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西方的差别
西方民主制度与中国的民主制度之间的比较
西方民主制度与中国的民主制度之间的比较美国大选刚刚结束,Trump战胜Hillary成为第45任总统。
美国选举在中国引起一股热潮,甚至有些人说中国的关注程度可以和美国相媲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别的国家选举我们这么关注的现象?我觉得除了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国,他的政策会影响全球外,还有个原因是我们国家民主并不如欧美国家直接和广泛。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
其定义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我们都知道,最早的民主来自于希腊,当时他们的民主是直接民主,民主制度发展到现在已经逐渐完善,独裁专政的国家已经很少了。
但是西方和中国的民主制度却有一些异同,两种制度各有各的优缺点,也说不上谁好谁坏。
西方民主制度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制度是现代西方各国民主制度带共性的东西,直接体现了制度的民主性;第二个层面是指政府制度。
第一层次的制度有:选举制度、代议制度、政党制度、分权制度与司法独立、军队制度。
第二层次的制度有以下几种类型:议会制、总统制、半总统制。
制度只是一些构件,整个制度不过像一部机器。
要使制度运作起来,就需要人们不断地为这种制度注入活力。
在现代西方民主制度运作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运行机制:参与机制、竞争机制、制衡机制、纠错机制、法律机制,所有这些构成了西方民主的框架。
从这些制度看上去也许很完美,权力并不是掌握在个人手上不管是法律还是制度的更改都要经过多人的讨论。
但是这个“多人”却很令人思考,虽然公民享有选举权,但常常被金钱、媒体、黑势力、财团等所影响和操纵,从而成了“富人的游戏”、“钱袋的民主”和资本玩弄民意的过程。
在我看来这种较为直接的民主方式的优缺点很明显,优点是每个人都可以较为直接的参政,而这也是为什么国外选总统首相时,候选人都会上台做演讲,演讲关于他的政治主张以及对自己在任职期间所需要做的事的承诺。
(完整)中西方政治的差异
中西方政治的差异赵兰 332010*********从古至今,中西方政治制度都是不同的。
也正应为这制度的不同,才形成现在中西各个方面的不同. 从古代说起:我国与西方国家都以君权神授来取信于民,得以统治国家.但是,就中国而言中国式中央集权,有无比黑暗却也有光明的时候。
可西方国家呢,行使的封建分权却导致中世纪的人民长期生活在漫漫黑暗之中。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核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对中国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治、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遗址文化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在古希腊罗马。
无论是他满创造的法律制度,还是哲人们的政治智慧,都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古代中国的历史,不过是记载王侯将相们的家族历史,而平民百姓却无足轻重,史书上却从无记载。
而古希腊罗马史却是一部平民追求民主权利的发展史。
这里没有绝对一切的专制君主,更多的只是围绕公民基本权利进行的各种斗争与革命。
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
古代中国在向阶级社会过渡中,原始民主荡然无存。
古代民众没有古希腊、罗马公民那种自豪感与主人翁意识,在中国最终确立的是君主专制统治.而希腊、罗马在城邦国家时代,出现了西方的群体公民的民主,较多地保留了原始民主制残余.他们采取的是贵族集体领导或全体公民共同掌管国家政权。
中国古代变法争鸣和政治改革都是围绕加强王权专制而展开.诸子百家为专制王权制造了奠基理论;中国古代法律,实质是加强君主专制,其内涵是刑罚,惩治百官和众民,以加强王权的威慑,带来的是人权的丧失。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改革大多是在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背景下进行的,内容是巩固和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法律制度是为维护民主制度服务,其内涵是人民权利、保障公民自由与平等的人权。
这种主权在民,法律至上的政治制度是共和国中心价值观念,与中国帝王思想,官本文化是水火不相容的.从中西古代政治制度的利弊和影响看:中国大一统和儒家正统思想加上专制皇权造就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
浅谈中西方政治制度
浅谈中西方政治制度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绪论 (3)1、政治与政治体制 (3)1.1政治的含义 (3)1.2政治体制的含义 (3)2、不同时期常见的政治体制 (4)3、中西方政治体制的发展之路分析 (4)4、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分析 (5)5、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比较 (6)5.1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 (6)5.2比较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和法国总统共和制 (6)5.3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7)5.4比较美国的共和制与法国的共和制 (7)6、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8)7、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8、结束语 (10)谢辞 (10)参考文献中西方政治体制比较摘要:为了研究中国的政治体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比较中西方的政治体制发展之路、中西方政体差异,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了解中国政治结构及背景框架。
