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案
第12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案第12大一统的汉朝教学案学习目标:通过本的学习,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学习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堂导入:、你知道西汉共经历了多少个皇帝吗?最为有名的有哪些?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2、以电视剧《汉武大帝》导入。
3、利用导入框汉高祖宴群臣的故事——设置疑问导入新。
(怎样治理天下?)你认为汉高祖的话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他就是因为深得人心,知才善用,才打败项羽。
但是,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
汉高祖建立汉朝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汉朝统治者是怎样进行统治的?这节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12“大一统的汉朝”。
自主学习:(用1分钟的时间阅读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文景之治休养生息政策:原因: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2文景之治措施: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结果: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二、汉武帝的大一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措施:①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②思想上,&nt;&nt;&nt;&nt;&nt;&nt;&nt;&nt;&nt;_______________ ____3、结果: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进入__________________三、东汉的统治、西汉灭亡于__________年。
2、东汉建立于__________年,定都__________,建立者__________。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1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课题:《大一统的汉朝》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汉初统治者采取比较宽松政策的原因及措施、文景之治的含义、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光武帝时出现的“光武中兴”的局面。
同时对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也要做一些了解。
2.能力目标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了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因为本课重点在于讲“兴”。
而汉武帝在经济政治思想上都让汉朝达到了顶峰。
由此我们确定本课的重点子目是“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大一统”的含义,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一个观点。
对于七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这些在认识上是有些难度的,内容上比较抽象,不变学生理解。
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并且达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导学法、谈话法、讲解法、讨论法等力图达到学、思、练的有机结合。
着重培养学生结合有关资料进行思考的能力。
并在一系列的教法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将本属于学生的课堂交还到他们手中。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景法导入新课教师:现在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中有同学看过《大汉天子》这部电视剧吗?就是由著名演员黄晓明主演的。
学生:看过(没有)教师:好,我听到有同学看过的,有没看过的,没看过也没关系,现在呢,我就请大家欣赏一段视,来自《大汉天子》的片头曲,这首歌叫《守业更比创业难》请大家认真看,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中)教师:好不好看?视频中气势恢宏的场面,是不是似乎能让我们身临其境,回到大汉朝,感受那份士气如宏呢。
学生:是。
教师: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洛阳,历史上称之为“西汉”。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汉朝的建立及其历史意义。
2.掌握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汉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汉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回顾已学知识,提问:秦朝的建立及其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秦朝之后,我国历史进入了哪个朝代?这个朝代有哪些特点?2.汉朝的建立(1)介绍汉朝的建立者刘邦及其背景。
(2)讲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及其意义。
3.汉朝的政治制度(1)讲述汉朝的政治制度特点,如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
(2)分析汉朝政治制度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4.汉朝的经济发展(1)介绍汉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2)分析汉朝经济发展对国家繁荣的影响。
5.汉朝的文化成就(1)讲述汉朝的文化成就,如儒家学说、辞赋、书法等。
(2)分析汉朝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课时1.汉朝的对外交往(1)介绍汉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与匈奴的和战、与西域的交流等。
(2)分析汉朝对外交往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汉朝的衰落(1)讲述汉朝的衰落过程,如王莽篡汉、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等。
(2)分析汉朝衰落的原因。
3.汉朝的历史意义(2)分析汉朝对后世的影响,如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
4.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思考:汉朝的历史经验对当代有何启示?四、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熟记汉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及其历史意义。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述汉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及其历史意义,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大一统国家的发展过程。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3.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4.不足之处:在讲解汉朝政治制度时,可能过于详细,导致部分学生理解困难。
《大一统汉朝》教学设计范文
《大一统汉朝》教学设计范文篇一: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了解“文景之治”;2、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3、评价汉武帝。
【内容与学情分析】本节课学习的是汉朝初期的统治措施,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与表现,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及其影响。
为了教学的连贯性,西汉的建立与东汉的统治两个内容也补充到教学中。
初一学生刚刚接触到历史,对于历史的学习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够。
