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作用机制的筋膜学理论阐释_王军

合集下载

筋膜学

筋膜学

三.“筋膜学”不是原创学说,是众多已有的关于中医理论的假说之一,可以百家争鸣在经络的形态学依据未能解决的当代,是绝对不可能用数字化技术重建出来的。

一直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手段对祖国医学这块瑰宝,进行了大量的、扎实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建立了中医本身的“脏腑学说”、“阴阳学说”等,还引进现代技术创建了“神经调控学说”、“神经体液学说”、“结缔组织相关学说”、“光-气学说”、“经络隔膜学说”、“经络经筋学说”、“生命空间学说”、“生物全息学说”、“生物场论学说”、“电磁光波学说”等等,并成立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机构,对学说进行艰苦卓绝的求证和探索。

同样,“筋膜学说”最早是由江苏省江阴市的陈超然中医师提出的。

至于“筋膜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在实现生命过程中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化传递方面有重要作用”则早已被许多研究者认同,能否作为“人体第十个功能系统”,可以见仁见智,各抒己见。

最后,作为解剖学工作者和中国数字人研究联络组组长,钟世镇院士声明,不认同能用先进的数字化信息技术重建出没有形态学依据的经络;更不认同有所谓的、与经穴有关“串珠状结构”的存在。

因为解剖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如果还有任何与经穴有关的,未被发现的形态学结构的存在,除了病变或变异组织,否则是不可能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朝鲜金凤汉发现“凤汉小体”的教训应当记取,不应重蹈覆辙。

声明人:钟世镇中国工程院院士人体解剖学工作者中国数字人研究联络组组长2007年4月30日新年有感作者:江阴陈超然吾行医五十余载,磨一针四十余年,长乎!短乎!弹指一挥间!四十年前对软组织病理组织探讨者甚少,使很多资深的医生在临床上成瞪眼瞎子。

因此,给诊断模糊,治疗上盲目性大,疗效差也不知其所以然,困惑了我许多年,后萌发追根究源,发现各种软组织劳损与"筋膜"有关。

六十年代(65年)开始写有关"筋膜学"方面的心得。

七十年代初(72年)第一稿写成“肌源性、腱性筋膜劳损”指导临床,治疗各种软组织劳损疾病,效高而不易复发。

中医对筋膜的解释

中医对筋膜的解释

中医对筋膜的解释(实用版)目录1.筋膜的定义与分类2.筋膜的功能与作用3.中医对筋膜的认识与解释4.筋膜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正文一、筋膜的定义与分类筋膜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一种结缔组织,主要由纤维、胶原和水蛋白组成。

筋膜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浅筋膜位于肌肉表面,深筋膜则包裹在肌肉和骨骼表面。

筋膜在人体内扮演着支撑、保护、连接和调节的重要角色。

二、筋膜的功能与作用筋膜具有以下主要功能和作用:1.支撑和保护:筋膜为肌肉、骨骼和内脏提供支撑和保护,防止外界因素对这些组织的损伤。

2.连接和调节:筋膜将全身的肌肉、骨骼和内脏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序而和谐的整体。

通过筋膜的弹性和收缩功能,人体能够实现各种复杂的运动和生理活动。

3.调节人体力学平衡:筋膜通过其弹性和收缩功能,调节人体力学平衡,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4.调节气血运行:筋膜中分布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能够调节气血运行,为全身各个组织器官提供营养和氧气。

三、中医对筋膜的认识与解释中医学认为,筋膜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组织之一,与经络、气血等有着密切关系。

中医对筋膜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筋膜与经络:中医认为,筋膜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筋膜通畅,经络才能畅通,气血才能正常运行。

2.筋膜与气血:筋膜中分布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筋膜的弹性和收缩功能,能够调节气血运行,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

3.筋膜与疾病:中医认为,筋膜的损伤或病变,会导致经络阻塞,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各种疾病。

如筋膜干燥、筋膜挛缩等,会导致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四、筋膜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中医治疗筋膜疾病主要采用针灸、推拿、拔罐等方法。

通过刺激筋膜,可以调节气血运行,改善筋膜的弹性和收缩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筋膜疾病的目的。

总之,筋膜是人体重要的组织结构,中医对筋膜有着独特的认识和解释。

第1页共1页。

近年筋膜理论相关研究进展

近年筋膜理论相关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1, 11(4), 1592-1596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1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1.114228近年筋膜理论相关研究进展张晓雅,姜迎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广州收稿日期:2021年3月12日;录用日期:2021年4月9日;发布日期:2021年4月16日摘要筋膜是人体分布最为广泛,由普通结缔组织形成的解剖学结构。

2004年原林教授团队通过数字解剖学研究,第一次直观确定了针灸穴位和解剖学基础是遍布全身的筋膜支架。

而后,2011年筋膜学由中国原创提出并得到国际认可。

至今筋膜理论相关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同时筋膜手法在临床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这都说明筋膜学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治疗师的重视。

