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书三绝碑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右任书《张君墓表》赏析

王振权

《张君墓表》,全称《清故宁阳县知县张君墓表》,乃是清代已故宁阳县知县榆林人张楚林的墓碑表文。此碑不同于寻常墓碑,它具有明显的特色:表文由近代著名学者,《民报》、《大共和报》主编馀杭章炳麟先生撰写;文辞精粹,笔法新奇,语句流畅,工稳贴切;章先生同时还篆写了碑额。书写由杰出书法大师、《草书月刊》主办三原于右任先生秉笔;书体行草,功力深厚,雄浑奇伟,袅娜多姿。刻字由镌刻名坊苏州集宝斋完成;刀工精湛,刻技娴熟,字迹清晰,巧夺天工。文笔、书法、镌刻皆列当时全国之冠,三绝融于一碑,实乃旷世之作,被世人誉之为民国时期的“三绝碑”。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八月,榆林籍知名文士、时任天津《大公报》主笔的张季鸾(名炽章,以字行)先生回榆林为其父张楚林举行百年诞辰祭祀,并重整南山父茔。《张君墓表》于苏州制成后,蒋介石派专机空运至包头,绥远省政府主席傅作义派人由黄河水运至府谷,然后由旱路运抵榆林,树于南山张楚林墓前。国共内战中,三绝碑因兵燹被迁入榆林城内,保存于民国榆林县参议院院内。解放后新政权建立,由榆林县政协保管。“文革”期间,张氏后人将其埋于地下。沧海桑田,几经辗转,三绝碑逐渐淡出人们的视域,再也无人过问,于是不知去向。1985年6月初,三绝碑于榆林军分区招待所(张季鸾旧宅)院内泥土中被发现后挖出,使这通埋没多年的石碑重见天日。其后《人民日报•海外版》、《陕西日报》等报刊登载了此碑被发现的消息及简介此碑内容的文章,受到海内外华人的关注。2010年,人们又相继在城南万人坑找到了碑额及碑座,至此,三绝碑的首、身、座全部与世人重新见面。

此碑为花岗岩质,碑面呈竖长方形,高133厘米,宽67厘米,全碑18行,每行37格,除去空格585字。碑石现藏于榆林市榆阳区文管所。

(一)书者简介

于右任(1878—1964)近代杰出书法大师,陕西三原人,名伯循,号骚心,又号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以字行。十七岁以案首入学,二十五岁以十八名乡试中举,后又肄业于上海震旦学院。旋创组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赴东京得识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此后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活动,民国成立后长年在政府担任高级官员,曾任监察院院长长达34年,1964年11月10日病逝于台北市。

于右任善书法、工诗文,清末曾主办《草书月刊》、《神州日报》、《民立报》等多种报刊。书法早年师法赵孟頫,后改攻北碑,精研六朝碑版,在此基础上将篆、隶、草法入楷行,独辟蹊径,别具风格。中年变法,专攻草书,熔章草、今草、狂草于一炉,雄浑奇伟,仪态万千;且兼工行、楷,自成一家,被称为近代我国书坛上著名的“于体”,编撰《标准草书》,有“当代草圣”之誉。其作品被海峡两岸同胞视为瑰宝,能得寸楮片笺,均奉若拱璧。

(二)释文标点

清故宁阳县知县张君墓表

馀杭章炳麟撰并篆额三原于右任书君讳○1楚林,字翘轩,陕西榆林人。榆林于汉为五原○2,关中○3诸郡,独此为高寒,及明,犹列九边○4,故其人材武,诗书非其尚也。君先世皆处军职○5,祖锡绂,考○6廷扬,以力行○7称。君少独好学,有虑宪○8,家贫无书,尝假○9得《论语》半册,甚宝重之。弱冠○10以骑射应童子试○11,三发中二,马惊堕伤臂,自是始壹意儒学○12。同治初,总兵刘厚基、知府蔡兆槐劝学爱士,得○13君甚重焉。自乾隆讫同治百余年中,榆林成进士者才一人,及君起,学风始振。回部乱作,以

诸生○14从刘、蔡二公守城,支拄三岁,城赖以全。君平生耻受人惠,而于两公知遇深,又同御贼,为设位于家,令子孙世祀之。俄○15举庚午陕西乡试○16,光绪三年丁丑会试○17成进士,以知县分山东。到数岁,未尝事干谒○18。性善折狱○19,以主发审○20为上官所知。寻○21代理汶上县、平度州事各数月,署○22曲阜县事一年。巡抚张曜奇其材,特奏授○23邹平县知县。在官四岁,声闻○24宣著○25,坐○26公事去。逾五年,再授宁阳县知县,未半岁,又解职○27去。君处山东二十四年,在官无过六七岁,既以循廉明决○28闻,率○29被委治疑狱○30,终不得大用。或以降志○31事○32上官劝者,必力拒之。二十六年十二月,终于济南。君终身儒素,不苟取与,与人厚,自治严,工文辞书法,未尝自诩○33,教子孙专志经史,勿循○34举业○35,其风操如此。元配○36同县王夫人先君卒。继配华州王夫人,丈夫子○37四,焕章、炳章、灿章皆前卒,炽章;女子子○38四,长适方,次殇,次殇,次适李。君殁后去家远,箧○39中才余数百金○40。后夫人力将子扶柩○41返榆林,既至贫甚,几○42不能举火。后四岁亦卒,合葬榆林南山。今去君殁三十余年矣,炽章述其事以属○43余。余以为无所待○44而兴者,文武不足限也,故为之表。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七月苏州集宝斋刻石

(三)词语注释

○1讳:旧指已故帝王或尊长的名字。后世也指在世尊长的名字。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三:“生曰名,死曰讳。今人多生而称人之名曰讳。”

○2五原:郡名,汉置。治所九原,在今包头市西北。

○3关中:古地区名。秦都咸阳,汉都长安,因称涵谷关以西为关中。

○4九边:明代北方边防九个军事重镇的合称。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分命大将,统兵守御。包括: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亦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

○5处军职:担任军中职务。处,担任,委任。《荀子·尧问》:“处官久者士妒之,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

○6考:旧称已死的父亲。《释名·释丧制》:“父死曰考。”

○7力行:努力从事,尽力去做,即今所谓身体力行。《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8有虑宪:有,同“又”。虑,考虑,关心。宪,法令、政事,此处引申为国事。

○9假:借也。

○10弱冠:《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长大成人。后用“弱冠”指男子二十岁或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11童子试:即童生试。明清两代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简称童试、亦称小考、小试。

○12儒学:儒家的学说。亦泛指文化。

○13得:相遇,遇到。《史记·匈奴列传》:“单于久不与其大众相得,其右谷蠡王以为单于死,乃自立为单于。”

○14诸生:明清两代称已入学的生员,通称秀才。

○15俄:表示时间短促,相当于“不久”、“很快”。

○16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为举人。

○17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为贡士,由贡士经殿试赐出身者为进士。

○18干(gān)谒:求请;有所干求而请见。

○19折狱:判决诉讼案件,使曲折分明。《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仲由)也与!”

○20主发审:主持审理案件。

○21寻:表示时间短,相当于“顿时”、“不久”。

○22署: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清史稿·周天爵传》:“星沅既疏请特简总统督师,寻病殁,命天爵暂署钦差大臣。”

○23授:任命,委任。《红楼梦》第四回:“贾雨村授了应天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