关键词:政体政体发展政体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绪论一个国家采取何种政体,与社会各阶层在国家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有关,也同时受到社会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传统,民族构成的制约。
在当代世界,随着各国竞争压力的增大,一些国家开始对政治体制进行比较研究,以完善和坚持本国的政治体制,为国家政治和谐稳定创造条件。
人类社会选择政治制度的经验表明,如果对不同政治制度比较越充分,越全面,选择一个合理性的社会制度的可能性就越大。
对不同制度的比较越少,越欠缺,那么,选择一个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可能性就越小。
1、政治与政治体制1.1政治的含义政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政治的具体外延形态为政治行为、政治组织、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
1.2政治体制的含义政治体制一般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及相关法律和制度,简称政体。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政治体制都不尽相同。
政体包括了一个国家纵向的权力安排方式,这也叫做国家结构形式;它还包括了各个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这通常称作政权组织形式(在中国大陆,政体往往等同于政权组织形式)。
试析中西古代封建制之异同及社会性质
国先秦的封建到秦汉以后被大一统帝国所取代,而
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在西罗马帝国瓦解以后才出现。
21 经济关系。西方土地所有者与耕种者之间是
一种相互的契约关系,双方彼此承担一定的责任和
义务。附庸必须遵守封建契约中规定的各种应尽义
务,否则就是犯了“大罪”,有可能失去采邑(封地) 。
文化断裂。而中国古
代封建制的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豫西晋南的陶寺
文化(距今约3900 年~4500 年) 。它所具有的中原
早期文明的包容性和创造力,使得早在夏商时期,中
央王朝就开始向控制区域内外施加文化影响,营造
[摘 要] 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存在自然经济背景、社会根源等方面的相同点,以及宗教、人身自由和政治制度
方面的不同点。从古到今,中国的社会形态和结构都与西方世界不同。因此与其牵强附会地说秦以
后的社会是封建社会,不如说是郡县社会更准确。同时,中国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反对的是发展到顶点
的、衰败的郡县社会,而不是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社会既没有奴隶社会,也没有封建社会,当然也就不
英国贵族“手里攥着扎紧国王钱袋的那根绳子”[4 ] 。
于是,政权和经济暗中合一,一个领主庄园实际上就
是一个集军事、司法、行政、财政的权力共同体。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则可以
对中国封建制上通下达的官僚体制略见一斑。相对
于西方封建制,中国封建官僚制度从经济上切断了
地方官员与任职地的经济联系,地主统治权力绝对
是封建城市、行会和议会的源头。相对于西方,中国
来自氏族社会的血缘纽带关系,则成为封建制社会
家族制和宗法制的起源。
最新古今中外政治制度比较
命题趋势
中外政治制度一直是新课标高考的重点内容, 2010年宁夏、江苏、安徽、广东、海南高考 等均有涉及,尤其是宁夏卷,基本上每年都有 三到四道题选择题考察这一方面内容。预计11 年高考在命题方式上还将会以客观题为主,主 观题若要考查,应以综合题为主,可能会把中 外政治制度联系起来考察。
1.古代中国 (1)分封制特点?宗法制核心?(西周) (2)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伯利克里主政, 雅典民主进入 “黄金时代”
雅典民主制度特点: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公民内部平等,法律至上
(2)罗马法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不 断 发 展
起源 习惯法 《十二铜表法》
(成文法)
走 向
发展 公民法 万民法
成
熟 完成:《民法大全》:
公元前6世纪末 国
至公元前5世纪中
家 发
展
公元前3世纪中
疆
至公元3世纪初 域
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释》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是指 什么选
举(制2度)?代这议一制制度度与。处于起源阶段的西方“选举”制度有什么不同?
