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名词解释
褶皱构造名词解释褶皱构造,即褶皱的形态,是由地质动力学过程在地表或者深层发育的一种地质作用,是构成造山带地貌的重要因素之一。
主要类型有倾斜褶皱、坍塌断层、翘起断层等,具有明显特征的山脉构造都是褶皱形态。
褶皱构造是构造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科目,它是构成地质形态的基本构造,也是构成地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实际上是地质变动的外部表现。
褶皱是由于绝对介质压力或者静水压力而形成的结构,它可以改变岩石的形状和性质,形成褶皱、拱型和细纹。
褶皱的形态,形状和性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曲线型,它比较低矮,山体较少;另一种是高耸型,它高耸而峻峭,山体较多。
这两种形态各具有其特有性,可以体现地质构造的特征。
褶皱构造也是大地构造学中最重要的构造组成部分,它与地壳构造变形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解释地质事件的发生及其原因。
褶皱构造的形成既可能是由于内部地质动力学原因,如盆地或平原的深部断层破裂、构造变形而导致的;也可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如静态压力、动态压力或地壳活动等。
从原因和历程上看,褶皱构造的发育既有内部的构造变形,也有外力作用。
褶皱构造主要体现在山脉构造上,它是山脉构造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
山脉构造是造山带地貌的主要形式,也是褶皱构造的典型代表,可以说山脉构造与褶皱构造相辅相成,及其形成构成了地貌特征。
褶皱构造可以看作是山脉构造的地质表现,它是由地壳活动所改造的山脉、峡谷等物质结构,可以起到分开平原和高原的作用,影响到地表构造形态的变化。
褶皱构造是进行地质结构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参照,比如研究地壳活动、岩石结构及变形时,都需要研究褶皱构造对地质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等,以便更好的理解岩石圈的发展过程,从而探究岩石圈的演变过程。
综上所述,褶皱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科目,它可以体现在地壳构造变形的过程中,也是山脉构造及整个地貌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褶皱构造对地质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褶皱构造的形成可以是由于内部地质动力学原因,也可以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各具有其特有性,可以体现地质构造的特征。
地质学第九章第三节 褶皱构造
背斜在地面及地质图上的出露特征:由中心向两侧, 岩层由老依次对称变新.
一、褶皱的概念
4、向斜的概念及特点:
岩层向下弯曲,核部地层较新,两侧依次对称出 现较老地层;
向斜在地面及地质图上的出露特征:由中心向两 侧,岩层由新依次对称变老.
二、褶皱要素
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一、读图及确定剖面位置
二、用铅笔在地质图中,标记剖面线切到的背斜(用 “^”)和向斜(用“ V”)的位置
三、按比例建立纵横坐标:
纵坐标起点应比区域最低点的投影点低两个厘米、
比最高点的投影点高两个厘米
四、绘制剖面地形起伏线
五、绘地质界线
先画不整合界线以上的地质界线,再画其下的地质
(一)横剖面上褶皱形态描述 3、根据褶曲曲面弯曲形态:
圆弧褶皱、尖棱褶皱、箱状褶皱、扇状褶皱、挠曲、构造阶 地
构造阶地
三、褶皱形态描述(褶皱形态类型)
(二)根据枢纽产状
水平褶皱:枢纽近于水平(枢纽倾伏角小于10°),两翼岩层 走向基本平行。 倾伏褶皱:枢纽倾伏,两翼走向不平行,同一高程的走向线向 枢纽倾伏方向汇合。 倾竖褶皱:枢纽近于直立,两翼岩层也近于直立。
复背斜和复向斜、隔挡式褶皱和隔槽式褶皱
七、如何在不同面上认识褶皱及其形态特征(绘制背 向斜的剖面图、地表出露图)
八、如何确定褶皱形成时代?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及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
一、读图式及规格
二、读出地层层序
从地质图的图例或相应的柱状图中了解图区出露地层及层序、地层接触 关系;
从地质图中认识各个地层在地质图中的分布及延伸方向;
四、同沉积褶皱与底辟构造的概念 五、同沉积褶皱特点?
