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测试ISO标准-总则解析

合集下载

ISO_527-2塑料拉伸性能测试方法

ISO_527-2塑料拉伸性能测试方法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二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1 范围1.1GB/T 1040的本部分在第1部分基础上规定了用于测定模塑和挤塑塑料拉伸性能的实验条件。

1.2本部分适合下述范围的材料:----硬质和半硬质的热塑性模塑、挤塑和铸塑材料,除未填冲类型外还包括列入用短纤棒、细棒、小薄片或细粒料填充和增强的复合材料,但不包括纺织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硬质和半硬质热固性模塑和铸塑材料,包括填充和增强的复合材料,但不包括纺织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热致液晶聚合物。

本部分不适用于纺织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硬质微孔材料或含有微孔材料夹层结构的材料2.名词和定义见ISO 527-1:2012,章节33原理和方法见ISO 527-1:2012,章节44仪器4.1概述见ISO 527-1:2012,章节5,特别是5.1.1致5.1.44.2引伸计4.3测试记录装置5测试样品5.1形状和尺寸只要可能,试样应为如图一所示的1A型和1B型的哑铃型试样,直接模塑的多用途试样选择1A型,机加工试样选择1B型。

关于使用小试样时的规定,见附录A/ISO 20753注:具有4mm厚的IA型和1B型试样分别和ISO 3167规定的A型和B型多用途试样相同。

与ISO 20753的A1和A2也相同5.2试样的制备应按照相关材料规范制备试样,当无规范或无其他规定时,应按ISO293、ISO 294-1,ISO295或者ISO 10724-1以适宜的方法从材料直接压塑制备试样,或按照ISO 2818由压塑或注塑板材经机加工制备试样。

试样所有表面应吴可见裂痕、划痕或其他缺陷。

如果模塑试样存在毛刺应去掉,注意不要损伤模塑表面。

由制件机加工制备试样时应取平面或曲率最小的区域。

除非确实需要,对于增强塑料试样不宜使用机加工来减少厚度,表面经过机加工的试样与未经机加工的试样实验结果不能互相比较。

5.3标线见ISO 527-1:2012,6.35.4检查测试样品见ISO 527-1:2012,6.45.5各向异性5.6测试样数量见ISO 527-1:2012,章节7.6 状态调节见ISO 527-1:2012,章节87 测试过程见ISO 527-1:2012,章节9在测量弹性模量时,1A型、IB型试样的试验速度应为1mm/min,对于小试样见附录A。

ISO 527-2塑料拉伸性能测试方法

ISO 527-2塑料拉伸性能测试方法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二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1 范围1.1GB/T 1040的本部分在第1部分基础上规定了用于测定模塑和挤塑塑料拉伸性能的实验条件。

1.2本部分适合下述范围的材料:----硬质和半硬质的热塑性模塑、挤塑和铸塑材料,除未填冲类型外还包括列入用短纤棒、细棒、小薄片或细粒料填充和增强的复合材料,但不包括纺织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硬质和半硬质热固性模塑和铸塑材料,包括填充和增强的复合材料,但不包括纺织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热致液晶聚合物。

本部分不适用于纺织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硬质微孔材料或含有微孔材料夹层结构的材料2.名词和定义见ISO 527-1:2012,章节33原理和方法见ISO 527-1:2012,章节44仪器4.1概述见ISO 527-1:2012,章节5,特别是4.2引伸计4.3测试记录装置5测试样品5.1形状和尺寸只要可能,试样应为如图一所示的1A型和1B型的哑铃型试样,直接模塑的多用途试样选择1A型,机加工试样选择1B型。

关于使用小试样时的规定,见附录A/ISO 20753注:具有4mm厚的IA型和1B型试样分别和ISO 3167规定的A型和B型多用途试样相同。

与ISO 20753的A1和A2也相同5.2试样的制备应按照相关材料规范制备试样,当无规范或无其他规定时,应按ISO293、ISO 294-1,ISO295或者ISO 10724-1以适宜的方法从材料直接压塑制备试样,或按照ISO 2818由压塑或注塑板材经机加工制备试样。

试样所有表面应吴可见裂痕、划痕或其他缺陷。

如果模塑试样存在毛刺应去掉,注意不要损伤模塑表面。

由制件机加工制备试样时应取平面或曲率最小的区域。

除非确实需要,对于增强塑料试样不宜使用机加工来减少厚度,表面经过机加工的试样与未经机加工的试样实验结果不能互相比较。

5.3标线见ISO 527-1:2012,6.35.4检查测试样品见ISO 527-1:2012,6.45.5各向异性5.6测试样数量见ISO 527-1:2012,章节7.6 状态调节见ISO 527-1:2012,章节87 测试过程见ISO 527-1:2012,章节9在测量弹性模量时,1A型、IB型试样的试验速度应为1mm/min,对于小试样见附录A。