本文现将近年筋膜理论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筋膜学,筋膜理论,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f Fascia Theory inRecent YearsXiaoya Zhang, Yingping Jiang*Rehabilitation Medicine Department, Guangdong Second Provincial General Hospital, Guangzhou GuangdongReceived: Mar. 12th, 2021; accepted: Apr. 9th, 2021; published: Apr. 16th, 2021AbstractFascia is the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anatomical structure in the body formed by common connec-tive tissues. In 2004, Prof. Lin Yuan’s team first visualized that acupuncture points and anatomical bases are fascial scaffolds throughout the body through digital anatomical studies. Then, in 2011, fasciology was originally proposed by China and received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Up to now, the*通讯作者。

筋膜学说解读中医经络实质及针灸作用机制

筋膜学说解读中医经络实质及针灸作用机制

筋膜学说解读中医经络实质及针灸作用机制筋膜学是近年来由我国学者原林教授提出的新学说。

该学说理论源于对筋膜的发育生物学溯源,并受中国传统医学中针灸经络理论及其现代生物学研究的启发,学说的部分内容在针灸经穴的数字人研究过程中已得到印证。

筋膜学作为我国自主原创的现代生物学前沿学说,其提出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理论,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可能对中医针灸作用机制以及经络的现代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筋膜学说的提出及其意义1.1 筋膜学的定义和基本内容根据对筋膜的发育生物学追溯,结合中医针灸理论、经络的现代研究和虚拟人研究成果,原林等提出人体存在第十个功能系统——人体自体监控修复与支持储备系统,也可称作筋膜系统,对其相关内容的研究称为筋膜学[1-2]。

追溯筋膜的发育过程,从多细胞生物到三胚层生物再到高等动物,筋膜的发育经历依次为细胞外液到间充质再到筋膜。

中胚层的间充质细胞分化形成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功能系统以后,所剩余的未分化部分发育为筋膜(或称成体间充质),在生物体内遍布全身的筋膜结缔组织以干细胞为核心,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参与下构成一个新的独立功能系统――自体监控修复与支持储备系统。

该系统的细胞学组成为结缔组织中的活性细胞(间充质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粒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组织学构成为结缔组织;解剖学结构为全身的筋膜支架。

该系统基本功能是使生物维持较长的生命周期并通过细胞信号传导、分子扩散、神经反射调节、神经内分泌调节、自身免疫调节和细胞组织修复等环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筋膜学说在针灸经络研究上的具体体现包括:人体筋膜系统可能是中医学中经络的生物学基础,其中“穴位”是筋膜支架上富含神经感受器和活性细胞而能接受刺激产生较强生物信息处,“经脉”为“穴位”间具有解剖学结构相连或神经传入接近的筋膜结构,各种针灸疗法通过对人体筋膜结构产生机械刺激,从而激活、强化筋膜系统发挥自体监控修复与支持储备功能,产生生物信息(神经电信号、化学信号),调节人体功能细胞的生命活动(修复和再生)和机能活动(活性程度)。

中药药性与功效的关系研究

中药药性与功效的关系研究
1 0 0 , ia 0 1 2 Chn )
AbtatObet e od v lpt et e r f hn s eb l a u eb t d i gt erlt n hp b t e src : jci e eo oy o ie eh r a t r ysu yn ea o s ewe n vT h h C n h i i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0 7 9 6 ;国家重点基础研 究 3 9 3 4)
发 展计 划 (0 6B 0 7 3 2 0 C 5 4 O)
温 凉 平
通 讯 作 者 :王 耘 , e :0 8 7 8 2 ,- a 1 a g u @ u m T 1 1- 4 6 0 E m i:w n y n b c . 0 3
Ke r s Ch ne e he b ln t r ; f n to y wo d : i s r a a u e u c n; d t i i ; a s c a o r l s i a a m n ng s o i t n u e i
药 性 理 论 是 中 医药 理 论 的核 心 组 成 部 分 , 包 括 四 气 、 五 其
味 、归经 、升 降浮 沉 、毒 性 等 内容 。每 类 性 能 均 是 在 长 期 的 医
1 2 功效 术语 的整 理 方 法 .
为 了后 续 数 据 处 理 方 便 , 依据 中 医理 论 将 《 典 》 中 的功 药 效 记 载 拆 分 成 动 名 词 短 语 , 丁香 的功 效 记 载 为温 中 降逆 、补 如 肾助 阳 , 其 拆 分 为 温 中 、降 逆 、补 肾 、助 阳 4个 动 名 词 短 语 。 将 1 3 药性 与 功 效 关 系的 确 定 . 利用 由 SS. A 8 2中 的 E t r r s i e 模 块 对 药 性 及 功 效 ne p i e n r M

脉象形成机理的筋膜学理论阐释

脉象形成机理的筋膜学理论阐释

脉象形成机理的筋膜学理论阐释作者:王军原林吴金鹏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0年第09期【摘要】分析中医及现代医学对脉象形成机理的认识,提出脉象形成的实质在经络,并进一步从经络实质的筋膜学说阐明脉象形成的实质。

【关键词】脉象;经脉;筋膜【中图分类号】R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005-2脉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在辨证论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经过两千多年医疗实践和不断总结,中医已形成朴素的脉学理论体系和独特的脉诊诊断技术。

脉学理论源于《内经》,立论于晋·王叔和《脉经》,明·李时珍的《濒湖脉学》使脉学得到普及和发展。

《脉经》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脉学著作,奠定了中医脉学的理论基础,对于世界医学亦有广泛的影响,17世纪便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而流传于国外。

