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家庭的现状与对策

合集下载

失独家庭(共五则范文)

失独家庭(共五则范文)

失独家庭(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失独家庭因为家中唯一的子女不幸离世,这样的家庭被称为“失独家庭”。

他们无法期待子女“常回家看看”,只期盼这个国家和社会给他们多一些保障与关爱,至少不要再忽视他们。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基于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的考虑,孩子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精神的寄托。

但是对于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他们的情感依赖和养老保障自然就成了一个越发凸显的社会问题。

措施:1.开展对失独家庭的调查,了解他们实际困难和诉求,政府部门要出台失独帮扶政策,只有政策才具有稳定性和普惠性。

要建立针对“失独群体”的专门社会救助制度。

应该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减轻“失独群体”,特别是老人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2.由于情感方面的受伤,很多失独老人并不愿意入住现有的养老机构,他们喜欢抱团取暖,希望有专门的失独者养老机构,失独者在一起生活,他们彼此心里才会消除芥蒂,政府应建立失独养老机构,供失独者养老.3.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楚,步入老年的失独者要重获生活希望,最关键的还是要走出自己的记忆阴影,因此建立对于失独群体的心理救助机制.社区和社会组织要加强对失独家庭的分类指导和服务,开展心理辅导、义务巡诊、临终关怀等多元化服务,构筑起帮扶“失独群体”的社会支持体系。

4.加快社会管理创新。

要尽快改革和完善医疗、养老等相关制度,如就医住院、入住养老院需要监护人签字等相关制度,需要改革和进一步完善,保障他们能够优先就医和养老,给他们营造一个关爱的社会环境。

5.失独家庭是整个中国老龄工作中的新问题,国家的老龄政策也应该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出台相应的帮扶方法。

第二篇:失独家庭创意:在人们的身边生存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年龄大都在50开外,疾病或意外却让他们遭遇独子夭折的厄运。

在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

全国“失独家庭”已超100万!“独苗”夭折,步入暮年的他们有着怎样的生存状况?现如今,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将由此产生的贫困与赡养问题,并试点一些生活补贴项目。

失独家调研报告

失独家调研报告

失独家调研报告标题:失独家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对失独群体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旨在探讨失独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调研结果表明,失独现象在我国逐渐增多,主要原因包括人口流动、经济压力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等。

为了解决失独问题,需要加强社会支持网络建设,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一、介绍失独问题失独指的是在儿童时期失去父母或亲生父母一方的情况。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失独现象在我国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给失独群体带来了困扰和痛苦。

二、失独现状分析1. 人口流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由于工作、生活压力等原因,许多农村家庭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家乡,或者将孩子送到城市工作的亲戚家抚养。

这种人口流动导致失独问题的频繁发生。

2. 经济压力在现代社会,经济问题往往成为导致失独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不少家庭因为经济困难无法承担抚养儿童的费用,被迫将孩子寄养或者送给国家收养机构。

另一方面,一些家庭为了多赚钱,不得不长期离家工作,导致儿童失去了父母的陪伴。

3. 家庭结构变化家庭结构变化也是导致失独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家庭因为离婚、丧偶等原因破裂,导致儿童失去父母的抚养。

此外,由于二孩政策的放开,一些家庭只能放弃一个孩子,使其失去兄弟姐妹的陪伴。

三、失独问题带来的影响1.心理影响失独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等心理问题。

2.教育问题由于缺乏家庭的关怀,失独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可能面临学习困难、自信心不足等问题。

3.社会适应问题失独儿童长期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缺乏社会交往经验,难以适应社会环境。

四、解决失独问题的对策1.加强社会支持网络建设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多个方面,为失独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2.注重心理疏导加强对失独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克服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

3.加强教育保障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确保失独儿童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遭意外亡故或严重伤残的家庭。

当前我国对于失独家庭并没有进行过较为详细的调查,但是在一些相关数据统计中也可以看出一些实际情况。

失独家庭作为我国社会家庭组成的形式之一,其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失独家庭增长率逐年递增,且由于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独生子女家庭较多且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的双重刺激,使得我国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面临失独风险,养老成为失独家庭的关键问题。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可以发现政府度失独家庭在养老制度设置和社会关怀方面存在许多缺陷,因此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去对这一现状进行改善。

当前我国失独家庭的数量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且失独子女的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的状态中,因此对失独家庭制定养老政策就显得十分迫切。