地质学基础-第七章 褶皱构造
2、褶曲:褶皱构造中的单个弯曲。
背斜与向斜构造示意图
•地形 背斜山、向斜谷与地形倒置
第十一章 地壳变形与海陆变迁 三 褶皱构造
3、褶曲的基本形态:
背斜:岩层向上弯曲;核部层位老,两翼层位新;对同一
层面,中心数值高,四周数值低。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核部层位新,两翼层位老;对同一
弯滑作用、
弯流作用
纵弯褶皱的弯滑作用 a-变形前;b-变形后
又分为弯滑褶皱作用和弯流褶皱作用。 (1)弯滑褶皱作用
一系列岩层通过层间滑动而弯曲成为褶皱的过程。
中和面
单层弯滑褶皱作用中的应变分布型式
2、横弯褶皱作用——与岩层面相垂直的外力作用
横弯褶皱作用引起的弯流作用
注意层间小褶皱轴面产状正好与纵弯作用引起的层间小褶皱产状相反
形似树枝分叉、一端 收敛、一端撒开。
当延伸方向分成多枝、 形为帚状时称为帚状 组合。
由旋扭运动形成。
帚状褶皱:一系列相间排列的背斜和向斜,向一端收敛,
向另—端撒开,形如扫帚。由区域水平旋扭应力场所形成。
弧形褶皱:
排列成弯弧,不均匀的 水平挤压运动所造成。
四、褶皱的形成机制
1、纵弯褶皱作用——顺层或水平方向的挤压力。
圆弧褶皱: 尖棱褶皱: 箱状(屉状)褶皱: 扇状褶皱: 挠曲:
(二)地面(平面)上的褶皱形态
根据褶皱某一岩层在地面(平面)上出露的纵向长度和横向 宽度之比,分为:
线状褶皱:长宽比——>10∶1 长轴褶皱:长宽比——5∶1~10∶1 短轴褶皱:长宽比——3∶1~5∶1(A、B) 穹隆构造:长宽比近于1∶1的背斜构造(C) 构造盆地:长宽比近于1∶1的向斜构造(D)
第四节 褶皱构造
五、褶皱构造的识别
野外辨认褶皱时,首先判断是否存在并且区别向斜与背斜, 野外辨认褶皱时,首先判断是否存在并且区别向斜与背斜,然后确定其形态 特征。少数情况下,如山区河谷道路两侧,岩层的弯曲可能直接暴露, 特征。少数情况下,如山区河谷道路两侧,岩层的弯曲可能直接暴露,是背斜还 是向斜一目了然。但多数情况下,地面岩层成倾斜状态, 是向斜一目了然。但多数情况下,地面岩层成倾斜状态,无法看清地形的弯曲全 貌应按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分析。 貌应按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分析。 首先注意,地形上的高低不是判别背斜与向斜的标志。 首先注意,地形上的高低不是判别背斜与向斜的标志。岩石变形之处背斜为 高地向斜为低地。这时的地形是地址构造的直观反映。但经过较长时间的剥蚀后, 高地向斜为低地。这时的地形是地址构造的直观反映。但经过较长时间的剥蚀后, 由于背斜轴部裂隙发育,岩层较破碎且地形突出,剥蚀作用进行较快, 由于背斜轴部裂隙发育,岩层较破碎且地形突出,剥蚀作用进行较快,可能使背 斜变成低地或沟谷。与此相反,向斜轴部岩层较为完整, 斜变成低地或沟谷。与此相反,向斜轴部岩层较为完整,并常有剥蚀产物在轴部 堆积,故其剥蚀速度较背斜轴部慢,最终导致向斜的地形较相邻的背斜高, 堆积,故其剥蚀速度较背斜轴部慢,最终导致向斜的地形较相邻的背斜高,形成 向斜山。 向斜山。 其次,垂直于岩层走向进行观察,当地层出现对称分布时, 其次,垂直于岩层走向进行观察,当地层出现对称分布时,可判断存在褶皱 构造。 构造。
二、褶曲要素
• 核:褶曲中心部位的岩层。 • 翼:核部两侧对称出露的岩 层,背斜与向斜相连时翼是 共用的。 • 轴面:大致平分两翼的假想 轴面: 面。 • 转折端:从一翼转到另一翼 转折端: 的过度弯曲部分即两翼汇合 部分。 • 枢纽 枢纽:轴面与褶曲同一岩层 层面的交线。
04 地质构造-褶皱构造
第二节 褶皱构造
四、褶皱构造的观察和研究
(一) 褶皱形态的研究:
4.观测褶皱的几何形态:
(1)对确定的规模较小的褶皱构造,要观察其剖面形态,了解核部和 翼部的位臵,系统测量两翼岩层的产状,并测量褶皱轴面和枢纽的 产状。而对于规模较大的褶皱或出露不完整的褶皱,则需系统测量 褶皱岩层的产状,利用赤平投影图解的方法来确定褶皱的轴面和枢 纽的产状。 (2)根据同一剖面上不同层位及不同高度的岩层倾角的变化,结合 同一岩层厚度在褶皱不同部位的变化,分析褶皱各层的几何关系。
水平面
2013-7-9
9
三、 褶皱形态的描述
褶皱的形态各种各样, 可从 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来观察和 描述, 构造地质学中多采用褶 皱剖面和平面的形态描述。 (一)横剖面上褶皱形态的 描述: 1. 根据褶皱的轴面产状和 两翼岩层产状, 褶皱可以描述 为: (1) 直立褶皱: 褶皱轴面直立 或近于直立, 两翼岩层产状倾 向相反, 倾角相等或近于相等。
褶皱的横剖面
横剖面图是垂直于地面的一种剖面图,又称铅直剖面图,可以通过在 野外实际测量然后编绘而出,也可在地质图上通过作图切剖面而成。
2013-7-9
直立褶皱
斜歪褶皱
倒转褶皱
平卧褶皱
10
三、 褶皱形态的描述
(2)斜歪褶皱: 褶皱轴面倾 斜, 两翼岩层倾向相反, 但 倾角不等, 一翼稍陡, 另一 翼稍缓。 (3)倒转褶皱: 褶皱轴面倾斜, 两翼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 一翼岩层正常, 另一翼岩层 倒转。 (4) 平卧褶皱: 褶皱轴面水 平或近于水平, 一翼岩层正 常, 另一翼岩层倒转。