脉象是医生切脉时手指感觉到的脉管搏动的形象,它是一项灵敏度较高、综合性较强的人体生理、病理信息。

脉象作为中医一项独特的诊断技术,具有简便、无创、无痛的特点而易为患者所接受。

中医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形成了多种用以表征生理病理信息的脉象种类,有据可查的就达80余种,目前各种中医书籍中只述常用的27种或28种。

而且中医的每一种脉象均有其名称,通常至少有5年以上的经验才可能掌握这种诊脉的基本方法,诚如汉·王叔和在《脉经·序》所说:“脉理精微,其本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

”近几十年的脉诊现代研究,在脉象客观化、规范化方面做了许多卓越的工作,虽然这样便于脉诊的易学和推广,但脉象的产生机制如何用现代科学阐述,这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1中医对脉象形成机理的认识中医对脉象形成机理的认识,源于中医的传统理论。

中医认为,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心、脉是产生脉象的主要脏腑器官。

如《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

中医对筋膜的解释

中医对筋膜的解释

中医对筋膜的解释摘要:1.中医对筋膜的概念和作用2.筋膜与经络的关系3.筋膜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4.筋膜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正文:中医对筋膜的解释主要涉及筋膜的概念、作用以及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筋膜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起到支撑、保护、营养和修复身体组织的作用。

1.中医对筋膜的概念和作用筋膜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组织,它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包裹着肌肉、骨骼、关节等组织。

筋膜内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为身体提供营养和支持。

筋膜的作用包括支撑身体结构、保护内脏器官、维持肌肉的正常功能以及参与新陈代谢。

2.筋膜与经络的关系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经脉和络脉,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

经络系统贯穿全身,与筋膜密切相关。

筋膜包裹着经络,经络依赖于筋膜的支撑和保护。

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筋膜和经络的状态都会被关注,以判断身体健康状况。

3.筋膜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筋膜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认为,筋膜的病变可能导致疼痛、麻木、运动障碍等症状。

通过触摸、按压筋膜,中医医生可以判断筋膜的紧张度、厚薄、韧性等特征,从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

在治疗方面,中医采用针灸、拔罐、推拿等方法,通过刺激筋膜和经络,达到舒筋活络、消除疼痛、恢复功能的目的。

4.筋膜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筋膜对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筋膜的柔韧性和弹性对于保持身体运动功能的正常至关重要。

如果筋膜紧张、僵硬,可能导致运动受限、关节疼痛等问题。

此外,筋膜的病变还可能影响内脏器官的功能。

因此,保持筋膜的健康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筋膜学与中医外治技术

筋膜学与中医外治技术

筋膜学与中医外治技术筋膜学与中医外治技术深圳大学医学部王军医学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什么是筋膜学:筋膜:由结缔组织所形成的解剖学结构。

人体结构的两系统理论:人体是由结缔组织筋膜支架构成的支持与储备系统,以及被该支架支持和包绕的各种功能系统两部分组成。

筋膜的作用:为细胞提供稳定的机体内环境;为细胞的更新、修复提供新生细胞;对全身功能进行调控...。

筋膜学:在两系统理论指导下,研究人体如何来维持机体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并延长生命的原创科学领域。

功能系统筋膜学产生背景:中国数字人计划VCH-MVCH-F功能系统支持与储备系统E=A/BBA1-B1A2-B2A3-B3A4-B4A5-B5A6-B6010*********筋膜学的现状:筋膜学研究从2004年至今,已逾十年,国内外学术影响正日趋扩大...!得到了俞梦孙院士、姚开泰院士、戴汝为院士、徐群渊校长...鼎力支持!中医的作用机制就像是农民给土地松土和施肥西医的作用机理就像是工人给树木修剪树枝、喷洒农药筋膜学将会带来人体研究与治疗理念上的一次革命筋膜学与中医外治技术中医外治技术是通过刺激经络、腧穴、皮肤、深浅筋膜、肌肉、骨骼等达到防病治病的医疗技法,是对除口服药物以外几乎所有传统疗法的统称。

中医外治技术可分为三类:1、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型:其治则治法均有理论依据,以针灸为代表,可称为“紧密型”(最少)2、理论与实践结合松散型:治则有依据,治法依赖于经验,但治法较为系统,如按摩推拿,可称为“松散型”(居中)3、以纯经验为主,技术体系也较为零散,如在西南地区广为流传的滚蛋疗法,可称为“零散型”(最多)筋膜学阐释中医外治技术机制1、损伤修复效应:生物最基本的本能,促进局部筋膜中干细胞增殖分化促进修复,并扩散到全身,增加全身干细胞的分布密度,从而提升整个机体的功能状况。

如刮痧,火罐之类。

2、机械牵拉效应:各类各种针法对局部的筋膜产生机械牵拉作用,促进细胞膜钙离子通道开放,促使细胞的分裂增殖,修复损伤。

筋膜学原理

筋膜学原理

筋膜学原理中国传统医学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同疾病抗争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基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对疾病的认识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近代现代生物学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和对生物进化的认识逐渐清晰,中医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理论体系在现代生物学理论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因而长期以来中医未被西方医学体系所接纳,进之有不科学之说。