一、目前“失独”家庭的现状(一)“失独”家庭群体生活贫困。

在调查中可以看出,海拉尔区失独家庭以老年人为主,平均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由于年龄限制导致他们基本都没有什么稳定的工作,且身体状况较差,大部分老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身体疾病,由于没有子女进行赡养只能靠政府的救济和最低保障来生活,因此生活十分贫苦。

部分老人在历失去子女的打击之后一蹶不振,身心受到严重的创伤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长期卧病在床,医药费都成为了无法解决的问题。

并且还有一些老人有年岁更高的父母仍然健在需要赡养,也进一步加重了经济负担。

(二)缺乏精神慰藉而对生活失去信心。

老年人在经历了大半生的操劳之后,原本应该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却要经历难以承受的丧子之痛,这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和身体都会带来严重的打击,在这种摧残下,大部分老人会丧失对生活和工作的热情及信息,心理出现严重的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疏导,然而目前我国的社会心理救助机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群体的心理救助更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老人的心理承受的痛苦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排解,最终积劳成疾,使老人生活在极度的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分析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分析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分析失独老人是指夫妻双方在世,但因某种原因失去了独生子女的老年人。

由于独生子女在中国老年养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失独老人面临着独特的养老困境。

他们需要面对心理上的孤独和沉重的精神负担,同时还要解决经济和生活上的困难。

本文将对失独老人的养老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养老困境分析1. 心理困境失独老人面临着长期的孤独和心理上的压力。

独生子女是老年人的依靠和精神支持,失去了独生子女后,老人们往往感到心灵上的空虚和孤独。

他们经常陷入自责、自怜和悲伤的状态,甚至出现抑郁症等心理问题。

2. 经济困境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独生子女被视为老年人的经济支柱,因此失独老人失去了养老的经济来源。

许多失独老人已经退休,经济来源主要是靠养老金和子女的赡养费。

失去了独生子女后, 失独老人往往需要依赖社会救助或者低保来维持基本生活。

3. 生活上的困境失独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也面临诸多困难。

相比有子女的老人,失独老人更需要照顾和关怀。

他们在生病或者有急需处理的事情时,往往因为缺少子女的帮助而束手无策。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态往往较差,需要更多的身体和心理关怀。

二、对策分析失独老人最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关怀和支持。

社会应该建立心理咨询和辅导机制,为失独老人提供身心健康服务。

也需要加强社区和家庭对失独老人的关怀,鼓励他们参与社会活动,扩大社交圈,降低孤独感和精神压力。

失独老人的经济来源需要社会的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失独老人的养老金、发放补助金等方式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

加强对失独老人的低保救助,确保他们有足够的生活保障。

3. 社区关怀建立完善的社区关怀机制,为失独老人提供更多的日常生活帮助。

可以成立志愿者团队或者专门的机构,为失独老人提供日常照料、陪伴和帮助。

社区应该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健康检查、医疗护理等服务,保障失独老人的生活质量。

4. 家庭关怀尊重失独老人的个人意愿,鼓励家庭成员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失独家庭面临三大困境及意见建议

失独家庭面临三大困境及意见建议

失独家庭面临三大困境及意见建议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家庭人口结构简单,情感寄托缺失。

失独家庭基本是一家三口的模式。

子女的突然离世,这将彻底打破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感情的依托,失去独子使老人情感无依托、无人交流。

更有甚者,因失去独子而面临精神崩溃边缘。

二是失独家庭资源匮乏,增收动力不足。

由于失独父母年龄较大,无法再生育子女,失独后不少失独父母已无再创业的精力,加之资源、能力匮乏,基本没有提高家庭收入的途径,70%家庭靠救助才能维持基本生活。

部分失独父母还要承担孙子女上学花费、房屋租费等费用,生活举步维艰。

三是失独老人年龄偏大,老来生活困难诸多。

失独家庭父母中,年龄在55周岁以上的占据多数,总体年龄偏大。

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失独老人老年的保障失去,等到无力解决生活日常料理时,一旦生病,将会无所适从。

二、意见建议一是完善失独家庭社会保障。

进一步健全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城乡低保体系建设,改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扩大付费报销范围,建立失独家庭专项扶助基金。