拉伸性能测试

拉伸性能测试

拉伸性能测试(静态)拉伸性能测试主要确定材料的拉伸强度,为研究、开发、工程设计以及质量控制和标准规范提供数据。

在拉伸测试中,薄的薄膜会遇到一定困难。

拉伸试样的切边必须没有划痕或裂缝,避免薄膜从这些地方开始过早破裂。

对于更薄的薄膜,夹头表面是个问题。

必须避免夹头发滑、夹头处试样破裂。

任何防止夹头处试样发滑和破裂,而且不干扰试样测试部分的技术如在表面上使用薄的橡胶涂层或使用纱布等都可以接受。

从拉伸性能测试中可以得到拉伸模量、断裂伸长率、屈服应力和应变、拉伸强度和拉伸断裂能等材料性能。

ASTM D 638 (通用)[4]和ASTM D 882 [5](薄膜)中给出了塑料的拉伸性能(静态)。

拉伸强度拉伸强度是用最大载荷除以试样的初始截面面积得到的,表示为单位面积上的力(通常用MPa为单位)。

屈服强度屈服强度是屈服点处的载荷除以试样的初始截面面积得到的.用单位面积上的力(单位MPa)表示,通常有三位有效数字。

拉伸弹性模量拉伸弹性模量(简称为弹性模量,E)是刚性指数,而拉伸断裂能(TEB,或韧性)是断裂点处试样单位体积所吸收的总能量。

拉伸弹性模量计算如下:在载荷-拉伸曲线上初始线性部分画一条切线,在切线上任选一点,用拉伸力除以相应的应变即得(单位为MPa),实验报告通常有三位有效数字。

正割模量(应力-应变间没有初始线性比值时)定义为指定应变处的值。

将应力-应变曲线下单位体积能积分得到TEB,或者将吸收的总能量除以试样原有厚度处的体积积分。

TEB表示为单位体积的能量(单位为MJ/m3),实验报告通常有两位有效数字。

拉伸断裂强度拉伸断裂强度的计算与拉伸强度一样,但要用断裂载荷,而不是最大载荷。

应该注意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中,拉伸强度和拉伸断裂强度值相等。

断裂伸长率断裂伸长率是断裂点的拉伸除以初始长度值。

实验报告通常有两位有效数字。

屈服伸长率屈服伸长率是屈服点处的拉伸除以试样的初始长度值,实验报告通常有两位有效数字。

拉伸试验标准

拉伸试验标准

拉伸试验标准拉伸试验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用于评估材料的抗拉性能和延展性能。

拉伸试验标准是指在进行拉伸试验时所需遵循的规范和要求,其制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本文将介绍拉伸试验标准的相关内容,包括试验标准的制定依据、试验方法、试样制备、试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首先,拉伸试验标准的制定依据主要包括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或其他国际组织制定,通常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材料测试。

行业标准是由各行业协会或组织制定的,针对特定行业的材料和产品进行测试。

企业标准是由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的,通常用于内部质量控制和产品认证。

在进行拉伸试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标准进行测试,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其次,拉伸试验的方法包括静态拉伸试验和动态拉伸试验。

静态拉伸试验是指在一定的速度下对试样进行拉伸,测量载荷和位移随时间的变化,以评估材料的拉伸性能。

动态拉伸试验是指在动态加载条件下对试样进行拉伸,通常用于评估材料的动态响应特性。

在进行拉伸试验时,应根据所选用的标准和试验目的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并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试验。

试样制备是影响拉伸试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试样的几何尺寸、表面质量和制备工艺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拉伸试验前,应根据标准要求对试样进行制备,并确保试样的几何尺寸和表面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此外,还应注意试样的存储条件和试验环境的影响,以避免外部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在进行拉伸试验时,还需要注意试验过程中的一些事项。

例如,应根据标准要求选择合适的试验速度和加载方式,确保试验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和记录的准确性。

同时,还应注意试验设备和仪器的校准和维护,以确保试验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拉伸试验标准是保证拉伸试验结果准确性和可比性的重要依据,制定合适的试验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试验,对于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塑料拉伸性能测试原理及方法

塑料拉伸性能测试原理及方法

塑料拉伸性能测试原理及方法拉伸性能作为材料的基本性能,对实际生产、研发、应用、质量控制、标准规范等,提供了基础的数据支撑。

拉伸性能是通过试样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和各试验数据来分析该材料的静态拉伸力学性能,对其拉伸强度、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弹性模量作出评价。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GB/T 1040.1-2018简介本方法用于研究试样的拉伸性能及规定条件下测定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其他方面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

原理沿试样纵向主轴方向恒速拉伸,直到试样断裂或其应力(负荷)或应变(伸长)达到某一预定值,测量在这一过程中试验承受的负荷及其伸长。

方法1、这些方法适用于模塑制备的选定的尺寸试样,或采用机加工、切割或冲裁等方法从成品或半成品上(如模制件、层压板、薄膜和挤出或浇铸板)制备的试样。

试样类型及其制备见关于典型材料的GB/T 1040的相关部分。

某些情况下可使用多用途试样。

多用途和小型试样见ISO 20753 。

2、此方法规定了试样的优选尺寸。

不同尺寸的试样或不同状态调节后的试样试验结果无可比性。

另一些因素,如测试速度和试样的状态调节也会影响试验结果。

因此,在进行数据比对时,应严格控制这些因素并记录。

本方法适用于下列材料:——硬质和半硬质热塑性模塑、挤塑和浇铸材料,除未填充类型外还包括填充的和增强的混合料,硬质和半硬质热塑性片材和薄膜;——硬质和半硬质热固性模塑材料,包括填充的和增强的复合材料,硬质和半硬质热固性板材,包括层压板;——混入单向或无定向增强材料的纤维增强热固性和热塑性复合材料,这些增强材料如毡、织物、无捻粗纱、短切原丝、混杂纤维增强材料、无捻粗纱和碾碎纤维等;预浸渍材料制成的片材(预浸料坯);——热致液晶聚合物。

鉴于ISO 1926,本方法一般不适用于硬质泡沫材料或含微孔材料的夹层结构材料。

拉伸应力:试样在计量标距范围内,单位初始横截面积上承受的拉伸负荷。

拉伸强度:在拉伸试验中,试样直至断裂为止所承受的最大拉伸应力。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2021新标准解读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2021新标准解读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2021新标准解读金属材料拉伸试验2021新标准解读在金属材料领域,拉伸试验一直是常见的测试方法之一,用于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

