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d控制器设计
机械运动控制中的PID控制器设计与优化
机械运动控制中的PID控制器设计与优化在现代机械运动控制系统中,PID控制器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控制方法。
PID控制器能够根据系统的实时反馈信息来调节输出信号,从而控制机械运动的速度、位置和力度等参数,以满足特定的控制要求。
本文将从PI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参数优化等方面进行论述。
1. PI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PID控制器的名称来源于其三个组成部分,分别为比例(P)、积分(I)和微分(D)。
它们分别代表了控制器对误差的比例调节、积分调节和微分调节能力。
比例控制调节的原理是输出信号与误差成正比,即当误差增加时,输出信号也会随之增加。
这种比例关系可以帮助系统快速响应,但可能会导致超调或震荡。
积分控制调节是基于系统对误差的累积响应。
当误差存在一定的稳态偏差时,积分控制能够持续增加输出信号,以减小偏差。
然而,积分控制可能导致系统的响应速度变慢,甚至引起不稳定。
微分控制调节是根据误差的变化率来调整输出信号。
当误差快速变化时,微分控制能够及时响应并减小输出信号,以避免过度振荡。
但是,微分控制对于噪声和干扰信号十分敏感,可能引入不稳定性。
2. 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通常包括手动调节和自动调参两种方式。
手动调节是根据系统响应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整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这种方法需要操作者具有一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并进行多次试验和调整。
手动调节可以很好地适应不同的控制场景,但是比较耗时且需要一定的工程实践。
自动调参是利用数学建模和优化算法来确定最优的PID参数。
目前常用的自动调参算法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和模糊控制等。
这些算法能够根据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期望的控制效果,自动搜索最优的PID参数组合。
自动调参方法是一种高效快捷的设计方法,能够减少试验次数,提高调节效果。
3. PID控制器参数的优化PID控制器的参数优化是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常见的性能指标包括稳态误差、超调量、响应时间和稳定性等。
6.2.1第六章PID反馈控制器设计
掌握PID控制律的意义及与控制性能的 关系
了解PID控制律的选取原则 掌握单回路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方法 了解“防积分饱和”与“无扰动切换” 了解PID参数的有充分理解的三方面 的原因
导致PID控制算法至今仍得到成功应用的原 因是其具有许多优良特征
用主要适合于容量滞后较大的广义对象,如温 度、成份等。
微分作用对控制性能的影响
实际的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
Gc
(s)
Kc
1
1 Ti s
Td s 1 AdTd s 1
其中Ad 为微分增益
SimuLink 结构:
工业PID控制器的选择
被控参数 控制器 备注 温度/成分 PID *1 流量/压力 PI 液位/料位 P
好是u−u0与e成比例的偏差范围,
,因此比例度δ又常称为比例带PB
比例控制器
u(t) Kce(t) u0
1 100%
Kc
比例控制
图6-1a所示为理想比例控制器的输出特性, 它对于控制器的输出没有物理限制
实际的控制器是具有物理限制的,当输出达
到上限umax或下限umin,控制阀就饱和了,如
控制器参数整定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理论计算的方法,另一类是工程整定法。
理论计算的方法是根据已知的各环节特性及控 制质量的要求,通过理论计算出控制器的最佳参数。 这种方法由于比较繁琐、工作量大,计算结果有时 与实际情况不甚符合,故在工程实践中长期没有得 到推广和应用。
工程整定法是在已经投运的实际控制系统中, 通过试验或探索,来确定控制器的最佳参数。这种 方法是工艺技术人员在现场经常使用的。
对象的近似模型:
y(s) K e s u(s) Ts 1
PID控制器设计
在工程上,一般要求系统的期望特性符合下列要求:
对数幅频特性的中频段为 20dB dec 且有一定的宽度,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截止频率 c 应尽可能大一些,以保证系统的快速性;
低频段具有较高的增益,以保证稳态精度; 高频段应衰减快,以保证抗干扰能力。 满足上述要求的模型有很多,通常取一些结构较简单的模型。 例如二阶、三阶模型等。
T1s
K1K2 K3
1T2s 1T3s
1
,
T1 T2 ,T1 T3
时间常数与对象的最小的一个时间常数相同
Gc
(s)
T2s 1T3s 1
2K1K 2 K3T1s
可见,应采用PID调节器,调节器参数应整定为
KP
T2 T3 2K1K 2 K3T1
,
TI
T2
T3
,
TD
T2T3 T2 T3
对于最佳二阶系统,
K0
1 2T1
最佳二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1
2T1s(T1s 1)
一般按最佳二阶模型来设计系统。
7
(1)被控对象为一阶惯性环节
G0
s
K1 T1s 1
取最佳二阶模型为期望模型,时间常数与对象的时间常数相同
Gc
s
Gs G0 s
1 2K1T1s
(2)被控对象为两个惯性环节串联
G0
s
T1s
K1 K 2
1T2 s
1
T2 T1
时间常数与被控对象中较小的时间常数相同
Gc (s)
Gs G0 s
T2 s 1 2K1K 2T1s
T2 2K1K 2T1
1
1 T2 s
可见,应采用PI调节器,调节器参数应整定为
四旋翼飞行器PID控制器的设计
四旋翼飞行器PID控制器的设计引言:1.PID控制器原理:PID控制器是由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控制基元组成的。
其中比例控制器根据偏差的大小调整控制量;积分控制器根据偏差的积累调整控制量;微分控制器根据偏差的变化率调整控制量。
PID控制器根据实际值和期望值的偏差以及偏差变化率和积累量来调整控制量,以达到稳定目标。
2.四旋翼飞行器PID控制器参数调整:PID控制器的性能取决于三个控制基元的参数调整。
参数调整不当会导致飞行器姿态不稳定,甚至发生震荡。
常用的参数调整方法包括手动调整和自适应调整。
手动调整需要通过观察飞行器的响应来调整参数,而自适应调整则是根据系统的动态特性自动调整参数。
3.四旋翼飞行器PID控制器设计步骤:(1)确定控制目标和输入变量:控制目标即所要控制的飞行器姿态或高度,输入变量即传感器测得的实际值。
(2)传感器数据处理:通过传感器获得飞行器姿态或高度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滤波和校正,以减小误差。
(3)误差计算:计算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的误差,作为PID控制器的输入。
(4)参数调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手动或自适应调整方法,逐步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