3. 根据翼间角的大小可将褶皱 描述为: 翼间角的概念: 构成褶皱两 翼的同一褶皱面的拐点的切线 的夹角称为翼间角。 根据褶皱翼间角的大小不 同, 可将褶皱描述为: 平缓褶皱: 翼间角>120° 开阔褶皱: 翼间角70°~120° 闭合褶皱:翼间角30°~70° 紧闭褶皱:翼间角0°~30° 等斜褶皱:翼间角近于0°两翼岩层产状近于平行。
煤矿地质——褶皱构造
第二节褶皱构造一、褶皱的基本概念(一)褶皱的定义岩层或岩体在地应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波状弯曲称为褶皱,褶皱在地壳中分布广泛,形态各异,规模大小相差悬殊,大者延伸几十至几百公里,小者可在手标本上见到,甚至表现为显微构造。
褶皱岩层中的一个弯曲称为褶曲,它是褶皱构造的基本单位(图4-8)。
(二)褶曲的基本形式褶曲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两种,即背斜和向斜。
1.背斜背斜是岩层向上弯拱的褶曲,核部是老岩层,两侧是新岩层,且对称重复出现,两翼岩层一般相反倾斜(图4-9a)。
2.向斜向斜是岩层向下弯拱的褶曲,核部是新岩层,两侧是老岩层,且对称重复出现,两翼岩层一般相对倾斜(图4-9b)。
(三)褶曲要素为了描述褶曲在空间的形态和特征,将它的各个部位分别规定了一个名称。
总起来称为褶曲要素。
或者说褶曲要素是褶曲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几何要素(图4-10)。
褶曲要素主要有下列几种:1.核部褶曲的中心部位为核部。
背斜核部是老岩层,向斜核部为新岩层。
2.翼部褶曲核部两侧的岩层为翼部。
背斜两翼较核部岩层新;向斜两翼较核部岩层老。
相邻背斜和向斜之间的一个翼为二者所共有。
3.翼角褶曲两翼岩层与水平面的夹角,即翼部岩层的倾角。
4.转折端褶曲从一翼过度到另一翼的转折部位称为转折端。
5.轴面通过褶曲核部,平分褶曲两翼的假想面称为轴面,轴面可以是平面或曲面,也可以是直立的、倾斜的、甚至是水平的。
6.轴线和轴迹褶曲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轴线。
轴线的方向表示褶曲的延伸方向。
轴线的长度表示褶曲的延伸长度。
轴面与地表面的交线称为轴迹。
只有在轴面直立和地面水平的情况下,轴迹和轴线重合为一条线。
7.枢纽枢纽指褶曲中同一岩层面与轴面的交线。
其产状可以是水平的、倾斜的,也可是波状起伏的,甚至是直立的,枢纽主要是用来表示褶曲在延伸方向上产状的变化。
8.高点及鞍部背斜隆起的最高部位称为高点。
有的背斜可以有几个高点,同一背斜相邻两高点之间的相对低洼部分称为鞍部(图4-11)。
褶皱构造名词解释
褶皱构造名词解释褶皱构造是一种研究地球表面和地下地质构造的研究方法。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理解地质构造的结构,更好的了解地质规律。
本文旨在探讨褶皱构造的概念,其结构特征及其对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性。
褶皱构造又称褶皱结构,是地壳或地幔被折叠变形形成的褶皱状地貌。
它是由构造力及其在地质构造中产生的压力变形而形成的地貌,它主要有断裂、折叠和延伸三种形式。
它们都是由上斜压力作用的结果,比如地壳抬升或下沉均可引起褶皱形成。
褶皱构造以层状、水平和倾斜等三维结构特征存在。
它的层状和水平特征通常由山脉的前后褶皱带标示出来,而倾斜特征则体现在山脉的斜坡上,因此可以通过观测山脉的斜坡分布来确定地质构造中存在的褶皱水平及倾斜。
褶皱构造具有广泛的地质学意义,首先,它可以帮助科学家掌握地质海洋运动的规律,从而进一步了解地质构造;其次,它可以帮助科学家确定构造活动的方向、强度以及时间;最后,它还可以帮助科学家预测构造活动的变化趋势,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地质研究。
此外,褶皱构造也可以用于岩石圈构造研究,岩石圈能够揭示地壳厚度,形成历史,构造形成时间及其持续时间,以及构造活动模式等,而褶皱构造正是地质学家从中获取这些信息的重要手段。
总而言之,褶皱构造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学方法,它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地质学家更好的理解地质构造的结构,有助于研究地理遗迹、构造活动的时间及强度以及地壳的厚度等地质学问题。
它的研究对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褶皱构造以及地质学的规律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折腾,褶皱构造是地质学中获取地壳或地幔构造信息的重要方法,它不仅可以帮助科学家理解地质构造的结构,还可以用于揭示地质构造活动的方向、强度及时间,以及岩石圈形成历史、构造形成时间及其持续时间等。
