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型学习教学设计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ni quest设计模板
初中数学《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主题学习活动设计方案
2.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
过程: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课前准备一一社会调查、情境引入、统计图的选择、合作学习、练习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生活情景(获取信息,体会特点)
活动内容:从生活实践开始,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座古塔的高度,
并回答以下问题:
1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一边和一个锐角,你能求出其它的边和角吗?
2猜一猜,这座古塔有多高?
3想一想,你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测出这座古塔的小明在A处仰望塔顶,测得的大小,再往塔的方向前进50m到B处,乂测得
活动目的:让学生初步从生活中去体会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可以知道一边和一个锐角,求出其它的边和角,并通过测古塔高度这一实验,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倾斜程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能理解小明测古塔的方法,并能初步感受到倾斜程度在生活中的应用,生动的课堂引入让学生很快进入了求知的状态。
第二环节同类问题的多种分析,课题引入
活动内容:
1、分析4位同学的四个相同的问题,让学生学习探索梯子的倾斜程度。
问题:下列4个图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2、引出思考:
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
D.RtAABiC 1 和 RtAAB2C2 有什么关系? (2).冬L 和竺1有什么关系?
身/
AC, AC.
3如果改变B 2在梯子上的位置(如B3C3 ------------------- 土 -------- 日
A C C
4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活动目的: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实 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并让他们从实例中发现不同情况中对比梯子 的倾斜程度需要除了观察还需要更多其他方法。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经过前一环节对测量古塔的高度一例已经有了对梯子倾 斜度的初步认识,对与上面4个图,学生可以很快分辨出图1和图4中梯子的倾 斜程度,但是对于两条直角边长度都不一致的图2图3感到难度,并且发现需要 利用其他新的知识来认识梯子的倾斜程度,这也就很自然地引入了本节课的知识 点:正切值。
第四环节课题重点
(3) 明确要求:1)必须是直角三角形;2)是ZA 的对边与ZA 的邻边的比值。 (4) tanA 的值越大,梯子AB 越陡;NA 越大,梯子AB 越陡。
活动目的: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 实生活的联系。
实际教学效果:
学生经历了观察、探索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 清晰
活动内容: 正切的定义
(1)明确各边的名称。
(2) tan A =
匕4的对边
地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上面的例子体验了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五环节练习与提高
活动内容:I例1下图表示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
2 如图,在Z\ACB 中,ZC = 90° , AC = 6, tanB = -,求 BC、AB 的长。
3、如图,在等腰△ ABC 中,AB=AC=13,BC= 10,求 tanB. A
活动目的:让学生运用新知识能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并将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数形结合的方法。学生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并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