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
刍议国土空间规划中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刍议国土空间规划中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岳卫新摘㊀要: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作用和意义重大ꎬ其全域性㊁过程性㊁实施性对国土空间规划新架构是极大的补充与完善ꎬ但如何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衔接已成为亟待研究的紧迫问题ꎮ国土综合整治是生态修复的主要方法ꎬ在新的空间规划体系要求中ꎬ表现出对象㊁目标综合化和方法㊁手段的多元化两大特征ꎮ关键词:空间规划ꎻ综合整治ꎻ生态修复一㊁国土空间规划下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新要求(一)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意义和作用重大1.作为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新方法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ꎬ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ꎬ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㊁空间规划重叠等问题ꎬ国家组建自然资源部并以承担 两统一㊁一建立 的主要职责ꎮ其中明确提出 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ꎬ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 的要求ꎬ应成立国土空间规划局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ꎬ并将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划定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的重要职责之一ꎮ国土空间规划㊁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将成为未来自然资源部门工作的主要抓手ꎮ2.多层次支撑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土地整治以不同的作用和方式出现在土地利用规划的五级三类体系中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主要以专章或专节的方式ꎬ反映出土地整治的目标㊁重大工程项目计划等内容ꎻ在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中ꎬ则会设立土地整治规划ꎬ主要是对整治指标的落实与细化ꎬ并对区域进行整治分区划分等工作ꎻ在土地利用详细规划中ꎬ进一步做好土地整治项目的设计等工作ꎮ(二)工作范围无法适应全域全要素的新要求在1997~2009年这个阶段ꎬ我国土地整治工作主要集中在耕地保护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等内容ꎬ2010年后则逐步向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㊁健全国土空间开发㊁自然资源节约㊁生态环境保护等方向演进ꎮ但受限于部门职责和规划编制的阶段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为2010年以前编制)ꎬ土地整治的重点和可实施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农田建设与农用地整理上ꎮ随着新的要求和自然资源部门职责的变化ꎬ未来的土地整治必须拓展至全域全要素的新阶段ꎬ需要将山水林田湖草路村城整体纳入整治范围ꎬ向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结合的新阶段迈进ꎬ原有土地整治的范围已无法适应新的要求ꎮ(三)工作方法无法满足空间规划综合化的新目标原有的土地整治主要强调综合性的工程管理方式ꎬ注重整治工程与项目机制的具体落实ꎬ以应对相对单一的目标ꎮ新的国土空间规划将对城乡格局㊁生态保护㊁产业发展㊁人口脱贫㊁历史保护等目标进行综合化统筹与安排ꎬ需要对被整治对象进行全过程管理ꎬ单一的工程安排和资金投入手段ꎬ无法适应新的综合化整治要求ꎮ人居环境(城市存量空间㊁城市战略性空间)㊁特色文化空间㊁重要农产品生产㊁重要生态功能区等具有潜在价值的国土空间ꎻ生态修复则重点着力于生态重点及优先地区ꎬ特别是国家禁止开发区㊁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的保护与修复ꎮ城乡的国土价值和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密不可分ꎬ两者在山水林田湖草共同体等理念的指引下ꎬ呈现综合化的交织状态ꎮ同时ꎬ目标也更加综合ꎬ需要系统的构建起多目标㊁多手段的整治和修复格局ꎬ针对粮食安全㊁产业发展㊁人口脱贫㊁历史保护㊁人居品质与生态保护修复进行综合考虑与设计ꎮ(四)方法㊁手段的多元化新的形势要求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由原有的工程性手段向多元化手段转型ꎮ工程性的手段主要面向结果ꎬ以点状为主ꎬ需要大量的政府资金投入ꎮ新的实施途径转型为规划手段㊁工程手段㊁管理手段相结合的方式ꎬ由政府主导转型向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的方式转变ꎮ其中ꎬ规划手段主要是发布导向性规划和计划ꎬ配合激励性政策ꎬ提升社会共识㊁拓展参与途径ꎮ二㊁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和管理的支撑(1)土地整治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实施和管理支持作用已得到充分展示ꎬ实施和管理也正是城乡总体规划一直面临的难题ꎮ新的国土空间规划在融合统筹原有各类规划的过程中ꎬ应充分吸收原有的优秀做法ꎮ(2)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在补充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和方法基础上ꎬ能进一步通过规划㊁管理和工程等手段ꎬ全面落实空间规划的设想与要求ꎬ并将其转换为可实施㊁可考核㊁可管理的体系ꎮ三㊁国土空间规划中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内容现有的国土空间规划中ꎬ相对比较明确的整体格局包括 主体功能战略格局㊁空间保护格局和空间开发格局 ꎮ其中ꎬ空间保护格局和空间开发格局分别承担着描述确立未来国土空间的保护和开发总体状态的职责ꎬ总体上偏重于蓝图式的格局描绘ꎮ(一)纵向五级纵向上结合未来国土空间规划分级方式形成五级体系ꎬ分别为国家㊁省㊁市㊁县和乡镇ꎬ不同层级解决对应问题ꎮ国家层面主要是明确全国的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格局ꎬ明确全国不同地区的整治重点与分区ꎬ确立主要的整治和修复问题分类ꎬ明确对应的指标体系与关键的考核机制ꎮ(二)横向四类横向上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主要采用国土空间规划专章专节专题㊁国土空间规划配套专项规划㊁国土空间规划详细规划设计等三个形式存在ꎮ四㊁结语国土空间规划指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ꎬ并在说明书和文本中加入专章专节内容ꎮ此类形式主要在表达整治和修复格局㊁明确分类分区方式时适用ꎮ参考文献:[1]吴金福.国土空间规划分级方式[J].建材与装饰ꎬ2018(37).[2]田建歌ꎬ郭建伟.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J].建筑工程ꎬ2018(14):2489.作者简介:岳卫新ꎬ沂源县自然资源局ꎮ43。
2024年土地整理和生态修复重点工作总结(二篇)
2024年土地整理和生态修复重点工作总结一、引言2024年是我国土地整理和生态修复工作的关键年份。
在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重要任务。
本文将总结2024年土地整理和生态修复的重点工作,分为土地整理和生态修复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土地整理重点工作总结1. 高效利用集约用地。
2024年,要进一步推进土地集约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通过土地整理与城市更新相结合,提升城市用地的密度和容积率,减少土地占用面积。
同时,鼓励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向城市扩展区域转移,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
2. 动态管理土地利用规划。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动态更新和管理,确保土地利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完善土地利用监测体系,实时监测和评估土地利用的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3. 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管理。
加大农村土地整治力度,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
同时,加强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管理和规范,防止过度扩张和浪费。
4. 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2024年将积极推进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和承载能力。
通过地下商业、地下停车场等项目的开发,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
