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语文期末试题.及标准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5904a08aee06eff9aff8077a.png)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21分,每小题3 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 狼吞虎咽( yān)针砭时弊(biǎn)聒噪(guō)懵懂(měng)B 力能扛鼎( káng)数见不鲜( shù)暮砧(zhēn)洿池(kuā)C 东船西舫( f áng)歆享(yīn)宵柝(tuò)贿赂(lù)D 瞠目结舌( ch ēng)心宽体胖(pán)谄媚( chǎn)度长絜大( xi é)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 自怨自艾( yì)锲而不舍( qi è潸然泪下( sh ān)如火如荼(t ú)B前仆后继( pú)翘首远望( qi áo)拾级而上( shí断瓦残垣( yuán)C屡见不鲜( xi ǎn)揠苗助长( yā)因噎废食( yē)日臻完善( zhēn)D为虎作伥( ch āng)奄奄一息( yān)鳞次栉比 (ji é)弄巧成拙( zhu ō)3.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精神涣散火中取粟良辰美景明察秋豪B 功亏一匱墨守成规不可明状情投意合C 再接再厉黄梁美梦棉里藏针鸦雀无声D 天伦之乐飞扬跋扈轻歌曼舞美轮美奂4.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貌和神离各行其事广袤踌蹰B 瞋目杯盘狼藉甘拜下风百无聊赖C 反馈殓声屏气慢不经心别出新裁D 寒喧五采斑斓头晕目眩戳穿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D.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47af51ddccda38376baf93.png)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共36分)一、语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泥淖.船棹.悼.念绰.约多姿B.竣.工逡.巡疏浚.怙恶不悛.C.酝酿.琅.琅踉.跄不稂.不莠D.湖泊.琥珀.糟粕.饥寒交迫.2.下列字形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杀一警百穿凿附会千锤百炼B.金戈铁马脾气暴燥关怀倍至C.残羹冷炙跚跚来迟狗苟蝇营D.席不暇暖科技治富故作矜持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母亲深谙持家之道,虽然收入不多,但当省则省,因此月月有些。
(2)你这番话的真实用意是什么?我得好好__一下。
(3)前年我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可灾区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__了重重难关,恢复了家园。
A结余捉摸度过B节余捉摸渡过C节余琢磨度过D结余琢磨渡过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A.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涸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行为。
B.工作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人干不好工作的重要原因C.一开盘,这只股票就一路狂跌,势如破竹....,使已经遭受股市重重打击的股民又雪上加霜。
D.自从老师因为他上课不认真听讲而批评了他,这一段时间他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再也不敢在课堂上讲话了。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和开发。
C.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D.杨辉返校后,对抢救落水儿童的事只字来提,直到一封感谢信送到校长室,这件好人好事才为大多数人知晓。
高二语文上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fb5341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f.png)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璀璨(cuǐ càn)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B. 腹背受敌(fù bèi shòu dí)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C. 莲花(lián huā)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g xīn)D. 突兀(tū wù)恍若隔世(huǎng ruò gé sh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比赛,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决心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B.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C. 在这次活动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D.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活动被迫取消了。
3. 下列诗句中,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C.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4. 下列成语中,出自《诗经》的一项是:A.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D.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爱国之心,如日中天;报国之志,如磐石之坚。
B.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青春似火,热情似血。
C.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D.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6. 下列词语中,属于多义词的一项是:A. 知识B. 美丽C. 高兴D. 智慧7.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你难道没有发现,他的成绩一直在进步吗?B. 这样做,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吗?C.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D. 这样的错误,难道还会犯吗?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青天白日,晴空万里。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17dd8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b.png)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1.(3分)D2.(3分)C3.(3分)B4.(4分)按照总分总结构展开论证,首先提出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观点,接着从词义推断、信息捕捉和写作三个方面举例论证,最后阐明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效果。
