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提纲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提纲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提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对外汉语教学名称的由来及其发展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1950年,记住对外汉语教学的重大事件:1978年在北京召开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与会学者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时一门学科的看法。
专业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专业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领导机构: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
汉语教学机构的建设:(1)海外孔子学院建设(Confucius Institute),(2)中国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基地的建设1983年成立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1984年教育部部长何东昌:“多年的事实证明,对外汉语教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这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其学科地位及其命名已得到我国政府的正式确认。
1994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指出:“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根本的区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教学规律也没有足够的共同点,所以它们不可能属于同一学科。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于1997年末,在广西南宁召开“语言教育问题座谈会”。
会上有人提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属于狭义的应用语言学这一传统提法。
元末明初供朝鲜人学汉语的有名的教材是老乞大和朴通事2、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是什么?教学大纲如何分类?我们把对外汉语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分为四大环节,即: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3、对外汉语教学的两属性三要素是什么?具体内容要记住4、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类型和教学模式,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特色教学模式是什么(名称及适用阶段)汉语言专业教育性质:兼有专业教育和第二语言教学两种属性。
教学内容:言语技能教学和研究交际技能教学汉语基础知识和汉语言理论知识教学中国人文知识和相关专业方向知识的教学体育、中文信息处理第二外语的教学汉语进修教学非学历教育类型面向长期来华进修的汉语的学习者,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多等级的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题型: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分析题、简述题、教案编写复习要点:名词解释: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
在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的语言、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外国语言都叫做第二语言。
听说法:是一种强调通过反复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的教学法交际法——又称“意念——功能法”或“功能教学法”,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和意念)为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行交际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法。
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也可以说是在语言教学中正在和被教授和学习的第二语言。
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试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考试,由基础、初中等、高等三个平行的考试组成,(初中等)考试内容分为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四部分,主要形式是多选题,设计依据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
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届时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中介语——(也有人译成“过渡语”或“语际语”):是指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起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
迁移——一般指学生的经验对于后来学习的影响。
学得的经验包括知识、技能、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其中起促进作用的影响是正迁移,起干扰作用的影响是负迁移。
学得的经验如果恰当地运用,其效果是正迁移,反之是负迁移(干扰)。
输入假说的主要内容:克拉申1985年在其著作《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中正式归纳为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等五个系列假说,总称为输入假说理论。
这一理论被认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论述最全面、影响最大的理论,但同时也是引起很多争议的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提纲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提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至第四章1.母语和外语的区分依据这两个概念是按照国别、民族关系来区分的。
母语:本民族的语言,也是多数人出生后最先学习和习得的语言,即第一语言。
外语: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或外民族的语言)多数人学习和使用的第二语言是外语。
2.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区分依据对这两个概念的解释,我们完全按照语言学习的先后顺序。
第一语言:人们出生以后最先学习和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
3.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指掌握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人能够说出或理解前所未有的、合乎语法的语句,能够辨析有歧义的语句、能够判别表面形式相同而实际语义不同或表面形式不同而实际语义相似的语句的掌握以及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运用能力。