三、生态修复重点工作总结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2024年要加强对湿地、森林、草原等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保障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加强对大气、水体等环境污染的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2. 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加大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力度,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现象。
加强山区、荒漠化地区等脆弱生态环境的治理,恢复和提升生态系统的功能。
3. 推动生态修复与城市建设相结合。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地和公共空间的面积。
同时,推进城市水系修复和河道管理,提高城市水环境的质量。
4.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2024年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进行激励和奖励。
调整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工作实施方案
调整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工作实施方案为了提升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调整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工作实施方案,具体方案如下:一、项目概述本项目以农村土地整治为主线,通过对农村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整治与修复,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
方案涵盖面积约XX平方公里,覆盖XX条村级组织,涉及XX个家庭户数。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地整理、水利设施建设、生态绿化、环境卫生等方面。
二、工作目标1.通过土地整治,提高耕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2.通过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灌溉效率;3.通过生态绿化,增强农村生态系统稳定性和适应性;4.通过环境卫生,提高农村生活环境和卫生水平。
三、建设内容1.土地整治(1)开展农村宅基地整治,对闲置宅基地进行规划和利用;(2)引导农民将零散、小碎、分散地块合并成整块,提高土地利用率;(3)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统一调整和规划,实现土地集约利用。
2.水利设施建设(1)修建农村水利设施,包括水库、水渠、水塘等,改善灌溉条件;(2)建设排涝沟、水保工程等,解决农村内涝和排水问题;(3)利用天然水源,建设小型水电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生态绿化(1)种植乡土植物,增强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适应性;(2)开展园林绿化,打造美丽乡村;(3)加强防沙治沙工作,促进荒漠化地带的生态恢复。
4.环境卫生(1)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大力开展农村垃圾处理工作;(2)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3)加强卫生宣传,提高群众卫生意识和健康水平。
四、工作流程1.前期准备(1)组织成立调查评估小组,开展项目实施前的基础调研和评估工作;(2)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和预算。
2.项目实施(1)农村宅基地整理:开展规划,对闲置宅基地进行利用;(2)土地整理:开展土地分类、整合、流转等工作,提高土地利用率;(3)水利设施建设:完成水库、水渠、水塘等建设工作;(4)生态绿化:种植乡土植物,建设园林绿化;(5)环境卫生:开展卫生宣传和垃圾处理工作。
浅谈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浅谈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摘要:在新时期下对土地进行综合整治是为了能够使农村建设与城市发展之间能够更加的协调。
新时期的土地综合整治包含的范围比较广,对土地进行综合整治是为了促使农民能够从农村化向城市化不断的发展实现生态修复的目标。
特别是近些年来,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也非常的快速,对土地的要求也不断的增多。
这时候进行土地综合整治时会发现许多的问题,明白到自然环境生态稳定的重要性。
所以在进行土地综合整治时,要同时进行生态修复来保护自然环境的自然资源。
关键词: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在新时期下,我国对于土地综合整治以及生态修复方面已经开始着重重视,在未来会将这一块规划到国家的管理范围当中。
在新时期下进行土地综合整治以及生态修复是面向全国,希望各个地区都能够同时展开工作,才能够促进我国的生态环境文明的建设促进城市与农村之间共同进步,最主要的是能够对于乡村战略的目标能具体地实施,让我国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具体的整治与修复。
所以在新时期下,如何才能够根据我国的整体生态环境制定修复方案的制度,就需要考虑到自然环境当中的整体因素来进行方案的制定,例如:进行人工培养林业、对已经干枯的旱田进行改造以及农村建设用地等方面来进行综合的土地整治。
希望从各方面能够给农村的收入带来改变,实现综合的生态环境质量的发展。
在我国的新时代社会整体发展的需求不断地增强的同时,对于土地综合整治以及生态修复工作方面,也需要得到持续的发展,才能够确保我国森林生态系统能够得到保护。
未来人类生存环境发展的方向以及社会经济整体的发展速度都与土地综合整治有直接的联系。
1关于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的情况概述我国的土地是比较辽阔的,人口也是世界上最多的一个国家,那么其中对农村土地用地方面也是我国土地占比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农村土地是主要给农民们带来经济收益的其中一方面,在进有的农用土地上进行农业产品的生产。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与乡村之间还有着一定的差距,为了能够减少这种差距,使得农村与城镇之间整体的经济共同发展,那么就需要从乡村振兴方面着手,在农村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从全方位的自然资源下进行合理地利用,使得全域的土地都能够得到综合的整治。
农村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
农村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农村土地整治是指对农村土地进行规划和管理,以达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提升农村发展品质的目的。
而生态修复则是指对破坏和退化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重建,以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探讨农村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农村土地整治的必要性农村土地整治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农村土地作为农民的生产资料,其集约利用和高效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对农村土地的规划和管理,可以增加农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进而提升农村发展品质和农民生活水平。
二、生态修复的重要性生态修复是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农村地区存在着许多生态问题,如水土流失、湿地退化、水资源污染等,这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
通过生态修复,可以恢复退化的植被、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水域水质等,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三、农村土地整治的实施方法1. 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
通过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和强化土地流转管理,引导农民将土地集中起来,形成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加强农村土地宅基地整治。
对农村宅基地进行规划和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改善村庄的居住环境。
3. 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形式,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促进农村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
4. 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加强农村土地权益保护,强化土地流转和使用的监管,从制度上保障农村土地整治的顺利进行。
四、生态修复的实施方法1. 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通过建设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等工程,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农田和水源,改善生态环境。