然而,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大量的临床病症用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并不能取得好的疗效,还有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不能用现代生物学理论基础上的理论所解释。

这些疾病常常用传统中医疗法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这正是中医疗法能够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能够被广大患者接受和欢迎的原因,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有逐渐接受的趋势,如现在越来越多的世界发达国家的立法承认针灸在医疗体制的地位,但将中医归属到辅助医学的困境也标志着不能进入主流医学的门槛。

长期以来国家对针灸机制的研究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提出了各种学说,但并无取得根本的突破,经络与穴位的实质结构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世界范围内尚无统一的认可,我们根据发育生物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生物学的研究结果,结合我们在数字人研究过程中的发现提出了人体第十个功能系统(筋膜学)的新学说,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和临床问题(包括针灸疗法的机制),以期为针灸疗法提供一个医学生物学的研究平台,并从功能系统的角度深入研究人体筋膜在人体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筋膜学的基本内容是:在人体进化的过程中人体全身的结缔组织构成人体的软性支架,其他器官系统的功能细胞以该支架为基础发挥正常功能,功能细胞的功能活动和生命活动(细胞更新)由支持系统提供支持(营养)和储备(干细胞)。

人体全身的结缔组织构成机体的软性支架,形成有别于现有功能系统的新的功能系统——人体支持与储备系统。

中医疗法的基本点是通过包括针灸、刮痧、梅花针在内的各种物理刺激调整人体的机能状况和生命代谢;通过中药汤剂的内服等生物活性成分的作用,调整人体结缔组织和功能细胞的机能状况和生命代谢。

中医学理论筋膜学与人体经络

中医学理论筋膜学与人体经络

03
CATALOGUE
筋膜学与人体经络的关系
筋膜与经络的关系
筋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沟通内外 环境的通道。筋膜和经络在人体中相 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维持人体的 正常生理功能。
经络中的气血运行和能量流动需要筋 膜的支撑和保护,筋膜的形态和功能 也会影响经络的正常运行。
经络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总结词
经络系统具有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调节平衡和抵御外邪等功能与作用,对人体健康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详细描述
经络系统通过其沟通内外的作用,将人体各个器官、组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 有机的整体。同时,经络系统还具有运行气血的功能,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和代谢 活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平衡。此外,经络系统还能抵御外邪的入侵,增强人体的免
筋膜学的特点
筋膜学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涉及到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力学等多个领 域。同时,筋膜学还强调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注重人体内部各系统的相互联系 和相互作用。
筋膜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筋膜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
作用
筋膜学为中医学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通过对筋膜系统的观察和调 理,可以调节人体气血运行、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应用拓展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筋膜学在康复医学、预防医 学、运动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未来,筋膜学 的研究成果将更多地转化为实际的临床应用和健康服务, 造福于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筋膜对经络的影响
筋膜的形态和功能异常会影响经络气 血的运行,导致气血不畅、疼痛等症 状的出现。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的思考1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的思考1

出、脉欲绝及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
见上述证候者的危急重症。
2. 制剂依据 中药的复杂性是中药现代化发展亟需解决的首要问
题,去杂存精是现代中药制剂过程的核心思想,在原有
膏丹丸散的基础上改剂成片剂、胶囊剂等都是围绕该思 想开展的。中药注射剂亦不例外,根据其法典定义,即 饮片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溶液、乳状 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可知中药注射剂需提取与纯化,去杂存精是中药注射剂 制剂的关键。
奋起直追
目前成都百裕的银杏内酯注射液和康缘药业的银杏二萜内酯葡胺先 后于2011年和2012 年获批。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2013年5月上 市, B 不仅疗效相当,而且在 神经元细胞的保护方面还有一定的优势。 已接近化学药注射剂,加上金纳多注射液在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 的数十年临床应用历史,未来这类高端的银杏内酯注射剂有可能率 先实现国际化成为开拓欧美市场的利器,从而打破我国出口大量银 杏叶原料而无制剂的尴尬局面。 作为传统舒血宁、 内酯注射液在原料纯度、作用机理研究、安全性及疗效等方面有明 显提高。去除了作用机理不甚明确且长期服用有可能增加脑出血风 险的黄酮类成分,萜内酯等有效成分达到 95%以上,临床治疗脑梗 和腔梗的显效率较舒血宁提升接近1 倍。
际化进程的大力推进,在中医药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下,不断揭示中医药物
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科学内涵,中药注射剂定能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成为 现代中药的典范,从而提高中医医疗的整体水平,更有效地促进中医药现代 化和国际化。
二、中药注射剂发展应借鉴的历程(以金纳多为例)
德国威玛舒培博士大药厂(Willmar Schwabe, SCHWABE)始创于
③1989年申请了US5399348A, US5322688A,DE3940095A,主要 是在优化银杏提取物中黄酮、内酯类成分比例,并降低引起致敏等不