不同:①起源阶段的选举是直接民主:
现代西方的选举是间接民主。
②起源阶段的选举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现代西方的选举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
解析:第一小问主要考察学生有效解读信息, 有效迁移知识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考察了古代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雅典民主制是西方民 主制度的源头,所以它的“选举”应是现代意 义上的选举;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特征是专 制主义,它的选举就应是与察举制、科举制等 有关的选官制度。既结合了教材知识,又是对 教材知识的提升,很有层次感。
解析:第二小问主要考察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识 记理解概念,把握历史概念阶段特征的能力。
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
元代:行省制度
(2010年潍坊模拟)17世纪西方人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
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
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
制度。”该制度是( )
主要原因: 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 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 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 作用: 凝聚亲族;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
材料二 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 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 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 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 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 ……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 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 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 材料三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 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 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 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 对家谱进行研究。 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 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
A.军功爵制
B.郡县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解析:从题干的时间17世纪来看,只有B、D符合该时间段,
中西方政治制度_分叉_发展的原因分析_对曹沛霖教授观点的补充
收稿日期:2006-09-12作者简介:卢向国男(1971—)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博士生中共河南省委党校讲师中西方政治制度“分叉”发展的原因分析(复旦大学,上海200433)中图分类号:D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176(2007)01-044-(6)卢向国摘要:中西方在原始社会都是原始民主制,但在走向奴隶制国家的过程中,政治制度出现了民主制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分叉。
曹沛霖教授认为是地缘、商业和血缘三个因素造成了这种分叉。
本文的补充是:中西方在分叉源头时期不同的社会经济状况也是分叉的一个重要原因。
分叉以后又有三个因素使得分叉固化了,即:中西方不同的政体样本、不同的政治思维和不同的政治实践。
中西方政治制度分叉的解决只能是推行民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使这种分叉最终有了一个较为圆满的解决。
关键词:政治制度;分叉;固化———对曹沛霖教授观点的补充人类最初的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
在原始社会里,社会的管理采取的是原始民主制。
对此,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已经作出了结论,后来也为恩格斯所接受。
不仅是在原始社会,中西方都是以民主制的形式管理社会,即使在奴隶社会的早期,这种民主制依然存在了很长时间,在中西方都是如此。
所以,中西方社会在起点上是相同的。
但是,随着原始社会的最终解体和奴隶社会的形成,人类社会的管理方式却发生了“分叉”。
在西方,原始民主制过渡到作为国家制度的政治民主制,典型的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尤其是作为文明主导者的雅典的民主制;在中国,原始民主逐渐萎缩以至最后完全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专制君主制长达二千多年的存在。
中西方政治制度为什么会出现分叉发展呢?本文将首先介绍复旦大学曹沛霖教授的观点,继而对曹先生的观点提出一些补充。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ofShanghaiAdministrationInstitute2007年1月第8卷第1期Jan.,2007Vol.8,No1卢向国:中西方政治制度“分叉”发展的原因分析中西方政治制度“分叉”发展的三点原因:曹先生的观点按曹先生的观点,中西方政治制度之所以会分叉,主要的原因是:第一,血缘因素是中西方政治制度差异的基因。