4.语言交际能力言语交际能力是指说话人在社会交往的各种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是说,如何针对不同环境恰当地得体地运用语言变体。
5.结合汉语的特点思考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汉语教学从语音、语法、词汇等角度进行教学,由易到难,由机械到有意义;6.交际文化所谓交际文化,就是这这种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道德标准、是非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等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因素,这种因素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语用系统中7.唐朝时期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心是哪个城市长安8.元末明初中国很流行的两本针对母语为朝鲜语的国别化教材《老乞大》是元末明初以当时的北京话为标准音而编写的,专供朝鲜人学汉语的课本。
《朴事通》常与《老乞大》一起被认为是两部珍贵的元末汉语口语文献9.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或者是哪个机构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正式开始。
)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10.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它的作者是周祖谟11.建国后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是《汉语教科书》12.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13.1979年钟梫《十五年汉语教学总结》提出什么教学原则“精讲多练、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性原则;用汉语进行课堂教学的直接性原则;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学以致用原则;“语文并进”,听说读写全面要求、阶段侧重的主要教学原则;14.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1979年9月,《汉语教学与研究》在北语正式出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语言——是一种抽象的系统。
言语——是这种抽象系统的表现形式。
2习得--不注重语言形式,而注重意义,过程由不自觉到自觉学习--是在学校环境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注重语言形式,过程由自觉到不自觉3迁移指学得的经验对于后来学习的影响。
起促进作用的影响是正迁移,起干扰作用的影响是负迁4 语言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5语言能力:是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是一个人掌握听、说、读、写技能和语用规则的能力。
二.选择题1儿童母语的习得过程大体上分5个阶段:(1)喃语阶段:又叫语前阶段,6个月到1岁,牙牙学语,模仿大人的话,能听懂一些词和句子,能用特定的声音来表示一定的意义。
(2)单词句阶段:1岁至1岁半,真正学话,一个词、单词话语。
(3)双词句阶段:1岁半,两个词语在一起。
(4)电报句阶段:2岁半左右,实词句阶段,只用实词,不用虚词。
逐渐开始使用代词、介词、连词、动词词尾、助动词等。
(5)成人句阶段:3岁半至5岁,初级阶段基本完成。
能意识到有一个规则体系,并能重复使用。
开始了解并掌握语言的社会功能。
2.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阶段感知阶段:教师演示或讲解,让学生感受并去理解理解阶段: 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巩固阶段:通过机械操练增强学生记忆运用阶段:以交际性操练为主,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会运用3.一和不的语音变调(1)“一”的变调:“一”的本调是一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作为序数“第一”的省略时,仍读一声。
例如:一、二十一、第一、初一、一班。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一”会发生变调现象:1)在四声前念二声。
例如:一样,一下子、一座、一位、一次、一块儿。
2)在一声、二声、三声字前念四声。
例如:大吃一惊、一般、一年、一门、一口、一起(2)“不”的变调:“不”的本调是四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用在非四声字前时,仍读四声。
例如:不、不高、不知道、不同、不习惯、不瞒你说、不少、不好、不满意。
对外汉语基础理论复习大纲
对外汉语基础理论复习大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发展概况:一.对外汉语的发展历史与学科地位的确立:1.1950年,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成立于清华大学;1951年正式开课,有33名欧洲留学生。
邓懿、王还等为任课老师。
2.1960年北京开始接收非洲留学生。
3.第一位到国外教授中国语文的专家是朱德熙。
4.1965年为承担2000名越南学生的汉语课,开展了培训班,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全国性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5.1978年,对外汉语教育确立了学科地位;1983年“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正式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1988年,该研究会独立为“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首任会长为吕必松。
6.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是1979年9月出版的《语言教学与研究》。
7.80年代提出了“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以及“交际性”原则。
90年代出现了理论研究深化的趋势:高度重视语言习得的研究与教学理论的丰富。
8.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研究机构是1984年6月成立的“语言教学研究所”。
9.1987年,成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
1987年9月,《世界汉语教学》转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
二.学科特点:1..性质:对外汉语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
既是一门专门的学科,也是综合的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应用的学科。
2.对外汉语教学特点:①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②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③以基础阶段为重点;④以语言对比为基础;⑤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⑥集中、强化、短期、速成的教学;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结构”是指语言的结构,包括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