对于本节课涉及到的加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在理解上有写难度。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2、通过学习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3、通过分析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利用材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借助视频,学会正确评价人物,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比秦朝与汉朝的兴衰,统治措施,做到以史为鉴;2、引导学生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的鼎盛,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重点和难点】1、汉武帝“大一统”2、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上课之前老师先邀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成语故事,夜郎自大);师:故事中的夜郎国非常的自大,他所面对的西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汉朝是怎样走向强盛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感受大汉雄风,追寻汉朝统治者的圆梦之路!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新课学习:一、金戈铁马大汉梦——西汉建立师: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借我一双慧眼,让我把这世界看的清清楚楚,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有一双慧眼,请你慧眼识英雄,猜猜他是谁?给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猜人物——汉高祖刘邦。
师:刘邦经过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朝,楚汉战争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建立大汉王朝。
但是刘邦实现了大汉梦,却面临残酷的现实。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思考,汉初面临着怎样的社会经济状况。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一、教课目的:知识方面: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西汉成立的时间、开国皇帝、国都;汉高祖推行养精蓄锐政策的举措;文景之治;七国之乱。
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汉武帝的用人政策;“推恩令”;盐铁专营,五铢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
经过对“光武中兴”的认识,培育学生剖析、概括的能力。
能力方面:经过认识外戚宦官专权的原由和影响,黄巾起义的经过、特色,培育学生利用历史资料剖析社会问题的技术。
经过指引学生思虑“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何要推行养精蓄锐政策汉初养精蓄锐政策举措的实行与文景之治场面出现的关系”培育学生剖析问题的能力。
经过了解汉武帝用人政策、创办太学的做法等,认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代封建统治思想的影响。
经过比较秦代征收泰半之税,即农民要将收获物的2/3 以上交给国家,而汉文帝薄赋劝农,田租仅为三十税一,评论文景之治,使学生理解“治世”的观点。
经过学生回答光武中兴的背景、举措、成效,培育学生的综合剖析能力。
经过学生阅读理解黄巾军预知,使学生认识到黄巾起义的有组织有准备的特色,培育剖析历史古文资料的技术。
思想方面:经过对汉初推行养精蓄锐政策的原由的学习,培育学生形成历史唯心主义世界观。
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因此获得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进下,因为汉初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勤劳奋动的结果。
要从思想上明确一个道理: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国家的一致是国家富强的先决条件。
经过本课的教课以,使学生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富强的极点,同时要认识到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说明国家在政治上的一致是实现富强的重要原由。
对待汉武帝要辩证地认识:他作为一个封建帝王,确是雄才大概,更难得的是他有勇气认可错误。
光武中兴的出现说明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清明的政策对社会发展的踊跃作用。
同时反应出人民生产踊跃性的提升所产生的巨大的生产力。
外戚宦官专权、黄巾起义使我们看到我国封建社会不但有绚烂的一面,但也有君主专制带来的腐败、落伍的一面。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设计】本课主要是讲述两汉兴衰的历史脉络,教材侧重讲的是西汉,讲两汉的大一统,简要讲述了东汉的发展历程(东汉内容设置为自学内容,要求学生按自读提示课下完成)。
通过竞猜活动导入,设置问题情境,由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了解汉初的社会状况和文景之治的背景;通过对比文景之治和秦朝的暴政,更好地体会汉兴秦亡;通过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功过,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展示,再现历史场景,寓乐寓教寓学;设置典型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是怎样灭亡的,为什么?西汉是怎样建立的?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究竟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二、文景之治角色扮演师:请一组同学扮演西汉初年的两位农民,通过对话反映出他们当时的生活情况,社会经济情况。
生:表演(反映出牲畜奇缺、生活困难、经济萧条、社会残破)师:面对如此残破萧条的社会经济情况,汉初的统治者该怎么办?怎样才能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怎样才能让汉朝江山长保?请同学们为汉朝统治者献计献策,分组讨论后回答。
生:讨论师:(提示:寻找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如:暴政、战争、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另外,回忆战国时期的秦国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生:(小组代表)回答: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奖励努力耕种的农民、注意施行仁政等。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汉初的统治者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农耕,注重“以德化民”,除此以外,他们还提倡节俭。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教案
3大一统的汉朝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大一统场面是如何形成的,培育初步看法剖析问题的能力。
不单是西汉富强的极点,也是中国封面,它关于一致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固用。
学习过程课型新讲课主备人李秀荣执教人审查人备课、19时间上课、25时间二次备课学习过程(二)合作研究(1)西汉成立后,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局势这类场面是前方所学内容思虑)(2)面对这类局势,汉初几代皇帝采纳了哪些举措获得了2.阅读 77-78 页“汉武帝的大一统”一目,思虑:( 1)汉武帝是如何逐渐削弱诸侯国权力的达到如何(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来的汉武帝建议你如何理解汉武帝的这一举措(可在组内议论)(3、)阅读 78-79 页小字,认识东汉的统治。
3、老师精讲的问题:汉武帝为促使和稳固大一统场面采纳了哪些举措意义如(三)拓展创新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增强思想统治,在当,记录分数。
作为二次备课的依照。
、谁成立的、国都79达成以下内容___.___,社会比较平定,百姓富饶起来。
历史上称议,命令同意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成立需要;与秦始皇在思想方面的举措加以比较,有何异同(组内四)系统总结 1 、知识建构:文景之治汉武帝的背景、举措、表现举措2、概括:学习封建统治的稳固,一般应从哪几方面下手客观原由:景帝后期的经济繁华原由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就是把 ____家学说作为议推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长安举办_________,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_成立东汉,定都____.刘秀就是_________.明政治期间.固了大一统场面(本节课波及政治上、思想上的)淄川二中初一级部主观原由:汉武帝雄才大概,善用人材汉武帝大一统政治:削弱诸侯国实力,诸侯国越分越举措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期间,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五)达成同步训练(六)预习14 课教后记:历史导教案。
初一历史《大一统的汉朝》教学教案范文
初⼀历史《⼤⼀统的汉朝》教学教案范⽂ 历史课程应使学⽣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格。