重点改善失独家庭的物质生活,增加收入减轻负担,为失独家庭建立稳固可靠的保障体系。

二是形成失独家庭共同协作机制。

帮助失独家庭摆脱贫困,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等综合力量。

建立关爱失独困难家庭救助的领导协调组织,将失独困难家庭关爱贯穿到计生特别扶助、民政救济、育困难学生补助、妇联春蕾计划等之中,实现有机结合,资源共享。

不断提高对失独家庭的生活补助标准,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政策温暖,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的良好格局。

三是落实失独家庭精神抚慰措施。

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化党员结对爱心帮扶活动。

充分发挥社区工作优势,组织志愿者走进失独家庭,组织开展失独老人交流沟通活动,丰富失独老人精神空间。

制订相关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立专门的养老院,发挥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积极做好老人心理引导。

关于失独家庭的养老、医疗、心理救助等问题的对策和帮扶方面的建议

关于失独家庭的养老、医疗、心理救助等问题的对策和帮扶方面的建议

关于失独家庭的养老、医疗、心理救助等问题的对策和帮扶方面的建议1. 引言1.1 概述失独家庭是指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夫妻只有一个子女因意外事故、突发疾病或其他不可避免的原因意外离世的家庭。

这个悲剧性的事件使得父母失去了唯一的孩子,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和生活上的困扰。

在面对养老、医疗以及心理救助等各种问题时,失独家庭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针对失独家庭在养老、医疗和心理救助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帮扶建议。

首先,我们将介绍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包括现状和应对措施。

接着,我们将讨论失独家庭在医疗方面所需的支援与帮助,并提供相关方案。

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失独家庭在心理救助方面的需求,并提供有效支持策略。

最后,我们将总结文章内容并给出综合性的建议和对策。

1.3 目的本文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失独家庭的关注,了解其面临的困境和需求,以及提供相关的帮扶和支持。

通过探讨养老、医疗和心理救助等问题,我们希望能为改善失独家庭现状,减轻他们的负担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同时,也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对于这个群体的关注和关怀,为他们提供温暖与力量。

2. 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2.1 养老现状:失独家庭在养老问题上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由于缺乏子女支持,失独家庭往往无法依靠子女的经济收入和精神支持来保障自己的养老生活。

许多失独家庭长辈已步入老年,身体健康状况也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目前社会对于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关注不够,缺乏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来解决这个群体所面临的困境。

2.2 养老对策一:为了解决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政府应加大对这一群体的关怀和扶助力度。

首先,可以建立专门针对失独家庭的社区福利中心或者养老院,提供贴心、专业的服务。

这些机构可以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和设施,同时还可提供饮食、医疗、护理等全方位服务,并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护理指导和身心健康管理。

2.3 养老对策二:此外,社区和乡村养老基地的建设也是解决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心理问题的研究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心理问题的研究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心理问题的研究失独家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家庭中只有一个独生子女,这对于中国的传统家庭来说是一种罕见的情况。

随着社会变迁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失独家庭的数量逐渐增多,导致了该群体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心理困扰。

本文将对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相关人群提供帮助和支持。

一、失独家庭的现状在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中,独生子女往往被寄予了极高的期望,被视为家庭的希望和未来。

一旦家庭中的独生子女遭遇不幸,对家庭的冲击和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失独家庭的数量约为5000万户,这一庞大的数字表明了失独家庭在中国社会中的存在和扩散。

失独家庭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压力大:失独家庭通常只有一对夫妇,他们需要承担照顾年迈父母的责任,同时还要应对失去独生子女所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

2. 社会关系复杂:由于中国传统观念中对于家庭的重视和依赖,失独家庭在社会交往中常常面临着种种尴尬和困扰,比如与邻居、亲戚朋友的交往难题等。

3. 心理健康问题:失独家庭的成员常常陷入抑郁、焦虑等心理困扰中,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二、失独家庭的心理问题失独家庭成员通常会出现多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损害,还会波及到家庭的其他成员,甚至整个社会。

在对失独家庭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之后,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抑郁情绪:失独家庭的成员往往会由于失去独生子女而陷入抑郁情绪中,这种情绪长期存在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

2. 孤独感:失独家庭的成员会感到孤独和无助,因为他们失去了对自己最重要的亲人,很难找到可以倾诉和得到支持的人。

3. 自责和内疚:失独家庭的父母常常会因为自己没有保护好孩子而感到内疚和自责,这种情绪会极大地消耗他们的精力和意志。

4. 社会不适应:失独家庭的成员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会遭遇到各种不适应和困扰,这会对他们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

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

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篇调研报告: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摘要:失独家庭是指已经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

