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温庭筠PPT课件
高中语文《菩萨蛮》课件
![高中语文《菩萨蛮》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b61b99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b.png)
这首词是对全组词的总结:现实是“洛阳才子他乡 老”,而这位在他乡老去的才子并没有忘记他早年 的恋人。当他看见桃花春水上成双成对的鸳鸯,便 想起那个远方的心上人,可是对方知道这一切吗?
比较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三首与韦庄《菩萨 蛮(其二)》在意境上有什么异同?
菩萨蛮
韦庄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汉族, 长安杜陵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 唐初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 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 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 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
第一首的主旨是伤春。词中,先写春向人们告 辞,柳、兰喻春含泪挥手而别,后写一个女子惜春 情态,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一边又觉得春天对她 也有无限依恋之情,作者以拟人手法,把人的表情 动作赋予春,有依依难舍之情,郁郁感伤之意,抒 发了惜春、伤春的感情。
第二首词写作者的惜春之情,包含了一种无可 奈何的伤感情绪,既有伤春之意,又表现了作者珍 惜流年的情怀。
《菩萨蛮》五首
韦庄晚年留蜀后追忆之作
《菩萨蛮》 (一)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 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第这首写他早年在洛阳时的一段美好的遇合。当 时他为了生计和前程不得不离开这个女子,而她 曾弹了一曲琵琶赠别,并叮嘱他早一日回来。
《菩萨蛮》 (三)
忆江南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 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 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 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菩萨蛮》(温庭筠教学优秀优质课件
![《菩萨蛮》(温庭筠教学优秀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ae448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4.png)
《菩萨蛮》(温庭筠教学优秀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菩萨蛮》这首词,该词选自教材古诗文单元第二章。
详细内容包括词的背景知识、词牌介绍、作者温庭筠的生平简介,以及对词中意象、韵律、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解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背景知识、词牌特点以及作者温庭筠的生平事迹。
2. 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领会古词的意境美。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词中意象的解读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重点:《菩萨蛮》的背景知识、词牌特点以及作者温庭筠的创作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词配图,引发学生对古词意境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背景知识介绍:讲解《菩萨蛮》的背景知识和词牌特点,介绍作者温庭筠的生平事迹。
3. 诗词朗读:带领学生朗读《菩萨蛮》,感受古词的韵律美。
4.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象,如“画楼西畔桂堂东”等,理解词的意境。
5. 例题讲解:以词中意象和修辞手法为例,进行详细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古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2. 内容:作者:温庭筠背景知识:词牌特点、生平事迹意象分析:画楼西畔桂堂东等修辞手法:举例说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写出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词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花间集》等古词选本。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背景知识、词牌特点以及作者温庭筠的生平事迹”。
2. 教学难点中的“词中意象的解读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 教学过程中的“意象分析”和“例题讲解”。
菩萨蛮(温庭筠)公开PPT优秀课件
![菩萨蛮(温庭筠)公开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1c0e2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7.png)
•诗人及作品背景介绍•诗歌艺术手法赏析•人物形象塑造与情感表达•唐代女性地位及审美观念变迁目•跨文化对比:东西方女性审美差异•课堂互动环节与拓展思考录温庭筠,唐代著名诗人、词人,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其诗歌风格独特,以辞藻华丽、情感细腻著称,对后世诗词创作影响深远。
除了诗歌方面的成就,温庭筠还精通音律,擅长吹奏笛子,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