5.(6分)逻辑错误:①犯了“假二择一”(“虚假两难”)的逻辑错误或改为“这个世界既是干活儿的地方,也是忧心忡忡地闲逛或瞎哼哼的地方”。
②犯了“条件缺失”的逻辑错误或改为“拧脾气要打掉,但不一定会打掉”。
③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或改为“花钱的多少与呆在学校里的好处没有关系”。
6.(3分)D7.(3分)C8.(4分)①提前交代了造桥失败的结果和原因,打乱了叙事顺序,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和可读性。
②已经知道曾祖父造桥失败了,再接着去看他当年本应当意气风发的场景,形成强烈的反差效果,暗示了曾祖父英雄形象的落幕,丰富了他的形象特点。
9.(6分)①曾祖父能带领徒弟和儿子给官家修桥,开采并制作出精美的双龙戏珠图案,这就是一个石匠的荣耀,是可以创造职业生涯巅峰的英雄形象。
②这种气概砥砺着匠人们精益求精,能成就很多能工巧匠。
如祖父孙有元就替曾祖父挽回了造桥失败而丢的面子。
③曾祖父失败了还在儿子和徒弟面前嘴硬,想保留英雄权威;也能深明大义,主动担责,去城里请罪,写出了人性的真实与复杂。
④满身的力气和本领的祖父孙有元,却最终英雄气短,也给我们展现了农村匠人的生存状态与境遇,个体的渺小无法在时代的洪流中彰显英雄本色。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10.(3分)BCF11.(3分)B12.(3分)B13.(8分)(1)桓公生了病,派人召回兹父,说:“你不回来,这将使我忧愁而死。
”(2)晋灵公暴虐,赵宣子屡次进言规劝,灵公憎恶(厌恨)他,派之弥去杀害他。
14.(3分)态度:拒绝。
原因:战前看不上他们的勇气,战斗中以利诱惑他们;阵前杀敌是他们的职责。
高二上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上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9daef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6.png)
高二上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恣意妄为明察秋毫一愁莫展B. 锲而不舍金榜提名锲而不舍C. 栩栩如生脍炙人口笔耕不辍D. 风声鹤唳声名狼藉饕餮盛宴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当益壮。
B. 他说话总是言过其实,让人难以置信。
C. 他做事总是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
D. 他总是喜欢夸夸其谈,但实际行动却很少。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是一篇好文章。
D. 他因为迟到了,所以被老师批评了。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停地工作。
B.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C. 他的心情像乌云密布的天空。
D. 以上都是。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喜欢唱歌、跳舞、画画。
B. 他不仅喜欢唱歌,还喜欢跳舞和画画。
C. 他喜欢唱歌,也喜欢跳舞,更喜欢画画。
D. 他喜欢唱歌,喜欢跳舞,喜欢画画。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月亮悄悄地爬上了树梢。
C. 太阳懒洋洋地升起。
D. 以上都是。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他的嗓门大得可以震天动地。
B.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C.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亮。
D. 以上都是。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难道你不觉得他很帅吗?B. 他真的不帅吗?C. 他帅不帅?D. 他帅吗?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他为什么总是这么早到学校?B. 他为什么总是这么早到学校,难道他不知道可以多睡会儿吗?C. 他为什么总是这么早到学校,难道他不累吗?D. 他为什么总是这么早到学校?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是:A. 他喜欢读书,也喜欢写作。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8da5d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1.png)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震耳欲聋B. 青涩油光可鉴C. 莲步轻移震古烁今D. 惊鸿一瞥融会贯通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B. 环保意识在人们的心中越来越强烈。
C. 他的演讲富有激情,使全体同学深受感动。
D. 她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这让她感到非常高兴。
3. 下列诗句中,意境优美、表达生动的一项是:A.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 下列作家中,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是:A. 莫言B. 巴金C. 郭沫若D. 老舍5. 下列成语中,出自《庄子》的一项是:A. 画蛇添足B. 狐假虎威C. 画龙点睛D. 指鹿为马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代表作。
C. 《水浒传》是施耐庵的代表作。
D. 《西游记》是吴承恩的代表作。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B. 她的声音如黄鹂般清脆。
C. 这本书像一座宝库,蕴含着丰富的知识。
D. 他的眼神如鹰隼般锐利。
8. 下列词语中,含有“水”字的一项是:A. 河流B. 沙漠C. 森林D. 高山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雨中的花朵在微笑。
B. 风儿在轻轻吹拂着湖面。
C. 月亮在夜空中闪耀。
D. 蜜蜂在花丛中忙碌。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B. 她的歌声美妙动听。
C. 他的力量大得惊人。
D. 这场雨下得非常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庐山谣》的作者是______,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
2.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_,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忧虑。
高二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含答案解析)
![高二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513c5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d.png)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冯友兰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