由于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许多家庭面临失独的困境。

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失独家庭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帮扶措施,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一、背景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有多年。

然而,许多家庭因此失去了独生子女,导致他们面临心理和经济的巨大压力。

失独家庭逐渐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二、现状调研结果1. 心理压力:失独家庭的父母普遍感到失落、无望和孤独。

他们失去了对未来的期望和支持,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2. 经济困境:失独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通常是夫妻双方的退休金或劳动收入。

然而,在面临老年疾病和家庭开支压力时,这些收入往往无法满足需求。

3. 社会关怀的不足:许多失独家庭在社会关怀方面存在欠缺。

他们感到被遗忘,缺乏支持和帮助。

三、帮扶措施建议1. 心理咨询和支持:失独家庭应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

2. 职业培训和创业支持:为失独家庭提供职业培训机会和创业支持,帮助他们重新就业或开展自己的事业,提高经济能力。

3. 社会保障政策优化:制定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确保失独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4. 社区关怀网络建设:建立失独家庭关怀网络,包括社区志愿者、社工机构等,为他们提供定期的关爱和支持。

四、帮扶调研结论失独家庭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群体,他们面临心理和经济的双重困境。

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需要采取多方面的帮扶措施,包括心理咨询支持、职业培训创业、社会保障政策优化和社区关怀网络建设等。

希望通过此项调研,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失独家庭问题的重视,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 完 -。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心理问题的研究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心理问题的研究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心理问题的研究失独家庭是指夫妻二人唯一的孩子因各种意外原因离世,导致家庭形成“失独”现象。

在中国,失独家庭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和关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心理问题也成为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探讨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失独家庭的现状失独家庭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困境失独家庭面临着极大的心理困境。

由于失去唯一的孩子,夫妻二人的生活重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他们往往感到孤独、无助和无所适从。

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面临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和困境。

2.经济负担失独家庭的经济负担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失去唯一的孩子,夫妻二人的养老计划和生活保障受到了严重影响,他们需要承担更多的经济压力,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受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3.社会关系失独家庭的社会关系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由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子女是父母的生命延续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因此失独家庭经常面临着社会关系的尴尬和失落,他们往往感到孤独和无助,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失独家庭的心理问题1.悲伤与绝望失独家庭面临着极大的悲伤和绝望。

他们无法接受孩子的离世,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悲痛和绝望,这种情绪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焦虑与恐惧失独家庭常常面临着极大的焦虑和恐惧。

他们担心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担心没有后代来照顾自己,担心社会的冷漠和无情,这些焦虑和恐惧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自责与负罪感失独家庭往往感到极大的自责和负罪感。

他们怀疑自己的育儿方式和教育观念,认为自己没有尽到作为父母的责任,这种自责和负罪感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三、失独家庭的应对策略针对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应对策略:失独家庭需要得到心理疏导和辅导。

他们需要有心理医生和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对自己的悲痛和绝望进行合理化和理性化的认识,以减轻心理压力和困境。

失独家庭调查报告介绍3篇

失独家庭调查报告介绍3篇

失独家庭调查报告介绍3篇失独家庭调研报告(一)什么是失独家庭?一些家庭由于疾病或意外灾祸使父母失去了独生子女,人们把这样的家庭称为失独家庭。

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在我国,失独家庭每年以7.6万个的速度增长,现在我国已有超过100万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这些家庭大多数“独自”承受失独之痛,独自面对养老、基本生活照顾和精神痛苦等问题。

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失独家庭的生存状况、面临的困难及生活诉求,更好地推动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关爱失独家庭。

7月份,市政协妇联界别委员联合市计生委、市妇联,在市政协**、**副主席的带领下,深入**县、**区及相关部门,通过听取情况汇报、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市失独家庭的基本情况、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原因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意见建议综合如下:一、我市失独家庭的现状失独家庭成员因丧子打击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常常选择自我封闭,拒绝与社会接触,内心孤寂,处于社会的边缘化。

这个群体的年龄大部分在50岁左右,女人的这个年龄基本上很难再生育,而男人再生育的机会相对大一些。

因此,相对而言失独家庭中女性受到的伤害更大、更深。

同时我们发现有原配偶陪伴的失独者的精神状况明显好过丧偶尤其是离婚失独者的精神状况,而再婚重组家庭的失独者精神状况相对又有所好转。

相对而言城镇失独家庭的精神创伤更大,对精神帮扶的需求更迫切。

二、我市失独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主要问题⑴经济收入偏低。

据调查,一半以上的失独家庭收入达不到当地的平均水平。

尤其是农村失独家庭没有任何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赖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政府救助(城乡低保、五保供给)等方面来维持基本的生活。