科学中医——筋膜学笔记

科学中医——筋膜学笔记

一、筋膜学课程总论1.1 解破学在医学中的地点解剖学是基础的基础,恩格斯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钟南山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钟世镇大爱无疆,无语体师为何说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1.2 解剖学的学科特色把解剖学比喻为大楼的基础,不动,解剖学已经研究究竟了,穷途末路了,动,察看的角度不同样,峰回路转又一村除医学以外,学习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够用到解剖学?1.3 筋膜学研究对中医中兴的意义筋膜学和中医解剖学的关系?现代医学学科的构成由上至下,呈金字塔临床诊疗免疫学病理学组织学解剖学中医的经络是什么?实质是什么?任脉督脉?能够从筋膜学角度去解答,能够提出一个崭新的框架二、东西方医学的发展史2.1 东西方对人类发源的比较筋膜学从崭新的角度去认识人体—人体结构的两系统理论以史为鉴,能够知兴替向先人学习参考之资,能够攻玉西方医学让中医中兴人从哪里来第一个比较,和古代人的认识作比较西方:圣经:人是上帝创建东方:人是道中来老子道德经人法天,天法地,道法自然东方古代说的比较贴切,人从自然来地球先出现无机物,再到有机物,再到生命物质,生命现象,向来到生命的出现,以细胞为代表的生命的出现,单细胞,双细胞,多细胞生物球形生物(单胚层生物),两胚层生物,三胚层生物,人是三胚层生物,东方先人对人发源的认识比较靠近我们现代的科学研究物种发源的重要历史和科学意义?2.2 东西方对生与死的认识人到哪去?西方:人死了到天堂,上帝负担是否是重了点?评判标准是什么?东方:道主导全部,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佛学:人死了人的灵魂离开肉体进入六道轮回佛教首创人乔达摩悉达多你怎么看中国人没有崇奉?2.3 东西方医学模式的比较西方十三世纪从前患病了就找神父,乞求上帝谅解,剪发师,放血治疗,文艺中兴前,医学是一种宗教临床模式,文艺中兴刚开始很困难,300 年才达成全面的文艺中兴,欧洲才进入现代欧洲。

达尔文从根本上从人的发源上颠覆宗教临床模式,达尔文确立现代医学的生物基础,学科基础,达尔文进化论打破人和动物的界线,是动物的实验能够应用到人的身上,东方医学史日本汉医韩国韩医实质为易医三大著作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中医只关注寿命和健康问题,从时间上去察看人,达尔文从功能结构去关注人西方医学发展史宗教临床模式成立在宗教和临床之上东方医学发展史哲学临床模式成立在哲学和临床之上五行阴阳科学医学模式由上至下,呈金字塔临床诊疗免疫学病理学组织学解剖学哲学模式缺少精确性和科学性,未来要发展哲学科学模式,与西方医学进行互补,三维的医学的模式:功能结构时间你以为中西医产生“对峙”的原由是什么?三、人体结构的两系统理论3.1 从两维到三维解剖学研究从个体对解剖的认识,局部解剖学十个全局部,察看维度----结构由浅到深—毗邻构造—十全局部系统解剖学察看角度 ---功能细胞—组织—器官九大系统以上是两维模式,成立在这两维模式基础上就形成了医院临床的内科系统和外科系统功能(系统解剖学) ---内科结构(局部解剖学)---外科人体由是一个有筋膜构成的支架,被该支架包绕和支撑的各样功能细胞,人的两部分X轴功能Y 轴结构Z轴筋膜寿命两系统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来保持人的生计时间(寿命),他研究角度鉴于生命过程中的时间轴。

传承中医经典 守正创新发展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经典理论现代研究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传承中医经典 守正创新发展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经典理论现代研究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传承中医经典 守正创新发展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经典理论现代研究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经典理论现代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团队)始建于 2018 年,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 学科— ——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成立,现有成员 18 人,其中正高级职称 6 人,副高级职称 10 人,博士 17 人,硕士 1 人(图 1)。 团队带头人王世军教授为国家教育部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8 年成为“泰山学者” 岗位特聘教授,2015 年遴选进入“泰山学者工程”二期建设;现为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微循环三级科研实验室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 会实验医学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病理生理学会副会长,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图 1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经典理论现代研究科研创新团队部分成员 在科研工作中,团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传承中医经典、创新发展中医药学为使命,注重从中医传统
经典中发掘活力源泉和发展动力。 自成立以来,获得国家级项目资助 9 项,“973”课题 1 项,科研经费逐年增多。 共 发 表 论 文 150 余 篇 ,其 中 以 第 一 作 者 或 者通信作者发表 SCI 论文 30 余篇;出版 专著 2 部,主编及副主编教材 5 部。 申请 发明专利 21 项,其中国内专利 20 项,国 际专利 1 项;授权发明专利 4 项,其中国 内发明专利 3 项,国际发明专利 1 项;获 得软件著作权 13 项。 共获得国家级奖励 2 项,厅局级奖励 2 项。 团队在中医证候 模型、中药药性、中医经典名方、平台建 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图 2)。 1 构建中医病证模型与评价体系,为中 医药科研提供研究载体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术探$!"#$%&CHINA'S NATUROPATHY,Mar.2021,Vol.29No.6三焦“筋膜”说一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杨国法1,王云芳1,张艳丽1,靳聪妮2(1.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山西晋城048000;.山西省针,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摘要】该文结合再生医学,从筋膜学角度重新认识了三焦的结构与功能,解释了三焦归属六腑却有统调五脏功能的原因,使三焦功能有可以依附的结构,为中医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三焦奠定了物质基础。