温庭筠生平及成就该词以女子口吻描述了对远行男子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创作背景可能与温庭筠自身经历或社会背景相关,反映了唐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处境。
《菩萨蛮》是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词,属于唐教坊曲,后被用作词牌名。
《菩萨蛮》创作背景诗歌内容与主题思想诗歌内容主题思想意象运用与意境营造意象选择意境营造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比喻01拟人02对比03音韵美感和节奏感音韵和谐温庭筠的《菩萨蛮》在音韵上极具美感。
诗中运用了双声、叠韵等手法,使得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般的韵律感。
节奏感强诗中的节奏感十分鲜明。
诗人通过长短句的结合以及字音的轻重缓急,巧妙地掌控了诗的节奏,使得整首诗呈现出一种起伏跌宕、悠扬宛转的美感。
女性形象塑造及其特点细腻入微的描绘词中女性形象塑造精细入微,从服饰、妆容到神态、心理,都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美感。
多样化的女性类型词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既有贵妇、宫女等上层女性,也有歌女、舞女等社会底层女性,展现出不同阶层女性的生活和情感。
女性美的赞颂词中通过对女性美的赞颂,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
情感抒发与共鸣产生共鸣的产生深情绵邈的抒情词人通过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让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人类情感的共通性和普遍性。
情感与景色的交融社会现实的反映词中所描绘的女性形象和情感抒发,不仅是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们的价值观念。
女性命运的关注词中通过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探讨,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呼吁人们关注女性命运,追求性别平等。
《菩萨蛮》温庭筠课件
![《菩萨蛮》温庭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51a18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a.png)
温庭筠把其描写对象限定于女性的原因
❖ 一、个人因素。
❖ 二、社会因素。
❖ 同时专门写女性也是他的词题材创作上的局 限,可是也正是因为他专写女性,使他在女 性题材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从整个诗歌 甚至是社会的发展来看,温庭筠对于女性的 重视,对女性的理解是其他任何一个诗人或 是词人所难以比拟的。
思考讨论:为何历代文人常用女子的
❖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闺中 人的寂寞、孤独、冷清;
❖ ⒉表现对丈夫的苦苦相思、团聚的渴望;表 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 ⒊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 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 4.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 映),抒发宫女寂寞无聊情怀。
❖ 5.诗人以女子自况,感叹个人身世。
❖ ——比喻、借代。“鬓云欲度香腮雪”,鬓 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中女子之的 美。“小山重叠金明灭”,以“小山”借指 眉妆,以“金”借指额黄,表现闺中女子之 娇美。“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 绘制之图案,反衬闺中女子之孤独。
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
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
❖ 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是 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 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 此两句包含了 主人公什么情绪?
明确:“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是说她不 但梳洗、画眉,而且还簪花照镜。说人面与桃 花一样的美丽 .这两句不但写了照花的动作, 而且流露出那女子化妆时对自己的珍赏之情。 暗示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 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
❖ 李商隐——迷离怅惘的美人:隐藏性探索
❖ 仕途多难的苦闷、彷徨;旅程难测的踟蹰犹 疑;相隔千山万水,渴望妻子的温馨话语, 追忆往昔同衾共枕之温情缱绻;苏世独立的 孤独寂寞……此中隐藏更深的,则是作者美 政理想无法付诸实现的一声哀叹。
【高中语文】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ppt精品课件1
![【高中语文】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ppt精品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1355dc0b580216fc710afd03.png)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圈出词句的韵脚
灭雪眉迟 镜映襦鸪 两仄两平,相互交 错,既有整饬之美, 又有变化之美,读 来琅琅上口,富于 听觉之美
诵读体验-美妙的声音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菩萨蛮
温庭筠
