolina Academic Press, 1998.
[4]Cash, W. J.The Mind of the South[M].New York: Vintage Books,19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