中西政治文化比较
中西政治文化比较一、中国与西方在政治观念方面有什么不同?1、政治研究的源头中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西方则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政治研究的源头在中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西方则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
考察源头可见,中西方政治研究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不同的特点。
2、特点西方政治研究主要探讨的是国家构建的制度选择(政府形式和体制问题)中国政治研究主要探讨的是国家统治的策略选择(治理国家的个人条件和政治统治术)3、学科西方从一开始就形成了具有独立地位的政治学科柏拉图的《共和国》、《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国长期以来政治与伦理高度结合,形成的是伦理政治学四书五经,政书政典,圣训圣谕《皇朝政治学答问》中国的政治学,照现在大学的院系专业设置,比较杂乱,说不大清楚。
以前都在法学之下。
现在政治学独立出来了,本该在政治学下的行政学、国际关系或外交等,都独立了。
有的研究行政学的、研究思想政治的、研究科社共运党史的、甚至法学的……都愿意向政治学靠拢。
但是有的却不愿意,认为自己就是自己。
因为这样的情况,我们倾向于比较窄的范围:凡研究政治学原理、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学、民族政治学、政治文化、政党政治、政治社会学等方向或专业的,都可以属于政治学范畴。
不包括行政学、思想政治、科社、共运、党史。
国际政治因为本身都有独立的单位,所以也可以不包括在内。
这些是根据中国目前的高等院校的情况说的。
可以看出,学科设置不是中国传统的东西,这些学科在古代中国是没有的。
中国古代没有什么政治学理论。
学科越来越规范,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一个一个不同学科的,为期并不长。
最早的大学出现在德国,据说现代研究型大学是1810年建立的柏林大学,比中国鸦片战争早一些。
大学要设置院系,人为划分疆界,然后有了这样那样的学科,各人专搞一门,越来越窄。
其实,历史上的大学者多是懂得很多的,有的是百科全书式的。
现代的学科体系,各种学科的发展,是基于西方的传统的。
我国与西方两种政治制度的优势比较
[ 收稿 日期 ]2 0 1 2— 0 9—2 3
[ 基金项 目]浙江省社会 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 ( 1 1 J D Z T 0 2 Y B ) ; 教育部人文社会 科学研究项 目( 1 2 Y J A 7 1 0 0 6 4 ) [ 作者简介 ] 万泽 民 , 1 9 5 5生 , 男, 江西抚州人 , 浙江农林 大学 教授 , 研 究 方 向为 科学 社会 主义 , ( 电子 信箱 ) w a n z e m i n l l l @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2 0 1 3年 8月
山东工 商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d o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Bu s i n e s s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中国社会主义 制度 的政治优势
我国是 人民民主专政 的社会主义 国家 , 其根 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在中国的运用 和发展。坚持 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 、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 治 国有机统一 , 坚持 和 完善人 民代 表大会 制度 、 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 民族 区域 自治制度 以及基
[ 关键 词]社会制度 ;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 ; 西方资本 主义制度 ; 政 治优 势 [ 中圈分类号]D 0 3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 章编号 ] 1 6 7 2 — 5 9 5 6 ( 2 0 1 3 ) 0 4 — 0 0 9 5 — 0 6
当今的世界是社会主义制度 和资本 主义制度 并存的社会。根据人类社 会历史发展 的规律 , 社 会主义制度在世界范 围内不可能在短期 内战胜资 本 主义制度 , 这 中间必然经历一个长期 的历史过 程 。在这个 长期 的历史过 程 中, 社会主义 和资本 主义将有一个长期共存 , 相互学习 , 相互借鉴的阶 段, 在竞争 中充分发挥社会 主义的优越性 , 最终实 现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 的历史替代 。我们今天对 两种社会政 治制度 进行 比较分析 , 就是要进一 步 论证社会主义必然代替 资本主义 , 是马克思 主义 所揭示的一条基本 原理, 反 映了人类社会发展 的 客 观 规律 。
西方封建制度与中国封建制度的差别
法国的封建体制与中国的封建体制在经济上的主要差异封建国家经济的主要依托是对当时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
封建社会的产品分配形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与此密切相关。
法国地处西欧,中国地处东亚。
法国的封建体制也就是西欧的封建体制,而中国的封建体制则代表了传统的东方政权。
法国的封建体制与中国的封建体制在经济上的差异,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政治差异决定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是封建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制度,皇权至上是其主要特征。