【关键词】三焦;筋膜;结构;功能中图分类号:R229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21/ki.11-3555/r.2021.0601《灵枢•营卫生会汨:“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

”“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

”“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

”指出了膈上为上焦,胃部为中焦,胃以下为下焦,这是三焦的部位概念。

三焦在藏象学说中是六腑之一,一般认为其是分布于胸腹腔最大的腑,《难经》言没有找到与其相对应的脏,因此,《难经》之后三焦成为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闪。

从解剖学角度看,三焦是否有确切的“结构”存在争议,即“有”和“有名有形”之争;从学角度看,三焦为六腑之一,为什么有统调五脏的功能?这些争议于中对结构认识的局限,笔者结合再生医学和筋膜学的研究成果,突破以上两者的局限,认三焦”1中医学对结构和功能认识的局限2分析了中医学对结构和功能认识的局限性,认为《黄帝内经》在早期解剖的基础上结合由表知里、、学说建构藏象,把中医学导入了一个结构与的,解剖的解剖,解剖的解剖,“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勝理者,三焦膀胱缓;皮急而无毫毛者,三焦膀胱急;而粗者,三焦膀胱直;者,三焦膀胱结”;解剖的结为结构,结构为,为“”,上是一个概念,解剖概念于解剖,“”是五行概念于解剖;扌结构于功能,如“以日通信作者:靳聪妮,-mail:954561368@△第一作者:杨国法,E-mail:656785031@ 脏补脏”即认为动物的离体内脏被烹饪后仍具有内脏的”这学念中学在结构与能关系时陷入矛盾之中,而后世学者对此缺乏认识,研究解剖更少,偏好阐发功能概念,三焦“有”能够接受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

从经络筋膜学说看脉象形成机理

从经络筋膜学说看脉象形成机理

从经络筋膜学说看脉象形成机理
贺振泉;原林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5(011)007
【摘要】分析中医及现代医学对脉象形成机理的认识,提出脉象形成的实质在经络,并进一步从经络实质的筋膜学说阐明脉象形成的实质.
【总页数】3页(P489-491)
【作者】贺振泉;原林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广州,510405【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1.1
【相关文献】
1.从经络筋膜学说谈足底按摩作用机制 [J], 邝镜芳;贺振泉
2.脉象形成机理的筋膜学理论阐释 [J], 王军;原林;吴金鹏
3.筋膜学说解读中医经络实质及针灸作用机制 [J], 王春雷;吴金鹏;王军;原林
4.从腧穴定位看经络与肌筋膜的相关性 [J], 刘佳伟;于学平;邹伟
5.从经络学说看《伤寒论》太阳经病证提纲的历史演变 [J], 王峰;黄梅;孙志斌;赵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肾论治慢性湿疹探微

从肾论治慢性湿疹探微

从肾论治慢性湿疹探微李蒋凤;王进【摘要】湿疹是常见皮肤病,西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欠佳,常常采用激素治疗,其副作用多且停药后易复发,病程缠绵难愈.王进教授结合多年临床防治经验认为,皮肤之中湿滞、郁热、入血进而络瘀、生毒、生风是慢性湿疹的基本病理及进程,依据中医学经典理论,基于“肾主表通腠理藏周身营卫之气、肾主蛰守位藏精固本调平相火、肾主津液助肺脾运化皮中水湿、以水涵木精血充足毒清风灭”4个层面,综合分析从肾论治慢性湿疹的机制和具体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慢性湿疹提供新思路.【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25)003【总页数】3页(P396-398)【关键词】慢性湿疹;从肾论治;中医药治疗【作者】李蒋凤;王进【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 430000;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 4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23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复杂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临床以瘙痒显著、对称性分布、急性以丘疱疹为主,慢性常以苔藓样改变为主及反复发作、易成慢性为其特征[1]。

该病西医病因病机目前尚不明确,多与免疫功能异常变态反应有关。

有研究表明,组胺是诱发湿疹瘙痒的原因之一;另外炎性递质白介素、白三烯、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也可能造成瘙痒[2]。

西医主要的系统治疗为抗组胺药、抗生素、维生素C、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但停药后容易复发,且激素类及免疫抑制剂副作用大。

国内湿疹发病率非常高,占皮肤科门诊病例的15%~30%,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造成心身损害[3]。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

临床常用经典,收效奇特,现总结王进教授临床治疗慢性湿疹经验如下。

1 王进教授从肾论治慢性湿疹的学术思想1.1 肾主表通腠理藏周身营卫之气众人皆谓“肺外合皮毛而主表”,王进教授提出“肾主表通腠理藏周身营卫之气”的理论,基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肺生皮毛,皮毛生肾”、《灵枢·营卫生会》记载“卫气出下焦”,以及《素问·热论》关于经络与表的关系记载“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以其脉经头项循腰脊,故头项痛,腰脊强”、《伤寒论》第4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