2021年,针对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的标准进行了更新和修订,以适应新材料、新工艺和新需求。

本文将对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的新标准进行深度解读,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并掌握这一重要测试方法。

1. 新标准的制定背景金属材料一直是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其力学性能对于工程结构的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

随着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金属材料不断涌现,传统的测试方法和标准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对新材料的测试需求。

有必要对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的标准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新材料的特性和应用要求。

2. 新标准的主要内容新标准针对拉伸试验的各个环节和关键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解释。

对试样的制备、试验条件的控制、数据采集和分析等都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修订。

特别是针对高强度、高塑性和高温材料的测试方法和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补充和完善,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新标准的影响和意义新标准的实施将对金属材料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于材料生产和加工企业来说,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材料的性能和可靠性,为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对于科研院所和高校来说,能够更好地开展新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推动金属材料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另外,对于金属材料行业的标准化和监督管理也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质量水平和竞争力。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金属材料领域的从业者,在新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标准的重要性和作用。

标准不仅仅是一纸文件,更是对于材料性能和质量的保障,是对工程安全和可靠的保障。

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和贯彻执行新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养,为行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5. 总结与展望通过对金属材料拉伸试验2021新标准的深度解读,我们对这一重要测试方法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中文版 ISO 527-1-2012

中文版 ISO 527-1-2012

ISO 527-1-2012塑料拉伸性能得测定第1部分:总则1.范围1.1ISO527得本部分规定了在规定条件下测定塑料与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得一般原则,并规定了几种不同形状得试样以用于不同类型得材料,这些材料在本标准得其她部分予以详述。

1.2本方法用于研究试样得拉伸性能及在规定条件下测定拉伸强度、拉伸模量与其她方面得拉伸应力/应变关系。

1.3本方法适用于下列材料:——硬质与半硬质(分别见3、12与3、13)模塑、挤塑与浇铸得热塑性塑料,除未填充类型外还包括填充得与增强得混合料;硬质与半硬质热塑性片材与薄膜;—-刚性与半刚性得热固性模塑材料,包括填充与增强化合物;刚性半刚性得热固性片材,包括层压材料;——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与热塑性复合材料掺入单向或非单向增强材料,如毡,无纺布,编织粗纱,短切原丝,组合与混合加固,粗纱与磨碎纤维;片由预浸渍材料(预浸料)制成, ——热致液晶聚合物。

这些方法通常不适合用于刚性多孔材料得测试,其应采用ISO 1926标准,也不适用于含有多孔材料得夹层结构材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得条款通过ISO 527本部分得引用而成为本部分得条款。

凡就是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只有引用得版本有效。

未注日期得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勘误内容)对本标准有效。

ISO291,塑料--状态调节与测试得标准环境ISO 2602,数据得统计处理与解释——均值估计--置信区间ISO 7500-1:2004,金属材料-—静态单轴向试验机得校正——第1部分:拉伸试验机-—压力测量系统得校正ISO9513:1999,金属材料——单轴向测试中使用得伸长计系统得校准ISO 16012,塑料——试样线性尺寸得测定ISO20753,塑料——试验样品ISO 23529,橡胶——物理试验方法用试样制备与调节得一般程序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ISO 527得本部分。

3、1 标距L0试样中间部分两标线之间得初始距离.单位为mm.注释:ISO 527不同部分所描述得不同试样类型得标距长度数值代表相应得最大标距长度。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评价材料质量和适用范围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拉伸试验是评价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常用方法之一。

本文将对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读者对该标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首先,拉伸试验的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制定的,其中ISO制定的标准是国际通用的,而GB/T制定的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包括试验设备、试验方法、试样制备、试验过程、试验结果的处理和报告等内容。

在进行拉伸试验时,首先需要准备好试样。

试样的制备应符合标准规定的尺寸和形状,并且表面应光滑无瑕疵。

接下来是试验设备的准备,包括拉伸试验机、夹具、应变测量设备等。

试验过程中,需要按照标准规定的加载速率和加载方式进行试验,并及时记录试验数据。

在拉伸试验过程中,需要测量试样的应力和应变,并绘制应力-应变曲线。

通过分析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得到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等力学性能指标。

这些指标对于材料的设计和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基本的拉伸试验标准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拉伸试验标准,例如高温下的拉伸试验、低温下的拉伸试验、动态加载下的拉伸试验等。

这些特殊情况下的试验标准对于特定工况下材料的性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是评价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依据,了解和遵守这些标准对于材料工程师和科研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对该标准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为实际工程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ISO 527:2012塑料拉伸性能测试标准解析

ISO 527:2012塑料拉伸性能测试标准解析

ISO 527:2012塑料拉伸性能测试标准解析彭璟【摘要】The contents of principles,application scopes,terms,definitions and so on in standard ISO 527:2012 for tensile property testing of plastics were expound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ISO 527:1993.The results show that:compared with ISO 527:1993,ISO 527:2012 had been greatly revised in aspects of requirements of apparatuses precision,specimen size,testing speed and so on.The standards should be distinguished to apply when the tests of tensile properties of plastics were carried out.%阐述了ISO 527:2012塑料拉伸性能测试标准的原理、适用范围、术语、定义等内容,并与ISO 527:1993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比ISO 527:1993,ISO 527:2012在设备精度要求、试样尺寸要求、测试速率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较大的修订,在应用不同标准进行塑料拉伸性能测试时应注意区别使用.【期刊名称】《理化检验-物理分册》【年(卷),期】2018(054)001【总页数】4页(P43-45,70)【关键词】ISO527:2012;ISO527:1993;塑料;拉伸性能;测试标准;解析【作者】彭璟【作者单位】深圳市美信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 518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15.5+2拉伸性能是塑料力学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可以衡量塑料的强度、韧性等参数,拉伸测试使用的标准GB/T 1040.1-2006和GB/T 1040.2-2006等同采用ISO 527-1:1993和ISO 527-2:1993。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2021新标准解读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2021新标准解读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2021新标准解读一、引言在金属材料工程领域,拉伸试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