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
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字,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
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
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
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
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
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
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
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
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
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
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
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
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
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
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
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
这是很明显的。
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
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
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
语文高二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语文高二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24196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c.png)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炽热(chì)气魄(pò)振奋(zhèn)呆滞(zhì)B. 气息(xī)呕心沥血(lì)纷至沓来(tà)雕梁画栋(diāo)C. 神采飞扬(yáng)纵情任性(xùn)雕虫小技(cháo)青出于蓝(qīng)D. 遥想(yáo)融会贯通(huì)比翼双飞(yì)赏心悦目(shǎ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按时作息,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C. 我对他的关心和照顾,使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D. 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
3. 下列词语中,与“奋发向前”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 奋不顾身B. 勇往直前C. 振奋精神D. 勇攀高峰4.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里的风景如画。
B.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在知识的海洋里辛勤耕耘。
C. 爱情就像一杯美酒,越陈越香。
D. 这座城市的夜景犹如一幅画卷。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脱颖而出,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B. 面对困难,他毫不退缩,迎难而上。
C. 他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着这片希望的土地。
D. 那个年代的年轻人,肩负着振兴民族的重任。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什么现象?8.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英勇斗争,展现了怎样的精神风貌?9.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体现了他的什么才能?10. 《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取经,克服重重困难,体现了怎样的品质?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及主题。
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5fcf8da216147916112805.png)
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答案7.(1)做君主的人,指的是能够驾驭英雄,指挥群贤的人,哪里(难道)是指在原野上驱驰和猛兽较量的人呢?(岂乎:难道(哪里) 吗?(1分),驱驶:指挥(1分),大意对(2分)(2)权派人把张昭喊回来,对他说:只是大家一起作乐嘛,先生为什么要生气呢?(为:是(1分),何为:为什么(1分)大意对(2分)8. 尽是多少次之意,生动地写出词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望眼欲穿的神态(1分),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希望与失望(或尽极写其苦盼故园音讯而不得的无奈与失落)(1分),表现出强烈的乡思(2分)9.词人(想象)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呤听哗哗扑扑敲打着船篷的雨声。
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柳柳,迷迷蒙蒙,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1分)。
这两句营造了凄冷孤寂的意境(2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国的怀念(2分)10.(1)星垂平野阔(2)千载谁堪伯仲间(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4)鹿门月照开烟树(5)长使英雄泪满襟(6)在地愿为连理枝(7)江天一色无纤尘(8)奈何取之尽锱铢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11.(1)C、D(C,不是表现格利沙的见风使舵的本性,而是表现格利沙拜金主义思想。
D 我出现与否都不会改变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纳塞奇金的破产,因而纳塞奇金的悲剧结局是无法改变的)(2)因为我知道斯科平银行已经倒闭,纳塞奇金已经破产了。
而纳塞奇金和格利及其未婚妻还不知道这个消息(2分),我担心把这个情况告诉他们之后,纳塞奇金会承受不了这个打击。
(2分)而格利沙及其未婚妻对纳塞奇金的态度也会发生改变。
(2分)(3)格利沙是一个为人庸俗、心灵丑陋、虚伪做作、冷酷无情的只认金钱不认亲人的拜金主义者。
(3分)在纳塞奇金没有破产前,认纳塞金为舅舅,对纳塞金十分关心照顾,并逢人便讲如何喜欢纳塞奇金;在纳塞奇金破产后,连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还说纳塞奇金不是亲戚,并骂纳塞奇金是老魔鬼、傻瓜(3分)。