它的研究有助于掌握地球表面和地下地质构造的规律,从而为地质学的发展带来重大的贡献。
未来,要深入研究褶皱构造以及地质学的规律,需要进一步改进此方法,以提高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第4.3章 褶皱构造
Ⅱ 直立倾伏褶皱
Ⅲ 倾竖褶皱
Ⅳ 斜歪水平褶皱
Ⅴ 斜歪倾伏褶皱
Ⅵ 平卧褶皱
Ⅶ 斜卧褶皱
(三)按褶曲在平面上的长宽比分类
按褶曲在平面上的长宽比分有:线形褶曲、短轴褶曲、穹窿与盆 ①线形褶曲:长宽比在10倍以上,又称长轴褶曲。
②短轴褶曲:长宽比为3-10倍。
③穹窿与盆:长宽比小于3的褶曲。上凸的背斜称穹 窿;下凹的向斜称盆。
一、概念:岩层受到垂直压力或水平挤 压力而发生各种弯曲,称为皱褶构造。
1. 皱褶构造中的单个弯曲称褶曲。 2. 成因: • 升降运动 • 水平运动
褶曲的基本类型有两类:背斜和向斜
①背斜:岩层向上拱起 的弯曲构造,称为背斜。 ②向斜:岩层向下凹的 弯曲构造,称为向斜。
背斜的特点是: 1)两翼产状相反 2)核部岩层老、翼部 岩层新 3)由核部向两侧岩层 对称重复出现 向斜的特点是: 1)两翼产状相反 2)核部岩层新、翼 部岩层老 3)由核部向两侧岩 层对称重复出现
①圆弧 褶曲
圆弧褶皱 尖棱褶皱
轴面
箱状褶皱
扇状褶皱
挠曲
①圆弧褶曲
圆弧褶皱
尖
②箱形褶曲:转折端呈长方形
③尖棱褶曲:转折端尖棱。
④扇形褶曲:转折端呈扇形
(二)褶曲的纵剖面形态
1、按褶曲的枢纽状态分类 按枢纽的状态分有:水平褶曲与倾伏褶曲
水平褶皱
倾伏褶皱
①水平褶曲:枢纽平行水平面;组成褶曲的地层的层面 在水平面上的走向线互相平行。
3、 隔档式与隔槽式褶皱----侏罗山式褶皱
四川盆地东部隔档式褶皱
贵州正安一带隔槽式褶皱
瑞士侏罗山剖面
(二)从平面上看
• • • • • 平行状 分枝状 帚状 弧状 雁行式
第四节_褶皱构造
第四节褶皱构造一、褶皱的概念岩层的弯曲现象称为褶皱。
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或者说在地应力作用下,改变了岩层的原始产状,不仅使岩层发生倾斜,而且大多数形成各式各样的弯曲。
褶皱是岩层塑性变形的结果,是地壳中广泛发育的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之一。
褶皱的规模可以长达几十到几百千米,也可以小到在手标本上出现。
褶皱构造通常指一系列弯曲的岩层;而把其中一个弯曲称为褶曲。
但褶皱和褶曲二个术语有时并无严格的区别,而且在许多外文中也只是同一术语。
从成因上讲,褶皱主要是由构造运动形成的,它可能是由升降运动使岩层向上拱起和向下拗曲,但大多数是在水平运动下受到挤压而形成的,而且缩短了岩层的水平距离。
在外力地质作用下如冰川、滑坡、流水等作用,也可以造成岩层的弯曲变形,但一般不包括在褶皱变动的范畴中。
褶曲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形式只有背斜和向斜两种。
从外形上看,背斜是岩层向上突出的弯曲,两翼岩层从中心向外倾斜;向斜是岩层向下突出的弯曲,两翼岩层自两侧向中心倾斜。
这种从形态上的划分,大多数情况下是对的。
但在有些情况下则是无法判断的,例如当褶曲是横卧时,或褶曲两翼平行而顶部被剥蚀掉时,或褶曲呈扇形弯曲而顶部亦被剥蚀,或褶曲呈翻卷状态时,等等,都无法利用形态区分是背斜或向斜。
从本质上讲,应该根据组成褶曲核部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区分,即褶曲的核部是老岩层,而两翼是新岩层,就是背斜;相反,褶曲核部是新岩层,而两翼是老岩层,就是向斜。
或者说,由核到翼,岩层越来越新,并在两翼呈对称出现,为背斜;由核到翼,岩层越来越老,并在两翼呈对称出现,为向斜。
二、褶曲要素为了便于对褶曲进行分类和描述褶曲的空间展布特征,首先应该了解褶曲要素。
褶曲要素是指褶曲的各个组成部分和确定其几何形态的要素。
褶曲具有以下各要素:(一)核褶曲的中心部分。
通常指褶曲两侧同一岩层之间的部分。
但也往往只把褶曲出露地表最中心部分的岩层叫核。
(二)翼指褶曲核部两侧的岩层。
一个褶曲具有两个翼。
褶皱构造
1、核:褶曲最中心部分的岩层。 2、翼部:褶曲核部两侧出露的岩层。
3、翼角:两翼岩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4、轴面:是一个平分褶曲两翼的假想面。 轴面可以直立、倾斜或水平,可以是平面或曲面。 5、轴: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褶曲轴。 6、转折端:褶曲一翼转到另一翼的过渡部分,即两翼 岩层的汇合部分。常用的转折端有圆滑状、尖棱状及平 缓状三种。 7、枢纽:轴面与褶曲中岩层面的交线。 同一岩层面上由一翼到另一翼的分界线。
三、褶曲的形态分类
1、横剖面形态分类 (1)直立褶曲:又叫对称褶曲,轴面直立,两翼岩层倾向 相反,倾角近于相等。 (2)倾斜褶曲:又叫 斜歪褶曲、不对称褶曲。 (3)倒转褶曲:轴面 倾斜,两翼岩层倾向一 致,倾角不等,一翼地 层顺序正常,另一翼地 层顺序倒转。