城镇失独家庭除部分领取退休金的有较为固定的经济收入外,其他失独家庭的经济状况跟农村失独家庭相似。

独生子女因病去世的家庭经济困难问题更为突出,这些家庭在支付大量医药费后陷入经济困难,占到所有返贫家庭的50%以上。

⑵精神创伤极大。

失独家庭的生存现状和社会救助_社会工作专业

失独家庭的生存现状和社会救助_社会工作专业

失独家庭的生存现状和社会救助_社会工作专业
失独家庭指因子女过早离世,父母在未来的许多年里将以单身
或夫妻二人的形式生活。

失独家庭的生存现状十分困难,这些家庭
通常会面临以下问题:
1. 经济压力:失独家庭中,子女往往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

当子女离世后,父母要面对失去经济来源的问题。

许多失独家庭的
父母因年龄较大,无法重新就业或找到更好的工作,所以经济压力
会更加明显。

2. 心理创伤:失去子女对家庭的打击是无法言喻的。

失独的父
母通常会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很难走出来。

有些父母甚至会产生
自责或责任感,认为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未能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3. 社会支持:由于社会对失独家庭的认识和支持程度较低,这
些家庭通常会感到孤独与失落。

他们往往需要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以帮助他们走出悲痛,重建自信。

因此,对于失独家庭,社会工作专业可以提供以下支持和服务:
1. 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帮助失独家庭的父母化解心理创伤,
减缓悲痛情绪。

2. 经济援助和扶贫措施,帮助失独家庭缓解经济压力。

3. 社会互助和社区支持,为失独家庭提供社会支持和帮助,建
立与社会其他成员,尤其是同样是失独家庭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
和互助沟通。

4. 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为失独家庭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维
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总之,社会工作专业可以为失独家庭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重建信心和自信,摆脱困境,走向更好的未来。

失独家庭的现状与帮扶调研报告

失独家庭的现状与帮扶调研报告

失独家庭的现状与帮扶调研报告失独家庭的现状与帮扶调研报告失独家庭在中国的比例逐年增长,社会需要对失独家庭有一定的关爱,失独家庭是因疾病或意外灾祸使父母失去了独生子女,需要独自面对养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国失独家庭的调研报告,针对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情况。

失独家庭的现状与帮扶调研报告范文一什么是失独家庭?一些家庭由于疾病或意外灾祸使父母失去了独生子女,人们把这样的家庭称为失独家庭。

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在中国,失独家庭每年以7.6万个的速度增长,现在中国已有超过100万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这些家庭大多数"独自"承受失独之痛,独自面对养老、基本生活照顾和精神痛苦等问题。

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失独家庭的生存状况、面临的困难及生活诉求,更好地推动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关爱失独家庭。

7月份,市政协妇联界别委员联合市计生委、市妇联,在市政协**、**副主席的带领下,深入**县、**区及相关部门,经过听取情况汇报、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市失独家庭的基本情况、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原因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意见建议综合如下:一、我市失独家庭的现状1、基本情况。

截至20**年3月,我市只有一个子女的育龄妇女数为628345人,其中小孩年龄在14周岁以下的育龄妇女数为437619人;现已确认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2184人,其中独生子女死亡的扶助对象1436人(因为我市当前还没有做过失独家庭情况的统计工作,因此这个数字仅指女方年满49周岁领取独生子女死亡特殊补贴的家庭成员数)。

以走访调研的**县为例,49周岁以下的独生子女家庭达74286户,占家庭总户数的15.5%,其中独生子女意外死亡**1人(女方年满49周岁),占独生子女家庭户数的1.76‰。

当前出现的这群失独者大多出生在上世纪50-60年代,恰逢中国80年代独生子女政策严格执行的年代。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失独家庭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心理问题的研究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心理问题的研究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心理问题的研究引言失独家庭是指由于意外事故、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家庭中的子女离世,使得父母失去了子女的家庭。

在中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失独家庭的数量逐渐增加,这使得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失独家庭成员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一、失独家庭的现状失独家庭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量增加、心理困扰、社会关注、政策支持等。

失独家庭的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家庭因为意外事故、疾病或其他原因失去子女,造成了大量的失独家庭。