接下来是⼩编为⼤家整理的初⼀历史《⼤⼀统的汉朝》教学教案范⽂,希望⼤家喜欢! 初⼀历史《⼤⼀统的汉朝》教学教案范⽂⼀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景→汉武→光武→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理解汉初统治者⾯临的遗留问题,解决的过程,产⽣的功效 掌握汉武帝“⼤⼀统”的政策、措施及其历史作⽤ 过程与⽅法: 阅读资料→理解⼤意→逻辑思维→得出结论(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认识汉武帝的⼤⼀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个⿍盛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从政治⾓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由于时间跨度⼤(约四百年),涉及史实多,但限于课时,在教材中,“两汉”侧重讲的是西汉,“兴衰”侧重讲的是“兴”。
本课重点:“汉武帝的⼤⼀统”。
本课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设计思路 引导学⽣结合图⽚和⽂字资料分析史实,完成教学。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结构和过程 复习导⼊: 1.楚汉战争的最后结果如何? (启发学⽣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汉朝。
刘邦就是汉⾼祖。
) 2.刘邦为什么能够得到胜利? (指导学⽣观看61页“导⼊框”,结合上⼀课知识回答:善于⽤⼈,爱惜百姓,审时度势,灵活应变等。
) 过渡讲解:俗话说“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当年汉⾼祖⾯临的也是这种情况。
请看61-62页“⽂景之治”的内容。
第12课⼤⼀统的汉朝 ⼀、⽂景之治 西汉初年,国家极度贫困。
长期战争导致经济凋敝。
《汉书⾷货志》记载:“民失作业,⽽⼤饥馑。
……⼈相⾷,死者过半。
⾃天⼦不能具醇驷,⽽将相或乘⽜车。
” 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刘邦,⾯对现实,应采取什么办法? ⽂帝景帝⼜采取哪些措施? ⽂帝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欲图长治久安。
休养⽣息政策因⽽得以出台并顺利实施。
七年级历史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9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大一统的汉朝9篇大一统的汉朝 1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教师寄语】汉朝的兴衰对振兴中华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及表现;熟记汉武帝的大一统。
2、能力目标: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汉朝兴盛,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重点难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请一名学生自述汉朝的建立,引起学生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通读教材,提纲挈领,自编知识网络。
三、精读教材,目标逐一达成。
1、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怎样?对此,统治阶级有什么态度?2、重温历史,感悟生活:假如你是西汉时期的文帝,景帝,为使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你将采取哪些措施?结果怎样?3、师生共同总结:汉武帝大一统局面最终怎样形成的?4、东汉的统治:四、交流展示,能力提升。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代表发言,精彩展示。
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名学生,要想到最高学府求学,应去哪儿?会学到什么内容?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何区别?五、师生共同小结。
学习了本课,我的最大收获是:。
我的问题空间是:。
六、达标检测题。
当堂达标,巩固训练,检测过关!【教后反思】:学会史论结合,以古鉴今是当今教育的目的。
【学后感悟】:大胆尝试、学会知识梳理,进行趣味性记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教后反思】:重点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对比记忆秦亡汉兴的史实。
【中考链接】:本课是中考的重点,我们应高度重视对秦亡汉兴史实的考查。
举例如下:[XX年宜昌中考] 第4题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d)a.国家统一问题b.外族入侵问题c.中央集权问题d.儒家思想问题[XX年福州质量检查]第3题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的大一统,西汉王朝进人鼎盛时期的皇帝是(c)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达标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a.统一文字b.统一货币c.统一度量衡d.盐铁官营2、下列四位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是()①汉高祖②汉武帝③汉文帝④汉景帝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3、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教案】课题:大一统的汉朝时间: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汉朝的大一统思想及其实现过程。
2. 掌握汉朝统一政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大一统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1. 汉朝的大一统思想。
2. 汉朝统一政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1. 分析汉朝大一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
2. 理解汉朝的统一政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特点。
教学方法:1. 讲授2. 讨论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
2. 准备相关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汉朝大一统的思想,引导学生思考汉朝大一统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实现大一统的背后是否有一些重要的原因。
并以封建社会为背景,让学生思考大一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
Step 2 授课(25分钟)1. 汉朝大一统的思想1)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大一统思想的基础。
2)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思想,通过推行“仁政”和“法制”来实现大一统。
3)大将军霍去病的北征南匈奴,为汉朝实现大一统立下了汗马功劳。
2. 汉朝统一政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1)政治: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中央政权的权力,取消封建制度,建立县、郡、国等行政机构。
2)经济:推行统一的货币制度,开启丝绸之路,促进国内外贸易的繁荣。
3)文化:推崇儒学,将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一思想,推行科举制度,培养大量的文士。
Step 3 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汉朝的大一统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何影响?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
Step 4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汉朝大一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意义,并鼓励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深入了解和研究。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讲授和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汉朝大一统的思想及其实现过程,掌握汉朝统一政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通过学生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西汉建立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建立者等。
(2)掌握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及其作用。
(3)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比汉初与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政策,提高学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从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中,体会统治者适时调整政策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汉武帝的大一统。