(4)答案示例一:不可删去(1分),一方面,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金钱至上的社会背景,既为后面写格利沙及其未婚妻抛弃纳塞奇金作了一个铺垫(2分),又突出了小说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有的只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2分);另一方面,插入这个故事,增加了小说情节的曲折性(3分)。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0f467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1.png)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陈玉明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
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运安排。
只是,原因是什么?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
这方面它与晚起的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似,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作比较。
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概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
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
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
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 ?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
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幸福彼岸的舟筏。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a2046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8.png)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对“钱”的追求,促进了全球交往。
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西班牙人和抵达印度的葡萄牙人等,他们都是追逐着“钱”而走遍世界的。
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而且还呼唤着以“钱”为商业对象的商人──“钱商”,私人金融活动应运而生。
这些私人金融活动的风险很大,但是,“钱”的商业利润实在太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现在,钱的符号化电子化,让银行结算的速度大幅度提高,社会前进的步伐加快,极大地提高了经济的效率,在这方面,发达国家走在了前头。
金融电子化、货币符号化,是顺着使“钱”尽可能方便的逻辑往前走的。
“钱”方便到可以看不见的地步,越来越多看不见的“钱”在我们身边如洪水般高速流动,终于出现了一种比自然界灾害更为可怕的灾害──“钱灾”。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人们以“钱”炒“钱”,“钱”越炒越热,终于升腾为“泡沫”。
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大肆购买某国的货币,然后急剧抛出,足以使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爆发金融危机。
短期流动资本大进大出,是东亚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十多年前长春“疯狂的君子兰”,就是泡沫经济的本土例子,在城市职工人均收入不足百元的时候,一株君子兰却居然可以炒至十几万元的价位。
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增长幅度不大,房地产却在疯炒,经济泡沫一破灭,迄今十年不振。
钱啊钱,认为它贵,它就贵,不贵也贵,一旦泡沫破灭,认为它不贵,它就不贵,本来不贵。
经济发展怎样才有后劲?经济学家发现,在土地、劳动、资源和资本、科学技术和和平环境这些重要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国内市场的容量。
迄今为止,没有哪个国家的国内市场容量能够比得上美国,这是美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能够长期独领风骚的重要原因。
一个大国,只有当人民购买力得到普遍提高、市场整合得好的时候,国内市场才会显示容量优势。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5859e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b.png)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高二语文的难度就是知识面复杂,学生在复习语文期末考试时的意识淡薄,语文期末考试的复习直接关系着语文期末成绩,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社科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人为何自称汉人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又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为什么别的朝代不能做到这一点,以至于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还一直称自己为汉人?这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汉人和欧洲族群的概念是相当不一样的,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都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而汉人却是以文化来定义的,所以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从刘邦到吕后再到文景二代,最初的动荡不安尚未融铸成一个具体的朝代。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显现汉朝之所以为汉朝的特点。
首先是政权的整合。
政权从一个武装集团共有逐漸转变成各地人才都可以加入,汉初,丞相只有功臣可担任,非侯不能担任丞相,非军功不能封候,因此只有功臣的子嗣才能封侯。
后来转变成公孙弘可以布衣封侯,文人也可以封侯做宰相。
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也使全国人才分散到各地担任统治工作。
每个郡都有一定的配额,每个地区的人皆可加入国家的统治集团。
察举制度的建立,打下了政治统治集团的基础。
这个制度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使汉朝从封闭的功臣集团统治转变为全国各地的精英共同统治的局面。
其次是经济网络的整合。