“功能”是指语言做事,即语言在一定的情节中能完成的交际任务。
“文化”是指语言教学范围里的文化,主要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影响到交际的语言文化因素以及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4.对外汉语教学与母语教学的关系:5.交际能力:三.对外汉语的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对外汉语教育专业概论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性质、任务和特点一、语言教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一)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二)母语和外语(三)本族语和非本族语(四)目的语比较:第二语言和外语二、对外汉语教学性质、任务、特点、学科属性(一)关于学科名称的几个概念☆1、对外汉语教学2、汉语教学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4、三者的关系(二)性质★对外汉语教学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三)任务★通过研究…,揭示…,制定…,指导…,提高…1、内部因素教与学活动的主体、客体、教学本身2、外部因素学科理论基础(语言学、教育学、文化学、心理学)语言环境(社会语言环境/教学语言环境)国家方针政策等(四)特点★目标、中心、重点、基础、文化因素、集中强化 (五)学科属性☆1、应用语言学(赵金铭、李泉)2、语言教育学科(吕必松、刘珣)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及现状☆(多填空题)一、对外汉语事业的发展回顾(一)初创阶段(1950-1961)A 1950年清华大学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B 1952年转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C 1961年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留学生办公室”两个“最早”:最早的学科论文:1953年,周祖谟教授在《中国语文》发表《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第一篇论文。
最早的对外汉语教材:1958年,北京大学邓懿编写了国内第一本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
(二)巩固和发展阶段(1962-1966)A 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为“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B 1964年更名为北京语言学院C 1965年第一份对外汉语专业刊物《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3、恢复阶段(1922-1977)国内各高校相继恢复招生四)蓬勃发展(1978—至今)1、学科地位的确立A 1978年吕必松首次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来研究”B 1983年“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名称C 1984年“对外汉语”列入我国学科专业目录中2、学术团体和机构设置A 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后独立为“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吕必松B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朱德熙C 专门研究机构语言教学研究所D 专业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学汉语》《汉语学习》E 出版机构F 领导机构“汉办”1987年“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及其常设机构“国家对外汉语领导小组办公室”(现更名为“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3、学科教育体系(1)学历教育体系1975年汉语言“四年制”本科(留学生)1986年现代汉语硕士(留学生)1997年“课程与教学论”硕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博士(2)非学历教育体系(3)远程教学和网络教学4、课程体系根据不同教育类型开设不同的课程,形成了比较科学的课程体系语言技能课语言知识课中国文化知识5、师资队伍建设第二章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一、语言的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一)语言是符号系统(二)语言是规则系统(三)语言具有生成性(四)语言是交际工具(五)语言是思维工具(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二、语言学流派与对外汉语教学☆(掌握流派思想、代表人物、代表作)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功能主义语言学三、汉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1、语法方面根据语法结构特点把人类语言分为孤立语、屈折语、黏着语、复综语四类。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全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填空1、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可接受性或得体性。
(P77)2、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P283)3、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认知理论+普遍语法理论)。
(P192)4、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系统性和趣味性。
(P315)5、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大文化(经济、政治、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科学一集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
(P120)6、赛林格提出的“中介语”是指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
它是由学习者创造的语言系统。
(P169)7、广义的教学法指教学法体系,狭义的教学法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P235)8、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主观试题。
(P380)9、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
10、第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儿童汉语》、《大学英语》等是按学习对象(教学对象)分出来的;《旅游口语》、《商务汉语》是按教学目的(功能、要求)分的。
(P318、听力等是按技能划分的)11、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说和写的能力。
12、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交际性练习等等。
13、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泛读等几种。