2. 进行湿地保护和修复。
修复退化的湿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增加自然生态功能。
3. 开展生态补偿机制。
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摘要: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是实现乡村振兴、土地空间优化、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下农村的土地整治修复工作,总结近年来相关工作的转向和发展趋势,分析国内在相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如何优化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
希望通过研究,可以推动国土空间的生态修复,实现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等目标。
关键词: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治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引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乡二元分治的体制影响下,农村出现空心化、生态环境恶化、农地非农化的发展问题,国家需要解决耕地资源流失、宅基地闲置、农村环境污染等问题。
目前,生态环境治理理念已经贯穿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各个阶段,整治过程中,需要实现方案优化、推动乡村转型和发展,完成乡村空间的重构工作,推动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结合。
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土地整治工作在我国以有一定历史,先后经过改革开放、生态文明建设等阶段,已经成为我国礼节政府开展城乡统筹、调节人地关系、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手段。
土地整治的工作在本质上是对人和地之间关系的调试,因为人对地的需求、使用方式都会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转变,所以土地使用的过程中会暴露出很多弊端和矛盾,土地整治以减少弊端、处理矛盾显得十分必要[1]。
目前的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目标单一的问题,在布局上会满足乡村对物质的需求,但是缺少完善的产业结构建设和文化建设,导致土地整治工作和乡村实际情况的结合度不够,并且,土地整治过程中普遍存在生态观念缺失的问题,一些工程不仅没能满足生态协调的需求,相反由于破坏了当地原本的环境,反而造成生物、植被单一化问题的出现。
目前的土地整治中,已经开始转向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建设用地整治以及乡村生态修复,强调利用土地整治优化生产方式,提升农村空间的协调性,确保人的生活和自然生态之间的和谐。
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会综合使用行政、经济、工程技术,以及通过立法提升力度,提升耕地面积的同时,也优化空间格局,满足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实现对农村的全要素整治,全域优化农村布局。
2024年土地整理和生态修复重点工作总结(2篇)
2024年土地整理和生态修复重点工作总结____年是我国土地整理和生态修复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时间节点。
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下,土地整理和生态修复工作将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民获得感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对____年土地整理和生态修复的重点工作进行总结。
____年,土地整理和生态修复的重点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业用地综合整治农业用地综合整治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
____年,我们将继续加强农业用地的整理和升级改造。
首先,将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田间灌溉、排水和田间道路等设施,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效益。
同时,将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和技术水平。
另外,还要加强农村土地的规划管理,统筹考虑耕地保护、保护性耕地改造和休耕地利用等各项任务,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的效果和效益。
二、耕地保护与提质增效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资源。
____年,我国将继续实施耕地保护政策,加强对耕地的监管与管理。
一方面,要加大对非农用地侵占耕地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占用耕地行为,保护和恢复被侵占的耕地资源。
另一方面,要加强耕地整理和水利设施的建设,提高耕地的质量和效益。
此外,还要对一些较为贫瘠的耕地进行土壤改良和肥力增强工作,提高土地的耕作能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三、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____年,我们将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继续推进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首先,要加强对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等工作的推进,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其次,要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加强农田水利系统的维护和改造,保护和恢复农村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另外,还要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在土地资源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还能够保护和恢复土地的生态环境。
本文将从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具体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地整治的概念与重要性土地整治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整合调整和优化配置,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过程。
它涉及到土地开发、土地规划、土地整备等多个方面,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土地整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土地整治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通过对土地进行整合调整和优化配置,可以使土地的利用效益最大化,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其次,土地整治有利于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
通过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和规划布局,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再次,土地整治有助于保护土地生态环境。
通过对土地进行整备和修复,可以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减少土地的生态破坏,实现土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整治的具体实施方法土地整治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土地开发利用、土地规划布局和土地整备三个方面。
1. 土地开发利用土地开发利用是土地整治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包括土地的改良和开发利用。
土地改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提高土地的质量和肥力,增加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果。
土地开发利用是指对土地进行合理开发,实现土地的最大价值。
2. 土地规划布局土地规划布局是土地整治的重要环节。
它包括土地用途规划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土地用途规划是指对土地的合理利用进行规划,确定土地的各项功能和用途。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是指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实现土地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3. 土地整备土地整备是指通过土地治理、土地整形和土地改良等措施,提高土地的整体质量和利用效果。