(5)控制量计算:根据误差和PID控制器的参数计算控制量。
(6)控制执行:将控制量传输给四旋翼飞行器的执行机构,使其根据控制量进行相应的动作,以实现飞行器的稳定。
4.PID控制器应用拓展:PID控制器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控制方法,广泛应用于四旋翼飞行器以外的许多领域,如汽车、工业控制和机器人等。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改进和优化,比如引入模糊控制或自适应控制等。
结论:四旋翼飞行器PID控制器是实现飞行器姿态和高度控制的关键部件。
通过合适的参数调整和控制策略设计,可以实现飞行器的稳定飞行。
PID 控制器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可拓展性,为飞行器控制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解决方案。
PID控制器的设计及绘制阶跃响应图
PID控制器的设计及绘制阶跃响应图实验五PID 控制器的设计及绘制阶跃响应图⼀、实验⽬的:熟悉PID 控制器的绘制和阶跃响应图的绘制⼆、实验内容1、使⽤等幅震荡发设计PID 控制器。
2、设计PID 控制器,并修改PID 内部参数。
(Kp=1.2T/(KL)、Ti=2L 、Td=0.5L 。
其中L 是指延时的时间长度,由阶跃响应得到对象的近似数学描述如下:进⽽可以确定K 和T 的取值。
) 3、使⽤simulink 设计仿真图并检测设计PID 功能。
三、实验过程1、等幅震荡的设计程序 s=tf('s')g=3/((3*s+1)^10); [gm,pm]=margin(g); kcm=gm;sysl=feedback(kcm*g,1) step(sysl,100),grid Tm=98.1-40.2,Kc=kcm/1.7,Ti=0.5*Tm,Td=Ti/4, gc=Kc*(1+1/(Ti*s)+Td*s), sys=feedback(g*gc,1); step(sys,300),grid 等幅震荡周期:1)(+=-Ts Ke s G Ls阶跃响应的图像Kc =3.5559 Ti = 1.8700 Td = 0.46752、设计PID控制器PID controller使⽤simulink仿真,仿真图为:注:其时间延时为1s 。
仿真结果即检测结果:实验仿真图形要最终稳定在1附近,否则仿真错误要对PID controller 中参数进⾏修改。
四、实验总结:该实验着重介绍如何设计PID 控制器,⽽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其参数的设置。
实验中所涉及到的数据可⽤如下⽅法进⾏确定:控制器类型Kp Ti Td P 0 PI0 PID)/(9.0KL T )/(KL T )/(2.1KL T3.0/L L2L5.0。
PID控制器设计与参数整定方法综述
PID控制器设计与参数整定方法综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综述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的设计与参数整定方法。
PID控制器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工业控制策略,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因此,深入理解并掌握PID控制器的设计原则与参数整定方法,对于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首先介绍PI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包括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基本环节的作用和特点。
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PID控制器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包括确定控制目标、选择控制算法、设定PID参数等。
本文还将重点介绍几种常用的PID参数整定方法,如Ziegler-Nichols法、Cohen-Coon法以及基于优化算法的参数整定方法等,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
本文将结合具体的应用实例,展示PID控制器设计与参数整定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PID控制器的设计与参数整定方法,掌握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为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PI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策略。
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基于系统的误差信号(即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之间的差值)来调整系统的控制变量,以实现对系统的有效控制。
PID控制器的核心在于其通过调整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环节的参数,即比例系数Kp、积分系数Ki和微分系数Kd,来优化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精度。
比例环节(P)根据误差信号的大小成比例地调整控制变量,从而直接减少误差。
积分环节(I)则是对误差信号进行积分,以消除系统的静态误差,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
微分环节(D)则根据误差信号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提前调整控制变量,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抑制过冲和振荡。
PID控制器的这三个环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以满足不同系统的控制需求。
离散控制系统中的PID控制器设计
离散控制系统中的PID控制器设计PID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器,广泛应用于离散控制系统中。
它是由比例项(P项)、积分项(I项)和微分项(D项)三个部分组成的,通过对系统的反馈信号进行处理,以使得系统响应更加稳定和准确。
在离散控制系统中,PID控制器的设计十分关键。
合理地设置PID 参数是实现良好控制效果的关键。
下面将基于离散控制系统中的PID 控制器设计,详细讨论PID参数的选择方法与调整策略。
一、PID参数的选择方法PID控制器的性能取决于其参数的选择,而PID参数的选择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1. 经验法:根据经验公式或者实际应用中的调试经验,直接选取PID参数。
由于经验法灵活性较大,但不够科学,容易导致控制效果不理想。
2. Ziegler-Nichols方法:该方法基于系统的频域特性进行参数的调整,步骤较为简单。
首先,将控制器的I、D项参数设为0,只保留P 项;然后逐步增加P项增益,直至系统产生持续性振荡;最后按照振荡周期调整P、I、D项参数。