(2)“文景之治”。
2、教学难点(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汉武帝大一统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有关汉朝的影视片段,如《汉武大帝》的片段,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段视频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故事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大一统的汉朝。
(二)新课讲授1、西汉的建立(1)教师简单介绍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于公元前202 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引导学生思考:刘邦在建立西汉初期,面临着怎样的社会状况?2、“文景之治”(1)展示汉初经济萧条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社会的贫困状况。
(2)教师讲解: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这一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
(3)组织学生讨论:“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有哪些?(4)教师总结:文帝、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3、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4、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课堂小结作业布置5、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历史资料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汉朝大一统的背景、措施和影响,掌握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举措,如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能够分析汉朝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和历史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运用图表、地图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构建历史时空观念,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汉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阶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
12 教学重难点121 重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汉朝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122 难点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分析汉朝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教师通过系统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汉朝大一统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清晰的认识。
132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一些具有争议性或启发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如汉武帝的统治策略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133 演示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图表等直观教具,展示汉朝的政治制度、疆域变化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通过展示汉朝的疆域地图或播放相关的历史纪录片片段,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汉朝是如何实现大一统的?”从而导入新课。
142 新课讲授第一部分:汉朝大一统的背景讲解汉初的政治、经济状况,如郡国并行制的弊端、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等。
大一统的汉朝历史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历史教案大一统的汉朝历史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大一统的汉朝历史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重点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2、能力目标:思考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
3、情感目标: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鼎盛局面。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鼎盛局面。
三、学习方法:比较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合作。
四、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教训,。
文帝景帝还提倡以身作则。
文景时期,重视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文帝、景帝这一时期的统治为“”。
2、汉武帝在位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他接受的建议,削弱势力,诸侯国越分越小。
接受的建议,“”。
把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均受到排斥。
武帝还大力推行在长安举办。
以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3、思考:“动脑筋”: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铃木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
后来把他的墓叫做“下马陵”。
武帝在那儿下马说明了什么?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第一子目:文景之治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第二章第三节“大一统的汉朝”。
具体内容包括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和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理解汉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通过分析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汉朝的建立过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难点:汉朝政治制度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汉朝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汉朝文化成就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物图片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汉朝的文物图片,引发学生对汉朝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基础知识讲解:讲解汉朝的建立过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3. 案例分析:分析汉朝政治制度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汉朝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汉朝文化成就的意义。
4. 随堂练习:通过历史地图和时间线,让学生巩固汉朝的历史顺序和重要事件。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汉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汉朝对后世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汉朝的建立过程2. 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3. 汉朝的政治制度4. 汉朝的经济发展5. 汉朝的文化成就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汉朝的建立过程。
2. 请列举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3. 请阐述汉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4. 请分析汉朝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5. 请介绍汉朝的文化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如参观博物馆、查阅相关历史资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共5篇]