蝴蝶儿,晚春时。阿娇初着淡黄衣。倚 窗学画伊。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无端和泪拭燕脂,惹教双翅垂。 ——《蝴蝶儿》 晚春时节,蝴蝶翻飞。少女倚窗学画, 初如花间所见,翩翩成双;忽而无故拭 泪,使得画上蝴蝶双翼下垂。 花间派“花间”两字即出自花间词人张 泌“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这两句。
花间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
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后蜀赵崇祚将温、 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花间词以“绮罗 香泽”为主。花间词派作为最早的流派之一,在词的发 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晚唐五代时,南方相对安定的 社会环境为词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相继出现 了西蜀和南唐两个词坛中心。 温庭筠,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 婉约柔媚”的风格。 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是指: 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 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梳妆打扮的情景
“懒”“弄”“迟”三 字,富有表现力地描摹 了她的情态,不言自喻 地刻画了她的心情—— 闺怨。 “蛾眉”是古典诗词中关于美女的传统意象。“蛾眉”是以 对于女子眉毛美好形状的形象刻画,来代指美女的整体气 质的。如李白《怨情》中的“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蹙) 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词人还多用“翠黛”、 “翠蛾”“远山”“春山”等形容代指美女容貌。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菩萨蛮》温庭筠PPT精品课件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菩萨蛮》温庭筠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780ddbf121dd36a32d82c4.png)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菩萨蛮》(温庭筠) 课件(29张PPT)
花间词派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 月, 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 断肠。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菩萨蛮》(温庭筠) 课件(29张PPT)
李清照词:“绣幕芙 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
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菩萨蛮》(温庭筠) 课件(29张PPT)
晨 醒
有学着认为:“‘度’字生动,含有飞动
炼字 意,足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你同意
这种说法吗?谈谈你的理解。
“度”即飘度,飘拂,纷披,形容头发蓬乱, 丝丝袅袅,半掩着面容,如飞飘之状。在词人 的联想中,“云”字乃从“鬓”字生出,“度”字又 从“云”字生出。词人再于“度”字前添一“欲”字, 就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生动地展现了女 子晨醒时鬓发散乱、面容俏丽的慵懒娇弱模样。
晨 醒
清晨,刚刚睡 醒的女子有意 无意间将头轻 轻一动,那蓬 松散乱的长长 鬓发像乌云一 样,将要拂过 那香扑扑的雪 白脸颊……
把握意象
蛾眉:即娥眉,指女子细而弯的秀眉,鲍照诗 有:“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钩,未映东北墀, 娟娟似娥眉。”娥眉系古诗文传统意象,以对 女子眉毛美好形状的形象刻画,来代指美女的 整体气质, 常有美丽、美女、美德之意蕴。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菩萨蛮》(温庭筠) 课件(29张PPT)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菩萨蛮》(温庭筠) 课件(29张PPT)
菩 萨 蛮
温 庭 筠
菩萨蛮优秀课件(温庭筠)回顾.ppt
![菩萨蛮优秀课件(温庭筠)回顾.ppt](https://img.taocdn.com/s3/m/1e11ba6f31126edb6f1a1073.png)
栖以木叶蔽身,多对啼,今俗谓其鸣曰‘行不得
也哥哥’。”
课件
鹧鸪
课件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鹧鸪”这个语码和“鸳鸯”一样,有归宿
圆满,鸾凤和鸣之意。作者这里借成双的鹧鸪反
衬孤单的闺中女子,抒写了一个孤独的女子没人
赏爱的寂寞的心情。“愿做鸳鸯不羡仙” “还似
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课件
在中国,常用鱼鸟,比目鱼,鸳鸯鸟, 一对一对,成双成对的,代表一种幸福 美好的生活,代表找到理想的对象,理 想的归宿。
• 如李白《怨情》中“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 词人还多用“翠黛”、“翠蛾”“远山”“春山” 等形容代指美女容貌。
课件
画了眉了,弄了妆了, 面部化妆完成了,梳 头也梳好了,现在可 以在头发上戴花了, 所以“照花前后镜”。
只面对镜子,只能知道前面位置如何, 不够。人群中活动,四面八方,所有 角度都可以看到你的课件 。
前后镜都要照一照, 从每一个角度看花的 位置是不是合适,是 不是美好。这就是 “照花前后镜”
照花前后镜,就看到花面交相映。花 是美丽的,人也是美丽的。
课件
李清照: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云鬓斜簪,徒要叫郎比并看。--《减字 木兰花》
在卖花的担子上,买了一 枝将开未开的,含苞待放 的春天的花朵。斜斜地插 在如云的鬓发上,故意让 丈夫看一看,到底是花更 美丽?还是人更美丽?