它既是夏、商、西周奴隶社会那种专制主义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又是进入封建社会后自然经济的集中反映。
一方面小农经济的独立性很弱,小生产者始终有赖于封建政权的庇护;另一方面地主阶级也需要专制主义为其统治利益服务。
历代统治者因此以天子自居为所欲为,力图使其一家天下永存。
中国土地所有制有两种形式:官田和民田。
皇室、贵族占有的土地如明代皇庄,国有土地如屯田等为官田,其它地主和农民占有的土地为民田。
即使照这一看法,国家、皇室直接占有大量土地,以至成为古代土地占有的主要形式之一,也可说明中国古代国家土地所有制之发达和中国封建国家经济之强大。
事实上,现在人们所说的“民田”在宋代以前,即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其所有权也并不属于民人即一般地主和农民,而是属于国家,也就是说,国家不但对官田有所有权,对民田也拥有所有权。
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国家土地所有制及其经济,不仅体现在国家对部分土地的直接经营管理上,也体现在占田制、均田制方面。
均田制授予的土地分永业田(北魏称桑田,北齐亦称业田)、口分田(北魏称露田)。
历代均田制的法令规定,国家授予的口分田是要“身死入官”的。
很明显,当时民人分得的这部分土地,其所有权完全掌握在国家手中。
对永业田,国家也掌握着一定的所有权。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中国有很大不同。
西欧封建社会,尤其在前期,封建国家的经济政治力量远远不能与中国的封建国家经济政治力量相比。
在西欧,封建君主只是许多贵族中的一员,封建国家远没有中国封建王朝那样巨额的赋税收入。
古代中国与西方的社会结构差异
中国古代与西方的社会结构差异及其原因社会结构是社会的具体形式的的体现,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相同的社会因素有不同的表现,而在古代的的中国与西方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社会的结构的本文具体从在政治上的差异。
一;古代的中国的皇帝自称天子,相信“君权神授”皇帝的合法权力来自上天的授予,皇帝要按上天的意志来统治人民,上天用“天灾人”祸来警示在人间的统治者,百姓对皇帝的服从是服从于国家机器的压力; 西方帝王与臣民则按照上帝名义下的神圣契约,坚持“社会契约论”由帝王依照神的意旨统治,人民服从统治,是源于对上帝的信仰和对契约签订的认同。
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核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帝王将相的家谱。
它写满了帝王将相的叱咤风云,而卑微平民无足轻重,芸芸众生从来不见记载。
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在古希腊罗马。
他们相信民主制度,无论是他们创造的法律制度,还是哲人们的政治智慧,都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民主制度的思想财富。
无论是古希腊的奴隶主民主制度还是罗马的元老院执政都还是比中国的中央集权较为民主,只不过被奥古斯都破坏了而已,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是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形成的家庭的联合。
当时许多哲学家都认为,人们由分散居住,过渡到聚集在城市中,建立政权,这既是历史发展的自然结果,也是人的政治意志选择的结果,古希腊罗马史是一部平民追求民主权利的发展史。
在这里,没有君临一切的专职君主,有的只是围绕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的各种斗争和改革。
三;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
古代中国在向阶级社会过渡中,原始民主荡然无存。
古代民众没有古希腊、罗马公民那种自豪感与主人翁意识,在中国最终确立的是君主专制统治。
而希腊、罗马在城邦国家时代,出现了西方的群体公民的民主,较多地保留了原始民主制残余。
中西政治制度比较
浅谈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基本内涵是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制度。
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是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为了反对封建专制,实现“主权在民”的目的而创立的一种政治制度。
同为代议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议会制度在扮演的角色和功能上具有相同之处,都是民意机关和立法机关。
但与此同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也具有很多本质上的差异。
首先是两种制度的性质不同。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的。
这一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
而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议会制度则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其声称是“主权在民”的民主国家,不论采取民主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实质都是资产阶级掌权,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维护和实现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它与西方国家的阶级关系、政党制度、私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实质是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
其次代议制机关组成人员的阶级基础不同。