在战国时代,中国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城市化,商业活动非常活跃,各地有各地的货币,加之各地有各地的物产、风俗习惯,所以各地的市场也没有真正被整合为一个市场,产品在城市生产。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生产单位,手工业在知坊里进行,不在农村,自己销、自己运,并没有被整合为共同的市场。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解析)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7d700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1a.png)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
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
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
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
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
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
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
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
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
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
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
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材料二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2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
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74869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e.png)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同时,传播民主与科学理念,并持续关注青年教育问题。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新青年以“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为标准,新文化阵营为此提出要办“新教育”,培养高素质的青年,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②中国传统教育弊端丛生,许多仁人志士将目光投向了同时期发达的西方国家,结合了当时的国内情况提出新的教育思想。
1912年,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包括:实利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军国民教育。
同时,陈独秀的现实主义、惟民主义、职业主义、兽性主义教育思想与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基本一致。
新文化运动阵营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批判,主张对青年进行全面的教育,以培养革命的后备军。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青年,学校制度、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就要改变,首先,在学校制度上,蔡元培提出了大学改制,北京大学基于现实状况进行了扩大文理二科、停办工科等内容的改革,避免了不同层级的毕业生岗位互相龃龉,最大限度让青年回馈社会,之后其他大学陆续改制。
其次,在教育方法上,摒弃旧的灌输式教育,要以传授为手段,学习为目的,打破以教师为主体的旧教育,启发学生学习。
③在教育内容上,第一,在德育上提倡新道德。
陈独秀认为“孔子倡导的价值观念与建设现代民族国家和公民社会的目标无法适应”。
因此新文化阵营对封建礼教进行了猛烈抨击,倡导学习西方的民主自由观念。
《新青年》杂志自1918年第4卷实行改版为白话文,通过白话文摧毁文言文代表的封建观念,让国人逐渐接受新观念,打破建立在儒家话语体系上的封建政治、思想。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05285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c5.png)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里仁》)(2)故有之以为利,__________________。
(《老子》第十一章)(3)__________________,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4)孔子在回答弟子子贡提问时,指出可以终身践行的一个字是“恕”,并指明其具体的行事准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各项语言表达没有逻辑错误的一项是()(2分)A.《红楼梦》后四十回历来被世人所诟病,因为它是后人续写的,B.宝玉只要与整个封建家族决裂,就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真正爱情。
C.《红楼梦》是人们公认的经典,所以被高中教材选定为必读书。
D.“金陵十二钗”都以悲剧结局收场,只有李纨、巧姐得以幸免。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在2023年新一轮榜单中,上海老字号数量依然名列全国各省份榜首。
但仍有一些耳熟能详的上海品牌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
由此,如何与时俱进地增强消费者的文化认同依旧是上海老字号难以回避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要求老字号所构建的文化认同,必须与当下的审美认知和物质需求相统一。
①然而文化认同难以维系当代消费者与品牌的情感联系②消费者对于老字号的文化认同来自民俗活动的开展和生活观念的承袭③文化认同是指个体或群体对所属文化的价值肯定和心理上的归属感④特别是年轻消费者对老字号品牌存在过时土气的刻板印象A.①④③②B.②③④①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2e716d01f69e3143329443.png)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一、语言知识(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兰橑.(liáo)澧.浦(lǐ)金钿.(diàn)西澨.(shì)B、剡.溪(shàn)訇.然(hōng)羸.弱(léi)渌.水(lǜ)C、阴霾.(mái)车毂.(ɡǔ)玉枹.(páo)躐.余行(liè)D、酒馔.(zhuàn)恣.肆(zì)沽.取(ɡū)岑.夫子(cé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粉黛白薠缓歌慢舞九重城阕B.薜荔金樽含情凝睇流水孱湲C.鹧鸪绸谬袅袅秋风临邛道士D.楫桨岩扉芳馨庑门逍遥容与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玉环的花容月貌非常张扬地一闪,顷刻之间,皇宫里所有的宫娥嫔妃都黯然失色!诗人用非常夸张的手法,反衬出杨玉环的倾城倾国....之貌。