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失独家庭的数量甚至更为突出。

失独家庭的成员常常面临心理困扰。

失去子女是任何一个家庭都难以承受的沉重打击,而对于失独家庭来说,这种打击更加巨大。

失独家庭的父母往往陷入极度的悲伤和自责之中,难以从心理上得到解脱。

失独家庭的兄弟姐妹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经常陷入内心的痛苦和无助之中。

失独家庭的现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不少媒体对失独家庭的现状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关怀。

一些公益组织和慈善机构也积极参与到失独家庭的援助工作中,为失独家庭成员提供帮助和支持。

政策支持也逐渐得到加强。

中国政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失独家庭的关爱和扶持力度。

提高失独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失独家庭带来了一线希望和温暖。

二、失独家庭的心理问题失独家庭的成员往往面临着多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悲伤、自责、孤独、压力等。

失独家庭的父母陷入了极度的悲伤之中。

失去子女是一种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痛苦,这种痛苦往往深深地刻在了失独家庭父母的内心深处。

他们常常感到心如刀割,痛苦不堪,难以释怀。

失独家庭的父母经常自责不已。

他们常常陷入“如果当初”、“为什么不”等种种自责之中,认为是自己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导致了子女的离世。

失独家庭困难诉求

失独家庭困难诉求

失独家庭困难诉求失独家庭,指的是失去唯一子女的家庭,其在心理、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会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关注和支持失独家庭的困境,倾听他们的声音,提供合适的帮助和支持。

本文将探讨失独家庭的困难诉求,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一、心理困境失独家庭在心理层面上经历了极大的痛苦和打击。

他们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和梦想,面对孩子早逝的事实,他们常常感到无助、绝望和心痛。

因此,他们有着诉求,需要得到心理上的关怀和支持。

解决方案:1. 心理咨询和辅导:建立专门的机构,为失独家庭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通过专业心理师的引导,帮助他们减轻痛苦,重建信心,并逐渐调整和适应新的生活状态。

2. 心理支持小组:组建失独家庭心理支持小组,让他们有机会与有着类似经历的人分享感受、倾诉心声,并从中找到支持和理解。

二、经济困境失独家庭由于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往往陷入经济困境。

由于失独子女所承载的期望和赡养责任消失,他们需要在经济上重新调整,面对生计和支付各种费用的问题。

因此,他们有着诉求,需要经济上的援助和支持。

解决方案:1. 资金援助:政府和社会各界可以设立专项基金,向失独家庭提供资金援助,帮助他们渡过经济困难的阶段。

资金可以用于生活开支、儿童教育、医疗费用等方面。

2. 就业培训:为失独家庭提供就业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和竞争力。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优先考虑失独家庭的就业需求,并提供就业保障和帮扶。

三、社会认同困难失独家庭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认同困境。

他们往往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歧视和不理解,生活在阴影之下。

因此,他们有着诉求,希望社会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解决方案:1. 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升社会对失独家庭的认识和理解。

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遭遇和困境,减少歧视和偏见,创造一个友善和包容的社会环境。

2. 政策保障: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失独家庭的权益和尊严。

加大对他们的法律保护力度,严惩对失独家庭的歧视和侵害行为。

优势视角下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分析和对策思考

优势视角下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分析和对策思考

优势视角下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分析和对策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失独家庭是指由于意外事故或其他原因导致家庭中仅有的一个子女早逝,父母失去了独一无二的子女。

这种情况在我国并不少见,尤其是在一些独生子女政策下,失独家庭面临的困境更加突出。

养老问题是失独家庭面临的一大挑战,由于缺乏子女支持,父母的养老问题往往倍感孤独和无助。

如何解决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亟待思考和解决的社会难题。

在优势视角下,我们需要审视失独家庭养老问题,从政府支持措施和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出发,为失独家庭提供更多关爱和帮助,让他们能够在晚年生活中得到温暖和安慰。

1.2 问题意义失独家庭养老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性的问题。

这些家庭由于失去独生子女,在养老阶段面临着独特的困境和挑战。

他们通常缺乏传统的家庭养老支持,需要面对孤独、经济拮据和身心健康问题等多重困境。

失独家庭养老问题不仅涉及到个人生活质量的提升,也关乎社会和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发展。

深入研究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探讨如何改善他们的养老状况,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有着深远的社会影响。