14、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力兹。
15、交际法(功能法)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P273)16、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
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习得。
17、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18、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XXX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XXX版)《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资料野下晴上传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对外汉语教育,或称其核心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它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名词解释、运用)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取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也是语言教学理论中运用最多的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取的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在研究和使用另一种语言。
这里存在一种情况是,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得两种甚至更多种的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都达到同等运用熟练程度,这就成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母语是人们出生后接触的第一言语,但对一些移居国外的人来说,其子女首先接触的可能是居住地的言语而非母语。
因此,不能把第一言语和母语两个观点混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因此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指的是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语言掌握的程度和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往往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但也存在相反的情况。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研究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正在研究并希望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研究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言语教与学全进程和整个教学体系中各个内部和内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从而制定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施行方法。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基础理论复习大纲
一、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第二语言不一定就是外语。
基础理论:对外汉语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汉语习得理论和学科研究方法学学科理论研究的核心:学习者的研究,即侧重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教学对象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规律。
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内容、巩固新内容、布置课外作业。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1.课堂教学原则2.课堂教学方式3.课堂教学气氛4.课堂教学环节5.课堂教学语言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学术刊物: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通讯著名对外汉语教学专家:吕叔湘、朱德熙、邓懿、王还、杜荣、王力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的教学过程,一般从讲词法开始,然后讲句法,用演绎法教授语法规则,并通过语法练习主要是翻译练习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然后对课文进行逐句的讲解并要求学生记住。
语法翻译法强调对语法规则的掌握,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能较好地培养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体现了理性派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语法翻译法也有其严重的不足之处。
主要是忽视口语教学和语音教学,缺乏听说能力的训练;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手段,过分重视语法知识教学,死记硬背语法规则,不注重语义;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或者过深过难(指文学经典作品)。
听说法:听说法的代表人物除布龙菲尔德以外还有弗里斯和拉多等。
代表性的教材:《英语900句》1977年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基础汉语教材《汉语课本》第一次编进了句型替换练习全身反应法:简称TPR,创始人美国阿舍尔团体学习法:60年代初,美国柯伦自然法:70年代后期特雷尔、克拉申交际法:英国威尔金斯对外汉语教学目的: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
3.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提纲2010级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大纲对外汉语2010级必须通读教材,全面了解教材所讲述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注意掌握了解下面的内容:第一章学科论1.基本概念:第一语言、目的语、第二语言、母语、外语。
2.关于学科的名称及含义3.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及内容第二章基础论1.基本概念第二语言教学、各种教学法名称和含义2.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的同异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4.各种教学法的特点及评价第三章过程论1.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环节2.总体设计的含义及方法程序3.对外汉语教材的评估原则4.对外汉语教材的选用原则5.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6.对外汉语测试的类别对外汉语测试的质量保证:信度、效度、区分度、反馈作用第四章阶段论1.对外汉语教学阶段划分的依据2.对外汉语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课程设置都具有阶段性3.教学等级大纲的概念及作用4.初级阶段教学对象、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原则5.中级阶段教学对象、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原则6.高级阶段教学对象、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原则7.速成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基本原则第五章课型论一、各种课型的特点和目标二、听力教学的几种方式,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