B.楼下那一棵海棠花已经完全凋谢,成全了她那婉转绝美的败落,春风桃李....的美艳,竟是如此短暂!C.蓝色是凡高晚期作品的主要色调,这种颜色上的转变正是他虚无缥缈....的精神世界的真实表现,与他早期以黄色为基调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这对夫妻因战乱而相互分离,本指望着比翼连枝....、白首偕老,谁料想竟是殊途阻隔,老境凄凉。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在《长恨歌》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B.作为《湘君》的姊妹篇,《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
C.元嘉三大诗人之首的鲍照生于乱世,身份地位极其卑微,但他才高八斗,志可凌云,功名之心尤其强烈,森严的门第观念与其远大的理想抱负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D.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圣”。
高二期末考试卷带答案语文上册
![高二期末考试卷带答案语文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344fe5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9.png)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窥视沉湎毛遂自荐B. 漫不经心贻笑大方窃窃私语C. 豁然开朗恣意妄为欣欣向荣D. 奋发图强纵情任性真心实意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在学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与他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
C. 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对自然界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D. 他对这个问题已经了解,但还不敢确定自己的看法。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表现出了超凡的技艺,令观众叹为观止。
B. 她的性格很内向,总是默默无闻地帮助别人。
C. 这篇文章语言流畅,内容丰富,读起来引人入胜。
D. 老师经常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这次考试更是名列前茅。
”B. “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实现我们的梦想。
”C.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
”D. “这本书对我帮助很大,我非常喜欢它。
”5. 下列各句中,下列句子表达效果最差的一项是:A. 他的笑容如同阳光一样温暖,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
B. 她的声音如同夜莺一样动听,让人陶醉其中。
C. 他的智慧如同大海一样深邃,让人敬佩不已。
D. 他的爱心如同春天一样温暖,让人感到生命的希望。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6. 《背影》一文中,父亲送别儿子时,背影中蕴含了怎样的情感?答案:父爱如山,深沉而伟大。
7. 《荷塘月色》中,作者通过哪些景物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丽?答案:荷叶、荷花、露珠、月光。
8. 《离骚》中,屈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关怀、对理想的追求。
9. 《赤壁赋》中,作者通过哪些手法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壮阔场面?答案:比喻、夸张、对比。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4c6c7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8.png)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6分)(1)子曰:“,。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老子·第三十三章》)(4)《大学之道》中认为天下所有人都应该重视修身的句子是,。
2.按要求选择。
(4分)(1)小明打算给自己远在他乡的好朋友寄送一张明信片,下面诗句适于表达对友人思念之情的一项是()(2分)A.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B.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C.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D.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现在定了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这是很对的。
历史上多次失败的情形,不能再继续了,也决不能让它再继续了,而要使它转变为胜利。
那么,现在已经转变了没有呢?没有。
这一个转变,现在还没有到来,现在我们还没有胜利。
但是胜利是可以争取到来的。
抗日战争就要努力达到这个由失败到胜利的转变点。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1939.5.4)①现在中国的革命正在前进着,正在向着胜利前进②几十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人民民主革命屡次地失败了,这种情形,现在要来一个转变,不是再来一次失败,而是要转变到胜利的方面去了③“五四”至今已有二十年,今年才在全国定为青年节,这件事含着一个重要的意义④就是说,它表示我们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人民民主革命,快要进到一个转变点了A.①②④③B.③①②④C.③④②①D.①③④②二阅读(5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6题。
(12分)今夜天使不休息——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夜班见闻①记者就读医科大学时,曾有过在医院值夜班的经历,懵懵懂懂的临床实习生活并未对“夜班急诊”一词有过太深的记忆。
然而,时隔近10年后,我有幸在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急诊外科度过了18个小时夜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f2d50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f.png)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尚书》中,“天”已不是人所不能认识的东西,反而是人能认识它,并在行动中达到自已的目的。
到了与《尚书》不同的《周易》及先秦诸子出现后,天人观的内涵才实现了人文理性的转向。
这其中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是先秦时期的主要流派,基本上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涵。
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老子的“道法自然”,庄子的“道数将为天下裂”,三人都在言说“道”,可见那时“道”已经成为当时思想的主题。
《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
”这里的道,老子认为是不可以命名的,也即无法用概念来加以界定的,一旦给它强行取了名字,那就不是“道”了。
也就是说,“道”是不可以用概念来确切把握的,天不再是最高的存在,而是要师法道,即“天法道”。