土地治理是指通过对土地的整体规划、设计和建设,改善土地的交通、水利和环境等基础设施,提高土地的利用效果。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提纲一、基本情况(一)工程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人口、产业、村庄建设、基础设施、环境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等情况(工程项目区涉及多个行政村的,土地利用现状与人口分村进行统计)。
(二)工程项目区内土地利用、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可行性分析(重点从发展基础、群众意愿、整治潜力、生态修复能力等方面阐述)。
二、工作目标主要包括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目标,各项目标设定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可量化、可统计、可考核。
三、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情况(一)划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根据村土地利用规划、当地自然条件差异、土地利用现状、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特色,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优化,合理划分农业生产、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等功能分区,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明确各功能分区重点整治内容(明确各土地利用功能区重点整治内容,合理划分整治分区,明确整治任务和目标)。
四、统筹安排项目(一)土地整治项目安排(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等项目,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二)各类建设项目安排(对新农村建设、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现代农业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拆违治违、村庄环境整治、交通、水利等具体项目进行安排,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三)生态修复项目安排(对损毁土地复垦、土壤污染防治、废弃矿山治理以及其他生态修复工程等具体任务进行安排,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五、实施期限及进度计划(一)实施期限。
原则上不超过3年。
(二)进度计划。
对分年度实施计划进行安排。
六、项目实施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措施:阐述项目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领导、协调、工作落实等举措。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摘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新时期贯彻国家发展战略的新要求。
2020—2022年连续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的要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出了战略性和全局性的要求。
2019年,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相应的目标任务、支持政策和工作要求。
关键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问题;对策引言两年多来,全国各地开展了不同模式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创新,取得了良好的实践经验,发挥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然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仍存在系统理念不尽清晰、规划前提不尽昭彰、重点任务不尽完整、永续目标不尽明确、资金保障不尽到位等诸多问题。
因此,急需进一步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战略思考,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稳妥有效地推进试点实践。
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1.1缺乏配套资金2018年,国家为打破农田整治范畴内的“九龙治水”局面,避免多部门工作内容的重复及投入资金的浪费,通过机构改革,及时将隶属于原国土资源部的“农田整治”职能及其相关配套“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一并转划归农业农村部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导致当前自然资源部在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中无专项资金的支持和保障,省、市层面更无明确的配套资金来源,期待地方自主筹措资金开展此项工作,无疑加大了工作开展的被动性。
同时,由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投入大、投资回报期长且存在不确定性,加之缺乏有针对性的鼓励和保障性政策和措施,难以对社会资本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1.2机构建设尚不完善只有建立完善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机构,才能更加有效地推进项目的日常管理,推进项目的有序实施。
然而有研究表明,我国土地整治机构建设尚不完善,省、市一级国土资源部门成立土地整治专门机构的比例较高,机构覆盖比例分别达100%、85%,而县级土地整治机构覆盖比例相对较低,仅为66.5%。
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要点分析
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要点分析摘要: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对自然资源机构的职责作出了调整,进一步突出了国土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的作用,与此同时,此项工作面临的挑战也进一步加剧。
在本文的分析中,主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切入点,对其中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工作要点展开深入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综合整治;生态修复一、国土空间规划中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的内涵新时期,人们越来越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重视提高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二者的有效协调。
在此背景下,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有关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政策措施,加强了对各级、各地、各部门工作的指导,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都属于核心内容。
国土空间综合整修工作的开展,注重全面将各功能区域的优势及作用发挥出来;生态修复主要强调生态环境的自主修复,在缺少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实现生态治理。
目前,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二者的工作重点存在一定差异,不过两项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生态环境的安全,更好地支持人类社会进步。
二、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关系不管是综合整治还是生态修复,都十分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优化,不过两项工作有不同的侧重点。
综合整治的目的是通过整治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秩序,避免发展给生态造成的破坏;生态修复主要针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让生态环境得以修复,恢复正常的功能。
国土空间规划中,工作人员需要围绕国土空间这个整体,明确国土空间中各项要素、资源的紧密联系,把握好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二者的关系,从而保证规划工作顺利开展。
三、国土空间规划中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要点分析(一)对重点板块的划定国土空间规划中,对重点板块进行划定,需要切实了解、掌握不同区域的资源要素特点,了解当地的自然生态结构组成,通过合理对主要的开发及利用,做好对生态的整治及修复,建构并做好对分区指标体系的调整,结合评价结果对关键节点、敏感区域、重点区域、受损区域的范围进行划定,分区域落实国土空间整修工作。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概念解释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概念解释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到对国土资源的综合整治和生态系统的修复。