三、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写作的共性与差异四、阅读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方式,阅读的几种分类五、对口教学的认识,口语教学的几种方式第六章教学研究论1.教学理论:行为-结构主义理论、转换生成语法-认知理论、交际教学法理论2.学习理论:输入假说的5个构成成分、文化适应模式的含义3.对比分析的概念与步骤4.有关偏误的基本概念:偏误、失误、迁移、添加、遗漏、替代、错序5.偏误分析的概念及步骤,偏误的分类、6.中介语的概念、中介语的特征。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考试重点
1、几种常用的语法教学法(例子最好两个以上)1. 归纳法: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总结语法规则,再运用这些规则进行操练。
2. 演绎法:先讲清语法规则,再举例说明,然后在规则指导下学会运用。
3. 引导性的发现法或综合法(1)即前面两种方法的结合。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类推,自己发现语法规则,并进行操练。
(2)先采用演绎法,简要揭示语法规则,然后通过大量练习,在初步掌握语法规则的情况下,做进一步归纳总结,加深对规则的理解。
4.对比法:(1)汉外对比(2)汉语内部对比:相近或相反语法点的对比(3)正误对比5.图示法:用简单的图画形象地表示某种抽象的语法规则。
6.公式法:用类似于数学公式的方式展现句式结构。
7.以旧带新法:用已经学过的语法点带出新的语法点。
2、对外汉语教学原则(重点把握交际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加上你的理解。
科学性原则主要指教学是否符合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规律,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由易到难,方便教、方便学。
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符合语言教学规律,编排顺序要由易而难,循序渐进;题材内容要从日常生活用语开始并逐渐涉及社会生活交际的各个方面。
新词语和语法点分布要均匀,适当分散难点。
要教授规范、通用的汉语汉字交际性原则指要紧扣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即要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技能,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能够切实地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这方面的语言技能。
交际: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是指教材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要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在交际中所必必需的,最急需掌握的。
工具:语言材料要尽可能选择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语料,尽量避免“教科书语言”。
训练:在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提供大量的练习,练习设计和编写要尽量做到生动有趣。
适合性(针对性)原则体现在适合学习环境,适合学习者,适合教学类型和目标。
教学时要明确教学类型、课程类型和教学对象、学习环境。
要根据不同母语、母语文化背景与目的语文化对比所确定的教学重点,考虑到学习者的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特点、目的、起点不同、学习时限。
(完整版)对外汉语教学入门期末复习提纲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期末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第一语言(P 10):第一语言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周围其他人那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2.语法翻译法(P 37):语法翻译法盛行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奥伦多夫。
该教学法是从以前的翻译法、语法法和词汇翻译法发展而来的,起初用于学习希腊语和拉丁文等古典语言,后来移植到现代外语学习界。
3.负迁移(P 76):负迁移,也叫干扰,是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
4.语际偏误(P 89):语际偏误就是由于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偏误,又称“干扰性偏误”或“对比性偏误”,是对比分析的重要内容。
5.中介语(P 95):中介语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构建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标语的一种语言知识系统。
它是逐步接近目标语的一种发展阶段。
6.第二语言(P 10):第二语言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
7.习得(P 11):习得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获得某种能力。
8.迁移(P 76):旧习惯会对学习新习惯产生干扰。
学习者已经掌握的语言会对他们学习其他语言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就叫迁移。
9.评估(P 173):评估是“做出判断和决策的全过程”。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信息越可靠,做出正确决策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获得可靠的、相关的信息对做出正确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10.对外汉语教学(P 3):对外汉语教学,指教师将汉语交际技能及相关汉语知识传授给海外非母语者的过程。
11.信息差(P 374):信息差,是指交际双方具有的信息有明显差别。
通过交际,了解了对方的信息,交际任务就完成了。
信息差的存在是进行交际的原因,信息差的消失是交际的结果。
12.i+1原则(P372):i代表学生已有的汉语水平,+1指略高于学生水平的语言输入。
这样“i+1”的输入,对于学生来说,是可懂的输入。
二、基础知识1.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P 3)2.汉语国际教育最早出现在为培养海外汉语师资的硕士生培养方案中。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 语言学概论复习提纲02(DOC)
语言学概论(师资培训)目录第一部分语言的产生和发展第二部分语言的本质第三部分语言的类型分类和谱系分类第四部分语音和音位学第五部分词汇和词汇学第六部分语法和语法学第七部分文字和文字学第一部分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一语言的起源1 语言起源的几种学说(1)拟声说:认为人类语言产生于人类对客观现实声音的摹拟,象德国哲学家赫德尔(J.G.Herder)认为,人类的语言产生于打动人类心灵的各种感觉,如羊“咩咩”的叫声最能使人产生感觉,于是羊的叫声就成了羊的名称。