而近年来,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对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的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对金属材料拉伸试验2021年的新标准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重要实验方法的变化和发展。

二、传统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概述在传统的金属材料拉伸试验中,常采用标准试样进行拉伸,通过在拉伸过程中记录载荷和位移的变化,来获得应力-应变曲线。

根据这条曲线,可以获得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等重要力学性能指标。

还可以通过断口形貌观察来了解材料的断裂特征和断裂模式。

三、金属材料拉伸试验2021新标准变化而在2021年的新标准中,对金属材料拉伸试验做出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对试验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和试验设备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定,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针对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对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式也进行了更新和调整,以适应新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需求。

还针对一些特殊情况和应用领域,对试验方法进行了细化和补充,以满足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需求。

四、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的深度和广度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的深度和广度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拉伸试验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如选用的试验方法、所使用的试验设备和环境条件、对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等等。

在解读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新标准时,我们需要对这些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以便更好地理解新标准对实验方法的影响。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金属材料拉伸试验2021年的新标准的更新和完善,对于推动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新标准的出台,将有助于提高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更为可靠的实验数据支持。

新标准的深化和细化也将有助于满足不同行业和领域对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特殊需求。

六、总结在本文中,我们对金属材料拉伸试验2021年的新标准进行了全面解读和分析。

GBT1040.1《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新旧版本内容的比较

GBT1040.1《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新旧版本内容的比较

40塑料包装2019年第29卷第2期前言拉伸性能的测试是塑料材料,特别是包装材料的一类重要的性能测试,如包装袋,拉伸性能的好坏关系到其是否能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是产品合格与否的重要指标,对下游客户的采购要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拉伸性能测试的准确与否,与所使用的测试仪器和测试人员有关,更与采用的测试标准密切相关,因此对测试标准的准确理解是测试的关键。

去年底(2018年12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GB/T1040.1-2018《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1],将于2019年11月01日实施,并将代替GB/T1040.1-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2],2018年版的标准等同采用了ISO527-1:2012《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体现了与国际标准同步,将进一步规范塑料拉伸性能方面的测试,使塑料拉伸性能的数据具有更加可比性,对生产企业和检验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旧版本标准的主体框架做了一些改动,例如内容上的次序“原理和方法”改在“术语和定义”后面,资料性附录做了改动等。

下面就新旧标准的主要内容差别做比较。

1范围新版标准增加了“浇铸材料”,原2006年版相比,扩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并将2006年版标准中1.4和1.5条款内容移到新版标准中第4部分(原理和方法)中,由于这两个条款内容是有关样品的制备方面的内容,因此显得更为合理。

标准与法规解读GB/T1040.1《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新旧版本内容的比较方哲坚(国家食品软包装产品及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摘要:本文系统地比较了国家标准GB/T1040.1新旧版本的内容区别,对生产企业的出厂检验和检验机构的的拉伸性能测试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拉伸性能内容测试The difference of standard GB/T1040.1for old and new versionsZhejian Fang(China National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esting Center for Food Flexible Packaging Product and Machinery(Guangdong))Abstrac t:Summarization the difference of standard GB/T1040.1for old and new versions.And that is of significance to manufacturer and quality inspection units for determination of tensile properties.Keyw ord s:tensile properties content test2规范性引用文件这部分的改动主要是根据今年相关标准的更新,本标准引用内容的改变而做的相关改动。

iso13934-1织物拉伸强力测试中文版

iso13934-1织物拉伸强力测试中文版

iso13934-1织物拉伸强力测试中文版织物拉伸强力测试BS EN ISO 13934-1Tensile properties of fabrics –Part 1: Determination of m aximum force and elongation at m aximum force using the strip method指定尺寸的布样在恒定速率的拉伸下直至断裂,所用的最大的力及在最大力时的拉伸,如有要求,同时记录断裂时的力及拉伸1. 仪器1.1 CRE型拉力测试机,有计量认证的拉力测试机,按EN 30012-1,CRE型拉力机含以下常规性能1.1.1 拉力机应能提供数据显示或记录布样拉伸至断裂时的力及布样拉伸的相应延伸率1.1.2 机器应能保持恒定速率拉伸为20 mm/min和100 mm/min,并精确至± 10%1.1.3 机器应能设定夹距为100 mm和200 mm,在± 1mm以内1.1.4 夹口的宽度应至少60 mm为适宜,且不能低于布样的宽度1.2 切布样用模板,并抽丝至要求的宽度1.3 适用于湿态测试的,将布样浸入水中的仪器1.4 按ISO 3696用于湿态测试的3级水1.5 非离子润湿剂2. 平衡和测试的条件用于平衡和测试的气候条件应按EN 20139所指定(注:建仪布样在松弛状态下平衡至少24 hrs,湿态测试的平衡条件没有要求)3. 布样准备3.1 分别剪取2组布样,一组经向,另一组纬向3.2 每组布样至少包括5块测试样,如有更高精度要求,则需测试更多试样。