国土综合整治是指对国土空间进行全面的规划、整治和改造,以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这包括对土地资源的整理、开发、修复、治理和保护等,以及对国土空间中的生物、水土资源、矿产、地质环境等多个要素的综合整治。
生态修复则是指对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恢复的过程。
这通常涉及到在自然恢复的基础上,采取积极的行动和应对措施,对由于不合理利用、资源浪费、高强度开发和生态平衡破坏等原因造成的生态系统退化区域进行修复。
生态修复的目标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概念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对国土空间进行全面的规划、整治和修复,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摘要:随着时代的飞速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的也受到严重影响给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阻碍。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相应地对农村土地整治与生态化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保护生态为主导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能够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的全域土地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方面仍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该文就当前我国全域土地综合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提升生态修复的效率。
关键词:土地综合整治;经济发展;生态修复;研究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土地整治提出了新要求。
2019年底,自然资源部印发了《自然资源部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各地陆续开展整治试点工作。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方面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
1概述1.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基本概述所谓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就是指按照区域性、系统性的治理理念,针对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系统实施全域规划和治理,建立起符合现代社会绿色发展理念的全新格局,其具有如下几方面的优势。
首先,能够有效解决区域土地利用效率低、混乱等问题,进一步推动土地利用率的提升。
其次,可以实现土地整治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升级土地治理的层级,实现空间层次的治理。
再次,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出土地资源效用,能够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2规划目标整体目标是在保护农民基本权益的前提下,从农业用地整治、生态修复、建设用地以及基础设施用地整治这4个方面着手,统筹协调各项土地整治活动,对田地、水域、道路、林地、山地以及村庄进行综合整治,实现全域、全空间覆盖。
基本目标是推动农田连片建设,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加快村庄整治与美化,实现村庄风貌景观化;挖掘存量与加强复垦,实现建设用地减量化;统筹山水林田湖全要素资源,实现乡村治理全域化。
生态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培训资料
生态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生态修复与土地综合整治一、指导思想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总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破解耕地占补平衡难题,创新土地制度供给和要素保障,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布局,逐步建成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集约的新格局。
二、工作原则1、保护优先,严守底线。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数量红线,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夯实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2、规划引领,集约利用。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多规衔接要求,立足现有土地资源,综合运用“农田提升、低效盘活、社区集聚、下山脱贫、村庄整治、生态修复”六大政策工具,编制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按照“控制总量、优用增量、盘活存量、用活流量”和项目资金平衡的要求,科学合理重构用地布局,稳步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3、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在摸清土地资源家底的基础上,科学分析资源的开发适宜性和开发潜力,积极探索符合各村自身条件和需求的整治模式。
根据区位结构、自然条件、区域性发展方向、后续土地利用诉求等因素,合理安排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计划,分区域、分类型有序推进,防止急功近利、大拆大建。
4、政府主导,尊重民意。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和收益权,全面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确保村集体利益和农民利益不受损且有增加,实现成果多方共享、多方共赢。
三、技术路线图图1 技术路线图四、工作程序(一)资料收集1、最新土地整治规划成果;2、最新土地变更调查成果;3、最新耕地质量分等成果;4、生态保护红线成果;5、上级下达指标分解表。
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研究
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研究摘要:土地综合整治是以科学合理的规划为前提,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整治区域可以是乡镇全部或部分村庄),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活动。
本文对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研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引言针对当前影响农村土地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质量的相关因素看,主要可并综合土地环境综合整治的相关主体定位及其职能的合理分配等,提出了构建和完善质量,要注意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影响,只有农村的环境保护做好了,使农村的绿水青山常在,才能够保证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
1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发展2018年,国土整治、生态修复统一归口为新成立的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管理,强调统筹全域国土空间和全要素自然资源整治和修复,核心是修复国土空间功能、提升国土空间质量、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最终促进国土空间有序开发。
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整治修复的范围未覆盖全域国土空间。
以往的国土整治范围以农业空间为主,聚焦农用地整治;生态修复以生态空间为主,聚焦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
整治和修复的部分工作虽然会涉及城镇空间,但未完全覆盖全域国土空间。
二是整治修复对象仍以单一要素为主。
以往的国土整治聚焦土地的整治,虽然部分工作会涉及水域、湖泊、矿山等,但未覆盖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自然资源;生态修复聚焦生态环境的修复,但也未完全覆盖全要素自然资源。
三是整治修复手段仍以工程措施为主,虽然部分工作会涉及其他非工程措施,但未涵盖生物、自然、人文等综合治理手段,无法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关于“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2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关联分析简单来讲,土地整治是对没有利用的土地开发、低效土地整理及受损土地复垦、污染土地修复等内容的总称。
而土地综合整治是对规划区域内土地实施规划、设计及综合治理的工作,更为注重整治工作的综合性、整治目标的多元化及实施模式的多样性。
国土空间规划中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要点