a直立褶曲;b倾斜褶曲;c倒转褶曲
d平卧褶曲;e翻卷褶曲
第一节
褶皱构造
一、概念:岩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各种各样的 变形,但仍保持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这 种构造形态叫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褶曲。
向上弯曲—背斜,向下弯曲—向斜。
背斜:核心部位为老地层,两翼为新地层, 新地层呈对称重复出现;两翼的倾向相反。
向斜:核心部位为新地层,两翼为老地层, 老地层呈对称重复出现;两翼的倾向相同。
考虑岩层产状
1.褶皱构造的识别 新老地层的对称重复出现是褶皱构造存 在的基本表现形式。
C C
D S
O
D S
O
最老的地层总是在地 试 此 形最低的地方出露, 地 最新的地层总是在地 层 形最高的地方出露 属
于 哪 种 构 造
ϵ
水平岩层
背斜
向斜
表面看是向斜实则背斜,因此要考虑地 形起伏特点。
褶皱构造
作业题:
2. 论述在野外怎样观察褶皱? 3. 褶皱有哪些分类方法?是怎样分类的。
42-42
(一)复背斜和复向斜
复背斜
复向斜
42-30
复背斜
复向斜
42-31
(二)隔挡式褶皱和隔槽式褶皱
42-32
五、褶皱构造的辨认
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42-33
(一)褶皱的野外观察法
1. 通过横向、纵向的观察,找地层界线、 断层线、化石等,观察岩层是否有对称 重复出现的现象; 2. 比较核部与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比较 两翼岩层的走向和倾斜; 3. 研究两翼相当层的平面形态。
第三节 褶皱构造
42-1
一、概念
褶皱构造——岩层受到构造运动作用后,在 未丧失连续性的情况下产生的弯曲变形。
42-2
42-3
42-4
42-5
褶皱形成过程
褶曲——
褶皱构造中
的任何一个单独
的弯曲。
背斜
褶曲
向斜
42-7
背斜
新 老 新
42-8
向斜
老
新
老
42-9
向斜和背斜剖面示意图
地形倒置: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槽线——向斜弯曲最低点的连线。
42-12
三、褶皱形态分类
(一)根据褶皱轴面产状,结合两翼产状特点, 可将褶皱分为:
直立褶皱
倾斜褶皱
倒转褶皱
平卧褶皱
42-13
1.直立褶皱
轴面直立,两 翼倾向相反,倾 角近于相等(差 值小于5˚)
42-14
直立褶皱
42-15
2.倾斜褶皱
轴面倾斜,两翼岩层 倾向相反,倾角不等
枢纽水平时,地质界线在平面图上仍表现 为互相近似平行;
3.2 褶皱构造
§3.2.5 褶皱构造野外观察方法
追索法
便于查明褶曲延伸的方向及其构造变化的情况。当两翼岩层在平面 上彼此平行展布时为水平褶曲,如果两翼岩层在转折端闭合或呈 “S”形弯曲时,则为倾伏褶曲。
§3.2.6 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翼-单斜构造部位 ➢倾斜岩层对建筑物的地基一般无不良影响。 ➢倾斜岩层对深路堑、高边坡影响:
线状褶曲:>10:1线形褶曲
(3)褶曲平面形态分类 短轴褶曲:10:1~3:1长圆形褶曲
➢褶曲长宽比判断
(短向斜、短背斜) 穹隆与构造盆地:<3:1圆形褶曲
(若为背斜,称为穹隆;向斜称为构
造盆地)
线状褶曲
短轴褶曲b图右侧
§3.2.3 褶曲的类型
线状褶曲:>10:1线形褶曲
(3)褶曲平面形态分类 短轴褶曲:10:1~3:1长圆形褶曲
§3.2.7 褶皱构造对工程的影响
➢褶皱核部的不良工程条件 岩层破碎产生的岩体稳定问题和向斜核部地下水的问题
§3.2.7 褶皱构造对工程的影响
➢褶皱翼部的工程地质评价 单斜构造中倾斜岩层引起的顺层滑坡问题 岩层产状与坡向的关系
§3.2.7 褶皱构造对工程的影响
单斜构造中倾斜岩层引起的顺层滑坡问题
层位正常,另一翼发生倒转。
(a)
(b)
(c)
(d)
§3.2.3 褶曲的类型
褶皱实例
§3.2.3 褶曲的类型
褶皱实例
§3.2.3 褶曲的类型
直立褶曲
倾 斜 褶 曲
倒转褶曲
平卧褶曲
§3.2.3 褶曲的类型
(2)枢纽产状分类
水平褶皱:褶曲的枢纽水平展布,两翼岩层平行延伸。 倾伏褶皱:枢纽向一端倾伏。
褶皱构造名词解释
褶皱构造名词解释褶皱构造是地质学中概念,是指地层在物理变形作用下形成的三维凹凸曲面的综合称谓。
它以力学能量的变形过程为基础,表明地层以矿物组合,变形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的特征来描述地表和地下的地质构造。
褶皱构造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地质变形过程和地质构造的构造原理,为地质探测和成矿规律的揭示提供依据。
褶皱构造有着独特的形态特征,具有结构、变形和空间三方面的特征。
结构方面,褶皱构造可以按照层厚度、层内构造复杂程度和外貌特征进行类别划分;变形方面,褶皱构造由原型层序、变形量、变形方向、结构运动方式和构造层厚度等组成;空间方面,褶皱构造是以层厚度、地表外貌形状及其空间分布构成的。