试样应至少距布边150 mm剪取,每块经向试样应不含有相同的经纱,及每块纬向试样应不含有相同的纬纱3.3 测试样宽度应为50 ± 0.5 mm(不包括任何须边),长度应能使200 mm的夹距能足够夹持,除布样根据以往经验在最大受力下延伸超过75%的,则夹距可减少至100 mm3.4 湿态测试4. 测试程序4.1 夹口长度(Gauge length)对于在最大力作用下伸长不超过75%的布样,夹口长度设置为200 ±1 mm,否则夹口长度设为100 ± 1 mm4.2 拉伸速率拉伸速率的设置根据下表在最大力作用下布样不同的伸长率指定表1:拉伸速率夹距mm 布样在最大力作用下的拉伸% 延伸率% / min 拉伸速率mm / min200 < 8 10 20200 ≥ 8 to ≤ 7550 100100 > 75 100 1004.3 布样的固定测试布样可以在预张力下或松弛状态下固定,当测试布样在预张力下固定时,应确定此预张力没有引起拉伸超过2%,如果布样在预张力下不能达到拉伸小于2%,则不用提供预张力按下述提供适当的预张力单位面积内布样的质量a) ≤ 200 g/m2 : 2 Nb) >200 g/m2 to ≤ 500 g/m2 : 5 Nc) >500 g/m2 : 10 N4.4 操作将布样沿中央夹紧,使布样的纵向中心线刚好通过前面夹口的中心点记录最大的力及在最大力时的伸长率,移动活动夹口,拉伸测试布样至断裂点,记录最大的力,如有要求,用牛吨记录断裂时的最大力;用毫米记录布样的延伸,或用百分比记录布样的伸长率,在最大力时,如有要求,记录断裂时的延伸或伸长率记录延伸或伸长率至少精确至:伸长率< 8% 时精确至0.4 mm 或0.2%8 % ≤伸长率≤ 75% 时精确至1 mm 或0.5%伸长率> 75% 时精确至 2 mm 或1%在每个方向上完成至少5块测试布样4.4.1 滑移(Slippage)当测试布样不均匀滑移或沿夹口线滑移超过2mm,应弃去此结果4.4.2 夹口断裂(Jaw breaks)记录发生在离夹口线距离5 mm之内的断裂数据,在最后获得5个测试结果时,如果夹口断裂的数据落在最小的正常断裂数据之上时,则保留此数据;如果夹口断裂的数据落在最小的正常断裂数据之下时,则弃去此数据,进一步测试以获得5个正常断裂的数据如果所有结果均为夹口断裂,或不能获得5个正常数据,则在无变异系数和置信区间的情况下分别单独记录测试结果4.5 湿态布样的测试将测试布样从溶液中取出后立即进行测试,用吸墨水纸简单吸去多余的水份,湿态测试,应按4.3描述提供一半的预张力5. 结果的计算和表达5.1 计算每个测试方向上的最大力的算术平均值,如果有要求,用N计算断裂时力的算术平均值测试结果表示<100 N 精确至1N≥ 100 N to <1000 N 精确至10 N≥ 1000 N 精确至100 N5.2 计算每个方向上最大力时的伸长率的算术平均值,如有要求,计算断裂时的数据测试结果表示伸长率< 8% 时精确至0.2%8 % ≤伸长率≤ 75% 时精确至0.5%伸长率> 75% 时精确至1%5.3 如有要求,计算变异系数,精确至0.1%,以及95%的置信区间。

中文版 iso 527-1-

中文版 iso 527-1-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1.范围1.1ISO 527的本部分规定了在规定条件下测定塑料和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一般原则,并规定了几种不同形状的试样以用于不同类型的材料,这些材料在本标准的其他部分予以详述。

1.2本方法用于研究试样的拉伸性能及在规定条件下测定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其他方面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

1.3本方法适用于下列材料:——硬质和半硬质(分别见和)模塑、挤塑和浇铸的热塑性塑料,除未填充类型外还包括填充的和增强的混合料;硬质和半硬质热塑性片材和薄膜;——刚性和半刚性的热固性模塑材料,包括填充和增强化合物;刚性半刚性的热固性片材,包括层压材料;——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复合材料掺入单向或非单向增强材料,如毡,无纺布,编织粗纱,短切原丝,组合和混合加固,粗纱和磨碎纤维;片由预浸渍材料(预浸料)制成,——热致液晶聚合物。

这些方法通常不适合用于刚性多孔材料的测试,其应采用ISO 1926标准,也不适用于含有多孔材料的夹层结构材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ISO 527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有效。

未注日期的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勘误内容)对本标准有效。

ISO 291,塑料——状态调节和测试的标准环境ISO 2602,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均值估计——置信区间ISO 7500-1:2004,金属材料——静态单轴向试验机的校正——第1部分:拉伸试验机——压力测量系统的校正ISO 9513:1999,金属材料——单轴向测试中使用的伸长计系统的校准ISO 16012,塑料——试样线性尺寸的测定ISO 20753,塑料——试验样品ISO 23529,橡胶——物理试验方法用试样制备和调节的一般程序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ISO 527的本部分。