国土空间规划中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要点摘要:国土空间的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目的是为了优化国土开发的格局,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角度出发,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与开发机制。
人们对某一空间范围的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及整治活动都是国土规划方案的编制与实施的重要支撑,是贯穿于整个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依据。
通过统筹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废弃土地整理复垦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措施,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显著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及国土空间的利用水平。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引言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主要是通过整理、开发、治理与保护等手段,对空间进行全方位的整治,起到修复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
在实际规划中工作人员要充分考虑到国土空间规划的复合功能以及人文环境等因素,注重对国土空间功能的全方位修复和提升,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提供重要的保障。
1.国土空间规划中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挑战1.1传统的工作方法无法满足空间规划的需求传统的土地整治中,主要是利用单一的项目管理来实现治理目的,目标过于简单。
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工作人员务必要对文化发展、历史传承、环境改善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布局,将全面整治作为目标,显然传统的单一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空间规划的要求。
1.2传统的工作机制无法满足生态修复的需求工作人员在建立新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时,务必要保证其符合生态修复的要求,采取科学的方式来进行生态修复,确定修复方式在不同层次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地位,利用与其相匹配的治理方法,对各个层次的工作重点进行明确,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和工作内容,通过可行的手段与方法来完成生态修复的目标。
2.国土空间规划中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要点2.1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在进行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时,针对功能性比较弱、生态廊道不连通的问题,需要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的特点与国家的要求,提出要重点进行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区域,并对区域范围中的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仔细的分析,将山水林田等要素进行综合统筹与规划,对当地的资源保护、湿地修复、水土保持等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做好生态安全的保护屏障。
万安县国土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分区探讨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新的历史高度[1]。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是实现乡村振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2-3]。
随着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急需对已损毁、污染等土地进行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和整体保护。
通过对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进行科学分区,合理布局整治与修复项目,规范推进整治与修复工作,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4]。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分区已成为目前关注的热点问题[5]。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被赋予更高使命[3],其转型和提升成为必然要求。
在生态文明理念下,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更加关注国土空间利用水平整体提升,强调多措并举的整治路径[6],以实现自然资源全要素的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国土空间品质,为区域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要素保障[7]。
为给江西省万安县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分析了万安县国土综合整治潜力、生态修复情况及分区,探讨了各分区的整治特征及方向,提出了差异化的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策略。
1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1.1研究区概况万安县位于吉安市南缘,东经114°30′~115°5′,北纬26°8′~26°45′。
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东南西三面环山,森林覆盖率高,赣江从南向北流经县境,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年平均降雨量1380mm ,雨量充足、四季分明,农业生产条件较优越。
土地总面积2038km 2,85.79%的面积为农用地,现辖9个镇、7个乡及1个垦殖场。
2020年总人口为31.57万人。
作为赣江流域重要的生态涵养区,万安县在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1.2数据来源本研究中使用的数据包括经济社会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等,其中2020年国土变更数据来源于江西省自然资源厅,经济社会数据来源于万安县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等[7]。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摘要:为有需要适应国家所提出的国土空间规划战略要求,有关部门务必要树立起正确的管控观念,重点加强综合整治,优化生态修复工作。
从而全面改善国家国土资源使用环境,提高综合生态水平。
因此,在接下来的发展领域,有关部门要从实际着手,分析当前关于综合整治与使用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确定接下来的改进方向。
树立起正确的管控工作目标,提出更具有可行性的管控工作计划和方针。
关键词:国土综合整治;生态修复;措施1乡村生态系统综合整治修复目标与任务1.1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充分发挥无为各乡镇优势,根据地区不同的种植产业,布局特色种植业范围,促进种植业长远发展。
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等各类产业园的硬件条件建设,扩大各类园区对周边农村的影响力度,同时提高承载力,加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入地方区域性的产业链。
乡村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倡导土地流转,由小农户向种粮大户与家庭农场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同时加快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包括农村生产保险、物流运输、金融等,完善市场配套设施提高专业水平与市场化水平。
为合理开发农村,需科学划定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与重点开发区,按照开发的先后顺序与开发的难易程度对乡村进行有序开发与发展。
1.2生活空间宜居适度在生活空间上,引导人数较少分布散乱的空心村向规模较大的村镇聚集,做到小村并大村,小村并乡镇。
同时强化乡镇服务能力,提高乡镇的人口与环境的承载能力,扩大乡镇的影响能力与辐射范围,科学合理地确定乡镇规模,将空心村的建设用地进行有序拆除,农村宅基地进行有序腾退,将结余建设用地指标用于镇区的扩建,为新增人口预留足够的生产与生活空间。
在保留村庄中,根据村庄自然禀赋,保留历史建筑,依据原来山川水系分布特征,依据生态保护与生活宜居原则,建立生活便利、方便整洁、美丽宜居,生态优良的绿色村庄,全面提升乡村人口的生活宜居性。