褶皱构造的形成主要是受构造的剪切应力及物理变形的控制。
当构造剪切应力大于岩石的抗剪强度时,地层就会发生物理变形,形成褶皱构造。
在物理变形的控制下,褶皱构造的表面和三维凹凸曲面的综合称谓也随变形性质而有不同的呈现。
褶皱构造的研究可以为地质学提供客观有效的地质证据,帮助人们更好理解地质变形过程及其规律。
它们不仅可以研究地壳层的变形历史,而且可以用来解释地质构造的变形特征。
此外,褶皱构造的识别也非常重要。
通过对褶皱构造的观测,可以研究地质构造发育的时代、动力作用、变形模式和场地运动规律等地质成因。
褶皱构造研究使用的技术有三维变形技术、三维成像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和栅格数据处理技术等。
三维变形技术用于描述岩石变形性质;三维成像技术用于表征地表形态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空间分析技术用于研究地表形态、岩层厚度及其邻近关系;栅格数据处理技术用于研究褶皱构造的特征变化规律。
褶皱构造的研究对于揭示地质探测和成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地质变形过程和地质构造的构造原理,为地质活动的活跃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褶皱构造研究也能够帮助人们深入了解矿物组合、矿物交代年代和变形结构等,有助于区域地质调查中的矿物成矿规律和矿区勘探规划。
综上所述,褶皱构造是一种客观有效反映地质变形过程和地质构造的构造原理的概念,通过对褶皱构造的研究,可以有效解释地质构造的特征,有助于研究地质探测和成矿规律,有助于地质调查中的矿物成矿规律和矿区勘探规划。
褶皱构造
§2. 褶皱构造一、概念褶皱构造:岩层受力作用后产生变形,形成一系列连续完整的弯曲形态。
大多数是受挤压力形成的,也受垂直作用力后力偶作用下形成。
研究褶皱的产状、形态、类型、成因等特点,对查明区域构造,工程地质条件非常重要。
二、预研究褶皱产状等于研究岩层产状。
1、岩层产状:三要素:岩层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代表岩层水平延伸方向。
倾向:垂直于走向线,沿层倾斜,面向下所引的最大倾斜线,在水平面上所指的方向。
同一岩层:倾向-走向=90。
倾角:最大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的夹角,岩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最大锐角。
2、产状记录法:用方位角表示:走向45。
倾向135。
倾角40用象限角表示:NE45。
SE45。
<40。
只记倾向倾角:SW205。
<25。
三、褶皱形态类型背斜:中间——老地层,两恻——岩层依次更新1、形态向斜:中间——新地层,两恻——岩层依次更老且两边对称。
2、褶皱要素:核、翼、轴面、轴线小、枢纽、转折端。
四、褶皱构造分类:1、据轴、两翼岩层产状对褶皱形态分类:直立褶皱倾斜褶皱平卧褶皱倒转褶皱翻卷褶皱2、据枢纽产状分类:水平褶皱倾伏褶皱穹隆构造枢纽向两端倾伏或扬起,岩层向四周倾或向中间倾构造盆地3、按褶皱的组合分类:复背斜、复向斜翼部有多个次一级的小背斜、小向斜组成。
复背斜:在一个大背斜两翼,是由若干个较小的褶皱组成。
复向斜:在一个大向斜两翼,是由若干个较小的褶皱组成。
二者是复式褶皱,是由强烈的构造运动挤压形成,规模很大。
五、褶皱构造的野外识别方法:1、垂直岩层走向观察,追索地区地层分布。
如出现地层重复出现褶皱构造。
2、分析地层新老关系变化规律判断是背斜还是向斜背斜:中间——老地层,两恻——岩层依次更新向斜:中间——新地层,两恻——岩层依次更老3、分析褶皱组成要素产状划分类型。
六、褶皱的工程性质1、核部岩层节理发育,岩层破碎,易风化剥蚀,岩石力学性质差,强度低,渗透性大,地坝基或洞室稳定不利,在选坝址、邃洞位置。
第四章褶皱构造
①当褶曲枢纽水平时,翼部的擦痕方向与 枢纽(或岩层走向)近于垂直;
②当枢纽倾伏时,擦痕方向则与枢纽斜交 或近于平行。
B
103
①当褶曲枢纽水平时,翼部的擦痕方向与枢 纽(或岩层走向)近于垂直;
枢纽
擦痕
檫痕
B
104
②当枢纽倾伏时,擦痕方向则与枢 纽斜交或近于平行。
枢纽
擦痕
B
105
2.小褶皱(亦称为拖拉褶皱) 主褶曲轴
第四章 第 节
褶皱构造
主要内容
一、褶皱构造的概念 二、褶皱构造的分类 三、褶皱构造的观测和研究
B
1
四川龙门山地质公园褶皱构造
B
2
秦皇岛吴庄背斜
B
3
B
4
B
5
实例 1 庐山褶皱
野外见到的含煤岩系 中宽缓褶皱
B
6
庐山褶皱
B
7
B
8
B
9
B
10
B
11
在野外根据岩层产B 状推断的褶曲
12
根据井下开采揭露资料证明存在的褶曲
轴线
轴面 地表面
顶角
B
30
翼部
(5) 枢纽 :指褶曲中同一岩层的层面与轴面的交 线。也是指褶曲中同一岩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它是褶曲一翼与另一翼的分界线。同一褶曲中每一 个岩层面上都有一条枢纽。枢纽可以是一条直线, 也可以是一条曲线,产出状态有水平的、倾斜的、 直立的或波状起伏的等。枢纽反映了褶曲在延长方 向上的变化。