标距L0试样中间部分两标线之间的初始距离。

单位为mm。

注释:ISO 527不同部分所描述的不同试样类型的标距长度数值代表相应的最大标距长度。

拉伸性能测试

拉伸性能测试

拉伸性能测试(静态)拉伸性能测试主要确定材料的拉伸强度,为研究、开发、工程设计以及质量控制和标准规范提供数据。

在拉伸测试中,薄的薄膜会遇到一定困难。

拉伸试样的切边必须没有划痕或裂缝,避免薄膜从这些地方开始过早破裂。

对于更薄的薄膜,夹头表面是个问题。

必须避免夹头发滑、夹头处试样破裂。

任何防止夹头处试样发滑和破裂,而且不干扰试样测试部分的技术如在表面上使用薄的橡胶涂层或使用纱布等都可以接受。

从拉伸性能测试中可以得到拉伸模量、断裂伸长率、屈服应力和应变、拉伸强度和拉伸断裂能等材料性能。

ASTM D 638 (通用)[4]和ASTM D 882 [5](薄膜)中给出了塑料的拉伸性能(静态)。

拉伸强度拉伸强度是用最大载荷除以试样的初始截面面积得到的,表示为单位面积上的力(通常用MPa为单位)。

屈服强度屈服强度是屈服点处的载荷除以试样的初始截面面积得到的.用单位面积上的力(单位MPa)表示,通常有三位有效数字。

拉伸弹性模量拉伸弹性模量(简称为弹性模量,E)是刚性指数,而拉伸断裂能(TEB,或韧性)是断裂点处试样单位体积所吸收的总能量。

拉伸弹性模量计算如下:在载荷-拉伸曲线上初始线性部分画一条切线,在切线上任选一点,用拉伸力除以相应的应变即得(单位为MPa),实验报告通常有三位有效数字。

正割模量(应力-应变间没有初始线性比值时)定义为指定应变处的值。

将应力-应变曲线下单位体积能积分得到TEB,或者将吸收的总能量除以试样原有厚度处的体积积分。

TEB表示为单位体积的能量(单位为MJ/m3),实验报告通常有两位有效数字。

拉伸断裂强度拉伸断裂强度的计算与拉伸强度一样,但要用断裂载荷,而不是最大载荷。

应该注意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中,拉伸强度和拉伸断裂强度值相等。

断裂伸长率断裂伸长率是断裂点的拉伸除以初始长度值。

实验报告通常有两位有效数字。

屈服伸长率屈服伸长率是屈服点处的拉伸除以试样的初始长度值,实验报告通常有两位有效数字。

ISO 527:2012塑料拉伸性能测试标准解析

ISO 527:2012塑料拉伸性能测试标准解析

ISO 527:2012塑料拉伸性能测试标准解析
彭璟
【期刊名称】《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年(卷),期】2018(054)001
【摘要】阐述了ISO 527:2012塑料拉伸性能测试标准的原理、适用范围、术语、定义等内容,并与ISO 527:1993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比ISO 527:1993,ISO 527:2012在设备精度要求、试样尺寸要求、测试速率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较大的修订,在应用不同标准进行塑料拉伸性能测试时应注意区别使用.
【总页数】4页(P43-45,70)
【作者】彭璟
【作者单位】深圳市美信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 5181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115.5+2
【相关文献】
1.陶瓷砖国际标准ISO13006:2012解析 [J], 肖景红;梁柏清;罗喆;刘亚民;袁芳丽;刘有银
2.固体推进剂包覆层拉伸性能测试标准比较 [J], 陈竚;李冬;任黎;曹继平;马亚南
3.塑料拉伸新旧标准(ISO527-1)比对浅析 [J], 郑宁;刘力荣;陈敏剑;黄正安
4.ISO 9712-2012与TSG Z8001-2019标准的主要异同解析 [J], 王森;修博宇
5.不同测试标准下丙纶非织造布拉伸性能对比 [J], 王剑英;姜丽;施燕菲;于立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SO_527-2塑料拉伸性能测试方法

ISO_527-2塑料拉伸性能测试方法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之欧侯瑞魂创作第二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1 范围1.1GB/T 1040的本部分在第1部分基础上规定了用于测定模塑和挤塑塑料拉伸性能的实验条件。

1.2本部分适合下述范围的资料:----硬质和半硬质的热塑性模塑、挤塑和铸塑资料,除未填冲类型外还包含列入用短纤棒、细棒、小薄片或细粒料填充和增强的复合资料,但不包含纺织纤维增强的复合资料;----硬质和半硬质热固性模塑和铸塑资料,包含填充和增强的复合资料,但不包含纺织纤维增强的复合资料;----热致液晶聚合物。

本部分不适用于纺织纤维增强的复合资料、硬质微孔资料或含有微孔资料夹层结构的资料见ISO 527-1:2012,章节33原理和方法见ISO 527-1:2012,章节44仪器见ISO 527-1:20125测试样品只要可能,试样应为如图一所示的1A型和1B型的哑铃型试样,直接模塑的多用途试样选择1A型,机加工试样选择1B型。

关于使用小试样时的规定,见附录A/ISO 20753注:具有4mm厚的IA型和1B型试样分别和ISO 3167规定的A型和B型多用途试样相同。

与ISO 20753的A1和A2也相同应依照相关资料规范制备试样,当无规范或无其他规定时,应按ISO293、ISO 294-1,ISO295或者ISO 10724-1以适宜的方法从资料直接压塑制备试样,或依照ISO 2818由压塑或注塑板材经机加工制备试样。