1.3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国土空间规划中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为基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结果,确定乡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承载规模、城镇建设承载规模。
国土空间规划中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要点
国土空间规划中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要点摘要:国土综合整治以及生态修复工作是为了对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节约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而采取的新措施。
人们运用一些综合化的措施加强某一范围内各种国土资源的开发、整治以及利用,这是国土空间规划实施非常重要的一个支撑,其贯穿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始终。
关键字:国土空间规划;综合整治;生态修复;要点1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模式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人们的关注重点从经济增长速度转向经济发展质量以及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等方面。
基于此,政府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的战略措施,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来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工作。
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均属于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
在综合整治方面,国土空间规划注重统筹规划,以及如何全面发挥出各个功能区的优势作用;在生态修复方面,国土空间规划强调生态环境的自主修复,即非人为干预下的生态治理。
这两项工作的侧重点虽然有所差异,但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保证区域生态安全、稳定以及和谐发展,从而为人们打造更加优质的居住环境。
2国土空间规划中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机制构建的方法2.1对重点区域进行识别与规划这一工作首先应该对重点区域的特征进行识别以及规划,对自然系统以及其他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都要产生正确认识,将这一项目的重点内容主要放在如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如何对其他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修复,对于国土空间规划中关于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修复的机制进行构建,然后再根据最终的评估结果将需要进行综合整治以及修复的地点和区域进行划分,将部分重点空间和受损地点进行划分。
在指标建立的过程中应该将山、水、林、田、草以及湖等各个方面的正向指标以及负向指标都建立起来。
例如在“田”的这一方面,国土空间规划中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不仅需要对农田的数量、质量的侵占以及污染等负向因素进行考虑,还需要对可以作为开发、复垦以及整理等方式增加耕地的数量以及提升耕地质量的正面因素进行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修复与土地综合整治一、指导思想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总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破解耕地占补平衡难题,创新土地制度供给和要素保障,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布局,逐步建成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集约的新格局。
二、工作原则1、保护优先,严守底线。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数量红线,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夯实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2、规划引领,集约利用。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多规衔接要求,立足现有土地资源,综合运用“农田提升、低效盘活、社区集聚、下山脱贫、村庄整治、生态修复”六大政策工具,编制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按照“控制总量、优用增量、盘活存量、用活流量”和项目资金平衡的要求,科学合理重构用地布局,稳步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3、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在摸清土地资源家底的基础上,科学分析资源的开发适宜性和开发潜力,积极探索符合各村自身条件和需求的整治模式。
根据区位结构、自然条件、区域性发展方向、后续土地利用诉求等因素,合理安排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计划,分区域、分类型有序推进,防止急功近利、大拆大建。
4、政府主导,尊重民意。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和收益权,全面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确保村集体利益和农民利益不受损且有增加,实现成果多方共享、多方共赢。
三、技术路线图图1 技术路线图四、工作程序(一)资料收集1、最新土地整治规划成果;2、最新土地变更调查成果;3、最新耕地质量分等成果;4、生态保护红线成果;5、上级下达指标分解表。
(二)全面开展潜力资源调查以最新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全面调查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复垦、宜耕土地后备资源开发、耕地质量提升等适宜开展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潜力面积、区域分布情况等基础信息,同步调查村、群众的工作意愿和需求情况,将调查区块上报自然资源部门。
自然资源局根据潜力资源情况和上报的区块建立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储备库,夯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选址、实施等工作基础。
(三)总体布局1、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调整优化农田结构布局,形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的基本农田格局。
粮食主产区,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建成规模成片的高标准农田,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城市近郊区,加强优质耕地特别是菜地建设和保护,强化农田景观和绿隔功能,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和休闲农业发展;生态脆弱区,着力提升耕地生态功能,建成集水土保持、生态涵养、特色农产品生产于一体的生态型基本农田;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沿线,加大损毁耕地整理复垦,与周边耕地连片配套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田生态景观。
开展土地平整归并,实现田块集中连片,降低基础设施占地率,增加农田耕作层厚度。
加强灌溉水源、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配套建设机井、农田排灌等设施,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提高灌溉保证率和用水效率。
完善田间道路,提高道路通达度和荷载标准,满足农业机械通行要求。
加强农田防护工程建设,提高农田防御风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完善农田电网,配备必要的输配电设施,满足灌排设施电力需求。
严格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评定标准,将整治后的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统一命名、统一标识、统一监管,纳入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实行永久保护,严禁建设占用。
2、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以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为目标,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探索编制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并做好与村镇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协调衔接。