3. 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通过优化算法求解PID 参数的最优取值。
该方法需要有系统的数学模型作为基础,且需要足够多的计算资源支持。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PID参数选择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在具体选择过程中,需要从实际需求和系统特点出发,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方法。
二、PID参数的调整策略PID参数的调整是为了使得控制系统更加稳定和准确,常用的调整策略包括参数整定法和自整定法两种:1. 参数整定法:该方法是根据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通过试探和修正的方式进行PID参数的调整。
常用的动态性能指标包括超调量、调整时间、稳态误差等。
根据实验结果,逐步修正PID参数,直至满足系统的性能要求。
2. 自整定法:自整定法是指采用自适应控制算法,通过系统自身的响应来动态调整PID参数。
常用的自整定算法有基于模型的自整定方法、经验模型自调整控制(EMC)方法等。
pid控制器设计
pid控制器设计⽬录⼀设计任务与要求⼆系统校正的基本⽅法与实现步骤三PID的控制原理与形式模型四设计的原理五设计⽅法步骤及设计校正构图六设计总结七致谢⼋参考⽂献⼀设计任务与要求校正对象: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ss s s G 1047035.87523500)(23++=,设计校正装置,使系统满⾜:(1)相位稳定裕量o 45≥γ(2)最⼤超调量%5≤σ⼆系统校正的基本⽅法与实现步骤系统校正就是在⾃动控制系统的合适位置加⼊适当的装置,以改善和提⾼系统性能。
按照校正装置在⾃动控制系统中的位置,可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顺馈补偿。
顺馈补偿⽅式不能独⽴使⽤,通常与其他⽅式同时使⽤⽽构成复合控制。
顺馈补偿装置满⾜⼀定条件时,可以实现全补偿,但前提是系统模型是准确的,如果所建⽴的系统模型有较⼤误差,顺馈补偿的效果⼀般不佳。
反馈校正主要是针对系统中的敏感设备——其参数可能随外部环境条件发⽣变化,从⽽影响⾃动控制系统的性能——给敏感设备增加局部负反馈⽀路以提⾼系统的抗扰能⼒。
由于负反馈本⾝的特性,反馈校正装置通常⽐较简单,只有⽐例(硬反馈)和微分(软反馈)两种类型。
串联校正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的校正⽅式,根据校正装置是否使⽤独⽴电源,可分为有源校正装置和⽆源校正装置;根据校正装置对系统频率特性的影响,可分为相位滞后、相位超前和相位滞后-超前校正装置;根据校正装置的运算功能,可分为⽐例(P )校正、⽐例微分(PD )校正、⽐例积分(PI )校正和⽐例积分微分(PID )校正装置。
三 PID 控制的原理与形式模型具有⽐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PID 控制器。
这种组合具有三种基本规律各⾃的特点,其运动⽅程为:dt t de dt t e t e t m K K K K K d p t i p p )()()()(0++=? 相应的传递函数为:++=S Ss KKKGdip c1)(SS S KKKdip12++=PID 控制的结构图为:若14iτ,式(1-2)可以写成:=)(s G c()()SS S K K iP1121++?ττ由此可见,当利⽤PID 控制器进⾏串联校正时,除可使系统的型别提⾼⼀级外,还将提供两个负实零点。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PID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自动控制算法,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过程中。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等原因,常常需要设计模糊PID控制器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控制性能。
1.确定系统的控制目标和性能指标:首先需要明确系统的控制目标,例如稳定性、响应速度、抗扰性等,然后确定对应的性能指标,例如超调量、调整时间、稳态误差等。
2.建立模糊控制规则库:根据系统的特性和控制目标,设计一套模糊控制规则库。
规则库一般包括模糊化、模糊规则以及解模糊化三个部分。
-模糊化:将输入目标和输入量经过模糊化,得到模糊量化值。
常见的模糊化方法有隶属函数法和三角函数法等。
- 模糊规则:根据经验规则和专家知识,设计一系列的模糊规则。
模糊规则一般采用if-then的形式,其中if部分是输入量模糊化后的模糊量化值,then部分是输出量的模糊量化值。
-解模糊化:将模糊量化值转化为具体的控制量。
常见的解模糊化方法有最大值法、加权平均法和中心平均法等。
3.设计模糊推理机制:模糊控制器的核心是模糊推理机制,通过模糊推理机制来根据输入的模糊量化值和模糊规则库来得到输出的模糊量化值。
常见的模糊推理机制有模糊与运算和模糊或运算等。
4.调整模糊PID控制器参数:根据系统的特性和性能指标,通过试验或者仿真的方法,对模糊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优化调整。
一般可以采用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优化算法来进行参数调整。
5.实时控制和优化:将设计好的模糊PID控制器实时应用于控制系统中,并根据系统的反馈信号对控制器进行实时优化和参数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控制性能。
模糊PID控制器相比传统的PID控制器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可以应对各种复杂、非线性的工业控制系统,提高控制精度和控制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系统特性和性能需求来设计合适的模糊PID控制器,并经过实验和调整来优化控制效果。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计算复杂度和实时性等因素,确保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PID控制器参数整定设计方案
PID控制器参数整定设计方案PID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控制算法,能够根据反馈信号对控制系统进行自动校正。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是指确定其比例增益Kp、积分时间Ti和微分时间Td的过程,以达到系统稳定、快速响应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目标。
参数整定的设计方案可以分为经验法、试验法和数学优化法。
其中经验法是基于经验公式或规则进行参数选择,简单易行;试验法是通过实际系统的频率响应或阶跃响应进行参数优化;数学优化法是通过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进行参数优化,可以充分利用系统信息,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一、经验法:1.负载法:保持系统稳定工作,逐步增大比例增益Kp,观察系统是否出现超调或振荡现象,选择合适的Kp值。