中药功效分类的药性表达规律研究

中药功效分类的药性表达规律研究

中药功效分类的药性表达规律研究
王建;张廷模;曾南;夏厚林;李祖伦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32)4
【摘要】以明清本草文献为主体,结合现代认识与研究,探索中药分类中药性(性能)与功效之间的相关信息特征,分析其相关规律性,为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提供思路。

认为中药功效是基于性能与病证相关性的高度概括。

中药功效分类具有一级三层次规律,常以五味-四性-归经为主线,结合"证-效"概括,表现为以"性能-病证-药效"方式综合表达的分类特点。

因此,主张按功效分类研究中药药性理论,尤其应重视各性能之间、性能与病证以及药效之间的有机联系。

【总页数】3页(P273-275)
【关键词】中药功效;药性;关联性;理论研究
【作者】王建;张廷模;曾南;夏厚林;李祖伦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1
【相关文献】
1.利水功效的中药药性、功效主治与有效成分研究 [J], 王小春;
2.基于不同配伍环境的中药药性及功效变化规律研究浅析 [J], 常惟智
3.基于利水功效组群药物的中药药性规律研究 [J], 史磊;曹思思
4.基于数据挖掘的利水功效中药药性与有效成分关联规律研究 [J], 刘景亮;裴丽;李杨;史磊
5.中药功效分类与药性系统间的内在规律研究 [J], 王建;付勇;姚洪武;刘岩;曾南;夏厚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中华中医药学刊中药作用机制的筋膜学理论阐释王军1,原林2,吴金鹏2(1.深圳大学医学院,广东深圳518060;2.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广州510515)摘 要:筋膜学是近10年来对中医经络研究中提出的生物医学研究新领域。

该领域的基本理论创新在于提出了人体结构的两系统理论:即人体是由遍布于全身的非特异性结缔组织支架所构成的支持与储备系统和由该支架支持和包绕的各种已分化功能细胞所构成的功能系统构成。

对非特异性结缔组织支架生物学性质的研究以及该支架与各种功能细胞相互关系的研究,称之为筋膜学。

用该理论对中药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研究思路。

关键词:中药;作用机制;筋膜学;阐释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1-0042-03T r aditi o nal Chi n ese Medi c ine Functi o n M echani s m Fasc i a ol o gy Theory Expl a nati o nW ANG Jun 1,YUAN L in 2,W U Ji n -peng 2(1.S chool ofM ed ici ne ,Shenzhen Un i versit y ,Sh enz h en 518060,Guangdong ,Ch i na ;2.D epart m ent ofAnat omy ,Southern M ed i calU nivers it y ,Guangz hou 510515,Guangdong ,C h i na)A bstrac t :F asc i ao l ogy is i n t he past 10years on the m er i dian o f the proposed new fi e l d of b i o m edica l resea rch .The bas i c t heory of i nnovation i n th i s a rea is to propose a theo ry o f human body struc t ure of t he t wo syste m s :the hu m an body is spread over the body composed o f non-specific connec tive tissue scaffo l d support and reserve syste m and surrounded by t he stent and a variety of differenti a ted functi ons cells constitute a f uncti onal syste m structure .Support for non-spec i-f ic b i o log ical properti es of connec ti ve tissue and the stent and the relationsh i p bet ween t he va ri ous f unctiona l ce ll research ,wh i ch w e callF asc i o logy .In this pape r ,the theo re ti ca lm echan i s m o f ac ti on of Ch i nese m ed ici ne i s expla i ned and put for -wa rd the idea o f research .K ey w ords :trad iti ona l Ch i nese m edic i ne ;m echan i s m;fasc iao logy ;exp lai n 收稿日期:2010-08-24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7CB51270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8044077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01464)作者简介:王军(1970-),男,浙江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临床解剖学、筋膜学。

通讯作者:吴金鹏(1972-),男,河北人,博士后,研究方向:筋膜学。

E-m ai:l m icrokn @yah oo .co 。

中医临床用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逐渐发展出一些更具针对性的应用理论,如中药性味功效理论、配伍理论、归经理论等,完成了对中药理论的系统化。

与此同时,随着中药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的引入,中药现代化研究日新月异。

我们根据胚胎发育的三胚层原理及发育生物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生物学的研究结果,结合在数字人研究中的发现,提出了/筋膜学0理论[1-2]。

认为可将人体总的划分为两个系统:即由九大系统组成的功能系统和遍布全身各处的结缔组织软性支架所构成的支持与储备系统组成。

筋膜学理论可在中药作用机制领域开辟崭新的研究思路。

1 筋膜支架是中药作用的/广义靶点01.1 中药单体研究的困境中药成分复杂,单味中药就是一个化学分子库,复方是单味中药按照一定的组方原则组织起来的多个化学分子库的组合中药的作用对象是一个具有不同结构层次,由多因素系统组成的极其复杂的有机体,疾病的发生大多是不同致病因素通过多种途径导致整体功能紊乱的过程。

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优势在于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即整合调整作用。

中药对机体功能状态的调节过程,涉及到分子、细胞、组织、器官、整体多个层面。

已有大量实验表明,中药对机体功能状态的调整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影响、调节血管组织,机体微循环,细胞因子,神经内分泌,抗衰老,改善内环境,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等功能而实现的。