由此,天成为从属于道的范畴,从而获得了形而上的哲学意义。
可以说先秦诸子思想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本面貌。
这一时期,先秦诸子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道”,用以沟通天人,摆脱原始巫术和传统天命观的束缚,促进了人性的觉醒。
而由此形成的“天人”关系被视作一种新的“天人合一”,“道”正式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思想主题和核心范畴, 一切都要以“道”为本源依据和最终旨归。
而由于这种“道”是祛魅后的形而上的范畴,使得中国传统的天人关系实现了人文的转向,而且形成了沟通天人、物我的媒介。
无论是哪一种思想,天人关系一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问题,其发展确实是经过原始宗教的信仰阶段而逐步发展到形而上的理性层面。
经过先秦诸子的改造,天基本上脱去了其神秘外衣,呈现出更多人文理性的色彩。
但不论是具有神秘意义的天,还是自然意义上的天,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并指导人事活动的依据,其最终目的都是明吉凶顺人事。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比象(比拟象征)”思维,就被赋予了更多政治伦理层面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认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与元九书》),情、言、声、义成为诗歌创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四大元素和品评作品的重要标准。
中国古代诗词中那些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也正是在性情、语言、形式、内涵、意境和境界诸方面体现着鲜明突出的民族特色。
性情是诗词作品内在的灵魂、流动的血液和鲜活的生命。
诗词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化人。
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篇无不饱含浓厚、深沉、真挚的感情。
《诗经》中的《伐檀》、《硕鼠》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质问与谴责,《离骚》中报国理想难以实现和忧虑国事的悲愤与缠绵,都很典型。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李白《早发白帝城》、杜甫《春望》、孟郊《游子吟》……无一不是以浓厚的情感震撼读者的心灵。
诗歌语言是最精粹精美、最富表现力和最富智慧的语言。
在措辞炼字上下足了功夫,从而形成了精美的诗歌艺术奇观。
特别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篇,语言不仅生动鲜活、形象鲜明,而且凝练简洁、精警有力,让人回味无穷。
唐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如同巨幅水墨画,境界宏大开阔,用字凝重有力。
诗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圣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们名篇、佳句迭出。
宋词“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李清照以“绿肥红瘦”(《如梦令》)描绘雨后海棠,用“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将眼前菊花的形象与抒情主人公的消瘦进行对比,既生动新颖又力透纸背。
中国古典诗词彰显了诗词艺术的形式美。
格律诗歌充分利用和发挥了汉语言文字在发音、声调、协韵、对仗、会意等方面无可替代的特点,句式简短,格律稳定,使作品既富有浓厚的音乐元素和强烈的语言韵律,又富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扣人心弦的充沛情感。
如杜甫《绝句》、苏轼《饮湖上初请雨后》、李清照《声声慢》等,历来受到人们的激赏。
中国古代以“温柔敦厚”为诗教。
在这种诗歌理论的引导下,蕴藉含蓄、深厚委婉、经营意境、讲究感悟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的主流。
由此既显示出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又给读者创造了内容理解和艺术想象的广阔空间。
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王之涣《登鹳雀楼》、杜甫“三吏”、“三别”等著名诗篇,更是意味隽永深长,赋予了更丰富更鲜活的思想内容。
诗词意境是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完美融合而创造出的艺术效果,创新出奇则是文学创作普遍追求的重要目标。
中国古代诗词以情、景、事、理、意、趣为主要创作元素,创造出情感深厚充沛、形象鲜明生动的优美意境。
如王维《山居秋暝》、贺知章《咏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作品的奇特想象无不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新奇,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如果说意境多是通过画面形象传达思想感情的话,那么,境界则更多的体现在思想与艺术达到的高度上。
纵观中国古代备受赞誉的诗歌国手、创作大家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他们无不将自己对自然宇宙、人类生存、国家安危的思索,对人与自然的思索,对“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道路的思索等等融入诗篇,使作品呈现出气势磅礴、震撼心灵的大气魄和思想深邃、启悟智慧的大境界,也展示着作者的博大胸怀与开阔视野。
(摘编自杨庆存《中国古代诗词的境界与品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认为,白居易说的“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是从情、言、声、义四个方面概括诗歌的创作元素和品评标准。
B.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篇在性情、语言、形式、内涵、意境和境界诸方面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作者以此结构全文,并依次加以论述。
C.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化人,无不饱含浓厚、深沉、真挚的感情,无不以浓厚的情感震撼读者的心灵。
D.宋祁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在措辞炼字上下足了功夫,“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受到词学界的高度评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使至塞上》等作品如同巨幅水墨画,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B.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质问与谴责体现了《诗经》的性情,而报国理想难以实现和忧虑国事的悲愤与缠绵则表达了《离骚》的性情。
C.格律诗既富有浓厚的音乐元素和强烈的语言韵律,又富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扣人心弦的充沛感情,彰显了古诗艺术的形式美。