2.相位裕量法:通过观察系统频率响应曲线,选取合适的相位裕量来确定Kp和Ti的初值。
3. Ziegler-Nichols法:通过输出曲线中的时间常数和周期来确定Kp和Ti的初值。
二、试验法:1.阶跃响应法:对系统进行单位阶跃输入,观察输出响应曲线,根据超调量和上升时间来确定参数。
2.频率法:通过改变系统输入信号的频率,观察输出幅频特性曲线,选取合适的增益裕量来确定参数。
3.周响应法:对系统进行周期性输入,观察输出响应曲线,根据周期和振幅的变化来确定参数。
三、数学优化法:1.差分演化算法:通过仿真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在一定迭代次数内找到使系统性能最优的参数组合。
2.遗传算法:通过模拟自然中的优胜劣汰和基因传递机制,生成一组符合条件的参数,并通过交叉和突变进行进一步优化。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综合使用以上不同的参数整定方法,根据系统特点和需求来确定参数。
同时,还可以考虑使用自适应控制算法,如模糊PID、自适应PID等,根据系统响应实时调整参数,提高控制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参数整定过程中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稳态误差、响应速度和抗干扰能力等多个指标,并进行合理的权衡。
此外,实际系统中可能存在不确定性或变动性因素,要做好参数调整的适应性和鲁棒性设计。
控制系统的PID控制器设计
PID控制器的参数
Kp
比例系数,影响系统的放大倍数和稳态误差。
Ki
积分系数,影响系统的积分时间和消除静差 的能力。
Kd
微分系数,影响系统的微分时间和动态响应 性能。
PID控制器的优缺点
优点
结构简单、稳定性好、调整方便、易 于实现等。
缺点
详细描述
控制器参数整定是PID控制器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对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参 数的调整。常用的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有临界比例法、临界振荡法、衰减曲线法等。通
过对参数的合理整定,可以获得最佳的控制效果,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04 PID控制器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CHAPTER
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03
在某些情况下,PID控制器可 能会产生超调和振荡,这会影 响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精 度。
PID控制器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智能化PID控制器
鲁棒性增强
利用人工智能和优化算法等先进技术,实 现PID控制器的自适应和自学习,提高控制 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研究更具有鲁棒性的PID控制器,使其在面 对系统参数变化和外部干扰时具有更好的 适应性和稳定性。
详细描述
微分控制设计是为了减小系统的动态误差而引入的。它通过预测输入偏差的变化趋势来调整输出信号 ,从而减小动态误差。微分控制的优点是能够减小系统的动态误差,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但微分项 的敏感度较高,容易受到噪声干扰。
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
总结词
通过调整PID控制器的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控制器
集成化与模块化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研究多变量PID控 制器,实现多个被控量的同时优化控制。
离散控制系统的PID控制器设计
离散控制系统的PID控制器设计离散控制系统的PID控制器设计是近年来自动控制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PID控制器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广泛应用,其设计方法和参数调节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离散控制系统的PID控制器设计原理和方法,以及参数调节技术。
一、离散控制系统概述离散控制系统是通过采样和量化将连续时间的控制系统离散化处理后得到的控制系统。
它的特点是系统状态和输入信号在时间上是离散的。
离散控制系统通常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控制对象组成。
二、PID控制器原理PID控制器是一种经典的反馈控制器,它由比例项、积分项和微分项三部分组成。
比例项通过调节输出量与误差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实现对系统的稳态性能的控制。
积分项通过对误差的积分来实现对系统的静态稳定性能的控制。
微分项通过对误差的微分来实现对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的控制。
PID控制器根据系统的误差信号和参考输入信号计算控制输出信号,进而对控制对象进行调节以实现系统的稳定控制。
三、离散PID控制器设计方法离散PID控制器设计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即经验法和优化方法。
1. 经验法经验法是根据系统的经验和启发性规则来设计PID控制器的方法。
常见的经验法包括Ziegler-Nichols方法、Chien-Hrones-Reswick方法和Cohen-Coon方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试验和实际应用经验总结出的规则来确定PID控制器的参数,具有设计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
2. 优化方法优化方法是通过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来设计PID控制器的方法。
常见的优化方法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和模型预测控制等。
这些方法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优化算法对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优控制效果。
四、离散PID控制器参数调节技术离散PID控制器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数的选择和调节。
常见的离散PID控制器参数调节技术包括试验法、频率域法和模型辨识法。
1. 试验法试验法是通过对系统进行特定的输入信号激励,然后根据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来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
实验三 PID控制器设计及其参数整定---已完成
实验三 PID 控制器设计及其参数整定一、实验目的1) 通过本实验,掌握使用Simulink 仿真设计连续和离散PID 控制器的方法。