试样所有概况应吴可见裂痕、划痕或其他缺陷。

如果模塑试样存在毛刺应去掉,注意不要损伤模塑概况。

由制件机加工制备试样时应取平面或曲率最小的区域。

除非确实需要,对于增强塑料试样不宜使用机加工来减少厚度,概况经过机加工的试样与未经机加工的试样实验结果不克不及互相比较。

见 ISO 527-1:2012,章节7.6 状态调节见 ISO 527-1:2012,章节87 测试过程见 ISO 527-1:2012,章节9在丈量弹性模量时,1A型、IB型试样的试验速度应为1mm/min,对于小试样见附录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σy 屈服应变下的应力。单位为 MPa。 注释:其数值可能小于可获得的最大应力(见图 1,曲线 b 和 c)。 3.6.2 强度
σm 拉伸试验中观察到的第一个局部最大力值。单位为 MPa。 注释:其也可能是样品屈服或断裂时的力值(见图 1)。 3.6.3 x%应变处的应力
σx 当应变达到规定值 x%时的应力。单位为 MPa。 注释:x%应变处的应力值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用,如当应力/应变曲线没有屈服点时(见图 1,曲线 d)。 3.6.4 断裂应力
如使用光学引伸计,特别是对于薄片和薄膜,应在试样上标出规定的标线,标线与试样 的中点距离应大致相等(±1 mm),两标线间距离的测量精度应优于 1%。
标线不能刻划、冲刻或压印在试样上,以免损坏受试材料,应采用对受试材料无影响的 标线,而且所划的相互平行的每条标线要尽量窄。 6.4 试样检查
试样应无扭曲,相邻的平面间应相互垂直。表面和边缘应无划痕、空洞、凹陷和毛刺。 试样可与直尺、直角尺、平板比对,应用目测并用螺旋测微器检查是否符合这些要求。发现 试样有一项或几项不合要求时,应舍弃或在试验前机加工至合适的尺寸和形状。
A 初始宽度和厚度的乘积,A=bh。单位为 mm2。
பைடு நூலகம்
3.5 试验速度
v 试验过程中,试验机夹具分离速度,单位为 mm/min。 3.6 应力
σ 试样标距长度内,每单位原始横截面积上所受的法向力。单位为 MPa。 注释:为区别于与试样实际横截面相关的真实应力,该应力常被称为“工程应力”。 3.6.1 屈服应力
注塑试样需要 1o 到 2o 的拔模角以利于脱模。同时,注塑试样不可避免的存在凹陷。由 于冷却过程的不同,试样中部的厚度一般小于试样边缘。厚度差Δ h≤0.1 mm 时可以接受(见 图 3)。
注:hm 为试样在此截面上的最大厚度,h 为试样在此截面上的最小厚度,Δ h=hm-h≤0.1 mm。 图 3—注塑试样横截面(被夸大的)
εb 若试样在屈服前发生断裂,断裂应变为在应力减小到小于或等于强度 10%之前记录的最后 一个应变值。用无量纲的比值或百分数(%)表示。见图 1,曲线 a 和 d。 3.7.3 强度应变
εm 达到强度时的应变。用无量纲的比值或百分数(%)表示。 3.8 标称应变
εt 十字头位移除以夹具间距。用无量纲的比值或百分数(%)表示。 注释 1. 用于超出屈服应变范围(见 3.7.1)或者没有使用引伸计时的应变计算。
注释 2:可基于从实验开始时十字头位移计算,或者基于超出屈服应变后十字头位移增量计 算,如果后种情况下位移是使用引伸计确定的(对于多用途试样优选)。 3.8.1 断裂标称应变 εtb 当断裂发生在屈服之后时,在应力减小到小于或等于强度的 10%前所记录的最后一个数据 点处的标称应变。用无量纲的比值或百分数(%)表示。见图 1,曲线 b 和 c。 3.9 模量 Et 应力应变曲线 σ(ε)上在 ε1=0.05%和 ε2=0.25%应变区间曲线的斜率。单位为 MPa。 注释 1:可以计算为弦向模量或者在此区间最小二乘回归曲线的斜率。 注释 2:本定义不适用于薄膜材料。 3.10 泊松比 μ 在纵向应变对法向应变关系曲线的线性部分内,垂直于拉伸方向上的两坐标轴之一的应变增 量Δ εn,与拉伸方向上的应变增值Δ ε1 之比的负值。用无量纲的比值表示。 3.11 夹持距离 L 试样在夹具间部分的初始长度。单位为 mm。 3.12 硬质塑料 在规定的条件下,塑料的弯曲模量(若不适用,则拉伸模量)大于 700 MPa。 3.13 半硬质塑料 在规定的条件下,塑料的弯曲模量(若不适用,则拉伸模量)在 70 MPa 至 700 MPa 之间。
ISO 527-1-2012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 1 部分:总则 1. 范围 1.1 ISO 527 的本部分规定了在规定条件下测定塑料和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一般原则,并规 定了几种不同形状的试样以用于不同类型的材料,这些材料在本标准的其他部分予以详 述。 1.2 本方法用于研究试样的拉伸性能及在规定条件下测定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其他方面的 拉伸应力/应变关系。 1.3 本方法适用于下列材料: ——硬质和半硬质(分别见 3.12 和 3.13)模塑、挤塑和浇铸的热塑性塑料,除未填充类型 外还包括填充的和增强的混合料;硬质和半硬质热塑性片材和薄膜; ——刚性和半刚性的热固性模塑材料,包括填充和增强化合物;刚性半刚性的热固性片材, 包括层压材料; ——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复合材料掺入单向或非单向增强材料,如毡,无纺布,编 织粗纱,短切原丝,组合和混合加固,粗纱和磨碎纤维;片由预浸渍材料(预浸料)制成, ——热致液晶聚合物。 