2、系统的测定褶曲的枢纽、两翼和轴面等要素的产状; 3、根据有关褶曲要素的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确定褶曲的类 型及其组合类型。
4、根据地层露头分布规律、岩层产状变化规律、褶曲内部 小构造的发育特征等综合分析确定褶皱构造的形态。
褶 皱 构 造
工程地质
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主要是倾斜岩 层的产状与路线或隧道轴线走向的关系问题。 倾斜岩层对建筑物的地基一般来说没有特殊 的不良影响,但对于深路堑、高边坡及隧道 工程等,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对于深路堑和高边坡来说,倾斜岩层对 地质的影响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01
02
有利情况
路线垂直岩层走向, 或路线与岩层走向平行 但岩层倾向与边坡倾向 相反时,只就岩层产状 与路线走向的关系而言, 对路基边坡的稳定性是 有利的。
表3-1 褶曲要素及其特点
1)按基本形态分类 按褶曲基本形态的不同,褶曲可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如图3-10所示为未剥蚀和剥蚀两种情 形下的背斜与向斜褶曲。
(a)未剥蚀
图3-10 背斜与向斜
(b)剥蚀
2)按轴面产状分类 按轴面产状的不同,褶曲可分为直立褶曲、倾斜褶曲、倒转褶曲和平卧褶曲四种,如图3-11 所示。
图3-12 水平褶曲
(a)倾伏背斜
(b)倾伏向斜
图3-13 倾伏褶曲
01
水平挤压作用
02
水平扭动作用
03
垂直运动
野外观察时,首先应判断岩层是否存在褶皱并区别其是背斜还是向斜,然后确定它的形态特 征。依据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特征,查明和确立调查区地质年代自老至新的地层层序也是首要的工 作。为对褶曲形态作出正确鉴定,主要根据地表面出露岩层的分布特征进行判别。
(a)直立褶曲
(b)倾斜褶曲
(c)倒转褶曲
图3-11 褶曲按轴面产状分类
(d)平卧褶曲
3)按枢纽产状分类 按枢纽产状的不同,褶曲可分为水平褶曲和倾伏褶曲两种。 水平褶曲:褶曲的枢纽水平展布,两翼岩层平行延伸,如图3-12所示。 倾伏褶曲:褶曲的枢纽向一端倾伏,两翼岩层在转折端闭合,如图3-13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褶皱
在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向斜,一种是背斜。
褶皱构造中褶曲的基本形态之一,与“向斜”相对。
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向上突出的弯曲。
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核部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这一点是其与向斜的根本区别)。
但是,由于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经长期侵蚀后反而可能成为山岭,相应的背斜却会因岩石拉张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岩层新老关系来确定一个褶皱是背斜还是向斜,而不能单凭地表形态来判断。
由于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且油、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背斜常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与之相对,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
向斜与背斜的情况相反,底部岩性坚硬,不易侵蚀,易接受沉积。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天然气构造。
开发石油、天然气多寻找背斜构造。
(包括海底油、气开采)
背斜因其拱形结构,受力均匀,隧道、铁路等对地质要求较高的工程多选址背斜。
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向上突出的弯曲。
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核部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
向斜一般是向下突出的弯曲。
岩层自两侧向中心倾斜,核部为新岩层,两翼为老岩层。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最主要的是因为水与石油的密度不一样。