2) 掌握对给定控制系统进行PID 控制器参数在线实验工程整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PID 控制是最经典、应用最广泛的控制方法,是单回路控制系统主要的控制方法,是其他控制思想的基础。
本实验针对被控对象,选定控制器的调节规律,在控制器的调节规律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控制系统的品质主要决定于控制器参数的整定。
1. 连续PID 控制器本实验采用的PID 控制器传递函数为:111()(1)(1)C p d d i i G s K T S T S T S T Sδ=++=++ 或写成:()iC p d K G s K K S S=++ 有,p i d p d iK K K K T T ==其中K p 、K i 、K d 分别为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T i 、T d 分别为积分时间常数和微分时间常数;δ为比例度。
控制系统的Simulink 仿真图如图1所示。
连续PID 控制器如图2所示。
根据不同的参数设置,可以得到单纯的比例控制、比例积分控制、比例微分控制以及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等不同的控制系统。
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实验法,是通过对典型输入响应曲线所得到的特征量,按照动态特性参数法、衰减曲线法、临界比例度法、或经验法中的某一种方法,求得控制器的各个参数,进行工程整定,使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佳。
图1 控制系统Simulink 仿真图图2 连续PID 控制器Simulink 仿真图2. 离散PID 控制器将描述模拟PID 控制器的微分方程式化为差分方程,即为数字PID 控制算法。
1()(1)()()()kp i di e k e k u k K e k K T e i K T=--=++∑因为上式包含的数字积分项,需要存储过去全部偏差量,而且累加运算编程不太方便,计算量也较大,所以在应用中,通常都是将上式改为增量算法。
控制系统中的PID控制器设计
控制系统中的PID控制器设计PID控制器是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一种控制算法,它通过对系统的误差进行反馈调节,使系统的输出稳定在期望值附近。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讨论PID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一、引言在控制系统中,PID控制器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控制、电力系统等领域。
PID是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的英文缩写,分别表示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控制参数。
二、PI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PI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系统的误差信号来调节输出信号,达到对系统进行控制的目的。
具体来说,PID控制器通过以下三个控制参数来决定输出信号:1. 比例项(Proportional)比例项是指根据误差信号的大小直接调节输出信号的大小。
比例增益参数Kp决定了比例项的作用程度,当Kp增大时,输出信号的变化速度更快。
2. 积分项(Integral)积分项是指根据误差信号的累积值来调节输出信号的大小。
积分增益参数Ki决定了积分项的作用程度,当Ki增大时,输出信号对误差的累积值更敏感。
3. 微分项(Derivative)微分项是指根据误差信号的变化率来调节输出信号的大小。
微分增益参数Kd决定了微分项的作用程度,当Kd增大时,输出信号对误差的变化率更敏感。
根据PID控制器的原理,可以得到PID控制器的数学表达式为:u(t) = Kp * e(t) + Ki * ∫e(t)dt + Kd * de(t)/dt其中,u(t)为控制器的输出信号,e(t)为系统的误差信号,Kp、Ki和Kd分别为比例增益、积分增益和微分增益。
三、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PID控制器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控制系统和要求进行调节。
通常的设计方法如下:1. 确定系统模型首先需要了解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包括其输入、输出关系以及参数。
根据系统模型可以确定PID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范围。
2. 初始参数设定根据经验或理论分析,给出初始的PID控制器参数。
PID控制器:介绍PID控制器的原理、设计和应用
PID控制器:介绍PID控制器的原理、设计和应用控制系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在工业自动化、家电、机器人技术还是其他领域,控制系统都是实现稳定和精确控制的关键。
PID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和自动化系统中。
本文将介绍PID控制器的原理、设计和应用。
什么是PID控制器?PID控制器是一种基于反馈的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运动、过程或其他变量。
PID 是“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的缩写,这三个术语指的是PID控制器中使用的三个控制算法。
PID控制器根据当前的反馈信号与预设的设定值之间的差异,计算控制输出,并通过调整控制信号来实现稳定的控制。
PID控制器的原理PID控制器基于三个算法: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和微分控制。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算法的原理。
比例控制比例控制是PID控制器的基本控制算法之一。
它根据当前的反馈信号与设定值之间的差异,计算出一个与误差成比例的控制量。
比例控制的公式可以表示为:输出= Kp × 误差其中,Kp是比例增益,用于调整控制量对误差的敏感度。
较大的比例增益将导致更快的响应,但也可能引起振荡和不稳定。
比例控制器的作用是减小误差,使得实际输出逐渐接近设定值。
然而,由于比例控制只考虑当前误差并未考虑过去的误差,因此它无法消除稳态误差。
积分控制积分控制是PID控制器的另一个重要算法。
它考虑误差的累积,并在一段时间内对误差进行积分。
积分控制的公式可以表示为:输出= Ki × ∫ 误差 dt其中,Ki是积分增益,用于调整积分控制的敏感性。
积分控制的作用是消除稳态误差,因为它对误差的积分可以抵消误差的累积。
然而,积分控制也可能导致系统的超调和不稳定。
过高的积分增益会增加系统的振荡风险,从而造成过调和振荡。
微分控制微分控制通常用于减少系统的超调和抑制振荡。
它通过考虑误差变化的速率来改善系统的响应速度。
PID控制器设计
PID 控制器设计一、PID 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形式及数学模型具有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PID 控制器。