(2)情感宣泄说:认为人类语言产生于人类情感的表达与宣泄,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家孔迪雅克(Condillac)就认为语言源自人类感情冲动引发的各种叫喊。
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柏森(Otto.Jespersen)还进一步认为,人类最初是通过“唱”而不是通过“说”来宣泄情感的。
(3)劳动说:人类语言产生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是劳动,但语言的产生应该同时伴随着其他条件,比如人类语言器官的不断完善、人类思维系统的不断发展等等,持这一观点的是恩格斯。
恩格斯的理论最具说服力,首先,恩格斯将语言的产生放在了人类交际的层面上,突出了语言的产生和其所具有的社会属性密切相关;其次,恩格斯没有将语言的产生简单地归为单一原因,而是认为语言产生的前提和条件是复杂的;最后,恩格斯没有将劳动和语言的产生直接划等号,而只认为劳动是语言产生的必要前提和条件。
因此,可以说恩格斯的观点为我们探讨语言的产生提供了科学、客观的理论依据。
2 恩格斯的语言起源论语言是人类劳动过程中的产物劳动是语言产生的前提性条件或推动力。
人类语言器官和大脑的不断完善是语言产生的客观基础,人类渴望交往、交流的愿望是语言产生的主观因素。
二语言的发展(一)语言要素的发展1 语音的演变(1)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十九世纪西方语言学家曾提出语音演变规律无例外理论,也即任何语音的变化都是规律性的变化,即便那些表面看来是孤立的、个体的变化也都能找到相应的规律,这一理论显示了语音变化的根本特点,可以说,语音的演变是一种规律性的演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重点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重点考试题型: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三、简答(每个5分,共25分)四、论述(每个10分,共30分)五、应用分析(10分)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汉语水平考试、《汉语水平等级标准》、《词汇与汉字大纲》、音素、音节、语流音变、汉字文化圈、中介语、总体设计、合体字二、填空、简答、论述、分析的重点内容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2、对外汉语研究的内容、研究目的、理论基础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教学模式4、对外汉语教学、教学大纲、测试等的分类5、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历史与现状6、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及其相互关系7、对外汉语教材的属性、功能8、交际能力的参数、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9、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研究与课程规范10、学习和习得的区别、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区别1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相关理论12、偏误产生的原因13、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特点与教学内容14、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方面常见的偏误15、鲁健骥关于汉语学习者语言偏误的系列研究1.第一语言(first 1anguage)是指一个人出生之后最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一个人的第一语言通常是他的母语。
但第一语言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本族语。
2.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指一个人除了第一语言之外,另外学习掌握的第二种语言,经常作为辅助性语言以及通用语。
此外,第二语言亦可与第一语言并列为个人母语(mother tongue)。
3.汉语水平考试(HSK)是测试第一语言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国内少数民族人员)汉语水平的系列考试。
它考查考生在院校学习或在政府部门、企业及其他机构工作等环境中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HSK是汉语拼音Hanyu Shuiping Kaoshi的缩写。
4.《汉语水平等级标准》是对学习者学习和使用汉语所要达到的水平和能力的界定和描述,是科学划分出来的教学等级和每一等级应该达到的教学标准与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至第四章1.母语和外语的区分依据这两个概念是按照国别、民族关系来区分的。
母语:本民族的语言,也是多数人出生后最先学习和习得的语言,即第一语言。
外语: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或外民族的语言)多数人学习和使用的第二语言是外语。
2.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区分依据对这两个概念的解释,我们完全按照语言学习的先后顺序。
第一语言:人们出生以后最先学习和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
3.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指掌握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人能够说出或理解前所未有的、合乎语法的语句,能够辨析有歧义的语句、能够判别表面形式相同而实际语义不同或表面形式不同而实际语义相似的语句的掌握以及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运用能力。
4.语言交际能力言语交际能力是指说话人在社会交往的各种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是说,如何针对不同环境恰当地得体地运用语言变体。
5.结合汉语的特点思考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汉语教学从语音、语法、词汇等角度进行教学,由易到难,由机械到有意义;6.交际文化所谓交际文化,就是这这种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道德标准、是非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等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因素,这种因素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语用系统中7.唐朝时期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心是哪个城市长安8.元末明初中国很流行的两本针对母语为朝鲜语的国别化教材《老乞大》是元末明初以当时的北京话为标准音而编写的,专供朝鲜人学汉语的课本。
《朴事通》常与《老乞大》一起被认为是两部珍贵的元末汉语口语文献9.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或者是哪个机构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正式开始。