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共5篇]第一篇: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是由秦王朝的学习转到汉朝的学习的过渡课,属于概括性的篇章,向学生梳理了汉朝兴衰的基本脉络。
西汉的汉武帝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一个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课标要求: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活动建议: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那么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我的教学三维目标制定为如下内容:(二)教学目标1.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并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基本史实。
2.学会一分为二地全面评价历史人物;3.通过谈话法实现师生互动;借助表格归纳法记忆基本史实;利用历史短剧将学习难点简单化。
4.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而要完成这些目标,则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确立依据:首先,这个重点的设置符合课标要求;其次,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史实较多。
所以我根据教材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的范围缩小在西汉的`兴盛,而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则成就了这一兴盛,所以,将汉武帝的大一统作为教学重点是比较恰当的。
2、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依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促成大一统的重要措施。
而思想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加上教材上对这一内容的阐述较为简单,不利于学生形成全面清晰的认识,因而这一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2023最新-《大一统的汉朝》教案优秀9篇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优秀9篇晁错生活的西汉前期,是我国历史上巩固和发展国家统一和封建专制的重要时期。
晁错在治国问题上,主张君主集权、任人唯贤。
壶知道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9篇《《大一统的汉朝》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壶知道将不胜荣幸。
晁错阅读答案篇一晁错阅读答案《晁错》①晁错者,颍川人也。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错为人峭直刻深。
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
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才,迁为中大夫。
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②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
谓错曰:上初即位,公①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而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
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③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
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注】①公:汉时君称臣,父称子,平辈互称,皆为公。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关于《大一统的汉朝》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汉朝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2. 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及其影响。
3. 认识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意义。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了解汉朝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及其影响。
2. 难点:认识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汉朝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及其影响。
3.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汉朝的文化和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
1. 导入
- 展示一些与汉朝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汉朝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 讲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和初期的社会状况。
- 介绍文景之治的政策和成就。
3. 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 分析汉武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大一统措施。
- 组织学生讨论这些措施的影响。
4. 丝绸之路的开辟
- 讲解丝绸之路的开辟过程和意义。
- 展示一些丝绸之路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其历史意义。
5. 总结
-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汉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6. 布置作业
-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汉朝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大一统的汉朝》这一历史时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汉朝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以及丝绸之路的开辟
等重要内容。
同时,学生也通过讨论和作业,提高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教与学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汉的兴衰,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和政治及思想上的措施,记住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
2、过程与方法
自学和分组讨论“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提高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与学的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文景之治
教与学的难点:理解“大一统”的含义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
方案一:阅读本导入框内的故事,将注意力带入西汉建立庆功宴的喜庆氛围。
思考: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如果你是汉高祖,你会怎么做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探究一下西汉的历史。
方案二:显示电视剧《汉武大帝》片段,说明:上堂我
们学习了《秦王扫六和》一,认识了千古一帝秦始皇,在历史上和他并称的帝王就是富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今天,我们将步入西汉的历史。
也可以利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通过学生回答秦皇、汉武及他们的历史功绩导入新。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西汉建立后,汉高祖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文帝和景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经济?这些措施实施后,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3、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有什么重要意义?