而恰恰这些器官,细胞与筋膜结缔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类似,笔者认为一方面中药分子进入血液体液产生化学变化,改变内环境,筋膜结缔组织中感觉神经感受化学刺激,从而使微循环发生改变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中药分子使一些细胞形态和功能、生命发生改变引起结缔组织中炎性,免疫识别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等发生作用,激活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再一方面一些中药可诱生血液中多种细胞因子,有些中药甚至可能能同时诱导集中细胞因子的产生,这些因子有可能影响筋膜结缔组织中的毛细血管神经末梢而改善血管通透性而改变血液供应。

1.2 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复杂性从方剂的层次来看,方剂是以作用到结缔组织中的微循环改变,如活血化瘀是很多疾病的治疗手段,其基本点就43 中华中医药学刊是改善人体的内环境,使疾病通过自身的调节得到痊愈。

因此,在中药的研究中应该注重观察这种有效成分对机体微循环和结缔组织各种成分的影响,尤其应该注重对基底膜通透性的影响(上皮组织的基底膜是调控干细胞向定向干细胞转化的关键结构)。

中药汤剂的特点。

笔者从筋膜学的角度认识中医汤剂好似给土地进行灌溉和施肥,就是在于改善机体的内部环境,基于中医组方的复杂和每个医生的习惯不同,组方的成分和剂量各有千秋,试分析其中带有共性的东西:(1)改善组织器官的营养状态,通过对机体微循环的改善为组织带来更多的氧和营养物质,所有微循环结构均位于结缔组织内,通常以中医/活血化瘀0的组方就是其代表;(2)排除有害物质,中医/解表0、/泄利0等,在于排除机体的有害物质;(3)补充机体缺乏的成分,如滋阴疗法,针对性补充结缔组织间质中的有形成分,如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类胶原成分等,如中药方剂中的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成分。

(4)改善基底膜的通透性,如中医的/补气0,常用的/人参、党参、黄芪0具有类皮质激素结构对屏障结缔组织与支持功能细胞之间的基底膜的通透性有促进作用,有利于结缔组织中的干细胞向定向干细胞的迁移和分化。

1.3 筋膜是中药作用的广义靶点从以上中医疗法的治疗机制可以看到这些疗法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通过给予物理刺激激发机体自身的固有机能对人体组织细胞的功能活动和生命更新、修复进行调控。

中药方剂在于改善机体的内部环境和成分构成。

因此,中医的优势可表现为:(1)改善内部环境和成分造成机体修复的有利条件,一旦治愈,不易复发,这就是中医所讲的/治本0;(2)中医的很多方剂实际上是对全身的作用如/活血化瘀0、/补气0所以中医有/异病同治0之说;(3)中医疗法对人体的结缔组织支持系统为其作用广义/靶点0,支持储备系统相当于其他已分化功能细胞的生长土壤,所以,有/中医治本0之说。

但是中医也有靶点的针对性不强,作用缓慢的不足,因此中、西医如能很好的结合,取长补短定能取得好的疗效。

实际上由于中医的作用靶点是遍布全身的结缔组织筋膜支架,正是许多对于西医来说没有深入系统研究的部分,临床上许多疑难病症很多都与结缔组织有关,而中医对这些疾病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疗效,但是往往这种个案由于机理研究不明很难进行推广和普及,因此给研究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2 中药治疗病毒类疾病的筋膜学原理2.1 病毒疾病的免疫机制病毒在生物进化的漫长历程中长期与人类共存,它的祖先可能远比人类还要古老,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也是与人类共存,相互依存,病毒有各种方法攻击人类,但人体也同时进化出对付病毒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发热反应,人体对各种病毒所产生的毒素有高度敏感性,只要有非常微量的毒素人体可立刻出现体温升高,一般病毒对温度高度敏感,高体温可对病毒杀灭。

(2)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体温升高还可以提升机体免疫机能的提升,产生大量的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中和毒素,这是机体对抗病毒的快反应。

(3)特异性免疫反应,机体免疫识别系统还可以对根据病毒自身的特异蛋白组成,通过免疫系统的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蛋杀灭、清除感染的病毒,此种针对性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需要通过免疫细胞的合成和释放出现较慢,为慢反应。

该种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在一定时间内在体内维持一定量的特异性免疫蛋白,使机体对这种病毒产生获得性免疫保护。

2.2 中医诊疗优势的筋膜学原理现代医学已经对病毒有深入的研究和认识,从机体中分离出了各种致病病毒,并且针对其抗原特征制备出各种疫苗,如天花疫苗的广泛应用已经在世界上消灭了天花,流感疫苗的应用保护了众多易感患者,或者使病程减短、症状减轻。

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可增强易感人群的抗病能力。

但是,对一些变异较快的病毒,效果较差,往往疫苗的制备滞后于病毒的变化,特别是对于一些从其他动物变异传染到人类的高致病性病毒,人类以往对其一无所知,其威胁要比已知病毒来的更加凶险,如来自原始深林中的/埃博拉病毒0,前几年出现的/非典病毒0等。

我们的祖先创建的中医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对于病毒性疾病的认识和实践中可以说是非常超前和完整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的丰富知识是我们在今后研究中值得下大力气发掘的宝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