这种组合具有三种基本规律各自的特点,其运动方程为:dtt de dt t e t e t m K K K K K dp ti p p )()()()(0++=⎰ (1-1)相应的传递函数为:⎪⎪⎭⎫ ⎝⎛++=S S s K K K G d i p c 1)(SS S K K Kd i p12++∙=(1-2)PID 控制的结构图为:若14<Tiτ,式(1-2)可以写成:=)(s G c()()SS S KKiP1121++∙ττ由此可见,当利用PID 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时,除可使系统的型别提高一级外,还将提供两个负实零点。
与PI 控制器相比,PID 控制器除了同样具有提高系统的稳态性能的优点外,还多提供一个负实零点,从而在提高系统动态性能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因此,在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中,广泛使用PID 控制器。
PID 控制器各部分参数的选择,在系统现场调试中最后确定。
通常,应使积分部分发生在系统频率特性的低频段,以提高系统的稳态性能;而使微分部分发生在系统频率特性的中频段,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二、实验内容一:自己选定一个具体的控制对象(Plant),分别用P 、PD 、PI 、PID 几种控制方式设计校正网络(Compensators ),手工调试P 、I 、D 各个参数,使闭环系统的阶跃响应(Response to Step Command )尽可能地好(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 控制对象(Plant)的数学模型:()()⎪⎪⎭⎫ ⎝⎛++=115.01)(S S S G2322++=S S 实验1中,我使用MATLAB 软件中的Simulink 调试和编程调试相结合的方法 不加任何串联校正的系统阶跃响应:(1) P 控制方式:P 控制方式只是在前向通道上加上比例环节,相当于增大了系统的开环增益,减小了系统的稳态误差,减小了系统的阻尼,从而增大了系统的超调量和振荡性。
智能控制系统中的PID控制器设计与优化
智能控制系统中的PID控制器设计与优化第一章绪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制造出越来越多的机器设备,这些设备需要被控制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力。
PID控制器是机器控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自动调节设备的输出,使其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工作。
本文将会详细介绍智能控制系统中的PID控制器设计与优化。
第二章 PI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PID控制器是由比例控制器、积分控制器和微分控制器三部分组成。
比例控制器是指输出与误差成比例,积分控制器是指输出与误差积分成正比,微分控制器是指输出与误差微分成正比。
这三个部分可以组合起来构成PID控制器。
PID控制器的输出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求得:u(t) = Kp*e(t) + Ki* ∫ e(t)dt + Kd*de(t)/dt其中Kp、Ki、Kd分别是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e(t)是误差,de(t)/dt是误差的导数。
PID控制器的作用就是调整参数使误差最小,在理想情况下能够达到稳定状态。
第三章 PID控制器的设计和优化PID控制器的设计要考虑到系统的性质和需求。
比例系数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积分系数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静态误差,微分系数控制系统的超调量和稳定性。
一般来说,先将Kp调到使系统的响应达到要求,再调整Ki和Kd。
优化PID控制器的方法很多,以下是其中几种:1. Ziegler–Nichols法这是一种经典的需要实验的方法。
分别调整Kp、Ki和Kd的值,使系统产生临界振荡。
这时的参数值就是该方法得出的PID控制器的最优参数。
虽然方法简单直观,但是需要对系统做出一些改变,且不适用于所有的PID控制器。
2. 优化算法现在有很多的优化算法可供选择,例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
这些算法也需要先对系统进行参数的试探,再根据反馈来对参数进行调整。
这些算法可以对复杂的系统进行优化,但是需要时间和计算资源。
3. 经验公式为了使设计更加简单,一些经验公式也可以用来设计PID控制器。
例如经验公式:“KI=(T1)/Kp”,其中T1是系统的积分时间,Kp是系统的比例增益系数。
自动化控制中的PID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自动化控制中的PID控制器设计与实现第一章概述自动化控制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领域,PID控制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将控制系统的输出根据输入误差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控制系统所要求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PID控制器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而随着现代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PID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重点介绍PID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动化控制中PID控制器的作用,同时也提供一些实用的工具和技巧,使读者能够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进行更有效的PID 控制器设计。
第二章 PID控制器的基本理论PID控制器是由比例控制器、积分控制器和微分控制器三部分组成。
比例控制器根据误差信号的值,提供一个与误差成比例的输出信号;积分控制器通过将误差信号的积分值与与时间成比例的一个常数相乘,来产生一个输出信号,可以消除仪表本身的零位偏差;微分控制器根据误差信号的变化率,生成一个与变化率成比例的输出信号,用于消除过冲。
PID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可以表示为:$$u(t)=K_P e(t)+K_I\int_0^te(\tau)d\tau+K_D\frac{de(t)}{dt}$$其中,$u(t)$是PID控制器的输出信号,$e(t)$是误差信号,$K_P$、$K_I$和$K_D$分别为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
第三章 PID控制器设计方法PID控制器的设计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控制对象首先需要确定控制对象的特性,以便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和参数设置。