• 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娇慵形象。 下片:梳妆打 扮的过程。
课件
• 结合上片中的“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你能感受到这首词的意境特点吗?
• • 【明确】孤独寂寞 。
课件
• 这首词通篇使用了怎样的修辞 手法?
菩萨蛮(温庭筠)课件
![菩萨蛮(温庭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8942e0bb68a98270fefa65.png)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 事》,为“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 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 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 (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正指小山眉而言。 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 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亦正写晨妆对镜画 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 “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重,在诗词韵语中,往往读平声而义为去声,或者反 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此处声平而义去,方为识音。 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有“双蛾叠柳”之语,正 此之谓。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诗又有 “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证也。
已将眉喻为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 文心脉络。盖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而鬓已散乱,其 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 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 也,金也,云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
• 这首词塑造了 一个
的人物 形象?
概括内容:
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娇 慵形象。 下片 :梳妆打扮的过程。 人物形象: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娇美又 满怀幽怨(孤寂)的闺中 贵妇形象。
7.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ppt课件
![7.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089b6d81c758f5f71f6760.png)
16
拓 • 思考讨论: • 为何历代文人常用女子的意象作比喻?
展
明确:在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中,夫妻的伦 理关系和君臣的伦理关系,是相当的。妻子
延
在丈夫面前是没有自由的,丈夫可以喜爱她, 选择她,抛弃她。她的一切都操纵在男子手
伸
中。 君臣关系也是如此。那个在家中唯我独
尊的男子汉大丈夫,一到君臣关系中,就变
太阳升起,懒起的少妇慢 慢地梳妆打扮,你可猜透她此 刻的心思?
1
2
学习目标:
1、能够通过对温庭筠词的鉴赏,了 解温词及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理解感悟词的美感和内在的情 感。
3 、背诵本词。
3
作者简介
温庭筠(812-约870), 唐末诗人和词人。本名岐, 字飞卿,唐宰相温彦博后 代,属于没落贵族家庭出 身。 • 才思敏捷,屡举进士 不第,一生抑郁不得志。
成“臣妾”了,就跟那妾连在一起了,相当
于女子地位。他可以被选择,被抛弃,被贬
谪,被赐死,甚至杀身,还要谢恩的。与夫
妻关系极为相似。所以很多男子做起诗来,
想到自己不得知遇,就把自己比作一个女子,
没有找到一个托付终身的人。
17
课后作业:
搜集历代文人以女子意象 寄予情感的诗作 ,揣摩其 中寄寓的情志。
19
11
艺术手法:
肖像: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突
小山重叠金明灭动出作,了:女着子一容“颜懒的”美字艳和。“迟” 鬓懒云起欲画蛾度眉香,腮雪字扮情,并,。说无生动映明兴动作图女致可:,主。睹写花人其。出似公 惆一人对 帐幅 面梳 倦花 ,妆 怠面 人打 之相 面 弄妆梳洗迟。 似花。刻画人物自得自
照花前后镜, 怜的情态。
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温庭筠 整理版PPT课件
![《菩萨蛮》温庭筠 整理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dc4d6af01dc281e53af044.png)
【上阕小结】
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 公的形象。
词人用浓墨重彩——半明 半暗、忽隐忽现的闪动的金色, 配衬着如玉的香腮和如云的黑 发。歌妓懒洋洋地打扮,慢吞 吞地梳洗,展现出一幅唯美的 陈奇梳妆图。
12
13
14
1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
返回
17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一句在全词中 有何作用】
结构: 承上写妆扮的具体情形,衬出一 幅“花似人面,人面似花”的花 面相映图。
10
【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
“懒”“迟”二字表达了词人笔下的 女子怎样的情态?