)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10.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它的作者是周祖谟11.建国后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是《汉语教科书》12.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13.1979年钟梫《十五年汉语教学总结》提出什么教学原则“精讲多练、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性原则;用汉语进行课堂教学的直接性原则;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学以致用原则;“语文并进”,听说读写全面要求、阶段侧重的主要教学原则;14.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1979年9月,《汉语教学与研究》在北语正式出版。
(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15.《实用汉语课本》采用怎样的编写原则1.本书所依据的是中国人所通用的、规范的、地道的现代汉语,首先介绍日常生活中最必需的、也是初学者在社会交际中急需掌握的活的语言材料。
2.本书不但要使读者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语言形式,而且要具备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这些语言形式的能力。
全书通过两个外国学生帕兰卡和古波在他们自己国家以及后来到中国学习汉语、跟中国朋友交往的情节,提供了一定的语言情境。
第一册人物活动的场景不在中国——我们希望读者在他们自己国家的生活环境里也能进行汉语实践。
3.成年人学习外语,掌握必要的语音、语法规律并用来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本书在强调语言实践的基础上,对基本的语音、语法知识也作了介绍。
4.要学好汉语,必须对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现实有所了解。
本书(特别是从第二册开始)尽可能将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通过有关中国社会、历史、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题材学习汉语。
5.每课的词汇、句型、扩展、语法、课文、阅读短文、练习等环节尽可能互相配合,加强词汇和句型的重现率。
16.吕必松认为对外汉语学科本体理论是什么?分为基础理论和本体理论基础理论: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一般教育理论本体理论: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语言教学理论17.关于对外汉语学科的定位有哪两种代表观点?你怎么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语言文学;吕必松先生认为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心在于“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汉语/教学;18.对外汉语教学的属性?A: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这个性质将语言教学与语言学教学区分开)B:它是第二语言教学(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作为母语的语文教学区分开)C:它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将对外汉语教学与英语、法语、日语等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区分)D: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的第二语言教学(将对外汉语教学与国内的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区分开)第五章至第七章1.第二语言教学的结构有哪些要素?A:教学部分: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B:理论基础:包括本体理论和基础理论;本体理论即教育理论包括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也包括教学路子、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理论说明;基础理论: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和语言教育理论;2.四大环节?中心环节?总体设计(前提和主要依据)教材(基础)课堂教学(中心环节)测试(手段)3.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变因?教师素质和学生素质4.《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规定的教师知识结构和素养(五大模块)?(1)语言知识与技能;包括“汉语知识与技能”和“外语知识与技能”两个标准,对教师应具备的汉语及外语知识与技能进行了描述;(2)文化与交际;包括“中国文化和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两部分。
要求教师具备多元文化意识,了解中国和世界文化知识及其异同,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规则;(3)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学习策略;要求教师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规律和学习者特点,能够帮助学习者成功学习汉语;(4)教学方法;包括“汉语教学法”、“测试与评估”、“课程、大纲、教材与教辅材料”和“现代教育技术与运用”四个标准。
要求教师掌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法知识,具备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5)综合素质;主要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进行描述。
5.第二语言教学类型不同的划分标准?教学类型:根据语言教学的某些综合特点划分出来的跟教学内容、教学期限、授课方式等有关的类别;(1)按教学内容划分:专业班、专修班、普通班(2)按学习期限划分:常规班、短期班(3)授课方式划分:班级教学、个别教学、广播电视、函授刊授6.第二语言课型识别?(1)课程和课型教学内容有独立系统的叫课程;属于一门课程分支的叫做课型;(2)课程类型汉语技能课(核心课);汉语言知识课(语言课);中国文化知识课(语言学课程必要的延展补充课)7.教学原则和教学路子的区别?教学原则:是指宏观上指导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的总原则,具体内容包括怎样处理对教学全局有重要影响的各种关系;(贯穿于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中,原则具有指导性)教学路子:是经过人工设计的实现某种教学目的而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途径与方式;是在教学原则指导下的人为设计,是教学原则的具体化;主要区别:A:教学路子是相关教学原则的具体化B:教学原则反映规律,具有普遍意义8.第二语言教学原则?A. 实践性原则:语言学习应该多实践,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实践,更要思考如何让学生实践得好;B. 精讲活练原则:“精讲”需要以准确得当的讲解作为基础,深入浅出作为保证,而这些都需要有针对性。