例如,如果控制对象是一个物理过程,那么需要知道它的惯性、阻尼等参数,以便确定PID控制器的参数。
2. 选择控制方式根据控制对象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可以选择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微分控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3. 确定参数确定PID控制器的参数,包括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
通常采用试控制法,根据试验数据来确定PID参数。
自动化控制中的PID控制器设计与参数调整
自动化控制中的PID控制器设计与参数调整在自动化控制领域中,PID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器类型,其设计和参数调整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PID 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参数调整方法和实际应用。
一、PID控制器设计原理PID控制器由比例(P)、积分(I)和微分(D)三个部分组成,其输入为误差e(t)和控制器输出u(t)。
PID控制器的计算公式如下:u(t) = Kp * e(t) + Ki * ∫e(t)dt + Kd * de(t)/dt其中,Kp、Ki和Kd分别为比例、积分和微分增益,目的是通过对误差的处理来使系统达到期望的稳态和动态响应。
比例控制(P):比例增益Kp对误差的大小进行线性放大,可以快速响应系统变化,但容易导致稳定性问题。
若比例增益过大,容易产生震荡;若比例增益过小,容易导致控制效果不佳。
积分控制(I):积分增益Ki对误差的时间积分,通过累积误差来调整系统的稳态性能。
积分控制可以消除稳态误差,但过大的积分增益会引入超调和振荡。
微分控制(D):微分增益Kd对误差的变化率进行响应,可以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和抑制震荡。
然而,过大的微分增益会引入噪声放大,使系统变得不稳定。
二、PID控制器参数调整方法为了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需要适当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
常用的PID参数调整方法有以下几种:1. 手工调整法:根据经验和试错法,逐步调整比例、积分和微分增益,以求得最优参数。
这种方法需要经验和反复试验,容易受到操作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
2. Ziegler-Nichols方法:该方法通过系统的临界增益和临界周期来确定PID参数。
首先将比例增益增加至震荡临界点,然后测量震荡的周期,根据临界周期确定积分时间常数和微分时间常数。
3. 级联调整法:将系统分为两级,外环为快速响应的比例控制器,内环为慢速响应的PID控制器。
先调整外环的比例增益,再调整内环的PID参数,以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设计任务与要求二系统校正的基本方法与实现步骤三PID的控制原理与形式模型四设计的原理五设计方法步骤及设计校正构图六设计总结七致谢八参考文献一 设计任务与要求校正对象: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ss s s G 1047035.87523500)(23++=,设计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1)相位稳定裕量o 45≥γ (2)最大超调量%5≤σ二 系统校正的基本方法与实现步骤系统校正就是在自动控制系统的合适位置加入适当的装置,以改善和提高系统性能。
按照校正装置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位置,可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顺馈补偿。
顺馈补偿方式不能独立使用,通常与其他方式同时使用而构成复合控制。
顺馈补偿装置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实现全补偿,但前提是系统模型是准确的,如果所建立的系统模型有较大误差,顺馈补偿的效果一般不佳。
反馈校正主要是针对系统中的敏感设备——其参数可能随外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给敏感设备增加局部负反馈支路以提高系统的抗扰能力。
由于负反馈本身的特性,反馈校正装置通常比较简单,只有比例(硬反馈)和微分(软反馈)两种类型。
串联校正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校正方式,根据校正装置是否使用独立电源,可分为有源校正装置和无源校正装置;根据校正装置对系统频率特性的影响,可分为相位滞后、相位超前和相位滞后-超前校正装置;根据校正装置的运算功能,可分为比例(P )校正、比例微分(PD )校正、比例积分(PI )校正和比例积分微分(PID )校正装置。
三 PID 控制的原理与形式模型具有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PID 控制器。
这种组合具有三种基本规律各自的特点,其运动方程为:dtt de dt t e t e t m KK K K Kdpt ipp)()()()(0++=⎰相应的传递函数为:⎪⎪⎭⎫ ⎝⎛++=S Ss KKKG dip c1)(SS S KKKdip12++•=PID 控制的结构图为:若14<Tiτ,式(1-2)可以写成:=)(s G c()()SS S K KiP 1121++•ττ由此可见,当利用PID 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时,除可使系统的型别提高一级外,还将提供两个负实零点。
与PI 控制器相比,PID 控制器除了同样具有提高系统的稳态性能的优点外,还多提供一个负实零点,从而在提高系统动态性能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因此,在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中,广泛使用PID 控制器。
PID 控制器各部分参数的选择,在系统现场调试中最后确定。
通常,应使积分部分发生在系统频率特性的低频段,以提高系统的稳态性能;而使微分部分发生在系统频率特性的中频段,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四 设计原理校正方式的选择。
按照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链接方式,控制系统的校正方式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四种方式。
串联校正是最常用的一种校正方式,这种方式经济,且设计简单,易于实现,在实际应用中多采用这种校正方式。
串联校正方式是校正器与受控对象进行串联连接的。
本设计按照要求将采用串联校正方式进行校正。
校正方法的选择,根据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表达方式可以进行校正方法的确定。
本设计要求以频域指标的形式给出,因此采用基于Bode 图的频域法进行校正。