这些方法通常不适合用于刚性多孔材料的测试,其应采用 ISO 1926 标准,也不适用于含有 多孔材料的夹层结构材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 ISO 527 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只有引用的版本有效。未注日期的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勘误内容)对本标准有效。 ISO 291,塑料——状态调节和测试的标准环境 ISO 2602,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均值估计——置信区间 ISO 7500-1:2004,金属材料——静态单轴向试验机的校正——第 1 部分:拉伸试验机——压 力测量系统的校正 ISO 9513:1999,金属材料——单轴向测试中使用的伸长计系统的校准 ISO 16012,塑料——试样线性尺寸的测定 ISO 20753,塑料——试验样品 ISO 23529,橡胶——物理试验方法用试样制备和调节的一般程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ISO 527 的本部分。 3.1 标距
注:ISO 294-1:1996 的附录 D 给出了如何减小注塑试样凹陷的指导。
6.5 各向异性 见 ISO 527 的相关部分的说明。 7 试样数量 7.1 每个受试方向和每项性能的试验,试样数量不少于 5 个。如果需要精密度更高的平均值, 试样数量可多于 5 个,可用置信区间(95%概率,见 ISO 2602)估算得出。 7.2 应废弃在肩部断裂或塑性变形扩展到整个肩宽的哑铃形试样并令取试样重新试验。
图 1——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
注释:曲线(a)代表一脆性材料,其在低应变下断裂,不发生屈服。曲线(d)代表一软橡 胶状材料,其在大应变(>50%)处断裂。 4 原理和方法 4.1 原理 沿试样纵向主轴恒速拉伸,直到断裂或应力(负荷)或应变(伸长)达到某一预定值,测量 在这一过程中试样承受的负荷及其伸长。 4.2 方法 4.2.1 本方法适用于试验可以铸造成指定尺寸,或从成品和半成品如模塑品、层压板、薄膜 和挤压或浇铸板材上经加工、切割成指定尺寸的样品。试样类型及制备方法在 ISO 527 相关 部分中阐述。某些情况下,可使用多用途试样。多用途试样和小型化试样在 ISO 20753 中描 述。 4.2.2 本方法阐述了试样的优选尺寸。使用不同尺寸试样,或者试样在不同条件下制备,都 会使得实验结果失去可比性。其他因素如试验速度和试样状态调节条件也会影响试验结果。 因此,当需要对比试验结果时,应谨慎控制和记录这些参数。 5 设备 5.1 试验机 5.1.1 概述 试验机应符合 ISO 7500-1 和 ISO 9513 及本部分 5.1.2 至 5.1.6 的规定。 5.1.2 试验速度 拉力试验机应能达到表 1 所规定的的试验速度。
表 1——推荐的试验速度
5.1.3 夹具 用于夹持样品的夹具应连接在仪器上,使得试样的主轴与沿夹具之间中心线的试样延伸方向 一致。试样应夹紧,以防试样在夹具中脱滑。夹持系统应避免引起试样产生早期断裂或者将 试样压扁。
对于测试拉伸模量,需要保证恒定的应变速率并且不能改变,例如,由夹头移动导致的变化。 当使用楔形夹头时,这点尤其重要。 注释:对于预应力,需要进行正确的校准(见 9.3)和试样安装,以避免应力/应变图上出现 脚趾区,见 9.4。 5.1.4 负荷指示装置 应符合 ISO 7500-1:2004 中分类 1 的规定。 5.1.5 应变指示装置 5.1.5.1 引伸计 应符合 ISO 9513:1999 中分类 1 的规定。在应变测试区域内应能一直获得该分类的准确度。 符合准确度要求的非接触型引伸计也可使用。 引伸计应能测量试验中任何时间,试样在标距内的变化。仪器最好可以自动的记录该变化。 仪器应在规定的试验速度没有惯性滞后。 为准确的测量拉伸模量 Et,仪器测量标距的精度应优于测量值的 1%。当使用 1A 型试样时, 若标距为 75 mm,则要求±1.5μm 的绝对准确度。更小的标距对应于不同的准确度,见图 2。 注释:与标距相关,测量标距内试样的深长率要求的 1%的准确度可转换成不同的绝对准确 度。对于小型化试样,由于缺少合适的引伸计,可能无法获得这样高的准确度(见图 2)。 通常使用的光学引伸计在一个宽的试样表面记录变形:对于这样一个单面应变测试方法,应 确保低应变值得测量不被弯曲所影响,弯曲可能由更微弱的试样错位和初始翘曲造成,这样 会使得试样的相对表面的应变值有差异。建议使用可将试样两表面应变值平均化的应变测量 方法。当测定模量时需要考虑该因素,但对于测量较大应变值时则不太必要。 5.1.5.2 应变仪 试样也可使用纵向应变仪测试,其精度应优于测量值的 1%。对于模量测试,则对应于 20x10-6 的应变准确度。进行合适的表面处理及粘合剂选择,使得能更好的测量目标材料。 5.1.6 数据记录 5.1.6.1 通用 数据记录频率应足够高,以达到准确度要求。 5.1.6.2 应变数据记录 应变数据记录频率与下列因素相关。 ——v,试验速度,mm/min; ——L0/L,标距与初始夹头—夹头分离的比; ——r,为获得准确数据所需的记录应变数值的最小分辨率,单位为 mm。典型地,其为或 优于准确度值的一半。 需要的最小的数据记录频率(Hz)fmin 按下式计算:
σb 试样断裂时的应力,单位为 MPa。 注释:其为在试样分离前的瞬间,应力-应变曲线上应力的最高值,即由裂纹造成的负荷下 降前的值。 3.7 应变
ε 原始标距单位长度的增量。用无量纲的比值或百分数(%)表示。 3.7.1 屈服应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