“懒”字和“迟”字,说明女主人 公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因为她心上的 人不在身旁,打扮得再漂亮又给谁看呢? 其惆帐倦怠之情,生动可睹。
展现了歌伎起床后开始梳妆打扮的 情景。一方面想要保持自己美丽的形象, 但又伤心于无人欣赏的纠结心理。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 灭,鬓云欲度香腮 雪。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新贴 绣罗襦,双双金鹧 鸪。
5
对此词,后人以诗作 批注:
秀阁朝晖掩映金, 当春懒起一沉吟。 弄妆仔细匀眉黛, 千古佳人寂寞心。
6
①小山:眉毛。小山眉为 【 批 注 】
唐明皇定的十种眉样之一。 ②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 饰之“额黄”。 ③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 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 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 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 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 或明或暗。明灭:隐现明 灭的样子。 ④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7
⑤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
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
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
《菩萨蛮》温庭筠优质课件
![《菩萨蛮》温庭筠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6391a25f0e7cd18525362d.png)
当堂训练
更漏子(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1、上阕后三句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闺妇形 象?请简要分析。
刻画了一个为离情所苦,辗转无眠,以致 眉翠淡褪、鬓发散乱,倍感暗夜绵长、衾枕苦 寒的孤独寂寞的闺妇形象。
菩萨蛮(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3、请对“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一句作简要赏析。
菩萨蛮(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3、请对“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一句作简要赏析。
E. 本诗主要采用了反衬、比兴等表现手法,借美人自喻身世,收到了言约意 丰、含蕴深厚、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
菩萨蛮(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2、 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结合文本与背景材 料进行赏析。
温庭筠的《菩萨蛮》是一组词,共有十
四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它写一个闺中女
背 子从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及穿衣 的一系列动作,从中展现出她的处境和心境。 这首词,为了适应宫廷歌妓的声口,也为了
景 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 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 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唐五代 词的创作手法,以温庭筠的词为代表。
菩萨蛮(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课件1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7dad40fc1a37f111f0855b03.png)
所以,画蛾眉 就有了一种象征的意义。 但温词不止如此,还“懒起”。难道说 赖着不起床还有什么道理?当然有!
屈原和李商隐都不可能画蛾眉。是一 种爱美要好的感情。而且是精神品格 上的爱美要好。也是传统。离骚:制 茋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余独 好修以为常。不是说外表涂红抹黑的 修饰,而是自己的品质思想情操上的 修养。
上半片讲完
画了眉了,弄了妆了, 面部化妆完成了,梳 头也梳好了,现在可 以在头发上戴花了, 所以“照花前后镜”。
只面对镜子,只能知道前面位置如何, 不够。人群中活动,四面八方,所有 角度都可以看到你的。
前后镜都要照一照, 从每一个角度看花的 位置是不是合适,是 不是美好。这就是 “照花前后镜”
照花前后镜,就看到花面交相映。花 是美丽的,人也是美丽的。
当春天百花开的时候,想到自己生命 落空,还没有归宿,所以当打秋千时, 就背面偷偷地在秋千下流下眼泪来了。
用女子作比喻。在中国古代的伦理 道德中,夫妻的伦理关系和君臣的 伦理关系,是相当的。妻子在丈夫 面前是没有自由的,丈夫可以喜爱 她,选择她,抛弃她。她的一切都 操纵在男子手中。
君臣关系也是如此。那个在家中唯 我独尊的男子汉大丈夫,一到君臣 关系中,就变成“臣妾”了,就跟 那妾连在一起了,相当于女子地位。 他可以被选择,被抛弃,被贬谪, 被赐死,甚至杀身,还要谢恩的。 与夫妻关系极为相似。所以很多男 子做起诗来,想到自己不得知遇, 就把自己比作一个女子,没有找到 一个托付终身 的人。
八岁就知道爱美和要好了,没必要化妆, 家人不让,所以偷照,以能画出非常美 丽的眉毛。后来学习弹筝,追求才能技 艺。非常勤勉。去踏青,衣服穿得美丽, 秀的芙蓉花朵。
长成了。古代观念:女子许聘个一个 人,才有一个归宿,才有生命的意义 和价值。自己本身不能完成任何理想 和意志。十四岁就连亲属关系最密切 的男子都回避不见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鹧鸪”——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 鹧鸪似乎在叫:“行不得也哥哥!”而她的哥却早 已出门远去,触动了物双人单、情何以堪的哀愁?