几种串联校正简述,串联校正可以分为串联超前校正、串联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等。
超前校正的目的是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实现在系统静态性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
通过加入超前校正环节,利用其相位超前特性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度,改变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
一般使校正环节的最大相位超前角出现在系统新的穿越频率点。
滞后校正通过加入滞后校正环节,使系统的开环增益有大幅度增加,同时又使校正后的系统动态指标保持原系统的良好状态。
它利用滞后校正环节的低通滤波特性,在不影响校正后系统低频特性的情况下,使校正后系统中高频段增益降低,从而使其穿越频率前移,达到增加系统相位裕度的目的。
滞后-超前校正适用于对校正后系统的动态和静态性能有更多更高要求的场合。
施加滞后-超前校正环节,主要是利用其超前部分增大系统的相位裕度,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利用其滞后部分改善系统的静态性能。
以上三种不同的校正方法的一般性设计步骤如下: 1) 根据静态性能指标,计算开环系统的增益。
之后求取校正前系统的频率特性指标,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
2) 确定校正后期望的穿越频率,具体值的选取与所选择的校正方式相适应。
3) 根据待设计的校正环节的形式和转折频率,计算相关参数,进而确定校正环节。
4) 得出校正后系统,检验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如不满足则从第二步重新开始。
在MATLAB 中基于Bode 图进行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比较前后的频率特性,尝试选定合适的校正环节,根据不同的设计原理,确定校正环节参数。
最后对校正后的系统进行检验,并反复设计直至满足要求。
五 设计方法步骤及设计校正构图5.1 校正前系统分析校正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ss s s G 1047035.87523500)(23++=设计要求:v ≥450 t s ≤0.2s 6≤5% ▼校正前结构图如下:一阶校正之前的图形如下:编写程序观察其Bode图如下:sys=tf([523500],[1 87.35 10470 0]);figure(1);marigin(sys);hold on由上图可以看出来,系统在阶跃输入下并不太稳定输出,震荡比较大,超调量也比较大,系统的动态性能不稳定。
5.2固有的校正函数分析确定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s ssGS031.0056 .1033.000025,02c ++=)(利用MATLAB绘画出校正装置的Bode图sys=tf([0.00025 0.033 1.056],[0.031 0]);figure(1);margin(sys);hold on5.3系统校正后的系统分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2342)()()(57.32471.2031.055281655.172788.130*ss s s s G G G S S C S K ++++== 利用MATLAB 绘画出校正之后的Bode 图 程序如下:sys1=tf([523500],[1 87.35 10470 0]); sys2=tf([0.00025 0.033 1.056],[0.031 0]); sys3=sys1*sys2; figwre(3); margin(sys3); hoid on六设计总结这次实验,认识了自动控制领域最常用的PID控制,基本掌握了PID控制的基本规律,同时也认识到自动控制系统的复杂性。
在利用MATLAB软件时经常会碰到一些新问题,而我们手头的资料有限,时间和精力有限,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比如在PID控制时,一旦选定了Ki和Kd后,超调量随Kp的变化并不明显,这是我无法理解的,当Kp增加时,系统仅仅提高了响应的快速性,而超调量并没有显著的变化。
又如,在PD控制时,当Kd和Kp取值足够大时,便可以使响应曲线完全理想化,即响应时间趋于0,超调量趋于0,在本系统中也满足足够的稳态精度,我就会这样怀疑,并不是所有系统采用PID控制效果一定比其他控制效果要好,等等。
所有这些问题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中寻求答案。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扩展了知识面,锻炼了能力,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
安排课程设计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分析问题。
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常试性地应用于实际设计工作中,并从理论的高度对设计工作的现代化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
检验学习成果七致谢通过课程设计,首先对自动控制系统系统有了更深的认识,加深了理解,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一次很好的应用。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不仅在知识上有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在求学和研究的心态上也有不小的进步。
我想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只有自己有心去学习和参与才可能有收获,这也算是这次设计给我的一点小小的感悟。
以前一直觉得理论知识离我们很远,经过课程设计,才发现理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这大大激发了我学习书本知识的兴趣。
再者我们学习的是工科,不单纯只是理论方面的的工作,还应该考虑到实际情况。
总之,感谢张琦老师在设计过程中帮助我,我们宿舍同的同学帮助我,,我不仅学到了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而且学会了独立的去发现,面对,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不仅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使我受益非浅。
参考文献孔凡才编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第三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朱仁初编电力控制系统第一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3 陈伯时编控制工程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王显正编控制理论基础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