西方国家的议员通常来源于三种途径---选举,任命和特殊身份者可获得议员资格。
虽然包含有民主,平等的选举理念,其实选出的议员多数是有产者,或者是有产阶级的代理人和辩护士。
从表面上看,议员都是由选民选举的,似乎是民主的,但实际上是有钱人的民主,是一种金钱和权力的交易。
选举中,受到资产阶级政党的控制和操作,受到资产、教育和文化的限制,受到民族歧视的影响,哗众取宠,贿选横行,特别是高额的竞选费用,一般选民很难当选,是少数人的民主和天堂,劳动人民是被排斥在外的。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人民代表机关的组成人员则都是根据人民意志选举出来的各方面的代表人物,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来行使国家权力。
浅谈中国“家国”与西方“城邦”文化建构成因比较
中国的“家国”与西方“城邦”(尤以希腊为例)是两种不同文明滋生下的社会体制,同时也反映出中西方文明文化的差异性。
通过中国“家国”文化和西方“城邦”文明差异展开剖析,分析“家国”与“城邦”两种不同文化的构建成因,力图挖掘出文化的背景的差异会滋生出截然不同的“家国”和“城邦”人员聚集模式,了解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对比学习的根本方法,以求得不同文化文明间的和谐与共识。
引言中国的“家国”与希腊的“城邦”文化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这是由两种不同的文明所决定的——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
两种不同的文明形态导致了“家国”、“城邦”这两种不同的社会体制。
要想了解这两种社会体制形成的根本原因,就必须追根于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次意义,也就是其背后所蕴含的强大文化内涵。
影响“家国”与“城邦”文化构建的成因是有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血缘意识、生活习惯、政治因素以及宗教信仰等等。
在这些众多因素中,自然环境是重中之重,是其他因素孕育发展的根源,也是影响这两个文化系统的最根本的因素。
一、文化构建的影响因素每个文化的形成都有其历史根源的,究其本源都要追溯到它所在的自然条件。
人类社会的最初是没有一个完整且系统的文化体系的,而是在其生活与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一种全社会共同性质的意识形态,最终形成这个地区或者民族的文化。
而影响人类社会最初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环境。
早期人类必须学会适应环境、利用自然使得自身能够完成“适者生存”的历史使命,在此基础上才能谈什么历史谈什么文化;没有这些,人类就只能从生命的长河中淘汰,而无所谓今天如此繁荣的人类社会。
因此,决定各个地区人类的文化发展,就是当地的自然条件。
中国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其农耕文化的发展,希腊的自然条件成就了其海洋文化的孕育。
1.1中国的“家国”文化与自然环境及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文明发生于黄河流域,于是有黄河“母亲河”的美誉。
黄淮流域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两大发源地。
河流的灌溉,土壤的肥沃,奠定了中国以农耕作为主要生活方式。
关于中西封建社会问题的研究
关于中西封建社会问题的研究摘要:中国原本就存在“封建”二字,它指的只是“封邦建国”,而西欧的“封建”二字源于“feud”(封地、采邑)以及建立于其上的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等社会形态的总称,即所谓的封建主义或封建制度(Feudalism)。
所以中西所谓的封建社会有很多区别。
关键词:中国封建社会封建城市封建统治者西欧工商业商品经济资产阶级一、封建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中国是否存在封建社会阶段解放以后,中国史学界普遍接受了苏联的五种社会形态说,中国古代史被对应地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夏、商、周)和封建社会(战国至1840年)。
但是,近年来,人们对此提出了异议。
中国原本就存在“封建”二字,它指的只是“封邦建国”,而西欧的“封建”二字源于“feud”(封地、采邑)以及建立于其上的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等社会形态的总称,即所谓的封建主义或封建制度(Feudalism)。
封建一词的中文译法源于1903年严复翻译的詹克斯的《社会通诠》(E.Jenks,AHistoryofPolitics)。
如今,我国学界有关“封建”一词的含义显然已经不在于“封邦建国”,而是突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曾经经历的一种社会形态或生产方式了。
那么,西欧“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应该包括哪些基本特征呢?1、从经济结构看,建立在采邑制基础上的领主庄园制自然经济居于主导地位。
虽然也有一些自耕农的存在和一定的商品经济的存在,但不能否定庄园制自然经济的主体性地位。
在这种庄园制经济结构下,土地庄园化,农民农奴化。
农奴没有自己的土地,他们依附于领主,通过缴纳劳役和实物地租而获得土地使用权。
而在中国,地主和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而且随着小农经济的分化和地主的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后会形成巨大的社会压力和危机,失去土地的农民自然不满,进而用大规模农民起义和重新分配土地的方式来加以消解,造成中国古代社会“周而复始”的现象。
2、从社会结构看,西欧封建社会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等级制”社会结构,以世袭为主体的贵族等级和非贵族等级构成了严格的等级社会,使社会各阶层之间基本上处于静止状态,无法流动,进而形成相对稳定。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演变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演变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