此外,煤、石油等是由千万年的地质演化形成的,与岩层的新老关系密切。
有些含有油气的沉积岩层,由于受到巨大压力而发生变形,石油都跑到背斜里去了,形成富集区。
所以背斜构造往往是储藏石油的“仓库”,在石油地质学上叫“储油构造”。
通常,由于天然气密度最小,处在背斜构造的顶部,石油处在中间,下部则是水。
寻找油气资源就是要先找这种地方。
形成石油圈闭(oil trap)之地质结构有很多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称为背斜型圈闭(anticline trap),外形如窟隆状,天然气、石油和水均储存在储油岩(reservoir rock)内,而储油岩被一层非渗透性岩所覆盖,它可防止天然气和石油之逸离;第二种类型称为断层型圈闭(fault trap),因为不渗透性岩发生断层而阻止石油和天然气之逃逸;第三种类型称为可变渗透性型圈闭,由於储油岩之渗透性发生变化而导致石油无法逸离储油岩。
工程建设上,背斜处适合建隧道,向斜处适合建水库。
-------------------------------------------------
背斜、向斜统称为褶皱,它们都是在挤压作用下,岩层受力弯曲形成的。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所以,年代较新的背斜一般形成褶皱山脉,年代较新的向斜一般形成谷地。
而在褶皱形成过程中,背斜顶部受张力,发生张裂,物质不坚实,易受外力侵蚀,最终
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受侵蚀,最终成为山岭。
这叫做地形倒置,一般发生于年代较老的背斜与向斜处。
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又称断裂。
岩石受地应力作用,当作用力超过岩石本身的抗压强度时就会在岩石的薄弱地带发生破裂。
断裂构造是岩石破裂的总称,包括劈理、节理、断层、深大断裂和超壳断裂等。
研究断裂构造对找矿勘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以及了解区域构造特点均有实际意义。
断裂可以作为石油天然气二次运移的良好通道,油气沿断裂通道运移比在岩石孔隙中运移更加容易。
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
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通常,受风化作用后易于识别,在石灰岩地区,节理和水溶作用形成喀斯特。
岩石中的裂隙,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
节理是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按成因节理可分为:①原生节理,成岩过程中形成,如沉积岩中因缩水而造成的泥裂或火成岩冷却收缩而成的柱状节理;②构造节理,由构造变形而成;③非构造节理,由外动力作用形成的,如风化作用、山崩或地滑等引起的节理,常局限于地表浅处。
按形成的力学机制节理可分为:①剪节理,由剪裂作用形成的节理。
节理面平直,延伸较长,两壁常闭合,沿节理面可见两侧岩块有微小的错开,节理面上可有擦痕,见图1。
②张节理,由张裂作用形成的节理。
节理面常粗糙不平,延伸较短,常曲折,多分叉,两壁可轻微张开或被结晶物质充填而成脉。
节理
构造节理按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可分为:两者走向近于一致的走向节理,两者走向近于垂直的倾向节理,斜向节理及顺层节理。
按其与所在褶皱轴向的关系,节理可分为:其走向与褶轴一致的纵节理,与褶轴直交的横节理及斜交褶轴的斜节理。
构造节理常有规律地成群出现。
一群产状一致且力学性质相同的节理构成节理组。
在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两组以上的节理构成节理系。
如剪节理常发育两组,互相交切成菱形或X 型,称为共轭剪节理系, 其交角称共轭剪裂角。
张节理可呈平行状,也可呈雁列式展布成组。
两组雁列式张节理构成共轭雁列张节理系(图2)。
节理
与褶皱或断层伴生的节理,常有规律地分布于大构造的不同部位,反映了各部分的应变状态,如褶皱顶部的垂直层面的正扇形张节理,或断层一侧的羽毛状节理等。
区域性节理是指在较大区域内产状稳定、规模大的节理,又称主节理,反映了区域性的构造应力。
研究节理不仅有助于查明其生成时的应力状态及演变历史,而且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节理常作为矿液的流动通道和停积场所,直接控制着脉状金属矿床的分布。
节理也是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的运移通道和储聚场所。
节理过多发育会影响到水的渗漏和岩体的不稳定,为水库和大坝或大型建筑带来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