D.秉持“温柔敦厚”这一诗词创作的艺术原则和基本要求,蕴藉含蓄、深厚委婉、经营意境、讲究感悟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的主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圣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分别点明了李杜诗歌的巨大影响。
B.王维《山居秋暝》、贺知章《咏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作品既有作者奇特的想象,又传达出鲜明、优美的意境。
C.意境是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完美融合而创造出来的艺术效果,境界则更多体现在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所达到的高度上。
D.屈原、杜甫、陆游等大家,将对“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道路的思索融入诗篇,从而使其诗作呈现出气势磅礴的大气魄和启悟智慧的大境界。
二、古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 7题。
留侯张良者,字子房,其先韩人也。
大父开地,相韩昭侯。
父平,相悼惠王。
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
卒二十岁,秦灭韩。
良年少,未宦事韩。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
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
东见仓海君。
得力士,为铁锥重百二十斤。
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
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
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
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
沛公拜良为厩将。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良为他人言,皆不省。
良曰:“沛公殆天授。
”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
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
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
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
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
”沛公乃还军霸上。
项羽至鸿门下,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
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乃具以语沛公。
沛公大惊。
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
今为柰何?”良乃固要项伯。
项伯见沛公。
沛公与饮为寿,结婚姻。
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
及见项羽后解,语在《项羽》事中。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减)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B.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C.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D.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留侯中的“侯”是我国古代爵位中的一种,在周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B.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C.“拜良为既将”中的“拜”,古代指按一定礼节授予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D.婚姻,在本文中为古今异义词,古意是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少年张良血气方刚,胆量过人。
当韩被秦国灭亡后,他用尽自家财产为韩报仇,不畏惧秦的强大。
B.张良审时度势,懂得隐忍。
在行刺秦王失败之后,他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更改姓名,躲藏起来。
C.张良眼光锐利,善于辞令。
当刘邦想把珍宝、美人等留下享用时,他以秦亡国为例,独自规劝刘邦。
D.张良有情有义,忠心耿耿。
当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时,他没有选择逃离,而是给刘邦出化解之策。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5分)(2)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小题。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杨万里①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②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注】①杨万里,江西吉水人,做此诗时他正离家宦游,在广州任内。
②无那:无奈。
8.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 诗中虽然写“梦入”,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春风和煦,春暖花开,感觉恍若梦境。
B. “锦绣堆”形容海棠花团锦簇,如堆锦织绣。
这一片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并非眼前的实景,为虚写。
C. 诗人从春日海棠开花、万物春回,联想到自己老了,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人的衰飒老气形成了对比。
D. “万物皆春”明点“春”,“一年过社”说的是春社,暗点“春”。
海棠花开、燕子飞回,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
E. 空中浮云似青如白,或浓或淡,天晴欲雨;柳絮将堕又飞,飘个不停;五、六两句对仗工整,用笔工巧,语言典雅。
9.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10. 补写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的批判锋芒,不仅指向荒淫奢靡的秦始皇,而且指向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杜牧向当权者发出的警告。
(2)《春江花月夜》“,”是说人生易老,一代一代无穷无尽地递变着,而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什么变化。
(3)《长恨歌》中,写杨贵妃天生丽质,百般娇媚(貌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煜的《虞美人》中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学类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古渡头叶紫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