这些政治制度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需求和特点,也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夏商周时期,实行的是世袭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但关于其政治制度的详细记载相对较少。
商朝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称为内服,而周边的方国部落则属于外服。
到了周朝,宗法制和分封制得以确立。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强调嫡长子继承制,将家族关系与政治权力紧密结合。
分封制则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较大的自主权,但也要对周天子承担一定的义务。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政治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分封制逐渐瓦解,各国纷纷进行变法图强。
秦国商鞅变法成效显著,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同时,秦朝还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体系,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大权。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文字等,也有助于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汉朝初期,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既有郡县,又有封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国势力对中央构成威胁,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削弱了诸侯的势力。
在中央,汉武帝设立内朝,削弱了丞相的权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较为复杂。
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制度,但后期逐渐被世家大族所控制,导致门阀政治的出现。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创立了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唐朝继承和完善了隋朝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更加成熟。
唐朝还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使其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
宋朝在政治制度上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中国古代科举制与西方考试制度的不同
中国古代科举制与西方考试制度的不同1“目前,西方学术界公认:现代西方文官制度源子中国的科举制。
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产生影响可追溯到十六世纪后半期。
最早向西方介绍中国科举制度的是葡萄牙的两位传教士克鲁兹和胡安?冈萨雷斯?德万多萨。
前者著有《中国游记》一书,对中国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的作法倍加称颂,后者在《伟大的中国》中则详细介绍了科举考试的方法和内容。
这两本书在欧洲出版后,广泛流传,尤其是后者引起了欧洲人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认真关注。
据统计,1570-1870年,用英文出版的有关中国官吏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书籍达70种之多。
具体来看,英国文官系统形成时期(19世纪后半期),其一些主要刊物《绅士杂志》、《伦敦杂志》等先后撰文介绍中国录用官员的程序和方法,主张采用科举考试制度。
美国文官系统的形成,也深受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
1867年10月,《北美评论》杂志撰文称誉中国的科举考试取士制度;1968年5月,一个州议员在向国会递交的报告中,专辟一章来论述中国的文官考试制度,引起参众两院的广泛的兴趣。
“法国大革命在其教育计划中高度重视竞争性的考试。
耶稣会士介绍的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模式。
’鉴于此,孙中山曾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西方世界之所以看中科举制度,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核心则是科举制度的合理性。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一个传教士官给一个议会议长的信中找到答案:“您可以看到这种各级考试制度是一种明智的政治制度,除了中国人天性爱好他们的文字以外,这种频繁不断的考试使他们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始终不懈往上攀登,防止他们无所事事,吃喝玩乐而对国家制造麻烦。
”“他们取得业士资格后,为了保住这个资格,几乎一生都要不断地去经受新的考试或者再去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
’同时,他们“用中西文化几比较的眼光着本土人司空见惯各类现象,从中抓住值得他们借鉴之事物。
中西方政治制度比较差别及缘由浅析
中西方政治制度比较差别及缘由浅析前一段时间,网上沸沸扬扬猛炒关于中国行政区域要重新划分,还有人说中国应该像美国一样设立50多个省州,并且还附有详细的图表,让人感觉此方案即将实施。
他们所列出的理由是这样有效的实现管理,使得地区能够均衡的、平稳的发展,减小地区差距,有利于上令下达。