意象
总结:下片借助于“花”和“鹧鸪”两个
1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对温庭筠词的鉴赏, 初步了解温词及花间词的艺术 风格。 2、理解感悟词的美感和内在 的情感。
2
•
温庭筠(812-约870),唐末诗人 和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唐宰相温 彦博后代,属于没落贵族家庭出身。
• 才思敏捷,屡举进士不 第,一生抑郁不得志。
•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 “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 .
10
思考:前人评价其词“意象绵 密,富艳精工”。请结合词 句内容加以解说。
全篇选取“小山、鬓云、 香腮、蛾眉、花、镜、面、 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 画面交叠,富于视觉美, 故曰“意象绵密”。
11
思考:前人评价其词“意象绵密,富 艳精工”.请结合词句内容加以解说.
词中女子装扮 “绣罗裙” “金鹧鸪” 雕饰华丽,是一个 美丽的富贵形象。 “香腮、蛾 眉”等用词精致。 “照花前后 镜”尤其精妙。此外,词中感 情表露隐含,从“懒” “迟” “双双”词中微微透漏内心的 寂寞。构思工巧,故可以说 12
• 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 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 约柔媚”的风格。其词意象 绵密,富艳精工.
3
• 据宋孙光宪《北梦琐言》 卷四载:唐宣宗李忱爱 唱《菩萨蛮》词,丞相 令狐綯央温庭筠代作若 干首。
• 词成后,令狐綯冒称是 自己的作品,暗地里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给宣宗,并叮嘱温庭筠 不要声扬出去。
• 温庭筠却很快地说出去 了,因此得罪了令狐綯, 致终生不被重用.
照花前后镜, 怜的情态。
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着装(反衬):容貌服饰
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
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
衬人物的孤独 。
13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14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4
花 间
花间词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
词 派
、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
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
特征,风格秾艳华美的词派.
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 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5
译文:
屏风上的小山重重叠叠,在晨阳的 映照下金光闪闪忽明忽灭,蓬松如云的 鬓发将掩未掩到雪白的脸颊,慵懒地起 身后画起漂亮的眉毛,迟迟地梳理打扮。
7
• 整体感知:
• 概括上下片所写内容 。 •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
的人物形象?
8
•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 表现人物形象的?
描写:肖像、动作(细节)着装 反衬 比喻、借代
9
概括内容:
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娇 慵形象。 下片 :梳妆打扮的过程。 人物形象: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娇美又 满怀幽怨、孤寂的闺中贵 妇形象。
艺术手法: 环境(比喻):安排人
物肖出像场:的从背视景觉,和渲嗅染觉寂两个角度突
小山重叠金明灭动字寥出作,,的了:说氛女着明围子一女。容“主颜懒人的”公美字对艳和梳。“妆迟打” 鬓云欲度香腮雪扮并。无兴致。其惆帐倦怠之
懒起画蛾眉,
情,生动动作可:睹写。出一幅花面相 映图,花似人面,人面
弄妆梳洗迟。 似花。刻画人物自得自
插上头上的花饰,仔细地在镜 子的前后照来照去,红花与容颜交 相辉映。穿上新贴图案的绣花丝绸 短袄,那图案上是成双成对金色的 鹧鸪。
6
意象理解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菩萨蛮》不仅称物 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富有暗 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结合下片中的意象, 说说你从词人“约文微词”中所体会到的女主人公 情怀?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