对于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有助于提高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度和关爱程度,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通过解决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可以有效减轻老年人的心理压力和孤独感,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对于政府和社会而言,积极关注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有助于建立更加健全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国家的社会福利水平,实现全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目标。

研究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意义重大,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发展前景。

(OpCodes:GB)2. 正文2.1 失独家庭养老现状分析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是指由于独生子女去世或无力照料父母,导致老年独居、孤独无援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中国逐渐增多,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难题。

失独家庭老人普遍面临经济压力。

由于无子女财务支持,很多失独家庭养老者只能依靠自己的养老金和社会救助度日,生活质量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独家庭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伊梦
“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遭意外亡故或严重伤残的家庭。

目前, 全国没有直接关于“失独”家庭数量的统计数据,但可根据相关资料进行估算。

据统计,目前我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数超过1.9亿人;又据《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15岁至30岁年龄段的人口疾病死亡率至少为40人/10万人。

从以上两个数据可估算出,2010年我国15-30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超过7.6万人。

另据人民网报道,目前全国“失独”家庭数量已经超过百万。

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失独”家庭可能日益增多,将可能引发一系列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如何为这一群体提供有效的帮助,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待解的课题。

本文就“失独”家庭的生活和养老问题谈几点思考。

一、目前“失独”家庭的现状。

1、“失独”家庭群体生活贫困。

在我县“失独”家庭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总数的84%,他们大都已步入中老年,体弱多病,劳动能力低下,同时,在失子之痛的打击下,长期精神抑郁,疾病缠身,身体健康状况受影响。

这些人员普遍显得苍老,因长期
悲伤影响了视力、肢体运动功能、心脏等主要器官功能受损。

有人因长期悲伤变成了弱视、行走不便、长期卧床,有人因病导致生活更加贫困,有人还要赡养年事已高的父母,不少“失独”家庭面临生活困境 ,经济状况将进一步恶化。

2、缺乏精神慰藉而对生活失去信心。

在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楚,步入老年的失独者面临着生活和心理上的负担,失独家庭往往容易丧失对生活的信心,无法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

所以相对于物质帮扶,对于失独老人的精神慰藉更是迫在眉睫。

但是,目前中国社会对于失独群体的心理救助机制几乎没有,甚至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对于他们的误解与歧视。

正是这样一群响应国家政策的“光荣一代”,却面临着突然的变故,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最难以愈合的伤痕。

许多父母因为失去了“孩子的父母”这一角色,即使地位崇高、生活富足,却始终无法真正释怀。

失独老人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失独家庭的生活秩序被打乱,他们害怕刺激、孤独,将来无人送终,可谓悲痛欲绝、痛不欲生,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3、缺乏有力、有效的医疗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障。

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国策三十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育龄群众为此作出了贡献,但由此产生的“失独”家庭问题,却没有妥善解决,政府对“失独”家庭还缺乏有效的救助。

全国人大代表在调查中发现,独生子女伤残的家庭因医疗而返贫的比例高达50%。

而现行的计划生育特别扶助政策在这方面的救助力度非常有限。

2007
年,人口计生委、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在全国开展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试点工作。

《通知》明确规定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符合相应条件的,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和1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

随后,各地根据地区实际制定了不同的扶助实施标准。

但如今物价高涨,看病难、看病贵,面对失独者碰到的各种实际难题,每月给予200~300元的扶助金多少显得有些杯水车薪,并没有从根本上帮助失独者解决养老、医疗等重大困难。

二、关怀“失独”家庭的对策。

1.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对全国“失独”家庭总量进行一次调查统计,充分掌握“失独”家庭的工作、生活状况,并据此研究制定或完善相关政策。

2、建立“以人为本”的多重关怀机制。

首先是物质帮助。

有些失独者面临严峻的生活挑战,应该得到制度性的帮助。

国家层面出台政策,建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及建立失独养老院,帮助失独者解决实际困难,真正深入到他们身边,了解他们的所求所需,提供更多帮助。

国家计生委原巡视员、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原理事长苗霞表示,失独问题不解决是对人民不负责任,也是对计生工作的不负责任。

让失独者不孤独,考量着国家文明和国家责任。

顶层设计和底层自觉互动,失独者的孤独才能得以抚慰。

“失独”已经不仅仅是哪一项政策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使整个社会去关注、了解这个特殊的群体,给他们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社会环境,才能让这个悲伤的群体走出阴霾,重获阳光。

同时对“失独”家庭给予精神慰藉。

精神慰藉是失独家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此,要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特别注意。