汉武帝能实现大一统的客观及主观条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㈠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3分钟)
㈡师生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本的重点难点问题。
对于本
的重点知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在学生看书后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或)让学生分类(政治、思想等)明确答案,并给予学生3分钟的记忆巩固时间。
、回忆一下前一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引导】要联系前面所学知识综合分析:①引导学生把汉文帝与秦始皇进行比较,引出“成由奢,败由奢”。
②要说明“以德化民”中的“德”是仁德,政德。
③通过引导分析,应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一个认识:分析历史问题要“让史实说话”,论从史出。
2、汉武帝实行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大一统。
理解“大一统”的含义。
【引导】“大一统”在《辞海》中解释为:“大,犹言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统一于周天子。
后世因称封建王朝能统治全国为大一统。
汉武帝时期,政治上一统于皇帝,思想上一统于儒家思想。
此外,汉武帝在经济上、军事上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从而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由此可以看出,“大一统”的含义并非单纯指领土上的“统一”,它还有着更广泛的内涵,包括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此处应该提示学生联系董仲舒的主张理解大一统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联系并思考:比较一下,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谁的功劳大?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共同形成答案。
【引导】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比较问题。
评价历史人物要抓住其事迹一分为二的去进行,既要肯定其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
A秦皇和汉武在历史上都是有功有过,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和汉武帝的丰功伟绩。
此处可延伸至:比较秦汉在地方和思想上的不同措施。
此处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对历史进行纵横比较和归纳。
五、反思总结,能力提升:
利用板书小结本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整个西汉的历史,好比一场登山接力赛。
汉高祖刘邦在楚汉之争中笑到最后,创建了西汉王朝,跑了第一棒,之后,汉文帝跑了第三棒,并且成绩斐然,和他的继承者景帝共同开创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
其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把西汉的统治推向鼎盛时期,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盛极而衰,到公元8年,西汉被外戚王莽篡权,西汉灭亡。
不久,起义军推翻其政权,刘秀建立东汉。
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㈠知识再现:
、西汉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出现第一个盛世局面,
史称“________”。
2、西汉鼎盛时期在位的皇帝是______。
他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了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______。
㈡精挑细选:
3、今天我们采用“以德治国”的方略,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
A高祖时期
B文景时期
汉武帝时
D光武帝时
4、实行过分封制的朝代是(
)
A商、西汉
B西周、秦
商、秦
D西周、西汉
㈢综合运用:
、毛泽东曾在《沁园春.雪》的诗词中把“秦皇汉武”相提并论,你能否结合我们评价秦始皇的方法查阅资料,也给汉武帝一个全面的评价?
七、教、学后记:
本节内容中的大一统不好理解,通过讲解知识,再配上图示解释,使学生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讲过程中注意让学生书写:主父偃、董仲舒。
上时间应让学生多读重点知识并加以背诵,另外上要让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附:问题和练习答案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一片荒凉景象。
原因是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造成的。
2、文景之治是的主要措施:奖励农桑,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
文景之治使汉朝迅速发展起来。
3、政治上: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兴办太学。
4、作用: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文景之治
2、汉武帝,太学
3、B
4、D
、综合题: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
他通过在政治、经济、思想文
化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
面,加强了中央集权,西汉进入
鼎盛时期。
不过在其统治期间也曾连年征战,大兴土木,造成财力困乏,激起多处农民
起义。
但他晚年悬崖勒马,宣布“罪己诏”,除去暴政,使西汉王朝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