“活”则需要老师注意“讲得活”和“练得活”,将传统的“多练”变为活练;C. 深入浅出原则:老师要对知识点有着深入透彻的认识,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动作教学和设置情境的方式,以此加深学生理解;D. 针对性原则:教学时应注意词义的对比,在引导中让学生说出答案;E. 趣味性原则:老师备课时应针对重点词汇的音形义,通过联系字形和音义增加课堂趣味性;9.教学原则、路子、方法和技巧的特点?教学原则:具有指导性、反映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路子:是在教学原则指导下的人为设计,是教学原则的具体化;教学方法:具有操作性、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教学方法:是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在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中处理语言要素和文化知识,训练语言技能节言语交际技能的具有方法)教学技巧:具有提升性;10.教学法流派下几个教学法(语法翻译法、听说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等)的定义、优缺点?(1)语法翻译法A:定义:又称传统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重在培养外语读写能力的教学法;(是第二语言教学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也是第二语言教学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法)B:优点:①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阅读和翻译水平较高;②采用母语,便于学生理解;C:缺点:①忽视口语教学和语音教学,缺乏听说能力的训练;②过分地强调语法规则的教学,忽视语言技能训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单调;(2)听说法A:定义:又称“语构法”、“句型法”,是一种强调通过反复的句型操练以培养口语听说能力的教学法;B:优点:①以口语为中心,以培养听说能力为主;②强调句型的训练;③限制使用母语,但不排斥母语。
C:缺点:①强调听说,忽视读写;②听说是枯燥的机械性操作,句型操练脱离语境;(3)交际法A:定义:又称“意念法”、“功能法”。
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体系;B:优点:重视语言的实际运用,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它强调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实的情景有利于语言的学习;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相互作用;C:缺点:1)首先是功能项目问题:如何确定功能项目,确定语言功能项目的标准是什么,不同的第二语言教学需要多少语言功能范畴,如何科学地安排功能项目的教学顺序等,这些问题都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
(2)其次是没能处理好语法知识的教学问题:用意念功能范畴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语法知识,强调语法教学只学使用(use)、不学用法(usage),这实际上是行不通的;而培养语法意识又会影响能力的培养等。
(4)全身反应法A:定义:强调语言学习的协调,通过身体动作教授第二语言,主要用于美国移民儿童的英语教育,主张先理解后表达,通过动作指令学习语言。
B:优点:全身反应法主张先理解后表达,通过动作指令学习语言,这是该法的一大特色,是对第二语言教学法的贡献;C:缺点:对成人学习的特点注意不够,对读写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而且用一般动作表达语义毕竟还受到一定的限制;(5)直接法A:定义:又称“改革法”或“自然法”,与语法翻译法相对立,是主张以口语教学为基础,按幼儿习得母语的自然过程,用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相联系而不依赖母语、不用翻译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
B:优点:①打破了语法翻译法独霸天下的局面,并提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教学路子,活跃了学术思想,从而开辟了第二语言教学法研究这一新的领域;②直接法的许多主张,如与客观事物直接联系、句本位、以口语为基础等原则,丰富了人们对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的认识,对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自觉实践法乃至功能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开经验派教学法的先河;C:缺点:① 过分强调了幼儿学习母语的规律,而对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认识不足,对课堂教学的现实也考虑不够;② 强调口语教学,对读写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③过分强调模仿,偏重经验,对人的积极、主动学习强调不够,忽视对语法规则的掌握;④ 早期的直接法过分排斥母语,对母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注意不够;⑤ 直接法对教师的言语技能要求太高,在实际操作中并非所有的教学单位都能做到;(6)视听法A:定义:又称“整体结构法”、“圣克卢法”,是在直接法、听说法的基础上,利用视听结合手段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法B:优点:① 主要贡献在于广泛使用声、光、电技术手段和现代化设备,使语言与形象紧密结合;② 强调整体感知并特别重视在情景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运用目的语的能力,对后来的功能法有一定影响;C:缺点:①主要是重视口语会话而忽视书面语的阅读;②过分强调整体感知和综合训练而忽视对语言结构的分解和单项训练;③根本问题还在于所有结构法的共同弱点:只注重语言形式的掌握而未能着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第八章至第十章1.总体设计的目标总体设计就是为全部教学活动选择一种最优化的方案,它既指设计过程,又指设计结果;2.总体设计的程序和方法(1)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的起点、学习时限(2)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要求学生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3)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指标(4)确定教学原则(5)规定教学途径(6)明确教师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3.大纲在整个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以导入为例,先引入,再深入,再对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综合引导,依旧带新;4.教材的体例课文、生词表、语言点、注释、练习5.练习的类型理解性、模仿性、交际性、记忆性6.设计练习的基本层级(原则)原则:要保证有一定的数量,有明确目的,要看明确的要求基本层次:①由死到活:教师和教材对学生的指导,限制逐渐减少②机械→有意义③控制→少控制7.不同时期对外汉语教材主要依据的教学法和代表教材50年代至70年代,结构法教材:《汉语教科书》、《汉语课本》、《基础汉语课本》;80年代至90年代,结构、功能相结合教材:《实用汉语课本》现状: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国别化、技术化;8.语言测试的特点测试特点:间接性、片面性、偶然性和主观性;*语言测试:根据一定的评估目的,以抽样方式,通过有限试题来诱导出受试者的语言行为,然后借助于定量描述来推断受试者掌握的该语言的知识和能力;*语言测试的作用:评价学习者的学业成就和语言水平;评估教学的实际效果;为选拔人才提供依据;为改进教学中的问题提供反馈;为语言研究包括语言教学研究提供信息;语言测验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是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