失独老人或许更在意社会对他们的看法,对他人的一言一行也会更加敏感。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保护他们的尊严,从媒体到医院、养老院等相关服务机构,必须避免造成歧视;精神慰藉对于失独老人的重要性,除了保护他们的尊严,也在于抚平他们曾经受到的伤害,作为社会个体,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不幸和不测,重要的在于整个社会的氛围要温馨,人情和伦理的传统要延续,让他们平等地、温暖地生活于社会大家庭中。

通过政府关注、基层组织关怀和家族关心等方式营造氛围,使“失独”家庭的情感得到安慰,情绪得到缓释,内心感受到温暖,引导和重塑他们的生活勇气和信心。

3、对失独家庭给予精神关怀。

很多失独者的心理变得脆弱和敏感,不愿意再接触社会,甚至选择自我封闭。

因此,一要对基层社区工作者进行培训,对失独者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比如开展心理辅导、义务巡诊、临终关怀等多元化服务;二是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优势。

从北京、大连等地的实践看,目前失独家庭的精神关怀,主要由民间自发的互助团体来承担。

但这些团体的发起和延续,有一定的随机性与不稳定性。

所以,各地民政部门应尽早建立失独家庭信息数据库,为失独互助组织提供必要帮
助。

在没有民间救助团体的地方,慈善机构应该协助成立民间社团,在运行经费、活动场所和精神支持等方面提供社会资源;三是开展亲情抚慰活动,帮助失独者建立与社会的正常联系,特别是组织失独者与失独者之间的联系,让他们相互取暖;四是着手构建失独老人养老社会支持网络,使失独父母通过这个平台,互相开导,共同面对困难,如建立“全国失独家庭QQ聊天群”;五是建立社区老年工作室,为“失独”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钟点服务,要注重对“失独”老人的心理支持,定期上门为“失独”老人进行营养指导、疾病预防等,帮助“失独”家庭摆脱孤独,促进心智健康。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失独并非少数人固有的、特殊的不幸命运,而是多数家庭都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

因此,政府更有责任及时采取措施,完善社会化养老和救助机制,帮助他们在社会的关爱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从根本上逐步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实现真正的社会化养老。

2007年8月,中国正式出台的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也叫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其中含有相关帮扶规定,但不够完善,应针对失独父母设立专门的养老保险制度,由国家承担这一特殊群体的养老和医疗问题,由政府出资送他们进入养老院和敬老院。

还应该看到,城镇失独家庭的主要问题是养老缺乏保障,农村失独家庭则面临经济困难和老无所依的双重困境。

因此,在救助城乡失独家庭时也应有所侧重。

凡出现独生子女意外亡故的,可以根
据情况给予一定的经济抚恤,体现人道主义。

如江西省财政厅和省人口计生委今年重新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的补助作了调整,在女方年满40周岁以后,给予每人每月150、300、500元等不同标准的补助。

所需经费全部由中央、省财政承担。

5、尽快调整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

30多年来,针对过大的人口压力,我国实施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快速下降。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的生育水平远低于1.8的官方公布水平。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按户籍人口计算则出现了低于1的超低水平。

各方面的数据和信息均显示,我国生育水平已经明显低于2.1的更替水平。

同时,按照国际经验,城市化、工业化和受教育水平提高等因素还会进一步加剧这一趋势。

人口红利加速消失、老龄化加速以及未来可能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将成为新的重大挑战。

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根据有关数据估算,会有1009万人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

这意味着不用太久之后的中国,将有1000万的家庭成为失独家庭。

中国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中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全国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已经超过百万。

鉴于这种现实,建议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当前,双独子女夫妇已被允许生育二胎,这对减少“失独”现象有着巨大的作用。

然而,对非双独子女夫妇来说,“失独”风险依然存在。

面对众多专家对继续坚持计划生育政策的质疑,建议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
策,如开放对非双独子女夫妇的二胎政策。

6、引入商业保险模式,由政府每年为这些“失独”家庭购买一定金额的综合或专项商业保险,当被保险人到达一定年龄或发生状况时,可从保险公司获取一定的经济补偿,同时又可减轻政府的负担。

7、鼓励失独家庭再生育或领养。

对于有再生育意愿和能力的失独家庭,计生部门要及时告知相关政策,提供各种优质服务。

对年龄较大,有领养意愿的失独家庭,民政部门要优先提供收养机会,并提供相关便捷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