乡村土地利用规划要坚持维护农民权益,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做到农民愿意、农民参与、农民受益、农民满意;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促进农村地区全面发展;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引导农民适当集中居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低效建设用地;坚持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乡村风貌保护,加强村庄风貌设计,加强人文历史景观、地质遗存等保护,实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和谐。
要按照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整治空心村的要求,建设规模适度、设施完善、生活便利、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管理有序的新型农村社区,合理引导农民居住向集镇、中心村集中,优化用地结构布局,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在规划城镇建设范围内,鼓励农民有偿腾退宅基地,实施农村居民点社区化建设,稳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通过村庄建设用地调整优化,形成功能结构协调有序、空间布局合理的农村居民点体系,全面改善农村整体面貌。
按照节约用地、改善民生、因地制宜的要求,以“空心村”和“危旧房”整治改造为重点,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村内有空闲地或宅基地总面积已超出标准的,原则上不增加宅基地规模,依法引导农村闲置宅基地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合理流转,提高宅基地利用效率。
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尽可能与周边耕地集中连片,推进村庄内废弃、闲置建设用地治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道路、水电及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休闲绿地、防护林带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
开展农村土地整治,要注重保留当地传统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特色,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促进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和谐。
遵循历史传承,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居等进行建设性保护。
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依托当地山水脉络、气象条件,整治利用土地,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破坏。
实施传统村落保护性整治工程,农村新居建设要保持当地农村特色和风貌。
3、落实节约优先战略,有序推进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有利于提高节约集约用地和提升城镇发展质量的要求,围绕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功能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合理确定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范围。
重点对老城区、城中村、棚户区、旧工厂、老工业区进行改造开发,加大对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禁止类、淘汰类产业用地,不符合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的用地,“退二优二”、“退二进三”产业用地整治利用。
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要充分利用土地调查成果,开展城镇存量建设用地调查,摸清城镇低效用地的现状和再开发潜力,查清土地权属关系,了解土地权利人意愿。
在此基础上,依据城市、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明确改造利用的目标任务、性质用途、规模布局和时序安排,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公益设施等用地,统筹城市功能再造、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历史人文传承等,确保再开发健康有序推进。
条件适宜地区,积极实施工矿用地功能置换,在调查评价和治理修复的基础上,结合周边环境将低效工矿用地转型改造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
改善工矿区配套设施以及环境景观,盘活土地资产,提高工业用地经济密度,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加强工业用地使用监管,严格落实闲置土地处置办法,防止土地闲置、低效和不合理利用。
对土壤、水体污染严重的区域,采取工程技术、生物修复等措施进行专项治理,防止污染扩散。
探索污染土壤分类修复改良,提升土壤功能。
加强腾退土地有机物污染治理,鼓励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污染土地治理。
鼓励修复和合理开发利用废弃工矿用地,可因地制宜建设公园、绿地、科普基地等。
4、贯彻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积极推进土地复垦和土地生态整治开展损毁土地复垦潜力调查评价,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牧则牧的原则,统筹安排复垦土地利用方向、规模和时序,确定复垦的重点区域,确保土地复垦规范有序开展。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投资进行复垦,土地权利人明确的,可采取扶持、优惠措施,鼓励土地权利人自行复垦。
稳妥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在有条件的地区全面实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政策,促进工矿废弃地复垦,改善矿山生态环境。
加强生产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减少损毁面积,降低损毁程度。
对新损毁土地,按照“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坚持土地复垦和生产建设相结合,编制土地复垦方案,将土地复垦各项要求落实到生产工艺和建设流程中,确保新损毁土地及时复垦,促进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恢复。
确定的复垦任务纳入生产建设计划,土地复垦费用列入生产成本或者建设项目总投资。
利用已有土地调查成果,开展自然灾害损毁土地评价,对损毁土地进行分类,对可复垦利用的土地,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复垦。
对灾毁程度较轻的土地,鼓励受灾农户和土地权利人自行复垦,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对农户进行适当补贴;对灾毁程度较重的土地,可制定灾毁土地复垦规划,由地方政府组织复垦。
充分尊重当地群众意愿,结合生态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对地处偏远、地质环境较差的灾毁土地,因地制宜实施复垦。
5、科学合理补充耕地,加强后备耕地土地资源开发以新一轮的全国后备耕地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为基础,在做好土地适宜性评价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实施耕地后备资源集中区补充耕地等工程,禁止毁林、毁草开荒、破坏生态环境。
生态建设、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占用耕地,经国务院批准,可由国家统筹安排。
按照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要求,积极开展耕地质量建设和保护,全面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依据耕地质量等级等别调查与评定技术规范、标准和成果,健全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制度,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耕地质量;积极实施旱改水、坡改梯工程,完善排灌沟渠网络,建设旱涝保收农田;推进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稳步提高农田抗灾减灾能力。
(四)落实项目安排根据潜力调查情况和总体布局,在满足上级下达指标的条件下,合理安排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
(五)方案编制与专家论证1、方案的编制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方案:项目清单(项目的位置、面积、可实现新增耕地面积等);涉及该项目的相关图件。
2、相关附件专家论证意见、各部门意见、其他必要的附件等。
3、方案的论证对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方案进行专家评审。
(六)建立数据库依据项目布局,采用相关规范要求,建立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数据库。
(七)规范开展项目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方案经省级审查后,相关部门根据方案中具体规划项目计划,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期实施”要求,完成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