行政区域的划分和采取何种国家管理形式不仅仅与历史、地理等诸多因素有关,而且与该国家的政治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仅仅是看到中美两国地域面积大小相似,而将美国的今日发达兴盛归结于其州省的大小设置的合理,因而进一步要向美国学习,也要将中国划分为50多个省市,那观察和解决问题实在是只停留在表面层次。
翻开历史,新航线的发现之前,整个东西方的交往是极其有限的,虽然,17世纪以后存在“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但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战争的形式出现的,双方世界中几千年所沉积的文明受到对方影响的成份是有限的。
一个国家,其制度的设立和实施是与该国家、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和各自的地域环境内所形成的思想、文化和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和西方之间的政治、经济制度有着很大的差别。
中国政治制度是根基于以政治伦理和宗法秩序为核心价值取向的儒教思想,其表现在如下方面:首先,中国的道德集权思想通过解释人的社会属性来说明人性,将人完全社会化,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说明了人生而具有的本性是单一的,相同的,但个人的行为则因人而异,是变化的。
并且孔子提出人的相同本性是“仁”,认为仁是处理人们之间关系的最高行为标准。
孔子之后的孟子、董仲舒、韩愈、朱熹继承和发展人性善的理论,提出“仁政“的思想,进一步将一些社会行为作为人性。
毛泽东关于人性的的理解开始于马克思的“人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解释。
他认为,人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主要是指人的社会生产关系,而这种人的社会生产关系就是阶级关系,并且正是这种阶级关系决定了人性。
在当今社会,没有所谓的人类的爱和很,只有阶级的爱和恨。
中外朝制度
中外朝制度
一、中外朝制度概述
中外朝制度是不同文明中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用以管理国家行政和礼仪制度。
自古至今,中外各国在宫廷政治体系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朝制度。
二、中国朝制度
1. 中国朝制度的起源
中国朝制度源于古代封建帝制。
在中国,朝制度主要包括朝见、朝会、朝拜等
仪式,体现了皇帝的至高无上地位。
2. 中国朝制度的演变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朝制度也逐渐演变和完善。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朝制度
经历了多次变革,逐渐形成了封建帝制下的严谨规范。
三、外国朝制度
1. 日本天皇制度
日本天皇制度是一种神权政体,天皇在日本传统文化中地位至高无上,象征着
国家的统一和至善至美。
2. 英国君主制度
英国君主制度是一种宪政体制,君主是国家元首,并担任宪政责任。
英国皇室
的相关仪式和礼仪体现出了英国朝制度的独特风格。
四、中外朝制度的比较
中外朝制度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着诸多差异。
中国朝制度强调皇权至上,重视
礼仪仪式,而外国朝制度则更注重君主与国民之间的共治关系。
五、结语
中外朝制度作为独特的政治制度体系,反映了不同文明下的权力结构和价值观。
通过对中外朝制度的比较研究,能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明背景下的政治运作方式,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以上是关于中外朝制度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西方的差别作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
其中,中国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式存在了已有四千多年。
因为其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血脉,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政治制度作为统治的保障,与千年不断的文化遥相呼应,充满了东方独有的色彩.下面,我以一个刚刚学习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的学生的身份,来略谈一下中外古代政治制度的差别。
学识尚浅,让境界高的老师们见笑了......
四千多年前,夏朝正式确立了奴隶制国家。
世袭制的产生算不上创举,但它代替了古老的部落首领制,却是我们的一种进步的象征。
这时,以贵族和皇族为代表的上层统治者开始垄断了中国的统治类的权利。
大禹治水的下一个故事就是大禹希望将自己的王位禅让给有才能的人,希望国家确立君主禅让制。
这是我们中国人最理想的国家制度,充满了中国色彩,而且是中国首创。
但是这种想法却没有能实现,君主世袭制,延续了近2000年,成为中国古代王位传承制度的一个特点。
西方古代的王位传承制度并非很早开始流行。
根据必修一上的说法,古希腊,尤其是雅典,最早诞生了类似全国人大、国会这样的机构,尽管部分贵族在制度不完善的时候实行专横统治,妄图世袭特权。
但在改革后并未出现某些人过分热衷于权利。
雅典民主制的逐步完善,直到正式确立,使古代民主制度成为了每个公民的愿望,让无数人在未来的某一天为实现这个愿望而奋斗。
古代西方并未向古代中国那样,过早的实行奴隶制、封建统治,他们的发展,是从古代的民主到后来的专制,再从专制回到现在西方的民主。
中国古代是由民主制为开始,转为相权的广而大,后由皇帝加强统治,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对人民进行压迫,最终被人民所推翻。
而西方古代,则是由理想的民主制为开端,后来发展为国王的权利至高无上,再到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庭、教皇来统治整个欧洲,到最后被渴望自由的人民推翻,中西方古代历史的开始和结束相同,不同在于封建制度的发展过程和两种截然不同的统治方向。
以史为鉴,为了巩固和发展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好好学历史吧。